高一对口班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职高高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独具匠心(jīng)B. 神采奕奕(yì)C. 雅俗共赏(yǎ)D. 狼吞虎咽(y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激烈的辩论,同学们对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校组织了多次志愿者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
D. 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如同一位智者向你娓娓道来。
B. 他聪明伶俐,是班级里的“小机灵”。
C.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
D. 这场球赛打得非常精彩,双方队员都拼尽全力。
4. 下列词语中,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创造、研究、发展B. 快乐、幸福、高兴C. 草原、森林、大海D. 教育、培养、训练5. 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景色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D. 夏日绝句:残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杯水车薪C. 螳臂当车D. 班门弄斧7. 下列名言警句中,强调勤奋学习的一项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D. 《楚辞》是屈原所著的一部抒情诗集。
9. 下列名著中,以“三国”为背景的一项是()A. 《红楼梦》B. 《水浒传》C. 《三国演义》D. 《西游记》10.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诗仙”的一项是()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苏轼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孟子》中,关于“仁”和“义”的论述分别是“仁者爱人”和______。
职高对口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B. 璀璨(cuì càn)青涩(qīng shē)C.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潇洒(xiāo sǎ)D. 璀璨(cuì càn)青涩(qīng s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事物不断涌现,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 他的演讲,既生动又富有感染力,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自己做起。
D. 由于天气突变,导致火车晚点,旅客们不得不在车站等待。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那月亮,仿佛是一块晶莹的宝石,悬挂在深蓝的天幕上。
B. 春风拂面,如同温柔的母亲抚摸着孩子的脸庞。
C. 他是我们班级的骄傲,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D. 月光洒在湖面上,像一条银色的丝带,静静流淌。
4. 下列词语中,与“推陈出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革故鼎新B. 老生常谈C. 融会贯通D. 青出于蓝5. 下列词语中,与“不耻下问”意思相反的一项是()A. 妄自尊大B. 洋洋得意C. 虚怀若谷D. 勤学好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劝学》一文中,荀子认为“()”。
7. 《将进酒》中,李白写道“()”,表达了豪放不羁的情感。
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写道“()”,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
9. 《劝学》一文中,荀子认为“()”。
10. 《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阿Q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要分析《劝学》一文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的含义。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王昌龄的《诗格》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文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不可一向言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
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
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重要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职中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疏(xī shū)精益求精(jīng yì jīng qiú)B.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C.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D.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缺乏实践能力。
D.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赞同、支持B. 高兴、愉快C. 悲观、乐观D. 创意、创新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夜空。
B. 那一抹晚霞,映红了半边天。
C. 河水潺潺,如同大自然的歌谣。
D. 晨曦初照,万物苏醒。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家庭生活的小说。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神魔小说。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一部以宋江为主角的历史小说。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以诸葛亮为主角的历史小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的下一句是什么?(1)会当凌绝顶,______。
(2)______,春眠不觉晓。
(3)______,悠然见南山。
7. 下列词语的拼音是什么?(1)悠然自得(______)(2)精益求精(______)(3)息息相关(______)8. 下列词语的意思是什么?(1)耳濡目染(______)(2)美轮美奂(______)(3)息息相关(______)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
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
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
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
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
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
中职高一上册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瞠目结舌(chēng)B. 漫不经心(màn)C. 纷至沓来(tà)D. 水落石出(shu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3.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形容“态度傲慢”的是:A. 傲慢无礼B. 骄横跋扈C. 谦逊有礼D. 骄奢淫逸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是:A.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B. 他的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暖。
C. 这座山就像一位守护神。
D. 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5.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行”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 行走B. 行程C. 行家D. 行礼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雨中的花朵低垂着头。
B. 风中的树叶摇曳生姿。
C. 火车飞驰而过。
D. 小鸟在歌唱。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这本书很有趣,很有意义,很有深度。
C. 他很高,很瘦,很帅。
D. 雨声、雷声、风声交织在一起。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是:A. 这本书非常厚,厚得像一座山。
B. 他的力气非常大,能举起一辆汽车。
C. 这条河非常宽,宽得像一条大海。
D. 她的笑容非常灿烂,灿烂得像阳光。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吗?B. 你怎么可以这样呢?C. 你难道不觉得这是错误的吗?D. 你能这样做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B. 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C. 这是什么意思?D.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呢?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琵琶行》中,琵琶女在江边弹奏的曲子是__________。
对口单招 高一语文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升学班期中试卷一年级·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8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眷.属(juàn) 漫溯.(sù)长篙.(gǎo) 百舸.(gě)B.敛裾.(jū)霎.时(shà) 启碇.(dìng) 山脊.(jǐ)C.譬.如(pì)着.力(zháo) 狩.猎(shǒu) 攥.紧(zuàn)D.尽.打 (jìn) 踱.步(duò) 煤屑. (xiè) 颤.动(zh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
B.江随璧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天空各处还是云海茫茫。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稍的痣一点。
D.涂色料的工作既然叫点蓝,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
一个烧得挺旺的炉子,燃料用煤,炉堂比较深,周围不至于碰着等着烧的铜胎。
3.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 (顺流而下) 弥.望(满) 峨冠.博带(帽子)B.斑斓.. (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百舸. (小船) 蛛丝马.迹(灶马)C.阡陌.. (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樊.笼(篱笆) 妖.童媛女(艳丽)D.宁谧. (平静) 峥嵘.. (不平凡) 俯.仰天地(抬头)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
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
,现在的黑人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 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huàn)沦为笑柄(bǐng)B. 鸿篇巨制(zhì)翻箱倒柜(gài)C. 纵横捭阖(bǎi)融会贯通(huì)D. 瞒天过海(mán)风驰电掣(ch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问世。
B. 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D. 由于天气的原因,原定于明天的比赛推迟到下周。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宛如一座七彩的桥梁。
B. 他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中辛勤地采集。
C. 那笑声,如同一串串银铃,在山谷中回荡。
D.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踌躇满志,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B. 这本书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
C. 她虚怀若谷,从不自满。
D. 那位专家娓娓道来,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就是行动林清玄爱,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说:“爱就是包容。
”我认为,包容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爱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奶奶提着很多东西,行动不便。
车到站了,老奶奶还没有下来,车上的乘客都开始抱怨。
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主动帮老奶奶拿东西,然后搀扶她下车。
他的行动让车厢里充满了温暖。
爱,就是帮助别人。
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这就是爱。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膝盖破了。
我立刻上前,帮他包扎伤口,并送他回家。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帮助,但我相信,这份爱会传递下去。
爱,就是关心。
关心他人,关注他们的需求,这就是爱。
高一中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子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B.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C.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D.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了友谊。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是一本科普读物。
D. 他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加班加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项是:A. 轻松愉快B. 兴高采烈C. 欢天喜地D. 精疲力竭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棵大树就像一位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门口。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她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D.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
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
变换后:他努力学习,每天都在。
B. 原句:老师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
变换后: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老师鼓励我们。
C. 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变换后: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D. 原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变换后: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技领域我国取得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易混淆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一、语文知识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空白处。
(5分)题目:在这场辩论赛中,虽然对手表现非常出色,但我方队员也毫不示弱,_______,最终取得了胜利。
A. 一鸣惊人B. 势均力敌C. 异军突起D. 一蹴而就2. 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
(5分)题目:我们应当珍昔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错误字:昔正确字:______3.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词,完成填空。
(10分)题目:请根据《静夜思》中的诗句,填写下句。
床前明月光,_______。
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举杯邀明月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0分)题目:文段中提到的“他”可能是指谁?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
文段: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二、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20分)文段:(提供一篇现代文,内容涉及人物、事件、情感等)问题:(1)文章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5分)(2)文章中描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5分)(3)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10分)2.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20分)文段:(提供一篇古文,内容涉及历史故事、哲理思考等)问题:(1)请解释文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含义。
(5分)(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
(10分)(3)你认为文章中的观点在当代社会中是否还有价值?请给出你的理由。
(5分)三、作文(共30分)1.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30分)要求:(1)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2)可以结合个人经历,但不得抄袭;(3)注意文章结构,要有清晰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四、附加题(10分)1. 请列举出至少三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著名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故事。
(10分)考试结束,请同学们认真检查自己的试卷,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题目。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B. 恣意(zì yì)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毅力(yì lì)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D. 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使我们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兴趣小组。
C. 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D.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感到身体疲惫不堪。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悦耳动听。
B. 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嚼蜡。
D. 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勇气可嘉,敢于攀登高峰。
B. 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举起千斤重物。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简直像坐火箭一样。
D. 她的美丽令人陶醉,仿佛是仙子下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爱民、爱家,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勿忘初心。
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月明风清,柳暗花明。
C.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职教育语文高一对口班期中语文试卷
高一对口班月考语文试卷班级 姓名 分数(时间:90分钟 总分:120)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着.落 着.急 朝着 棋高一着 B 、宿.舍 一宿. 星宿. 风餐露宿. C 、蠕.动 儒.学 孺.子 耳濡.目染 D 、尺牍. 渎.职 赎.罪 买椟.还珠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有条不系 同仇敌忾 委屈求全 老生长谈 B 、中流砥柱 破釜沉舟 一蹴而就 四面楚歌 C 、川流不息 比肩继踵 锋芒毕露 拔乱反正 D 、故伎重演 良秀不齐 当之无魁 偃旗息鼓 3、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切当的一句是( )(1)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 增设了关卡。
(2)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 开。
(3)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 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 、边境 分割 微不足道B 、边境 分隔 微乎其微C 、边界 分隔 微乎其微D 、边界 分割 微不足道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 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师向同学报告:“这次考试,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 “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D 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⑤②①③④D.⑤②③④①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20 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
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
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
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
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对口班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5道大题,31道小题,共4页。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窘(jiǒng)迫鲜(xiǎn)为人知 B.抽噎(yē)踽踽(qǔ)而行C.休憩(xí)途有饿殍(piáo) D.翘(qiào)盼淇水汤汤(shā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恢心无限感概 B.覆盖温柔娴静C.曼延委婉曲致 D.安详轻率急燥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B.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
C.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D.她一如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健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无影无踪,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
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B.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
C.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D.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5.下列句中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
《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是孔子。
B.《我的母亲》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不同种类的便条的写法基本相同,格式大致与书信类似,通常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首,又称为“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普遍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朴实优美,艺术成就很高。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孔子作为中国思想文化集大成者,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B.《劝学》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或是句式整齐的排偶句,或是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C.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尽管红色浓,但是花瓣多,每一朵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
D.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7.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B.“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C.她一世未曾享受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D.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
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
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阅读《我的空中楼阁》一文的节选部分,完成8——18题。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③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④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
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⑥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⑦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一片宁谧。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⑧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⑨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⑩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的灯光。
,,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8.下列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小屋的出现,________了山的寂寞。
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________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_______的灯光。
③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_______,一片宁谧。
A.打破闪烁疏落安静 B.点破闪烁稀疏安静C.点破灿烂疏落柔静 D.打破灿烂稀疏柔静9.第①段中,从修辞的角度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2分A.明喻+明喻 B.明喻+借代 C.明喻+暗喻 D.明喻+夸张10.对第①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将景观推远,让读者远观小屋于山的关系。
B.将景观缩小,让读者凝聚集中。
C.将“山”比作女子描过的眉毛,“小屋”比作眉梢上的一点“痣”,相映成趣的山与小屋就是一个美好的面容了。
D.将“山”与“小屋”的关系比作“眉梢”与“痣”的关系,表现了小屋的出现使山变得生动漂亮起来。
11.第②段中的“玲珑”一词,突出了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A.小屋建筑小巧别致,胜过其他。
B.同山比较,小屋小得令人可爱。
C.小屋同山映衬,美得和谐,适度。
D.美不在小,在于特别。
12.对第③段第一句话采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议论 B.抒情 C.描写 D.说明13.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所展示的情景是( ) 2分A.以动态写出静态美。
B.静态中的动态美。
C.以静态衬出动态美。
D.柔和的静态美。
14.填入第⑩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B.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15.对下面这一句话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2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富有诗意。
B.小屋的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出强弱的明暗变化,这种变化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C.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又使小屋的形象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种种变化,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D.时间的变化决定了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变化,小屋这种强弱明暗的变化又使环境发生了变化。
16.对下面这一句话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2分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A.出外时,是满怀希望,去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归来时,满载成功的喜悦,休憩于美好的境界里。
B.出外时,想小屋里整装待发,乐在其中;归来时,憩于小屋,归宿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C.出外时,小屋给人前进的动力;归来时,小屋使主人消除疲劳,获得新生的力量。
D.出外时,便走出小屋狭小的天地,是快乐的开始;归来时,又面对这有限的空间,幸福之感随之消失,如同到“终点”。
17.作者为什么只写小屋的外部环境,不写室内的情景?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作者的情趣在于大自然的美,而不在于人为的美。
目的在于描写他的小屋美如仙境,独立,安静,可以尽享人间清福。
B.小屋也只有外部环境可以写,至于室内的简陋、单调和杂乱无章,作者是很不满意的,无奈只好写其外部环境了。
C.出于行文的考虑,写了外部环境的美,也就无需再写出内部装饰了。
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在于表现小屋的外在环境美。
D.作者身在小屋享受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至于小屋内部也就无需再说了。
18.仿照例句的内容和格式造句。
2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仿句:三、古诗文阅读与默写(共21分)阅读下文,然后做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9.下列句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学不可以已已:完毕B.木直中绳中:符合C.輮以为轮为:成为D.金就砾则利就:凑近20.下列句资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2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用法及词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1)取之于蓝(2)而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22.下列句中画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A.学而不思则惘B.居则曰:“不吾知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唯赤则非邦也与?(2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莫春者,春服既成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D.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同义的一项是:() 2分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C.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D.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5.翻译下面句子。
2分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26.上文中,作者所表明的学习态度是(用原文回答) 2分答:27.学习的作用是(用原文回答) 2分答:28.按要求默写。
(每空1分) 3分(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静女》)(2)驽马十驾,……朽木不折;,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