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试卷( 四 )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 定向性B. 不平衡性C. 顺序性D. 差异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发展的特点。

选项A,心理发展的定向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但题干中强调的是“不可逆”和“不可逾越”,与定向性不完全吻合,故排除A。

选项B,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但题干中并未提及发展速度或高度的差异,故不选B。

选项C,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从相对一般到相对特殊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与题干描述相符,故C正确。

选项D,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速度、水平等方面的差别,与题干中“不可逆”和“不可逾越”的特点不符,故排除D。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 交往能力B. 研究能力C. 管理能力D. 学习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选项A,交往能力虽然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它并不特指教育专业素养中的一部分,而是更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B,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故B符合题意。

选项C,管理能力虽然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但它更多是指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并不特指教育专业素养中的研究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

选项D,学习能力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它并不特指教育专业素养中的研究能力,故D不符合题意。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面向全体学生B. 倡导探究性学习C.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答案:C解析: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其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程理念,这一表述可能与其他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相关,但不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通过举例、类比等方法进行说明,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A. 讲授法B. 直观演示法C. 启发式教学D. 合作学习答案:C解析: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题干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通过举例、类比等方法进行说明,正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属于启发式教学。

3、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教学应以教师演示为主,减少学生动手操作B. 实验结果必须完全符合预期,否则实验即为失败C. 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D. 实验教学可以替代理论教学,无需过多讲解答案:C解析: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选项A中“实验教学应以教师演示为主,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选项B中“实验结果必须完全符合预期,否则实验即为失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完全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验失败,而是需要学生进一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四)1.下列关于教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B.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C.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活动D.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2.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3.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C.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基础D.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基础4.《学记》中“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是()原则。

A.循序渐进B.直观性C.启发性D.因材施教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A.认识能力B.交往能力C.合作精神D.实践能力6.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8.《学记》提出课内和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相同的是()。

A.教学相长B.预时孙摩C.长善救失D.臧息相辅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B.教师教的过程C.学生学的过程D.双边活动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统一活动。

159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卷及答案(4)

159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卷及答案(4)

一、单选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3.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造成学生的被动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

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6.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9.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10.“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1.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A.强调德育的外在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12.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13.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1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 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C. 我国的人口素质D.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2、在“破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古代教育()。

A. 以道德教育为主B. 以知识教育为主C. 以技术教育为主D. 以文学教育为主3、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A、权威者B、传道者C、促进者D、教化者4、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开展适当的学习。

例如在学生10-12岁的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其()。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能力D、自我意识5、关于教师职业角色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教师的职业角色中包含了“传道者”的角色B. 教师职业角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C. 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单一的D. 教师既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A. 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错误给予严格批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B.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宽容教育,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C. 忽视学生的错误,认为学生的小错误无关紧要D. 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过分强调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食其果7、在下列哪个阶段,学生开始形成抽象思维?A. 小学阶段B. 初中阶段C. 高中阶段D. 大学阶段8、以下哪项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A. 爱岗敬业B. 尊重学生C. 教书育人D. 获得收入9、某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采用学生先阅读短文,再分析其中的句子结构,最后归纳语法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此种教学方法属于哪种教学策略?A、先行组织者策略B、合作学习策略C、情境教学策略D、支架式教学策略 10、在中学教育中,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不仅考虑作品的技术水平,还重视其创新性、独特性和主观表达。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德育效果,尤其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B.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D.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关系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是多种因素互动与交融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环境都是德育过程中的要素,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因此,为了取得最佳德育效果,尤其要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这意味着,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成长需求。

因此,选项①、②、④均符合新课程的学生观,而选项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则与新课程理念相悖,故不选。

3、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A. 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分数排名B. 强调选拔与甄别C.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D. 强调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答案:C解析: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分数排名,也不仅仅是选拔与甄别的工具,更不是单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因此,选项C“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最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4、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错误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A.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D. 帮助学生考取重点大学答案:D解析: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以及塑造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

选项A、B、C分别对应了这些基本任务。

而D项“帮助学生考取重点大学”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具体目标,并非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中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追求升学率。

2.题目:关于中学教育中的“双基”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B. 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C.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应被摒弃D. 无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统一标准教学答案:B解析:“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在传授“双基”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B项“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正确的。

A项过于片面,仅强调了知识的传授;C项错误,因为“双基”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的教育理念;D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现代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题目: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A.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B. 情是动力,意是方向C. 四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行是目的,知、情、意是过程答案:A解析: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是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

其中,知是基础,指道德认知;情是动力,指道德情感;意是调节,指道德意志;行是关键,指道德行为。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

因此,A项“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正确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管理上,《学记》提出了最早的学制与学年思想。

在学制系统上,《学记》谈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从而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在学年划分上,《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第一学年,第三学年,第五学年,第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

B项正确。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D项正确。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题干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A项正确。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四)有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四)有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四)一、单选题(共20道题,每题2分)1.学校教育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下面关于三要素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B.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C.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中介D.教育者是受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2.“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中这句话这表明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三年级二班的朝朝在家里总是会用“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句话来反驳爸爸和妈妈。

学生这种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间接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4.自2月份以来,某实验小学坚持开展“每月大事件”和“每月明星”的评比活动,被评比上的同学照片被贴在学校宣传栏上。

某实验中学运用了()。

A.实践锻炼法B.陶冶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自我指导修养法5.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从清末开始,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其发展顺序是()。

A.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B.壬寅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癸卯学制C.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壬子癸丑学制6.体育课上,娜娜突然中暑,双腿发软,脸色苍白,感到恶心、头痛并伴随有呕吐。

体育老师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将娜娜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并按压心脏胸外B.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娜娜头部、腋下并用凉水擦身C.给娜娜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D.命令其他学生立即中止锻炼,到阴凉通风处休息7.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维护权威的地心说,因此遭到了火刑,但这并没有阻止后人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动力来源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责任感8.小凡瞥了一眼公告牌,然后又迅速地将视线移开。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卷及解答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配置性评价D. 甄别性评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选项A,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题干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属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此是形成性评价,故A项正确。

选项B,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C,配置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题干中并未提及“教学开始前”,故C项错误。

选项D,甄别性评价又称为选拔性评价或选拔性考试,是一种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拔优秀学生,将他们置于层次较高教育阶段的考试。

题干中并未体现选拔的意味,故D项错误。

2、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德育B. 教学C. 管理D. 科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选项A,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故A项错误。

选项B,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 循序渐进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启发性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选项A,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该原则与题干不符。

选项B,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张老师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属于直观性原则的运用。

故B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C,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该原则与题干不符。

选项D,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与题干不符。

2、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来布置教室,并在室内设置了图书角、标兵栏、学习园地、荣誉墙等,同时组织多项课外兴趣活动。

李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 榜样示范法B. 品德评价法C. 陶冶教育法D. 品德修养指导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

选项A,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该选项与题干不符。

选项B,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使用变式,这里的“变式”是指:A. 变换不同的事例,突出本质特征B. 变换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C. 变换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D. 变换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答案】A 【解析】在教学中运用变式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提供不同的实例来突出概念的核心要素,使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的变化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2、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主学习的特点?A. 学生能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B. 学生能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C. 学生完全不需要教师指导D. 学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估【答案】C 【解析】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相反,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因此,“学生完全不需要教师指导”不是自主学习的特点。

3、在班级管理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班级常规管理?A、制定班级规则B、建立班级组织C、实施班级考核D、举办班级活动答案:D解析:班级常规管理主要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包括制定班级规则、建立班级组织、实施班级考核等。

举办班级活动属于班级活动的范畴,不属于常规管理的内容。

因此,选项D正确。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耐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B、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批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D、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答案:C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学生学习困难时,应当耐心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目标的描述,哪一项最符合我国现行教育政策?A.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确保高升学率B.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 强化学生记忆能力,以应对各类考试D. 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选拔优秀学生答案:B解析:我国现行教育政策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A、C、D选项均过于强调应试和分数,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符合我国现行教育政策的方向。

2.题目:在中学教育阶段,以下哪项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A. 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C.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D.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答案:B解析:在中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项是提高学术成绩,属于智育范畴;C项是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体育范畴;D项是提升艺术修养,属于美育范畴。

这三项均不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3.题目:在组织中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A. 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确保课堂秩序B. 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不加干涉C.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奖惩机制D. 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答案:C解析:在组织中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奖惩机制,以有效管理课堂纪律。

这样既能保证课堂秩序,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A项“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B项“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不加干涉”则可能导致课堂秩序混乱;D项“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还不够成熟和稳定。

4.题目: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A. 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B.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C.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D.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答案:B解析: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库附带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库附带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下列不属于德育的自我教育法的是()A.学习B.评比C.座右铭D.自我评价【答案】 B2. 否定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的理论是()A.教育万能论B.教育无用论C.教育无目的论D.教育个人本位论【答案】 B3.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 D4.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答案】 B5. 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答案】 A6.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和()。

A.《春秋》B.《论语》C.《礼记》D.《学记》【答案】 B7. 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能动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继承性C.时代性D.相对独立性【答案】 D8.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答案】 C9. 一个人只有(),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B.心理正常C.生理、心理都正常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答案】 D10.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答案】 B11.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答案】 B12. 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格可以塑造(正确)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正确)3.教学就是智育(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培养知情合一的人,即“完人”或“功能完善者”(2)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

②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②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2.提高知识直观教学途径【参考答案】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通过一下几点来实现:(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性事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事物直观的效果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提供明确的观索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家指导,提示合理的观索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各组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观家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待点。

其中感知规律包括:①强度率②差异率(③活动率(④组合率.。

(4)培养学生的观索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观察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B. 中学教育应侧重于应试技巧训练,以提高升学率C. 中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中学教育应只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答案:C解析: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其目标不仅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C选项“中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中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A选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更多是高等教育的目标;B选项“侧重于应试技巧训练”偏离了教育的全面性和长远性;D选项“只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则过于片面。

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学教育中的“三维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升学率与就业率解析:中学教育中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B、C三项均属于三维目标的组成部分,而D选项“升学率与就业率”是衡量教育成果的一个方面,但并不直接构成教学目标的内容。

3.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实验法答案:B解析:讨论法是一种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围绕某一问题展开交流、探讨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交流意见,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A选项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C选项演示法虽然能直观展示知识,但学生参与度有限;D选项实验法虽然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受限于实验条件和材料。

因此,B 选项讨论法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下列关于中学教育课程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中学教育课程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B. 中学教育应设置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C. 中学教育课程应完全由国家规定,学校无需自主调整D. 中学教育应重视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解析:中学教育课程结构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间接性【答案】 D2、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A.80B.100C.120D.125【答案】 D3、下列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答案】 B4、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B.泛智C.泛美D.泛德【答案】 B5、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

A.没有关系的B.不能转化的C.可以转化的D.没有区别的【答案】 B6、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老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

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

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A.强化法B.自控法C.脱敏法D.放松法【答案】 A7、()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A.演示法B.练习法C.参观法D.自学辅导法【答案】 A8、(2020年真题)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生产力发展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答案】 A9、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 C10、区分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的是( )。

A.效度B.信度C.可靠度D.区分度【答案】 B11、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答案】 D12、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措施)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A项正确。

B项: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及教育环境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措施即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

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题干中,唐诗宋词一千多年以来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体现了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历史继承性。

C项正确。

A项: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教育具有永恒性源于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

如我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教育具有历史性的反映。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一致性不属于教育的社会属性,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积极的效果而言,负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消极的后果而言。

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划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题干中“开展竞争性的学习活动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是一种正向显性功能,“学生间相互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属于负向隐性功能。

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

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

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B项正确。

A项:皮亚杰是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德育模式上提出认知模式。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题干中,“培养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这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A项正确。

B、C、D三项:题干均未涉及。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具体表现为: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环境、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同,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题干中,“立脚点上求平等”,是说起点一样,“于出头处谋自由”,是说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

D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具体表现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个体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二是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它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但学习年限长,从21年到26年。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

B项正确。

A项:“壬戌学制”也叫“六三三制”“新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颁布的学制,从小学到大学在癸卯学制的基础上缩短了5年,总共为16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1902年,清政府首次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对学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法令,但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有:(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客观依据;(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客观依据;(3)人们的教育思想——主观依据;(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其中,马克思在论述其全面发展学说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都不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均为干扰选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根据学科固有的属性,可将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其中,我们所研究的活动课程一般与学科课程相对立,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而编制的课程。

这些课程更侧重学生的直接经验。

B项正确。

A项: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学科课程以间接经验为主。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综合课程是针对分科课程而言的,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组合起来构成课程。

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是基于各门学科的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并不强调以直接经验为主。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融合课程是指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是综合课程的一种形式。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分类。

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其中,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题干中,教师在学期初开设的对现有水平和能力的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

因此,B项正确。

A项:终结性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题干中“栽树莫伤树的根,育人莫伤自尊心”的意思是栽树不能伤到树的根,教育孩子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即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项正确。

A项:职业道德示范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学说。

干扰抑制的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他们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

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其中,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B项正确。

A项: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干扰抑制包括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酝酿效应;(4)知识经验;(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