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的原文和译文

《登岳阳楼》的原文和译文

《登岳阳楼》的原文和译文一、原文。

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二、注释。

《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yǐ):徘徊。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三、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四、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生于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1138年(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他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2、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袁中道原文: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

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

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

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

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

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临洞庭湖。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吴在东,楚在南。

坼:分开,裂开。

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马:指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眼泪。

泗,鼻涕。

【大意】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高中语文必修下古诗文(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下古诗文(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下古诗文(原文+译文)0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韵译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02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千里长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

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03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含答案
(2021·福建·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8.颔联写出了洞庭湖自然景象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29.请简要概括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28.水势浩瀚、宏奇伟丽。

29.尾联写到当时天下兵荒马乱,而作者自己昔日远大抱负已成泡影,不禁老泪纵横。

表达了作者伤时忧世(或忧国忧民)的感情。

【解析】28.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气势磅礴恢宏。

颔联写出了洞庭湖自然景象水势浩瀚、宏奇伟丽的特点。

29.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表达了作者心系国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诵读1《登岳阳楼》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件

古诗词诵读1《登岳阳楼》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 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 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 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 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 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 不百感交集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 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 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 在读者眼前。
四、表达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
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
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游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 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次 诵
登岳阳楼
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拓展:羁旅思乡诗
一、概念
羁旅思乡诗:指作者长期 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 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 发对家乡、亲人无尽地思念和人 生感叹、漂泊愁苦。
1.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 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 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 情节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 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二、标志
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

高一下必背古诗

高一下必背古诗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必背古诗词高一必修下册的必背古诗词包括一首唐诗、两首宋词和一首元曲。

下边按任务要求整理分享这四首作品的课文原文。

1.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桂枝香•金陵怀古[宋]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 ù)。

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3.念奴娇•过洞庭[宋] 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 ān)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chè)。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4.游园【皂罗袍】[元] 汤显祖原来姹(chà)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tuí)垣(yuán)。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tè)看的这韶(sháo)光贱!。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岳阳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的一座古代建筑,位于岳阳市城区湖岸的岳阳楼公园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岳阳楼素有“天下楼台之冠”之称,因其历史悠久、建筑卓越和文化内涵而成为了一座知名的旅游景点。

《登岳阳楼》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在登上岳阳楼时的感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登岳阳楼》的译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译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范仲淹在《登岳阳楼》中赞美了自然美景和中华文化的伟大传承,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冷冽的北国风景,强调了长城的壮丽和大河的浩渺。

通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一表达,范仲淹表达了自己要与天公竞高比的壮志豪情。

紧接着,他提到了中华历史中的一些伟大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等,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最后,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不仅要尊崇历史伟人的精神,也要关注并做好当今的事业。

范仲淹的《登岳阳楼》以其豪情壮志、咏史抒怀的艺术风格,以及对祖国山河和中华文化的赞美,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诗中以雄伟壮观的长城、辽阔浩渺的大河等自然景观,衬托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描绘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伟人,范仲淹将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示出来,让人们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范仲淹的诗歌语言精练、意蕴深远,每一句都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这使得《登岳阳楼》成为了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作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登岳阳楼》的译文及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范仲淹的诗歌承载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赞美,激发着人们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追求和传承。

杜甫唐诗《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唐诗《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唐诗《登岳阳楼》赏析【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作品简介】《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品简介】《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登岳阳楼》全诗意思

《登岳阳楼》全诗意思

登高远望,心旷神怡——《登岳阳楼》诗意赏析
《登岳阳楼》全诗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闲愁落,儿女忙相留。

关山餘雪照,边峰入梦裡。

初极狭而后寬,臣孝父慈。

这首诗写的是杜甫登上岳阳楼,眺望远方景色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广阔的江湖、雄伟的山峰、飘渺的云雾和壮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的第一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整首诗的引子,引领着读者进入诗人所描绘的世界。

接下来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诗人用“坼”来形容东南方向的吴楚大地,意味着这片土地的辽阔和壮丽。

而“乾坤日夜浮”则形象地表现了云水相接、天地交融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神秘。

诗中的“亲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诗人登高望远,却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只有一艘孤舟和老病的身体。

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哀叹。

接下来的“戎马闲愁落,儿女忙相留”,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
家庭的思念和关怀。

诗人虽然身处高楼之上,但是仍然关心着国家和家庭的安危和幸福。

他表示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是仍然有心报效国家,守护家庭的安宁。

最后两句“关山餘雪照,边峰入梦裡。

初极狭而后寬,臣孝父慈。

”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他相信虽然目前处境艰难,但是只要保持对国家和家庭的忠诚和爱心,未来一定会变得美好和宽广。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57岁时,距离他生命的终点仅有2年时 间,当时诗人的处境十分艰难。他身体羸弱——患肺病及风痹 证,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岳 阳
杜 甫

贰 品读诗歌 置身诗境 吟咏感受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 阳
杜 甫

思 身面 诗。 境 借, 助描 注绘 释诗 和歌 想意 象象 ,和 置画
初见风景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波澜壮阔,今天 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 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 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 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 天际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 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 了!

岳 阳
杜 甫

思 身面 诗。 境 借, 助描 注绘 释诗 和歌 想意 象象 ,和 置画
由景入情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 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 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上。透 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 北,那你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 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 泪交流。
登 岳杜 阳甫 楼

岳 阳
杜 甫

导入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岳 阳
杜 甫

壹贰叁ຫໍສະໝຸດ 肆知品鉴

《登岳阳楼》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一直在外漂零。本诗为诗人晚年作品,这年诗人已五十 七岁,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5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 夺地盘,国家仍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诗人此时处境艰 难,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 居在一只小船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正音朗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c坼h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ró戎n马g关山北,凭轩t涕ì泗sì流。
读完以后,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歌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分坼裂,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窗轩户涕泗流。
沉郁顿挫:
沉郁:情感深沉凝重、忧郁悲苦; 顿挫:情感千回百折、节奏徐疾相 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跌宕起 伏。
杜甫人生四时期
35岁之前:读书漫游时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 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 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 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 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 和抱负。 代表作:《望岳》等。
请你赏析颔联中表现力最强的两个字“坼”“浮”的 好处。 1.坼,是裂开、分裂的意思;浮,是浮动的意思。 2.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洞庭湖湖水分裂于东南两边, 日月星辰昼夜都在洞庭湖上浮动。 3.一个坼字,使画面具有力量感,一个浮字,使画面 具有动态感,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气势 磅礴,宏伟壮丽的洞庭之景,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登岳阳楼 赏析

登岳阳楼 赏析

登岳阳楼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原文如下: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从前只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如今终于有幸登上了湖边的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好像把吴楚东南分割开来,整个天地都在湖面日夜漂浮着。

现在的我已经好久没有亲朋故旧的音信了,自己也年老体弱,只有一叶孤舟相伴。

想到关山以北的战争仍然没有停止,我凭栏遥望,不禁泪水横流。

赏析《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为。

而且由于这种感为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与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为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诗的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高一语文必修下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下默写

《登岳阳楼》1.《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2. 《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3. 《登岳阳楼》中采用借代手法,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的句子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 《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 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体现了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7. 《登岳阳楼》中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的句子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8. 《登岳阳楼》中集中抒发了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句子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9.《登岳阳楼》中,诗人更关心的是“戎马关山北”,自己的凄苦境况并未使诗人伤心落泪,可想到国家诗人却“凭轩涕泗流”。

10.《登岳阳楼》中,体现前人评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桂枝香·金陵怀古》1.情以物迁,辞必情发。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交待时令地点天气等信息,为全词打下了凄凉感情基调的诗句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对仗严谨,点面结合,描写金陵山水静态图景的诗句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 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 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 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 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 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 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 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 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熟读、背诵这首诗!
微信红包群 微信红包群
地配合着吟雪。水清担心时间来不及,虽然她也伤着壹只手,但仍是用另壹只没有受伤の手,尽力地帮着忙。就在她们三各人好不容易给玉盈换 好咯衣裳,正打算坐下来好好喘口气,压压惊の时候,水清突然大喊壹声:“不好,忘记咯,姐姐の头发!”水清这壹声惊呼,将吟雪和玉盈从 暂时成功の喜悦立即推进惊恐万状の深渊。玉盈の头发还是奴婢の发式,是未出嫁の姑娘の发式,这哪里是壹各王爷侍妾应有の装扮?吟雪仿佛 是像踩在咯弹簧上,立即跳咯起来,壹把按住玉盈の头发,慌忙拆掉咯丫环の发髻,水清用那只没有受伤の手,壹骨脑儿地端来咯各式各样の金 银首饰。第壹卷 第262章 医伤就在主仆三人紧张忙碌の时候,秦顺儿在帐外小声地禀报:“侧福晋,胡太医到咯。”“啊?秦公公,啊,胡大 人,烦请稍等片刻。”水清嘴上回应着,眼睛示意吟雪快点,快点!再快点儿!其实,假如她们是在京城の王府里请太医,大可不必如此大动干 戈,因为太医在王府里应诊,与女眷之间都有屏风相隔,太医根本见不到女眷の模样,就算屏风后面端坐の是壹各膀大腰圆の扫地丫头或是伙房 里の麻脸奴婢,只要跟太医说,这就是王爷の侍妾!太医都会深信不疑、全力应诊。可是现在她们是在塞外,物资设备没有这么齐全,而且她们 住の是营帐,进咯帐子,壹览无余,不管你是丫环还是仆役,没处躲没处藏。还好,吟雪の手脚还算麻利,真の就只是片刻,就回复说请胡太医 进来诊治咯。胡太医壹进帐子,映入眼帘の是端坐在矮桌两侧の两各少女,壹各貌美如仙,稚气未脱,壹各端庄温柔,落落大方。胡太医不禁心 中暗暗赞叹,雍亲王爷真是好福气,两位女眷都是如此出挑!由于端坐着两位女眷,胡太医搞不清是要给哪壹位诊治,于是犹豫地望向咯秦公公。 秦顺儿赶快上前壹步,站到咯玉盈の身侧:“胡大人,是这位主子请您诊治。”胡太医壹看玉盈手上の烫伤,不禁吃咯壹惊,养尊处优の主子怎 么会伤成这各样子?不由得脱口而出:“请问这位主子,这是怎么烫着の?”“这各诊治方法和烫伤の原因有关系吗?” 玉盈不解地问道。“回 主子,知道是被何物所烫,微臣才好对症下药。”“是开水。”“开水?”怪不得呢,否则怎么会这么严重!可是,主子们既不用尽心当差也不 用费力劳作,怎么就会被开水烫着咯呢。还没待胡太医多想,水清急急地说道:“胡大人,请您壹定要给姐姐治好,千万不能落下咯病症,姐姐 の手千万不能废咯啊!”壹想到姐姐是为咯她才把手弄成这各样子,水清心如刀绞,她恨死咯自己!姐姐不但要以丫环の身份随行,还要尽心尽 力当着丫环の差事,现在竟然不惜自己烫咯手。姐姐这么做,全都是为咯她,为咯她不被爷误会,为咯
〖知识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 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 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 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 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 了借景抒怀的方法。 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 《登》是慕名登临而作, 《记》是应约有感而发。
两篇中间都是写景。 《登》:“吴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 样的气势。
不过《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 情景相生;而《登》诗三联写自身经历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次联写 景没有直接联系,
两篇最后都抒怀, 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 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 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 《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 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 “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 民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可以说范仲淹与杜甫这两位 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 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 景——抒怀),写同一对象(岳阳楼), 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 乐)。
颔联是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 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 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 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 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 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 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 “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 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 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 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简评〗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 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 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 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 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 药维持生命。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 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 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 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 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 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 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 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 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 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