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劝说。
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
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静以修身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阐述“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求学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C.作者先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接下来先反后正,论述了“静“与“学”“志”三者的关系。
最后一句,再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
D.从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答案】(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2)①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C【解析】【分析】(1)“静以修身”翻译为“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意思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学无以广才”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意思是“增长”。
“年与时驰”翻译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意思是“飞驰”。
(2)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意思是“明确志向”,“宁静”意思是“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意思是“实现远大目标”。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
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特征为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B.及主出行/及鲁肃过浔阳C.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乃驻车叩马/蒙乃始就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C(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解析】【分析】(1)A.做,担任。
B.等到。
C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D.于是。
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汉书·霍光传》)【注】①害:妒忌,怨恨。
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突:烟囱。
④上行(háng):上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霍氏秉权日久________②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③客谓主人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答案】(1)执掌;同“悟”,醒悟;告诉,对……说(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寤”:同“悟”,醒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拍。
④搐(chù):收缩。
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③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④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2)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寺僧)在水中找这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
(他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就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钯,找了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
理解:寺僧找石兽,既不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新部编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劝说。
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
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鸿儒________②劳形________③甚蕃________④鲜有闻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4)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1)大;使……劳累;多;少(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分析】(1)本题中古今异义词,鸿:大。
蕃:多。
鲜(xiǎn):少。
词类活用词,劳:使……劳累。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惟:只。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可:只能。
而:表示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却”,“但是”。
亵: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戏弄。
(3)《陋室铭》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康肃忿然(忿然:气愤的样子)B. 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C. 笑而遣之(遣:派遣)D.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 尔安敢轻吾射惟手熟尔C. 但手熟尔但当涉猎D. 徐以杓酌油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意思是:“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B.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意思是:“竟然(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D.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意思是:“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粗略的描述。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部编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梓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竟不可得________②湮于沙上________③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臆断。
B.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C.本文文笔简约精粹,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D.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他们会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
【答案】(1)终了,最后;埋没;主观地判断(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3)D【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臆断”是“主观地判断”;“竟”是古今异义词,“终了,最后”的意思。
(2)①句中的“是(这)、岂(怎么,哪里)、为(被)”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已(停止)、遂(于是,就)、溯(逆流而上)”几个词是赋分点。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2)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
B. 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推托;到,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3)B【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辞:动词,推托;② 及:动词,到,等到;③ 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 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句意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而且要钻研经书”。
故答案为:⑴① 推托;② 到,等到;③ 才干和谋略;④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額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热尔。
”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肅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忿然:________③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箭。
B.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C.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D.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是陪衬。
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
【答案】(1)放下;……的样子;打发(2)①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C【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释”:放下。
“遣”:打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
“但”:只是。
“颔”:点头。
(3)“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错。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选】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分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边文段,完成下边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庙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建,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行得,认为顺水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可以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狂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可以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贱,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1)解说下边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①阅十余岁 ________②竟不行得 ________③是非木柿 ________④据理臆断 __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① 尔辈不可以究物理。
② 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找寻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看法。
你从中悟出了如何的道理?【答案】( 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2)①你们这些人不可以研究事物的道理。
② 大家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离开实质、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要素,所以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谛的标准。
(言之成理即可)【分析】【分析】( 1)此题中的“阅”是“经过,经历”;“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 2)①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研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佩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一般人相同,由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依照常规思想划着几个小船,顺着河流去找寻石兽,自然是找不到;但是学者依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大家临时佩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依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发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由于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惯有更认真的认识,因此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案】(1)到,等到;迟,晚(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及”,等到;“暮”,迟,晚。
(2)重点字词:“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少”,少年时代;“壮”,壮年时代。
(3)【甲】文结合“蒙乃始就学”,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在学习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乙】文的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部编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 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 师恻然曰然:……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C(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有误,其:代词,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
⑵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苟:如果。
徒:白白地。
资:学费。
句意是: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
要点: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故答案为:⑴C⑵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A.前者“更加”,后者“进步,长进”。
B.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指讲学家说的话。
D.前者“品行高尚的人”,后者“擅长”。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为: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此题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染”: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妖艳。
“处”:在一起。
“若”:比得上。
(4)在解读时要能从甲乙两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
如乙文可分析“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一句,谈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
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所以我们一定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
故答案为:⑴B;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⑶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⑷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⑵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译文】(一)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二)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曹冲智救库吏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
②自归:自首。
③县:同“悬”,悬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B.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是以忧戚/杞人忧天D.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结合选文,说说曹操为什么没有怪罪库吏。
【答案】(1)B(2)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曹操意识到马鞍被咬是难免的;且他刚劝解过儿子曹冲衣物被咬没什么大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再追究自己的马鞍被咬而怪罪库吏。
【解析】【分析】(1)A.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认为);B. 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被/看见);C. 是以忧戚/杞人忧天(忧:担忧,忧愁/担忧,忧愁);D.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不久,一会儿)。
故选B。
(2)语句“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的意思是: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脸色上显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曹操刚劝慰儿子曹冲衣物被老鼠咬,所谓的“其主不吉”是“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在这种情况下,库吏再说马鞍被咬的事,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追究库吏的罪责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B⑵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⑶曹操意识到马鞍被咬是难免的;且他刚劝解过儿子曹冲衣物被咬没什么大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再追究自己的马鞍被咬而怪罪库吏。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曹操没有怪罪库吏的原因。
【参考译文】一次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坏。
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
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
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
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
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心里很悲伤。
”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
别再为这事苦恼了。
”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挂在梁柱上的呢?”他丝毫不加追究。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既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孙权劝学的办法是:________(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当道,当权;到,等到;重新;知晓事情(2)①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②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例如: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
启示: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