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责任与行为选择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几百个优秀题目推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几百个优秀题目推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几百个优秀题目推荐)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浅析政府低效率的成因及对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浅谈我国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析“官僚制”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启示我国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深化新农合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村民自治的困境与出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研究浅谈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对策浅谈中国公务员的职业化问题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探究浅析中国市制改革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村民自治研究从政治文明的视角看我国村民自治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分析基于村民自治下的村民公共参与问题探讨论行政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我国古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源流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及内容研究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浅析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对策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浅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政府职能转变试论我国公共政策主体的现状一基于公众的视角我国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太平天国政治理想的局限性事业单位的改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事业单位的改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下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论服务型政府权力自我约束机制的构建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浅谈激励机制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1219浅析社区工作站模式一以深圳为例1220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的分析与研究1221深圳市养老保障系统运行的现状及改革策略1222社区的外来人口管理分析一以宝安为例1223浅析深圳市大部制改革1224社区环境污染的多中心治理1225社区养老:需求与实施条件分析1226浅析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处理方式1227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1228日本町内会研究1229社区业委会选举制度实证研究1230深圳市行政改革历史经验及启示1231浅析中国资源环境税费政策1232社区民主与和谐社区建设1233民意代表的立职机制研究- -深圳与新加坡的比较1234深圳市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改革分析1332中小企业生存及发展问题的分析1336志愿精神和志愿者组织在大学的发展1337浅析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38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宅基地征用补偿问题1339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研究1340简析我国基层民主的理论和实践1341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342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研究1343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经济权益保护问题研究1344如何进- 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45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1346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模式比较与分析1347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1348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制度问题研究1349公共治理新模式: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合作1350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问题研究1351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1352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问题研究1353论当前我国媒体对行政权力的制约1354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参与过程研究1355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研究1356新形势下的政府合法性塑造一对若干官员腐败案例的分析2000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以吉林市国税局实践为例2001论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2002论中国居住权制度2003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富伦理重构2004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公众信息沟通方式研究2005赛后我国奥运场馆的运营模式研究2006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2007体育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框架研究公关危机中的生机探讨公民社会成长与社会治理模式变迁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和谐城市理念下的公民素质研究河南省民办高校发展问题研究河南省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网络时代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阻力及路径选择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我国企业危机公关的对策研究一以富士康为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分析香港环保NGO的发展经验对促进内地环保NGO发展的几点启示香港廉政建设研究新加坡人才战略分析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探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新时期的社区治理:问题与出路新时期都市社会运动研究:深圳市业主维权的个案分析业主委员会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研究以大鹏街道为例以A公司为例,浅谈新员I入职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影响的最新趋势分析渝港城市品牌标识设立程序模式之比较征地拆迁中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现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实践分析2 :政府信任理论研究综述政府形象如何助推中国形象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责任追究志愿精神的动力来源及其培育途径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证机制研究中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研究中国广电行政管理现状分析1357和谐社会与社会慈善制度的构建研究1358论网络时代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选择1359论网络时代的政府形象塑造1360中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1361政府职能转变下的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研究1362汶川地震中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1363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探讨1364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研究1365我国公益基金会公信力现状及建设研究1366当前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研究1367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研究1368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问题与对策研究13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创新1370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研究1371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1372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与动力1373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下的劳工权益保护1374慈善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75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1376大学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1377简论我国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1378论公共危机中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1379简析行为选择中的道德与利益博弈1380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研究1381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机制构建研究1382简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创新138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1384论第三部i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1385论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变革与创新1386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浅探1387服务型政府建设模式研究1388中外公务员养廉制度简论1389环境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390公共危机事前风险管理与评估研究1391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与模式研究1392论基于标杆超越的绩效管理1393非公蒡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研究1394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1395中国基层政府的绩效评估研究1396_工作满意度对企业人才流动的影响分析1397试论社区居家养老建设-以郑州市为例1398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1399基于绩效管理的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1400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研究1401简析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1402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伦理重建1403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1404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1405公共事业组织税收优惠制度研究1406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1328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边缘化问题探讨1329中山作为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1330 “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制度建设研究- 以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1331 “疏堵”之策-破解大城市交通困局的思考1333 “官产学研”协作机制研究- 以江门市为例| 1334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分析21335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2。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谈农民政治参与
社会转型期下的农民政治参与
社会不公平中谈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
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构建
论网络问政下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表达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话语权——媒体掌握能力及运用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新途径的探索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中应急机制的建立
如皋市如城镇村监督委员会体制的完善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实现制度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区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浅谈苏州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北京与上海政府管理体制比较
简析张家港居民自治
中国城镇化模式中的社会公平重要性研究
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法家思想与法治精神的关系在当代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网络对政府公权力使用监督与制约作用
浅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当前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浅论古训“乱世当用重典”对于当今法治与德治的借鉴意义
论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探究城镇型社区管理
城中村治理问题
城管执法的约束机制研究
新经济转型期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社区治理的基本模式研究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论完善城市的居民自治
网络时代的“电子政府”
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的瓶颈性因素研究
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问题及对策
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民族团结

试论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

试论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

试论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摘要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各方关注学前教育立法。

其中作为学前教育的提供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政府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发展频遇阻碍的背景下,对政府职责进行立法规制是急需且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履行职责时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完善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体制提出立法建议。

本文紧扣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从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出发展开论述。

对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然性、法然性以及实然性职责进行探究。

揭露政府在履行应然性与法然性职责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建议的提出也将围绕政府职责的履行过程,在审批促公平方面,要严审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资质,引导扶持民办园发展;在监督管理方面:一是要设立学前教育管理专门机构;二是要建立办园行为常态监测机制;三是要建立办园行为常态监测机制。

关键词:学前教育;政府职责;立法建议窗体底端引言2017年11月22日开始,多名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白色不明药片等,并提供幼儿身上多处针眼的照片。

这一事件被称为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随后,朝阳区政府和警方介入调查,校方致歉,并有一名涉案工作人员被批捕。

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朝阳区教委主任、副主任,存在对民办教育机构监管缺失的问题;朝阳区教委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科长,工作中存在失察失责、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朝阳区纪委、区监委决定对上述责任人员予以立案调查[1]。

这一事件属于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典型案例,其中所反映的法治问题特别是政府职责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学前教育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反思,政府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管理者,面对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应思考该承担怎样的职责、如何承担职责、怎么确保职责的落实以及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学前教育依法有序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的分类及保障

高等教育质量的分类及保障

1

按科目教学:全面学 习基本技能和为终身 学习打基础
在大约6年初等教育后 入学;从初等教育开 始在9年内完成的教育 阶段;义务教育结束; 几个教师开设专业课
初级中学教育,或基础教育第 二阶段
后续教育或去向的种类; 2 教学计划定向
一般入学资格;起码 入学要求
高级中学教育(高中)
后续教育或去向的种类;
2022/11/17
5
3.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中的质量保障责任
产业化的三阶段对应不同的质量保障动力 (1)国家层面,高等教育质量高低是国家竞争力高低的重要要素,强调
政府干预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对应着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 末前苏联高校部门办学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中。该阶段以人力资本理 论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基本价值观,揭示了高等教育经济价值及大学 生产力的基本内涵,这一时期的管理特征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 论为核心,国家公共权力占据绝对优势,体现在高等教育上就是强调 其公益性、行政权力和国家规划,高等教育产业化主要将高等教育纳 入国家产业规划和提高高校的教育生产力,高等教育更多地听命于国 家产业政策。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希望促进如下3个具体目标的实现:
1.以特长和能力为基础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2.从针对性和质量方面改进高等教育体系的管理; 3.更紧密地使高等教育与职业界相联系,这尤其是为了回应不
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的失业所带来的挑战。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重在2和3。
17
现代远程教育应控制的质量要素
2022/11/17
11
1.ISO9000体系的质量观
在ISO9000族标准中,术语“质量” 用于表示: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 这种持续的顾客满意是在组织承诺 持续改进其效率和有效性的情况下, 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来实现。 在这种意义上说,质量是事业成功 的关键。现代远程高等教育面对的 是不同的个别需求和个别化学习方 案,ISO体系尤其重要。

论不同教育管理方式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论不同教育管理方式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论不同教育管理方式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仝瑞【摘要】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是国家与教育关系的具体化,直接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迥然不同的,体现在教育行政机构、办学自主权、公共教育资源、教学管理、教育责任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分析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教育生活中依法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有的功能,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7(027)004【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教育管理;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学校管理;办学自主权【作者】仝瑞【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6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是国家与教育关系的具体化。

国家与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关涉到国家教育主权的归属和性质问题,而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则是一个关涉到权责如何分配、权力如何行使的问题。

简单说来,政府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但是政府权力低于国家主权,它必须在国家与社会互动所产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框架内运行,体现、管理和执行国家主权。

因此,国家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关系要先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并且前者因具有制度化特征而相对稳定,后者则会由于决策不当或执行不力而引发国家与社会的紧张,从而导致关系的改革和调整。

作如是观,政府与教育之间权责关系,必须在国家与教育互动中所形成的制度框架内得以确定和调整,并在根本上表达国家与教育的关系。

所以,国家与教育的关系在根本上决定着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而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则使这种关系具体化。

由此可以明白,国家与教育的关系因涉及国家教育权力的来源和性质问题而不能轻易发生改变(除非国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剧烈的变革),而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则因涉及教育领域内的权力分配和行使问题,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下,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迥然不同的。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试卷4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试卷4

财务管理试卷4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1、留本基金2、事业收入3、零基预算法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主体是()。

A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B预算资金收支活动C经营活动D事业收支活动2、下列关于预算外资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预算外资金属于政府资金B预算外资金应该纳入财政管理C资金的所有权属于国家D资金的所有权属于有关部门或单位3、下列不属于行政单位公用支出范围的是()。

A公务费B社会保障费C设备购置费D修缮费4、年终结账后事业结余账户()A、收入大于支出时才有余额B、支出大于收入时才有余额C、都有余额D、无余额5、()是组织开展财务清算的主要前期准备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财务清算工作的工作组织和工作质量。

A、编制清理B、户数清理C、机构清理D、人员状况清理6.公办学校购入教学设备属于()。

A.业务费B.公务费C.设备购置费D.其他费用7、下列不属于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的是()。

A教育事业费B科学事业费C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D外交外事费8.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支出,称为()。

A.白条抵库B.坐支C.保留帐外公款D.设置“小金库”9、通过()可以了解行政单位支出的具体项目构成及支出结构是否合理A、收支情况总表B、资产负债表C、支出明细表D、预算外资金收支明细表10.不属于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为()。

D.土地使用权A.商标权B.非专利技术C.著作权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公共组织资产的非经营性是由()决定的。

A资产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B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C资金使用的服务性D资金使用的非增值性2、国家对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管理方式有()。

A核定收支B定额、定项拨款C超支不补D结余留用3、事业单位结余主要有()A、经常性结余B、收支结余C、事业结余D、专项拨款结余E、经营结余4.下列项目中属于教育业务活动成本的有()。

A.学生助学金B.老师的社会保障费C.实验室维修费D.学术交流费用E.技术培训5、()是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主体,也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从事业务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和物质基础。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一、理论前沿课改三问——兼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汪卫平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只是单纯的教育系统内部和学校内部的改革,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全面变革。

一方面“教育的未来主要取决于外在因素而不是教育制度的内源因素”,另一方面“教育制度内部的各项政策也必须协调一致”,因此,只有消除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的体制障碍,形成课程改革的合力,才能确保课程改革达成目标,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一、谁在领导课程改革:明确各级教育管理者的课程领导责任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课程改革的领导责任随着层级递减而递增,最有代表性的话语便是“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这就将课程改革领导的重心窄化为学校的责任,淡化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

这种逻辑起点的颠倒,是一种“集体误读”的表现,忽视了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所应共同承担的对课程改革进行引导、规划和监督的责任。

课程改革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接受国家的统一调控。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国家角度提出包括各级行政部门在内的政府和社会力量“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各级政府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课程改革的领导义务。

具体而言,各级教育管理者一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领导课程改革的职能,不能仅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承担课程改革的责任,更不能让学校孤立无援地进行课程改革。

二要确立正确的课程改革导向,用正确的课程改革理念来统领课程改革工作,保证课程改革的价值体系得到具体落实,让政府的公权力为推进课程改革服务。

三要建立课程改革推进机制,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课程改革的编制核定、人员配备、经费投入、设施添置等已不同于以往的概念,目前,教师编制过紧、课改经费不足、课改设施缺乏已经制约了课程改革的实施。

而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整体工程,所以要统筹、协调编制、人事、财政等有关方面,加大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并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参与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

摘要: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政府应从过去的单一供给主体转为供给主体之一,与其他供给主体平等竞争。

此外,政府作为供给主体,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应从制度和方法上对高等教育供给整体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高校教育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公共产品理论;改革路径选择;人才培养一、高等教育现状概述高等教育,无疑是国家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天之骄子,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源。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许多问题也使得我们困惑不已,如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波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等。

面对社会的质疑,高等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适度规模下的公共物品(也有人称为准公共物品或者俱乐部公共物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利用看得见的手去介入、影响和校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路线和目标,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方向发展。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

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

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

社会再次呼唤大学回归其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流传统。

教育公平论文范文3篇

教育公平论文范文3篇

教育公平论⽂范⽂3篇教育公平分析论⽂⼀、影响教育公平的要素1.教育经费的投⼊不⾜且分配不合理⾸先,我国教育经费总投⼊不⾜。

从教育经费绝对投⼊⽔平来看,⽬前全世界年⼈均教育经费已接近500美元,发达国家的教育投⼊是世界平均⽔平的五、六倍,⽽我国2005年⼈均教育经费还不⾜1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平的1/5。

其次,三级教育所占份额不合理。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过多地⽤于⾼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资不够。

最后,教育经费的地域分配也极不合理。

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经费投⼊不均衡状况⼗分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教育投⼊⽔平远低于东部地区和城市。

2.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先,多年计划经济和城乡⼆元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偏向于城市。

如教师编制政策等,⽽就实际情况⽽⾔,农村⼈⼝居住分散,学校数量多,规模⼩,农村教师配置编制理应等于或⾼于城市。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其他因素,导致中东部地区的师资远远优于西部偏远地区,形成新的不公平。

3.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如重点学校与⾮重点学校的不公平。

重点学校⼀直是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重点学校则因政府不重视、投⼊少⽽⽆⼈问津,师资队伍较差,教育质量低下,⼈为地把学校、学⽣分成不同的等级,“就近⼊学”和愈演愈烈的“择校”⼤战,很⼤程度上是家长在经济实⼒和社会背景的竞争,固化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别,使教育资源配置⼈为地出现倾斜。

4.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如流动⼉童与城市⼉童的不公平;正常⼉童与特殊⼉童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穷学⽣与富学⽣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等等。

5.教育政策不尽合理⾼考录取中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为地造成⾼考录取线的地区差异,违背了“分数⾯前⼈⼈平等”的神圣原则,这是⼀种省际间考⽣的严重“教育不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1.法律保障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许多国家注重通过⽴法来保障教育的平等和公正,在其宪法和教育法律中,都明确规定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实施平等公正的理念。

论学生、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论学生、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学校 自由选择学 生 .是法 律赋予 法人 实体 的权利 学 校能 不能 自主招生 ,是学 校有 没有 自治权 的重要 标志 之一 。学校 自 由选择学 生直 接关 系到人力 资源 的配置 问题 。所以 ,学校 自由 选择 学生 ,必然 是 与市场经 济相适 应 的高 等教育 运 行机制 的 重 要组 成部分 。但学 校能否 或在 多大 程度 上实 现 自由选择 学 生 ,这主要 取决 于学校 自身 的 “质 量”、“声望 ”和 “知名度 ” 世界最 著名 的大学 ,学 生录取 比例 只有 1%-5%。显 然 ,学校要 想充 分 选择 学生 ,获得 高质 量 的 “原 料 ”,就必 须 加强 内功 的 修炼 。在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学 校在 提 高办学 质量 的 同时 ,还要 注意包 装宣传 自己 ,树立社 会 形象 。学校 还 可 以利 用专业 特 色 、奖学 金和 帮助就业 等方 式吸 引优 秀学 生 。
学 生 与学 校 双向 的 自由选 择 ,是现 代政治 经济 制度 的结 果 ,能促进 国 民经 济 的增 长 和政 治经 济 体制 的发 展 完善。当前 学生与 学校 的 自由选 择还 难 以很好地 实 现 。这 一方 面是 由经 济 比较 落后 、信息 不发 达和公 众 的文化 素质 不高造 成 的 ,另一 方面是 和我 国现有 的高 考 、招 生制 度 紧密联 系在一起 的 。学生 与学校 “自由选 择 ”不 能很好 地实 现 ,其 直接结 果就 是造 成人 力资源 的浪 费和人 力 资源配置 成本 的增加 。因此 ,需要 改革高 考和招 生制度 ,在经 济发展 和公众 文 化素质 提高 的基 础上 ,逐 步实现 学生 与学校 的 自由选择 。
学生在 接受 高等教 育 的同时充 分享受 着政 府所 提供 的服 务 ,然 而这种 服务不 是单方 面的 ,它需 要 每一位 享受 这种 服务 的学 生必须 以 自己诚实守 信 的行 为努力学 习 ,用所 掌握 的知 识 和技能 回报社会 ,从 而为 实现提 高全 民文 化素质 、促进 国 民 经济 发展等 政府 的 会经 济 目标 服务 。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1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1

A1、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行助学金制度的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2、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认知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对)B1、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办?2、(内省和慎独)被视为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

C1、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2、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高级条件作用)3、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4、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5、操作记忆或称为工作记忆,其特点是保持时间较长,容量没有限度。

(错)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对错)D1、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风格、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高校教师应贯彻公正公平的原则,采用一致的教学方法(错)2、当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向有经验的牛老师借教案上课时,牛老师断然拒绝了,说道“我的教案不适合你,改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注意帮助同事的方法)3、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元认识能力)4、当今教学中,片面运用考试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分数使用绝对化~。

对用测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一现象。

5、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形成过程,归根到底是由(大学生的思想矛盾运动)实现的。

6、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

(错)EF1、发现学习是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科学知识技术的主要途径(错)2、凡有已形成的认识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对)G1、高校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是高校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表现为(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学生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2、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与三个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其中不包括(科技进步)3、过度学习的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错误)4、高校教师科研是硬道理,教书育人是软任务(错误)5、公益性是高校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正确)6、高校教师要达至崇高职业道德境界,依赖于(道德理念)的转化。

试论高校新校区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发挥

试论高校新校区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发挥
l t n t n n i s u so e a u o sr c in u o o f a ca i e f n w c mp s c n t t .On y w t e g i a c n u e v s n o h o e n n a ih re u ain i i l s u o l i t u d n e a d s p r ii ft e g v r me t n hg e d c t h h o C o
L e g g n I Ch n - a g
Is t e f d ci n X ’ 70 6 。 h a ntu E ua o 。 i i to t 矾 /0 1 C i ) n
Ab ta t sfrc ntu t gn w a u fu iest sa d c l g s te a to od h tte saeg v r me ts o l e eo sr c :A o o s ci e c mp so nv rie n ol e, h uh rh lsta tt o e r n i e h n n h ud d v lp aln —em c n mi n utrlve p ita da c r i ec aa tr t so olg sa du iest s8 8t n le e t eS - g- r e o o ca dc ua iw on, n c od w t t h rceii fc l e n nv rie 0a of da f c v O o t l hh sc e i i l i
众 化 教 育 阶 段 的 转 变 。为 了 适 应 这 一 转 变 所 带 来 的 教 其 中 也 包 括 明 确 育 资 源 不 足 的 状 况 。 等 院 校 纷 纷 采 取 兴 建 新 校 区 的 筑 面 积 的 “ 学 条 件 评 估 ” 高 办 。这 些 都 迫 使 高 校 必 须 进 行

教育政策法规20个案例分析

教育政策法规20个案例分析

教育政策法规20个案例分析一、引言教育政策法规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选择,以及教育成果的评价。

本文将分析20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政策法规案例,以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政策目标和影响。

二、案例选择及背景介绍这20个案例涵盖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家庭教育法等。

这些案例的选择主要基于其代表性、影响力以及与教育政策法规的紧密关联性。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2001)这个法案强调了教育公平,制定了严格的教育标准和问责制度,旨在提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

然而,该法案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标准化考试压力、资源不平等等问题。

2、案例二:英国《教育法案》(1944)该法案强调了教育的国家性和公平性,确立了综合学校制度,旨在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然而,该法案的实施也带来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和学校管理的复杂性。

3、案例三:中国《义务教育法》(2006)这个法律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性和公平性,旨在保障每个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

然而,该法案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4、案例四:印度《国家教育政策》(2016)这个政策强调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旨在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的教育需求。

然而,该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资源分配问题、语言多样性问题等。

(注:由于篇幅原因,此处省略剩余16个案例的分析)四、结论与启示通过对这20个教育政策法规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需求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这些政策法规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它们都在努力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在未来的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

论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关系

论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关系
论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 律关系
2023-11-01
目录
• 引言 • 政府与公立学校的基本关系 • 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关系 • 政府与公立学校行政法律关系的
现状及问题
目录
• 完善政府与公立学校行政法律关 系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公立学校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 有重要意义。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政府应完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与公立学校 之间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为行政法律关系的规范 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有关教育的制度,包括学籍管理、考试 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确保公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章可循。
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
1. 行政法律关系中 必有一方主体是行 政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3. 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的内容不完全对等。
公立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公立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作为受教育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法人,另一方面作为行政法上的行政相对 人。
政府与公立学校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来自政府对公立学校的管理职责
01
政府作为公立学校的设立者和 管理者,负有保障学校正常运 行和规范办学的责任。
02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学质量 、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 管理。
03
政府还需要对学校的教学设施 、师资力量、校园安全等方面 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学校提 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政府与公立学校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深入探 讨。

试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试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试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摘要]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地方政府重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素质、企业积极参与。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问题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数量扩张阶段进入了质量提高阶段。

高职教育能否迅速提高办学质量不仅决定一所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决定整个高职教育在整个社会的形象、影响和发展。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快速提高,教育部组织了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客观地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但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要真正重视高职教育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先后组织召开了四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发布了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召开了职业教育会议,组建了领导机构。

从表面上看,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

但深入各地实际调查,就会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只是把重视高职教育写在了文件上,实际效果远未达到预想。

可以说,在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远不如中央政府。

高职院校多是地方政府举办,办学资金由地方财政负担,主要领导人由地方政府任命或推荐。

地方政府是否重视高职教育决定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资金投入状况是衡量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的试金石。

但由于一般高职院校主要向其他地区、省市招生,在当地招收的学生比例很小,其受当地居民、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如以招收当地学生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地方政府会把更多的资金、力量投入到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会处于自我发展之中。

强大的办学经费支持是目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高的基础。

地方所属高职院校只有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才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即使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能够提供一定支持,但主要责任还是地方。

地方政府重视的地区,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吸引了更多当地学生报考。

论我国政府与学校关系的现状及变革

论我国政府与学校关系的现状及变革

论我国政府与学校关系的现状及变革作者:苏丽娜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1期一、政府与学校的基本关系1.政府和学校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校长不是公务员,学校不是政府或官员的下级部门,而是具体实施国民教育的自主实体或社会机构,独立于政府行政系统之外。

其次,学校管理与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不同。

如校园必须拥有更加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拥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宽泛的思维环境,为此,学校甚至不断鼓励学生在学术上违抗教师的套路或挑战学术权威,这在下级服从上级的官场理念面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2.双方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即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或称双方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政府是对全社会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协调与控制的机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

政府作为关系的一方,在与学校发生关系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并行使广泛的职权,对学校产生直接的、权威性的促进或限制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学校作为关系的另一方,当政府不履行职责之时,只能请求其履行或通过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等办法寻求解决。

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作为关系一方的学校在争取办学自主权方面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所获得的自主权也是相对的、有限的。

3.双方存在着紧密联系。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学校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的子系统。

社会母系统越来越直接地为这一子系统提供其存在所需的教育经费、房地产和政策与法规等有形及无形的资源。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增强在社会中、同行中的竞争力,学校一方面力争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却不由自主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注重政府在社会各种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

[1]从资源依赖论的角度看,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自给自足的,所以组织都必须为了生存而与其环境进行交换。

获取资源的需求产生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政府是向学校提供各种资源的主体包括财政、人力、信息和知识、产品和服务,学校对政府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政府纵向权力分配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中并存着两种趋势——集权与分权。

一方面要求教育管理的决策权力向基层的学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放权,另一方面在课程和考试等方面似乎又存在着集权的趋势。

那么,怎样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政府强弱角色的定位呢?在此问题上,政治哲学的理论大致简约划分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一直以来,政府往往在两种角色中摇摆:一是政府“守夜人”角色,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会自动将教育资源调整到最佳状态,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二是将政府比作巨大的怪兽“利维坦”,强调国家的绝对权威作用。

随之出现了“小政府”与“大政府”之争、有限政府与全能政府之争、经济人政府和公仆政府之争,持续至今。

有学者认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权力的发挥。

重大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有政治权力的介入和推动。

越是教育落后的国家,越需要加强国家权力对教育事务的参与,以调集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发展教育。

教育改革对于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依附性几乎得到了我国教育学界学者们的一致认可。

但是,国家权力实际上具体表现为政府机构内部的职能和分工以及政府与外部(社会、市场、企业、学校等)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密切与疏远之别,我们可以称为强关系或弱关系。

在不同联系程度上,对应的政府可以成为强政府或弱政府。

对于教育而言,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在学校办学实践中,政府的权力应大还是小?政府的角色应是强政府还是弱政府?对此,学界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

鉴于此,本文在对政府的强弱属性给出界定的基础上,得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强政府的结论,并就此给出具体实现途径的建议。

一、教育中的强政府:概念、实质与职能在政府规模和政府能力问题上,人们以往习惯于争论的是政府的“大”与“小”。

对政府的“大”与“小”的争论体现了人们对于政府职能的不同理念。

相比于政府的“大”与“小”,我们更应关注政府的强与弱,而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政府的“大”与“小”。

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

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

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余兴龙(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1)内容摘要开展公民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政府要把公民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公民教育的法规和政策,重点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学校,加大投入,加强督导。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与社会各界参与以及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关系。

关键词政府、公民教育、主导作用On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to the citizen educationYU Xing –long(Research center of Citizen Education , Zhengzhou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01 ,China)AbstractDeveloping the citizen education is the du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leading ro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bring the citizen education into the holistic layout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 set up and perfect the code and the policy about the citizen education, do well the schools which can play the demonstrating role, increase the input and strength the supervis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deal wel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and the market’s adjustment、the various circles of society’s attendance、the school’s independent running .Key wordsgovernment, citizen education, leading role政府在公民教育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公民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主导公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公民教育,政府的主导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政策基础

教育政策基础

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用于指导教育行业的政策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人力资源的供给等,从而推进国家的发展。

教育政策通常包括教育投入、教育管理、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

本文主要讨论国家在各个方面所采取的教育政策及其意义。

教育投入是教育政策的基础,因为教育需要资金支持。

在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满足家庭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例如,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进行投入,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此外,政府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助学贷款等政策,以让更多的家庭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政策的推行,有效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使更多学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管理也是教育政策的重要方面。

教育管理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以及教育考核等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例如,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等都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此外,政府还将教师管理纳入教育考核体系,以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

以上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教学骨干队伍的建设,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的核心。

教育制度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竞赛、学生评估及体育、艺术等课程的开展。

政府为各级教育机构指定了必修科目,为大学生们制订了职业规划,同时授权专业学院并根据需要开展相关研究。

此外,政府还为教育机构提供了各类艺术和体育赛事,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总的来说,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中最为复杂和繁琐的部分,因为在制度方面,政府需要面对许多的挑战和困难。

不过,凭借不断改进的制度,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

教育内容是教育政策的最终呈现形式。

政府为教育机构制定了教育内容,并设计相应的教材。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基础教育必修科目和专业学科知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 需 要 一 个 过程 , 因 此在 一定 时期 不 可 避 免 地 出 现 了
教 育 对 师 资需 求 与 供 给 不 足 的 问 题 。经 过 努 力 , 情 况
高 等 教 育 对 质量 要求 是 首要 的 , 人 才 素 质 是 衡 量 高 等教 育 质量 优 劣 的 标 准 。 “ 以人 为 本 ” 更 适 合 教 育 行 业 的 发 展 理念 , 只有教育以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有用人
G UANL I T ANSUO
论政府在高等教 育质量保 障中的责任与行 为选择
。栗林 林
[ 摘要 ] 高等 教 育 旨在 培 养 高质 量 的 有 用人 才 , 政 府要 充分发挥其主 体功能 , 完善 教 育 质 量 评 估 架 构 , 建
立教 育质 量 信 息 系统 , 激励企业积极参与 , 进 行 良好 的质 量 文化 建设 , 与 其 他 保 障 主 体 紧密 合 作 , 保 证 教 育质 量
( 三) 专 业 设 置 市场 化
对高校教育监督与检查 , 这 种 评 价 体 系 是 基 于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责 任 而 完 成 的 。 该 评估 体 系保 障 了 高 等 教 育在资 金投入 、 教育 质量 、 人 才培养 方 向、 课 程设 置 、 高 校 在 教 育 中 的角 色 等 方 面 的 品质 和 规 模 。 保 障 了 作 为 教 育 客 体 学 生 能 享 受 到 他 们 接 受 教 育 的权 利 , 保 证 了人 才 的质 量 和 内涵 。 高 等 教 育评 估 体 系 根 据 学 校 内
目前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已形 成 了多 层 次 、 全 方 位 和 多 种形式并存 的局面 , 普通高等 教育逐 渐升级 , 职业教 育也更加受 到重视 , 政府大力 支持社 会化办学 , 教育 已逐 渐 形 成 了知 识 学 习 、 技能掌握到才干培养为发展 路 径 的一 体 化 教 育 模 式 。 目前 已经 形 成 了研 究 生 教 育、 本 科 教 育 到 专 科 教 育 的三 个 教 育 层 次 , 高等教育 的 各 类 层 次 都 发 展 势 头 良好 , 得 到 了社 会 认 可 。
二、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保 障 主 体 及 其 行 为 选 择
( 一) 完善 教 育 质 量 评 估 架构
进入 2 1 世 纪 ,有 机 会 接 受 高 等教 育 的 群 体 逐 渐 增加 , 而且 , 成 人 教 育 已进 入 一个 新 的 发 展 阶 段 , 终 身 学 习理念深入人心 。 目前 已打 破 了专 业 和 大 学 围墙 的 局限, 高 等 自学 考 试 方 便 灵 活 , 网络 在 线 教 育 如 火 如 荼,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进 入 关 键 阶段 , 已从 过 去 注 重 学 生
部 环 境 和 外 部 环 境 的数 据 和 资 料 , 进 行 定 性 和定 量 分
析, 做 出全 面 细 致 的评 估 。 针 对 评估 结 果 , 中 心 会 根 据 各 高 校 情 况 给 出 今 后 教 育 教 学 的 修 正 意 见 和 发 展 战
略意见 。 这 些 评 估 数 据 和 结 果 也 是 政 府 未 来 投 资 和 决 策 的重 要 依 据 。 根 据 教 育 部 高 等 教 育 教 学评 估 中心 的
根 据 美 国著 名 学 者 马 丁 ・ 特罗教授 ( Ma r t i n T r o w)
教育 阶段理论 , 高等教育分 为精英 、 普 及 和 大 众 化 三 个 阶段 。 在 他 的理 论 中 , 精 英 阶段 是 指 1 8 —2 2岁 接 受
高等 教 育 的 人 群 低 于 l 5 5 0 %, 普 及 化 阶段 为人 学 率 超 过 5 0 % 。据 此 理 论, 我 国 已进 入 大 众 化 教 育 阶 段 , 但 是 师 资 力 量 的 培
不 断提 高 。
[ 关键词 ] 政府 ; 高等 教 育 ; 质 量 保 障主 体 ; 行 为 选 择 [ 作者简介 ] 栗林 林 ( 1 9 8 1 一) , 女, 双硕士 , 中 国农 业 大 学 艺术 教 学部 讲 师 , 研 究方向 : 高 校 西 方 音 乐 艺 术教
育。( 北京 1 0 0 0 8 3)
才为己任 , 社 会 发 展 才 能 更 加 理性 有 序 。高 等 教 育 担
已经 大 为好 转 。 目前 , 我 国 高 等 教育 已 进 入从 量 的扩 大发 展 到 了 质 的 提 升 阶段 。
( 一) 教 育 理 念 深 入 人 心
负 着 培 养 人 才 的 使命 ,人 才 培 养绝 非 一 朝 一 夕 之 事 , 也非某一主体所能完成 。 高等 教 育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系统 工程 , 政府 、 高 校 和社 会 都各 自承 担 着 责 任 , 为 教 育 发 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专 业 技 能 的 提 升 逐 渐 过 渡 到 专 业 与 通 识 教 育 并 存 以 学 生 整 体 素 质 为 目标 的教 育 阶 段 。
( 二) 办 学层 次 多元 化
国家 已 出 台 了 一 些 法 律 法 规 来 保 证 高 等 教 育 的 实施 , 教 育 部 专 门设 立 了高 等 教 育 教 学 评 估 中心 定 期


我 国 高等 教 育发 展 概 况
已实 现 通 识 教 育 与专 业 教 育 的相 互 渗 透 和 相互 交 叉 ,
其 目的 在 于 培 养 学 生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需 求 的 能 力 和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技 能 。 高 等 教 育 的 综 合 化 趋 势 H渐 明 显, 在 课 程 改 革 方 面 获 得 了极 大 进 展 ,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真 正做 到 了 以社 会 需 求 为导 向 , 全 面 提 升 受 教 育 者 的 综合 素 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