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危机
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出路研究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乡村人口外流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以及出路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1. 传统文化的流失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导致许多传统文化习俗渐渐失传。
村中的年轻人由于长期离乡在外打工,就地和异地感情层次有限,难以进行文化传承。
2. 文化设施和资源匮乏许多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文化设施和资源相对匮乏,乡村文化活动面临着场地、资金和人才等诸多问题。
村民缺乏参与文化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3. 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薄弱许多乡村地区的文化队伍与文化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指导。
由于文化队伍的薄弱,很难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4. 乡村文化产业链的不健全乡村文化产业链的不健全,导致乡村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从而限制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5. 因地制宜的文化建设模式缺失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传统各不相同,而现行文化建设模式往往缺乏因地制宜的特色,很难真正激发乡村文化的发展潜力。
1. 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通过开展文化节庆等活动,激发乡村文化传承的活力,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2. 加大对文化设施和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和资源的投入力度,提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乡村文化活动提供更好的场地和资源支持。
3. 提高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水平应该加大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4.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应该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建设乡村文化体验区,推动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乡村文化产业链,创新乡村文化产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5. 推动因地制宜的文化建设模式政府应该应用因地制宜的文化建设模式,充分挖掘各地的文化资源和特色,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提高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乡村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精神生活出现了困境。
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向传统民间文化寻求资源,重视发挥传统民间文化的民族性、交流性和传承性的作用。
在当代多元文化共生中,需要重构文化生态,促进新时代乡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和谐。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乡村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乡村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在乡村的文化生活上。
一方面,城市的、现代的、外来的文化对乡村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人们试图吸收新的文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乡村原有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
外来文化的异质难合与传统文化的非理性解构,使当代农村文化呈现一个变化中的“空洞”状态。
原有的文化生态被打破,新的文化秩序尚难建立,乡村的文化生活陷入了困境。
转型期的农民用什么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城市化冲击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当代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很快,可以说,当今城市化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最偏远的农村。
“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是经济由农业占主要地位向工业占主要地位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导致民众的居住生活状态快速从村落化转向都市化,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现代化小康社会与都市化有着不解之缘。
”[1]当代的乡村发展已经和城市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的改变,也表现在生活模式的改变。
以大众传媒为武器的城市文化,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乡村文化市场,改变、解构着原有的农村文化生态。
这种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冲击,如果说在物质生活上给乡村农民带来了一些好处的话,那么,在精神生活上给他们带来新鲜刺激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惑。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当代的农村文化建设事实上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意识的提高,强烈地冲击着农民的道德底线和精神堤岸。
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困境与有效传承策略
针对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支持手工艺者:政府和企业应该给予手工艺者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他 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生活水平。
2、开展传统手工艺展览:通过展览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提高其社会认知度。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和传 承价值,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传承的载体。因为 年轻人多向往城市生活,不愿继承父辈们的技艺,导致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风 险。
传统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 经济价值。首先,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 了宝贵的资料。其次,传统手工艺品凝聚了世代匠人的手艺精华,成为独特的文 化符号。最后,传统手工艺品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至关重要。
3、拓展国际市场:将传统手工艺品推向国际市场,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和竞争 力。
4、加强学术研究:鼓励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挖掘其潜 在价值,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谢谢观看
5、建立公众参与的传承模式
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的传承模式。例如,可以 借助志愿者力量,开展乡土文化的普及教育;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乡土文化的挖掘、 整理和研究;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乡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这种广泛 的公众参与模式能够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
3、完善保护机制
城市化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城市化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逐渐面临着被冲击和消亡的现实威胁。
城市化给乡村文化带来的改变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给乡村文化带来的影响,以及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的策略与方法。
一、城市化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冲击城市化对传统乡村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地域的快速建设和改造,导致了许多传统村落的消失。
许多古老建筑、传统棚屋、历史文物等宝贵的文化遗产被拆迁或者被毁坏,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次,城市化的迁徙现象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或者移居城市,使得乡村的劳动力急剧减少。
这也使得传统的农耕文化、手工艺技能等面临逐渐消失的风险。
最后,城市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也给乡村文化带来了压力。
随着城市生活方式的蔓延,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面临着挑战。
传统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人际关系等都面临着改变和冲击。
二、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虽然城市化对乡村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为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些机遇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方法:1.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加强对乡村文化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乡村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文化节、展览、讲座等,向公众传递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古建筑、历史遗址、传统手工艺等。
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增加资金支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传统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
3. 发展文化旅游将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展文化旅游项目,提高传统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增加民众对本地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
4. 引导青年参与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文化活动、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参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工作,传承乡村文化的智慧和技术。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城市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因为城市数量相对有限,所以城市之外的地区的人们也需要一个适合他们的居住环境。
因此,农村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发展的关系,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方面,那就是乡村文化的传承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平易近人,自然亲和,与城市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对比。
然而,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往往陷入了传承困境,这是因为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乡村文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文化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逐渐消失。
为什么乡村文化会逐渐消失?一方面,年轻人流向城市,他们不再了解乡村文化,这导致了乡村文化知识的流失。
另一方面,人们对城市文化愈发热衷,而这意味着他们无法理解和体会乡村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然而,乡村文化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吗?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我们能够采取必要的行动,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城镇化进程中找到一种平衡点,让乡村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
最有效的保留乡村文化的方法是将其带到学校中。
学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的培养者和人才,因此,在教育中传递乡村文化非常必要和重要。
由于学校有着学科、课程体系、教学环境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乡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推广。
背景知识:乡村文化是指在乡村生活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生活文化。
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文化、语言、习惯、传统、信仰等。
一、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1、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编程乡村文化无关乡村文化是乡村人物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共同文化,但当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乡村被挤占、农村是否转化、房地产投机都让传播乡村文化变得困难。
2、传承乡村文化意识不足由于许多农村人口外流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传承乡村文化的意识不足,导致乡村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日渐流失。
3、城市对于乡村文化不重视乡村文化种有的艺术和文化活动,往往被认为是城市化之前所谓‘落后的文化素养’,缺乏保障机制和公共投资,导致乡村文化未能得到深入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中国推行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国农村全面振兴。
在这个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寻求出路。
首先,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之一是农村人才流失。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口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人的大规模外流。
这种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导致农村的文化基础和传统文化面临较大的威胁。
其次,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之二在于资金和资源短缺。
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资金和资源相对较为有限。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很多乡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文化建设,导致乡村文化建设的进程受限。
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还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失传上。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农村地区,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些传统的乡村文化活动逐渐减少,一些传统村落被拆迁或改造,导致许多传统文化在农村地区的失传。
面对这些困境,乡村文化建设寻求出路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通过政策和措施吸引农村人才回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吸引优秀的农村青年回到农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需要增加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文化基金、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此外,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设立文化保护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节目等方式,增加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参与。
最后,可以加强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人口逐渐流失,乡村文化的传承问题愈加突出。
在乡村文化传承的问题上,学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进行讨论。
一、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随着城市的发展,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传统乡村生活与文化逐渐消失,一些乡村的传统建筑、乡土文化等也在逐步被摧毁或遗失。
这种情况,使得乡村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缺乏乡村文化传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乡村的经济相较于城市来说要落后很多,缺乏资金成为了制约乡村文化传承的一道难题。
因此,乡村文化传承需要更多的国家资源和政府投资的支持。
2.传统文化未被重视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他们对传统文化并不了解,也不能够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由于缺少传承的环境和教育,乡村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未能被更多人所理解。
3.人才流失由于乡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年轻人流失明显,在乡村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缺少有才华的人才,因此使得乡村文化传承的环境更加恶劣。
二、学校的角色由于学校是年轻人的重要教育场所,学校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使乡村文化得以传承。
1.构建文化教育系统目前许多乡村学校缺乏文化教育,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他们对传统文化不了解,也很难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建立文化教育系统,可以通过文化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年轻人的文化素养,引导年轻人重新认识和理解乡村文化。
2.乡村文化的普及学校可以开设乡村文化课程、举办乡村文化活动等等,传播和弘扬乡村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乡村文化。
3.文化节日的庆祝庆祝传统节日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合理引入相关乡村文化,利用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举办庆祝活动,带动乡村文化的传承。
三、学校策略乡村学校应采取多种策略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积极发掘和开发乡村文化通过实地调查,挖掘和开发乡村文化,为乡村文化传承奠定根基。
乡村文化保护面临哪些困境
乡村文化保护面临哪些困境乡村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保护正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乡村文化保护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乡村人口大量减少,许多村庄变得空心化。
年轻人离开了乡村,带走了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而留在乡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乡村文化的传承主体缺失,传统的技艺、习俗、民间艺术等无人传承。
比如一些古老的手工艺,如竹编、木雕等,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学习,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其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对乡村文化造成了冲击。
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普及,让乡村居民更多地接触到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他们开始追求城市的时尚和便捷,逐渐摒弃了原有的乡村文化传统。
传统的乡村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楼房;传统的节日庆祝方式变得简化,甚至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这种文化的同化使得乡村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
再者,乡村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能够用于文化保护的资金非常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无法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修缮和保护,也无法开展相关的文化传承活动和人才培养。
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因为缺乏维护而破败不堪,一些珍贵的文化资料因为没有妥善保存而遗失。
另外,乡村文化保护的机制和政策不够完善。
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保护,但在乡村地区,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也不够强。
对于乡村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和管理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而且,在乡村文化保护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还有,乡村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也不容忽视。
村民们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保护乡村文化对于自身和后代的重要意义。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文化传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城镇化的进程给农村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威胁;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发展也为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
一、城镇化对农村文化传统的冲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被工业化、商业化的生产方式所替代。
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村文化传统的部分丧失。
农村传统的节日庆典、习俗活动等逐渐减少或消失,传统技艺、手工艺也面临消亡的危机。
另外,城镇化还带来了大量的农民工流动,他们离乡背井,进入城市从事工作。
这种流动性导致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疏离,农村社区的凝聚力降低,农村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受到冲击。
二、城镇化为农村文化传统保护与传承提供契机然而,新型城镇化发展也给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
一方面,城市对于农村文化传统的重视和需求逐渐增加。
由于城市居民对于文化传统的追求和向往,农村的传统民俗、手工艺等开始受到城市市场的青睐,这为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撑。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城乡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也使得农村文化传统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多,城市居民对于农村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理解也在提升。
这种交流与认同促进了农村文化传统在城市中的传承和演化。
三、保护与传承农村文化传统的途径为了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传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途径。
1. 加强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农村文化遗产的行为。
2. 建立农村文化传承机构和基地。
设立农村文化传统的研究机构和培训基地,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
3. 加强农村文化传统的教育与宣传。
通过开展农村文化传统的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和城市居民对于农村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兴趣,激发其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城市化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城市化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城市化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城市化对农村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子女接受城市教育,传统的农村文化传统逐渐淡化。
许多传统技艺、民俗习惯等在农村逐渐失传。
城市化的推进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失,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追求城市的机会,导致农村文化基因逐渐丢失。
其次,城市化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资源相对匮乏。
许多传统独特的农村文化面临着被商业化、碎片化的风险。
传统农耕文化、民俗节庆等本应传承和保留的农村文化也受到了资本的冲击。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
首先,在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扶持力度。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村文化保护基金,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与保护工作,推动农村文化的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习惯等的保护与传承。
其次,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与管理。
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整理工作,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庄进行保护,预防其被过度商业化。
同时,加强农村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公众对农村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培养农村文化的传承者。
此外,应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农村文化传统教育。
在农村学校中加强农村文化的教育,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同时,通过开展农村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城市居民到农村体验农村文化,增进两者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新技术在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手段,将农村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农村文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城市化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城市化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不可避免地对农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消失的传统习俗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与农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导致了农村传统习俗逐渐消失的现象。
长期以来,农村的传统节日、传统婚嫁、祭祀等传统习俗一直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些传统习俗逐渐被遗忘。
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无暇顾及这些传统习俗,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
对策:要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的教育和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设立农村文化展览馆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和熟悉自己的传统文化。
同时,在城市中也可以举办一些传统农村文化的展示活动,让城市居民也能够了解和认同这些传统习俗。
二、知识与技能的流失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这导致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
农村的传统知识与技能也随着这些人才的流失而逐渐失传。
例如,许多传统农耕技术、手工艺技能等正在逐渐消失,这对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对策:为了保护农村的传统知识与技能,我们应该鼓励农村人才回归农村,并提供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激励他们传承和发展传统知识与技能。
同时,农村学校应该加强对农村文化的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自己的文化,逐渐培养出一批懂得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三、生活观念的冲击城市的现代化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往往与农村的传统观念存在冲突,这导致了农村生活观念的逐渐转变。
例如,在农村农田被城市化进程席卷的情况下,农民的生存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他们逐渐接受了城市里的现代化生活观念,抛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对策:为了保护农村的传统生活观念,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传统观念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可以将传统观念的教育纳入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从而强化他们对传统观念的认同和传承。
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冲突社会观察
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冲突社会观察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文化冲突逐渐凸显出来。
城市和乡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种冲突往往表现在乡村人口外流、乡村土地利用变更、乡村文化丧失等方面。
本文将对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冲突进行观察和分析。
1. 文化差异引发的冲突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差异是冲突产生的根源之一。
城市作为现代化、开放性的社会形态,强调个人主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乡村则更注重传统、团结和宁静。
例如,在城市中,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竞争;而乡村中,人们更重视亲情、友情和共同的生活价值观,注重整体的发展和团队合作。
这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产生了许多冲突。
2. 人口流动带来的冲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流动也是引发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机会。
这种人口流动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等。
同时,这也加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差异。
城市的繁荣和快节奏生活方式对于乡村居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往往与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引发了文化冲突。
3. 土地利用变更引起的冲突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土地利用的变更也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文化冲突的重要体现。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田被用于建设房屋和工厂。
这种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更使得许多农民失去了生计和土地资源,也导致了农村传统文化的丧失。
同时,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建筑风格与乡村传统的自然景观和建筑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剧了文化冲突。
4. 文化融合与冲突解决尽管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文化冲突,但也存在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有助于促进文化的转变和发展。
城市中的一些乡村文化元素逐渐渗透入城市文化中,乡村也在逐渐吸纳并融合了一些城市文化元素。
这种文化融合有助于减少冲突、增进理解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乡村地区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土风情、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随着乡村人口的外流和城镇化的推进,乡村文化正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学校的策略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一、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1.人才流失。
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乡村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工作生活,导致传统乡村技艺和手工艺的传承中断。
许多年轻人不再从事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而是选择在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乡村文化传承的人才储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城市化风格的冲击。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现代化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使得传统乡村文化逐渐沦为次要的、被忽视的存在。
许多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被拆除,被现代高楼大厦所取代。
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逐渐改变,传统节日庆典的举办频率和规模减少。
3.教育资源不足。
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许多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
这导致了乡村孩子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机会有限,乡村文化传承的责任往往只能落在家庭的肩上。
另外,由于教育机会的不足,乡村孩子更倾向于选择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加上网上教育的普及,导致乡村学校的生源减少。
二、学校策略1.引导学生了解乡村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和活动,鼓励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历史、风俗、传统习俗等,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乡村博物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2.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传授乡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此外,可以组织乡村文化专家和传统艺人到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乡村文化。
3.创新教育方式与内容。
都市化对传统乡村的冲击
都市化对传统乡村的冲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乡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都市化给乡村带来了诸多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都市化对传统乡村的冲击。
一、经济方面的冲击都市化对传统乡村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许多农民不得不转行或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农业产量逐渐下降。
其次,城市化给乡村带来了商机,一些农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获得了新的经济来源。
然而,这种经济转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够规范,乱建乱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此外,都市化还加剧了城乡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乡村,乡村地区的发展滞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二、社会方面的冲击都市化对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人口流动,大量农民外出打工或迁居城市,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成为留守群体,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疏远,乡村的社会凝聚力逐渐减弱。
其次,都市化给乡村带来了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逐渐与城市接轨,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消失。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乡村的治安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给乡村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文化方面的冲击都市化对传统乡村的文化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替代。
一些传统的乡村风俗、节日等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城市化给乡村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一些城市文化、流行文化进入乡村,改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流失,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逐渐失传,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综上所述,都市化对传统乡村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经济上,乡村面临土地流失、农业减产等问题;社会上,乡村社会结构和关系发生变化,社会问题增多;文化上,乡村文化传承受到威胁,乡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渐推进,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面貌也在发生着巨变。
然而,在这一进程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却被忽视和疏远。
本文旨在探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一、乡村文化传承困境乡村文化是一个区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文化地理环境独特,景色秀美,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
乡村文化是农民群众长期生活实践的文化积淀,代表了农村居民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
但是,尽管乡村文化传承的意义日益凸显,但在城镇化进程中却遭遇到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因素制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的人口负荷,已经对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了压力。
而城市的经济更加繁荣,所需要的文化更加广泛,为了尽快融入城市的文化,很多农村居民开始放弃本土文化。
2、教育和信息传播不全面。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下,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丧失了在乡村中传承本土文化的机会。
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城市之间也存在着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距,许多知名的传统文化在农村中很难得到传承,影响到了乡村文化的传播。
3、乡村环境的破坏。
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乡村建筑被拆除或重修,文化遗产被建筑物掩盖藏匿,以致于许多乡村文化在不经意间消失殆尽。
上述几个困境使得农村居民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是乡村文化出现逐渐衰落的现象。
二、学校策略学校是乡村文化每一代的传承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促进学校的创新性,才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播。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注重文化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本土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通过举行文化艺术节、展览、演出、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2、创建文化基地。
学校可以利用当前的手机、网络技术,创建文化基地,展示乡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开展文化讲座、比赛、论坛、文化交流等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关注乡村文化。
新型城镇化如何保护农村传统文化
新型城镇化如何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传统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包括了传统的农耕技艺、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农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城镇化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
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纷纷离开农村,这使得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逐渐缺失。
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因为无人继承而面临失传的危险。
其次,城镇化带来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
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同时,城市文化的渗透也使得农村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削弱,一些年轻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
再者,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开发农村资源,破坏了农村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
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古建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拆除或毁坏,这无疑是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
那么,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呢?加强宣传教育是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基础。
政府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向农民和广大民众普及农村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让人们认识到农村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培养传承人才是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同时,建立传承人认定和保护制度,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经济补贴和社会地位,激发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理规划城镇化发展是重要保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问题探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问题探析米楠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
本文分析了乡村文化的涵义、现状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并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文化;保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原始的乡村文化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保护的发展路径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乡村文化的涵义以及现状分析(一)乡村文化的涵义乡村文化通常是指以农民和农村生活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它的核心是乡村固有的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不仅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生活等有形的文化,还包括乡村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无形的文化。
(二)乡村文化的现状分析乡村文化是农村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着乡村文化的内涵和根本特质。
一方面,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农村地区在大兴拆建,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建筑被拆除。
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也在多方面的破坏着我国的传统乡村文化,农村地区淳朴、善良的生活理念和以亲情、道德伦理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在根本上被动摇着。
因此,我国进行乡村文化保护是社会现实的内在需要。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一)乡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乡村的重要内容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自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
“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的发展与管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将近80%的人口居住在农仅仅会进行一般核算的普通会计人员,而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具备成为高级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能在工作中迅速成长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延展性指在人才培养中,要结合中小型企业用人的特点,拓宽专业面向的岗位,延伸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能适应复合型岗位工作的需要。
农村城镇化——乡村文化的没落
农村城镇化——乡村文化的没落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空心化、乡村凋敝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以前到处种满了庄家和蔬菜,现在到处都是荒地野草;以前村庄规划有序,中间空地是孩子们的乐园,现在私搭乱建成风,一些村民搬走后房屋倒塌,一片颓废”,类似的景象频频见诸各种版本的“回乡笔记”,令人不胜唏嘘。
中央提出,城镇建设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所有这些反哺农村、保护乡村的努力,都是为了保护我们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让城乡居民在社会生活中建立更多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以家庭血缘为基础的“礼俗”社会,重视“法礼”和崇尚自然是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它构成了延续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精神支柱。
这种文化的认同,既形成了指导和制约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即通常所说的乡规民约;又形成了在构建乡村核心与精英阶层特质——文化、道德、技能上的权威,表现为“重德不重法”“重义不重利”“重教不重罚”三个文化特质。
这种文化和价值观与城市完全不同:城市是法治社会,靠法律和警察维护社会治安,而农村是靠人与人的关系来维护村庄的和谐,农村可以不要警察,而城市一天没有警察就彻底瘫痪。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大背景下的当代乡村建设运动,使这种底蕴深厚的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快餐式的城市文化取代,重伦理、尊乡仪、敬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扶困济贫的传统价值认同被视为守旧、封建或不思进取;自我、冷漠,甚至唯利是图被视为当代人生存方式的新宠。
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乡村文化价值观逐渐被人为地割裂,甚至遗忘。
在乡土社会中养成的生活方式在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处处发生流弊。
于是“土气”成为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
另外,农村人财物的不断流出,尤其是农村精英人物从农村流出,也极为致命。
乡村文化发展困境与治理研究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发展困境与治理研究调研报告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一、乡村文化发展困境的现状分析乡村文化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乡村资源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资源不断流失,传统的村庄建筑、民俗文化等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2. 乡村文化传承困难:随着年轻人的外出务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许多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濒临失传。
3. 乡村文化市场化不足:乡村文化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运作机制,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4. 乡村文化创新不足:乡村文化的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新的理念和思路,无法与时俱进,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乡村文化发展治理的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乡村文化发展的困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乡村文化保护:通过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恢复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2. 建立乡村文化传承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保障他们传承乡村文化的权益,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才。
3. 推动乡村文化市场化: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4. 加强乡村文化创新:鼓励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培养乡村文化创意人才,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融合。
5.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强对乡村文化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
三、乡村文化发展治理的实施路径为了有效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治理,应采取以下实施路径:1. 加强研究与调查:加强对乡村文化发展的研究与调查,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现状与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乡 村 文 化 危 机
程 琴
( 安徽师 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摘 要 : 随 着经济的迅速 发展 , 城 市和 乡村 的差距越 来越 大, 乡村 的发展 主要 以向城 市靠拢 为重 点, 在城镇化 发展 的进
的那 种 内 在 凝 聚 力 。
一
直 以来 , 农 村 过 春节 或是 有 重 要 节 日的时 候 都 会
有舞 龙灯的习俗 . 大 家 在 一起 都 在 欢 呼 庆 祝 , 那 主 要 是 由村 子 里 的 长 辈 主 持 的 , 但 现 在 随 着 经 济 的发 展 , 这 些
现在社会 整体 的文化宣传 中很少 注重对 乡村文化 进行
样 被 忽 视 现 代 学 校 的 教 育 价 值 取 向 都 是 以城 市 发 展 为 主 导 的 ,
过 去 乡 村 的 农 忙 时 节 也 是 一 项 重 要 活 动 , 到 了 收 割 的
时节 家家户户都 是忙完这 家再忙 那家 的 。 每 到农忙时 节
子 里 是 特 别 的热 闹 .一 般 天 还 没 有 亮 村 子 里 就 已 经 那 么 的
( 二) 城 镇 化 背景 下 乡村 文 化 在 社 会 中的 地 位 。
择在 家种 田的 , 但 随 着 现 在 经 济 和科 技 的 发 展 , 现 在 农 村 收
割谷 物稻子 的都 直接用 收割机 之类 的 .不需要像 以前那 样 要一 起帮忙 收割谷物 。这 也使得 乡村各 户之间 失去 了原 来
Hale Waihona Puke 随着城 镇化 的发展 , 过 去 的 乡 村 和 现 在 的 乡 村 相 比也
都被 闲置 了 , 好 多 田地都 荒漠 了。现在 的村 子里剩下 的基本 就是 老人 与孩子 , 农村 整体就是 一个 空壳 , 剩下 的只是老人
在家看 门 。然而 过去 乡村里 的这些 老人 都是 被人 尊重 的 ,
程 中 乡村 处 于被 动 地 位 。乡村 文 化 越 来 越 被 人 们 所 忽 视 和 淡 忘 , 这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导 致 乡村 文化 的 荒 漠 化 。城 市 的 发展 需要 以
乡村 为 依 托 , 我 国 本 来 就 是 一 个 以 乡村 发 展 为 基 础 的 国 家 , 乡村 文 化 是 城 市 文 化 的根 基 , 因 此 在 城 镇 化 的 进 程 中必 须 注 重 保 护 乡村 文 化 , 推 动 乡村 和 谐 稳 定地 发展 。 关键 词 : 城 镇 化 乡村 文 化 危 机
热闹。 到 了晚上的时候 也是 给哪家帮 忙就在 哪家吃饭 的 , 一
大 桌 人 在 一 起 很 热 闹 .村 子 里 各 户 之 间 的 关 系 相 处 得 也 很
融洽 。现在的乡村 因为年轻的大都 出去 务工 了, 剩下 的老人
也无力种 田 , 所 以没 有 以 前 的 农 忙 时节 了 。还 有 一 部 分 的 选
、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乡村 文化 发 展 的 现 状
( 一)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乡村 文 化 在 学校 教 育 中的 地 位 。
我 国是以“ 农业 、 农村 、 农 民” 为 主要 成 分 的 传 统 国
家, 一 直 以提 高农 民的 生 活质 量 . 缩 小 城 乡差 距 为 主要 目
引导 , 没 有 显 示 出 乡 村 文 化 的 价 值 。社 会 整 体 所 呈 现 出 的 是 对现代文 化的尊崇 , 而 没 有 看 到 乡村 本 土 文 化 的价 值 。过 去
老人 的 地 位 也 被取 代 了 , 现 在 也 很 少 看 到 一群 孩 子 或 年
发生 了翻 天覆地 的变 化 , 这些 变 化一方 面对 于 提高农 民的 生活水 平 和生活 质量 是值 得肯定 的 , 另 一方 面 就乡村 文 化 的发 展方 面 出现 了乡村文 化 的荒漠 化 . 如果 不 注意保 护 乡
村文化 , 可 能 就 会 最 终 导致 乡 村 文 化 的 瓦解 。
没有 与乡村本 土文化相联 系 ,乡村 一直都 是被城 市排斥 在 外 的。因此在这样 的背景 下 .乡村教育 是否存 在都是个 问 题, 哪里 还有乡村文化 的立足之地 呢?学校对于青少 年所灌 输 的是城 市 的现 代化 与发 达 , 让 他们 以能 在城 市取 得生 存 与发 展为 目标 , 为城市 的发展 作 出 自己的 贡献 . 很 少 的学校 的教育 有提倡 重视与保护 乡村 文化 。乡村教育 及乡村 文化 在现代教 育中的位置很 少被重视 。
了, 他 们 大多 感觉 到 的是 城 市 里面 的 繁荣 与 发达 , 显得 乡
村 是那 样 的 贫穷 与 落 后 , 所 以摆脱 “ 农村” 而过 渡 到“ 城 市 化” 也 是 最 终 目标 。
( 三)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乡村 传 统 习俗 在 社 会 中的 地 位 。
标, 随 着经 济 的迅 速 发 展 , 近 几 年我 国的城 镇 化 水平 也 得 到提 高 。大 多数 人普遍 地 把城镇 理 解 为富裕 、 发 达及 发 展 的很 现代 化 , 而对 于 乡 村 大多 数人 则 普遍 理 解 为 贫穷 、 落 后及 发 展 的传 统 化 。因此 在 城 镇化 的背景 下 乡 村 的一 切 教城 镇化 相 比较 , 都 是那 样 的被 “ 排斥” 与“ 否认” 。现代 的 人们 一 味追 求 城 市 的繁 荣 与发 达 .古 老 乡村 的 文 明就 这
一
因为他 们经 历 的事 情 比较 多 , 懂 得 也很 多 . 乡村 里 的一 切 旧的习俗活 动在他们 的号 召和引 导下也一 直被沿 袭着 。随 着现 在 城镇 化水 平 的 提 高 , 乡 村经 济 的发 展 . 这些 村 子里
老人 的 地位 也 被那 些去 城 里见 过 “ 场面” 的 年 轻 人 所 取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