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5年9月2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

第十八次会议上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主要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8337”发展思路,实施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科技进步条例(以下简称“两法一条例”),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成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科技进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优化政策环境。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内政发〔2014〕79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13-2020年)》(内政办发〔2014〕73号),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做出顶层设计和重点部署。同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

程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完善措施,推进创新型内蒙古建设。

(二)大力实施“两法一条例”,健全法制环境。主动适应新形势,配合自治区人大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宣传科技知识和“两法一条例”。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完善措施,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2014年执法办案量居全国第13位。加强科普宣传,自治区本级人均科普经费从“十一五”初期的0.5元增至2015年的1.35元;投资8.15亿元,新建了内蒙古科技馆。各盟市也提高了科普经费支出比例,新建科技馆4个、在建2个。

(三)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环境。9月15日,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报自治区党委审定。这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必将全面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同时,研究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将以政府名义印发执行。自治区从2013年开始启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支持重点明确为技术攻关、成果推广、平台建设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研发体制和机制。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围绕“五大基地”建

设及民生、生态领域,组建了38家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重大专项,解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如伊利乳业技术研究院在欧洲设立分支机构,研发水平达到世界一流;东源科技与航天系统研究院、清华大学联合成立高分子研究院,打造可降解塑料产业集群;各盟市与北大、清华、浙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合作,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二是创新科技投入方式。设立总规模4.8亿元的内蒙古协同创新股权投资基金,通过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三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2014年以来,启动了科技计划、资源配置等方面改革,研究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大型科研仪器和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重点任务,建成了“内蒙古科技创新综合信息系统”。

(四)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各级政府逐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4年度自治区本级年度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达到9.74亿元,较2011年增长121.36%。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2014年全社会R&D 经费支出达到122.13亿元,是“十一五”末期的1.9倍。有7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资,6家在审,35家签订挂牌辅导协议。启动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服务。“十二五”以来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780项,获得经费支持13.8亿元。

(五)不断强化人才开发,壮大科技创新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深化拓展“草原英才”工程,启动“十大百人计划”。培养、支持创新团队175个、“草原英才”712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7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2个,柔性引进院士67名。“十二五”以来,全区高校累计承担课题2.7万多项,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内蒙古大学新增部级重点科研平台5个、自治区重点科研平台21个,博士学位人员所占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7%提高到61%。

(六)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科学部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2013年以来,我们紧扣“8337”发展思路,确定9个重点领域,开展技术路线图研究与设计,已完成稀土、有色金属、现代煤化工、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5项,凝练了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取得显著效果。如:奶牛性控技术逐步成熟;布鲁氏菌病疫苗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规模空气储能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稀土合金材料相关技术实现升级。

(七)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平台载体创新能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增2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分别发展到2个和4个,总计形成20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一半以上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提升。基层科技特

派员总数达到7300人。在通辽、巴彦淖尔分别建成了东、西部常设技术市场。

(八)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组建稀土、马铃薯、农牧机械制造等2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产业方向明确的科技项目机制。自2012年设立科技重大专项以来,87.6%的经费投入到企业,带动企业投入36亿元。促成包钢集团与中科院全面合作,设立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培育14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4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十二五”以来,自治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获奖项目中,42.5%的奖项由企业获得。

(九)深入实施成果转化工程,推进实用技术转移转化。着眼于产业技术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将成果推广、专利转化确定为科技计划重点支持方向,实施了一批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项目。如稀土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离子型稀土资源综合回收率由不到50%提高到75%左右;稀土永磁体高端市场占有率由15%提高到35%;高端LED发光材料实现了国产化,国内市场占有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汽车尾气催化剂由国标IV提高到国标V,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零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