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产业”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产业”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苏日娜李庆风鲍淑娣来源:《大学教育》2023年第18期[摘要]随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和行业产业不断升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为更好培养产业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要探索专业与产业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专业产业共制育人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造实践教学、共建实训基地和“双创空间”、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推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努力培养满足新时代产业发展和战略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业人才;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8-0105-04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随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以承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综合型产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2018年起,教育部聚焦未来战略领域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的主要特征包括跨界整合性、超前性、衍生性、创新驱动性以及应用实践性[1]。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跨界整合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总量有更大需求,而且还迫切需要既掌握本专业理论与技术又了解相关产业及其业务的高水平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对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革,发展数字经济要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从整體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
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专题 论 述
网络 工程应用 型人才培荠模 式硇搞索
黄 河科技 大学通信 工程 系 唐 海玲 韩 芳 胡 爱娜 汪俊烨
[ 摘 要] 高校人 才培 养模式 因学校的 办学定位不 同而各具特 色, 本文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现 状 , 专业 定位 、 从 专业特 色, 市场导 向、 课程体 系和考评机制等诸多方面, 探索 了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 并由此制定了网络工程应 用型人 才的培养方案 。 [ 关键词 ] 才培养模式 网络工程 培养方案 人 高校 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在一 定的教育思想 与教育理 论指导 下 , 为实现培养 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 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 … 具体说 来, 培养模式包括专业结构 、 课程设计与组织 以及人才培 养过程 中运用 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 、 教学管理等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我 国在 受 教 育 者 的 选 拔 准 入 上 ,选 用 的 是 以 高 考 分 数 为 标 准 的 高 考 录取 制 度 , 同 层 次 的 高 校 获 得 的 学 生 层 次 有 所 差 别 , 就 决 定 了 人 不 这 才培 养 模 式 是 因校 而 设 的 。 我 校 的 办 学 定 位 和 办 学 特 色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 是高校职能体 系中的核心。日 高校培 养专 门人才分 为研究型 、 学研究型 、 教 教学型三大类 , 教学型 高 校又可细分为技能教 学型高校( 职高 专) 高 和技术应用教学 型( 一般本科 院校1 两类。 就本科教 育来讲 , 国的高校有 “ 我 一本” “ 本” 三本 ” 区别 , 、二 和“ 的 不 同学 校 由于 办 学 水 平 和 办 学 条 件 的 差 异 ,在 学 术 性 与 职 业 性 的结 合 上会各有侧重 , 各有特色。这种办学 目标 和模 式上的多样化 , 如何在 人 才培养的金字塔型分层结构 中找到其位是我们 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所 必 需 解 决 的 首 要 问 题 :对 处 于 金 字塔 顶层 的重 点 大学 , 能 出 高质 量 的 要 科研成果 , 培养社会急需 的高层次 尖端人才 , 化精英教育 ; 强 而处于塔 中层及底部的“ 三本” 院校 , 则应注意结合市场 需求 , 不断调整 自己的学 科及专业设 置 , 以培养 应用型人才 为 目标定位 , 突出办学特 色 , 满足社 会的多元化需 求。 我们学校是名 列前茅 的“ 三本” 高校 , 其办学特 色是学历教 育和职 业教育相结合 , 目的是培 养 、 加强专业 基础教育 的同时 , 注重对 学生 的 技能培养 , 培养 适应现代 化建设需要 的基础扎实 、 知识面宽 , 有高技 具 能、 高素质的直接从事解 决实际问题 , 并具有创新精 神和责任意识 的高 级应用型人才。 二 、 络 工 程 专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网 教育部近 日 布了 20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专业 审批 结果 , 公 08 今年全 国 70 3 余所高校共计新 增普 通本科专业 16 个 。统计发 现 , 62 在这些专 业中 , 1 有 0个专业 2 0至 3 0所 高校同时新增 , 成为热 门专业 。其中 , 网 络工程 共有 2 7所高校 申请 并通 过教育部审批 , 排在全 国高校 新增热 门 专业的第 六位 。 软件 开发 、 网络工程 师 、 网络安全人员是网络工程专业最 对 口的就 业 方向。 另外 , 还可从事 网站开发 、 网络维护等工作 。 据统计 ,0 7年网 20 络 工程 专 业 平 均 就 业 率 在 8 %以 上 。 5 网络给人们带来 了便利 , 同时也 引发了有关信息安全 的种种 问题 , 这促使我们需要大量 的网络应 用型人才 ,这也使信息安 全类 专业逐渐 火热。网络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 的自然科学基础 , 具有较好的人 文社会科学基础 和外语综合能力 。 三、 我校构建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的思考 ( ) 一 明确专业定位 , 出专业特色 突 “ 以分( 高考分数 ) 为纲” 的高考录取制度 , 已经将高 校进行 了初 步 定位 , 这是我们需正视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我们学校才有了 自己的办学 思路和办学特色 ,办一所对学 生最 负责任的学校 ”才成 了我 们的共同 “ ,
中山大学:申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附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学校名称中山大学专业名称通信工程建设内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负责人倪江群联系方式***************** (电邮)广东省教育厅制二O一二年五月填写说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封面及简表中的“建设内容”填写“B”,表示与“卓越工程师、医生、法律人才、农林人才”等相关专业。
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简表专业名称通信工程建设内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所在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修业年限4年学位授予门类理学本专业设置时间1997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700首届毕业生时间2001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400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600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倪江群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1学位博士学历博士所学专业通信与信息毕业院校香港大学职称教授职务副系主任所在学校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电话办公:************手机:138****1698电子信箱*****************邮政编码510275主要教学成果中山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建设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的,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四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共获得广东省和中山大学立项的教学、教改项目16项;主编公开出版教材8部;发表教学论文16篇。
本专业教师曾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2010年黄继武教授等获授“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及“2009年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学风正,本专业学生曾获得2007年 “广东先进班集体”、2006年“全国先进班集体”。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分析摘要:长期以来,通识教育选修课教育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并未能像专业必修课程一样受到足够的重视。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在课程开设与讲授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正好为提升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推动通识教育选修课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手段。
下面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1 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现状1.1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情况某学校是一所理工类普通本科高校,围绕“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按照 OBE 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需求,学校采用“平台+模块”的形式,构建了“三大平台、九大模块”课程体系。
在理论教学平台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所有专业培养方案都开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与相互补充,着力培养学生人文及科学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通识教育选修课设置了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等八个课程类别,各专业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选修为 8~ 10 学分。
学校重视课程运行机制,制定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对课程归属单位、课程标准、开课流程等做了明确要求,通过评审等形式严把课程入口关,并依托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统筹人文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
学校重视课程建设和投入,在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混合模式教学课程、MOOC 课程、一流课程及各类教改项目等建设中,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都有立项资助。
引入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 MOOC 等国内知名 MOOC 平台拓展课程资源,充实开课数量和质量,开展了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为主的探索实践,开出了 380多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月多门线下课程课堂讲授与研讨结合的教学形式广受学生欢迎。
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21年12期254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张保杰,张先休(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4000)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文章通过对当前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对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认识,给出了线上先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课程改革的思路,并对可行性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通过该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以将学生提前进行分流,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使其有时间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减轻课堂学生容量大的压力,同时解决课时量不足和内容多不利于教师详细讲解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情况更好地掌握。
关键词: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结合;课程改革高等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高等院校就要在这个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探索更有效的育人模式是其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一再加快,如何破解知识更新速度和学生学习掌握进度之间的矛盾,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授人以渔”?是新时代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到网络平台既是水到渠成,也是势在必行。
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使学生能够更快捷,更好地掌握知识,让教师能够更有效地驾驭课堂。
本文首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然后提出了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一)学生知识背景不同,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大虽然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我国中小学早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特别是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水平区域性差别大,大一新生入校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
通过调查,了解到有些地区开设过计算机课,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但同时他们认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无非是记一些命令,学一些操作,对该课程不重视,一知半解,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上课不认真听讲。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
师范生教学技能综合集成“一站式”评价模式与应用 黄莉敏 湖北科技学院 研究 个体心理资本与亲密恐惧的关系: 基于心理安全感 中介作用研究 卢会醒 湖北科技学院
仿真翻译项目提高学译员能力研究——基于地方文化 吴咏花 湖北科技学院 英译视角的探讨 李嘉慧 湖北科技学院 张黎娜 湖北科技学院
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122 123 我国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研究-以咸 宁市为例
127 基于卓越英语教师培养的案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岑海兵 黄冈师范学院 128 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周海琼 黄冈师范学院 —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王 王 沂 湖北理工学院 超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12—
编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申报单位
42 MOOC视角下高校优质课程资源整合及共享机制研究 43
关高峰 长江大学
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 伍廉松 长江大学 践行研究 殷亚林 江汉大学 王 雯 江汉大学
44 高校微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45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的路径与发展对策研究 46 高等学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7 武汉市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48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49 50 51 52
王远坤 湖北经济学院 彭 芸 湖北经济学院
严红英 湖北警官学院 宋福荣 湖北警官学院 胡卫红 湖北警官学院
公安类专业《刑事证据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改 袁周斌 湖北警官学院 革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 赵高彩 武汉体育学院 作实效性研究 洪晓彬 武汉体育学院 胡家浩 武汉体育学院 汪明春 武汉体育学院 李光军 武汉体育学院 高 平 武汉体育学院 蕾 武汉体育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评估问卷
评估问答我国本科评估的五种形式1、学校自评2、教学状态数据常态检测3、院校分类评估4、专业认证5、国际评估什么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专为新建院校而设2、所有新建院校必须参加3、通过合格评估后,进入审核评估范围合格评估指导思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合格评估方案的核心内涵“4321”4促进:经费投入、条件改善、管理规范、质量提高3基本:条件基本达标、管理基本规范、质量基本保证2突出:突出服务地方、突出应用型人才定位1引导:引导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合格评估的新理念1、学校是评估和质量保障主体,转变学校被动接受评估的局面2、有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引导学校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3、评估专家与参评学校是平等关系,专家既要为国家把关,又要为学校服务4、突显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知道与服务,重视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程度的评价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导体系的构成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等七个一级指标2、“学校定位”等20个二级指标3、“学校定位与规划”39个观测点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1、强调领导作用2、突出产学合作3、保证经费投入4、形成长效机制5、务求学生为本6、树立产出导向专家组的整体要求、主要任务与工作方法1、总体要求:提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2、主要任务: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结论3、工作方法:深度访谈、审阅材料、听课走访、调研座谈、实地考察、调阅试卷等评估结论类型1、通过(5年后进入下一轮审核评估)2、暂缓通过(2年整改期后再次评估)3、不通过(3年整改期再次评估)学校简介发展历程1、1960年学校成立,前身为上海业余工业大学2、198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3、2000年转制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4、2001年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5、2002年整体搬迁浦东新校区6、2003年被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7、2010年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8、2011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9、201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学校概况1、占地近800亩,各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实训中心4万多平方米2、拥有专业实验室四十多个,各类仪器设备固定资产3亿多元3、全日制学生12000人,其中本科生占73%,专科生占27%4、在编专任教师6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70余名5、主持和参加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6、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7个7、上海市特色专业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项8、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9、连续四届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10、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校训:厚生、厚德、厚技1、厚生:立校使命,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治校根本2、厚德:教育天职,体现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治校理念3、厚技:办学特色,体现崇尚实践、融入社会的兴校方针学校定位1、办学目标: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协调发展,培养知识性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国内知名特色大学2、办学类型:国内知名的一流教学型大学3、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适度发展工程硕士等教育,优化专科层次教育4、实现途径:产业结合、校企合作5、服务面向:立足浦东,服务上海,面向全国,联系世界发展策略1、坚定不移地举办一流的、多层次的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2、坚定不移地进行多种学制与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3、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4、坚定不移地按市场需求、就业导向培养知识性高技能创新人才教育教学体系1、育人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2、培养模式:贴近学业,贴近产业,贴近就业3、教学格局:创特色学科,树品牌专业,建精品课程,铸一流技能4、师资建设:素质高、技能强、有活力,结构合理、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KSR-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3、留学生教育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085工程)适应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多层次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机构及本科专业数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分布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子废物资源化及环境功能材料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测控自动化2、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1、物流管理2、机械电子工程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机械工程及自动化5、物流管理6、工业自动化工程训练中心7、软件工程8、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项目1、工业化与信息化产学研合作基地2、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及安全处理支持平台建设国家及特色专业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软件工程3、物流管理上海高校市级教学团队1、机电控制工程系教学团队2、应用型本科《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团队3、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上海市精品课程1、液压与气压传动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3、西方经济学市教委重点课程1、大学英语等三门(2005年)2、现代工程制图等6门(2006年)3、大学物理(含物理实验)等4门(2007年)4、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等4门(2008年)5、汽车维修技能实习等5门(2009年)6、自动控制原理等5门(2010年)7、机械制造技术等12门(2011年)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1、国际经济学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唐国春(2005年)2、蒋川群(2006年)3、何亚飞(2007年)4、周政新(2008年)2011年上海高校本课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型”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三维融合实践创新教学改革3、机器人创新项目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4、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5、应用型本科跨越学科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6、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1、一等奖项3项,“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等2、二等奖6项,“高等院校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创业培训理论与时间的探索”等3、三等奖8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等。
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014SJGLX014
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孙育峰
李 为、赵全志、郝四平、王 萌、李红娟、董惠英
河南农业大学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2014SJGLX015
高等农业院校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宋安东
胡选振、赵鹏飞、赵 雯、李兴旺、董娜琳、宛新生、朱芬菊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中鹤纯净粉业有限公司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2014SJGLX032
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郑学玲
王晓曦、温纪平、李利民、刘翀、马 森、李 力
河南工业大学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2014SJGLX033
能力导向型“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浩军
张德贤、王 峰、赵玉娟、甄 彤、王社伟、许伟涛
郑州大学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2014SJGLX005
化学系列开放课程的集成创新研究
杨贯羽
石 杰、何占航、龚军芳、关新新、王瑞勇、陈丽会
郑州大学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2014SJGLX006
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祁秀香
王晓全、刘 鑫、裴红星、赵 燕、王 珂、吴艳利
郑州大学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刘洁辉
徐艳伟、张利红、梁英波、崔仲远、金素梅、宋慧敏
周口师范学院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2014SJGLX063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对构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孔留安
陈松涛、王 哲、李军伟、张 崭、孙海玲、徐娜娜
河南城建学院
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2014SJGLX064
2014教学改革批准项目公示
87 阅读文学经典与高校人文精神的建构 88 CBI模式下的德语听说课课程改革研究 89 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视野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90 依托生物数学问题对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91 “应用型案例研究”与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 究
王金良 数学科学学院 王映雪 政府管理学院 吴永忱 政府管理学院 许晓薇 艺术学院 荀瑶 于聪 张爽 朱琦 朱彦峰 新闻传播学院 西语学院
李艳 刘东影 文学院 刘洪波 建筑工程学院 刘明亮 电子工程学院 刘雪莲 经济与工商管理 学院
柳艳杰 建筑工程学院 马春泉 生命科学学院 马椿荣 经济与工商管理 学院
33 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 34 综合性大学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 35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研究 36 “法律+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法学教学实践研 究
尚晓军 国防教育学院 时映梅 俄语学院 史庆春 教育教学评估中 心
宋丽丽 新闻传播学院 宋秀丹 物理科学与技术 学院
44 大学物理机考题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45 论韩语topik考试对韩语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 46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张立富 机电工程学院 张丽梅 张龙 历史文化旅游学 院 数学科学学院
64 基于学生科技活动的数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65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课程资源推广与创新 66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张庆庆 教育技术中心 张少杰 教育科学研究院
67 电子文件管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式教学方法探索 68 结合微生物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科技英语应用能力 69 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70 基于知识创新的商务翻译人才能力培养研究 71 《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72 CDIO教育模式在《路基路面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 践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主编:编委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规格:全三卷16开精装定价:896元优惠价:480元目录上卷一: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通知二: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远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三:教育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和专家组的通知四:建设领域土建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组名单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第三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第四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师资队伍建议第五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实践第六篇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中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1号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二: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三: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四:企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支持政策第一篇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第二篇大学卓越工程师与创新人才战略计划实施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实践经验探索第四篇玩过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案例解析下卷1.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2.教育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织和专家组的通知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第三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第四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师资队伍建议第五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实施第六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最新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主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规格:16开精装三册定价:896元优惠价:450元郑重诚诺:本店所有图书均由出版社直接配送,保证正版全新,不必担心,请大家放心购买联系订购:010-,,在线服务QQ:(全国大部分地区货到付款)目录介绍:第一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工程教育发展第一章,工程师职业发展第一节,“工程师”词源解析第二节,工程师行业成长史回顾第三节,工程师职业及工程知识问题第四节,当今工程师的社会声明和社会地位问题第二章,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综述第一节,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阶段特征第二节,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第三节,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第三章,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问题第一节,西方工程教育中“通识”的含义第二节,“通识”与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第三节,“深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第四章,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第一节,欧林工学院的由来第二节,“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第三节,对欧林试验的评价第五章,清华大学某工科系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研究第一节,案例简介及案例研究过程回顾第二节,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通识教育”理念第三节,案例总结和讨论附录:德国工程教育工作者认证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二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解读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左铁镛院士:“卓越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卓越工程师——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网络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
一
批新型的 程技术学科和交 叉学科 。
22两个 方 向 .
两 个方向是指 面向社会 、 向网络T程领域市场 , 务于 区域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需要 。 面 服
实用。
应用 副本科 传统 、 本科 高职 高专 的培 养 目标存 在着明 差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目标既不能像传统 本科 大学 那样 , 培养 基础知识宽厚 、 创新 意识 强 、 综合素质高 、 具有 良好 自学能 力的通识性人才 ; 也不能像职业技 术学院那样 , 味突 职业 技能 , 养 一 培 务实操作型人才。闪此 , 应用 本科人 才, 在知识结 构上 , 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宽厚 的专业基础知识 , 宽广 的专业知识面 , 强调应用 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较强的科技 应用 和创新能力 , 善于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主持人姓 课题其他完成人 名 周柏青 王晓笋 徐礼华 何炎祥 李德仁 刘全香 边馥苓 赫琳 周茂君 陈冰白 冯果 罗国强 杨军 桂胜 寇继虹 司莉 廖冬梅、李芹、谢学军、杨万生 石端伟、刘照 邹勇、杜新喜、傅少君、郑绍羽 李春葆、王丽娜、黄治国、余琍 方圣辉、潘励、潘斌、张熠 王玉龙、易尧华、马桃林、杨嘉群 江聪世、田扬戈、张目、孟小亮 赵世举、涂险峰、刘会胜、余艺 强月新、刘建明、叶晓华、洪杰文 徐承泰、李清临 肖永平、张万洪、聂建强、秦天宝 刘瑛、王林彬 张乾元、杨虹、金伟、卢勇 胡翼鹏 查先进、刘萍、邓胜利、余艳 肖希明、黄如花、吴志强、吴丹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李鹏程 研究 宽带无线网络通信专业方向实验课程建设 机械制造与工艺装备课程群建设 程文青 熊良山
基于机械专业电类课程群的《电子技术》教学体系再设计与实践 李曦 能源类实学创新实验班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舒水明
6
序号 2011065 2011066 2011067 2011068 2011069 2011070 2011071 2011072 2011073 2011074 2011075 2011076 2011077 2011078 2011079 2011080
序号 2011001 2011002 2011003 2011004 2011005 2011006 2011007 2011008 2011009 2011010 2011011 2011012 2011013 2011014 2011015 2011016
学校名称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08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下达补助经费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08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下达补助经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
•【公布日期】2009.01.14
•【字号】浙教高教[2009]6号
•【施行日期】2009.01.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08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下达补助经费的通知
(浙教高教〔2009〕6号)
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教计〔2007〕77号)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继续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经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了150项2008年省级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
现将项目补助经费下达给你们,相应追加你校2009年度“2050901教育费附加支出”指标。
请各校对项目按1:1安排配套经费,并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对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通知》(浙教高教〔2006〕157号)要求,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附件:
1.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 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补助经费详单
3.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补助经费总表
二○○九年一月十四日附件1:
附件2:
附件3:。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以队伍建设为纲,教学科研相长,创建一流系列热工精品课程
西安交通大学
何雅玲,陶文铨,何茂刚,王秋旺,刘志刚,赵小明,傅秦生
59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实践
西北工业大学
姜澄宇,王润孝,张骏,李铁虎,李玉龙,薛静
60
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建设特色鲜明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邬江兴 于宏毅 吴 瑛 胡扞英 金 梁
34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戴勇,张铮,韩冰,顾惠明,吴慧媛
35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陈炳和,薛叙明,刘承先,孙德松,郭泉
36
多学科融合 国际化拓展—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建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浙江大学
应义斌,王剑平,何勇,邬小撑,郭亚芳,邵玉芳,赵文波,王俊,冯水娟,泮进明
国家级一等奖(64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1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北京大学
林建华,李克安,朱庆之,张庭芳,段连运
2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北京大学
王杉,陈红,刘帆,周庆环,姜可伟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黄进,肖永平,张湘兰,余敏友,杨泽伟
40
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武汉大学
顾海良,石云霞,丁俊萍,佘双好,宋俭
41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而且还 能让 同学切实 了解 自己所掌握 的实 际操作技能 以及何时 、 何处 、 何种环境能够应用这些技能 , 真正做到学 以致用 , 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 速适应需求 。 新计划 中学科大类基础课 、 通识教育基础课所有 实验全部 单 独 设 课 , 加 上 机 考 试 环 节 , 实 计 算 机 专 业 基 础 。学 科 大 类 基 础 课 增 夯 程 体 系 如 图 2所 示 。
1强 化基 础 .
图 2学 科 大 类 基 础 课 程 体 系 3脉 络 清 晰 、 宽 口径 . 拓
“ 大学不是 技校” 大学生 培养应 以知识 、 , 应用技 能教育为 载体 , 重 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的能力 。 新的课程体系将 通识教 育基础课分为外语类 、哲学历史文体教育 类、 数学物 理基础类 、 程序设 计基础类 , 图 1 示 。大学英语 一 、 、 如 所 二 三、 四学期 连续开 出, 强化 同学外语学 习 , 绝大多数 同学通过英 语四 使 级考试 , 相当一部分 同学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家讲坛部分专辑 给老师观看 , 在课 程中贯穿相关 内容 , 耳濡 目染 , 与同 学共 同提 高。 对于数学基础类课程 , 我们始终坚持 了山东科技大学信息 科学与工程学 院传 统 , 以工科数 学分析 、 概率论 与数 理统计 、 线性代数 与解析几何为组合 , 强化学生数学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 , 我们以 程序设计基 础 ( 一学期 ) 面向对象 程序设计 ( 第 、 第二 学期 )离散数学 、 ( 第二学期 )数 据结构 ( 、 第三学期 )数据库系统 ( 四学期 )软件 工程 、 第 、 ( 第五学期 )We 、 b开发技术 ( 第六学期 ) 网络程序设计 ( 、 第七学期 ) 等课 程连续开 出, 每学期程序设计课 程不问断 , 强化 同学 的程序分析 、 设计 以 及 实 际 编程 能 力 。
网络工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培养规格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二、业务方面 (1)掌握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 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3)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或研究探索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5)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 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
培养模式
(一)校内、校企和企业三层人才培养模型
基于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以校内培养为重点,依托校内专任教师资源和专业课程教学载体,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第二 层,以校内培养为重点,主要聘请行业、企业工程师进校讲授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技能;第三层, 以校外培养为重点,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岗位上完成企业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发展历程
2002年,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13W 。
2004年,华北科技学院等高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增设网络工程专业 。
OBE教育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探究
第04期2020年2月No.04February,20201 OBE教学模式的概述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
OBE 的基本理念是所有学习者均能成功,理论建立的基础就是所有的学生都是有才能的,只是才能突出表现在不同方面,学校不是竞争的职场环境,而是合作共赢的,学生在学校应该都能找到实现成功的方法[1]。
在OBE 教育模式下,关注点主要是学生的预期成果和是否成功,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长等因素。
随着今年初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二十条》的实施,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型人才能力的培养。
高职类职业院校为当地企业培养适合的专业人才,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结果目标。
以汕头大学为代表的很多高校都在研究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教学范式的革新,实现了教学由“内容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转本,实现了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不再是教学围绕教师的经验、知识去运行[2]。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软件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协议及各层次之间的关联。
基于传统以知识掌握程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产出结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太过深奥和抽象。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决定其主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7个层之间的分工、协作。
学习的内容太过深奥,高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各层次协议之间是如何工作和配合协作的。
(2)实训内容太过单一。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大概只有20%左右的课时量是留给实验的,其余都是理论课时。
实验教学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
现有的实验内容相互关联性不是很大,学生即使全部学会,也很难把实验知识串到一起。
实验过分重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于学生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技术方向)专业课程计划表交1
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技术方向)专业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考试形式学时分配自主学习开设学期开课单位讲课实验实训其它实践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 2 32 查32 5-8 教务处人文社科类课程 2 32 查32 5-8 教务处艺体生活类课程 2 32 查32 5-8 教务处小计 4 64 64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单片机与接口技术 4 64 查48 16 6 软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4 64 试48 16 5 软件操作系统* 4 64 试48 16 6 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 4 64 试48 16 5 软件小计16 256 0 192 64专业技术课方向模块课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 48 试32 16 5 电子EPC与RFID技术* 3 48 试32 16 5 软件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 4 64 试32 32 6 软件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4 64 试48 16 6 软件Java Script客户端技术 3 48 查16 32 5 软件Linux系统管理 3 48 查16 32 5 软件专业英语 2 32 查32 6 软件素养训练2 1 16 查16 7 软件小计23 368 224 144二选一物联网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 64 试32 32 5 软件JSP程序设计* 4 64 试16 48 6 软件移动终端开发技术 3 48 试24 24 7 软件框架技术 6 96 试48 48 7 软件小计17 272 150 122物联网技术EDA技术 2 32 查16 16 5 软件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 4 64 试32 32 6 软件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 4 64 试32 32 7 软件嵌入式WinCE程序设计 3 48 试16 32 6 软件单片机应用开发 3 48 查32 16 5 软件素养训练1 1 16 查16 7 软件小计17 272 144 128集中性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1 1周 6软件物联网综合实训 2 2周7 软件毕业实习9 16周8软件毕业设计(论文)8 16周8软件小计20 35周总计80 960备注1.“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暑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由思政课教学部制订方案,院党总支组织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 点, 以社 会和经济需求 为导向, 我们在 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通 识教育 课程改革过程 中特 别要注 重了实验和实践课的 比重 , 让 学生们 认 识 到 实践 的重 要性 ,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也 以学 生 为 中心 , 加
强 对 计 算 机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和使 用 能 力 的培 养 。主要 采 用 了案 例 教 学 和 项 目教 学 法 。
为 了实现 以上 改革 目标 , 提 高教学实效 和能力 , 加 深学 生 对 教学 内容 的理解 , 增强 学生的实 际动 手能力 , 我们主 要从 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的实施: 1 )建立分层次教学 。 为突 出计算机通 识教育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 的特 点, 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 的全面提高 。 为 了更加突 出教学对不同层 次学生 的针对性 , 针对 网络工程专业 的学生 , 我 们 依 据“ 注重基础 、 面 向应用 ”的原则采取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 学方法 , 在现有通
师 。为 了能够引起学生 的兴趣 , 网络工程专业 的计算机类通 识 课程在专业设置 时就要避 免选择一些专业性 太强, 难度较大 的
计 算 机 课 程 。如 果 选 择 的课 程 本 身 内容 枯燥 、 太 过 深 奥 比较 难 懂的话, 学 生 难 以掌 握 , 缺乏兴趣 , 失 去 了 开设 课 程 的意 义 。
网络工程应用 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 , 具有 良好职 业道德 和敬业精 神 ,较 强沟通协 作能力和 实践创 新意 识, 具备 网络专业基本 知识和技能 , 熟悉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 、 网络管理维护 、 网络信 息安全等方面 的应用型人才 。所 以, 网络 工程 专业 的计 算机类 通识课 程不仅要注 重学 生综合能 力和创 新 意 识 的培 养 , 还 要 以 提 高 学 生 的信 息 化 素 养 和 计 算机 应 用 能
改革 , 提 高学生的 实践动手能力 ,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 才。
【 关键字 】 应 用型 ; 网络工程 ; 通识教育
1背 景
作 为最终 目的 , 网络工程专 业计 算机类通识教育课程 的改革 目
标 为: 1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对 于 学 生来 讲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老
贾 丽娜
( 枣庄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 学院 山 东 枣庄 2 7 7 1 6 0 )
【 摘 要】 本文介 绍了应 用型人 才培养模式 下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 类通识教 育课程 改革情 况,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性、 增 强学习的 目的性 、 提 高课 程的实用性为改革 目的, 从建立分层教 学方案、 采 用开放 式教 学、 改 变考核机制三 方面来实施
学 习 经 历 , 但 由于 各 地 的 中 学计 算机 课 程 普 及 率 的不 一 致 , 造
成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 远远不 能满足 社会与专业
本 身对 学 生在 计 算机 方面 的要 求 。
通 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 比, 前者注重更 多的是如何提高学
生 的基 本 信 息 素 养 和 综 合 能 力 , 并 强 调 如 何 在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中
将 计算机技 术与学生的 自身专业知识相 结合 。 对 于网络工程专
业 来讲 , 由于 自身 的专 业 特 点 , 计 算 机 类 的通 识 课 程 更 是 专 业
必 修课 和 专 业 必 选 课 的有 益息化素养和基本应用 能力: 对于有一定基础 的学 生, 可 以安排较 为系统 的模块化学 习 , 并通过具体 操作来提 高 实践创新 能力 ; 对提高班 的优秀学 生可 以以任 务为驱动 , 在 教 师 的指导下, 通过 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 决实际 问题 的 动手 能力 。促 进 了学 生 知 识 、 能力 、 素 质 的 协调 发 展 。
满 足 时 代 和 社 会 需 求 的综 合 型 、 应用型人才 。
开课前 , 将 教学 目标告知学生 , 帮助他们建立 自己的学习 目标 。
让 学 生 带 着 目的 去 学 习 , 从 而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更 加 突 出 了 通 识 教 育 对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和创 新意 识 的培 养 。
应 用型 人才培养 是高等 教育适应科 学技术 进步和 社会 经
济 发 展 与转 型 的 必然 要求 。应 用 型 本 科 学 校 应 时 刻 把 握‘ ‘ 应用 ”
这 个词 。学校开 设的各个 专业都要与地方特色结合起 来 , 构 造
满 足 和 适 应 当地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学 科 新 方 向 ,包 括 专 业 结 构、 专业 课程体系 , 随 后 再 对 教 学 内容 、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等 各 个 教学环 节进行 更新 , 特别要注 重培养 学生 的实践能力 , 全 面 提
高教师教学水平 。
通识教育是一种 教育理念, 是 当今 高 等 院 校 教 学 体 系 中 不
2 )提 高课程 的 目的性 。 计算机类 通识 教育课程通过对教学
目标 、 课 程 体 系 和 教 学 内容 的 改 革 来 明确 教 学 目的 , 并 在 课 程
可缺少 的一 部分 。通识教育 的宗 旨是培养德 、 智、 体全面发展 ,
识 课程 体 系 下 , 对 不 同 基础 的 学 生 增 加 不 同的 教 学 内容 。对 基 础 一般 的 学 生 可 以采 用 讲 座 的形 式 介 绍 计 算 机 类 基 础 知 识 , 以
枣 庄学 院是一所地 方型本科 院校 , 目前生源 来 自全 国各 地, 尽管大部分 学生在中学阶段就 已经有过计 算机 的基础课程
: , 遇…堡 … …堕
U Ji A N C 0 M P UT E 鞴
D O I : 1 0 . 1 6 7 0 7 / j . c n k i . f j p c . 2 0 1 5 . 1 0 . 0 3 5
应 用型培 养模 式下 网络工程专 业计算 机类通识 教 育 课 程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