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CB:研究揭示肝癌特异性胆固醇代谢途径

合集下载

姜黄素对肝癌细胞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的影响

姜黄素对肝癌细胞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的影响

#论著#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90891);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08R40G2120015);浙江中医药大学资助项目(17108016)作者单位:310053杭州市,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者简介:窦晓兵(1977-),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细胞信号调控与脂质代谢。

E-m ai:l cl oudw ater @zjtc 通讯作者:范春雷(1965-),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细胞信号调控与脂质代谢。

E-m ai:l s now@zjtc 姜黄素对H epG2细胞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的影响窦晓兵 陈庆 王宇浩 豆敏华 范春雷=摘要>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 u m an hepatocell u l ar liver ca rc i no m a cell li ne ,H epG 2)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stero l regulatory e le m ent -b i ndi ng prote i n -2,S REBP-2)基因表达的影响,从信号调控通路水平进一步探讨姜黄素的降胆固醇作用机理。

方法 分别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 o l yme rase Cha i n R eacti on m,PCR )技术研究姜黄素对H ep G 2细胞SREBP -2核片段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basic he li x-l oop -he li x pro tein ,b HLH )表达及SREBP -2mRNA 的影响。

结果 20m o l/L 姜黄素可以促进H epG 2细胞SREBP -2核片段b HLH 增多,而对SREBP-2mRNA 表达无影响。

结论 姜黄素可以通过促进H ep G 2细胞SREBP-2核片段b H LH 的增多,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 ow density li popro tei n receptor ,LDL-R )的表达,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实用】黄曲霉素致癌原理与预防PPT资料

【实用】黄曲霉素致癌原理与预防PPT资料
粮食短缺,当地居民把玉米储存在潮湿的家中,使粮食容易被霉菌感染,事件过程中, 317人因肝脏衰竭而就诊,125人死亡,通过分 析玉米等样本,发现黄曲霉毒素B1的浓
径进入人体。其有12种结构类似 在中国尤其是肝癌高发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黄曲霉毒素致癌的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黄曲霉毒索的普遍污染是
另有研究提示,长期低水平接触黄曲霉毒素,特别是AFB1,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及营养不良。
生代谢产物,常见于霉变的农作 以黄曲霉素AFB1导致的肝癌为例
二是在密闭的集装箱内温度较高,很适宜黄曲霉素的滋生和繁衍。
物中,常通过畜牧业或养殖业途 在2004年的1~ 6月份,肯尼亚东部地区曾报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那是由于干旱造成玉米欠收.使玉米极易感染霉菌,同时因
肝癌的危险因素已得到了广泛承认。
物,均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 在2004年的1~ 6月份,肯尼亚东部地区曾报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那是由于干旱造成玉米欠收.使玉米极易感染霉菌,同时因
粮食短缺,当地居民把玉米储存在潮湿的家中,使粮食容易被霉菌感染,事件过程中, 317人因肝脏衰竭而就诊,125人死亡,通过分 析玉米等样本,发现黄曲霉毒素B1的浓 P53是一个重要的抗癌基因使癌细胞自杀,防止癌变;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黄曲霉毒素B1及其代谢产物攻击DNA时,乙肝病毒造成的机体抵 御能力降低,最终引起肝癌发生。
本次幻与肝癌》,对此特别鸣谢。
简介
黄曲霉素致癌原理与预防
还具有帮助细胞基因修复缺陷的功能。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黄曲霉毒素B1及其代谢产物攻击DNA时,乙肝病毒造成的机体抵

胆固醇与肝再生关系及其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和潜在价值

胆固醇与肝再生关系及其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和潜在价值

林镛,等. 胆固醇与肝再生关系及其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和潜在价值
709
大的初始阶段,随后是肝细胞增殖[10]。深入了解这种反应的 2. 1 胆固醇循环 胆固醇合成过程复杂,有近30 步酶促反
发生机制,可以有效地在急慢性肝损伤中发展保护和促进肝再 应,大致划分为甲羟戊酸、鲨烯、胆固醇合成3 个阶段。其中在
能和/ 或肝实质的大小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时,肝再生反应即停 脂,再与食物中吸收的胆固醇、载脂蛋白(Apo)B48 组成乳糜微
止,这是一种固有( , ), chylomicron CM CM 进入小肠附近的淋巴小管,通过淋巴
胞先进入细胞周期,20
~ 48
步入 h
, , , , , , , ( LIN Yong1 YAN Gengjie1 FENG Feng1 PENG Ziming1 LONG Fuli1,2 WEI Ailing2 WANG Minggang2 YAO Chun3 . 1. Graduate , , ; ,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 China 2. Second Ward of Hep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 , ; , , )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3 China 3.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0 China : , ( : ) Corresponding author YAO Chun 1197840425@ qq. com ORCID 0000 - 0002 - 6612 - 874X

华蟾素调控PI3K

华蟾素调控PI3K
2024-02-27接收 基金项目:安徽省 2021年重大疑难疾病(卵巢癌)中西医协同攻关
项目(编号:皖中 医 药 发 展 秘 〔2022〕70号 );安 徽 省 第 十 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 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合肥 230032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 属 医 院 中 西 医 结 合 肿 瘤 科,合 肥 230022 作者简介:舒美玲,女,硕士研究生; 张 梅,女,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zm13856990019@163.com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人卵巢癌细胞株 A2780和人卵巢 癌细胞株顺铂耐药株 A2780/DDP购自中国科学院 上海细胞 生 物 所;顺 铂 注 射 液 (货 号:H2001074)购 自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CBG注射液(货号: 国药准字 Z34020273)由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 限 公 司 提 供;PI3K/AKTIN2 抑 制 剂 (货 号: 2684412415)购自美国 MCE公司;RIPA1640培养 基 (货 号:C11875500BT)和 胎 牛 血 清 (货 号: A5670701)购自美国 Gibco公司;ABW 基质胶 (货 号:0827045)购自上海诺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EdU 试剂 盒 (货 号:C0071S)和 Hoechst试 剂 盒 (货 号: C0003)均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磷酸肌醇
·67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Anhui 2024Apr;59(4)
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PI3K)(货号: R27768)、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AKT)又名蛋白激 酶 B(proteinkinaseB,PKB)(货号:R23412)、E钙 黏蛋 白 (货 号:340341)、 N 钙 黏 蛋 白 (货 号: 380671)抗 体 购 自 成 都 正 能 生 物 技 术 责 任 有 限 公 司;逆转录试剂盒 (货号:Q11102)和 RTqPCR试 剂盒(货 号:R22201)购 自 南 京 诺 唯 赞 生 物 科 技 股 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人卵巢癌细胞株的培养 A2780和 A2780/ DDP细胞贴壁培养于含 10%胎牛血清、1%青 -链 霉素和 01%支原体清除剂的 RIPA1640培养基中, 置于含 5% CO2的 37℃恒温培养箱中。细胞密度 达 80%时进行传代。此外,A2780/DDP细胞在传代 贴壁后另给予 1μg/ml顺铂以维持耐药性。 1.2.2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分别取对数 生长期 A2780和 A2780/DDP细胞,按照 8×103个 / 孔的密度接种于 96孔板,细胞贴壁后按实验设计分 别给药:DDP(25、5、10、20、40、80、100、160μmol/ L),CBG(200、100、50、25、125、625、3125mg/ml) 于 24、36、48h后每孔加入 CCK8溶液 10μl,避光 孵育 15h后读取 562nm处光密度(opticaldensity, OD)值。计算 DDP对 A2780和 A2780/DDP细胞或 CBG对 A2780/DDP细胞 的 半 数 抑 制 浓 度 (median inhibitoryconcetration,IC50),并 计 算 出 A2780/DDP 的耐 药 指 数 (resistanceindex,RI)=IC50(A2780/ DDP)/IC50(A2780)。 CBG(0、2、4、6mg/ml)处 理 24h后再加入梯度浓度 DDP(25、5、10、20、40、80、 100、160μmol/L),24h后加入 CCK8溶液 10μl, 避光孵育 15h后读取 562nm处 OD值,计算 CBG 的逆转指 数 (reversalfold,RF)=IC50(0mg/ml)/ IC50(2、4、6mg/ml)CBG[5]。实验独立重复 3次,设 3个复孔。 1.2.3 实验分组 根据 CBG的 IC50值和逆转耐药 指数设计实验分组:对照组(125μmol/LDDP)、低 剂量组(125μmol/LDDP+2mg/mlCBG)、中剂量 组(125μmol/LDDP+4mg/mlCBG)、高剂量 组 (125μmol/L DDP+6 mg/mlCBG)、抑 制 剂 组 (125 μmol/L DDP+6 mg/mlCBG +6 μmol/L PI3K/AKT抑制剂)。 1.2.4 平板克隆实验评估细胞的克隆增殖能力 将 A2780/DDP细胞按 500个 /孔的密度接种于 6孔 板中,待细 胞 贴 壁 生 长 后 按 分 组 更 换 含 药 培 养 基。 持续培养 2周,期间每隔 4d换液。培养结束后,弃

复旦教授发现绿茶抗肝癌功效

复旦教授发现绿茶抗肝癌功效

复旦教授发现绿茶抗肝癌功效 2010年08月06日13:38 新闻晚报□记者张茜茜晚报讯源自绿茶的茶多酚能显著提高柔红霉素的抗癌作用,这是中国科学家们在研究肝癌发生发展及化学药物治疗中的又一新发现。

复旦大学昨天传来消息,这一由该校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合作的论文成功发表在8月3日最新出版的肝脏病学《Hepatology》杂志封面上。

据了解,柔红霉素是一种临床一线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然而,在人类肝脏中广泛存在的羰基还原酶1能将柔红霉素转化成一种新的醇代谢物柔红霉素醇。

这种新生成的醇代谢物不仅抗肿瘤活性比柔红霉素低,还会对心脏产生毒性,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

柔红霉素的这一代谢特点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若能找到羰基还原酶1的抑制剂,不仅可以提高柔红霉素等蒽环类抗癌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也可以降低柔红霉素的毒副作用。

复旦教授经研究发现,来源于绿茶中的茶多酚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理想的抑制剂,它与现有的临床药物配伍使用,能提高柔红霉素的抗癌作用,并减弱柔红霉素对心脏的毒性,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茶多酚与柔红霉素的组合使用可望作为今后肝癌治疗的一种新方式,而且也为进一步从药物代谢的角度系统分析肿瘤的耐药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探讨肿瘤治疗中药物联用的多靶点协同效应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料,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茶多酚可增强柔红霉素抗癌作用发布日期:2010-08-13 来源:科学时报我要评论(0)更改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本报讯最新出版的肝脏病学杂志Hepat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由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合作完成的题为《羰基还原酶1作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抗肝癌的一种新型靶标》的研究成果。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研究肝癌发生发展及化学药物治疗中的又一新发现。

临床一线抗癌药柔红霉素(DNR)是一种蒽环类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恶性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指南(2022)(简要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恶性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指南(2022)(简要版)》解读PPT课件
EGFR抑制剂
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通过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 性,阻断EGFR信号通路,从 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
生成。
HER2抑制剂
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等,通过结合HER2受体,阻
断其下游信号通路,抑制肿 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VEGF抑制剂
如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 等,通过抑制VEGF与其受体 结合,阻断血管生成信号通 路,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和生长。
指南制定背景及意义
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
近年来,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
诊疗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胆道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亟需规 范化指导。
推动精准治疗发展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胆道恶性肿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疗逐渐成 为研究热点,制定相关指南有助于推动精准治疗的发展。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恶性肿瘤靶向 及免疫治疗指南(2022)(简要
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0
目录
• 指南概述与背景 • 胆道恶性肿瘤基础知识 • 诊断与评估方法 • 靶向治疗策略与实践 • 免疫治疗策略与实践 • 综合治疗策略与多学科协作 • 患者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01 指南概述与背景
特点
胆道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慢性炎症、结石、寄生虫感染 等多种因素有关。
VS
危险因素
长期胆道疾病史、胆道结石、原发性硬化 性胆管炎、炎症性肠病等都是胆道恶性肿 瘤的危险因素。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 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7-羟基胆固醇与胆固醇对裸鼠食管鳞癌和人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7-羟基胆固醇与胆固醇对裸鼠食管鳞癌和人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第58卷第11期Vol.58No.11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2020年11月Nov.2020收稿日期:2020-03-17;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08:53:41网络出版地址:http ://kns.cnki.net /kcms /detail /37.1390.r.20201019.1320.006.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778);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GSF201002);济南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计划(201602166)通信作者:史永军。

E-mail :shyjxfj@sina.com 林彦良。

E-mail :sphyanlianglin@163.com 文章编号:1671-7554(2020)11-0045-08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0.0378·基础医学·27-羟基胆固醇与胆固醇对裸鼠食管鳞癌和人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李昌达,史永军,林彦良(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济南250021)摘要:目的旨在探讨胆固醇和27-羟基胆固醇对食管鳞癌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生物学行为及对细胞因子MCP-1分泌的影响。

方法动物体内实验:通过建立裸鼠食管鳞癌动物模型,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饮食组,n =4)和正常饮食(对照组,n =4),观察胆固醇在体内对食管鳞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第5周实验终止时,对两组瘤体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抑瘤率。

细胞实验:观察胆固醇(浓度分别为0、0.123、0.148、0.185、0.269、0.370mg /mL )和27-羟基胆固醇(浓度分别为0、1、5、10、20μmol /mL )对正常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和基因cyp27a1、cyp7b1敲除后的ECA10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干预下细胞的增殖活性。

肝内胆管癌学习笔记

肝内胆管癌学习笔记

肿瘤笔记-肝内胆管癌1.胆管癌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0%-15%,是原发肝癌中发病率占据第2位的肿瘤,占所有消化系统肿瘤的3%,占全身肿瘤的1%以下。

多发于70-8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男:女为1.2-1.5:1)。

根据部位不同分为①肝内胆管癌(iCCA),发病率逐渐上升;②肝实质以外的肝外胆管癌(eCCA),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部胆管癌(pCCA或Klatskin 瘤)和远端胆管癌(dCCA),其构成比分别为iCCA10-20%,pCCA 50%及dCCA占30%-40%。

2.肝内胆管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①HBV和HCV感染;②肝内胆管.结石(有报道17%肝内胆管结石可发生肝内胆管癌病);③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相对于亚洲、欧洲人群多发,由于吸烟会增加PSC的发生几率,亦认为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④肝吸虫感染 (麝猫后睾吸虫是肝内胆管癌的确定致病因素;华支睾吸虫感染是肝内胆管癌的可能致病因素;⑤Caroil病。

3.日本肝癌研究小组(LCSGJ)提出肝内胆管细胞癌应根据肿瘤的大体表现分为以下3型:①肿块形成型(MF)以肝实质内形成质硬的实质性包块为特点;②导管周围浸润型(PI)以肿瘤沿肝内胆管浸润性生长为特点;③导管内生长型(IG)以肿瘤突破上皮层于胆管内生长为特点,较少沿胆管浸润性生长。

4.根据肝内胆管解剖来源的不同,其病理类型分为:起源于肝内小胆管的胆道型(混合型)。

特点为:①表现为一种特有的肿块型生长模式,常常伴随着慢性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②不会有胆管内皮下赘生物或胆管内乳突状赘生物这样的癌前病变;③和细胞角蛋白(CK)19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

5.根据肝内胆管解剖来源的不同,其病理类型分为:起源于较大肝内胆管的胆管型(黏液型)。

特点为:①多表现为肿块型、管周浸润型或管周生长型;②多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相关;③常出现胆管内皮下赘生物或胆管内乳头状赘生物这样的癌前病变;④与肝门部胆管癌(pCCA)及胰腺癌有相似的表型特征。

胆固醇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与肿瘤发生发展研究进展

胆固醇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与肿瘤发生发展研究进展

胆固醇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与肿瘤发生发展研究进展戈瑶;贺肖梦;杨勇;于锋【摘要】全球肥胖人群逐年递增,大量文献数据报道,肥胖提高肿瘤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胆固醇饮食与肿瘤发病率呈正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会引起-些小分子物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生理病理作用,进而促进肿瘤恶化.胆固醇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27-HC)可以作为雌激素受体的配基,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增生.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对于27-羟基胆固醇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现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策略.【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6(035)005【总页数】4页(P280-282,289)【关键词】胆固醇 27-羟基胆固醇肿瘤【作者】戈瑶;贺肖梦;杨勇;于锋【作者单位】[1]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98;[2]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1胆固醇在高等生物的真核细胞内广泛分布,循环系统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高脂肪含量食物以及体内内源性合成[1]。

胆固醇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2],成年人除脑组织外各种组织都能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和肠黏膜是合成的主要场所。

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脏合成,10%由小肠合成。

其他组织如肾上腺皮质、脾脏、卵巢、睾丸及胎盘乃至动脉管壁,也可合成胆固醇。

胆固醇可以在肠黏膜、肝、红细胞及肾上腺皮质等组织中酯化成胆固醇酯。

胆固醇在体内经氧化和还原转变为其他含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化合物。

其中大部分进一步参与体内代谢,或排出体外。

胆固醇在体内可作为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此外,它还可以转变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胆汁酸等具有多种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

在人类及动物中,正常人体内含有多种胆固醇代谢产物,其中27-羟基胆固醇(27-HC)是峰度最高的一种羟基代谢物,它反映了体内胆固醇的饱和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含量高低[3]。

脂质代谢相关新基因与肝肿瘤发生研究进展

脂质代谢相关新基因与肝肿瘤发生研究进展

脂质代谢相关新基因与肝肿瘤发生研究进展谢棒祥(综述);朴正福(审校)【摘要】Genetic and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exist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some new genes,such as ALDOC,TUBB5,ANXA2,FABP4,ApoA1 and AOP1,CIDE’s family,ATGL and HSL,ACADL,SCD1,FASN or ACC1,and so on,are related to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and play some roles in the hepatocarcinogenesis. Some molecules in these genes might be the targets for tumor therapy in the future.%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存在基因异常和代谢异常,后者表现在能量代谢的异常较突出,而作为肿瘤能量来源底物的脂肪酸代谢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讨论了与脂质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如 ALDOC、TUBB5、ANXA2、FABP4、ApoA1和AOP1,CIDE 家族蛋白(Cidea、Cideb、Fsp27),在产生癌症相关性恶病质中起关键作用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长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ACADL),SCD1、FASN 或 ACC1等。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能量代谢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根据这种区别以能量代谢途径上的某个分子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是完全有可能的。

【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557-560)【关键词】肝癌;脂质代谢异常;新基因【作者】谢棒祥(综述);朴正福(审校)【作者单位】10006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10006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研究表明,肝细胞癌的基因表达谱因病因不同而异。

代谢组学肝癌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代谢组学肝癌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代谢组学肝癌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肝癌是一种威胁全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

传统的肝癌研究主要关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然而这些研究方法在揭示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和提供准确诊断手段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受到广泛关注。

代谢组学研究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并且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组学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肝癌相关的代谢异常,如糖代谢通路的异常、脂代谢通路的改变以及氨基酸代谢的紊乱等。

这些代谢异常不仅能够反映肝癌细胞的恶性变化,还可以作为肝癌的潜在标志物,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代谢组学在肝癌研究中还为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代谢通路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肝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代谢组学在肝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代谢组学在肝癌领域的应用,相信这一新兴领域将为深化我们对肝癌的认识和治疗提供新的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在本文中,将以代谢组学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为主线,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首先,本文将在引言部分概述代谢组学在肝癌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将详细阐述代谢组学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代谢物的检测、代谢途径的变化等方面。

其次,将重点探讨代谢组学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包括其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手段的潜力和在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最后,结论部分将展望代谢组学在肝癌研究中的前景,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肝癌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通过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6抑制T细胞功能

肝癌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通过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6抑制T细胞功能

陈永强等肝癌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通过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6抑制T细胞功能第23期肝癌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通过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6抑制T细胞功能①陈永强②郑璐王鹏王露张玥陈艳红周娟牛国平(徐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徐州221009)中图分类号R392.12R73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3-2871-05[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体外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C57BL/6小鼠和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PBMCs,在体外含IL-2、抗CD3和抗CD28抗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的EVs或联合IL-6中和抗体进行诱导培养72h。

流式细胞仪和ELISA分别检测IFN-γ+T细胞的比例及上清中IL-6和IFN-γ的浓度。

结果:肝癌细胞来源的EVs直径主要分布于150~1000nm之间,体外可以显著促进野生型小鼠和健康人PBMCs分泌IL-6,并显著抑制T细胞分泌IFN-γ。

然而,在IL-6缺陷小鼠PBMCs或加入IL-6中和抗体时,小鼠和人肝癌细胞来源的EVs对T细胞分泌IFN-γ无抑制作用。

结论:肝癌细胞来源的EVs通过诱导PBMCs分泌IL-6发挥抑制T细胞功能。

[关键词]肝癌;细胞外囊泡;T细胞;IL-6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duced IL-6 attenuate T cell responseCHEN Yong-Qiang,ZHENG Lu,WANG Peng,WANG Lu,ZHANG Yue,CHEN Yan-Hong,ZHOU Juan,NIU Guo-Ping.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Xuzhou Central Hospital,Xuzhou2210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on T cells function in vitro.Methods: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were isolated from C57BL/6mice or human peripheral blood using Ficoll-Hypaque gradient centrifugation.The PBMCs cultivated in T cells complete medium containing IL-2and anti-CD3/CD28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EVs or IL-6neutralizing antibody for72h in vitro.The ratio of IFN-γ+T cells and cytokine secretion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ELISA.Results:The diameter of EVs derived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was mainly distributed about150~1000nm,which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secretion of IL-6by wild-type mice and healthy human PBMCs and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IFN-γby T cells in vitro.However,EVs have no effect on the secre‐tion of IFN-γby T cells in IL-6-deficient mouse PBMCs or combined with IL-6neutralizing antibody group.Conclusio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derived EVs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function of T cells via IL-6secreted by PBMCs.[Key wor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xtracellular vesicles;T cells;IL-6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机制与病毒感染或慢性炎症等密切相关,特别是炎症因子IL-6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1]。

13549223_肝癌细胞中DNAJC6过表达可诱导上皮间质转变过程的发生

13549223_肝癌细胞中DNAJC6过表达可诱导上皮间质转变过程的发生

10.
966
31.
950
9.
660
1.
00±0.
01
1.
00±0.
03
1.
00±0.
02
去 除 上 清 液,置 于 DMEM 培 养 基 中,
37 ℃ ,
5%
CO2 加湿空气培养。
2.
2 2组 E
c
a
dh
e
r
i
n、
ZO1、Vime
n
t
i
n 和 Nc
a
dhe
r
i
n
(
r
eve
r
s
et
r
ans
c
r
i
t
i
on
ep
i
t
he
l
i
a
l
-
t
o
-me
s
enchyma
lt
r
ans
i
t
i
on,
EMT)过程的影 响。结 果 与 对 照 组 比 较,转 染 DNAJC6 后 的 肝 癌 细 胞 HepG2 中 EMT
相关转录因 子 Twi
s
t
1、
Sna
i
l、
S
l
ug、
ZEB1 表 达 水 平 明 显 升 高 (
P <0
.01),间 质 细 胞 标 记 物 神 经 - 钙 黏 素 (N-
a
rc
a
r
c
i
nomac
e
l
l
s
pa
1
2
1
1
1*
,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机制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机制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机制景发;熊书名;李建平【摘要】目的探讨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DMC)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BDMC(0、20、40、80μmol/L)干预肝癌细胞株HEPG2 72 h,MTT评价细胞增殖,Tunel分析细胞凋亡,ELISA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和p-STAT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采用ROS抑制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 2.5 mmol/L)处理30 min后BDMC再干预24 h,评价细胞凋亡能力.结果 BDMC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增加ROS生成和AMPK磷酸化水平,抑制p-STAT3表达.抑制ROS生成可抑制BD-MC诱导HEPG2凋亡的能力.结论 BDMC通过ROS/AMPK/STAT3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20)015【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肝癌;增殖;凋亡【作者】景发;熊书名;李建平【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江苏南通,226000;南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江苏南通,226000;南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江苏南通,2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姜黄色素主要包括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其中主要成分姜黄素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体内外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

肝癌是威胁中国人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患者总体预后不是十分满意。

本实验研究探讨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促进其凋亡的机制,现报告如下。

人肝癌细胞株HEPG2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购自美国Sigma生物有限公司。

RPMI-1640培养液和胎牛血清购自美国Gibco公司。

MTT试剂盒、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碧云天生物科技公司。

P-AMPK,p-STAT3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

NatureMetabolism:胆固醇代谢影响肿瘤免疫治疗

NatureMetabolism:胆固醇代谢影响肿瘤免疫治疗

NatureMetabolism:胆固醇代谢影响肿瘤免疫治疗展开全文导语胆固醇衍生的代谢物在支持癌症进展和抑制免疫反应方面发挥着复杂的作用。

胆固醇代谢在抑制肿瘤生长上有巨大的作用,未来胆固醇代谢在治疗肿瘤的方案中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今天我们看看高分文献中专家对胆固醇代谢与癌症的看法吧。

文章背景:胆固醇代谢(cholesterol metabolism)机体内胆固醇来源于食物及生物合成。

胆固醇代谢产生必需的膜成分以及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代谢物。

胆固醇衍生的代谢物在支持癌症进展和抑制免疫反应方面发挥着复杂的作用。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控制胆固醇代谢可抑制肿瘤生长,重塑免疫学格局并重振抗肿瘤免疫。

作者回顾了癌细胞中的胆固醇代谢、其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以及胆固醇代谢物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机制。

作者还讨论了旨在干扰胆固醇代谢的治疗策略。

文章解读:1.癌细胞中重新编程的胆固醇代谢作为快速增殖的细胞,癌细胞需要高水平的胆固醇来满足膜生物发生和其他功能需求。

胆固醇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癌症进展,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因此,胆固醇消耗或运输封锁阻碍了各种癌症中的肿瘤生长和侵袭。

总之,癌细胞通过激活胆固醇生物合成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做出反应,从而允许细胞适应和更好的存活。

在TME中,胆固醇代谢通常会增强,从而支持癌症进展,文章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证明:(1)增加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在脂质或氧气受限的情况下,主转录因子SREBP2及其下游靶标在肿瘤中显着上调;(2)增加胆固醇的摄取,LDLR对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取增加;(3)ACAT1提高胆固醇酯化;(4)增加氧甾醇的产生,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胆固醇代谢的内在驱动因素包括:(1)激活MYC等癌基因,从而导致甲羟戊酸通路激活并进一步上调 miR-33b 表达,从而通过正反馈增加MYC表达;(2)c-Fos介导的LXRα转录抑制(NR1H3),从而减少LXRα信号传导并促进胆固醇生物合成;(3)在依赖于目标ABCA1的过程中,p53介导的甲羟戊酸途径抑制的丧失;(4)SQLE介导的PTEN表达抑制和Akt激活,从而导致CE积累。

肝癌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机制

肝癌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机制

论文题目:肝癌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机制肝癌作为一种高致死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

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机制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肝癌的肿瘤微环境组成及其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以及肝癌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

1. 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尽管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生存率仍然较低。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机制作为肝癌研究的热点,逐渐揭示了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中的重要作用。

2. 肝癌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TME)是指由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复杂环境。

TME在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肝癌的TME组成2.1.1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CAFs在TME中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TGF-β、IL-6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此外,CAFs还通过重塑细胞外基质(ECM)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2.1.2 免疫细胞TME中的免疫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s)和髓系抑制细胞(MDSCs)等。

TAMs通常表现为M2型,具有免疫抑制和促肿瘤功能。

MDSCs通过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免疫逃逸。

2.1.3 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在肝癌的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血管形成,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

2.1.4 细胞外基质(ECM)ECM为肿瘤细胞提供结构支持,同时参与信号传导,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ECM成分如胶原、纤连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改变,常常伴随肿瘤的进展和侵袭。

2.2 肝癌TME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TME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肝癌的进展,包括:●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 TME中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促进其增殖和抗凋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