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地理考题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自然界的灾害是指( )A. 人为引起的灾害B. 生物引起的灾害C. 大气环境引起的灾害D. 地球运动引起的灾害2. 自然界最常见的灾害是( )A. 地震B. 洪水C. 雪灾D. 泥石流3. 下列属于地震前兆的是( )A. 地面晃动B. 烟尘滚滚C. 巨响震撼D. 林木摇曳4. 墨西哥海岸岩石的翻转、河水倒灌在地震中属于( )A. 直接灾害B. 间接灾害C. 先兆灾害D. 衍生灾害5. 灾害评估包括( )A. 灾情、损失、救援等B. 灾难、破坏、重建等C. 筹备、应对、恢复等D. 构建、评估、预测等二、填空题6. 地震的地质原因是地壳(1)而形成两个面相对移的断层,产生(2)的应力,突然释放出大量的(3)波。

7.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洪水和(4)等。

8. 洪水是由于降雨量超过地表径流能力,导致(5)雨水的泛滥而形成的。

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如(6)、干旱和飓风频率越来越高。

10.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减灾、(7)、救灾和复原等。

三、简答题11. 灾害预警与灾害预测有何区别?灾害预警是指通过气象、地质、水文等多种观测手段,根据一定的模型和标准,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出警报或通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避难措施。

灾害预测则是指通过对灾害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特点的研究分析,预测灾害的类型、规模和时间等。

预警更侧重于提前预告,以便做好应对准备;预测更侧重于科学研究,提供对灾害发生可能性的评估。

12. 简述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包括生物灭绝、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等,这些都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间接影响包括水源减少、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灾害管理应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减轻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四、论述题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台湾花莲地震频发】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台湾花莲地震频发】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台湾花莲地震频发】2024年4月3日7时,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了7.3级地震,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等险情。

如图示意板块运动、台湾岛和地震震中位置。

据此完成下题。

1.判断此次地震震中经纬度位置()A.(23.81°N,121.74°E)B.(23.81°N,121.74°W)C.(23.81°S,121.74°E)D.(23.81°S,121.74°W)2.台湾花莲海域及花莲县当月已发生28次5.0级以上地震,专家判断台湾东部已进入地震频发期。

此地区地震频发的原因示意正确的是()A.B.C.D.3.为及时进行灾害监测,掌握当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情况,最适合使用的地图是()A.矿产分布图 B.遥感影像图 C.人口分布图 D.森林分布图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图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与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4.台湾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拉伸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5.地震发生时,五楼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防震减灾措施是()A.跳楼跳窗紧急逃生 B.不必在意等待救援C.通过电梯紧急下楼 D.护头下蹲躲在桌下我国台湾地震频发。

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东部外海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台湾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7.2022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中发生的震动现象。

地壳中的岩石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发生破裂释放能量,导致地震的发生。

2. 什么是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地震的震级是用于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是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震级越高,地震的能量越大。

地震的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通常是地壳中的断层带或破裂面。

3. 地震的破坏因素有哪些?地震的破坏因素包括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位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地基的稳定性等。

4. 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基本原则包括预防、减轻和恢复三个方面。

5. 防震减灾的措施有哪些?防震减灾的措施包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加固和改造、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公众的地震教育和安全意识提高等。

6.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有哪些?地震应急避险措施包括室内和室外的避震方法。

室内避震方法包括躲避到坚固的桌子、床下、门框等避难点,保护头部和颈部。

室外避震方法包括远离高大建筑物和危险物品,躲避到开阔地带等。

7. 如何进行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包括普及地震知识、研究地震应急避险技能和培养地震安全意识等。

可以通过举办地震安全讲座、开展地震演和推广地震安全手册等方式进行地震安全教育。

8.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前兆信号,提前发出地震警报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供给人们逃生避险的宝贵时间。

9. 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后的救援工作?地震灾害后的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提供紧急救护、恢复基础设施、提供生活救助等。

应当建立完善的地震救援体系,提前做好灾后救援的准备工作,并与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合作。

10. 如何评估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地震灾害的损失可以通过统计受灾人口和房屋损坏情况、估算经济损失、分析社会影响等方式进行。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含答案)题目一自然灾害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现象。

以下是一道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题目,可以帮助你复相关知识。

问题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各种灾害。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请对它们进行简要描述:1. 地震2. 洪水3. 龙卷风4. 干旱答案1.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或移动时所引起的一种现象。

它可以造成土地震动、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地震通常由板块运动引起。

2. 洪水是河流、湖泊或海洋水位上升超过常态,并淹没了附近地区的一种现象。

洪水通常由降雨过多、雪融化或水库泄洪等原因造成。

3.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旋风,伴随着高速旋转的空气柱和大量的降水。

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可以摧毁建筑物、树木和其他物体。

4. 干旱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缺乏降水并导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以上是对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简要描述。

了解自然灾害的性质和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

题目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道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题目,请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1980年5月18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里氏7.9级的大地震。

这次地震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这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这次地震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3. 针对这次地震,采取了哪些救援和恢复重建措施?答案1. 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构造活动引起了地壳的断裂和位移。

2. 这次地震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失去住所。

灾害还导致了大面积的农田损失和交通中断,对当地经济的恢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针对这次地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援和恢复重建措施。

紧急救援人员被派往地震灾区,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服务。

同时,政府还启动了灾后重建计划,包括重建倒塌的建筑物、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并提供补偿和帮助给受灾群众。

地震分级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地震分级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地震分级测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地震的震级通常由哪个参数来表示?A. 震中距B. 震源深度C. 震级D. 烈度答案:C2. 地震波分为哪两种类型?A. 横波和纵波B. 横波和面波C. 纵波和面波D. 纵波和次波答案:A3. 地震发生时,哪种类型的地震波首先到达地表?A. 横波B. 纵波C. 面波D. 次波答案:B4. 地震的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释放量增加多少倍?A. 10倍B. 20倍C. 30倍D. 40倍答案:A5. 地震烈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A. 震级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地震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程度答案:D二、填空题1.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答案:里氏震级2. 地震波中,速度较快的是______波,速度较慢的是______波。

答案:纵;横3. 地震烈度的划分是根据地震造成的______来确定的。

答案:破坏程度4. 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地震烈度称为______。

答案:震中烈度5.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波速变化三、判断题1. 地震的震级越大,烈度越高。

答案:错误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无关。

答案:错误3. 地震的震中距越远,烈度越低。

答案:正确4. 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深,烈度越低。

答案:正确5.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同一个概念。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震波的传播过程。

答案:地震波由震源产生,首先向外传播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最后是面波。

纵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速度较慢,面波速度最慢。

2. 地震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机制、地表介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因素有关。

3. 地震发生时,人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答案: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迅速寻找安全地带,如桌子下、墙角等坚固结构附近,并远离玻璃窗、悬挂物等可能掉落的物品。

五、计算题1. 如果一次地震的震级为6.0级,那么比它高一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多少倍?答案:10倍2. 如果一次地震的震级为5.0级,那么比它低一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多少倍?答案:1/10倍。

甘肃地震有关的六个地理问题

甘肃地震有关的六个地理问题

问题1:本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何为逆冲型地震?
逆冲型地震是构造地震的一种,是指形成地震的位置处,地壳相互挤压形成断裂,断裂面两侧的上下两盘,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上运动,并逆冲到下盘之上形成的地震。

问题2:本次地震的危害性较大,原因是?
①震级较大、震源深度较浅;②发生在人口相对密集地区;③地震发生在深夜,大多数人处于休息状态;④西北地区,房屋多为砖混结构,房屋结构差易于垮塌,且垮塌后上覆重量较大;⑤处于冬季,且所在地海拔高,气温低,天气寒冷。

问题3:本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作用所形成?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域构造活动强烈。

问题4:积石山县处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这一地理位置对地震破坏范围有何影响?
积石山县在黄土高原边缘区域,存在较厚的松软沉积物,容易造成场地放大效应,地震破坏力更强。

问题5:本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什么是主震—余震型地震?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地震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

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主震—余震型地震是指首先发生一次震级较大的地震,然后后续发生多次余震,余震震级比主震小。

问题六:地震影响到了相邻的青海省民和县,金田村发生了砂涌,177名村民的房屋被地底下涌出的淤泥摧毁,13人失联。

砂涌是什么?如何产生的?
强烈地震发生之后,由于地壳震动,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容易出现强烈液化。

这种液化沙层会受到挤压,沿着一些裂隙直接达到地表,形成“砂涌”现象。

地理地震练习题

地理地震练习题

地理地震练习题地震是地球表面上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地震的原因、发生地点和影响因素,对于我们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震的练习题,帮助您巩固对地震的理解和知识。

1. 地震是由什么引起的?地震是由地壳中的断裂和滑动所产生的震动引起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层,由岩石构成。

当地壳中的岩石断裂或发生滑动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2. 地震的主要发生地点在哪里?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上的板块交界处,即板块边界。

地球的地壳被分成了多个大块,这些大块称为板块。

当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板块边界包括太平洋板块边界、欧亚板块边界和印度洋板块边界等。

3. 什么是地震带?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分布有大量地震活动的地区。

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通常沿着板块边界分布,因此地震带也就形成在板块边界附近。

地震带的分布对于确定地震的发生潜在危险区域很有帮助。

4. 如何测量地震的强度?地震的强度可以用地震烈度来衡量。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所引起的物体的摇晃程度和对人类生活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来评估的。

目前常用的地震烈度表是日本的日本烈度表和中国的中国烈度表。

5. 什么是地震规模?地震规模是用来描述地震的能量大小的指标。

常用的地震规模有里氏震级和莫霍面震级。

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的地震波振幅来计算的,而莫霍面震级是根据地震破坏面积来计算的。

6. 地震对人类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地震对人类造成的主要影响有建筑物倒塌、地面破裂和火山喷发等。

当地震发生时,摩擦和压力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引发倒塌。

地震还可能导致地面破裂和火山喷发,进一步加剧对人类的影响。

7. 如何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需要综合考虑预防、监测和应对等措施。

首先,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地震安全标准,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其次,地震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和提醒人们地震的来临,让他们有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地理中的板块构造与火山地震测试题

地理中的板块构造与火山地震测试题

地理中的板块构造与火山地震测试题一、选择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A 四大板块B 五大板块C 六大板块D 七大板块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A 形成新的山脉B 地表隆起C 形成海洋D 形成裂谷答案:D解析: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张,可能会形成海洋。

3、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A 板块内部B 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D 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答案:C解析: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答案:B解析: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5、下列山脉中,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阿尔卑斯山脉C 落基山脉D 安第斯山脉答案:A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6、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是()A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B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张裂拉伸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D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不断张裂拉伸答案:A解析: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导致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7、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 印度洋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南极洲板块D 美洲板块答案:B解析: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8、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B 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C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D 板块形状固定不变答案:D解析: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其形状和位置会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_________拼合而成的。

地理地震知识复习题

地理地震知识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回忆1.地震的概念:2.地壳的概念及平均厚度:3.地幔的概念:4.地核的概念:5.大气圈的概念:6.水圈的概念:二、选择题下图为北美部分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k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北美地壳厚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厚度是指软流层上界至地表之间的厚度B.在陆地上地壳的厚度是一样的C.北美地壳厚度与陆地地形关系密切D.地壳厚度约占地球半径的1/32.图示地区()A.西部地区等值线密集与陆地地形无关B.北部地区等值线稀疏说明地壳厚度相差不大C.地壳厚度为南厚北薄、东厚西薄D.地壳最厚处位于西部沿海地区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4.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莫霍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减慢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6.该地可能位于( )A.40°N,116°E B.30°N,90°E 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7.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及判断理由都正确的是( )A.横波传播速度较慢B.纵波传播速度较慢C.纵波传播速度较快D.横波传播速度较快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下图是地球圈层部分结构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B.②圈层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圈层C.③圈层影响土壤厚度和颗粒度D.④圈层的地震波在莫霍面消失9.当地时间2020年1月14日凌晨,日本茨城县南部发生里氏5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

初中地理地质灾害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地质灾害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地质灾害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地质灾害是由于地壳断裂引起的?A. 滑坡B. 泥石流C. 断层D. 崩塌2. 龙卷风属于下列哪种地质灾害?A. 深层地震B. 引发洪水C. 暴雨导致的滑坡D. 气象灾害3. 某地发生了大量降雨,地面积水严重,导致土壤饱和,最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 滑坡B. 旱灾C. 龙卷风D. 洪水4. 下列哪种地质灾害容易导致房屋倒塌?A. 旱灾B. 滑坡C. 龙卷风D. 泥石流5. 地震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A. 滑坡B. 断裂C. 降雨D. 暴雨导致的洪水答案:1. C2. D3. D4. B5. B二、填空题1. 集水山区容易发生__________。

2. 下滑面下方是__________。

3. 岩层发生变形并脱离原位移动的地质现象是__________。

4.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属于世界上重要的__________地。

5. 确定地震的强度和震源的位置需要进行__________。

答案:1. 洪水2. 滑动地带3. 崩塌4. 地震5. 测量三、简答题1. 请简述滑坡和崩塌的区别。

滑坡是指土地或岩石在斜坡上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滑动的现象,通常是由于降雨、地震等外力作用造成的。

崩塌是指土地或岩石由于力的作用,整体或部分突然塌陷或破碎的现象。

与滑坡相比,崩塌更为剧烈,破坏力更大。

2.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壳内部发生断裂和滑动导致的地质现象。

地震是地震波沿地壳传播时释放的能量造成的,产生的地震波会在地壳中传播,并最终在地表或水下形成震动,引起地面的剧烈晃动。

3. 如何预防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早掌握地质灾害的临近迹象。

- 合理规划城市和乡村的规模和布局,避免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

- 加强防洪和防滑工程建设,提高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

- 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加强教育和宣传,培养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6章第2节地质灾害作业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6章第2节地质灾害作业

其次节地质灾难题组1地震灾难(2021·江苏省如皋市高一质量调研)北京时间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千岛群岛(当地时间约13时)四周海疆发生里氏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

读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岩石圈B.软流层C.下地幔D.内核2.本次地震破坏程度较大的缘由是()A.震级较高B.震源较深C.震中距小D.地震时间1.A2.A[第1题,图中千岛群岛四周海疆发生了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依据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岩石圈。

第2题,由材料可知,本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距较大、地震时间为当地时间大约13点,这些都使破坏程度较小;而震级较高,为级,是本次地震破坏程度较大的主要缘由。

故A对,B、C、D错。

]题组2滑坡与泥石流灾难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难往往引发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

图1为我国某堰塞湖形成及自行消逝过程示意图。

图2为某地堰塞湖疏通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图1图23.该地最可能为()A.青藏高原东缘B.云贵高原东缘C.黄土高原北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4.堰塞湖自行消逝的时间长短,往往相差很大。

从形成到溃决持续时间较长的堰塞湖,可能带来的影响的()A.溃决前,堰塞湖以上河段沉积作用变弱B.溃决前,堰塞湖以下河段泥沙含量上升C.溃决后,堰塞湖以上河段较溃决前沉积物颗粒变小D.溃决后,堰塞湖以下河段较溃决前沉积物颗粒变大5.据图2分析,堰塞湖的()A.溢洪道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水流平缓B.溢洪道坡度更大,流速更快利于泄洪C.堰塞体积累物较疏松,宜开凿溢洪道D.堰塞体积累物体量大,宜开凿多条溢洪道3.A4.D5.A[第3题,依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海拔高(3 000 m以上),最有可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且青藏高原东缘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大,雨季易消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从而引发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A 正确;云贵高原东缘接近东南丘陵,海拔相对不高,排解B;黄土高原北部海拔相对不高,且降水相对较少,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引发河道堵塞的可能性不大,C错;内蒙古高原西部降水少,且海拔相对不高,D错。

地理自然灾害复习题集及答案

地理自然灾害复习题集及答案

地理自然灾害复习题集及答案地理自然灾害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时由于释放的能量造成地面振动现象,以下哪种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A. 断层地震B. 火山地震C. 核爆地震D. 海啸地震答案:A. 断层地震2. 下列哪种自然灾害常常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A. 寒潮B. 台风C. 春汛D. 地震答案:D. 地震3. 洪水是地表径流超过地表排水能力引起的自然灾害,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增加洪灾的发生概率?A. 大范围的沙尘暴B. 持续的旱季气候C. 坡度平缓的地形D. 大面积的人类活动答案:D. 大面积的人类活动4. 山体滑坡是指被地心引力所控制的岩石和土层在重力作用下沿山坡向下滑动的现象,下列哪种因素可能加剧山体滑坡的发生?A. 干燥的气候B. 地下水位较高C. 坚硬的岩石地层D. 高海拔的地区答案:B. 地下水位较高5. 台风是指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强烈风暴,以下哪项是台风的主要特点?A. 雨量丰富B. 风速超过33米/秒C. 直径超过1000千米D. 产生冰雹和闪电答案:B. 风速超过33米/秒二、填空题1. 地壳运动主要由板块运动引起。

2. 暴雨引发的洪水常常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盾状火山是由于岩浆充满火山口后所形成的。

4. 地震的震源是地下发生断裂的地方。

5. 四川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之一。

三、解答题1. 请简要说明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热带低气压形成阶段。

当海洋表面水温高于26.5摄氏度时,空气上升形成对流,产生热带低气压。

接着,热带低气压发展为热带风暴阶段。

热带低气压不断吸收水汽和能量,发展为热带风暴,并形成旋转的风眼。

然后,热带风暴进一步增强形成台风阶段。

在不断吸收热带海洋表面的水汽和能量的作用下,热带风暴逐渐增强,风力加大,并形成明显的台风眼。

最后,台风逐渐减弱和消散。

当台风越过陆地或遇到冷水域时,台风的热带气旋结构逐渐破坏,风力减弱,最终消散。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震源与震中的距离称为:A. 震级B. 震中距C. 震源深度D. 震波速度答案:B2. 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3.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来表示:A.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B. 地震释放的能量C. 地震波的振幅D. 地震波的周期答案:B4.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是由什么波引起的?A. 光波B. 声波C. 地震波D. 电磁波答案:C5. 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乘坐电梯下楼B. 躲在桌子下面C. 立刻跳窗逃生D. 站在阳台上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保持冷静B. 关闭煤气C. 迅速跑向室外D.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答案:ABD2. 地震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震感?A. 震级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建筑物结构答案:ABCD3. 地震波可以分为哪几类?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BC4.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A. 提前通知地震发生B. 提供逃生时间C. 减少经济损失D. 减少人员伤亡答案:ABCD5. 地震发生后,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次生灾害?A. 迅速关闭电源B. 检查建筑物结构C. 清理道路障碍D. 准备急救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

(对)2. 地震只发生在板块边界。

(错)3. 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对)4. 地震发生时,站在开阔地带比在建筑物内更安全。

(对)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答案:地震发生时,应立刻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玻璃窗、悬挂物和易倒物体;如在室外,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等。

地理中的地震知识测试题

地理中的地震知识测试题

地理中的地震知识测试题地震,这个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预防地震灾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地震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来检验和加深对地震知识的理解。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以下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处B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C 所有的地震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D 地震发生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2、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地区是()A 南极洲B 非洲C 环太平洋地震带D 欧洲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A 震级越大,烈度一定越大B 震级越大,烈度不一定越大C 烈度与震级无关D 烈度越大,震级一定越大4、地震发生时,如果您在室内,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迅速跳楼逃生B 躲在窗户旁边C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D 乘坐电梯逃生5、以下哪种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以上速度相同6、我国使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为()度。

A ⅫB ⅩC ⅩⅡD ⅩⅢ二、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地震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_。

2、地震预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类型。

3、衡量地震大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地震造成的破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5、全球三大地震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我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1、请简要说明地震发生的原因。

答:地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

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它们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在地壳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拉伸等作用,会积累大量的能量。

高考地理《地质灾害》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质灾害》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质灾害》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甘肃兰州一模]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拉脊山北缘断裂带的断层活动。

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于积石山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图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置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两侧岩体受力及运动状况是()A.垂直拉伸,滑移,断裂B.水平拉伸,断裂,滑移C.垂直挤压,滑移,断裂D.水平挤压,断裂,滑移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于积石山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变形后因承受不住压力,进而发生断裂,两侧岩体随着断裂面发生滑移形成的。

综上所述。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A.震中以东B.震中以西C.震中以北D.震中以南答案:C解析:一般越靠近震中,烈度越高,因此图中内圈的烈度较外圈大。

读图可知,图中震中位于内圈的偏南部,因此震中以北大面积区域均属于高烈度区,受灾严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距震中约4~6 km的区域受灾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震中距小B.人口密集C.资源丰富D.土质疏松答案:B解析:距震中约4~6 km的区域受灾程度最严重,高于震中地区,因此震中距小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距震中约4~6 km的区域由于人口密集,受灾程度最严重,B正确;资源丰富和土质疏松的地区并不一定受灾程度就严重,C、D错误。

故选B。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2024年3月7日强降雨天气在苏门答腊岛某地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灾害。

苏门答腊岛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 000毫米,山区可达4 500~6 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 000~3 000毫米,下图示意苏门答腊岛位置与水系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苏门答腊岛中部与北部降水相比()A.中部年降水量较大B.中部降水季节变化大C.北部降水日变化大D.北部降水年际变化大答案:A解析: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地理 高考复习 防灾与减灾 专项练习(后附答案)

地理 高考复习 防灾与减灾 专项练习(后附答案)

地理高考复习防灾与减灾专项练习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3.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开垦梯田B.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D.治理河流以火攻火原理:当火异常大时,火场中心气压很低,呈上升气流,火外围相对高压,形成向火场流动的强大气流。

这是在火场外围(或大火蔓延前方)人为放大,与相向烧来的山火对接,致使可燃物烧光、氧气耗尽而失去燃烧条件。

以火攻火必须考虑风向、风力,并有一定的隔离带保障。

今夏重庆连晴高温,缙云山、明月山等地多点爆发大规模山火,大量志愿者临时强挖隔离带。

下图为缙云山以火攻火技术使用点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以火攻火利用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原理B.大气对流作用C.沃克环流规律D.大气受热作用5.今夏重庆缙云山山火扑灭过程中,专业消防队伍成功使用了以火攻火的扑灭技术。

推测当时使用该技术的有利地理技术条件()A.志愿者队伍和专业队伍数量庞大B.山火蔓延方向与当地盛行风一致C.无人机及时动态监测风力风向D.拥有建成公路作为现成隔离带6.今夏重庆缙云山森林山火扑灭难度大、多次复燃的原因可能是()①当地当时气温非常高①山形地势特别复杂①灭火技术及装备落后①志愿者队伍不专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是()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C.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凌汛是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近年来,黄河下游凌汛得到较大缓解,主要得益于黄河全流域管理,尤其是小浪底水库强大的调蓄能力。

初三地理第二单元有关地震发生原因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初三地理第二单元有关地震发生原因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初三地理第二单元有关地震发生原因实验
探究题专项训练
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入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对于我们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些有关地震发生原因的实验探究题,以增加学生对地震原因的理解。

问题一:什么是地震?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地震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2. 地震的发生与何种因素有关?
问题二:地震发生的原因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描述地震发生的过程,并指出造成地震的根本原因。

3. 地震活动与地球的哪些特征和结构有关?
问题三:模拟地震实验
请进行以下地震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1. 使用土块、室内装饰物或其他物体,模拟地震发生前地面的情况。

2. 采取何种方式制造震动?例如,在一侧突然向上抬起或快速推动。

3. 观察物体的反应。

物体是否发生位移?是否发生破坏?
4. 总结实验结果,尝试解释为什么物体会发生位移和破坏。

问题四:如何减少地震灾害
请提供一些建议:
1. 地震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危害?如何避免这些危害?
2. 预防地震灾害的方法有哪些?
3. 地震预警系统对于减少地震灾害有何作用?
总结与反思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在进行地震实验时,你学到了什么?对于地震发生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
2. 地震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
> 注意:以上问题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地震分级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分级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分级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哪个单位来衡量?A. 里氏震级B. 里氏烈度C. 震源深度D. 震中距答案:A2. 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强烈的区域被称为什么?A. 震源B. 震中C. 震区D. 震带答案:B3. 地震波分为哪两种类型?A. 横波和纵波B. 长波和短波C. 面波和体波D. 浅波和深波答案:A4. 地震烈度与震级之间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5. 地震发生后,哪个机构通常会发布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信息?A. 气象局B. 地震局C. 地质局D. 消防局答案:B二、多选题1.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的区别在于?A. 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的指标B. 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的指标C. 震级与震源深度无关D. 烈度与震源深度无关答案:A B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地球的密度B. 地震波的类型C. 地震波的频率D. 地震波的振幅答案:A B三、判断题1. 地震的震级越大,烈度一定越高。

()答案:×解析: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但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解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例如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3. 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先感觉到的是纵波。

()答案:√解析:纵波(P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最快,因此人们通常先感觉到纵波。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答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纵波(P波)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横波(S波),面波(L波)传播速度最慢。

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 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答案: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窗户、玻璃、悬挂物等易碎物品。

如在室外,应迅速远离建筑物,寻找开阔地带。

五、论述题1. 论述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工作原理。

世界各地地震灾害的地理差异性分析练习题

世界各地地震灾害的地理差异性分析练习题

世界各地地震灾害的地理差异性分析练习题地震是地球表面上发生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地震的发生并非均匀分布在全球各个地区,而是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性。

本文将对世界各地地震灾害的地理差异性进行分析。

一、地震带的分布差异地球上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带位于环太平洋地区,即环太平洋地震带。

这一地区包括太平洋沿岸的环太平洋地区以及亚洲的日本和菲律宾、美洲的智利和加利福尼亚等地。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频率高、震级大,是世界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相比之下,大西洋地区地震活动较为平缓。

大西洋沿岸地区没有像环太平洋那样连续的地震带,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欧洲和非洲之间的中大西洋脊上。

这一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主要是因为板块之间的构造活动引起的。

二、地震发生频率的差异除了地震带的分布差异外,地震的发生频率也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性。

一般而言,地震频率较高的地区往往位于板块交界处,而板块内部地震活动相对较少。

例如,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日本位于相对活跃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地发生,并且常伴随着强烈的地震震级。

另一方面,非洲大陆位于板块内部,地震频率相对较低。

三、地震灾害强度的差异除了地震的频率差异外,地震灾害的强度也存在着地理差异性。

地震灾害的强度可以通过烈度来衡量,烈度一般采用12度的MSK烈度标准进行评定。

在地震灾害强度方面,亚洲的地震灾害通常较为严重。

由于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地,人口众多且城市化程度较高,地震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

与此相比,欧洲地区的地震灾害强度通常较低。

欧洲大陆地震频率较低,且相对较小,所以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伤亡较为有限。

四、地震预警系统的差异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提前警示人们地震来临的系统,使用地震台网的数据和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来进行预测。

然而,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预警系统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震的地理考题地理][奥运模拟试题]一、2008年是世界人民的奥运年。

3月24日11时(当地区时)在雅典的赫拉神庙(约37°58′N,23°43′E)举行隆重的奥运圣火取火仪式。

(1)能正确反映圣火采集仪式开始时的日照图是____________。

(2)中央电视台对圣火采集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

徐州观众观看采集仪式开始时的时间为___________,画面中取火盆口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________。

火盆(野外静置)中的火苗多偏向_____________方向。

(3)采集仪式开始时,全球地方时为24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4)在图示火炬传递的城市中,与雅典气候类型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17时37°58′ 东北(3)135°W向东至180° (4)旧金山、伊斯坦布尔高温多雨受夏季风影响二、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

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问1.此次圣火来源于_______(国家名),该国是典型的_______ 气候,说明形成该种气候的原因。

问2.珠穆朗玛峰南坡植被表现为__________地带性分布。

这一垂直自然带的形成是由于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_随着__________的增加而变化。

问3.通向西藏自治区主要的铁路的名称是什么?修建该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修建该铁路的意义是什么?该铁路大约有150公里留有通道,其原因是什么?问4.西藏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能源类型并说明原因?[参考答案]1、希腊。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垂直热量、水分海拔3.青藏铁路。

克服高寒、缺氧、冻土的困难。

意义是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国防,加快该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等。

留有通道的原因是克服冻土和一些动物通道。

4.有太阳能,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有地热能,原因是地处板快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有风能,大气环流有关。

[地震模拟试题]一、看图回答下面问题1. A地和B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 2000~4000mB. 4000~6000mC. 3000~5000mD. 4000~6000m2. 请描述当地的地形特征:3. C地拥有迄今为止,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4. 图(2)是图(1)中EF连线的地层剖面图,该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

5.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B城发生8.0级地震,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震感。

引发该地震的原因有哪些?6. 结合当地地形地势特点,请分析,伴随地震将还可能出现哪些地质灾害,并分析原因。

7. 试分析影响D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参考答案]1. D2. 西(北)部高原山地、地形崎岖;东(南)部地形平坦3. 都江堰4. 断层构造5.该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版块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附近,受其影响,该地地质构造不稳定,易引发地震灾害。

6. 滑坡、泥石流;原因:地质构造不稳,地质灾害多发,山体破碎;地形崎岖,山体陡峭;人类对山坡植被的破坏。

(降水变率大)7.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成都平原上,地形平坦;河流流经,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所在地,为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农业基础较好。

二、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99年9月21日深夜1时47分,里氏7.3级强震侵袭台湾中部,倒塌房屋将近一万栋,死亡人数超过两千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材料2中国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问1、汶川位于_______板块和 _______板块交界处,台湾位于_______ 板块和_______板块交界处。

问2、史上,中国一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而且人员伤亡较大,试分析原因。

问3、包括汶川在内的西南地区是个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除了地震以外,还可能有哪些地质灾害?试分析产生原因及减轻灾害措施。

[参考答案]1、印度洋亚欧亚欧太平洋2、中国位于众多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人口密度大。

3、滑坡泥石流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a.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b.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c.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减轻灾害的措施: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b.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高三学生答题与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摘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勤奋和效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复习原则,应该说是高三地理复习的主旨,实际复习中往往重勤奋而轻效率,许多学生已经陷入“死念书、忙做题、拼体力、挤时间”的高投入低效率的怪圈而不能自拔,这些要引起教师们深刻反思和警醒。

因此在复习中应该要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策略”,有了这种明晰的复习指导思想,才真正可能做到“精投入、巧复习、高效率”。

关键词:抓基础;明方向;凸重点;重过程高三复习已经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阶段,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有相当一些教师在不明确学生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在撒网式地加班加点,大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其实到了关键时候,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反省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而只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最能反应学生复习中存在问题的是学生平时训练中答题所存在的问题。

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非常重视对学生平时考试试卷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并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在连着五年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逢考必改,改不过日,而讲评则必在改后了解了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后。

要不然,试卷讲评就变得毫无目标、无的放矢了。

有的时候,为了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们还进行“织毛衣”工作――统计学生对每个选择题各选项选择情况的百分比,对错误多的题目找问题,反思复习中的问题和缺陷,并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当然这会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

但我想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

而一般情况下,只要试卷改下来,学生的错误教师也基本上一目了然。

一.学生答题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1、审题不清,不能领会命题者的命题寓意。

有些同学做题目往往材料或图还没看清楚就急于答题,或者丢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者不看地图中的图例或数据,不能领会命题者的真正用意。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材料中给出了华北地区从1970年-2000年人口密度变化图,然后问华北地区人口密度变化有何特点?有的同学就答成东密西疏。

把一个原本应答出人口密度时间变化特点的题目,就答成了一个空间分布的差异了,完全改变了命题者考查的真正目的。

2、思维能力不全面,不能多角度答题。

高考地理往往需要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答题。

比如说:吐鲁番盆地为何成为我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地方?很多同学都只能答到海拨低,沙漠比热小温度升高快等。

事实上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像盆地地形,不容易散热;云雨少,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少;沙漠植被稀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弱等重要原因。

3、不注重地理过程的形成,答题逻辑性不强。

地理学习过程除了要知道怎么样,还应关注一个为什么。

比如说不合理排灌会导致土壤盐碛化,那么盐碛化过程如何?学生答不出来。

还有就刚才吐鲁番盆地为什么夏季高温这个例子,有些同学能说到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个问题,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就会夏季高温呢却说不清楚。

或者答题中干脆用规律来代替原因,比如说题目中要求比较不同纬度两地盐度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有的同学在回答原因时就直接搬出盐度的分布规律来代: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和低纬递减。

而根本不去考虑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哪些。

4、答题缺乏技巧性,不能灵活应变。

地理是高考文综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同学拿到试卷后就老老实实的从第一个题目做到最后一个题目,而不能根据题目的难易或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变换答题。

有的同学把太多的时间花在难题的思考上,结果难题没做出来,后面容易的题目也没时间做了;有的同学一开始就做自己平时最怕最不拿手的地理,结果越做越紧张,思维一片混乱。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复习应该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来着手进行,应该彻底摈弃“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否则如果没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难以应对地理高考的。

虽然中学师生对高考的命题思想从总体上是能够认识的,但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上则显得缺乏足够细致的思考和具体准确的把握,当然这是需要一个理念与行为之间的逐渐转化与适应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步锤炼的。

应该说当前高考地理复习的关键点,在于要把“能力立意”的逐项要求,具体落实到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上,在复习中应该非常明确“能力立意以及能力立意的内涵”,在具体复习过程的每一环节上,要真正体现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这已经成为地理复习备考的一大障碍和难点,由于没有领会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在复习中还存在以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思维过程。

学生总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表面上看学生很认真听讲,学习很投入,而实际上这种听课方式,学生还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和设计方案走,实质上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上课只是停留于听懂了、记熟了,而对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地理概念没有去拓展其内涵和外延,对地理原理没有去深入探析其来龙去脉,对地理规律没有去体验其提炼的过程,因而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由于缺少这种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思维过程,没有了思维上的亲身体验,当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显得肤浅而不深入。

2.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质疑和析疑。

其实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这一过程,也就几乎失去了暴露思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问与困难、障碍与矛盾的机会,失去这种生存与生长、发展与创造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学生必然缺乏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学生一遇到问题和疑难,就想到问同学或问老师,这样的思维方式,造成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强,以至于学习很肤浅,往往满足于“是什么”而不去深究“为什么”,缺少了质疑和析疑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