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第四章

合集下载

模电第四章1

模电第四章1
8
上限频率fH:为高频区放大倍数下降为中频区的 0.707时所对应的频率。 Au jf H 0.707 AuI 下限频率fL:为低频区放大倍数下降为中频区的 0.707时所对应的频率。 Au jf L 0.707 AuI 通频带BW: BW=fH-fL≈fH ——表征放大器的线 性失真许可范围内的信号频带宽度。
36
四、频率特性的波特图近似表示法
20 lg Aus ( j ) (dB) 20 lg AuIs
1 j H
(dB)
37
五、负载电容和分布电容对高频响应的影响
UCC
RB1 C1 +
RC + C2
R o′ ≈ R L′
uo

+ RL CL

Rs
. Us
. Uo ′
CL
. Uo


RB2 RE
Au ( j ) Au ( j )
( j )
Au ( j ) K (常数)
( j ) td (td 也为常数)
6
Au ( j ) K ( 常数)
( j ) td ( td 也为常数)
|Au(jω )| K 0 ω 0 φ∝ω (a) (b) ω φ(j ω)

C3
- Ro′
(a)电路 图5―10包含负载电容CL的电路及等效电路
38
(b)等效电路
Ro rce RC RL RL

U o g m U be RL
1 j H1
AuIs
Us
1 AuIs 1 j C L Uo U o Us 1 1 jRoC L Ro 1 j jC L H1

模电第四章标准答案

模电第四章标准答案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自测题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C )。

A.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B.可使温漂小C.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 (2)通用型集成运放适用于放大( B )。

A.高频信号B.低频信号C.任何频率信号 (3)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得同类半导体管的( C )。

A.指标参数准确B.参数不受温度影响C.参数一直性好 (4)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 A )。

A.减小温漂 B.增大放大倍数 C.提高输入电阻(5)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A )。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集放大电路 C.共基放大电路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

(1)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U IO 是两输入端电位之差。

( × ) (2)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I IO 是两输入端电流之差。

( √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cdCMR A A K =。

( √ ) (4)有源负载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 √ )(5)在输入信号作用时,偏置电路改变了各放大管的动态电流。

( × ) 三、电路如图T4.3 所示,已知β1=β2=β3= 100 。

各管的U BE 均为0.7V , 试求I C 2的值。

解:分析估算如下:21100CC BE BE R V U U I A Rμ--==00202211B B B B I I I I ββββ++==++;0202()1R B B B I I I I ββββ+=+=++图T4.322021C B B I I I ββββ+==⋅+。

比较上两式,得 2(2)1002(1)C R R I I I A ββμβββ+=⋅≈=+++四、电路如图T4.4所示。

图T4.4(1)说明电路是几级放大电路,各级分别是哪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差放… … );(2)分别说明各级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改善其性能指标(如增大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

VCC − U BE 0 IR = R
4.2.2
改进型电流源电路
T0、T1和T2特性完全相同,因而 β0= β1= β2= β, 特性完全相同,
1、加射极输出器的电流源 、
+Vcc IR IC0 T0 IB0 IB1
加射极输出 器的电流源
而由于U 而由于 BE0=UBE1,IB1= IB0= IB
uI = ±1V
4—2 2
4.2.1 4.2.2 4.2.3 4.2.4
集成运放中的电流源电路
基本电流源电路 改进型电流源电路 多路电流源电路 以电流源为有源负载的放大电路 (1)提供静态偏置电流 )
电流源在电路中的作用 (2)作为有源负载(取代高阻值电阻 )作为有源负载 取代高阻值电阻) 取代高阻值电阻
↘ IC0↑ → IR↑→UR(RIR) ↑
→UB↓→IB↓
→ IC1↓
β = 10 I c1 = 0.83I R
不满足β>>2时,输出电流误差大 时
2、比例电流源 、
QU BE 0 + I E 0 Re 0 = U BE1 + I E1 Re1
I E ≈ I se
uBE UT
+Vcc IR IC0 T0 IB0 IB1 Re0 IE0 IE1 Re1 T1 R IB0+IB1 IC1
可见, 很小时也可认为I 当β=10 时, IC2≈0.984IR ,可见,在β很小时也可认为 C2≈IR , IC2受基 极电流影响很小。 极电流影响很小。
4.2.3
IR IC0 T0 Re0 R
多路电流源电路
IC1 IC2 IC3
T1 IE0 IE1 Re1 IE2
T2 Re2 IE3

电子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发达电路基础

电子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发达电路基础

4.1 双极结型三极管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 体管,或简称为三极管。
分类: 按材料分: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NPN型、PNP型 按频率分:高频管、低频管 按功率分:小功率、大功率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如下:
3 D G 110 B
c
e V VCE
VCC
V
VBE
也是一组特性曲线
实验电路
1.共射极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 :iB=f(vBE)|vCE=const
(1)VCE=0V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输入特性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
(2)VCE=1V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收集电子能力增强,发射极发
射到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被集电极收集,从而使得同样的VBE时iB减小。
ICEO (1 )ICBO 值愈大,则该管的 ICEO 也愈大。
3.极限参数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过流区
当IC过大时,三极管的值要 iC
减小。在IC=ICM时,值下降 ICM
到额定值的三分之二。
PCM = iCvCE
(2)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CM
将 iC 与 vCE 乘 积 等 于 规 定 的 PCM 值各点连接起来,可得 一条双曲线。
利用IE的变化去控制IC,而表征三极管电流控制作用的参 数就是电流放大系数 。
共射极组态连接方式
IE UBE
+ Uo
-
49 IC 0.98(mA)
IB
20( A)
共射极接法应用我们得到的结论:
1、从三极管的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这一点看来,这两 种电路的基本区别是共射极电路以基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 电流。 2、共基极电路是以发射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电流。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iD(mA)
vGS=7V vGS=5V
vGS=3V
vDS/V
N沟道增强型MOSFET
3) V-I 特性曲线及大信号特性方程 (1)输出特性
N沟道增强型MOSFET
iD f (vDS ) vGSconst.
① 截止区 当vGS<VT时,导电沟道尚未形 成,iD=0,为截止工作状态。 ② 可变电阻区
p+
p+p+ p+
沟道电阻增大。 3)当│vGS│↑到一定值时 ,
VGVGGG VGG
NN N
沟道夹断。
ss
s
当沟道夹断时,对应的栅源电压
vGS称为夹断电压VP 。
N沟道的JFET,VP <01。5
N沟道JFET工作原理
② vDS对iD的影响 (vGS =0)
1)当vDS=0时,iD=0。
2) vDS iD
短由线于表栅示极在未与加源适极当、栅漏压极前漏均极无与电源接极触之,间无故导称电绝沟缘道栅。极。
§4.1 场效应管
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 1.N沟道增强型MOSFET
1)结构(N沟道)L :沟道长度 W :沟道宽度 tox :绝缘层厚度 通常 W > L
3
2)工作原理
s 二氧化硅
§4.1 场效应管
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称FET)是一
种电压控制器件,工作时,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因此它是单极型器件。
MOSFET 增强型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耗尽型
FET分类:
JFET
N沟道
结型场效应管 P沟道
N沟道 P沟道
N沟道 P沟道

模电 第四章

模电 第四章

反馈引自于输出端, 所以是电压反馈
反馈没有引自 于输出端,所 以是电流反馈
方法2:将输出电压‘短路’,若反馈回来的 反馈信号为零,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仍 然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输出电压‘短路’, 反馈消失,所以是电 压反馈
输出电压‘短路’,反 馈消失,所以是电压反 馈
输出电压‘短路’,反馈仍 存在,所以是电流反馈
t
信号源 xi
0
t

x i'
基本放 大器
x o 负载
xf
xf
0
t
t
反馈 网络 负反馈只能改善反馈环内
产生的非线性失真,对于 失真的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产生相反的失真, 输入波形的失真没有改善 从而弥补了放大电路本身的非线性失真 作用
四、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电阻的影响
1 串联反馈
Ii
——只与反馈放大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有关
5、判断反馈的极性-正反馈和负反馈
定义:正反馈:引入反馈后,放大倍数增大 (净输入量增加) 负反馈:引入反馈后,放大倍数减小 (净输入量减少)
只有负反馈能起稳定输出量的作用,而正反馈会 破坏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甚至使其无法工作。
判断的方法——瞬时极性法
VCC
步骤:
① 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假设一 个输入信号的电压极性,可用 “+”、“-”
x i、x f 、x i' v i、v f 、v i' i i、i f 、i i' i i、i f 、i i' v i、v f 、v i'
A x o / x i' Av v o / v i' Ai i o / i i' Ar v o / ii' Ag io / v i'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_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_第4章

代替RE,抑制共模干扰 效果好,KCMR大。
T3
T4
+VCC
I BQ1 I BQ 2 ICQ1 ICQ 2
ICQ3
ICQ1
2 I BQ 3 ICQ2
T1 T2 IE
ICQ4
RL
IO
Uo
ICQ3 ICQ1
ICQ 4 ICQ3
I O I CQ 4 I CQ 2 I CQ 3 I CQ1 I CQ1 I CQ1 0
id1 gm1ugs1
uo io RL 2id1RL 2 gm1ugs1RL
uo 2 gm1ugs1RL Au gm1RL uid 2ugs1
ii ib 2
作业:4.8
ic 2 i c3
ic5
ic 6
RL
io ic 6 ic3 ic5 ic 2 ic 2 ic 2
转移特性
Rid
FET1
+ VCC
ib1
T1
ie1 ic1
RE
T2
Rod rce 2 // rds 4
FET2
ui1
ic 2
io
id 4 FET4
ui 2
+
id1
FET3
id 3
RL
uo
-
io id 4 ic 2 id 3 ic1 ic1 ic1 2 ib1
B2
B3

C3
rce1
rce2 Ib2
Uo
• •
Ib3

3Ib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Ui rbe1

模电课件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模电课件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1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 一、集成运放的电路结构特点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2019/7/28
模电课件
二、集成运放的电路组成
1、输入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通常是差分放大电路,其主 要功能是抑制共模干扰和温漂,双极型运放中差分管通常采 用CC-CB复合管,以便拓展通频带。 2、中间级:电压放大,要求:放大倍数要尽可能大,通常采 用共201射9/7/2或8 共源电路,并采用恒模电流课源件 负载和复合管以增加电压 放大倍数。
工作在放大状态。
当T0与 T1特性参数完全一致时,由U BE0 = U BE1可推得
IB0 = IB1 = IB IC0 = IC1 = Io 由基极输入回路得,
Io
IR
VCC
U BE R
I0 2IB

I0

2

I0

所以,I0

1 1 2
IR
基准电流
输出电流


时,I0 IR 。
在集成运放电路中通常只能制作小容量(几十pF)电容,不能 制作大201容9/7/量28 电解电容,级间通常模采电课用件 直接耦合。
四、以电流源为有源负载的放大电路
在集成运放的共射(共源)放大电路中,为了提高电压放大 倍数,常用电流源电路取代Rc (或Rd ),这样在电源电压不 变的情况下,既获得合适的静态电流,又可以得到很大的等效 的Rc(或 Rd )。
(1) 运放电路的结构分解 输入级是一个差动放大电路,主要由T1、T3(共集-共基组合)
和T2、T4组成。中间放大级由T16、T17、T13组成共集—共射电路; 输出级由T14、T18 、 T19组成互补输出电路。

模电课件第4章

模电课件第4章

V2

Re

-Ee

Rs -
3 sin t +
- (b)
图 4-4 (a) 原电路; (b) 分解为差模和共模信号电路

第4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由图4-4(b)不难求出输出电压uo。假设V1管单端输出(即V1 集电极至地)电压为uo1,它为
uo1 Ad1uid Ac1uic
uo2 Ad 2uid Ac2uic
上述利用了对称性,即有Rc1=Rc2=Rc。
综上可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Ad
uo uid
Rc
Rs hie
第4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当集电极之间接入负载电阻RL时,在差模信号作用下,RL 两端的电位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一端增量为正,另一端增量为
负, 并且绝对值相等,因而RL的中点电位是交流地电位。这样,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第4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第4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4.1 模拟集成电路概述 4.2 差动放大器 4.3 典型模拟集成电路
第4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4.1 模拟集成电路概述
4.1.1 集成电路分类
(a)
(b)
(c)
(d)
图 4-1 单个晶体管与完整的集成电路的比较 (a) 单个晶体三极管; (b) 集成块; (c) 双列直插型; (d) 扁平型
I E1
IE2
Ee UBE
Rs
1
2Re
通常Rs/(1+β)<<2Re, UBE=0.7V (硅管),所以
I E1
IE2
Ee 0.7 2Re
可见,静态工作电流取决于Ee和Re。同时,由于Uc1=Uc2,故 Uo=0,通常称作零输入零输出。信号电压由两管基极输入, 放 大后的输出电压可以从两个集电极之间取出(双端输出),也可以

模拟电子技术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4章
电容由两部分组成:势垒电容CB和扩散电容CD。 势垒电容:是由空间电荷区的离子薄层形成的。当外加电 压使PN结上压降发生变化时,离子薄层的厚度也相应地 随之改变,这相当PN结中存储的电荷量也随之变化,犹 如电容的充放电。
-N
+
扩散电容:是由多子扩散后,在
PN结的另一侧面积累而形成的。
P
因PN结正偏时,由N区扩散到P
空穴(在共价键以内)的运动
结论: 1. 本征半导体中电子空穴成对出现,且数量少; 2. 半导体中有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3. 本征半导体导电能力弱,并与温度有关。
8
(二) 杂质半导体 1、N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N导型体中掺入五价元素(磷)——增大自由电子浓度
电子为多数载流子
+4
+4
+4
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2
现代电子学中,用的最多的半导体是硅和锗,它们 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都是四个。
Ge
Si
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可以将半导体制成晶体。
3
硅(锗)的原子结构
硅(锗)的共价键结构 自 由 电 子
简化 模型
惯性核
空 穴
价电子 (束缚电子)
空穴
空穴可在共 价键内移动
4
二半导体的导电原理
(一)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单晶结构的半导体 受惯性核束缚的价电子在绝对温度零度(0°K)即-273℃之下 →本征半导体硅(锗)的全部价电子都为束缚电子 与理想绝缘体一样不能导电。 自由电子: 价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挣脱惯性核的束缚(温度>0 ° K时) 带负电荷的物质——又称电子载流,这是由热激发而来的 空穴: 价电子成为自由电子时,原共价键留下了一个空位 ——带正电荷的物质,即空穴载流子。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正反馈:
可以产生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常用于振荡电 路和波形产生电高路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反馈的框图
输入
净输入信号
叠加
±
放大器
反馈
信号 反馈网络
取+ 加强输入信号 正反馈
取 - 削弱输入信号 负反馈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开环 输出
闭环
负反馈放大器的组成
➢ 四种信号
净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 Xid Xi -
Xf
馈入端
基本 放大器
反馈网络
+
RL Uo
-
采样端 (并联采样)
电压反馈示意图
+ Xid Xi -
馈入X端f
基本 放大器
+
RL Uo
-
Io
Io
反馈网络
采样端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电第四流章 反馈示意图(串联采样)
二、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定
输出短路法: 将放大器的输出端(uo)对 “地”短路,若其反馈信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二、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的判定 反馈回路内只允许直流分量通过,并产生直流反馈, 即只对直流信号起作用的反馈-“直流反馈”; 反馈回路内只允许交流分量通过,并产生交流反 馈,即只对交流信号起作用的反馈-“交流反馈”;
有的反馈对交、直流信号均起作用-“交直流反馈”。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高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四章
3.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一、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概念
根据反馈所采样的输出信号的性质不同,可以 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信号。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信号。

模电第四章1

模电第四章1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yp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表面场效应器件
N沟道 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场效 应管 (MOSFET) P沟道
增强型
耗尽型 增强型
vGS=0时,不存在导电沟 道 vGS=0时,存在导电沟道
耗尽型
6
第四章
一. 增强型MOS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vi
R2
50K
D
C2 S
RS RL
10K 10K
R2=50k RG=1M RS=10k RL=10k
vo gm =3mA/V
VDD=20V
AV
gm RL 1 gm RL
ri=RG+R1//R2
=[3 (10//10) ]/[1+3 (10//10) ]=0.94
ro

Rs 1 gm Rs
2) 饱和漏极电流IDSS
3) 漏源击穿电压V(BR)DS
4) 栅源击穿电压V(BR)GS
5) 直流输入电阻RGS
6) 最大耗散功率PDM
7) 跨导gm
在vDS为定值的条件下, 漏极电流变化量与 引起这个变化的栅源电压变化量之比, 称为跨
导或互导, 即
g i v m
D
V 常数 DS
GS
12
第四章
§4.1 结型场效应管
体内场效应器件 一.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d 漏极 耗尽层 d
g 栅极
P
P
N
g s
s 源极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结构和符号
1
第四章
d 漏极 耗尽层
g 栅极
N
N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反馈的判断(2)
直流反馈
交流反馈
交、直流反馈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反馈的判断
(3)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断 正反馈 — 负反馈 — 反馈使净输入电量增加, 反馈使净输入电量增加,从而使输出量 增大。 增大。 反馈使净输入电量减小, 反馈使净输入电量减小,从而使输出量减 小。
判别法: 判别法:瞬时极性法
解: 构成直流反馈, (2)区分交、直流反馈。故Rf1、Re1、Re2构成直流反馈, )区分交、直流反馈。 Rf2、Re1和构成交流反馈。 Re1起到交直流反馈的作用。 和构成交流反馈。 起到交直流反馈的作用。
例2:判断下列电路是否引入了反馈;引入的是直流反馈 :判断下列电路是否引入了反馈; 还是交流反馈? 还是交流反馈?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反馈的定义
(3) 负反馈与正反馈 )
例:基本放大器,无反馈,净输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 入量u 电压放大倍数为: 入量 be=ui,电压放大倍数为:
′ − βR L Au = rbe
+
Rb1 Cb1
+
Rc
+VCC Cb2 + VCC T RL + Cb2 uo ic + TRe uo RL -
反馈通路
电压反馈
反馈通路
电流反馈
(2)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
判断方法二: 判断方法二:
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取样点在同一极上 电压反馈。 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取样点在同一极上——电压反馈。 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取样点在同一极上 电压反馈 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取样点在两个极上 电流反馈。 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取样点在两个极上——电流反馈。 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取样点在两个极上 电流反馈
T IC IC
输入量: 输入量:ui、ube、ib 输出量: 输出量:uo、uce、ic
UE IB
UBE
UB一 定 Cb1
+
Rb1
Rc T
+VCC Cb2 RL Ce
+
+
ui +
Rb2
uo -
Re
IC
正向传输——信号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传输 信号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传输 正向传输
反馈——将电子系统输出回路的电量(电压或电流),以一定 将电子系统输出回路的电量(电压或电流) 反馈 将电子系统输出回路的电量 的方式送回到输入回路的过程。 的方式送回到输入回路的过程。
+
ui +
Rb2
uf -
+
ic Re
uo -
RS uS +
+
ui -
+
Re
RL
uo -
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
补充: 补充:
对于三极管电路: 对于三极管电路: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三极管的基极或发射 极,则为并联反馈。 则为并联反馈。
输输反 反馈反
T
T
输输反
反馈反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一个加在基极一个加在发射极 则为串联反馈。 则为串联反馈。
Rc T
+VCC Cb2 RL Ce
+
Cb1
+
+
ui -
Rb2
uo -
Re
ic IC
+ 交流反馈,影响电路的 交流反馈, 交流工作性能。 交流工作性能。 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
判断下图中有哪些反馈回路,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 例:判断下图中有哪些反馈回路,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 解:根据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是交流还是直流还是同时 存在,来进行判别。 存在,来进行判别。 注意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 注意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
若反馈元件出现在直流通路中, 流反馈。 若反馈元件出现在直流通路中,则为直流反馈。若反馈元件出现在交 流通路中,则为交流反馈。 流通路中,则为交流反馈。
方法二: 方法二:电容观察法
反馈通路如果存在隔直电容——交流反馈 反馈通路如果存在隔直电容——交流反馈 —— 反馈通路如果存在旁路电容——直流反馈 反馈通路如果存在旁路电容——直流反馈 ——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反馈的定义
本级反馈——反馈只存在于某一级放大器中 本级反馈 反馈只存在于某一级放大器中 级间反馈——反馈存在于两级以上的放大器中 反馈存在于两级以上的放大器中 级间反馈 +V CC 例 R c1 R c2 R b1
Cb1
+
ui
V
+u
V
T1
be
T2 Cb2 Rf RL
+
uO
第4 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4.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4.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近似计算 4.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5 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4.6 反馈放大器的计算举例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反馈的定义 稳定工作点电路: 稳定工作点电路:
由反馈网络在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判定
串联 并联
串联: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VL) 串联: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VL) -vi+vid+vf=0 电压形式求和 并联: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KCL) 并联: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KCL) ii-iid-if=0 即 电流形式求和
即 vid=vi- vf iid=ii-if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态
(1)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
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 如果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输入回路的同一极上 ——并联反馈。 并联反馈。 并联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输入回路的两个极上 ——串联反馈。 串联反馈。 串联反馈
(2)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由反馈网络在放大电路输出 端的取样对象决定
例2:判断电路是否存在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判断电路是否存在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1) )
Ube=Ub-Ue 负反馈
(1) )
Ube=Ub+Ue 正反馈
(2) )
if ii id
(3) )
(4) )
负反馈
Id=ii-if 负反馈
+Ui Ud
-Uf
(5) )
Ud=Ui+Uf 正反馈
(6) )
例1:找出图4-5所示电路的反馈元件,哪些元件构 找出图4 所示电路的反馈元件, 成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成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解: 找出反馈元件。由图可见, Cc都是反馈元件 都是反馈元件。 (1)找出反馈元件。由图可见,Rf1与Re2,Re1、Rf1与Cc都是反馈元件。
例1:找出图4-5所示电路的反馈元件,哪些元件构 找出图4 所示电路的反馈元件, 成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成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R b1
+R c u
引入反馈后,净输入量 引入反馈后,净输入量ube =ui- uf ,则
′ − βR L Au = rbe + (1 + β ) Re
u i Cb1 b2 R +
+
ui -
ube -
+
+ uf -
be
可见,净输入量减小,放大倍数减小,所以是负反馈。 可见,净输入量减小,放大倍数减小,所以是负反馈。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 和输出电压成比例,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xf和输出电压成比例,即xf=Fvo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 与输出电流成比例,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xf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即xf=Fio
并联结构
串联结构
(2)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
判断方法一: 判断方法一:负载短路法
负载短路 未接负载时输出对地短路) 反馈量为零— 短路( 将负载短路(未接负载时输出对地短路),反馈量为零 —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 将负载短路,反馈量仍然存在——电流反馈。 负载短路,反馈量仍然存在 短路 电流反馈
-
uf
+
-
R e1
R e2
本级反馈
本级反馈
级间反馈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反馈的判断
(1) 有无反馈的判断 ) 有反馈 — 电路的输出到输入之间有起联系作用的元件。 电路的输出到输入之间有起联系作用的元件。 输出 之间有起联系作用的元件 (2)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的判断 ) 方法一:画出整个反馈电路的交直流通路 方法一:
•瞬时极性法:这种方法基于某一瞬间在各点信号的极性 瞬时极性法
变化趋势来分析。首先假定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对地 对地的极性 变化趋势来分析。首先假定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对地的极性 为电位升高( 表示), ),然后根据各级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 为电位升高(⊕表示),然后根据各级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 压相位极性关系,逐级判别出电路各点电位的升高( 压相位极性关系,逐级判别出电路各点电位的升高(用⊕表 或降低( 表示), ),最后通过判断反馈信号是对输入 示)或降低(用 表示),最后通过判断反馈信号是对输入 信号起加强或削弱来确定反馈的正负。 信号起加强或削弱来确定反馈的正负。
.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反馈的定义
(4) 内部反馈、外部反馈与寄生反馈 ) 内部反馈、 内部反馈——由器件内部产生的反馈。 由器件内部产生的反馈。 内部反馈 由器件内部产生的反馈 外部反馈——为改善电路的性能或达到某个指标,人 为改善电路的性能或达到某个指标, 外部反馈 为改善电路的性能或达到某个指标 为地在器件外部用元件引入反馈。 为地在器件外部用元件引入反馈。 寄生反馈——因杂散电容、杂散电感引起的反馈。 寄生反馈——因杂散电容、杂散电感引起的反馈。 ——因杂散电容 应尽量避免或消除寄生反馈。 应尽量避免或消除寄生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