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2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2

正长石K[AlSi3O8] 单晶体常为柱状或板柱状。常为肉红色,有时具有较浅的色调。玻 璃光泽。硬度6。有两组方向相互垂直的解理。相对密度2.54—2.57。 斜长石Ca[Al2Si2O8] 单晶体为板状或板条状。常为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6— 6.52。有两组解理,彼此近于正交。相对密度2.61—2.75。 石英SiO2 常发育成单晶并形成晶簇,或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纯净的石 英无色透明,称为水晶。石英因含杂质可呈各种色调。例如含Fe+3呈紫 色者,称为紫水晶;含有细小分散的气态或液态物质呈乳白色者,称为 乳石英。石英晶面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7贝壳 状断口。相对密度2.65。隐晶质的石英称为石髓(玉髓)(chalcedony), 常呈肾状、钟乳状及葡萄状等集合体。一般为浅灰色、淡黄色及乳白 色,偶有红褐色及苹果绿色。微透明。具有多色环状条带的石髓称为玛 瑙。 黑云母 K(Mg,Fe)3[AlSi3O10](OH,F)2 单晶体为短柱状、板状,横切面常为六边形,集合体为鳞片状。棕 褐色或黑色,随含Fe量增高而变暗。其它光学与力学性质同白云母相 似。相对密度2.7—3.3。 黄铁矿FeS2 大多呈块状集合体,也有发育成立方体单晶者。立方体的晶面上常 有平行的细条纹。颜色为浅黄铜色,条痕为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6 —6.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5。 黄铜矿CuFeS2 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铜黄,条痕为绿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3-4,小刀能刻破。性脆,相对密度4.1—4.3。黄铜矿以颜色较深且 硬度小可与黄铁矿相区别。 赤铁矿Fe2O3 常为致密块状、鳞片状、鲡状、豆状、肾状及土状集合体。显晶质 的赤铁矿为铁黑色到钢灰色,隐晶质或肾状、缅状者为暗红色,条痕呈 樱红色。金属、半金属到土状光泽。不透明。硬度5—6,土状者硬度 低。无解理。相对密度4.0—5.3。 磁铁矿Fe3O4 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也常见八面体单晶。颜色为铁黑色。 条痕为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5.5—6.5。无解理。相对密度 5。具强磁性。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

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4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Physical Geology)目录课程计划 ........................................................................... ............................................................... 3 主要参考文献 ........................................................................... ....................................................... 4 第一章绪论 ........................................................................... ....................................................... 5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 .................... 5 第二节中国的地学优势 ........................................................................... ............................ 6 第三节当代地质学的特点与最新进展 ........................................................................... .... 7 第四节地球科学家的任务 ........................................................................... ........................ 7 第五节地球科学的内容与分科 ........................................................................... ................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 .................................... 8 第二章矿物MINERAL ...................................................................... ............................................ 9 第一节若干基本概念 ........................................................................... ................................ 9 第二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 .......................... 12 第三节矿物的鉴定 ........................................................................... .................................. 13 第四节常见矿物 ........................................................................... ...................................... 14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4 引言............................................................................ ............................................................. 14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Extrusion andEruption) ............................................... 15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 ...................... 18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 .................. 19 第四节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 ...................... 21 第五节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热 ........................................................................... .............. 21 第四章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 22 第一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3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性 ........................................................................... .............................. 24 第三节四类沉积岩 ........................................................................... .................................. 26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 28 第一节变质作用基本特征一 ........................................................................... .................. 28 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 .............. 30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 .. 31 第六章地质年代 ........................................................................... ............................................. 32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 .......................... 34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 ...................... 34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Geology TimeScale .......................................................................35 第七章地震(Earthquake)及地球内部构造 (36)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地震学 Seismology基本概念 ........................................................................... ... 37 地震波与地震仪 ........................................................................... .......................... 38 地震的分布 ........................................................................... .................................. 39 地震预报与预防 ........................................................................... .......................... 40 地球的内部构造 ........................................................................... .. (41)1第八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 44 第一节地壳运动 Crustalmovement ..................................................................... ........ 44 第二节岩石的变形构造 ........................................................................... .......................... 45 第三节六种地层接触关系 ........................................................................... ...................... 49 第九章板块构造 PlateTectonic ..................................................................... ..................... 50 第十章风化作用Weathering ................................................................... ............................... 55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 ........................................................................... .......................... 55 第二节控制岩石风化的因素 ........................................................................... .................. 58 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 ........................................................................... .......................... 58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59 第一节河流概述 ........................................................................... ...................................... 59 第二节河流的侵蚀作用Erosion ...................................................................... ............... 60 第三节河流的搬运作用 ........................................................................... .......................... 62 第四节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 .................. 64 第五节准平原化与地貌演化 ........................................................................... .................. 64 第六节河流发育同地质构造的关系 ........................................................................... ...... 65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 65 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 ...................... 65 第二节冰川的类型 ........................................................................... .................................. 67 第三节川的剥蚀作用与冰川地貌 ........................................................................... .......... 67 第四节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 ...... 68 第五节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 ...................... 69 第六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 ...................... 69 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 70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 ...................... 70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 ........................................................................... .............................. 72 第三节地下热水 ........................................................................... ...................................... 72 第四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 ...................... 73 第五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 ...................... 74 第十四章海洋的地质作用............................................................................ ............................. 74 第一节概况 ........................................................................... .............................................. 74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 .......... 76 第三节海底沉积物 ........................................................................... .................................. 78 第四节海水的进退 ........................................................................... .................................. 82 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 .................. 82 第一节湖泊概况 ........................................................................... .. (82)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 ........................................................................... .......................... 85 第三节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 ...................... 86 第十六章风的地质作用............................................................................ ................................. 86 第一节风的剥蚀作用 ........................................................................... .............................. 87 第二节风的搬运 ........................................................................... ...................................... 87 第三节风的沉积作用 ........................................................................... .............................. 88 第四节沙漠与黄土 ........................................................................... .................................. 89 第十七章块体运动 ........................................................................... .. (90)第一节控制块体运动发生的因素 ........................................................................... .......... 90 第二节块体运动的类型 ........................................................................... .. (90)2第十八章行星地质概述............................................................................ ................................. 91 第一节太阳系及其起源 ........................................................................... .......................... 92 第二节类地行星 ........................................................................... ...................................... 95 第十九章地球的演化............................................................................ ..................................... 97 第一节天文时期特征:地球的层圈构造初步形成 ......................................................... 97 第二节隐生宙时期?约3500Ma前,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 ............................................. 98 第三节显生宙时期一、生物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演化 .. (99)第二十章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 (100)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一、环境与地质环境 ................................................... 101 城市兴衰与地质环境一、城市兴衰的地质因素 ............................................... 102 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一、人体的元素组成 ....................................................... 102 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废物 ........................................................................... ...... 104 人为地质作用由人类地质活动造成的环境恶化 (104)课程计划返回要求: 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专业课打基础专业配置:构造,岩石,古生物, 矿物, 矿床, 地球化学,水文,工程,信息专业培养流程:普地→专业课→野外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去向:考研, 科研单位,高校, 管理部门, 其它教学安排: 教学20周(复习1周);周学时6(讲课4,实验2)学分:4考绩计分:考试50%+实验15%+考试15%+小论文15%+专业表现5% 教学方式: 1.讲课+实习;2.经典+现代;3.理论+图象实验课:1.分班;2.时间(第二周开始);3.普地实验室A103 其他安排:课间野外;课堂讨论;看录象片等 (临时通知)主要参考文献返回1. Jolivet L, Nataf H-C. 2001. Geodynamique. Paris: DUUNOD.32. Jean DERCPURT, Jacques Paquet. 1999. Geologie objets et methodes. Paris: DUUNOD, 1-4563. Andre BRAHIC, Michel HOFFERT, Andre SCHAAF, Marc TARDY, Jean-Yves DANIEL. 1999. Sciences de la Terre et de l’Univers. Paris: Vuibert, 1-6344.P. McL. D. Duff. 1993 (4th edition). Holmes’ principles of physical geology. London, GLASGOW, New York, Tokyo, Melbourn, Madras:Chapman & Hall,1-7915. K C Condie, 1996 (4th edition). Plate Tectonics and Crustal Evolution. Pergamon Press,1-5366. 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2837. 赵懿英等,1990.现代地质学讲座.南京大学出版社,1-171 8.成都地质学院,1983.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3599.孙鼐,1943.普通地质学(1953年第三次修订). 商务印书馆,1-243 (中国最早的普通地质学版本之一)10. 舒良树,2002. 普通地质学讲义第一章绪论返回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返回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 1. 研究对象:地球,地球的时、空、源①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层圈(slide)②地球的构造:指地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及其它们的分布规律及演化。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2014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2014

普通地质学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logy教学大纲授课对象: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本科生3学时/周、总学时57绪言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the Earth)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目前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岩石圈(lithosphere)。

地质学学科分支。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一)、地质学的特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地质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地质事实进行推理论证,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进行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野外调查采集的样品和数据等资料,进行试验分析、鉴定。

历史比较方法对现代地质过程和方式进行研究获得规律性认识,把它应用到分析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现象分析中去。

这种方法也叫“现实主义方法,或现实主义原则”,也即“以今证古”或“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球概况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 km地球的面积51000万km2(其中海洋面积70.8%,陆地29.2)地球的平均密度 5.517g/cm3二、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密度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17g/cm3 ,由地表向下地球的密度随深度增加,推测地核的密度可达13g/cm3 。

地球的重力地球的万有引力。

理论重力值----将地球理想化为旋转椭球体,且内部密度横向均匀,由此计算的重力值为理论重力值。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不同于理论重力值,即重力异常。

地壳均衡说(isostatic theory,isostasy) 是描述地壳状态和运动的一种理论,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即在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四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四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四《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实习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要求: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二、实习内容实习一矿物实习二岩石实习三古生物化石实习四阅读地质图(一)实习五阅读地质图(二)实习六绘制地层剖面图实习七参观地质博物馆温泉或龙虎山课间实习一天三、实习方式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质学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水文)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实验性质《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2、实验的目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编号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实验类型1实验一矿物认识实习2验证性2实验二岩浆岩认识实习2验证性3实验三沉积岩认识实习2验证性4实验四变质岩认识实习2验证性5实验五古生物化石认识实习2验证性6实验六认识和阅读地质图,学习编绘岩层露头界线2综合性7实验七阅读分析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区地质图2验证性8实验八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并求解见矿深度2设计性9实验九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2验证性10实验十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学习褶皱的描述2综合性11实验十一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2综合性12实验十二编制、分析节理玫瑰花图,认识节理等密图2验证性13实验十三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2设计性14实验十四作断层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2综合性总学时:28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实验一矿物认识实习实验要求:1. 认识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特性,掌握其描述术语;2. 学习肉眼鉴定矿物的一般步骤;3. 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黄铁矿等)的鉴别特征。

《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本课主要是作为学院国地资源系采矿专业的地质知识必修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掌握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地质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大纲所订内容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讲授、课程作业、等教学环节和学生自学、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利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科研实践,介绍我国和国外有关新理论、新技术及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以开阔学生思路。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思想素质目标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和解释各种自然地质构造,加强学生对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地壳、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质图等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并部分掌握矿床、水文地质、地质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等基本知识。

四、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绪论1、教学内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和特征;地壳均衡概念;地壳的物质组成;地球的形态、大小、表面形态;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物理性质;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风化作用概念及类型和特征;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剥蚀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2、教学重点:地壳的基本结构和物理性质;内、外力地质作用及相互关系。

3、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层圈的确定方法;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表现方式。

2011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chapters 1-4)

2011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chapters 1-4)

2011年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第四章)第一章绪论1. 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特点1.1. 学习地质学的基本任务了解地球: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基础分支, 它研究地球结构、物质、演化及其动力利用资源:寻找利用矿产、能源、土地等保护环境:保持人、地关系的平衡减轻灾害:减轻地震、火山、洪水、泥石流、地面沉降、沙漠化等灾害1.2. 地质学的主要特点1.2.1. “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现在的地质作用过程,一般可以与地史时期类比,但也有不同,不能套用。

将今论古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1.2.2. 地质时空观:地质时间和空间要以几十亿年的地球历史和整个地球尺度为背景,十万、百万年是许多时间的基本单位; 空间从显微到全球,变化尺度大; 但为求得基本计算单位, 许多测试精度要达到10―12级2.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系统和地质作用地质学的三个研究内容: 组成和结构, 运动和演化, 地质作用及其产物2.1.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结构: 地球表层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球内部: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固体地球由矿物和岩石组成2.2. 地球的运动和演化: 板块构造, 生命演化史2.3 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地球的动力: 内发动机--地球内热; 外发动机--太阳能外动力地质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能量和物质循环2.4. 地球系统: 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3.普通地质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3.1. 分篇: 地球基本知识1--4章; 地球物质5--章; 地质作用9--15章; 资源-环境-灾害16-18章3.2. 参考教材:Physical Geology,Wang Jiasheng, YanXiaosong, 2003, 校内出版; 普通地质学,黄定华,高教出版社, 2004;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刘少峰、王家生编著,1998,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徐成彦, 赵不亿,1988, 地质出版社;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2000,高教出版社3.3. 教学要求: 认真听讲、勤快记录、及时复习、参阅教材第二章地球的物理性质与圈层结构1 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1.1. 固体地球的概况1.1.1 形状:总体球形,略似苹果1.1.2 大小:半径6356~6378km,赤道半径较两极半径长21km1.1.3 体积:1.083×1012 km3(= 一万亿立方公里)1.1.4. 质量: 5.95×1024t;1.1.5. 密度: 由地表向地心增加, 平均密度5.516g/cm31.1.6. 弹、塑性: 固体潮是弹性地球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弹性变形; 由密度、弹、塑性变形及自转造成的地球形状总体为球形,略似苹果,半径6356-6378 km,赤道半径较两极半径长21km。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8课时)杨普济编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2011年目录实验一: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实验二: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实验三:地质构造认识及罗盘的使用实验四:地形地质图读图实验五: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及断层断距实验一: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一、目的要求(一)熟悉与掌握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常见矿物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质特征,并据此鉴别矿物。

(三)为鉴定岩石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鉴定下列矿物:1、单质——自然铜、石墨、自然金;1、氧化物——石英、赤铁矿、磁铁矿;2、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孔雀石;3、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4、卤化物——萤石;5、硅酸盐——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橄榄石、石榴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6、硫酸盐——石膏、重晶石;7、磷酸盐——磷灰石。

三、实验方法(一)肉眼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透明度、条痕、解理、断口等),对矿物进行鉴定。

(二)凭简单的工具(小刀、钢针、放大镜等),简易药品(盐酸、钼酸铵等)来分辩矿物,对矿物进行鉴定。

(三)对照教材中“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表”对矿物进行鉴定,达到认识矿物的目的。

四、注意事项(一)“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表”中对矿物特征的描述是比较全面的,而实验标本上不一定都能观察到,所以作观察记录时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验标本上见到的特征进行记录,不能照抄鉴定表。

最好在报告中写下自已的实验体会。

(二)做简易化学试验时,试液不要滴的太多。

五、实验报告重点描述下列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并填写报告书。

橄榄石、普通辉石、方解石、石英、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萤石、黑云母、角闪石。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矿物填写在实验报告中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班级姓名(续表)实验二: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一)学习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二)观察和掌握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特点。

《普通地质学》教案(DOC)

《普通地质学》教案(DOC)

《普通地质学》教案胡德旺第一章绪论1-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一、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二、地质学相关的学科:地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

1-2:地质学的任务一、指导寻找矿产、能源和水资源。

二、指导认识地球形成、变化规律及宇宙起源和演化。

三、查明自然、地质灾害的规律。

四、查明工程建筑与地质、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一、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

二、研究地壳及地球的构造特征。

三、研究地球的历史。

四、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和方法。

五、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六、综合研究。

1-4:地质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一、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地震及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太阳能、日月引力能、水圈和大气圈能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特点:区域性、复杂性、漫长性。

三、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观察地质现象、运用实验分析手段、理论研究。

1-5:矿产的工业分类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

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

有色金属: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铋、钼。

稀有金属:铍、锂、铌、钽、锆、镉、镓、铟、稀土。

贵金属:金、银、铂、钯、钌、锇、铱、铑。

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硅石、菱镁矿、耐火粘土。

化工原料:硫铁矿、自然硫、石英、钾盐、明矾石、泥炭。

特种矿产:压电水晶、冰洲石、金刚石、石棉、熔炼水晶、光学石英。

建工建材:云母、石棉、高岭土、石墨、滑石、水泥用石灰。

水气矿产:地下水、地下热水、二氧化碳气体、洋底固体甲烷。

1-6:地勘单位组织机构及生产组织组织机构:国土资源厅--局--队(院)--分队(项目部)--组(方法组)。

工作类别:普查--区调--详查--勘探。

工作方法:地层、火山活动、构造、矿产、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工程测量、探矿工程。

本章重要地质学术语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普查、区域地质调查、详查、勘探、太阳能、引力能、风能、水能、矿产的工业分类。

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地质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目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历史。

2、能够运用地质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从事地质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一)地球的概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等参数。

2、地球的物理性质讲解地球的密度、重力、地磁、地电和地热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3、地球的内部结构阐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分依据、物质组成和物理状态。

(二)矿物学1、矿物的概念和性质解释矿物的定义、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解理等)和分类方法。

2、常见矿物介绍常见的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和重要的金属矿物(如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的特征和用途。

(三)岩石学1、岩浆岩讲述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分类依据(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常见类型(如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等)的特征和产状。

2、沉积岩介绍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类依据(物质来源、沉积方式和结构构造)、常见类型(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特征和沉积环境。

3、变质岩阐述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分类依据(变质作用类型和原岩性质)、常见类型(如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等)的特征和变质条件。

(四)地质年代学1、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讲解地层的叠置律、生物演化律和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等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

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质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结构、成分、演化和地质现象的一门学科,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安排和评价方式,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地质学知识,提升学习成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形成与构造理论,掌握地球内部、外部和动力学特征。

2. 掌握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等基础地质学理论与方法,能够进行地质样品鉴定和实地考察。

3. 熟悉地球表面的地貌地貌特征、地貌成因及地理环境演化规律,并能够分析地表风貌变迁的原因。

4. 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利用,具备地质勘查与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

5. 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岩石学1.1 岩石分类及主要岩石种类介绍1.2 岩石成因及岩石圈构造1.3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及实验操作2. 矿物学2.1 矿物分类及主要矿物种类介绍2.2 矿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2.3 矿物鉴定方法及实验操作3. 地层学3.1 地层划分原则及地层古生物学3.2 地层地质演化及地层地质图解析3.3 地层与地质事件的关系4. 地貌学4.1 地表风貌分类及形成机制4.2 地表风貌演化及地貌地质过程4.3 地表风貌变迁的原因分析5. 地球资源学5.1 地球资源与人类活动5.2 地球资源潜力评价方法5.3 地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周设立课堂授课、实验实习、实地考察和科研讨论等环节。

学生需积极参与,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并参加期末考试。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实验报告和实践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六、总结通过《地质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地质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地质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培养具有地质学专业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70学时)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编写人:何树兴编写日期: 2014 年9 月 30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人员应该熟悉和了解的基本地质的知识,是地质学的入门和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兼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课堂讲授、实践技能和理论思维能力综合训练;兼顾继承、更新地学知识与学科交叉、学科渗透。

突出地质作用基本原理、过程、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地球、岩石圈、地壳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地质现象、地质作用产物及有关的概念和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二、课程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地质科学的轮廓;2、了解地质学思维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3、掌握地球和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原理以及地球演化发展历史。

三、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直播课堂和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各教学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助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2)面授助学面授助学要服从于教学大纲、文字教材、音像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尽可能通过幻灯片及电视录像片,以及标本、模型及实物等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复习思考题及作业教材各章最后均附有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这些思考题,达到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目的。

(5)考试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照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普通地质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Ⅰ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101Z10课程名称:普通地质学Ⅰ/ Physical GeologyⅠ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及相关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舒良树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102)陶晓风,吴德超,《普通地质学》,科学出版社,20143)段汉明,《地质美学》,科学出版社,20104)刘震等,《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5)Dward J. Tarbuck and Frederick K. Lutgens,《Earth: An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logy 》,Prentice Hall,20136)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scienceTeachers, Richard M. Busch, Dennis G. Tasa,《Laboratory Manual inPhysical Geology》, Prentice Hall,2014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四年制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地学基础课,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其地质学的专业思维方式;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知基本地质对象和事件种类,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地质对象和事件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地质对象的时间、空间、成因等联系的初步分析能力及推绎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针对本课程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素质要求归纳简化1.知识要求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地质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

2.能力要求常见矿物、岩石、构造、地质事件的观察、描述及其空间分布及关联关系架构能力。

普通地质 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 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普通地质是高职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入门学科。

它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地质调查职业的工作内容、任务、特点、方法,讲述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地球一般特征(形态、构造、物质组成、运动、历史、人地关系等);掌握引起地壳变化发展的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和结果;根据地质调查工作任务,突出了内、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其产物(矿物、岩石、构造、矿产等)的初步识别能力的培养,以及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为学习后续地质课程和今后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课程学时分配表五、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1、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职业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工作能力,建立起职业基础知识与职业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与“学”过程中,训练地质作用过程识别、地质现象观察识别、相关图件识读等能力。

初步掌握地质调查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科教录像、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评价、考核建议A、遵循的原则1、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

废弃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方法。

采用阶段评价,多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综合评价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对典型地质现象的识别描述为主要实习内容的实操测试、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认识和阅读地质图,学习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实验要求:
1、初步建立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
2、了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知识、方法和步骤。
3、了解各种产状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实验七 阅读分析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区地质图
实验要求:
3、初步学会分析节理等密图。
实验十三 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实验要求:
1、初步掌握在地形地质图上分析断层。
2、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求断层产状和断距、确定断层的时代。
3、学习文字描述断层构造
实验十四 作断层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实验要求:
初步学会断层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
2.掌握几种常见岩浆岩如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的鉴别方法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的观察方法。
实验三 沉积岩认识实习
实验要求:
1.了解沉积岩肉眼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几种常见沉积岩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的鉴别方法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的观察方法。
实验一 矿物认识实习
实验要求:
1. 认识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特性,掌握其描述术语;
2. 学习肉眼鉴定矿物的一般步骤;
3. 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黄铁矿等)的鉴别特征。
实验二 岩浆岩认识实习
实验要求:
1.了解岩浆岩肉眼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
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质学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水文)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性质
《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实验四 变质岩认识实习
实验要求:
1.了解变质岩肉眼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几种常见变质岩如片岩、板岩、片麻岩、麻砾岩、糜棱岩的鉴别方法以及岩石结构、构造的观察方法。
实验五 古生物化石认识实习
实验要求:
1.了解古生物化石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2.认识数种常见的掌握几种古生物化石。
二、实习内容
实习一 矿物 实习二 岩石 实习三 古生物化石 实习四 阅读地质图(一) 实习五 阅读地质图(二) 实习六 绘制地层剖面图 实习七 参观地质博物馆 温泉或龙虎山课间实习一天 三、实习方式
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验考核
通过现场鉴别手标本和实验作业完成的质量进行实验成绩评定。
2.实习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1、掌握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2、学会在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求地层(矿层)厚度。
实验八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并求解见矿深度
实验要求:
1、学会用间接方法在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
2、学会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3、学习根据已知矿层产状求某一点的见矿深度。
2、实验的目的
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
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1 实验一 矿物认识实习 2 验证性 2 实验二 岩浆岩认识实习 2 验证性 3 实验三 沉积岩认识实习 2 验证性 4 实验四 变质岩认识实习 2 验证性 5 实验五 古生物化石认识实习 2 验证性 6 实验六 认识和阅读地质图,学习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2 综合性 7 实验七 阅读分析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区地质图 2 验证性 8 实验八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并求解见矿深度 2 设计性 9 实验九 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2 验证性 10 实验十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学习褶皱的描述 2 综合性 11 实验十一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2 综合性 12 实验十二 编制、分析节理玫瑰花图,认识节理等密图 2 验证性 13 实验十三 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2 设计性 14 实验十四 作断层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2 综合性 总学时:28 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
实验九 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实验要求:
1、掌握不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2、学会绘制倾斜岩层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实验十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学习褶皱的描述
实验要求:
1、掌握阅读褶皱区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学习文字描述褶皱构造
实验十一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实验要求:编制、分析节理玫瑰花图,认识节理等密图
实验要求:
1、学会整理节理资料和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2、理解节理玫瑰花图反映的构造意义。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