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生活 幸福的等待——解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赏析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因为此剧贝克特获得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全剧共分两幕,上场的人物共有五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故事发生两个黄昏.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第二天,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干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他们渴望戈多的到来能改变他们的处境.但戈多始终没来,接连两个晚上都是一个小男孩——戈多的使者前来传讯:戈多先生今晚不来了,明天准来.他们绝望了,两次上吊都未能如愿.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永无休止地等待.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曾写道,西西弗斯因为背叛宙斯,死后被罚每天要将一块沉重的石头,从平地搬往山顶.西西弗斯每日推石头上山,每当石头推到山顶就滚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又得重新将石头往山顶推,如此不休.人生的荒诞在此表露无疑.因此,荒诞派戏剧的精神内涵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终极价值已经没有,人必须为自己寻找理由在该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个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已经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下生产出的两个零部件,他们地位卑微,行为委琐,精神状态迷离恍惚,整日浑浑噩噩,他们生存唯一的目的就是等待戈多的到来,仿佛只要戈多到了,他们痛苦的生活就会结束,但生活的荒诞又只能让他们在一次次热切盼望中,等来的却是失望.两个人物没有特性,不具备戏剧作品中应有的性格特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般大众的生存状态——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这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剧中反复出现下面这段对白: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戈多在剧中多次被提到,但全剧从始到终却从没出现过,所以,戈多就可以被理解为是西方人在精神迷茫的情况下的一种寄托,是即将掉入悬崖时抓住的一跟救命稻草,它很渺茫,有时使人绝望,人们认识到等待只能是无望而又无可奈何的等待.因为戈多根本不存在,戈多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而编造出来的幻想.但是,人的一生也只是在等待,或许等待一件事物,或许等待一个人,甚至也有可能是死亡.等待戈多的过程便是荒诞的人生所经历的过程.二次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全剧于半个世纪前在巴黎上演,受到不同的反响.据说,在当时的巴黎,有人问站在路边的人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待戈多,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作为一位严肃的艺术家,贝克特将内容的荒诞和形式的理性奇妙的统一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青少年也很有借鉴意义.在商品化大潮冲击下,怎样才能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至于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失去灵魂的人,《等待戈多》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与思考.。
荒诞的手法真切的等待_贝克特的_等待戈多_评析
摘要: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这一剧本中,虽然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舞台形象等各个方面都使用了荒诞的描写手法,但是他为我们揭示出的这个孤独无助的、只有近似绝望地等待才能生存下去的群体,却是感人至深、真实可信的。
关键词:《等待戈多》;荒诞;真实1969年,瑞典文学院,一位精神矍铄、年逾六旬的老者走上领奖台。
他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以及“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而领取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他就是塞缪尔·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塞缪尔·贝克特是爱尔兰戏剧家和小说家,1906年生于都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
青少年时期去巴黎郊游时,他结识了同样出生于爱尔兰的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以后还当过他的秘书。
贝克特的小说创作深受乔伊斯的影响,故有“小乔伊斯”之称。
真正使他名震世界文坛的作品无疑是他的《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这是一个两幕剧。
出场人物共五人:除主要人物、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外,还有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以及一个小男孩。
时间是先后两天的黄昏时分。
地点是荒凉的乡间路旁。
第一幕。
两个衣衫褴褛、浑身发臭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焦燥不安地站在乡间路旁,等待戈多的到来。
他们并不认识戈多,也说不清到底为何要等待戈多,但却又如此急切地盼着戈多的到来。
时间难熬,他们的谈话也是梦呓般的胡言乱语。
后来他们竞想玩玩上吊的游戏。
不久奴隶主波卓拿着鞭子,牵狗般地牵着他的奴隶“幸运儿”路过这里,他打算将“幸运儿”在市场上卖掉。
他们将波卓误作戈多。
这主仆二人走后,小男孩上场了,他是戈多的信使。
他说道:“戈多今天晚上不来了,可是明天晚上准来。
”孩子退场,夜幕突然降临。
“咱们走不走?”“好,咱们走吧。
”但他们仍坐着不动,幕落。
第二幕。
次日黄昏,相同的地点。
但原来的枯树上现在却长出了四、五片叶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
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
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
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
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
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
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
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
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
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
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
第二幕。
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
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
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
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
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
干嘛不能?等待戈多。
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
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
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等待戈多》是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之一。
它以循环和荒诞的手法,刻画了两个等待着一个叫戈多的人的人物的荒诞而又无望的等待生活。
循环是《等待戈多》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整个剧本分为两幕,每幕都是两个角色在一个相同的场景中等待着戈多的到来。
第一幕中,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贝开始等待戈多,然而戈多始终没有到来,他们的等待变得越来越无望和荒谬。
而第二幕中,情节和对话几乎与第一幕完全相同,只是多了两个角色波兹和干谢,他们开始了对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贝的模仿和剧本的复制,整个剧本呈现出了循环的结构。
这种循环的结构强调了人生的绝望和无望,人们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行为和对话,但却一事无成,生活仍在原地打转。
在这种循环的结构下,《等待戈多》中的人物展现出了荒诞的生活状态。
他们的对话荒谬而无休止,他们的行为荒诞而毫无意义。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贝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无聊、焦躁、甚至是崩溃,他们无法逃脱这种绝望的状态,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
而波兹和干谢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种荒诞的氛围,他们的模仿和复制让整个舞台更加混乱和荒谬。
这种荒诞的状态不仅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对话中,还体现在舞台布景和氛围中。
整个戏剧的舞台布景简单而又空旷,只有一棵瘦弱的树和一条断了的绳子,这种极简的布景正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孤独和寂寞,让荒诞的氛围更加凸显。
通过循环和荒诞的手法,《等待戈多》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类处境的绝望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行为和对话,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绝望和孤独。
这种荒诞和循环的状态让人感到无助和迷茫,生活的意义变得模糊而无法捉摸。
贝克特通过这种荒诞和循环的手法,向读者传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残酷和绝望。
《等待戈多》以循环和荒诞为主题,通过复杂的语言和情节,展现了人类在绝望和孤独中循环往复的生活状态。
我等故我在——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N r a U i r t( hn h i 0 2 1 C ia .H p c le r i n m r a t aue maI c o l nvs y S a ga 2 0 4 , h ) esei i s nB th adA ei nle tr.E i — m ei n az i i s c ir :e
胡 敏 郭 忠义 : 等故我 在— — 评 贝克特 的《 我 等待 戈多》 13 9
我等 故我 在
胡 敏 郭忠义
评 贝克特的 《 等待戈 多》
内容 提要 : 等待 戈 多》中, 在《 贝克 特 阐 明 了人 类 生存 的荒诞 性 。但是 , 剧 中的“ 此 等待 ” 不仅 揭 示 了等待 之 中人 类 的无 望和无 助 , 而且揭 示 了人 类在 等待 死亡 过程 中面 对 百无聊 赖 和 毫无 希 望 时寻 找希 望 的坚 忍。 因此 , 贝克特 在《 等待 戈 多》 中表 现 的人 类 生存 的荒诞 性和 法 国存在 主义 的代表 人 物 萨特 和 加 缪有
T U : i T ee r IA : nB cetsWa igfrG d t ie I Wa , hrf e m O ek t in oo t o ’ t o
A s at I at g o o o, ek ts g s h budt o u neie c .H w vr “ a ig i ti b t c : n W in fr d t B c e ae easri h ma x tn e o ee, w in ’ nh s r i G tt t yf s t ’
n u @ y h o. o a ug o a o c m. n
Mo e p o l a e l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a e e ev s d m e pe h v o g e g g d t ms l e h
《等待戈多》中的荒诞的思想和荒诞的艺术
何 度 过 这 等待 的 时 光。 他 们 为 了打 发 这无聊 时 光 ,就 没事 找事 ,没话 找话 。 他 们 嗅鞋 子 ,闻 帽 子 ,想 上 吊 ,啃 胡
毫一
" ,l t 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一 t ' g
等待戈多 中的莞诞的思想和荒诞的艺术
【 要 】 贝克特的 《 摘 等待 戈 多》突出地体现 了作者本人 的哲学思 想,即这个世 界是 荒诞 的 ; 生是 悲哀的 ,不再有 意义和永 恒的价值 : 人 人类被铺 天盖地 的荒 诞 包围着 ,人类 怀着希望 生活着 ,等待到 的却是更 多的失望 ,并 由此 而绝望 : 人被孤独 ,冷漠 ,虚无 ,晦暗 包围着。此戏剧是荒诞的思 想和 荒诞 的艺术形式 结合的典 范之作 ,更好地表达 出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 关键词 】 《 等待 戈多》 荒诞 等待 意义
断地 重复 这 些 无 聊 的言 行 ,却 无 法 找
到 摆脱 无 聊 、空 虚 、 绝 望 等 的 方 法。 当他 们 想 到 戈 多 或许 不 来 时 ,他 们 不 禁恐慌 起来 ,不 由绝 望起 来 ,想 自杀 ,
特 征 的 等 待。 在 我 们 整 个 一 生 的漫 长 过 程 中 ,我 们 始 终 在 等待 什 么 ;戈 多
全 剧 的 中 心 线 索。 对 于 戈 多这 一 形 象 耗 尽 了 生命 。 希 望 等 于 无 望 ,绝 望 中 的 解 说 更 是 众 说 纷 纭 :有 人认 为 , 戈 又 不放 弃 等 待 ,时 间 由此 变 得 毫 无 意 多就 是上 帝 ,因为戈 多 ( d t Go o )就是 义。 生 活 是 没 有 意 义 的 ,存 在 是 极 其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1. 引言1.1 介绍《等待戈多》《等待戈多》是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被认为是荒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两个男人弗拉戈(Vladimir)和埃斯特拉农(Estragon)在荒凉荒芜的环境中等待一个叫戈多(Godot)的人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无意义、循环和荒谬的情节,独特的语言和演出方式而闻名于世,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戏剧之一。
贝克特通过《等待戈多》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无望展现得淋漓尽致,探讨了人类面对生死、时间和存在的苦难。
作品中的循环主题和荒诞主义的手法使读者感到困惑和无力,这也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通过对等待、无用和绝望的描绘,贝克特呈现出了一种悲观的人生观,暗示着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无法逃脱的循环。
在《等待戈多》中,贝克特深刻塑造了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出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助。
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无奈和荒唐,令人不禁发笑又深感悲凉。
贝克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话方式让读者在荒诞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沉重。
通过对《等待戈多》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荒诞主义文学的精髓和贝克特的独特创作风格。
这部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人生的机会,同时也引领着文学创作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1.2 荒诞主义文学的背景荒诞主义文学源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生活中的荒诞、荒谬和无意义进行挖掘和揭示。
荒诞主义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社会,当时人们对传统价值和意义的信仰遭到了冲击,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和绝望感。
荒诞主义文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作家们试图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戏谑和颠覆,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荒诞主义文学受到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前卫艺术运动的影响,其核心思想是拒绝传统的逻辑和秩序,突破语言的界限,创造出一种具有荒谬性和反常性的文学风格。
荒诞主义文学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离经叛道的手法,如断裂的叙事线索、离奇的人物关系和荒诞的情节设置,以此打破读者对现实的固有认知,引发思考和讨论。
戏剧鉴赏 等待戈多
荒诞的世界,精神的救赎——浅谈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人们用荒诞的行为来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提出希望,本文拟从人类在痛苦的等待过程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这一命题出发,探索人在面对信仰的危机及社会的荒诞,如何清醒却又坚韧地活下去。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戏剧内容大致为狄狄和戈戈在荒野里百无聊赖却十分执着地等待一个也许永远缺席的“戈多”。
剧中没有离奇的情节发展,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也没有繁复华美的场景安排,但它却带给观众和读者深深的震撼和无尽的沉思。
学界大体认为它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特别是战后西方社会,人们普遍怀有的那种对生活的无望感、荒谬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处的孤独、尴尬处境以及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后人生意义的虚无和终极目标的失落。
但如果认为《等待戈多》仅仅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在毫无意义地追求与等待一个虚无的希望,人类的整个行为只是荒诞不经,一切都是无望,仅仅表现了贝克特对生存与生命意义以及对他所置身的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的质疑,那或许没有完全真正领悟到他的意图所在。
一.荒诞的剧情和世界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奴隶主波佐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两个流浪汉在枯树墩上等待一直未出现的戈多,而戈多到底是谁,剧本中并没有任何说明,只有些模糊的暗示。
第一幕开始时, 戈戈和狄狄在一起等待戈多,他们的等待过程是用乱说乱动来消磨时间。
而这两个人物都是失魂落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波佐和他的奴隶“幸运儿”经过时给他们的等待带来一点变化,在第一、第二幕的最后都有报信的小男孩说戈多今天不来了,可能明天来,爱斯特拉冈问“:那我们怎么办?”弗拉季米尔说“:等待戈多”,这是可以概括的基本剧情。
这部两幕剧的剧情非常简单,没有情景发展,剧情矛盾冲突也不十分明显,人物形象也不是十分清晰,地点和时间也没有交代清楚,可以说通篇都是杂乱无章的对话和荒诞的行为,也没有出现一般戏剧都会出现的高潮。
高二语文《等待戈多》课文全解
高二语文《等待戈多》课文全解本文是关于高二语文《等待戈多》课文全解,感谢您的阅读!戈多是什么?两个流浪汉又在等待什么?戈多又代表什么呢?高二语文等待戈多课文全解里面都有答案哦,就看各位同学认不认真了!一、创作背景贝克特出生于20世纪初,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
虽然他积极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但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
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
他在此时创作出《等待戈多》是不奇怪的。
作为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裔作家,贝克特早年结识了同样侨居巴黎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深受其现代派文学创作的影响。
他在23岁时写的论文《但丁、布鲁诺、维柯、乔伊斯》中,就指责当时的读者只愿意“不费劲”地阅读“形式与内容严格分离”的作品,而不愿意接受像乔伊斯小说那种“直接表述”的作品,因而主张将作品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获得“形式即内容”的艺术表达效果。
他的小说中的哲学沉思就往往与叙述的无序、情节的重复、词语的含混难以分解,彼此一致。
贝克特的创作有诗歌、小说、戏剧等。
1969年,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诺贝尔文学获。
二、关于“戈多”与“等待”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
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
对此,西方评论界众说不一。
有的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的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戈多给剧作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
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荒诞中的历史真实——贝克特《等待戈多》浅析
摘要:荒诞派戏剧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经典之作,它以荒诞的画面、支离破碎的情节反映了人生的烦恼、恐惧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不经。
本文试从西方社会发展历史中解读《等待戈多》荒诞中隐藏的历史真实。
关键词: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真实尼采1882 年宣告的“上帝之死”对西方传统文化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然而他所提出的超人哲学并没有给西方人以新的归属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证明了以超人为理想存在只能带来灾难。
于是不少西方人置身于如下的尴尬处境:上帝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死了,但一种可以替代上帝的存在却未诞生——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其先辈两千多年以来始终坚信的生活信仰,也因此变成了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1952 年,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将西方人的流浪状态真实地呈现到舞台上,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如今,《等待戈多》已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本文尝试通过对西方社会历史的回顾去解读它在荒诞中隐藏的历史真实。
(一)荒诞剧的经典之作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
”[1]《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正体现了这种反传统的艺术主张。
就整体艺术构思来讲,贝克特将舞台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做了荒诞、非理性化的处理。
在一条荒凉冷寂的大路上,先后出现了五个人物,他们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
传话的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幸运儿在全剧只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一般的奇文;波卓只一夜功夫就变成一个瞎眼的残废,他让幸运儿背的布袋,里面装的竟是沙土;两个流浪汉在苦苦等待,但又说不清为何要等待……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
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两个流浪汉似乎在某个场合见过他,但又说不认识他。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等待这个既不知其面貌、更不知其本质的戈多先生呢? 因为他们要向他“祈祷”,要向他提出“源源不断的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戈多一来,他们就可以“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处境”,就可以“得救”,所以,等待戈多成了他们惟一的生活内容和精神支柱。
存在与时间_等待之中的生命荒诞意识_解读贝克特的_等待戈多_
他们所面对的还只是徒劳的等待,等待着永恒的“明天” —— —戈多到来的时间。
人的“存在”需要不断延续生命的“时间”,而无尽的 “等待”却要不断地消磨掉生命的时间。而且在焦虑、绝望 与无聊之中消磨时间还会变得很困难,在这样循环的生命 无意义存在、时间无意义消磨的悖论中,贝克特把人生的 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的尴尬处境描绘得具有强烈的心
142
一、“等待”中时间的无意义循环与生存的荒诞 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通过对剧中人物所感受的时 间、历史和两个流浪汉所代表的人类作为等待主体的存在 关系的叙述,通过叙述时间的无意义循环,消磨剧中人物 的“等待”,渲染了人类生存处于荒诞状态的效果。 生活在贝克特笔下那个荒凉而又凄惨的世界上,作为 人类象征的两个流浪汉— ——弗拉吉米尔和艾斯特拉贡(狄 狄和戈戈),生活在荒诞、痛苦、非理性的世界中,他们对一 切茫然无知,只是一味地等待戈多,在流浪的路上循环于 痛苦无望、无始无终的等待之中— ——等待着始终未露面的 戈多。他们等待着戈多,却不知道戈多是谁,戈多一次次让 他们失望,但他们还是得等待下去— ——就像西西弗斯的命 运一样,明知石头会滚下山去,还得日复一日重复着推石 上山的生活— ——明知戈多不会来,他们可以选择的只有继 续等待。正如艾斯林所认为的,剧中的“等待”就是“作为人 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的等待”;而这种“存在”也正如萨特所 说的“是荒诞的,无法辩解的”[1]336。 《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对话重复,仿佛患上失忆症,对 自我的存在、他人、历史和环境的存在产生遗忘,形成了熟 悉的陌生人的间离效果,尤其是对“昨天”和“过去”的遗忘 最为突出,历史对他们而言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剧中时 间是周而复始的,仿佛象征着两个流浪汉存在于无始无终 的循环等待之中,没有尽头。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时间, 好像在一起已经等待了五十年,但是当往事被埋葬之后,
贝克特《等待戈多》分析
《等待戈多》讲的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探讨一种静态的情境。
“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这实在糟透了。
”在一条乡间的路上,靠近一棵树有两个老流浪汉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等待着什么。
这就是剧中第一幕开头时的情境。
在第一幕结束时,有人告诉他们说,他们认为与之约好了的戈多先生不来了,但他明天一定会来。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最早的剧本,但它却使荒诞派戏剧引起了广泛注意。
一九五三年一月,《等待戈多》在巴黎的一个小剧场——巴比伦剧场上演,由于其表现世界荒诞性的思想与迥异于传统戏剧的技法,使观众目瞪口呆,毁誉不一。
观众中间形成了两种力量。
誉之者对此剧持赞赏态度,他们声称,《等待戈多》“标志着法国的戏剧革命”,是“异化的里程碑”。
毁之者则对此剧大加批评。
两种力量在剧场休息室便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
事后,女评论家玛丽亚·曼内斯评论该剧时说:“没有比它更糟的了”,“我他妈的一点也不懂”。
然而,人类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理,越是遭到诋毁的东西,便越是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进剧场,观看此剧。
《等待戈多》一剧,仅在巴黎就上演了三百多场,引起了巨大轰动。
据说,演出期间,巴黎大街小巷与咖啡馆、酒吧间里,到处有人在议论此剧。
两个熟人见面寒喧,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就说“我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改变了早期荒诞派戏剧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状况。
几十年来,该剧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
一九六一年,该剧获得了国际出版奖。
《等待戈多》不仅成为荒诞派的代表作,而且也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剧中有五个人物。
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奴隶主波卓与他的奴隶幸运儿,此处还有一个报信的男孩子。
第一幕黄昏时分,在荒郊野外的一条小路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
爱斯特拉冈正坐在一个土墩上费力地脱靴子,弗拉季米尔来了。
通过交谈,观众知道他们每天都要来到这个地方,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但他们既不认识戈多,也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来。
有关《等待戈多》的解读
有关《等待戈多》的解读等待戈多剧情介绍内容梗概:五十年来,萨廖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直是世界剧坛最匪夷所思、最神秘莫测的剧本。
即便是在戏剧观念最保守的地球村的某个角落,仍然有众多的戏剧家对这个潘朵拉匣子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多次尝试着打开这个匣子-用各种感性的、理性的、荒诞的、哲理的诠释来解构贝克特,但不苟言笑的贝克特却一如既往地保持他严峻的沉默,并把沉默带进了天堂。
也许这就是从艺人到大师的一步之遥。
这将是一次新的偿试,由张献、李容、和景国三个皮匠领军,向世界剧坛的节巨匠贝克特先生致敬-也是上海现代人剧社和真汉咖啡剧场联合完成对贝克特的祭奠。
我们承认贝克特自己已对戈多做最好的解释-他说:"我们如果知道戈多是谁,那早就在剧本中写出来了。
"所以我们只有相信戈多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或者戈多本身就是等待。
就象荒年中的埃及人把戈多看成是粮食,而美国圣昆延监狱的囚犯则痛斥戈多就是"社会"上海戏剧学院的陈加林教授把戈多想象成"四小天鹅",而北京大导林兆华先生则由戈多联想到<三姐妹>--当然想象是无罪的,或者说"无知者无畏";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谁都不想把这戏排得更好看一些,而我们唯一想做的恰恰是要让这戏更好看。
所谓"2001.女性版"正是为这个群体社会度身定做的,为了迎合和取悦观众,在这出<等待戈多>里充斥着流行和时尚、"戏剧"和"思想",然而我们的原意却是用流行反流行、用时尚反时尚、用戏剧反"戏剧"、用思想反"思想"。
我们相信,贝克特先生一定是个大好人,他创作了<等待戈多>正是为了给世界众多的话剧艺人一个吃饭的机会,所以在世界舞台上才会有形形色色的<等待戈多>。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于1953年首次上演。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荒诞和循环性质而闻名,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活的荒谬和无望。
本文将探讨《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从不同角度分析这部作品的深层意义。
我们来看看《等待戈多》这部戏剧作品的循环特性。
整部戏剧由两个角色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贝组成,他们在一个空无一物的舞台上等待着一个名叫戈多的人的到来。
这种等待不仅是戏剧的主题,也在观众的审美经验中起到了循环的作用。
两个角色会重复一些对话和行为,如弗拉基米尔询问埃斯特拉贝“你来了?”而她回答“是的,你?”这种循环的对话加深了观众对角色之间的无聊和无望的理解,使观众感到时间的流逝是毫无意义的。
戏剧的整体结构也是一种循环,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而是在角色的等待中一再重复。
这种循环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无聊和漫长,也表达了作品的主题——生活的无望和荒谬。
荒诞是《等待戈多》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整部戏剧充斥着荒谬的对话和行为。
两个角色的无意义对话、奇怪的行动、以及对梦想、记忆的痴迷,都展现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的深刻理解。
观众在观看这些对话和行为时,不禁感到荒诞和荒谬,这种感觉反映了人类生活中充满了无聊和无望。
作者通过观众对角色的体验,展现了生活的无望和荒诞,这种荒诞的体验使观众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主题,也引发了对生活的反思。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荒谬和无望。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贝这两个角色无休无止地等待着戈多的到来,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等待,没有其他的目的和意义。
他们的行为和对话也体现了生活的无聊和无望。
戈多这个名字本身也具有一种荒谬的意味,因为这个人物永远也不会到来,他成了一个虚幻的存在,也成为了观众对无望和无聊的象征。
整个戏剧的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让观众在观看中感到荒谬和无望,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等待戈多》的多视角解读
《等待戈多》的多视角解读摘要《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在人物、语言、情节方面都采用了荒诞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中的非理性的风格,剧中同样不乏古典元素,借用古希腊神话的象征意蕴,形象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
同时引用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将“等待”与基督教义进行思考,加深思想性。
关键词:《等待戈多》宗教神话非理性《等待戈多》是贝克特于1948年创作的一部剧作,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于1953年1月5日在法国巴黎首次上演,评论界褒贬不一,在其演出时曾经遭受挫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1969年瑞典皇家学院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而将这一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他。
这部两幕剧的剧情非常简单,没有情景发展,剧情矛盾冲突也不十分明显,人物形象也不是十分清晰,地点和时间也没有交代清楚,可以说通篇都是杂乱无章的对话和荒诞的行为,也没有出现一般戏剧都会出现的高潮。
宗教背景贝克特出生于1906年4月13日,那天正好是基督受难的星期五。
“这个日子对于他似乎特别合适,因为基督被钉死在字架上和生存的纯然不幸后来一直困扰着他的心灵。
”(1)贝克特的家庭式信仰基督教的,生活存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必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无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学传统的影响。
正如艾略特所说,“人文主义是时隐时现的,而基督教却是延续不断的。
我们不必去设想,如果没有基督教,那么欧洲各民族的发展可能是个什么样子——也就足说,不必设想一个相等于事实上存在的基督教传统的幻想的人文主义传统。
”由此可见,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
《等待戈多》被诺贝尔颁奖委员会视为“《圣经》的注释”。
在剧中,《圣经》、《福旨书》多次作为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的谈论对象,而且《圣经》中的两个贼的故事、替罪羊的故事、守约的主题等都被提起。
《等待戈多》的“等待”
《等待戈多》的“等待”一、本文概述《等待戈多》是塞缪尔·贝克特的经典荒诞派戏剧,自其1953年首次在巴黎舞台上亮相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远的影响。
该剧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荒诞的情节设置和深刻的主题思考,成为了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等待戈多》中的“等待”这一主题,分析其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人性探索以及社会批判。
通过剖析剧中人物的等待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本文将揭示“等待”这一日常行为在贝克特的笔下如何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并进而探讨这一象征意义如何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产生联系。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贝克特的艺术创作理念,也能对我们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和启示。
二、《等待戈多》的主要情节与人物《等待戈多》是一部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其主要情节和人物设定充满了超现实和抽象的元素。
剧情围绕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Estragon)和弗拉基米尔(Vladimir)在黄昏的乡间小路上等待一个名为戈多(Godot)的人展开。
然而,戈多是谁,为何等待他,以及等待的结果如何,剧作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种模糊和不确定的情节设计,使得《等待戈多》的“等待”成为了一个深具哲学意味的命题。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是剧作中的主要人物。
他们是两个身份不明、来历不清的流浪汉,以无聊的对白和荒诞的行为贯穿全剧。
他们的等待行为充满了无意义和重复性,不断地上演着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话,如脱靴子、挂树上、自相矛盾地讨论等待的意义等。
这种荒诞的行为和对话,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无意义和空虚时的困境和挣扎。
除了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之外,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次要人物,如波卓(Pozzo)和他的奴隶幸运儿(Lucky)。
波卓是一个自大而又残忍的主人,而幸运儿则是一个沉默寡言、被波卓虐待的奴隶。
他们的出现,进一步加深了剧作的荒诞和讽刺意味。
波卓和幸运儿的关系,也暗示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压迫和不公。
解读荒诞戏剧《等待戈多》
在无望中坚守希望------解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力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它的问世奠定了贝克特的文学地位,也确立了荒诞派戏剧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意义。
《等待戈多》以荒诞的形式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人只要活着,就有一种不可磨灭的需求,那就是对希望的渴求和等待。
《等待戈多》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而这一悲剧特质是以荒诞不经的情节展示出来的:乡间一条路,一棵枯树,黄昏,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枯树下等待戈多,他们既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戈多会不会来。
第二天他们又来等待,依然是原来的路边,依然是黄昏时分,戈多依然没来。
不同的是树上长出了几片叶子。
两个流浪汉从过去未知的某一天等待,他们还将等到未来未知的某一天。
显然,不管戈多是否存在,他们都将继续等待下去,等待便是他们的希望。
那么,戈多究竟是谁呢?有人说,戈多(Godort)就是上帝(God),《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这个法文剧名看来是暗指西蒙娜·韦尔的《等待上帝》(Attent de Dieu)一书;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有人说,剧中人波卓就是戈多;有人说,戈多是巴尔扎克剧作《自命不凡的人》里一个在剧中从不出现的人物“戈杜”(Godeau),有人甚至说,戈多就是一位著名的摩托车运动员……于是有人问作者,贝克特两手一摊,苦笑一声:“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无论贝克特是在故弄玄虚,还是他真不知道,这一回答正好道出了该剧的真实含义,即人对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
无论戈多将会是谁,从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到来,将会给剧中人带来希望,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是当今社会人们对明天某种指望的代表,象征着“希望”“、憧憬”。
是人们在痛苦和失望中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