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案例
《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三峡的基本概况及重要性。
(2)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包括插入性段落、疑问句引导阅读等。
(3)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及板块构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适当使用阅读器具。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国家情怀和家乡情怀。
(2)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三峡的基本概况及重要性。
2.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包括插入性段落、疑问句引导阅读等。
三、教学难点1.地球的内部结构及板块构造。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和图片讲解三峡的基本概况和地质地貌。
2.探究法:以课文中的疑问句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回答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利用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峡吗?三峡有多重要?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请你们谈一谈,发表你们的看法。
2.阅读1)快速阅读文本,了解总体内容。
2)细读文本,回答问题:(1)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是基于什么考虑的?(2)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长江第一滩、武陵天下秀’的美称。
”(第一段)这句话含有哪些意思?(4)“由于长江沿岸地区的水文条件、水土保持条件长期以来一直不太理想,大量的泥沙等物质被冲刷、淤积下来,不仅对长江的水运、水能、灌溉和调节洪水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且,洪灾产生的破坏力也大大加剧。
”(第三段)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意思?3.梳理1)通过小组合作,将文章中的重要术语和概念梳理出来。
2024年度名师余映潮《三峡》课堂实录
相关诗词歌赋欣赏
1 2
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
描述三峡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 畏之情。
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峡》
描绘了夜晚进入瞿塘峡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三峡 的神秘之美。
3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七》
以民歌的形式描述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 风情。
2024/3/23
14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展示
三峡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2024/3/23
三峡的工程建设和影响
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对长江 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4
相关资源推荐及拓展阅读
《三峡人家》
一部反映三峡地区人民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纪 录片,通过影像展现三峡的美丽风光和人文 特色。
12
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讲解
01
02
03
三峡的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三峡就是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地区,经历 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2024/3/23
三峡的文化内涵
三峡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 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三峡的诗词歌赋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 都曾在三峡留下不朽的诗 篇,如李白的《早发白帝 城》等。
工程主要功能
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
建设历程与成就
历经多年规划与建设,三峡工程在技术创新、工程 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3/23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三峡工程的基本概念、建 设背景、主要功能及重要意义 。
2024/3/23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三峡》教学设计篇一一、内容简介《三峡》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文是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设计本堂课时既顾及到文言文的特点,又兼顾到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独立理解基本内容。
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本文很有特色,应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可这对学生的水平来说尚是个难点,需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其情境化,问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1、学生能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也可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六、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课前我让你们查一下峡的含义?查了,那么从字面上看到左边是山,右边是夹。
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两山夹水的地方,如果我们欣赏峡,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二)出示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含义,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背景、重要性和建设过程。
2. 了解三峡工程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者幻灯片,包含三峡工程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学生教材或其他阅读材料,介绍三峡工程的背景和建设过程。
3. 小组讨论材料,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峡工程对人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例如:三峡工程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你们知道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给学生展示一些三峡工程的图片,让他们猜测这是哪里?了解过三峡工程的同学可以尽情分享。
2. 概述(10分钟):- 通过PPT或者幻灯片,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峡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包括解决长江上游的洪水问题和发电等方面的作用。
- 解释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包括大坝建设、船闸和发电站的建设等。
3.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提供学生教材或其他阅读材料,让他们独立阅读关于三峡工程的文章。
- 学生需要回答几个问题,例如:三峡工程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建设的?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经过多少年的建设,三峡工程终于建成了吗?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三峡工程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每个小组需要撰写一个总结报告,介绍讨论结果。
5. 分享与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三峡工程在人们生活和环境方面的重要影响。
6. 结束(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例如:三峡工程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三峡工程被称为中国的骄傲?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到三峡大坝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三峡工程的壮丽景色和巨大规模。
2. 设计小组项目,要求学生研究其他国家类似的大型水利工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三峡》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将语文教学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了解长江三峡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不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三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并熟记生字词,如“悬”、“峙”、“湍”等,以及重点句子和段落。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表达能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4.设计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向往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此外,我还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书面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一段关于长江三峡的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领略到三峡的自然美。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对三峡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接着,我会简要介绍《三峡》的作者杨洪基以及他的《话说长江》一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峡》教案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C)第一自然段分析
1、作者在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时为什么要从山写起?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学校: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王望中学
姓名:张春苹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者电脑资料理解《三峡》课文。
(2)搜索三峡风景图片及视频资料,感受三峡风景的壮美。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有两点上的比较成功:一、学生借助网络,即赏析了美景,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小组讨论式学习,学生们自主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存在的不足是:课m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六、)小结
《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受益匪浅。学习了这课,我们领略了三峡的优美风光,更要学习本文的写法,如何写好景物作文。课下,我们要积极地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风光。
(七、)拓展延伸
自然山水,往往能引发人们的美感享受。你浏览过哪些山清水秀的地方?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写出来,文题自拟。
《三峡》教学案例
合性 ,即整 体考虑知识与 能力 ,情感与态度 ,过程与方 法的综 展示 的面面是否优美 ?感 受是否精 当?是否 正确理解 了作者 的
合 ” 。结 合 学 生 年 龄 特 点 和认 知 结 构 ,从 上 述 个 价 值 维 度 确 写 作 意 图和 寄 寓 在 山水 中的 独 特情 感 ? 定 本 次 课 的 教学 目标 如 下
生 :如 果 你 是 一 名 导 游 ,在 外 国 客 人 向 你 询 问 中 国 最 美 的 旅 游 景 点 ,你 会 向 他 推 荐 哪 里 ? 根 据 学 生 的 回 答 ,教 师 板 书 课 题 《 峡 》。 =- 后 一 价 段 的 学 习作 好 了情 感 准 备 。
拓 展性 练 习有助 于将 语文课 本 知识 外化 ,引 导学 文 ,相较现代文 而言 ,学生在 学 生 的 合 理联 想 和想 象 ,为 后 面 的 “ ” 作铺 垫 。
( 2)学生分 组合作 ,品评赏 析 ,就 自己最喜欢 的画面谈 4i 峡有 山有水 ,教师应充分尊重 学生的感受 ,激发其 品 . 评欣 赏的兴趣 ,同时利 用板书 ,充实 画面内容 ,帮助学生理 清
【 程 与方 法 目标 】:引 导学 生 通 过 “ 过 读_
现美 。
议 — — 悟 ” 四个 环 节 的学 习 ,在 朗读 的 过 程 中思 考 感 悟 ,去 发 见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 ,去思考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 观 目标 】:通过对 r峡美景的感悟与体 二
味 ,激 发 学 生 学 生 对 大 自然 的热 爱 ,引 导他 们 走 进 自然 。
学 生 的 主动 意 识 与 进 取 精 神 ,而 本 次 教 学 打 破 以往 将 文 言 文 等 到 实 处 。 同 于 现 代 文 的 教 学 方 式 ,确 定 了 “ 读— — 赏 — — 议— — 悟 ” 结 6教 师小 结 ,布 置 拓 展 性 练 习 . ( )搜 集 关 于 描 写 峡 的 优 秀 诗词 和散 文 1
《三峡》教学案例
《三峡》教学案例
课题:三峡课型:精品赏读课课时: 2 (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独学+预展;第二课时展示)
学习目标:
1、疏通文言字、词、句,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并默写全文。
2、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难点: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基础落实★
1、解释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
或()王命急宣清荣()峻茂哀转()久绝()良()多趣味属()引()凄异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 )也
2、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发展水平★★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3、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
4、春冬之时,三峡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良多趣味”,具体表现在:
5、描写夏季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6、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静景描写的句子是:
动景描写的句子是:
9、文段中写景是从视觉上写,请从文中找出写俯视的句子是:
提升素养★★★
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写写你心中的美景,读给班上同学听,比一比谁描的最美。
初中语文三峡教研纪实(3篇)
第1篇一、背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以“三峡”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三峡文化的内涵,提高教师对三峡题材文本的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活动前期,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对三峡题材的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筛选和整合。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了如何将三峡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2.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多位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在观摩课上,教师们以三峡文化为背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三峡风光的壮美和三峡人民的勤劳智慧。
(1)观摩课一:八年级《三峡》授课教师以“三峡的四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欣赏三峡风光的四季变化。
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的美丽。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2)观摩课二:九年级《长江三峡》授课教师以“长江三峡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通过讲解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三峡水利工程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三峡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课后研讨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教研活动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研讨心得:(1)教师A: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对三峡题材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师B:在观摩课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C: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创造性的《三峡》教案:培养学生生动想象力
创造性的《三峡》教案:培养学生生动想象力培养学生生动想象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教案的编写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份好的教案应当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份关于创造性的《三峡》教案,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生动想象力,更好地发挥教案的作用。
一、教案概述1.教材选择:(1)音乐课教材《音乐欣赏》(2)普通话课教材《生活中的汉语》2.教案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2)理解“三峡工程”对于中国水利事业和民生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生动想象力,通过音乐欣赏课听取《三峡组曲》和普通话课的讲解,感受三峡的壮美景象和巨大功绩。
二、教案内容1.音乐欣赏课环节(1)了解《三峡组曲》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三峡组曲》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该组曲是为了纪念“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中国传统音乐而创作的。
(2)聆听音乐播放《三峡组曲》的第一乐章,并鼓励学生静心聆听,感受音乐中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这里需要教师注意,要准备好音响设备,保证音乐的音质和声音大小适宜。
(3)分析音乐播放后,开展问答环节,让学生们结合听到的音乐,回答相关问题:本乐章的名字是什么?它想要表达什么?它采用了哪些乐器?(4)通过音乐展开想象针对该音乐的表现主题——三峡工程,让学生通过音乐展开想象:在音乐的引导下,想象自己身处于巍峨的三峡大坝下,远眺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感受到巨大的宏伟和力量。
2.普通话课环节(1)了解“三峡工程”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各种设施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2)讲解“三峡工程”的意义结合上述知识,讲解“三峡工程”对于中国水利事业的重要意义和对于人民民生的巨大贡献。
(3)展开想象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试着描述自己身处于三峡大坝下的感受和想象中的一些细节等。
三、教学方法总结创造性的《三峡》教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音乐与普通话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不但能够了解到“三峡工程”的历史和现状等相关知识,也能够用生动的、丰富的想象力去感受宏伟的工程带来的视觉、听觉上的冲击。
《三峡》教案:结合互联网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
《三峡》教案:结合互联网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
一、侧重互动:在教学中增加互联网资源教学中,互联网资源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三峡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互动,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通过在课堂上介绍一些三峡周边的互联网资源,如地图和照片等,引导学生了解三峡水库的具体位置和周边的环境。
在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信息后,让学生自己上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对相关网站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加深对三峡的理解。
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三峡的问题,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收集和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三峡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讨论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三峡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的体验和学习,自己制作网站、PPT等多媒体作品,来展示自己对三峡的认知和理解。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建立互联网平台:加强案例教学建立互联网平台也是在三峡教学中加强互动的有效方式之一。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相关三峡实例和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然后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分享到课堂平台上。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一些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来展示和分享学生们的作品。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知识内容互联网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可以用来拓展三峡的知识内容。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上传一些相关三峡视频、音频或文本资料,让学生自行浏览学习。
通过这些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扩展与三峡相关的知识领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方式。
通过让学生在线学习其他与三峡相关的课程或资源,比如关于水利的知识,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兴趣爱好。
三峡课文语文教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
课程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每个教师而言都是如此。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要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难点。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教授经典名篇时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门艺术。
三峡课文是国语课程中的必修知识之一,其文化内涵、教育功能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在教学三峡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情感、领略豁然开朗的思维,同时也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1. 了解地理环境:三峡课文是以三峡为主题的,而三峡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教学三峡课文时,应该让学生对该地理环境有一个基础了解。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展示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地理位置、地质构造,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 了解人文历史:三峡是中国历史长河的重要一笔,它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教学时也要强调三峡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给学生讲述三峡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等多方面的内容,辅以相关图书或纪录片等实物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3. 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峡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这也是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探究三峡的空气、水、生态等方面的变化,引领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4. 学会用语言表达:学习三峡课文,不仅要学会感受文学艺术上的魅力,同时也要求我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如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呢?可以通过课后作文、小组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三峡课文的感受,以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乐趣、增强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点1.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比如对于喜欢听故事的学生可以适当讲讲一些三峡的传说故事,对于喜欢动手实验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三峡自然资源的实验。
人教版8年级上册郦道元《三峡》
郦道元《三峡》教学案例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马延军【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2、教学设想: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犹如诗词一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诗词来学。
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学方法:①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②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4、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本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②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提供给老师,由教师选择应用于备课之中。
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图片、视频文件、文字材料,以制作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案例描述】一、课堂导入(伴随着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自然风景图片、三峡工程图片、各种字体写成的《早发白帝城》书法作品)师伴随变换的画面解说:长江孕育了中华丰厚的文化,而长江上的三峡,则以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文人画家无尽的灵感和情思,从而创作了无数不朽的艺术作品。
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文学作品——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
三峡郦道元教案
三峡郦道元教案简介三峡郦道元教案是一份针对中学生的教学案例,主要涉及到郦道元的生平及其思想,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位伟大的哲学家。
背景郦道元(571年-648年),字道济,因字改名道元,号普觉,唐代文人、思想家、词人,颇有学识才情,同时也深受佛教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他的思想观点不仅对当时的文化和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世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峡郦道元的生平及其思想,学生将能够:•了解郦道元的背景和生平;•理解郦道元的主要思想观点;•分析郦道元思想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探讨郦道元思想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1. 郦道元的背景和生平•郦道元的生平简介•郦道元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2. 郦道元的主要思想观点•心性观:心即佛性•真理观:以事实为依据•人生观: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平和•修行观:通过苦行实现解脱3. 郦道元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4. 郦道元思想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个人情感与心灵修养的关系•追求心灵自由与平和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郦道元的生平及其思想,并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2.郦道元的背景和生平:–学生独立阅读相关资料,并回答提供的问题。
–分小组讨论,总结郦道元的背景和生平。
3.郦道元的主要思想观点:–教师讲解郦道元的心性观、真理观、人生观和修行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对其中一个思想观点的理解。
4.郦道元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郦道元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其影响展开讨论。
5.郦道元思想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郦道元思想对个人的启示与意义。
–学生个人反思和讨论。
6.总结与展望:总结教学内容,回顾学习目标,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估•学生的小组讨论展示•学生对郦道元思想的理解和思考的表达•学生的个人反思和讨论扩展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郦道元的著作与诗词,展开写作或诵读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郦道元教学目标:1. 节奏分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 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3.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三峡壮丽的风光。
4.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2.仔细品味文中描写三峡山水的语句,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教师: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出示文题及作者】二. 检查预习:1.学生交流查找有关“三峡”的相关资料。
2.播放三峡的风光片和课文朗读磁带,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 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课文,扫除生词障碍。
2.由“峡”字的结构特点,了解三峡的地形特点。
3.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山与水特点的句子。
4.再次集体朗读课文,感受三峡描写的生动。
四. 研读理解:1.学生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内容。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然后分别请四位同学上台分段讲解,同学对个别字词含义提出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3.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对三峡山与水的特征作简要分析。
4.再次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下江陵》又称《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比较这两篇作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 总结全文内容,齐背课文。
七. 课后作业:在长江三峡上为什么适合建造大坝?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三峡》。
【出示文题及作者】师:课前大家查阅了“三峡”的相关资料,请同学们做一些介绍。
生: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动刀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生:长江三峡不仅有早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刚建成不久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它们也为长江三峡增添了新的景色。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三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山和水。
让我们随着一段风光片,一起走进郦道元笔下的三峡。
【播放三峡的风光片和课文录音,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师:请大家看标题,三峡的“峡”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生:左边是山,右边是夹。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峡必定要有山有水。
师:说得真好。
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山,哪些地方描写了谁呢? 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生:描写山的地方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
”生:我觉得“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也在描写山。
生:描写水的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生:……师:同学们找了许多,也很准确。
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三峡的。
(集体朗读课文)师:课文描写很精彩,但他是一篇古代的文章,在语言习惯上有很多词语的含义和现在不一样。
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请同学稍作准备,同桌间相互讨论](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内容)[分别请四位同学上台分段讲解][CAL显示课文内容和三峡图片]师: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同学对个别字词的含义提出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师:通过刚才的复述,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当然与刚才有所不同。
在朗读课文时,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从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角度对他的朗读进行点评。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透出了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生:他朗读时语速舒缓,很抒情;语气、语调把握得很充分,抑扬顿挫,很有分寸。
但我觉得他没有注意重音,“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沿溯阻绝”“素湍绿潭”“清荣峻茂”这些词都应该重读。
[播放风光片欣赏]师: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
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山与水的哪些特征?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生:文中描写三峡的山,抓住了山的连绵不断,我是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一句看出来的。
“七百里”,可见其长。
师:很好。
那么,我们把“略”字换成“俱”字可以吗?生:不可以。
“略”字准确的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如换成“俱”字就使人感到不是山,而是一面墙,表意不准确。
[抓住重点词语,突出语言教学,通过比较品味,加深对语意的理解,培养准确用词的能力]生:我认为课文描写了山的高峻陡峭。
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连,都不会形成这种现象。
生:我认为“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看似描写猿猴凄凉怪异的叫声,其实它仍是在侧面描写山的高峻陡峭。
师:说得好。
三峡真的像郦道元所写的这样连绵不断、高峻陡峭吗?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CAL显现三峡的山景]师: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水呢?生:三峡夏天的水是凶猛、湍急的。
我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看出来的。
三峡春东时节的水是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师:三峡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
[CAL显现三峡的江水画面]生:我有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生:因为三峡的水最有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师:同学们谈得都不错。
课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三峡是长江上最为雄奇壮观的山水画廊。
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观赏,挥毫泼墨,留下很多传世之作。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写过一首描写三峡的诗歌,还记得吗?生:[异口同声的]《早发白帝城》[集体背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同样描写三峡,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早发白帝城》和《三峡》这两篇作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四人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下面谁先来谈谈?生:我先说。
我认为《早发白帝城》和《三峡》这两篇作品的相同点是:都描写了山的高峻连绵,水的迅疾;都赞美了三峡的神奇、壮丽的风光。
生:[踊跃的]我认为它们的不同点有三条:(1)体裁不同。
《三峡》是散文,《早发白帝城》是诗歌,所以《早发白帝城》的语言更凝练些。
(2)篇幅不同。
《三峡》文章篇幅较长,而《早发白帝城》的篇幅很短。
(3)时间不同。
《三峡》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四季风光,《早发白帝城》则描写了一天中的景色。
生:不同点还有描写范围的不同:《三峡》描写了三峡其中一段的万千气象,而《早发白帝城》生动表现了整个三峡的优美景色。
生:我觉得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三峡》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秀美风光的赞美之情,而《早发白帝城》要表现的是作者李白思念故乡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有见地,许多观点对我也很有启迪。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
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齐声背诵课文]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幅画。
[展示三峡大坝图]师:大家都知道,画面上展示的是建成并使用的三峡大坝图。
最后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在长江三峡上,为什么适合建造大坝?教学反思: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串讲的形式,虽然课堂结构紧凑,但是形式呆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峡》是一篇描写山水景色的优美的古代散文。
在课文的处理上,我从赏析入手,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仔细品味文中描写三峡山水的语句,感受三峡壮丽的风光,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三峡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预习课文,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并提出质疑。
同时我还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到课文的赏析中,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张扬。
最后,将《三峡》与唐诗《早发白帝城》进行比较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扎扎实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