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类别:工程硕士类别代码:0852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代码:085211(1)培养目标本学位点旨在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围绕两个目标展开。

一方面,面向湖北省及其它地区,立足行业应用信息系统、企业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三个方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计算机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与湖北省及其周边区域的税务、政府信息部门、油田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面向其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按需定制培养面向行业应用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①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②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从事计算机技术相关职业的职业技能。

③具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及专业技能,独立从事行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达到相应部门和行业的任职要求。

④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

2.专业领域与研究方向本工程硕士学位点所属专业领域为计算机技术领域,其研究方向及简介如表1所示:表1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简况表3.学制和培养方式(1)学制湖北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4年。

原则上第1、2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3-5学期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且深入企业实习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并按学校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培养方式本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围绕“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培养目标:培养心智健全,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扎实,具有敬业精神的中国社会史和区域社会经济史专业高素质人才。

使之既能胜任高等院校文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又可以在科研院所和其他部门从事与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工作。

具体要求是:1、拥护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责任感。

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严谨,多问多练,比较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比较积极的独立工作意识,勇于解决问题。

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一门外语。

3、具有健康的人格和体格。

培养内容: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考试成绩按100分制评定,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

学位课程一律采取考试方式,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及格。

选修课程可视授课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

如通过中期考核方式评优而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通过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论文撰写后期仍表现出科研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者,推迟答辩时间。

中期考核应在入学后第4学期末进行。

1、社会调查及收集资料、外出访学、参加学术会议等,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或第5学期,调查的范围、路线须经导师同意批准,时间不超过3周(必要时可延长1周)。

进行社会调查者,须上交调查报告或记录。

外出访学收集的史料原件应交教研室存档,访学经过应向导师作全面汇报。

参加学术会议必须先写出学术论文,并经导师审阅。

研究生在读期间,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访学和开会等活动只能进行一次,也可结合于一次完成。

2、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平时协助导师为本科生辅导、批阅作业和试卷等。

此外必须在第4或第5学期为本科生试讲本专业课程1门,讲授内容及时间不少于8课时,讲课教案须经原任课教师审阅并经导师批准后使用。

教学实践成绩由参加听课的导师群体评定。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适应社会发
展需要的具有储备技术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

2、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研究方向,紧紧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
需要,以攻克技术应用中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为依托,全面提高研究生计算
机应用技术方面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能力。

3、培养具有较高的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人才,以满足社会事
业建设需要的“四位一体”,即有较强的理论与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技能,能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领域内独立从事或参与科研
项目。

二、培养内容
1、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理论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课程,比如计
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UML语言、编程语言等;
2、重点训练研究生分析复杂用例建模、技术报告制定,提高软件开
发和实施技术,并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3、强化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科研素养,丰富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督导研究生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华师 计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师 计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081201)- 1 -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20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的相关研究方向于1997年开始并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拥塞控制与网络资源分配、信号理论和应用;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管理、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嵌入式中间件、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分布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移动计算等。

设有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网络与通信研究所、计算机信息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计算机控制与安全研究所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研究所。

本学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其中教授5人。

近5年来,导师群科研成果斐然,已承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973重大研究计划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等30余项,还承担完成了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及横向科研课题;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上,6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数据库收录;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和其他多个省部级奖励。

本专业和国际国内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联系,多名教授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

二、培养目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综合素质较高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2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081201)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3年。

计算机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程硕⼠培养⽅案计算机技术领域⼯程硕⼠培养⽅案⼀、专业领域简介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并⾏处理、⾼性能计算、容错计算、数据库与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等研究⽅向,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

研制出的⾃强2003⾼性能计算机系统在集群式⾼性能计算机系统领域内处于国际先进⽔平,是上海⾼校⽹格技术E-研究院的依托单位。

多次主持或参与主持国际重⼤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量学术论⽂,其中不少论⽂被Engineering Index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检索,出版过许多教材和著作。

本专业领域研究⽅向紧密联系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热点以及上海市计算机⾏业的重点发展⽅向,在国内外公司与企业的⽀持下,还成⽴了多媒体研究开发中⼼等。

计算机学院所开设的课程能很好地反映⽬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平,培养的学⽣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和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能⼒以及独⽴进⾏科学研究⼯作的能⼒。

⼆、培养⽬标本领域⾯向企事业单位,招收具有丰富⼯程实践经验的技术⼈员,进⼀步加深计算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提⾼⼯作能⼒,培养既懂其他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和计算机应⽤开发能⼒的⾼层⼈才。

三、研究⽅向1.并⾏处理2.⾼性能计算3.容错计算4.计算机⽹络5.数据库与数据挖掘6.信息管理系统与决策⽀持系统7.多媒体技术及应⽤8.计算机⽹络9.⼈⼯智能与知识处理四、课程设置注:⼯程硕⼠研究⽣课程学习⾄少取得47学分,其中学位课课程学习⾄少取得24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3学分。

五、论⽂⼯作论⽂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程背景和应⽤价值,论⽂选题应有⼀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科学理论、⽅法和技术⼿段解决⼯程实际问题的能⼒。

论⽂形式:(1)结合⼯程课题的研究论⽂(2)⼯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论⽂指导:论⽂指导应聘请与⼯程项⽬有关的⼈员组成指导⼩组,紧密结合项⽬,学校和有关协作单位共同完成⼯程硕⼠研究⽣学位论⽂的指导任务。

江西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教学计划专业代码:080901一.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计算思维和工程理念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工程意识和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良好的写作沟通技能,富于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研发和计算机网络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 规格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体系,要求基础扎实、宽厚,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2)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3)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工具;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交流能力;5)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思考和系统思考的能力;6)具有遵循规范、合作共事、协调沟通的能力。

7)具备计算机职业道德。

三. 方向介绍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始办于1985年,是江西省最早的计算机本科教育专业。

该专业是江西省品牌本科专业,同时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硬件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学科的新发展,有较强的程序设计与计算思维能力。

熟悉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初步培养了教育科研方法,为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专业毕业生可考取中学通用技术教师资格证,可在学校、培训机构从事计算机教学和培训工作。

也可在金融、通信、IT等信息技术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开发和运维工作。

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应用、离散数学、概率统计、信息技术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与技术、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基础、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Web应用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英语、马克思主义原理、体育等。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本着“突出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培养质量”的原则,围绕培养目标配置课程,优化培养过程的管理,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学习,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的能力。

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写作论文摘要。

3.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制学制一般为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酌情延长一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或提前攻博。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要注意突出重点,加强论证。

在突出本学科已有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使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2、对同一专业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应在总体上对本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一定范围的覆盖面,既不宜过窄,又要避免重复。

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应力求相对稳定,还应根据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已经有所扩大的学科范围,注意新研究方向的开拓。

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特别是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年考研调剂复试预公告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年考研调剂复试预公告

考研网为大家提供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2022年考研调剂复试预公告,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guānzhù)我们网站的更新!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2022年考研调剂(tiáo jì)复试预公告一、调剂(tiáo jì)专业: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ìshù)083500软件工程(ruǎn jiàn ɡōnɡ chénɡ)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二、调剂条件:1.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含应届生)。

2.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3.初试成绩到达第一志愿报考专业A类复试分数线。

4.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一样或相近。

5.考生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一样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那么上应一样。

三、联络方式:联络人:乐兵;联络:0791-********;邮箱:四、调剂程序1.将调剂申请表(点击下载)或个人简介发至我院联络人邮箱;2.学院择优通知复试;3.接到复试通知的考生准备复试,并在教育部调剂系统(3月中旬开通)填报调剂志愿。

五、复试安排:1. 资格审查:接到复试通知的考生(详细时间待通知)持本人身份证、学历证明材料(非应届本科生需提交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原件与复印件;应届本科生需提交学生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原件和复印件,其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将在入学时提交审查。

各考生可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chsi .cn ),按要求进展学历或学籍认证。

复试阶段未提交学历或学籍认证的考生,应在录取完毕后的规定时间内提交,否那么将视为资格审核不合格。

)、近期一寸免冠照片三张(复试函2张、体检表1张)及复试费用到学院办公室(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先骕楼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4-4204)报到、资格审查,领取复试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硕士二级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实验室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及原信息产业部科研计划项目等纵向科研任务50余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20多名,聘请中国科学院沈绪榜院士为特聘教授。

近年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达姆斯达特应用科学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维多利亚分校、美国蒙默斯大学等开展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研究计算机系统,包括嵌入式系统、通信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体系结构。

将计算机系统结构与VLSI技术相结合,围绕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图形处理器(GPU)和多核处理器开展面向新型体系结构的模拟仿真与设计、多核程序设计、VLSI测试和设计验证方法、嵌入式系统设计和测试等方向的研究;在Web Service技术、多媒体通信体系架构、云计算相关技术、分布式环境下的软件体系结构、嵌入式多智能体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根据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探索软件工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解决网络化应用需求使计算机软件呈现的网络化、智能化、可协同、高可信等问题。

本学科以原信息产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和“西安邮电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所”为支撑,涵盖计算机学院、信息中心、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等单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有:通信专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软件测试理论与测试平台;3G手机应用软件开发与测试技术;中间件技术与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陕西省和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计算机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doc

计算机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doc

计算机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领域(430112)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两个二级学科,即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计算机软件:包括软件工程、过程工程、软件质量工程与管理工程、软件测试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研究范围。

2、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系统集成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象处理、人工智能等研究范围。

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计算、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等研究范围。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其培养目标是: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工程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具备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阶段集中进校4个月,论文阶段累计进校2个月。

一般将专业课和实验课学习、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及论文后期修改等环节安排在学校内进行。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工程硕士应获得的总学分为30~32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为18~20学分。

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考核及管理严格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

3、课程教学以面授为主,在合作培养单位和学校内集中授课。

公共课由我校或当地重点大学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由我校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合作培养单位或其它有关单位的专家授课。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学术型研究生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目标:研究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高级人才报名时间和方式: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10月--11月)考试时间与方式:初试(每年1月)+复试(每年4月)初试考试科目:政治、英语(1)、数学(1)、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自主命题)公费录取比例:2012年达80%学习方式:脱产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软件自动化及高可信软件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面向对象分析与并行计算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软件计算机数学及其应用数据库理论与网络工程微机系统开发与计算机网络结构嵌入式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及实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毕业与学位授予:毕业证+学位证(工学硕士)2、“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目标:研究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高级人才报名时间和方式: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10月-11月)考试时间与方式:初试(1月)+复试(4月)初试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一)、数学(二)、软件工程导论(学校自主命题)公费录取比例:2012年达80%培养方式:脱产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及其应用移动与分布式计算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方法互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图像工程毕业与学位授予:毕业证+学位证(工学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招生对象:应届和历届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高级应用型人才报名时间和方式: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10月-11月)考试时间与方式:初试(1月)+复试(4月)初试考试科目:政治、英语(2)、数学(2)程序设计(C语言)(自主命题)公费录取比例:2012年一志愿报考者公费比例达100%毕业与学位授予:毕业证+学位证(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嵌入式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文信息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农村信息化技术等“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研究方向:软件项目管理、智能信息处理、互联网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数据挖掘及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智能教育软件、农村信息化工程等学生就业情况年份电子信息产业政府部门200762%22%200830%70%200961%25%201041%52%2011 62%32%就业单位包括: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大学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10所含二级学科: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一、学科简介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

本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和卫星移动通信等高技术领域。

本专业依托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江西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江西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一批能力强,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责任心强,指导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该工程领域现有博导3人、硕导22人、企业外聘硕导5人,其中教授10人、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百千万人才5人、省骨干教师4人。

近五年来,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国防预研和航空科学基金1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30余万元。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或ISTP检索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硕士生应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从事本学科研究和教学或独立担负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智能化信息处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3、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三、主要研究方向1、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2、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3、航空数据通信技术4、图像处理及应用5、进化计算理论及应用6、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7、机载信号测试与故障诊断四、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一般为2.5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2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学院现有教师6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研究生导师30人,有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1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2人、吉林省教学新秀1人。

近五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在内的横、纵向课题120余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340余篇,其中SCI、E1收录2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1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8件。

本学科瞄准计算机科学技术前沿与热点领域,突出电力特色,重点解决计算机领域及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

二、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现状,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在电力、金融、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及应用方面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及电力应用2.电力物联网与信息安全3.分布式计算与电力大数据挖掘4.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四、学制与培养方式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全脱产学习3年。

2.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领域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是:1、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参见课程设置表。

要求修满32学分,具体要求如下: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外语等),要求修满4学分;2、基础理论类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要求修满6学分;3、专业技术类课程,要求修满6学分;4、选修课程,要求修满10学分;5、实践教学,要求修满6学分。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 一等奖 2项 • 二等奖 1项
–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课件大赛奖4项
• 一等奖 2项 • 二等奖 2项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5项
• 一等奖 1项 • 二等奖 3项 • 三等奖 1项
–出版教材15部,学术专著5部,译著1部
12/04/17
7
人才招聘
江西师范大学百万年薪招聘领军人才 计算机学院每年招聘4-6名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简介
基本情况
1985 年创办的计算机科学系 1999 年 10 月计算机科学系成立十五周年之 际,根据计算机学科发展需要,更名为计算机 科学技术学院 200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 院
12/04/17
2
人员构成
专业教师 82 人,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28名 ,博士19人,在读博士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的中青年专家3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 人才工程”2人,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 人6人,骨干教师3人,江西省名师3人;博士 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
二、信息的多层(多视角)图模型 1、图模型的成功应用 2、同一信息在不同维度和粒度可构建不同的 图模型,如何刻画这些图之间的关系,建立应 用模型 3、异构信息图模型
12/04/17
11
建模思考
三、常识、领域知识与统计统一建模研究 1、规则等知识在语言处理的作用 2、统计模型的作用 3、对常识、领域知识等作为先验信息加载到 统计方法中,构建统一框架。(Bayes观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4/17
3
学科专业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200)一、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素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包含: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2、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习年限学制一般为3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论文撰写时间(包括论文答辩)约各占一半,均不得少于一学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出色完成学位论文并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其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

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为主导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

每位研究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研究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通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参与互选的研究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00)一、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素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包含: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2、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习年限学制一般为3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论文撰写时间(包括论文答辩)约各占一半,均不得少于一学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出色完成学位论文并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其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 2.5年。

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为主导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

每位研究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研究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通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参与互选的研究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导师在为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时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计划要对该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作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

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执行。

4、学位课程的教学一般是课程讲授,其他课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讲授、讨论班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严格按《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与筛选暂行规定》加强阶段性考核,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一级学科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见附件一),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指定的两门本科生主干课程。

实行学分制培养,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4个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课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具体如下:1.学位课(不少于26学分):(1)公共必修课(8学分)①政治理论课(2门) 3学分②第一外国语(1门) 4学分③专业外语(1门) 1学分(2)专业基础课(不少于3门) ≥9学分(3)专业核心课(不少于3门) ≥9学分2.非学位课(即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6学分3.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

需补修的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补修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

凡由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在本校举行的相关学术活动,研究生均应参加。

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

在读期间,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不得免修。

学院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

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的科研课题、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的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咨询、科技开发与服务、专业实习等,也可以通过担任助研和助管工作完成。

实践活动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不得免修。

实践活动的考核,由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估,给出成绩,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1、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该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

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研究生的理论和知识面;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特长和才能,使他们熟悉了解科学研究的选题、立项、研发与结题(鉴定)等主要环节,培养他们自学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

2、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并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

3、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导师与学院在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关键环节实施严格监控,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1.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和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和调研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工作,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并有创新性。

2.研究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受到撰写课题申报书的训练。

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3.研究生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硕士学位论文由导师认可后,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

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续表)附件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001课程名称:计算机专业英语英文译名:computer English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学分:1学时:18开课单位: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万剑怡教授、程艳副教授、杨庆红教授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常用英语词汇和习惯表达方式,提高使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能够从英文资料中获取知识,为熟练阅读英文的计算机技术文献、资料和书籍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指导,将教材中的内容按照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领域划分为10个专题,具体专题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应用程序、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互联网、计算机安全等。

在首先掌握教材中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知识的同时,同时补充大量该领域的最新文章、演讲视频和学术讲座等,使学生从多方位感受和掌握西方思维和表达方式。

教材及参考书目:1、刘艺、王春生编《计算机英语》(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张强华、司爱侠编著《计算机专业英语》机械工业出版社3、霍宏涛主编《计算机专业英语》机械工业出版社4、张政主编《新编计算机英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5、其他英文专业网站文章、相关英文科技论文、英文学术论文课程编号:0202002课程名称: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英文译名:Advanced 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刘超教授、张光和博士、曲彦文博士教学内容及要求:《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以并行计算机(或多处理机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并行处理技术,改善并组织计算机系统结构,提高计算机性能。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研究生认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方向与类型、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提高研究生分析设计多处理机系统结构的能力,为并行算法和并行程序设计的学习打下硬件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一是熟悉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与高性能计算机的区别、结构模型及其划分方法;二是理解并行计算机性能评测的指标与方法。

三是掌握并行计算机中的关键技术----存储器组织、节点互连、通信延迟等。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认识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结构类型、性能评测等的基础上,以当代可扩放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为主线,讨论各种并行计算机的组织模型、关键技术、结构特性和相关实例。

教材及参考书目:1、陈国良等编箸,《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刘超主编,《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3、张晨曦等编箸,《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秦杰编箸,《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李静梅主编,《计算机体系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6、许光辰等编箸,《嵌入式计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课程编号:0202003课程名称:高级软件工程英文译名: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钟林辉副教授、化志章副教授、揭安全副教授教学内容及要求:《高级软件工程》在本科软件工程的基础上,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软件工程的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为线索,围绕如何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行组织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