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及详解(收入与歧视)【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专业化与贸易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
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
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2.比较优势原理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同名1326)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及详解(收入不平等与贫困)【圣才出品】
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一、概念题1.贫困率(poverty rate)答:贫困率指家庭收入低于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即一国或一个地区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贫困面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中包含点域的贫困程度,是以县为基本单位的。
而贫困率指标与贫困面指标不同,它是以户为基本单位的,其计算公式为:贫困率(%)=总贫困户数/总户数。
2.贫困线(poverty line)答:贫困线指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美国国家的贫困线是联邦政府按提供充分食物成本的大约三倍的标准确定的。
贫困线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并取决于家庭规模。
常用的贫困线测定方法有:恩格尔系数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基本需求法、比例法,以及马丁法等。
前四种方法从理论基础、测算依据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考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可取之处,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缺陷。
第一种方法要求恩格尔系数比较稳定;第二种方法实质上是测定相对贫困标准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测定出的贫困标准,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都有很大的差别;第三种方法缺乏制定生活必需消费项目和数量的标准,特别是对连续计算贫困线借助经验判断较多,各时期之间的判断标准难以统一;第四种方法在比例的确定上存在经验的、主观的和武断的因素,客观性和科学性不强;第五种方法即马丁法吸收了前四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陷,无论从理论基础方面,还是从测算依据、可操作性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使其更加实用、科学。
3.实物转移支付(in kind transfers)答:实物转移支付指以物品和劳务形式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比如,通过各种政府计划,穷人得到了许多非货币物品,包括食品券、住房补贴和医疗服务。
不平等程度的标准衡量并没有考虑这些实物转移支付。
由于实物转移支付的对象是社会中最穷的成员,所以,没有把实物转移支付考虑在内就大大影响了所衡量的贫困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第7篇深⼊研究的论题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概念题1.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 )答:预算约束线⼜称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预算约束线表⽰消费者⽀付得起的消费组合。
假定以I 表⽰消费者的既定收⼊,以P 1和P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 1和X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P 1X 1+P 2X 2=I 。
上式表⽰:消费者的全部收⼊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出。
⽽且,可以⽤1I P 和2I P 来分别表⽰全部收⼊仅购买商品1或商品2的数量,它们分别表⽰预算约束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
此外,上式还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12122P I X X P P =?+。
式中的预算约束线⽅程表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12P P ?,纵截距为2I P 。
2.⽆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答:⽆差异曲线指带给消费者相同满⾜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条曲线。
它表⽰消费者在⼀定偏好、⼀定技术条件和⼀定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程度是没有区别的。
与⽆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函数为:U =f (X 1,X 2)。
其中,X 1、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 是常数,表⽰某个效⽤⽔平。
由于⽆差异曲线表⽰的是序数效⽤,所以,这⾥的U 只需表⽰某⼀个效⽤⽔平,⽽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
有的西⽅经济学者称这种效⽤⽔平为效⽤指数。
⽆差异曲线可以表⽰为图21-1所⽰。
在⼀个坐标系内,⽆差异曲线有⽆数条,图21-2中显⽰的只是其中的三条。
图中的横轴表⽰商品1的数量X1,纵轴表⽰商品2的数量X2,I、I′、I″分别代表三条⽆差异曲线。
图中的每⼀条⽆差异曲线上的任何⼀点,如⽆差异曲线I″上的A、B、C、D、E 和F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平都是相等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篇 导 言【圣才出品】
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圣才出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复习笔记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
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企业在它的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是错误的价格,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矫正价格。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及详解(生产要素市场)【圣才出品】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一、概念题1.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2.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答:生产函数指描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函数表示了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 K L=,。
在分析上,生产函数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短期:指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一般为资本K)无法调整(或变动)的期间。
因此生产函数为:()(,)(资本固定)。
Q f L K f L==长期:指所有生产要素皆可变动的期间。
这时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 f K L3.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答: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当劳动的增加量非常小时,MPL Q L=。
劳动的边际产出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倒U型的,这就意味着当边际产出为零MPL Q Ld/d时总产出达到最大值。
在图形上,总产出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就是各劳动投入量上边际产量的数值。
即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
4.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答:边际产量递减指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圣才出品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复习笔记1.价格控制(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价格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
(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上限规定的水平,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
图6-1表示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1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
图6-2表示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2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2.税收的影响政府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都会达到相同的均衡结果,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
税收使得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升高,而卖者从该物品得到的价格降低,政府获得了税收收入。
一般情况下,税收是由卖者和买者共同分担,但对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选择范围小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图6-3(a)表示供给富有弹性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市场上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卖者对该物品的价格非常敏感,供给曲线较为平坦;而买者非常不敏感,需求曲线较为陡峭。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应用: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一、概念题1.世界价格(world price)答:世界价格也称世界市场价格,指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价格。
世界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的。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惟一依据,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都必须还原为国际价值,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交换。
而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为国际价值,是与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越高,其商品价值就越低于国际商品价值,若按照国际商品价值出售,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相反则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关税(tariff)答:关税是指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与其他税收相比,关税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第二,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征收关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
其中以前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以后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
与任何一种物品销售税一样,关税会扭曲激励,使得稀缺资源的配置背离最优水平,使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
关税虽然使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造成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获得的这些好处。
关税造成的无谓损失具体表现为:第一,关税使国内生产者能收取的价格高于世界价格,结果,鼓励他们增加低效率地生产。
第二,关税提高了买者不得不支付的价格,从而使得他们减少消费。
二、复习题1.一国在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向我们传达了该国比较优势的哪些信息?答:当没有国际贸易,某种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于该种商品的世界价格时,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没有比较优势;当某种商品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时,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这是因为在世界市场上按世界价格交换时,该国可以获利。
具体分析如下:(1)贸易的决定因素是比较优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生产要素市场(圣才出品)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一、概念题1.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2.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答:生产函数指描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函数表示了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 f K L 在分析上,生产函数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短期:指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一般为资本K)无法调整(或变动)的期间。
因此生产函数为:()(,)(资本固定)。
==Q f L K f L长期:指所有生产要素皆可变动的期间。
这时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 K L=,。
3.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答: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当劳动的增加量非常小时,MPL Q L=。
劳动的边际产出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倒U型的,这就意味着当边际产出为零MPL Q Ld/d时总产出达到最大值。
在图形上,总产出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就是各劳动投入量上边际产量的数值。
即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
4.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答:边际产量递减指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9章收入与歧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答:补偿性工资差别指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在经济中普遍存在。
比如:教授的工资低于受教育时间大致相同的律师和医生,教授的低工资由工作所带来的学术上与个人价值上的满足而得到补偿。
工厂中夜班工人的工资高于同类白班工人的工资。
高工资补偿用来补偿他们不得不夜里工作而白天睡觉这种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补偿”一些人在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
由于他们所处的这种地位,使他们不得不承受更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承受了更高的“劳动的负效应”,也就是劳动引起的劳累、紧张、枯燥、疲倦、痛苦和危险的感觉或处境。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他们比那些没有处于同样地位的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
所以,这种工资差别被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2.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山东大学2008研)答: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如下:①提高物质资本使用率。
较高的人力资本能更有效地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②产生余值增长率。
国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国民资源增长率的差距即为余值增长率,主要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产生的;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的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劳动的需求(1)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①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②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值就是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对一个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这条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4)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①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上升增加边际产量值,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②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种情况称之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
③其他要素的供给。
生产中与劳动同时使用的要素供给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2.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
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
第十章外部性复习题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
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
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
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
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
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
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
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
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
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一国收入的衡量)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一、概念题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答:微观经济学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其基本假设为:(1)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从这两个基本假定出发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地,它包括:①供求规律;②消费者行为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③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④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圣才出品】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概念题1.循环流量图(circular flow diagram)答:循环流量图是指表明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以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如图2-1所示。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
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这些投入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
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图2-1中,经济决策由家庭和企业做出。
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是买者而家庭是卖者)上相互交易。
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物品与劳务的流向。
循环流量图的形式是简化的,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简化模型,因为它不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
图2-1 循环流量图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2表示。
图2-2 生产可能性边界该图形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
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达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达到,但没有利用完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
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
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为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章收入与歧视一、概念题1.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wage differential)答:补偿性工资差别指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在经济中普遍存在。
比如:教授的工资低于受教育时间大致相同的律师和医生,教授的低工资由工作所带来的学术上与个人价值上的满足而得到补偿。
工厂中夜班工人的工资高于同类白班工人的工资。
高工资补偿用来补偿他们不得不夜里工作而白天睡觉这种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补偿”一些人在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
由于他们所处的这种地位,使他们不得不承受更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承受了更高的“劳动的负效应”,也就是劳动引起的劳累、紧张、枯燥、疲倦、痛苦和危险的感觉或处境。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他们比那些没有处于同样地位的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
所以,这种工资差别被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2.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答: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如下:①提高物质资本使用率。
较高的人力资本能更有效地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②产生余值增长率。
国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国民资源增长率的差距即为余值增长率,主要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产生的;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的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劳动素质而投到劳动者身上的投资,是无形资本,它与物质资本(有形资本)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投资。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相关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3.工会(union)答:工会指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工会通常把工资提高到没有工会时的水平以上,也许是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号召罢工来威胁从企业撤出工人。
在许多欧洲国家,工会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瑞典和丹麦,3/4以上的工人属于工会。
工会是一种卡特尔,它是卖者共同行动以希望发挥其共同市场势力的一个集团。
在经济中大部分工人单独地与其雇主讨论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
与此相比,工会的工人是作为一个集团来这样做的。
4.罢工(strike)答:罢工指工人为实现某种利益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工作的行为。
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罢工区分为经济罢工和政治罢工。
在工人阶级还未觉醒而进行自发斗争时,罢工主要是为了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斗争。
随着工人阶级的觉醒,尤其是在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和政党领导之后,罢工由单纯的经济斗争上升到政治斗争,并把两者结合起来。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于工人的罢工权,有的由宪法作出明确规定(如法国、日本),有的由单行法规加以规定(如美国、西班牙)。
各国在确认公民罢工权的同时,又大都对罢工做出了种种限制。
这些限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职业上的限制。
如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定,禁止国家公务人员罢工,参加罢工的国家公务人员应立即予以解雇,剥夺其公务人员身份,并在三年内不得在任何国家机关中复任公职;②罢工类型上的限制。
各国法律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或事实上禁止政治性罢工或同情性罢工;③经济性罢工在程序上和时间上的限制。
许多国家对劳资关系都采用双方协商、调解和仲裁解决的程序,规定在此期间不得罢工;④利用集体合同或集体协议予以限制。
例如,瑞典的有关法律规定,如已签订的集体合同中包括规定工人有不举行罢工的义务的条款时,则工人无权罢工。
5.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答:效率工资指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
效率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
效率工资的基本观点是,雇主必须把工资作为刺激雇员努力工作的手段。
雇员在工作时候的努力程度决定了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率。
如果员工积极性高,则生产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而雇员工作时的努力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雇员得到的报酬的高低。
如果雇主给雇员支付的工资高于其他企业从事同种工作的雇员的工资水平,雇员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前途的“好工作”,并为了保持这种好工作而努力工作,这就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根据这一理论,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除非不得已,雇主不愿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因为这不利于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不但如此,社会上的工资水平总体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而且,高工资率还可以刺激产生高效率,效率的提高不可避免引起对劳动的需求的下降,从而社会上失业的存在就是可以理解的。
效率工资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工资刚性的重要理由。
6.歧视(discrimination)答:歧视指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集团、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歧视反映了某些人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偏见,是工资差别的一个来源。
竞争市场包含了解决雇主歧视的合理方法,只关心利润的企业的进入有助于消除歧视性工资差别。
只有在顾客愿意为维持歧视性做法进行支付或政府规定歧视时,竞争市场上的这种工资差别才能持续下去。
二、复习题1.为什么煤矿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有相似教育水平的工人?答:煤矿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有相似教育水平的工人,是因为他们的高工资是用来补偿采煤的枯燥和危险性,以及煤矿工人所面临的长期健康问题,这种不同工作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经济学家称之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2.从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资本?答:从教育能够提高生产率的意义上讲,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资本。
具体来讲:与所有资本形式一样,教育代表为了提高人未来的生产率而在过去某一时点的资源支出。
但是,与其他资本形式的投资不同的是,教育是与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教育成为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尽管它不如物质资本具体,但对经济的生产同样重要。
它是指人们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能够积累起来的有用的和有价值的知识。
人力资本较多的人,也即教育水平高的人有较高的边际生产率。
因为教育能够提高生产率,所以教育是一种资本。
3.教育为何可能在不提高工人生产率的情况下增加工人的工资?答:教育不一定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但是会增加了工人的工资。
原因如下:(1)根据教育的人力资本观点,教育使得受教育的人更有生产率,因而企业习惯于把工人的受教育状况作为区分其能力高与能力低的一种方法。
当人们得到较高的学位时,尽管其并没有变得生产率更高,但他们向有希望的雇主发出了他们高能力的信号,因为高能力的人比低能力的人更容易得到高学位。
因此,企业愿意对这类高学位的人支付更高的工资,以使得他们的工资与能力成正比。
根据这种观点,提高工人的教育水平尽管不完全会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但会增加他们的工资。
(2)根据教育的信号理论,正规学校教育并没有真正的生产率利益,但工人通过为在学校花费数年的意愿向雇主发出其内在生产率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所采取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其内在的利益,而是由于采取那种行为的意愿向关注这种行为的某人传递了私人信息。
(3)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这种投资的收益并不完全由个人获得。
教育的收益包括个人的与社会的。
个人收益是受教育以后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提高等这类非货币收益。
社会的收益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这就是说,教育提高生产率的结果一部分由个人以高收入的形式获得,即增加了工人的工资;而另一部分由社会以经济增长率提高的形式获得。
4.产生经济上的超级明星的条件是什么?你预期牙科行业中会出现超级明星吗?在音乐行业中呢?解释原因。
答:引起经济上超级明星产生的条件主要是以下两点:(1)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2)使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物品成为可能的是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
不能指望在牙科行业中看到超级明星。
因为一个牙科医生只能为有限的顾客提供他的劳务。
在音乐中可以看到超级明星。
因为每个人都想听最好的音乐家的歌曲,录音机的发明使音乐家可以以低成本向大量听众提供他们的音乐。
5.举出工人的工资会高于使供求平衡的水平的三个原因。
答:工人的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水平主要是由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三个原因引起的。
(1)最低工资法经济中大多数工人并不受这些法律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均衡工资远远高于法定的最低工资。
但是,对一些工人,特别是对最不熟练而又最无经验的工人来说,最低工资法把他们的工资提高到他们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所能赚到的水平之上。
(2)工会的市场势力工会是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工会通常把工资提高到没有工会存在时的水平之上,也许是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号召罢工来威胁从企业撤出工人。
(3)效率工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会发现支付高工资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率。
特别是,高工资可以减少工人的流动性,提高工人努力程度,并提高适应企业工作的工人素质。
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那么,一些企业就会选择支付给自己工人的工资高于工人正常情况下所赚到的工资。
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无论是由最低工资法、工会还是效率工资引起的,对劳动市场都有类似的影响。
特别是,把工资推到均衡水平之上,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减少了劳动需求量,结果是劳动过剩或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