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到2020 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
二: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中国长期停滞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四:怎样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的各种具体制度,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内在要求和动力: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需要不 断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在矛盾运动中,通过除弊趋利、吐 故纳新,经过不断自我完善,日益走向文明、进步。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是不完全够格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不发 达、不成熟、 不完善的阶段,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体制、管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 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 主义”。
改革开放的开启及其实践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 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 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P113.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奋斗的过程, 同时是不断改革,完善自身的过程.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 毛泽东打下了一定基础,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因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深,弊端也不少, 邓小平首先倡议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解放思想,冲破阻力,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江泽民进一步指出:“不进行改革就会窒息社会主 义内在的活力和生机,就会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发挥。” 胡锦涛又进一步提出:“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维护稳定。”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 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我们党要更加积极 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 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 和谐。” 由此不断促进社会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 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 深化改革。 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 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 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 谈起,一些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仅 失去发展机遇,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 难。 总之,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 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胆子要大,步子 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把 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 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 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的性质
(1)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 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 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 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 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 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 制。
3.宽领域:范围、空间、形式
宽领域: 在开放范围上,除经济上开放外,在 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文化上都要开放; 在开放空间上,由生产领域扩展到商 业、金融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许多领 域,全面走向国际市场; 在开放形式上,全面地利用国际通行 的各种贸易形式和投资形式。
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邓小平:
---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新标准。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的基本内涵
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 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 现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向现代化转变,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对象:不合理的具体制度; 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公有制、共同富裕);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1年我国GDP达到7301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 2013年GDP达到9038.66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位。 1979年到2012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9.8%,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2.8%。同期,我 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8%提高到11.5%。 2000年中国的GDP只占美国GDP的12%,2012年已占美国经济总量的55%。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是前提(稳定压倒一切)。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 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 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 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 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 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07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对外开放的形式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
国际劳务合作; 对外经济援助。
1.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低级形 态走向高级形态的历史进程。
★邓小平:“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江泽民:不进行改革就会窒息社会主义 内在的活力和生机,就会严重妨碍社会主义 优越性的发挥。
恩格斯说:“所谓‘社会 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 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图片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自延安整风后 又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思想和“两个 凡是”的束缚,使人们从多年来盛行的教条主 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为全面 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创造了条 件,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 论准备。
(2)改革的目的、原则
①改革的目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改革的原则:
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 共同富裕
(3)改革的内容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
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
育等各行各业。”
1985年4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3.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原因分析
(1)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 (2)在初级阶段,改革是迫切的历史要求;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二)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7.5%
67.7%
2012
2
11.5%
2
5680美 元
36.2%
39.3%
视频:改革开放30年
• 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治制度日益完 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文化: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 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 社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 生态:确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基本 国策,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影响。
一、 全面深化改革
二、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 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的改革开 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一)改革的历史进程
农村 城市
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 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 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上世 纪80 年代 初, 喇叭 裤是 一种 所向 披靡 的时 尚。
上世纪80年代, 健美裤流行了相 当长的时间。健 美裤一般以黑色 为主,带着很大 的弹性。后来脚 蹬裤的材料变得 多种多样,不过 基本的特点都没 有变:贴身,高 弹力,且透风。
上世纪80年代 牛仔裤在中国 年轻一代中流 行开来,至今 不衰。图为当 年当红影星张 瑜穿着牛仔裤 给《大众电影》 杂志拍的封面 照片。
第三,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武装 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 尽管要付出代价,但一般不需要采 取大规律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
形式。
①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 ②从政策的重新选择、 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 刻性和广泛性来说, 它不是对原有体制的 细枝末节的修补,而 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 社会变革。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理论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理论的不同之处 在基本矛盾的解决方法上(在发展动力问题上)
•毛泽东:一是片面强调通过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来推动生产力发展 抓革命 促生产 (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人民公社,割资本主义尾巴);二是以 阶级斗争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背 景及这理论的重大意义(6分)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 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4分)
(1)从实践背景来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 矛盾有何区别?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 解答的重大问题也是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从理 论背景看,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 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 矛盾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 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林曾认为精神上和道 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p163
1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基 2 本矛盾理论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毛泽东说,社会总
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不过矛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点。社会主义社 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 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第三,提出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解决 义社会向前发展。 础之间的矛盾。它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 的方法是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 第四,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 盾”。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 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孟买这个1400多万人的大城市中,60%左右的人至今
还住在贫民窟。从飞机上俯视孟买市区,一大半似乎都 是贫民窟
43
飞机下降了,贫民窟也更清楚了
44
驱车前往市中心,机场大道两旁也是贫民窟
45
贫民窟附近的臭水沟和商业街
46
被贫民窟包围的楼房
47
待处理的“垃圾”堆放在贫民窟的房顶上
48
49
中国”与三中全会“深化改革”构成了姐妹篇。
75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78
主要亮点:
一是立法方面对民主程序的要求,对宪法实施监督
程序和机制的新提法。
二是在政府法治方面,提出了“把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
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
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还提出了行政裁量基准。
79
三是在司法领域
提出了“领导干部干预插手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 究制度”。
通过“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
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最高法院设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
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也是为了控制司法权,不受地方
权力势力影响。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个标准。
其一是公共权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其二
是民主化;其三是法治;其四是效率;其五是
协调。
68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只有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
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的
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 代化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主 法治的进程。----俞可平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2)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
(2)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
因此要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3)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也不走改旗易帜。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
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新优势。
P140-141
提高水平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 “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 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海开放,
实现对内外开放相互促进。
3、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 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 贸易。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首创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 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 成改革合力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必然要求。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 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 济特区。1983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 《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 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 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 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 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 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 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邓小平提议下, 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 大决策,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世纪现代化上海的 象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贸易、经 济中心。
实际与关键
三个“性”与 六个“紧紧围绕”
其次,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 和问题。
毛中特 第七章_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改革开放的成就
1978—2014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 76704万人,年均增加1075万人;2012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增长58倍。
2、改革开放的成就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优化。2014年,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为36.2%,比1978年下降21.3个百
12澳大利亚1598.07大洋洲
14韩国1234.04亚洲 16印度尼西亚1006.89亚洲
2、改革开放的成就
1995年末世界各国GDP排名前10强 01、美国---------7,4005亿美元 02、日本---------5,2929亿美元 03、德国---------2,4166亿美元 04、法国---------1,5257亿美元 05、英国---------1,1032亿美元 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 07、中国-----------7006亿美元 08、巴西-----------6756亿美元 09、加拿大----------5760亿美元 10、西班牙----------5709亿美元
2、改革开放的成就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
的光辉历程,改革成果丰硕,开放成就非凡。这一
笔笔鲜活的统计数据正是最好的见证。
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
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 法宝。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 丰富与发展 (二)改革开放的性质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全)
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两位数
的增长速度,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不足3%;国内生产 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2位;经济总量占世 界的份额由1. 7%提高到12.9%;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 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1位。
4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 平,要树立开放条件 下的安全观。
谢谢
本章节到此结束!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依据——矛盾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其他社会一样,社会主 义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中发展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 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 矛盾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观点。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 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 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 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二节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 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3.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十七大报告: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未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的矛盾规律未进行系统的阐述。
★斯大林认为精神和道义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虽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未作为根本问题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出发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给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以高度的评价,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是这两种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掌握改革是全面深化的改革,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主要表现:1、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当惊世界殊”的历史;2、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3、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4、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5、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6、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背景国内环境:“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我们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13786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 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 收入为26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名义同比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年加快1.2个百 分点。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从国有占绝对优势到非公快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77.6%,国有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 降到29.5%,非公企业产值占68%。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课堂讨论
• 1.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国人全身心 偷渡到香港?
• 2.由偷渡香港到港人回内地定居 说明了什么问题?
• 1.两地收入差距悬殊。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 有个罗芳村。不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l34元, 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宝安一个农民劳 动日的收入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 60一70港币,两者差距悬殊到l00倍。 • 2.说明中国内地发展了。30年来,中国为什么能发展的如 此之快?——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国内背景
•
196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日本相当,到1978年则只 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
人民生活长期停滞。20年间,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仅 从73元增长到133.6元,年均不到3元;1亿多农民的温饱 未解决;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也仅从235元增长到316元, 年均增长仅4元。短缺匮乏严重。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 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 有坚实基础。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 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 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 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2、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以开放带 改革,以改革推开放,改革开放互相促 进,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经 验。 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国内发展 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 现国内发展的手段。 4、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本章小结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 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法宝。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 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 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 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 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 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 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 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 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 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和目标任务?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4.如何正确处理改特色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 加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 阔道路,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 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 法宝。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入: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说法。
其实,所谓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实质就是用什么力量去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过去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我们曾经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阶级斗争;后来又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将其概括为两个字:“改革”。
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如何理解邓小平的改革理论?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
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引起和决定这对矛盾的根本因素。
生产关系按照生产力性质和要求不断改变自身形式,是这一矛盾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
在阶级社会中,当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从根本上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就必然起来同代表落后生产关系的统治阶级进行斗争。
所以,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出色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但是,遗憾的是毛泽东未能找到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由于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上的理论失误,他仍然沿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理论观点,试图通过“文化大革命”的途径来解决这些矛盾,在探索中陷入了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中国资金密度最大的地区。
2013年8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 缩写FTZ)经国务院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范围涵
盖外高桥保税区(核心)、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
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上海自贸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 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 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
2006年12月1日,约 3500名韩国农民在首尔举 行大规模抗议示威,对政 府通过的《大米协商批准 动议案》表示不满。韩国 一直对国内大米市场实和 地严格保护,但根据WTO
相关规定,韩国将逐渐开
放大米市场。农民认为, 质优价谦的进口大米将带
来冲击,影响粮农生计。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出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应对巨大 的国际竞争压力,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 流。
国内情况: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 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政治局面混乱,经 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 溃的边缘。
出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 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历史——深刻的教训 (1)漫长的封建社会:长期闭关自守,经济 不发达,积贫积弱,落后挨打。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 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 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 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长 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邓小平
2. 1984年开放14
个沿海城市。
它们是大连、秦皇 岛、天津、烟台、青 岛、连云港、南通、 上海、宁波、温州、 福州、广州、湛江、 北海。
3. 1985年2月,中央
又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 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珠江三角洲
4. 1985年开放海 南岛。1988年,
将海南岛改制
(2)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主客观原因没有积极对外开放,经济 处于半封闭状态,坐失许多发展良机,拉大同 世界先进水平本已缩小的差距。
“人家封锁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设” “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主要靠自力更生,
搞出来很多东西”
“这二十年是世界蓬勃发展时期”
(3)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
2011 : 1160
1993:275
1992:110
1983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额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性、高能耗、高污染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百姓生活的意义:
汽车越来越便宜,车型越来越多; 大家都买得起电脑,并且电脑还有了“中国芯”;
手机品牌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
人民币越来越值钱; 汽油价格越涨越高;
农业税取消了,粮价涨了;
能和欧美同时看电影大片了 „„
2005年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举行。会场里,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部长们为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讨论是热火朝天; 会场外,来自128个国家的逾千名WTO反对者们也以各种方式表示反对 抗议。
1960--2000年中国第一次 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提高
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 放生活力,把国民经济 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是 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
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 配合。
上海浦东新区:通过制度 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三个有利于”是评判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992年,邓小平在南 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
6. 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省会城市,13个沿边城市, 增加34个开放口岸
沿边:1992年3-6月,国家陆续批准与邻国有边界线和临海的省区,
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广西、云南等的省会、省府对外开放。 同年7月,决定西藏的边境口岸普兰对印度开放。
沿江: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武汉、
加剧
•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和难度加大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法律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
关税减让原则
透明度原则 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具体表现为“一般最惠 国待遇”及“国民待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
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 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 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 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 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其深刻的国内
背景和国际背景。
一、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作出实 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其深刻的国内
背景和国际背景。
国际环境: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 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 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 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展 以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
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
科技、教育、文化、服务 业等。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 开放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中 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外国。
入世后中国的“表现”
• 降低了关税水平
• 减少了非关税壁垒
• 促进了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 在法律法规方面不断完善 与健全
2013年4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 在日内瓦总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额排名中位列 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
入世对中国的“挑战”: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
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 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 1985.3.28
中国的第一次革命——对基本制度的革命
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 会主义的基础,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 会主义新中国。
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有重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 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海经济开发区、沿边沿江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
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84年,参加国庆游行的大学生队伍在通过天安门时, 展示“小平您好”的条幅,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改革开放取得成 果的喜悦之情。
岳阳、重庆5个城市,同时开放长江流域的一些港口,形成了由沿海 以内陆的开放格局。 内陆:1992年8月,国家决定内陆省的省会、自治区的首府在许多方
面都可以实行与沿海开放城市相同的优惠政策。
30年沧桑巨变:深圳福田
1983年,浦西看浦东
如今的浦东之夜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所谓宽领域 ,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
消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改 革政治、科技、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
主义中国变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一、全面深化改革
4.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方针。 但独立自主不等于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也 不等于盲目排外。
要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 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 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所谓全方位,就是无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 对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对发达中国家还是对发展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
1.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世界近现代的历
史发展表明,对外开 放,发展对外经济技 生产力的社会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
术关系是生产社会化、
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 展的客观要求。
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 1979年广东、福 建试办经济特区。 1980年设置深圳、珠 海、汕头、厦门四个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 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 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促进经济技术发 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 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截 至目前中国共有6个经济特区,包括2010年的新疆喀什经 济特区和2011年的义乌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 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 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 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 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 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不仅涉及经济,还包括政治、文
化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将使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都发生革故鼎新的深刻变动。
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和目的决定的:改革 的社会性质同革命一样,具有解放生产 力的同等意义 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刻性、全面 性,具有革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