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说课稿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语文教案-《丰碑》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海拔2023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

(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

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丰碑》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通过展示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向读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丰碑》的内容,包括历史背景、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一、历史背景1.1 文化背景:《丰碑》发生在古代中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传统价值观,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

1.2 政治背景: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各种权力斗争和人民疾苦交织在一起。

这种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紧迫感和冲突,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3 宗教背景:作品中涉及了宗教信仰的问题,包括道教、佛教等。

通过这些宗教元素的运用,作者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二、人物塑造2.1 主角形象:《丰碑》中的主角形象饱满而立体,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命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2.2 配角形象:作品中的配角形象丰富多样,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是善良正直的人,有的是复杂矛盾的人,有的是反派角色。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也展示了社会的多样性。

2.3 人物关系:作者通过巧妙的人物关系安排,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和情感交织。

这些关系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深化了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三、情节发展3.1 起承转合:《丰碑》的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故事从一个小小的事件开始,逐渐展开,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使情节发展自然流畅,引人入胜。

3.2 高潮迭起:作品中的高潮迭起,紧张刺激。

主角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智慧。

这些高潮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迫感,也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3.3 结局回顾:故事的结局回顾了主角们的成长和奋斗历程,也展示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展望。

结局的回顾使读者能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同时也给予读者积极向上的思考和启示。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丰碑》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丰碑》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丰碑》说课稿以下是小学语文课文《丰碑》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一、教材分析《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二十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

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述了军需处长和将军的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目标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我把本课的微观目标设定为:1、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学法①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创设一个兔子舞的情境,学生载歌载舞进入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为下面的教学创造积极、愉悦的氛围。

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悟一悟”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

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 《花钟》是一篇具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 -----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儿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

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丰碑》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影视作品,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精神。

本文将从影视作品的背景、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影视作品背景1.1 《丰碑》的创作背景1.2 影视作品的历史背景1.3 影视作品的社会背景二、影视作品主题2.1 《丰碑》的主题概述2.2 主题的深刻内涵2.3 主题的时代意义三、人物塑造3.1 主要人物形象3.2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3.3 人物形象的情感表现四、情节设置4.1 情节的起承转合4.2 情节的紧凑性和联贯性4.3 情节的高潮和结局五、艺术表现5.1 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5.2 影视作品的音乐表现5.3 影视作品的情感表达正文内容:一、影视作品背景1.1 《丰碑》的创作背景《丰碑》是由中国优秀导演执导,聚焦于中国革命历史,力求真实再现历史事件。

1.2 影视作品的历史背景《丰碑》讲述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包括一系列的战役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1.3 影视作品的社会背景影视作品的创作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反映了社会对于英雄事迹的关注和崇拜。

二、影视作品主题2.1 《丰碑》的主题概述影视作品的主题是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宏扬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2 主题的深刻内涵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牺牲精神和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决心。

2.3 主题的时代意义影视作品传达了革命精神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珍惜和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财富。

三、人物塑造3.1 主要人物形象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形象,包括革命领袖、战士和普通百姓等。

3.2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情感表达和行为举止。

3.3 人物形象的情感表现影视作品通过人物形象的情感表现,展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坚定信念。

四、情节设置4.1 情节的起承转合影视作品的情节设置紧凑合理,通过起承转合的结构,引导观众尾随剧情发展。

《丰碑》说课稿

《丰碑》说课稿

《丰碑》说课案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丰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结构上先抑后扬,通过对将军的描写,侧面烘托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随着将军情感的波澜起伏,军需处长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感人至深。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培养崇高的价值观。

同时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以及文章先抑后扬、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2、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严峻、丰碑、恶劣、袭击、湿润、覆盖、晶莹”等。

2、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水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积累语言。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以读代讲”的方法,结合投影、录象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播放录象、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美读品味,体悟写法,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丰碑》说课稿

小学语文《丰碑》说课稿

小学语文《丰碑》说课稿一、说教材《丰碑》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挚、悲壮动人,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老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被严寒冻死的事,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位于《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之后。

教学本文除继续训练学生分清详写和略写外,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在充分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二是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详细描写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其中,通过“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军需处长崇高的内心世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美读品味,体悟写法,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除继续运用“分清详略———自读自悟———体情悟法”的学习方法外,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达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在激活学生方面,教师主要运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激励、示范引导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读书感悟的兴趣。

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读书用脑、注意文题、主动自学、自觉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将本课的教学任务安排在两课时内完成。

《丰碑》说课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设计 5份一、说教材:《丰碑》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

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魅力:首先是课文中着力渲染的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写作。

其次,这篇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将军;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用这种忘我精神去打造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全文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写将军对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本单元训练重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注意体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荼泶锴宄摹?lt;br>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技能目标:感悟课文侧面描写比直接描写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余地的表现方法,学习神态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2、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丰碑》是一部由中国作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物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丰碑》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背景与主题、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展开、语言的运用以及作品的意义。

一、作品的背景与主题1.1 时代背景:《丰碑》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封建制度逐渐瓦解,新文化运动兴起。

1.2 社会现实: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遭遇,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如封建家庭的压迫、贫富悬殊的现象等。

1.3 主题:《丰碑》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与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和心理的描写,呈现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人性的扭曲。

二、人物形象的刻画2.1 主人公: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为了生活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被迫过上了压抑的生活。

2.2 家庭成员: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家庭成员形象鲜明,如懦弱的妻子、残忍的岳父等,他们对主人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3 周边人物: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周边人物,如同样受压迫的邻居、虚伪的官员等,他们的形象凸显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

三、情节的展开3.1 冲突的引发: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了故事的发展。

3.2 主人公的努力:主人公为了改善生活,不断努力工作,但却屡屡受挫,生活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3.3 悲剧的发生:作品以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为高潮,通过对他的心理描写,展示了社会对个体的摧残和人性的扭曲。

四、语言的运用4.1 描写手法: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

4.2 对白的运用:作者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和真实感。

4.3 比喻与象征:作品中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对丰碑的描写,寓意深远,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

五、作品的意义5.1 社会意义:《丰碑》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呼吁改变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中,说课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丰碑”这一主题,以说课稿的形式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说课中建立起一个令人难忘的“丰碑”。

一、教学背景1.1 学校情况在说课中,首先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特点等。

1.2 课程内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1.3 教学环境描述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教学工具准备等。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2.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

2.3 教学评价说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介绍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2 主体教学详细描述教学的主体部分,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3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四、教学手段4.1 多媒体教学介绍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方法。

4.2 互动教学说明如何通过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3 实践教学介绍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提出对本节课教学的改进意见,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5.3 教学心得分享本节课的教学心得体会,展望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

结语: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说课中建立起一个“丰碑”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周密准备和不断反思,教师才能在说课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为学生的学习之路搭建坚实的基石。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教师们在说课中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丰碑》是一部以歌颂人民英雄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英雄事迹和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展现了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丰碑》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诗歌背景、主题表达、艺术手法、情感传递和社会影响。

一、诗歌背景1.1 历史背景:《丰碑》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当时正值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民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

1.2 作者背景:《丰碑》的作者是中国著名诗人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3 创作背景:《丰碑》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英雄而创作的,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英雄的崇高敬意。

二、主题表达2.1 英雄事迹:《丰碑》通过描绘英雄的事迹,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牺牲和奉献。

2.2 英雄品质:诗歌中呈现了英雄们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勇敢的精神,表达了对英雄品质的赞美。

2.3 英雄形象:通过诗歌的描写,英雄们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艺术手法3.1 修辞手法:《丰碑》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2 对仗格律:诗歌采用了对仗格律,使诗句的音韵和节奏更加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3.3 感情表达: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英雄的敬意,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共鸣。

四、情感传递4.1 敬意和敬仰:《丰碑》通过描绘英雄的伟大事迹,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深深敬意和敬仰之情。

4.2 感慨和思考:诗歌中透露出作者对英雄牺牲奉献的深深感慨,引发了读者对英雄精神的思考。

4.3 振奋和鼓舞:《丰碑》通过歌颂英雄的形象,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奋发向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五、社会影响5.1 增强凝聚力:《丰碑》通过歌颂英雄,增强了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5.2 弘扬正能量:诗歌中展示的英雄形象和精神,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向英雄学习的热情。

《丰碑》的优秀教案7篇

《丰碑》的优秀教案7篇

《丰碑》的优秀教案《丰碑》的优秀教案7篇《丰碑》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切入点:“丰碑”的表面意思是什么?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阅读切入点;文章哪些地方你深深的感动了,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课时: 2板书设计8、丰碑老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

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特别注意:啸(xiào ) 劣(liè) 塑( s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丰碑》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赞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丰碑》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文内容:1. 《丰碑》的历史背景1.1 这部作品是在二战结束后创作的,它展现了人类在战争中的苦难与奋斗,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1.2 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战的影响,并反思人类在历史中的错误和教训。

2. 《丰碑》的文化价值2.1 这部作品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展示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强调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感。

2.2 通过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它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 《丰碑》的艺术成就3.1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示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2 通过精心构思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它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量,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4. 《丰碑》的社会意义4.1 这部作品通过展示人类在战争中的痛苦和牺牲,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追求和珍惜生活的意识。

4.2 它鼓励人们反思战争的根源和解决之道,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 《丰碑》的教育价值5.1 这部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向观众传递了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了人们的情感和思量能力。

5.2 它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了人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总结:综上所述,《丰碑》作为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通过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成就、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等方面的展示,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它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座丰碑,永远铭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应当珍惜它,传承它,让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人们的心中永存。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丰碑》教学设计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丰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

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

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同学们,在六十年代前,为了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条件极为艰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5、丰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特别指导。

劣lie、润run、覆fu的读音,碑、豹、润、覆的写法。

2、学习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

冰坨就是冰山。

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就是一座冰山,气候极其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严厉、严格。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

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文中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丰碑说课稿

丰碑说课稿

丰碑》说课稿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丰碑》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而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

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口语和语感的形成打下基础,为本单元乃至以后的红色经典课文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

”基于以上理念,根据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针对本课特点,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文本内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教学,我以情感为主线,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读中加深内心体验,在读中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达至“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三、说学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工作中,说课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着“丰碑”这一主题,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说课来打造教学的丰碑,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魅力。

一、教学设计的丰碑1.1 知识结构清晰:教师在说课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设计合理。

1.2 教学步骤合理:教师应详细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保证教学过程顺畅。

1.3 资源整合充分: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教学实施的丰碑2.1 语言表达准确:教师在说课中应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2.2 互动氛围浓厚: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3 学生表现引人注目: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三、教学评价的丰碑3.1 评价方式科学: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评价标准明确:教师应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励学生自我提高。

3.3 评价结果公正:教师应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的丰碑4.1 自我总结反思: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4.2 向他人请教建议:教师应向同事、领导等请教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3 持续学习进步: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教学成果的丰碑5.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说课,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2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说课,教师能够展示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5.3 教学丰碑永存:通过说课,教师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丰碑,留下永久的教育烙印,影响学生一生。

结语:通过说课,教师能够打造自己的教学丰碑,展现出专业素养和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丰碑》说课稿(通用6篇)

《丰碑》说课稿(通用6篇)

《丰碑》说课稿《丰碑》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丰碑》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丰碑》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22课《丰碑》第2课时。

2、教材简析:这是讲读课文。

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丰碑是第七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详写与略写”。

学懂了这篇课文,落实了这一训练重点,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单是从文章的内容去理解文章,还懂得从材料的安排来理解文章的结构,从而也使学生知道在写作中详略得当地进行写作,安排材料。

4、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学大纲,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个方面全面考虑,而且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1)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因此,可确认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在教学时,我围绕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领悟了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质重点的语段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这是本课时的思想的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5、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如“湿润”、“冰冷”、“呻吟”、“丰碑”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红军指战员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克己奉公、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丰碑”的含义。

难点:领会红军指战员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克己奉公、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最困难的考验是什么吗?有谁能说一说“丰碑”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课题:“丰碑”,并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结合词语解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检查对方是否读正确。

4.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教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等技巧。

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6.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1)“丰碑”的含义是什么?(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教师总结归纳。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1)“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里“沉重而坚定”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老战士冻僵了,倚着光秃秃的树干”,从“倚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树干为什么是“光秃秃”的呢?“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如果当时是你亲眼看到的,你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丰碑说课稿

丰碑说课稿

丰碑说课稿丰碑说课稿(精选3篇)丰碑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

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1.激情范读,整体感知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自主学习,重点感悟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

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

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丰碑说课

丰碑说课

紧抓感情线索,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形象——《丰碑》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丰碑》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这一单元以“爱国情怀”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丰碑》是一篇小说,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将军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讲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前行,当时的供应非常紧张,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发给了战士,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云中山的英勇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情节跌宕起伏,感情真挚、悲壮动人,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学习12个生字。

要求学生能做到会认、会读、会写。

重点指导“辟”“率”字音的认读。

重点指导“碑”“塑”的书写。

②熟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从将军的情感变化中体会军需处长的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④正确理解丰碑含义,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从中受到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将军的情感变化中体会军需处长的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含义,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感染和教育。

依据: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二、说教法和学法1、学情分析:课文是一篇塑造人物高大形象的小说,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五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一岁左右,思维已初步发展,经过低中年段的训练,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对待事物有了一些认知。

进入高年级,学生的朗读的能力已经得以提升,乐于朗读,在教学上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抓住人物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自主探究,体会军需处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大形象。

2023年丰碑说课稿9篇_2

2023年丰碑说课稿9篇_2

2023年丰碑说课稿9篇丰碑说课稿1一、说教材:《丰碑》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

__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魅力:首先是课文中着力渲染的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写作。

其次,这篇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将军;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用这种忘我精神去打造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全文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写将军对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本单元训练重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注意体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技能目标:感悟课文侧面描写比直接描写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余地的表现方法,学习神态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1、深刻领会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2、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丰碑》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

本课跟前面的第四单元配套,是革命传统类的文章。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他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的选编意图:一是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挚、悲壮动人,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三学段,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将以立人为主旨、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命课堂。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订为以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感受军需处长无私的精神、无畏的信念,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及红军部队受到的鼓舞。

二、说教法、说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根据学学生实际情况,我将采取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同人物共鸣、入情入境、抒发崇敬之情,揣摩写作方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我设计了了解丰碑、感知丰碑、走近丰碑、丰满丰碑、树立丰碑等五大块内容。

第一环节:了解丰碑,感知丰碑,形成阅读期待
直接导入课题《丰碑》后我便引导学生对课题咬文嚼字,通过质疑碑字含义,用组词法理解丰的含义,初步了解课题含义是:记载着丰功伟绩的石碑,然后顺势抛出问题:本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呢?找出文中的一句话读读。

学生很容易找第13自然段认定丰碑就是指覆盖着积雪的军需处长的身体,这时我顺学而导采取变序法先组织学习第13段。

在初步了解丰碑的含义是指高大的碑后,我又引导学生质疑此句,提炼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军需处长的身体又怎么成为丰碑的呢?然后我又将学生的目光转移到第7小节,轻声朗读这个自然段,读的时候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留心,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这样课堂从咬文嚼字开始,将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不但有了语文味,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情景。

第二环节:走近军需处长,感受丰碑形象
学生很容易找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第7自然段。

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一抓塑像,配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其形,同时又巧妙地穿插天气描写的句子。

再抓塑像,感悟其神时,我便以文中矛盾处引导学生思考: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通过边朗读边思考军需处长的内心活动,并引导学生用因为军需处长想到所以被活活冻死却十分安详镇定来说话,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并熟读成诵。

这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情感内化,符合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第三环节:丰满丰碑,揣文章写作特色
我以引读的方式过渡到第三环节:学习将军的有关句子,但重点就抓军礼,体会将军情感变
化。

特别突出想象:如果这个军礼会说话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进一步带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世界,并顺势引导学生分别带着震惊、愧疚和崇敬的感情反复朗读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军需处长的精神和将军的情感变化中走了个来回时,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对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充满了崇敬,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重读引导学生关注晶莹这个词,先从字面上理解指光亮而透明,再挖掘到深层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而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接着又通过课件出示一组英雄形象,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提升丰碑含义。

那么最后诵读碑文,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也将是课堂的一个高潮。

第四环节:树立丰碑,抒发崇敬之情
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无私)、勇于献身(无畏)的不朽精神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人们常说:文道结合。

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