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科学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方案设计、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具备高度综合的、有扎实宽广的环境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现实和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

5.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

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是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单位和第二届副主任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

本学科是南京大学“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之一。

研究方向1. 环境化学·有机污染化学·无机污染化学·污染防治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理论环境化学2. 环境生物学·生态毒理学与风险评价·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化学·环境遗传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生物修复师资力量本学科环境科学方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博导12人。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
环境科学
1
环境化学
研究内容: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方向力求在分子或原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变化。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入手,以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生态效应为研究重点。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1、新型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在多介质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归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效应;2、农药(包括传统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和新型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杂环类等)和兽药的水环境复合污染及其风险评价;3、现场、原位、快速的分析监测新方法技术和设备的研究。4、大气环境化学及空气污染健康影响。
黄邦钦(*)
王大志(*)
焦念志(*)
史大林(*)
朱小明
陈炳章
郭丰
5
环境毒理学
研究内容:(1)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开展海洋动物免疫相关新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如海洋鱼类、蟹类、贝类等抗菌肽的研究与利用);深入研究与挖掘海洋经济动物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新基因和蛋白质,并研究其在水产、食品安全、农业及其医学上等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解决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环境存在的抗生素污染、水产品药物超标、病害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等国家需求和社会关切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2
厦门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从2012级开始适用)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生态学
专业代码083001、083002、083020、0713
培养单位(公章)环境与生态学院
研究生院2012年05月制表
2012年6月30日修订
一、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

083001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源环境学院)

083001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源环境学院)

附件3: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07月04日
修订日期:2013年06月05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南昌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6
2
2
考试
5822042
环境生物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3
环境监测方法
36
2
2
考试
5822044
现代环境规划与管理
36
2
2
考试
5822045
运筹学
36
2
2
考试
5822046
遥感应用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7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8
环境学科研究前沿
36
2
2
考试
5822049
林波(教授)
董瑞斌(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修






0020005
英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5821034
高等环境微生物
54
5822055
污染气象学
36
2
2
考试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旳规定,本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旳高层次发明性人才。

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遵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旳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可以纯熟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理解环境工程学科旳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旳能力,有较强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旳研究领域获得发明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纯熟旳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具有一定旳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发明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并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旳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重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有关旳新理论和新技术。

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旳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旳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重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与大气环境因子旳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旳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旳大气污染物旳时空分布规律、重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重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旳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旳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重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健康旳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防止和治疗旳新技术、新措施。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规定”中规定旳尤其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摘要:“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例,提出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打通,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制定衔接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一体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培养质量、优化生源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层人才培养;直博生培养;模式;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前言“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和连贯的体系设计,打破不同学习阶段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力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全方位发展。

当前地方高校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开展“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学生选拔、导师配选、培养管理、协同教育、分流淘汰等培养全过程有效衔接。

“本-硕-博”连续培养模式的出现是满足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把握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的主动探索,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优秀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例,自2018年以来,创新衔接现有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制度和选拔机制,推进试行“本-硕-博”连读选拔培养模式,实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培养。

2020年,学校首获招收直博生资格,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相关本科专业中,选拔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的本科生,依照培养优秀本科生与科研学术尽早融合这一要求,创新“本-硕-博”连读培养和直博培养机制,构建了完善的贯通式培养体系,形成了“3+1+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2+3”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和“4+5”直博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创建。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知识分享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知识分享

环境工程专业(0830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与环境科学一起在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1. 水污染控制过程2. 有机毒物控制及资源化3. 清洁生产工程与环境友好材料4. 大气污染防治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6. 生态修复工程师资力量环境工程系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各一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一名,教授9名,博导7名,副教授8名,高工两名。

科研水平环境工程系在2000年内获得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并在国家科技部选中的8项环保类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中占有一项,获得和申请国家专利近百项。

环境工程系现主持有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各部门地方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污染防治工程项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简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权威机构,长期致力于环境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为了培养更多高层次的环境科学研究人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

下面是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的简章。

一、招生领域及学位专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的领域主要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与政策等相关学科。

在这些学科领域内,研究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的选择进行深入研究。

二、招生条件1.学历要求:申请人需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或者具有相当于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育背景。

2.研究方向:申请人的研究方向需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方向相符合,有相关背景知识和研究经验。

3.成绩要求:申请人需具有优秀的学术成绩和研究能力,硕士阶段成绩排名在前30%。

4.推荐信要求:申请人需要提交两封经教授、博导或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签署的推荐信,推荐信需详细说明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和潜力。

三、报名与考试1.报名时间:每年的招生季度定为5月至7月。

具体报名时间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招生办公室公告为准。

2.报名方式:申请人需登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招生网站进行在线报名,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和相关申请材料。

3.考试科目:申请人需参加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的考试。

笔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课程知识测试,面试主要考察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方向。

四、奖学金与培养计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根据申请人的考试成绩、学术能力和资助需求,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和研究生资助。

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参与和实习实践等环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申请与录取申请人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提交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招生办公室。

相关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位证书、成绩单、推荐信等。

经过初审和面试等环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根据综合评定结果确定录取名单,并在指定时间内公布结果。

六、联系方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如下:电话:************电子邮箱:********************.cn地址:北京市XXX街道XX号以上便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的简章,希望对广大研究生申请人有所帮助。

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五年制直博生环境科学.

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五年制直博生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培养方案基本信息一、培养目标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环境科学领域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刻苦钻研,掌握本学科坚实且宽厚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的实践经验。

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主持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3)身心健康。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4)基本学习年限为五年。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总学分 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5门 10学分学位专业课 须修 6门 18学分专业选修课 须修 4门 10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门 2学分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包括教学实践、医疗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开发和服务等内容的基本要求、工作量及考核方式)(1)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包括相关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验课或专业理论课的辅助教学工作。

(2)除完成与博士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外,应积极主持科研项目的文献调研、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结果讨论、研究进展报告等科研工作,鼓励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经费申请等工作。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内容的要求及考核方式)(1)必须主讲4次由相关课题组参与的学术报告:第二、三学期,每学期分别进行1次文献阅读报告;第三学期末完成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第五学期必须进行1次研究进展报告。

(2)必须主讲2次由全系课题组参与的学术报告:第四学期中,必须配合中期考核完成1次研究进展报告,报告内容作为中期考核的依据之一;第六学期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1次研究总结报告。

对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意见

对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意见

对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意见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具有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全面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二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基础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应当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同时还应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此外,还应开设专门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研究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当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应该优化师资结构,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此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科研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中科院硕博连读是中国科学院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制定的一项培养方案。

该项目针对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提供无缝连接的培养计划,使其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缩短博士学习时间,为其未来的学术和科研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对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进行介绍。

一、招生条件1.本科生:应届本科生或已获得本科学位并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科学研究基础。

2.硕士研究生:应届硕士研究生或已获得硕士学位,且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科学研究基础,以及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取得优秀成绩和研究成果。

二、培养方案1.学科方向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专门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打造,因此招生学科方向以科学研究为主。

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学卫生、社会人文等领域。

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2.培养时限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主要是为了缩短博士学习时间,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因此,培养时限通常为5年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上课学习外,学生还要积极参与实验室、课题组等科研活动,注重学术创新和科研成果。

3.学习形式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教学时采用导师制、课程制、研究生与科研团队共同探讨问题等教学方法。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课题,并在总结、发表论文等方面得到指导和帮助。

在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遵循科学道德和诚信原则。

4.课程安排通过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学生通常需要修读一定的学分,其中包括学科专业课和跨学科学科综合课。

在学科专业课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课程;而在跨学科学科综合课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5.论文要求学生在完成硕士、博士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需要撰写论文,该论文需要在校内或其他相关机构进行评审,在完成评审后方可毕业。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

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

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本目录与原目录相比,有如下变化∶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8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2种。

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法学,4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医学,8个一级学科,54种学科、专业;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种学科、专业。

三、本目录中有16个二级学科带"(含∶)",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环境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环境
特色与意义: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胡宏友
黄凌风
朱小明
骆苑蓉
环境管理
1
环境规划与管理
研究内容:环境规划、功能区划、环境管理、区域和流域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研究。
特色与意义:功能区划、区域和流域综合管理,为环境管理专业的主干方向。
陈能汪
方秦华
黄金良
彭荔红
2
环境评价
研究内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回顾性评价等。
王文雄(*)
王新红
周克夫
洪海征
郭丰
王明华
陈荣
郁昂
6
海洋分子生态学
研究内容:分子生态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包括DNA和蛋白质两个水平)研究生物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以及产生这种适应反应的分子机制。海洋分子生态学是围绕着海洋生态现象的分子活动规律这个中心进行的,特别是种群动态的分子机理。本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海洋生物(主要是微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与分子系统学;海洋微型生物的分子鉴定;海洋初级生产过程的分子机制;浮游植物磷、氮代谢的酶学和分子基础;海洋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分子机制等。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
环境科学
1
环境化学
研究内容: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方向力求在分子或原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变化。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入手,以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生态效应为研究重点。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1、新型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在多介质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归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效应;2、农药(包括传统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和新型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杂环类等)和兽药的水环境复合污染及其风险评价;3、现场、原位、快速的分析监测新方法技术和设备的研究。4、大气环境化学及空气污染健康影响。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环境系统工程●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师资力量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5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高工1人,讲师4人,并有11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培养目标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1.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并进行技术交流;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5.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作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博士研究生1. 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能够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4. 具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5. 具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案(一)研究生入学:1. 研究生入学前,需要通过考核和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入学资格;2. 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本科生给予特殊考察。

(二)学位课程学习:1. 研究生阶段学习分为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分别设置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术研究方法、专业课程等;2. 要求学生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三)导师指导和科研实践:1. 在学期间,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师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2. 学生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开展科研实践。

(四)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1.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 鼓励学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
白敏冬(*)
欧阳通
罗津晶
熊小京
景有海
张章堂
2
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
研究内容: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是环境工程领域中重要的方向之一。本方向以人们所关心的陆地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肥料学、生物化学等方法技术和现代仪器手段,密切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与交叉,主攻植物生长过程、碳、氮等生源要素循环、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关键环节的过程与机制,为进一步开发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修复技术,保护环境资源,污染物的生态工程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特色与意义: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胡宏友
黄凌风
朱小明
骆苑蓉
环境管理
1
环境规划与管理
研究内容:环境规划、功能区划、环境管理、区域和流域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研究。
特色与意义:功能区划、区域和流域综合管理,为环境管理专业的主干方向。
卢昌义(*)
张勇(*)
高坤山(*)
蔡立哲
4
海洋生态学
研究内容: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方向以人们所关心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以及全球变化为背景,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技术和现代仪器手段,密切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与交叉,主攻生产力与生产过程、碳、氮等生源要素循环、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环节的过程与机制,为深入了解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黄邦钦(*)
王大志(*)
焦念志(*)
史大林(*)
朱小明
陈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开展海洋动物免疫相关新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如海洋鱼类、蟹类、贝类等抗菌肽的研究与利用);深入研究与挖掘海洋经济动物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新基因和蛋白质,并研究其在水产、食品安全、农业及其医学上等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解决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环境存在的抗生素污染、水产品药物超标、病害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等国家需求和社会关切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Science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Science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代码 083001、083002、083020培养方案负责人高会旺联系电话 66782977电子邮件 hwgao@分管院长签字:院(系)盖章填表日期: 2007 年 7 月 30日一级学科:____环境科学与工程_____________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代码:____08300________________一、学科简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硕士点。

设有环境工程工程硕士点和管理工程硕士点。

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均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环境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五”和“十一五”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

持有国家环境评价甲级证书。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本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人(包括外聘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 2人(包括校外博导10人),教授33人(包括外聘12人),副教授16人,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

教学科研人员中81%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人员中70%具有国外留学或访问经历,45岁以下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占教师总数的70%,形成了以“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973”课题、国家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负责人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缘结构和年龄合理的学术团队。

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本学科点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形成了功能完备的海洋环境现场观测、室内分析测试和数值计算等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

实验室总面积约4000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环境事业,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管理工作,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2.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熟练的实验技能,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交流和文章撰写,具有良好国际视野。

3)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管理工作。

3.培养方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本)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

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成立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鼓励跨学科导师团队指导和跨学科博士课题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为以下6个:
1. 水污染防控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 水化学与环境功能材料
3. 城市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
4. 大气污染形成机制与防控
5. 区域环境污染防控与生态工程
6. 环境系统模拟预测与规划管理
4.培养年限
硕博连读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

本博连读生培养年限一般为4~5年,本科为本校的直博生若已在本科期间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并提前进入研究课题的,培养年限可以为4年。

特殊情况下,经审批硕(本)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长至6年。

硕(本)博连读研究生不进行独立的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

5.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硕(本)博连读研究生的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学分分配见表1,其中学位课为21学分,选修课为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学科核心课目录见表2,选修课目录见表3。

学生需要至少选择2学分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包含共建课及暑期课等),学术写作为必修课。

学位课程为考试课程,选修课程为考查课程。

硕(本)博连读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5年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不超过2学年。

表1环境科学与工程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分要求
表2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本)博连读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
注:1. 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数学基础课清单目录中其它课程,代替本目录中数学课。

2. 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数学基础课清单目录中其它课程或选择其它学院开设的优秀学科基础课为作为学生的学位课,选择外院学位课替代本院课程需要导师申请报学院审批。

表3 硕(本)博连读研究生选修课程目录
有关说明
(1)学位课
学位课总学分为21学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博士)、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核心课和博士研究生学科核心课等。

1)思想政治理论,完成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博士政治讲座及读书
报告获得3学分。

2)第一外国语(博士),研究生外语水平达到一定要求可以申请免修,免修办法见相关规定。

其他语种修读相应语种课程。

3)学科核心课为支撑本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数理基础课(至少2学分的数学基础课)、学科基础理论课和学科专业课等。

(2)选修课
选修课总学分设置为8学分。

选修课主要包括学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专业课、素质提升课(研究方法课、学术写作及规范、创新创业及管理、文化修养和职业伦理等)和学科前沿专题课。

(3)补修课程
导师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博士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可以在研究生补修课程清单和本科生主干课中选择,记成绩,不计学分。

(4)必修环节
1)综合考评,硕(本)博连读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参加学院(系)组织的博士生综合考评,考评方式和内容按博士生综合考评的有关要求进行。

通过考评的研究生继续进行博士阶段的科研和论文工作。

硕(本)博连读生原则上不允许转为硕士生培养。

如因综合考评不通过等特殊原因,可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转为硕士生培养,按硕士生学籍进行管理,自研究生入学起培养年限为三年。

硕(本)博连读生申请硕士答辩时,应达到学科规定的硕(本)博连读生申请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硕(本)博连读生转为硕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开题,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应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论文开题一般采取答辩方式进行,并提交书面开题报告。

具体要求见《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要求》。

3)学位论文中期,在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
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

具体要求见《博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有关要求》。

4)学术活动或社会实践,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4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大型国内学术会议、校内举办的各种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交流需领取会议票,中期检查前提交学术交流会议票4张和总结报告,每份报告不少于3000字;由中期检查小组考核通过,可以获得1学分。

社会实践:参加研究生院认可的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1学分,具体实践方式参见《研究生社会实践学分实施意见》。

6.学位论文
(1)发表学术论文
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对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所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了本一级学科范围内更高的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按学科要求执行,参见学院文件。

(2)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规范认真执行,具体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3)预答辩及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切实检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并经导师审阅认可后,可向所在学科点提出预答辩申请。

对预答辩的有关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对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水平的全面考核,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重要程序。

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及有关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