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技术创新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一)

我国技术创新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一)

我国技术创新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一)摘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那么当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为了寻找克服当前这个问题对策,本文首先从造成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各种因素中选择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借鉴国外技术创新的举措,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克服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相应对策。

关键字:科技研发科技效率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如果我们仍然固守原来的技术引进道路,那么我国必然被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最多成为制造大国,而成不了制造强国,最终沦为拥有先进技术国家的打工仔。

那么当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为了寻找克服当前这个问题对策,本文首先从造成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各种因素中选择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借鉴国外技术创新的举措,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寻找克服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对策。

1我国技术创新的困难分析目前我国技术创新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技术创新主体缺位、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社会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资金障碍十分突出、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但就现实因素而言,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人才缺乏和效率低下三个方面。

1.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

主要表现为:(1)科技研发(R&D)投入不足。

首先我国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偏低,由表一可知,1995年以来,随着我国R&D经费的持续高速增长,R&D经费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6年为0.60%,2003年己达1.3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我国R&D经费占GDP 的比重已高于印度、巴西的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仍低于1.6%的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2.2%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

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对策

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对策

业 的改 造 、 渗透 并 推 动 其全 球 化 和 专
业化 进 程 , 企 业迅 速提 供 解 决方 案 、 是 发展 业 务 、在 全 球 范 围 内实 现 资 源 整
3 .提 高 低 技 术 制 造 业 企 业 的 智
能 化 水 平 。信 息 技 术 以 流程 、软 件 、 数 据 库 等 形 式存 在 ,可 以更 快 、更 可
注 定 了未 来相 当长 的一 段 时 期 内仍 需 输 等 方面 的直 接投 资 和 股权 投 资 ,利 要进一步发展 低技术制造业。但是 ,
中国低 技 术制 造 业 面临 在 国 民经 济 中 用 全球 资 源促 进 发展 和创 新 。
2 .企 业 内 部 职 能 管 理 向 流 程 管
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发展 与创新的对策
文/ 理军 孙 陈 劲 王 恒 彦
技 术制 造 业 的发 展策 略 应 当 由追 赶 型 内容摘要
当前 , 中 国低 技 术 制 造 业 面 临 一 系列 挑
流程 、 司 的业 务流 程 、 品和服 务 、 公 产
分销 渠 道 、服 务提 供 方 式 、物 流 管理 流程 等 一 系列 关键 环节 ,以及 最 重要 的 收入 模 式 。公 司如 何 开展 业 务通 常
向竞 争性 和协 调 型转 变 ,以实 现 产业 调 整和 创 新 , 中国低 技 术制 造 业 企业 可采 取 的主要 对 策有 :
战 ,其 发 展 策 略要 由追 赶 型 向 竞 争性 和
协 调 型 调 整 , 企 业要 采取 平 衡 全球 化 和 本地 化 发 展 战略 、从 事 商业 模 式 创 新 、
的地 位 下 降 、需 求 约束 制 约 、生 产 要

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比较

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比较
效率 具有 重 大 的现 实 意 义 。从 制 造 业 的分 类 来 看 ,
既有 隶属 于技 术含 量 较 高 的高 技 术 、 中高技 术制 造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经 济 合 作 与发 展 组织 ) 提 出 将 R&D强 度 ( 即 R&D 占产 值 比重 ) 作 为划 分 高技

造 业 大 中 型 工 业 企 业 的 人 均 科 技 活 动 经 费 支 出对 其 创 新 效 率 均 具 有 显 著 的 正 向影 响 , 并 且 相 关 系数 随 着

制 造 业 技 术 含 量 的提 升 而增 大 ; 人 均科 技 活 动 经 费 支 出和 人 均 固定 资 产 对 低 技 术 制 造 业 大 中型 工 业 企 业
术 产业 的 R&D经 费 占总产 值 比例 远 高于 各产 业 的 平 均水平 。R&D活动 对 高技 术 产 业 的 重要 性 非 常
显著。
向高技 术制 造业 转 型 升 级 的过 程 中 , 有 必 要 全 面 研
究 高技术 、 中高技 术 、 中低 技 术 、 低 技 术 制 造 业 的 科 技 投入对 创 新效 率影 响 的差 别 , 从 而 提 出更 有 行 业 针 对性 的政 策措 施 。
大 。 OE C D( Or g a n i z a t i o n f o r E c o n o mi c C o - o p 了 中 国工 业 企 业 的综 合 实 力
和技 术创新 能 力 , 因此 研 究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的创 新
标 是产 品 创新 ( p r o d u c t i n n o v a t i o n ) , 即 通过 开 展 企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竞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我国中小企业蓬勃,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

(中小企业标准:资产3000万元以内,年额3亿以内,员工3000人以内(此为大致标准,各行业有不同标准)。

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注册资本金16万亿)虽然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尤其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在多个方面是明显不足的:1、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耗能高、浪费大的企业。

其设备大部分很陈旧,全国中小企业1/4以上的设备超过了折旧期。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单位产品能耗普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以上,资源利用率低20%,成本高30%,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低20%。

2、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后果是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率分析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率分析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率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已成为驱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产业转型升级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路径选择。

本文首先梳理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两者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通过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估。

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其内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作用的理解,而且为中部地区制定针对性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两个核心要素,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得到广泛认可。

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其产业转型升级的效率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关于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动力。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中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该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制度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制度创新包括政策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些创新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例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组织的变革和管理的优化则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和载体。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技术创新则是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建议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往往依赖于引进和模仿技术。

这使得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被淘汰。

2. 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较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技术研发活动,导致技术创新效果有限。

3. 缺乏创新文化。

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员工创新能力不强,内部创新活力不足,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4. 缺乏技术合作。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往往缺乏业界内外的合作和交流,导致创新效率低下。

第二,建议措施。

1.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 提升技术创新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3. 建立创新文化。

中小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创新教育,树立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4. 加强技术合作。

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与高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技术合作,推动创新资源的共享。

5. 鼓励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获得合法的技术创新成果。

6. 提供创新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

7. 开展技术普及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技术普及和培训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以上建议措施不仅仅适用于中小企业,也可以对政府和各级部门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 中图分类 号] F 0 27
[ 献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 ] 1 0 - 3 4 (0 0 o — 0 1 — 0 0 8 622 1)5 O8 4
n s” es 是指研 发成果 的可 转化性 , 非投 入 与产 出效 并
率 的 概 念 。1 9 ] 9 7年 , E D 发 表 了 《 家 创 新 系 O C 国 统 》 Nain l n vt n ytms 专 题 报 告 , 出 了 ( t a n o ai S se ) o l o 提
构 、 入 结 构 和 创 新 环 境 等 。 因 此 , 高 西 部 地 区 的科 技 创 新 效 率 , 须 更 加 注 重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 高 劳动 者 投 提 必 提 素 质 、 加 科 技 经 费投 入 和 加 快 企 业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等 。 增
[ 关键词] 科技创 新 创 新效 率 差异 原 因
NO 5, 2 0 01
我 国 东 \ \ 部 地 区 科 技 创 新 中 面
效率 声 差 界 及 其 原 因 分 析
严 红
( 中共 四川 省 委 党 校 , 四川 成 都 6 0 7 ) 1 0 2
[ 摘 要] 区域科技 创新 效率是 区域科技 投入 的利 用 效率 , 高 区域 科技 创 新 效率 意味 着相 同的科 技 提 投入 , 以创造 出更 高的科技成 果 。本 文运 用灰靶模 型对 我 国 东、 西地 区的科技 创新 效率进行 了测 算 , 可 中、 结 果是 东部 最 高、 西部最低 。影响 我 国各 地 区科技 创 新效 率差 异 的 因素 主要 有 劳动 者 素质 、 业 结构 、 企 产业 结
由此 可 见 , 域 创 新 效 率 决 定 了 区域 创 新 能 力 , 域 区 区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发布时间:2009-4-21信息来源: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增进就业、促进科技进步、扩大出口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的数据,1998年底,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还不包括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95.42%,占工业总产出和总增加值的58.70%和52.80%左右;1998年的工业普查表明,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11 858亿个就业机会,占工业部门总就业人数的83.22%。

以上数据表明,在我国,要想使国民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要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中小企业为何长不快据统计,在美国的中小企业中,约有68%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可存活6~10年,只有13%寿命超过10年。

我国的中小企业又如何呢?根据相关研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仅3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能,而7成左右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是很弱的。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其普遍受到技术创新能力弱、融资困难、经营管理混乱、专业化水平低、缺乏优秀人才等因素的制约。

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技术创新问题则为根本和关键。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面对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中小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使产品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虽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但是,我国还缺乏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有赖于与外界的合作和支持,更需要有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撑,但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而言,有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技术创新的开展,必须尽快着手加以解决。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重点行业生产水平与国外差距明显缩短。

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低。

一方面,与我国科技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现行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有关。

(一)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科学技术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科技水平制约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

目前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直接影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

1.我国R&D经费增长较快,但投入强度过低。

R&D经费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又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002年,我国R&D经费为人民币161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3%,但从总量上看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2002年美国R&D支出达到了1031.50亿美元;另一方面,从R&D经费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2002年该项指标为1.1%,而2000年瑞典为3.782%、美国为2.687%、日本为3.118%、韩国为2.653%。

2.我国科技人才比较缺乏。

根据2002年《洛桑报告》,我国R&D总人数排名第二,我国企业R&D人员总数排名第三。

但从“全国每千人中R&D人员数”和“企业每千人中R&D人员数”两项指标的排名来看,我国明显处于劣势,2002年我国的“国内劳动力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排名第49位。

另外,我国企业从事R&D的人员明显偏少。

美国在企业从事R&D的人员占75%、英国为69%、日本为65%、韩国为55%,我国只有1/3。

而且由于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原因,我国企业对本国科技人员吸引力不强,造成科技人才外流严重。

3.科技论文和专利水平不高。

论文和专利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增长很快,国际地位排名中等偏上,但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仍非常有限。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省(区市)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表现,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比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是指通过改变产品、生产过程或市场,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引入或应用。

技术创新是制度环境、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创新不仅包括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还包括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

二、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科研投入、人才储备、市场规模、政府政策支持等。

科研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科研的投入。

人才储备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市场规模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市场需求的扩大会带动技术创新的活跃。

政府政策支持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对技术创新提供的政策支持将对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比较为了了解各省(区市)技术创新的效率情况,我们针对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较高,而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从研发经费投入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普遍较高,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都在全国领先地位。

东部地区的高研发经费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人才储备方面,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人才储备较为充足,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像北京、上海等地都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成为了各地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

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是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规模较大,市场需求的扩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析一、前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大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

二、中国科技创新1. 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 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同时,中国也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3. 科技创新的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推进,中国将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加快构建以产业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生态,培育更多世界级优秀企业和创新平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三、中国产业发展1. 产业发展的意义产业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产业发展还可以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

2. 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国产业发展已经步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传统产业正在面临深度调整,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3. 产业发展的未来展望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

同时,也将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扶持新型产业发展,推动建设高技术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四、总结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中国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了解中国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情况,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帮助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效率主要是通过衡量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来评估的。

技术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专利申请数量、高技术企业数量等;而技术创新产出则包括新产品研发数量、知识产权的商业化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量化分析,可以计算出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

通过对中国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虽然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

中国的技术创新效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距。

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一些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的省份,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高。

而一些内陆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的。

一些政策因素也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影响。

政府的支持政策、产业政策等都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针对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政府可以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

企业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专利申请和商业化转化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和企业还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建议

产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建议

产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建议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

然而,随着产业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产业技术创新也逐渐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深入分析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化不足的问题。

当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主要以相关部门为主,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制约了产业技术创新的进程。

因此,建议逐步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

其次,产业技术创新缺乏跨界合作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当前,我国各个产业领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导致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孤岛”现象。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

因此,建议加强产业间、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促进各领域的技术交流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另外,对于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浪潮中,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在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才培养渠道狭窄、人才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

因此,建议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适应产业技术创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此外,产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值得关注。

当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保护不力、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频发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产业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强制执行力度,保障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环境的良好发展。

最后,产业技术创新需要更多支持。

在当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尚存在体系不完善、执行不力等问题。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也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与竞争力。

本文将以相关指标为基础,对中国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

1. 技术创新效率的测量指标技术创新效率可以通过一些经济学指标进行测量,比如:研发费用占GDP比例(R&D/GDP)、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每万元研发投入能产生多少万元利润、以及专利数量和论文引用率等。

其中,研发费用占GDP比例被认为是最直接衡量各地区技术创新投入的指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则反映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据第二次中国科技统计公报数据,以研发费用占GDP比例为基础来计算,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和浙江,而排名最末的省份则是贵州和甘肃。

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计算,前五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而排名最末的则是云南和海南。

在测量指标基础上,可以看出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在研发费用占GDP比例的排名中,排名前五的省份均超过了2%,但排名最末的贵州和甘肃仍未超过1%。

其中,贵州省在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存在较大缺陷,而甘肃省则紧紧围绕资源开发为主,缺乏资金和人才资源的支持。

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中,前五名反映了京穗津沪杭等发达地区的实力,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而排名最末的云南和海南则受制于经济结构和区域交通的限制。

在每万元研发投入能产生的利润排名中,排名前五的省份利润比较平均,但最末的两个省份均低于0.2万元。

这说明了这些省份在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提高产业化程度和市场化能力。

最后,在专利数量和论文引用率的排名中,排名前五的省份仍然是发达地区,但也能看出四川等地区的崛起趋势。

而排名最末的云南和甘肃则应该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科研机构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取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省(区市)之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较大,研究这种差异对于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效率的内涵、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比较等方面进行探讨。

技术创新是指以新的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活动产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方法等,为企业或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效率是评估技术创新绩效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单位投入所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

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投入能够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产出。

技术创新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省(区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持政策的差异是导致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科技创新能力包括研发投入、人才数量和质量、科技创新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等。

支持政策的差异包括财政资金投入、创新机制和政府支持等。

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也会影响技术创新效率。

不同省(区市)的产业结构各异,从而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和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也会影响技术创新效率。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

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较高。

广东、江苏等地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持政策,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比较先进,市场需求也比较旺盛,因此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高。

相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西部地区由于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等原因,导致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改善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来制定。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应着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需求。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应加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投资。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析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分析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分析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改进建议一、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和技术创新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制造业、金融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在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中存在一些明显问题:1. 创新投入不足:一些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往往将资源集中在传统产能扩张上,忽视了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点。

2. 缺乏人才支撑:科技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但当前许多行业仍面临着人才短缺和结构性失衡问题。

3. 技术转化应用不足:许多科研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局限于学术领域,并未为行业带来真正的突破与改善。

4. 跨界合作不够:一些行业内部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在不同领域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分享,阻碍了技术创新的全面发展。

以上问题导致行业技术创新的效果不尽人意,制约了相关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上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向更高水平迈进,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应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科学而长久的创新体系。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2. 增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行业应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科技人才。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留住优秀人才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

3.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政府、高校、企业之间搭建桥梁,推动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4. 提倡跨界合作与共享:鼓励不同领域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共享。

这种跨界合作将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5. 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给予财税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优惠政策。

同时,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规范,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阻碍。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派遣科技人员赴国外学习调研等方式,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行业的整体实力。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各个省份(区市)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

我们将介绍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然后使用相关数据对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

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技术创新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投入下,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评价技术创新效率通常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方法,可以评估单位效率和相对效率。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则可以分析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和差距。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各个省份(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和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对中国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在不同省份(区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些发达省份(区市)如广东、浙江和北京等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密切相关。

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区市)如贵州、甘肃和青海等技术创新效率较低,这可能与其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相关。

中国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不同省份(区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各个省份(区市)应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各方面的支持。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技术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而技术创新效率则是评估一个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效果的关键指标,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从中国的各省市(区)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各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差异,并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各省市(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投入情况,从宏观层面了解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

技术创新产出包括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创新产品销售额等指标,而技术创新投入则包括研发经费、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等指标。

比较各地区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可以综合评估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

我们可以分析各地区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从微观层面了解技术创新效率的原因和差异。

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市场需求等方面,而创新能力则包括科技人才、研发设施、科技企业等方面。

通过比较各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可以找出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

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可能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如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技术创新的开展和效果产生影响,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针对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在创新投入方面,对于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的地区,可以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在创新环境方面,可以加强政策支持,提供更多创新孵化器和科技企业服务。

也应该鼓励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中国各省市(区)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情况和差异,我们可以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从而提升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分析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 1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一)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二)中小企业的创新的局面过于狭隘 2(三)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差2三、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 2(一)开拓中小企业创新的模式 2(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给予的政府支持(三)创造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参考文献4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及解决了部分的就业问题。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

并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地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

商场如战场中小企业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售后服务;产品结构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崛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时期。

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推动这一经济增长的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大企业,而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日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创新资金不足、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政策环境不优越等,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因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最为突出的因素。

诚然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所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中小企业因其较小的规模为新型技术试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大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不同的灵活的经营方式,有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研制出来的新型技术一旦投入市场就会促进经济的迅猛增长。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为了解各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本文利用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技术创新效率较为高,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的技术创新效率位居前列。

而西部地区整体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新疆、青海、宁夏等地的技术创新效率最低。

对于单个省(区市)来说,山东的技术创新效率排名第一,得分为1.00,是全国唯一一个得分为1的省份。

而西藏的技术创新效率最低,仅为0.25。

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各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科技投入、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

科技投入是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能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各省(区市)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建立更多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提高研发人员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应该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之间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和产品。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政府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制定,严格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创新提供更为可靠的保护。

同时,企业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之一,各省(区市)应该加强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创新效率 评价的两阶段模型
本文把表示专利申请数 ( Y1) 和新产品开发项 目数 ( Y2) 作为第一阶段产出的技术成果同时也是 第二阶段的投入指标。专利的数量是衡量技术创新
活动产出的重要工具 , [ 10] 中国的专利分为发明、实 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虽然发明专利意味着在技 术上的显著突破, 但对于 LMT 产业而言 (尤其是低
上述指标是在充分 考虑数据可得 性以及 LMT 产业创新特征后确定的。从创新投入角度来说, 本 文没有采用通常的 R& D 经费投 入指标, 这 是因为 2000以前的 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6没有对具体行业 的 R&D 经费投入情况进行统计, 而且相对于高技术 产业, R& D在 LMT 产业的 创新过程中作用 并不显 著, 因此, 本文将创新的投入主要分为体现产品创新 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比重 ( X2) 和反映工艺创新的技 术改造经费比重 ( X3) 。基于同样的原因, 我们采用 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 X1)而不是 R& D 人员比重来反 映创新的人力资源投入情况。此外, 我们把技术外 购 ( X4) 和固定资产构建 ( X5) 作为 LMT 产业创新 投入的重要方式, 这也是由 LMT 产业的创新特征所 决定的。
第四, 研发活动的重要性不同。与高技术产业 相比, 研发对 LMT 产业创新的作用并不 显著, Lu is 等 [ 4] 对西班牙林木工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研发投 入与企业绩效间的联系并不显著。相比而言, 如何 有效的获取并整合外部的信息与技术对 LMT 产业 更为重要, 也是因如此, LMT 产业创 新活动的开放 性和网络性特征日趋明显。
0. 63
C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 60
C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0. 58
C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C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0. 55 0. 54
C30 塑料制品业
0. 54
C34 金属制品业
0. 52
C2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 44
C17 纺织业
0. 44
C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 40
3 两阶段模型、评价指标及 DEA 方法
3. 1 两阶段模型和评价指标 A fuah[ 7 ] 认为创新就是为满足客户需要, 应用新
的技术和 市场知识来提供新的产品或 服务。 F reem an[ 8] 和 R oberts[ 9] 则是明确的将创新看作是发明和 市场化两个过程的整合。因此, 我们将创新过程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由创新投入转化为技术 成果的效率, 第二阶段分析由技术成果转换为经济 成果的效率 (第二阶段的投入为第一阶段的产出 ), 最后将两个阶段综合起来考察由创新投入转化为经 济成果的效率, 即综合阶段。图 1 详细的描述了创 新效率评价的两阶段模型, 并在表 2 中给出所有指 标的具体含义。
C14 食品制造业
0. 40
低技术产业
C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C21 家具制造业
0. 36 0. 25
C16 烟草制品业
0. 24
C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0. 18
C19 皮革、毛皮、羽毛 ( 绒 ) 及其制品业
0. 15
C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 11
注: 行业的分类代码参照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 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6 ( G B /T4754- 2002 ) 。
2 数据来源及高-中-低技术产业划分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1996年至 2005 年的 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6 29个行业的大中型企业 统计数据。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创新模式, 技术路径及 竞争机制 [ 5] 。虽然行 业划分的 标准及方 法多种多 样, 但是最普遍的划分方法还是以研发强度 ( R& D intensity)为依据, 将不同行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中 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随着高技术产品在服务业 的推广应用, 高技术服务业的提法也随之出现, 但高 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的划分仍主要应用于制造 业领域, 本文的研究也仅限于制造业。另外, 高技术 产业并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只是作为研究 LMT 产 业的必要参照系。
1 LM T 产业的创新特征
R&D 强度是划分高技术产业和 LMT 产业的主 要依据, 但除了 R& D 强度不同以外, LMT 产业的创 新特征也与高技术产业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 创新的目标不同。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最 重要目标是实现新的功能, 即基于新的知识和技术 的应用或者是已有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组合, 为市场 提供功能上属于全新的或者有重大改进的产品, 而 LMT 产业创新目标则是优化工艺 ( 降低成本、提高 质量 ) 、改进设计、提高灵活性和客户满足度 [ 2] 。
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6没有对中 - 低技术产业 的专门统计, 因此, 本文以 2003- 2005 三年的平均 研发强度为指标, 使用统计软件 SPSS13. 0对相应数 据进行 K - m eans聚类分析。在实际运 算时, 若直 接将其分为三类, 则各类包含的行业数目差别过大 ( 高技术: 中技术: 低技术 = 4: 5: 20) 。因此, 我们参 考 H a tzichronoglou[ 6] 的分组方法, 先将 29个行业划 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技术和低 技术四个产业 ( 见表 1), 然后将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合并计为高技
摘 要: 本文使用 DEA 方法和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模型来测度我国 LMT 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 相对效率并 分析
影响我国 LM T 产业创新绩效提高的关键因素。研 究结果 表明: ( 1) 我国中 技术产 业的创新 效率最 低, 而低
技术产业却拥有比高技术产业更高的创新效率; ( 2) 提高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 收益的效 率是我国 LM T 产
第二, 创新的类型不同。创新的方式和创新目 标是紧密联系的。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以重 大创新 ( radical innova tion)为主, 而 LMT 产业则以渐 进创新 ( increm ental innovation) 为主 [ 3] 。
收稿日期: 2008- 03- 31; 修回日期: 2008- 09- 1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08B JY 031 ) 作者简介: 江 剑 ( 1978- ) , 男, 云南保山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类中心 1. 44 1. 22
0. 66
0. 30
# 1327#
距离
0. 030 0. 010 0. 040 0. 077 0. 023 0. 053 0. 242 0. 202 0. 192 0. 042 0. 008 0. 018 0. 028 0. 058 0. 078 0. 108 0. 118 0. 118 0. 138 0. 143 0. 143 0. 103 0. 103 0. 063 0. 047 0. 057 0. 117 0. 147 0. 187
C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17
C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 90
C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 86
C29 橡胶制品业
0. 85
C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 70
C15 饮料制造业
0. 65
C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 64
中技术产业 C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官建成 ( 1955- ) , 男, 江西余江人, 博士生导师, 教授, 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 1326#
科学学研究
第 26卷
第三, 创新的动力不同。高技术产业通常又被 称为 基 于 知 识 ( Know ledge-based) 或 是 基 于 科 学 ( Sc ience-based)的产业, 即科技的进步是高技术产 业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 也是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成 果体现。通常情况下, 推动 LMT 产业创新发展的并 不是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 而是以干中学和用中学 为基础的渐进式的实践积累 [ 3] 。此外, LMT 产业在 创新过程中与消费者的互动联系越来越紧密, 可以 认为, 相比高技术产业, LMT 产业的 消费者拉动力 作用更直接、更显著。
大多数情况下, LMT 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 出都明显低于高技术企业, 这种差别应归因于不同 行业内在的创新特征差异, 因而不能简单的说 LMT 企业的创新能力低于高技术企业。效率是在某一系 统中有效的或有用的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 与创新 能力相比, 创新效率更适合用于不同行业之间的测
度和 比 较。 本文 研 究的 主 要 目的 就 是 考察 我 国 LMT 产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转换效率、经济 转换效率以及综合转换效率, 分析影响我国 LMT 产 业技术创新绩效提高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突出 两个特点: 第一, 强调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企业创新的 最终目标, 深入的分析创新不同阶段的效率; 第二, 突出 LMT 产业 创新活动的特点, 综合考虑非 R& D 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影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表 1 高-中-低技术产业分类
产业
代码
行业
三年平均 R&D 强度
高高 技 术 产 业 中高
C27 医药制造业 C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C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C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C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 47 1. 45 1. 40 1. 30 1. 20
# 1328#
科学学研究
第 26卷
技术产业 ), 非 发明专利不仅在数量上所占比重较 大, 而且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也是同样突出 [ 2 ] 。和
术产业。 表 1所列高技术产业包括的行业类目与中国国
家统计局颁布的 5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6 ( 国统 字 [ 2002] 33号文件 ) 并不相同, 本文所指的高技术 产业只是研发强度相对较高的数个行业的集合。此 外, 表 1所 列的我 国高技 术行 业和 中技 术行业 的 R&D 强度都远远低于 OECD 相应的划分标准 ( R& D 强度低于 1% 的是低技术行 业, 1% - 3% 之间的是 中技术行业, 3% 以上的是高技术行业 ), 其 主要原 因有两个: ( 1)相关行业整体的研发投入水平不高; ( 2)由于行业划分层次的原因, 使部分低 R&D 强度 的子行业拖低了整个行业的 R& D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