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脑瘫儿童有哪些症状
脑瘫患者一般都是表现有哪些?
脑瘫患者一般都是表现有哪些?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脑瘫的病因多样,症状各异,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瘫患者一般表现的各个方面,以便对脑瘫有更深入的了解。
1. 运动方面的表现1.1 运动障碍脑瘫患者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异常、肌力减退或不足、协调能力障碍等。
1.2 运动失调脑瘫患者的运动失调表现在行走、坐立、掌握物体等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姿势不稳、平衡障碍、动作不协调等现象。
1.3 运动发育迟缓脑瘫患者的运动发育常受到影响,例如晚会走、会坐、会爬等,有时甚至无法独立实现基本动作的发育。
2. 智力方面的表现2.1 智力障碍脑瘫患者的智力发育多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智商较低、学习困难等。
2.2 学习困难脑瘫患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问题。
2.3 发育迟缓脑瘫患者的智力发育往往比同龄人慢,例如语言发育、认知发育等方面的迟缓。
3. 语言和沟通方面的表现3.1 语言障碍脑瘫患者常常会出现语言发育障碍,不流利、不清晰、不连贯的说话等。
3.2 沟通困难脑瘫患者由于语言障碍,常常会遇到沟通困难,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3.3 非语言交流部分脑瘫患者由于语言障碍,会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如手势、表情等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4. 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表现4.1 心理问题脑瘫患者在心理方面也容易有些问题,如自卑感、焦虑、抑郁等。
4.2 行为问题脑瘫患者的行为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自我抑制能力差等。
4.3 自理能力一部分严重脑瘫患者会表现出自理能力差的问题,需要依赖他人进行生活照料。
5. 呼吸和消化方面的表现5.1 呼吸问题严重脑瘫患者有时会出现呼吸问题,如呼吸困难、呼吸浅等。
5.2 饮食问题脑瘫患者在饮食方面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如吞咽困难、进食困难等。
5.3 消化问题脑瘫患者有时会出现消化问题,如便秘、胃食管反流等。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瘫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等,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为了提高脑瘫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特制定本诊疗常规。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儿的出生史,包括胎龄、分娩方式、有无窒息、早产、低体重等情况。
2、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史,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发育的时间,以及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3、询问家族史,有无遗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心肺听诊等,了解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检查患儿的肌张力、肌力、反射、姿势、步态等。
观察患儿的自发运动、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检查腱反射是否亢进或减弱,有无病理反射。
注意患儿的姿势是否异常,如头部后仰、上肢内旋、下肢交叉等。
3、其他检查:检查患儿的视力、听力、语言功能等,评估是否存在相关的障碍。
(三)辅助检查1、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有助于了解脑部的结构异常,如脑发育不良、脑积水、脑软化灶等。
2、脑电图检查:对于有癫痫发作的患儿,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癫痫的类型和诊断。
3、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评估神经肌肉的功能。
4、智力测试:常用的智力测试方法如韦氏智力量表等,可评估患儿的智力水平。
(四)诊断标准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二、治疗(一)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有哪些?[1]
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有哪些?引言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于脑部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
早期脑瘫的症状多种多样,早期的识别和早期的干预对于病情的发展和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并说明具体的临床表现和影响。
1. 运动障碍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是运动障碍,患儿可能表现出肌张力异常、肌力不足或肌肉痉挛等。
这可能导致患儿的运动能力受限,如不能正常坐立、爬行、行走等。
这种运动障碍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活动。
2. 姿势异常早期脑瘫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是姿势异常。
患儿可能表现出姿势不稳、不协调或是不对称。
例如,患儿可能在坐立或站立时保持不稳定的姿势,出现倾斜、偏曲或无法保持平衡的情况。
姿势异常可能影响患儿的动作协调和平衡能力。
3. 运动发展迟缓早期脑瘫患儿的运动发展通常会出现迟缓。
他们可能比同龄的儿童更晚开始会坐、爬行、行走等。
这是因为脑瘫会影响患儿的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从而导致运动发展的延迟。
4. 神经反射异常早期脑瘫患儿常常会出现神经反射异常。
例如,他们可能出现跳跃反射过度、脚趾反射不全或异常的对称体位反射。
这些神经反射异常可能与脑部发育异常相关,并可作为早期脑瘫的诊断指标之一。
5. 姿势活动抑制异常早期脑瘫患儿的姿势活动抑制也可能异常。
正常情况下,当一个身体部位处于运动状态时,其他部位会相应地抑制运动,以确保身体的协调性。
然而,脑瘫患儿可能缺乏这种抑制能力,导致在执行某种运动时,其他部位也同时发生不适当的动作。
6. 发音和语言困难早期脑瘫患儿还常常出现发音和语言困难。
这可能由于口腔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语言中枢受损所致。
患儿可能发音不清晰、语速慢或存在语音障碍。
7. 认知障碍早期脑瘫患儿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认知障碍。
他们可能在学习和记忆方面有困难,思维和注意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认知障碍可能对患儿的学业和生活产生长期影响。
8. 精神行为异常早期脑瘫患儿也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脑性瘫痪健康宣教
脑性瘫痪健康宣教(一)脑性瘫痪的定义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损伤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蓄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二)脑瘫的病因1、出生前: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母孕期受病毒感染、一氧化碳中毒或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致胎儿期脑形成异常、脑损伤。
2、出生时:分娩过程不顺利,有早产、产时窒息、脐带绕颈、外伤史等均可致脑损伤。
3、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脑病、头部外伤、心跳停止;新生儿期呼吸障碍、惊厥;高胆红素血症(核黄胆)、新生儿低血糖症;脑血管病。
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血缺氧、产伤、先天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
(三)常见脑性瘫痪的典型临床症状1、痉挛型:发病率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
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
患儿表现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患儿的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活动减少。
主要为椎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与被动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性: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摇晃,走路时两足间距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本性常为婴幼儿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数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仰卧位时四肢呈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课件)
c) 如厕训练:健侧上肢帮助患侧上肢固定于便盆旁扶手, 健侧手完成如厕动作。
CIMT强制诱导运动
在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配合后, 采用健侧上肢佩戴连手棉袖套或石膏 固定,以限制健侧上肢正常活动,清 醒时的固定时间不少于90%,持续12 周。制定个体化OT训练方案,强制性 诱导使用患侧,每天6小时,每周4次, 强化训练至少持续4周。治疗计划以 患儿目前尚未达到,但通过训练能够 努力达到为宜。
偏瘫的运动特点
翻身姿势 坐位与爬行姿势
立位姿势
步行姿势
翻身姿势
患儿喜从患侧向健侧翻转,首 先头部从患侧转向健侧,然后用 健侧上肢支撑,使身体从仰卧位 翻向侧卧、俯卧位。但患侧肩关 节后伸,常常造成翻身困难。
坐位与爬行姿势
患儿多利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起, 完成坐位姿势后患侧上肢向后拖,而 由于过多利用健肢代偿,患肢运动几 率少,患肢常伴废用性萎缩和肌张力 增强。患儿较难建立四点跪爬能力, 通常的移动方式为——坐爬。
痉挛肌的松解及提高关节活动度
痉挛肌的松 解及提高关 节活动度
推拿按摩 中频电刺激 蜡疗
温水浴 矫形支具
针灸
运动康复训练
a) 降低肌张力训练:上田正法、手法牵张; b) 上肢的分离运动:首先通过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引
出患侧上肢的联合运动,然后通过交叉摸耳、手爬肋木 等单关节分离训练逐步提高肩、肘、腕的运动功能; c) 上肢的负重训练:如横坐位手支撑训练、俯卧位撑手训 练等; d) 下肢的负重训练:如直跪重心转移训练、单膝跪位训练、 单腿蹲起训练等; e) 躯干的力量训练:如侧方弯腰拾物、单腿桥式训练等; f) 平衡及协调能力训练:如坐位巴氏球训练、坐或站位平 衡板训练、走平衡木训练。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区别,但运动发育迟缓、肢体功能障碍是共同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感觉、行为、言语、咀嚼、吞咽和智力等多种复合功能障碍。
1、听觉障碍。
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2、视觉障碍。
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
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反应迟钝。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无名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智力低下。
据报道,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5、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
6、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
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7、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患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8、口面、牙功能障碍。
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
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
有些患牙病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9、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0、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11、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言行一致提示椎体外系损伤。
12、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脆弱、易激动等。
13、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4、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5、癫痫。
统计约有半数脑瘫患儿伴发癫痫,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
脑瘫的分型以及临床表现:
脑瘫的分型以及临床表现:1.痉挛型(偏瘫,双瘫,四肢瘫)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主要表现如下: (1)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2)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3) 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手握癸,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
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4)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
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5)多见躯干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分伸肌肌力降低。
(6)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
(7)痉挛型双瘫在脑瘫患儿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全身受累,下肢重于上肢,多表现为上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
(8)痉挛型四肢瘫一般临床表现重于痉挛型双瘫,可表现为全身肌张力过高,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于下肢。
由于大多一侧重于另一侧,因此具有明显的姿势运动不对称。
(9)痉挛型偏瘫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般6个月后显现症状,1岁后左右差别明显。
正常小儿很少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却可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
此型可见明确的影像学改变。
(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11)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
(12)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
(13)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占脑瘫患儿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要表现如下:(1)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
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损引起。
这种疾病常常会对患儿的肌肉控制能力、协调性和姿势造成严重影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
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姿势和运动的异常。
这包括肌肉强度、张力和协调能力方面的问题。
具体来说,脑瘫患儿常出现肌肉紧张和僵硬,导致日常动作和活动的困难。
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肌肉的松弛或无力,使得他们很难维持稳定的姿势或进行正常的动作。
此外,脑瘫患儿的运动协调性也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困难的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协调和动作的协调。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洗澡和上厕所等。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姿势和运动的异常。
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很多困难。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提供适当的照护和支持至关重要,以帮助患儿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
接下来的章节将继续探讨脑瘫患儿的其他特征和相关议题。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同时介绍了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脑瘫患儿的定义、发病原因和发育的主要特征。
结论部分将对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并思考脑瘫患儿发育的重要性,并展望脑瘫患儿发育研究的方向。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脑瘫患儿的定义,包括对脑瘫患儿的身体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等方面的描述。
接着,将介绍脑瘫患儿的发病原因,包括胎儿期、出生过程和婴幼儿时期的各种因素对脑瘫发生的影响。
最后,将重点讨论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包括语言能力、智力发育、运动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结论部分将对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强调脑瘫患儿发育的重要性,并探讨脑瘫患儿发育研究的方向,如如何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如何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等问题。
还可以提出对于脑瘫患儿发育的重要性的思考,包括社会对脑瘫患儿的关注和支持等。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常规八种现象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常规八种现象*导读:儿童在出生或者出生之后的1个月内,毫无原因的中枢神经运动障碍或者动作异常。
同时还会咀嚼困难、语言表达困难等多种障碍就是轻微脑瘫的症状。
……导致轻微脑瘫的原因很多,孕妇期间长期喝酒、早产、难产、脑补伤害都会造成这一类现象。
智力发育缓慢、或者癫痫等都是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初期父母很难发现轻微症状,所以更加要留意儿童初期的症状,及时早发现防患于未然。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一儿童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发软不能够独立坐起或者独立完成任务、没有主动性运动。
一般情况下1个月内能够见到,持续了4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判断脑损伤。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二在1个月内儿童的身体发硬,持续4个月;不能够灵活的运动或者自我运动几乎没有。
这样是肌张力亢奋的表现也是脑瘫的表现症状之一。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三儿童的头围异常,主要是和正常儿童不一样。
头尾是儿童脑的发育基本可观指标,脑损伤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头围异常的现象。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四儿童持久的僵硬动作,固定姿势。
毫无自发行运动,不爬行,没有一般正常儿童的调皮;比较呆板活力的状态。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五身体的姿势很怪异,手脚不是正常姿态;长时间表现在蛙位、倒U字等姿势,一般在1个月后就可以看见。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六6个月之后儿童不能自主的翻身或者持久性的一个睡姿也具有轻微的症状表现之一。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七儿童在7~10个月左右,单手不能抓东西或者娱乐玩耍。
手指不灵活,做不了精细的动作;像捏东西、解扣子、系腰带都不灵活必须要别人帮忙。
*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之八10个月之后双脚的脚尖不能站立,也学不会迈步。
轻微脑瘫和脑瘫的初期症状都是类似的。
父母如若仔细发现之后觉得不对劲,就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和确认。
争取最佳的治疗的时间段。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马上知道!。
脑瘫儿童情况简介
卢诗缘患儿家属诉患儿5个月时突发高热后出现惊厥,随后出现癫痫,外院诊断“病毒性脑炎”,予以对症处理后脑炎好转,但仍有癫痫发作。
后多次外院就诊,仍有癫痫发作,但发作次数较前减少。
目前患儿已3岁,全身肌力下降、不能抬头、翻身、独坐、站立、行走,不能发音,智力及运动发育均落后。
现为求进一步康复,来我院治疗。
脊柱、四肢无畸形,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仰卧位:头居中位,双手不能居中线位活动,拇指内扣,双下肢能自然伸展;俯卧位:不能肘支撑、手支撑及四点撑,不能抬头,不会四爬;坐位:不能短腿坐和长腿坐,无坐位平衡;立位:不会站立,不能膝曲,跟腱紧张双足下垂;手抓位:不能主动抓物;异常姿势:O型腿,足外翻,跟腱紧张;肌张力:颈、四肢、躯干均为低肌张力;言语及智能评价:无意识发喉音,智能落后;GMFSC系统分级:V级;GMFM评分:0分;ADL评价:3分(吮吸2分),完全依赖。
患儿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纳食、睡眠佳,大小便正常。
查体:仰卧位:头居中位,双手不能居中线位活动,拇指内扣,双下肢能自然伸展;俯卧位:不能肘支撑、手支撑及四点撑,不能抬头,不会四爬;坐位:不能短腿坐和长腿坐,无坐位平衡;立位:不会站立,不能膝曲,跟腱紧张双足下垂;手抓位:不能主动抓物;异常姿势:O型腿,足外翻,跟腱紧张;肌张力:颈、四肢、躯干均为低肌张力。
患儿病情稳定,要求今日出院。
经上级医师同意,允许出院。
出院医嘱:1.继续康复治疗;2.定期康复科复诊。
卢正崎脊柱、四肢无畸形,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可,听理解尚可,言语流利度、清晰度欠佳,复述尚可,命名尚可,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双眼偏盲。
伸舌居右,咽反射迟钝。
坐位平衡3级,站位平衡尚可。
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各关节被动活动度基本正常。
肌张力(改良Ashworth)检查:右侧肢体2级,其余肌群肌张力均正常。
儿童智障有哪些表现
儿童智障有哪些表现一、智力发育迟缓1.1 儿童智障的定义和分类智障是指人的智力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且影响其适应力量的一种病理状态。
依据智力水平和适应力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
1.2 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儿童智障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即认知力量、语言力量、记忆力量等方面与同龄人相比明显滞后。
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成果差,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业;在生活中表现为日常自理力量差,如不能穿衣、洗漱等。
1.3 智力发育迟缓的缘由儿童智障的缘由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产前因素(如孕期感染、药物影响等)、产时因素(如窒息等)以及诞生后因素(如养分不良、意外损害等)等。
二、社交行为特别2.1 儿童智障的社交行为特别表现智障儿童在社交方面表现出肯定的特别,如缺乏人际互动、情感沟通力量差、对他人行为缺乏理解等。
他们往往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与同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2.2 社交行为特别的缘由智障儿童社交行为特别的缘由包括认知力量低下、语言表达困难、情感困难等。
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三、行为问题3.1 儿童智障的行为问题表现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消失一些不良行为,如攻击他人、自伤、摔东西等。
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他们无法有效地自己的心情和行为所致。
3.2 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于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家长和老师应实行正确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了解其发生缘由,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来关心他们自己的心情和行为。
四、学习困难4.1 儿童智障的学习困难表现智障儿童在学习方面常消失各种困难,如记忆力量差、理解力量差、留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有效地学习和把握学问。
4.2 学习困难的处理方法对于智障儿童的学习困难,家长和老师应实行正确的处理方法。
可以通过共性化教育、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关心他们更好地把握学问。
小儿脑瘫症状有哪些 四大症状需警惕
小儿脑瘫症状有哪些四大症状需警惕*导读:小儿脑瘫症状有哪些?四大症状需警惕,分别是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姿势障碍、智力障碍。
……
小儿脑瘫是一种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疾病,往往会影响到患儿的正常生活,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往往会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
那么,小儿脑瘫症状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小儿脑瘫的症状,四大症状需警惕。
*一、小儿脑瘫症状有运动障碍
小儿脑瘫的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患儿的运动神经会很弱,很难进行自我控制,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无法行走、无法抓东西,无法翻身、无法坐起等症状,甚至有些患儿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咀嚼以及吞咽。
*二、小儿脑瘫症状有语言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往往会出现语言障碍,一般往往会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清、口吃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语言表达困难的症状,会对患儿日常的交流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小儿脑瘫症状有姿势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大部分都会出现姿势障碍的症状,患儿的姿势会出现各种异常,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姿势更为别扭,往往会呈现不对称的样子,严重的患儿甚至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头部呈在正中位置,往往会偏向一侧或者是左右摇摆。
*四、小儿脑瘫症状有智力障碍
有一部分患儿会出现智力障碍的症状,大约有一半患儿会出现轻度的治疗障碍,只有四分之一的患儿智力正常,同时,也有四分之一的患儿会出现重度的智力障碍。
以上是有关小儿脑瘫的症状,了解以上常识后,就知道小儿脑瘫症状有哪些,这四大症状需警惕,一旦出现了以上四大症状,应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治疗训练,虽然小儿脑瘫比较难治疗,但是家长们也要充满信心,才能够增大孩子康复的几率。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1岁半小儿:
1. 当站立或行走时,不能把足平放在 地上 2. 不能独立行走 3. 不能讲五个以上的字 4. 不会使用一些常用物品,如勺杯等
2岁小儿
1. 没有一次足跟至足尖的滚动 2. 不会讲双字句 3. 不会模仿动作或字词 4. 不会跟从简单指令 不能根据物体指出相应图片
2岁半小儿:
1. 没有足跟至足尖的滚动步伐 2. 难以操作小的物品 3. 不停流口水,言语不清
❖ 足背屈角:指用手按住小儿足部,使其 尽量向小腿方向背屈,足部与小腿之间 的角度。
❖ 足跟耳实验:指小儿仰卧位,拉小儿一 侧足尽量向同侧耳部靠拢,足跟与臀部 连线与桌面形成的角度。
(四)自动反应的评定
1.倾斜反应: 6个月出现 2.坐位平衡反应: 6~9个月出现 3.立位平衡反应: (前方平衡) 12个月出现
五、评 定
✓ 评定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别进行。 ✓ 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 语言功能评定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
评估中发现有下列症状时, 应找有关康复医师进一步 诊治
视频(正常与异常对比)
1个月小儿
1. 吮吸差,进食缓慢 2. 对前面闪射的光无反应 3. 不想跟踪他前方6-8英寸处移动
✓ 肉毒毒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
各种脑瘫康复方法
➢ Bobath法 ➢ Vojta法 ➢ Temple Fay 法 ➢ Doman Delacato 法 ➢ Peto法
1. Bobath 法
➢ 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 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 能力。
➢ 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 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如:抬头、翻身、 坐、爬、跪、站、走。
3.跪、爬:
正常婴儿7 ~ 12个月时可以四点跪,18个月时 可以直跪,7 ~ 8个月时开始腹爬,9个月可以 四肢爬,10个月以后可以爬高。
出现脑瘫可能会出现反射异常的表现[1]
出现脑瘫可能会出现反射异常的表现引言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数是由于儿童期发生的大脑损伤所致。
脑瘫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和肌张力异常等症状。
除了这些主要症状外,脑瘫还可能导致一些反射异常的表现。
本文将重点讨论脑瘫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射异常的表现。
反射异常的概述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反射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运动反应,能有效地保护机体不受到伤害。
然而,脑瘫患者由于大脑损伤,可能导致一些反射异常的表现。
反射异常是指反射的过度或异常表现,在脑瘫患者中比较常见,主要影响到行走、平衡和日常动作的执行。
脑瘫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射异常的表现1. 异皮反射异皮反射是指局部刺激引起非刺激部位的肌肉收缩反应,常见的有阴茎勃起反射、乳头勃起反射和爪反射等。
在脑瘫患者中,这些反射可能会过度出现或表现异常。
例如,患者可能在接触到特定部位的刺激时出现不适当的反应,如阴茎勃起或乳头勃起。
2. 病理反射病理反射是指出现在婴幼儿阶段,而在正常发育中会随着大脑皮质成熟而逐渐消失的反射。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病理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重新出现。
常见的病理反射包括踵反射和阳性巴宾斯基征等。
踵反射是指在脚跟受到刺激时,足部呈现背屈现象。
阳性巴宾斯基征则是指在脚掌受到刺激时,拇趾呈现背屈、足底广泛伸展及腘窝屈肌与膝关节屈肌发生收缩。
3. 牵引反射牵引反射是指因强制牵引或拉扯肢体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在脑瘫患者中,牵引反射可能会过度出现或表现异常,表现为肢体牵引后肌肉收缩异常,甚至可能导致脱臼等并发症。
4. 触顶反射触顶反射是指在头部接触到物体时,头部会后仰或向后弯曲的一种反射。
脑瘫患者中触顶反射可能会过度出现或表现异常,如在触顶反射后,头部保持异常的位置或姿势。
5. 其他反射异常除了上述提到的反射异常,脑瘫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反射异常,如痉挛反射、震颤反射等。
痉挛反射是指因牵引肢体或肌群而导致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震颤反射是指肌肉受到刺激后出现的快速的、无规律的震颤运动。
脑瘫患儿情况分析报告
脑瘫患儿情况分析报告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报告旨在分析脑瘫患儿的情况,了解其现状和需求,为改善其生活提供一些建议。
一、脑瘫患儿患病现状1. 发病率高:脑瘫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2-3名患病。
2. 年龄分布广泛:脑瘫患儿的发病年龄范围广泛,多发生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
3. 不同类型多样:脑瘫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痉挛型、弛缓型和混合型,而每种类型又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二、影响脑瘫患儿生活的因素1. 运动障碍:脑瘫患儿的主要问题是运动障碍,导致他们难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和参与学习。
2. 心理问题:脑瘫患儿可能面临困扰和挫折感,导致情绪问题和自尊心受损。
3. 社会互动困难:脑瘫患儿由于运动障碍,往往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自如地参与社交活动,加剧了他们面临的困境。
三、改善脑瘫患儿生活的建议1. 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干预对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2. 多学科合作:脑瘫患儿的治疗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医生和康复师的合作,综合运用医学、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手段,以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3.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们应承担起积极参与治疗、关注孩子情绪和提供积极的鼓励等角色,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4. 教育资源:为脑瘫患儿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是改善他们生活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和机会,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结论:脑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给患儿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早期干预、多学科合作、家庭支持和教育资源的提供,可以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建议社会各界加强对脑瘫患儿的支持和关注,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综合以上所述,脑瘫患儿面临着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多方面的挑战,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小儿脑瘫疾病研究报告
小儿脑瘫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小儿脑性瘫痪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儿科,神经内科病症体征:不自主运动,步态不稳,翻身困难,肌张力过高,反应迟钝,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癫痫和癫痫样发作,角弓反张疾病介绍:小儿脑瘫是什么?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症状体征:小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
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1、运动发育迟缓,患者常伴有随意运动很少,动作不协调、不对称,不灵活,可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
2、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言语表达少,有时伴有斜视等。
3、脑瘫患者在出生不久经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
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尺跳。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
患者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和异常的姿势和动作模式。
5、面部表情单一,不笑,手不能正常抓东西、握拳,有时也伴有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共济失调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
6、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
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脑瘫的`常见症状1.怀孕时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
保证营养,防止早产。
避免不必要的服药。
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
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脑瘫的保健1、新生儿期:①哺乳困难;②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尖声哭闹;③自发运动少,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④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 ⑤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 ⑥有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dcd诊断标准
DCD是发育性协调障碍的缩写,是指儿童在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上存在明显的障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
DCD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国内外对于DCD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介绍国际上常用的DCD诊断标准。
第一部分:DCD特点及症状DCD主要表现为儿童在进行日常生活中、体育运动、手工制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协调障碍。
具体表现为:1. 运动技能低下:如抛接球、跑步、跳跃、爬行等运动技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2. 动作笨拙:动作不协调,容易摔倒或碰撞,常常有加强或减少动作幅度的困难;3. 手眼协调困难:如书写困难、剪纸等手工制作技能差;4. 空间定向障碍:如难以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等空间位置,获得和使用空间信息的困难;5. 记忆力和注意力问题:如难以记住动作序列或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部分:DCD诊断标准1. DSM-5诊断标准DSM-5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对DCD进行了明确的诊断标准:1) 有明显的协调运动技能障碍,表现为动作笨拙、运动技能低下、手眼协调困难等;2) 运动障碍影响到学业或日常生活活动;3) 运动障碍不能归因于智力水平或神经系统疾病。
2. ICD-10诊断标准ICD-10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分类和编码标准,对DCD的诊断标准为:1) 在儿童期(5-11岁)存在发育性协调障碍;2) 运动协调障碍在日常生活活动、学校学习或职业生涯方面造成了明显的困难;3) 运动协调障碍不能归因于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如脑瘫或智力障碍。
3. 加拿大DCD诊断标准加拿大DCD诊断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标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存在协调障碍,表现为运动技能低下、动作笨拙、手眼协调困难等;2) 运动障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3) 运动障碍不能归因于智力水平、感官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等。
4) 没有其他精神障碍的存在。
第三部分:DCD评估方法DCD评估方法包括:1. 运动测验:如悬垂、反应时间、跑步、跳跃等运动测试,评估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2. 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或老师对孩子在运动方面的表现和困难;3. 视觉-空间测试:评估孩子的视觉-空间能力,如空间定向、图形建构等;4. 作业和学校表现:考察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落后、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异常。 11 岁脑瘫儿童有哪些症状 患儿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
是以累及语言、行为或感觉功能为主。如果脑白
质发生了局灶性坏死,则精神状态改变比一般体 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力丧失突出。 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吞咽、咀嚼困难,
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口水,有些患龋齿或牙齿
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
我点头乐呵的答应着,把一切不情愿藏于心底,留给他们最后美好的印象
我点头乐呵的答应着,把一切不情愿藏于心底,留给他们最后美好的印象
姿势异常,受异常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消失不 同情况影响,患儿可出现多种肢体异常姿势,并 因此影响其正常运动功能的发挥。体检中将患儿 分别置于俯卧位、仰卧位、直立位、以及由仰卧 牵拉成坐位时,即可发现瘫痪肢体的异常姿势和 非正常体位。下肢股部明显内收,两膝紧紧靠拢,
见。这是小儿脑瘫的后遗症之口面牙功能障碍。 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大脑 受损和受损后继发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也可 因听力缺陷等因素引起。这是小儿脑瘫的后遗症 之语言障碍。
因不同临床类型而异,痉挛型表现为肌张力 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瘫痪肢体松软,但 仍可引出腱反射;而手足徐动型表现为变异性肌 张力不全。少数病人有面肌痉挛,也中有不自主 手足徐动。
行走时呈剪刀或交叉步态;足部呈马蹄畸形,多 以足尖着地,步态雀跃不稳,甚至步行困难,4-5 岁时还不能行走。
1c03f1cb1 不能下蹲等,
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
我点头乐呵的答应着,把一切不情愿藏于心底,留给他们最后美好的印象
去拿东西;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 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 更为严重的病例则产生痴呆、意识缺失、木
僵和昏迷等严重后遗症。而灰质的疾病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