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合集下载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方大天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132)2.1 环境条件要求 (132)2.2 观测场 (132)2.3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132)2.4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 (135)2.5 观测值班室 (135)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136)3.1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136)3.2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 (136)3.3 维护和检验 (137)3.4 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及平行观测要求 (137)第一编气象要素的观测 (138)第3章云 (138)4.1 概述 (138)4.2 云状 (138)4.3 云量 (141)4.4 云高 (141)⑴云幕球测云高 (141)⑵激光测云仪测云高 (142)⑶云幕灯测云高 (142)4.5 夜间及特殊情况下云的观测和记录 (143)第4章能见度 (145)5.1 概述 (145)5.2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145)5.3 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147)5.4 能见度观测仪 (148)第5章天气现象 (149)6.1 概述 (149)6.2 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 (149)6.3 观测和记录 (152)6.4 天气现象观测仪 (154)6.5 纪要栏的记载 (154)第6章气压 (155)7.1 概述 (155)7.2 水银气压表 (155)⑴安装 (155)⑵移运 (156)⑷维护 (156)⑴安装 (157)⑵移运 (157)⑶观测和记录 (157)⑷维护 (157)7.3 气压计 (158)7.4 电测气压传感器 (159)⑴结构原理 (160)⑵安装和维护 (160)7.5 计算海平面气压 (160)⑴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低于15.0M的气象站(当低于海平面时为其绝对值,下同),用下列公式计算高度差订正值: (161)⑵当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达到或超过15.0M时,海平面气压的计算方法: (161)第7章空气温度和湿度 (162)8.1 概述 (162)8.2 百叶箱 (162)8.3 干湿球温度表 (163)8.4 最高温度表 (165)8.5 最低温度表 (166)8.6 温度计 (167)8.7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167)8.8 毛发湿度表 (168)8.9 湿度计 (171)8.10 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172)8.11 遥测通风干湿球传感器 (172)8.12 通风干湿表 (173)第8章风向和风速 (175)9.1 概述 (175)9.2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175)9.3 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 (178)9.4 海岛自动测风系统 (179)9.5 轻便风向风速表 (179)9.6 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 (179)9.7 螺旋桨式风向风速感应器 (180)第9章降水 (181)10.1 概述 (181)10.2 雨量器 (181)10.3 翻斗式雨量计 (182)⑵安装与检查 (183)⑶记录器 (183)⑷观测和记录整理 (183)⑸调整与维护 (184)10.4 虹吸式雨量计 (185)10.5 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 (187)第10章雪深和雪压 (189)11.1 概述 (189)11.2 观测地段 (189)11.3 雪深观测 (189)11.4 雪压观测 (189)⑴体积量雪器是测量雪压用的一种仪器(见图11.2)。

贵州省气象条例(2020年修正)

贵州省气象条例(2020年修正)

贵州省气象条例(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0.09.25•【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0第13号•【施行日期】2020.09.25•【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气象条例(2009年11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17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0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工作,提高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促进气象事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预报、信息收集与传播使用、科技服务、科学研究及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气象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地方气象事业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气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与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规划、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履行行业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相关工作。

第五条地方气象事业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监测、信息收集与传输、加工处理与服务系统,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系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等。

第六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农作物气象产量预测、科技扶贫、节水节能、旅游等气象服务,开展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和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完成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技术

地面气象观测技术

VS
观测数据的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观测数据的 传输和处理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数据采 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的自动化,大大提 高了观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观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随着观测设备的不断升级和引入,如何维护 和管理这些设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需 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设 备的正常运行。
近代地面气象观测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逐渐形成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开始建立气象观测网,进行定时、定点的气象观 测。
现代地面气象观测
随着计算机、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进入现代化阶 段。现代气象观测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高精度、高频率的特点,可以 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气象数据。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大气成分观测站网络建设是地面气象观测技术中的重要方 面,对于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
大气成分观测站网络建设通常由多个观测站点组成,能够 实现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观测 。通过建立大气成分观测站网络,可以全面了解大气污染 物的种类和浓度分布,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 学依据。
案例四
总结词
气象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与实践是地面气象观 测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详细描述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在智慧城市 建设中,气象大数据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气象大 数据,可以了解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城市规 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可 以根据气象条件预测交通状况,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和调 度车辆;在城市环境管理中,可以根据气象条件预测空 气质量和污染物扩散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地面气象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场

观测场环境条件要求(续)
1.站址避开局地地形影响,应具代表性;日出、日落方向障 碍物的高度角不得超过5°,附近不应有强反光体; 2. 应当选在当地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周围环境条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规的 要求,并依法保护;
4. 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建观测环境变化档案; 5.无人站和机动站环境条件依设站目的自行掌握。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不用沥青),只准在小路上 行走。有积雪时,小路上的积雪可清除,场地积雪不清。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拔海高度(精确到 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场内小路下建防水、防鼠电缆沟(管);
场内建符合《气象站防雷规范》的设施。 南北线的测定方法: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北方向线为该点的
观测场环境要求(续)

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规范(1-3)

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规范(1-3)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变化上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定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不同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强化质量意识,将质量保障纳入观测业务日 常管理和考核中,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对观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观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技能水平,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观测 业务,提高工作能力。
定期进行设备检定和校准
按照规定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设备精 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或误差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实施质量监督和考核评价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抽查,及 时发现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定期对观测业务进行考核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 和改进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过程中如取舍、滤波等操作可能 导致误差,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观测精度的要求与保证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应准确,避免因时间偏差 导致的误差。
采样方式
采样方式应合理,避免因采样不均 导致的误差。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科学、合理,避免因处 理不当导致的误差。
人员素质
观测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对观测 精度有很大影响,应加强人员培训 和技能提高。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技术规定
2023-11-05
目 录
• 观测方式与设备 • 观测项目与要求 • 观测时间与频次 • 观测误差与精度 • 观测场地与环境 • 观测质量保障措施
01
观测方式与设备
观测方式的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人工观测
人工定时对气象要素进行 观测,具有观测项目全面 但精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观测数据的评估与应用

地面气象观测——第二章 地面气象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第二章 地面气象观测场

第二节 对观测场的要求
一、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米(东西向)×20米
(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 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米。 二、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拔海高度(精确
到0.1米),其数据刻在石桩上,埋设在观测场内的适当位 置。
动槽水银气压表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象牙针尖
——本章完—— 作业
1、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要求和场内仪器布置要求如 何? 2、对地面观测场的要求如何? 3、对干、湿球温度表,风速器的安装高度要求如何? 4、干湿球温度表 、毛发湿度表 、风速传感器、风向 传感器、定槽水银气压表 、动槽水银气压表的基准部 位指哪里?
表2-1 仪器安装要求
仪器
要求与允许误差范 基准部位 围
干湿球温度表
高度1.5m ±5 cm
感应部分中心
毛发湿度表
上部固定在温度表支 架上横梁上
风速器(传感器) 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 风杯中心 m
风向器(传感器) 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 风标中心
m 方位正南(北) 方位指南(北)
±5°

定槽水银气压表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水银槽盒中线
三、 四周一般设置约1.2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所用材料不 宜反光太强。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
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 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四、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 (不用沥青铺面),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 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五、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

气象预报 测报人员岗前培训手册

气象预报 测报人员岗前培训手册

兰州大学“3+1”毕业生岗前培训吉林省气象局监测网络处——葛春凤二〇〇八年七月八日吉林省地面气象观测站情况简介●吉林省目前有56个气象站承担气象观测任务。

国家气象观测台6个,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29个,国家二级气象观测站21个。

天池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为季节观测站任务为6~9月●自动气象站建设情况7要素自动站50个,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地温及降水(白城多蒸发)。

规范:第一章总则地面气象观测的定义: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联系的观察和测定。

观测要求:严肃、认真、负责。

地面气象观测有“三性”: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

代表性: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更能反映一定范围的平均气象状况。

通过选择站址、确定仪器安装位置和选择合适性能的仪器来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通过选用满足要求的观测仪器和制订符合标准的观测方法来达到准确性要求。

通过保持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规定等方面的统一来保证比较性要求。

观测站分类、观测方式和任务观测方式:地面气象观测包括: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观测的三项基本任务: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观测:人工观测、自动观测。

⏹记录处理:形成报表数据文件。

⏹编发气象报告:发报、传送数据文件。

定时观测:自动观测:每天24次;人工观测:昼夜守班站:02、08、14、20时4次。

白天守班站:08、14、20时3次。

观象台:人工站每天24次;实现自动观测后,仍进行云、能见度、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的24次定时人工观测。

时制、日界和对时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对时:严禁在正点前的50分至60(00)分钟之间进行时钟修改。

地质学书籍

地质学书籍

地质美学∙作者:段汉明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271785∙出版时间:2010-04-01∙版次:1∙页数:216∙装帧:精装∙开本:大16开内容简介地质美学是极具观赏性的科学美学。

《地质美学》共8章:第1章介绍美学基础。

第2章介绍地质美学的特征和基本类型,并对科学美学与地质美学的关系、地质美学的特征与基本类型、欣赏与审美机理、地质遗迹的评价体系等进行了论述。

第3章和第4章论述地质环境、地质景观与地质美学的关系,认为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

第5~7章是对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的实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秦岭及商南县的地质环境与地质景观特征,以及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第二部分论述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第三部分论述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第8章介绍建立地质公园的条件和申报要求。

《地质美学》可供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的规划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地质学、美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还可供旅游爱好者阅读。

目录第1章美与审美1.1 美与美学1.1.1 美的特征1.1.2 美学1.2 美感与审美1.2.1 美感1.2.2 审美1.3 自然美与审美1.3.1 自然美的特征1.3.2 自然审美简述第2章地质美学的特征和基本类型2.1 科学美学与地质美学2.1.1 科学美学2.1.2 地质美学2.2 地质美的主要特征2.2.1 地质美的多样性2.2.2 地质美的社会性2.2.3 地质美的时空性2.3 地质美学的基本类型2.3.1 地质遗迹的基本类型2.3.2 地质美的基本类型2.4 地质美学的欣赏和审美机理2.4.1 地质美学的欣赏要素2.4.2 地质美学的欣赏模式2.5 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评价体系2.5.1 地质遗迹的评价体系2.5.2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第3章地质环境与地质美学3.1 地质环境的概念及内涵3.1.1 地质环境的概念3.1.2 地质环境形成的动力来源3.1.3 组成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3.2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3.3 地质环境-地质学与地理学的共轭与融合3.3.1 地质环境是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3.3.2 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基本属性3.3.3 地质环境与其他环境的关系3.4 地质美学与地质环境的关系3.4.1 地质环境的功能3.4.2 地质环境是地质之美的承载基础3.4.3 地质之美是地质环境的外在表现第4章地质景观与地质美学4.1 地质景观的特征与基本类型4.1.1 景观的定义4.1.2 地质景观的概念4.1.3 地质景观的美学特征4.1.4 地质景观的美学类型4.2 地质美学与地质景观的关系4.2.1 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4.2.2 地质美是地质景观的审美升华4.3 地质景观的评价及美学意义4.3.1 地质景观的评价原则4.3.2 地质景观的美学意义第5章秦岭地质环境与地质景观特征5.1 秦岭古洋盆与秦岭造山带5.1.1 秦岭古洋盆的形成5.1.2 公园属地区域的地层与构造5.2 中国岩溶与秦岭岩溶5.2.1 中国岩溶分布的基本特征5.2.2 金丝峡地质公园的岩溶特征5.3 商南县域的地质构造格局5.3.1 商丹断裂和山阳-凤镇深大断裂5.3.2 商南县域地质构造的典型性5.4 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5.4.1 形成条件——板块运动与浅海相岛-弧沉积的共轭作用5.4.2 形成机理——多组走滑断裂与不均匀抬升的共同作用第6章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6.1 嶂谷地质地貌遗迹6.1.1 白龙峡嶂谷地质遗迹6.1.2 青龙峡嶂谷地质遗迹6.1.3 黑龙峡嶂谷地质遗迹6.1.4 月牙峡嶂谷地质遗迹6.1.5 嶂谷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6.2 水文地质遗迹6.2.1 灵动优雅的十三级瀑布6.2.2 地下暗河与摇曳多姿的岩溶泉6.2.3 水文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6.3 岩溶地质遗迹6.3.1 晶洞——方解石晶簇充填或半充填的孔洞6.3.2 溶洞6.3.3 峰丛地质遗迹6.3.4 岩溶侵蚀地质遗迹6.3.5 岩溶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6.4 构造地质遗迹6.4.1 走滑(平移)断裂6.4.2 挤压性构造遗迹6.4.3 伸展(张)性构造遗迹6.4.4 构造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第7章公园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7.1 生态自然景观7.1.1 鲜明的自然之美7.1.2 多样性与稀有性之美7.1.3 生命之美7.1.4 整体性之美7.2 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7.2.1 历史文化7.2.2 人文景观第8章建立地质公园的条件和申报要求8.1 建立地质公园的条件8.2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意义和地质背景8.2.1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意义8.2.2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背景8.2.3 潜在的威胁8.3 国家地质公园8.3.1 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要求和总体规划应遵循下列基8.3.2 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3.3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分级标准8.4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8.4.1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8.4.2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8.5 地质公园的申报要求8.5.1 申报单位8.5.2 省级推荐8.5.3 申报时间8.5.4 申报材料8.5.5 合规性审查主要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说明书编制提纲附录2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文本编制提纲附表后记湖南农业地质及其应用∙作者:童潜明等著∙出版社:地质出版社∙ISBN:9787116055681∙出版时间:2008-01-01∙版次:1∙页数:282∙装帧:平装∙开本:16开内容简介《湖南农业地质及其应用》是作者自l986年以来近20年的农业地质研究总结。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是指在地面上进行的气象要素的实时观测和记录工作,是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指观测人员在进行地面气象观测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要求。

以下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一些基本要点进行总结。

一、观测点的位置选择1. 观测点应位于地理条件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段,远离建筑和树木的干扰。

2. 观测点周围不应有明显的人为影响,如建筑、道路或其他设备。

3. 观测点应保持清洁,避免观测精度受到尘土、垃圾等的影响。

二、观测仪器的摆放1. 摄氏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仪等仪器应放置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仪表架上,以避免接触地面影响测量。

2. 仪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互相干扰。

三、气象要素的观测1. 温度观测:使用摄氏温度计,在每次观测之前应将温度计归零,并保持观测时的稳定姿势。

2. 湿度观测:使用湿度计,每次观测前应先用干净的布擦拭干燥,然后将湿度计放置在空气中,避免有其他物体遮挡。

3. 风向风速观测:风向风速仪应安装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仪表架上,风向的观测应对准北方,并记录为0度。

观测风速时,应注意观测时间的稳定性,并将观测结果记录在观测记录表格上。

4. 大气压力和降水观测:使用气压计和雨量计进行观测,观测时应注意观测仪器的记录精度,并及时记录观测结果。

四、观测记录的要求1. 观测人员应定时、准确地记录观测数据,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上进行详细的记录。

2. 观测记录上应标明观测日期、观测时间和观测地点等信息,并对各个气象要素的观测数值进行整理和标注。

3. 观测记录表格上应注明观测人员的姓名和观测所属单位。

4. 针对异常观测数据,观测人员应进行说明,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五、观测数据的汇总和上报1. 观测数据汇总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汇总和上报的观测数据应标注观测人员的姓名和所属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向上级报送。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一、概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部门进行实时气象观测和记录的重要任务,为正确预报天气和提供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了加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本技术规定。

二、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气象站和气象传感器。

气象站主要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观测要素的仪器设备,气象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降水传感器等。

三、地面气象观测操作规程地面气象观测操作规程分为日常观测和特殊观测两类。

1. 日常观测日常观测主要包括定时观测和报时观测。

定时观测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气象要素进行观测,一般为每小时一次。

报时观测是指当天的观测数据获取完毕后,报告给气象台或气象局。

2. 特殊观测特殊观测指对特定气象现象进行观测,如暴雨时段的观测、重大天气事件的观测等。

特殊观测需要事先制定观测方案,并在观测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灵活性。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和传输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正和数据存储等环节。

数据录入应确保准确无误,校正环节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存储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以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一般分为手工传输和自动传输两种方式。

手工传输主要指通过传真、电话等渠道将观测数据传输给气象台或气象局,自动传输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五、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观测操作的规范执行、数据的实时校验和数据缺失的补充等。

六、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观测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气象观测规程、气象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和传输等。

七、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监督和评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应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

监督包括对观测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人员的日常督导和培训指导等;评估包括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和业务效果的评估等。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云量观测
根据天空被云覆盖的程度 ,确定云量多少并进行记 录。
云高观测
通过仪器或目视观测,获 取云的高度数据。
能见度观测
仪器测量
使用能见度仪等仪器,测量大气透明度,获取能见度数据。
目视观测
通过肉眼观察,评估大气透明度和能见度,进行记录。
天气现象观测
降水现象观测
记录降雨、降雪等降水现 象,以及其强度、持续时 间等。
观测时间
根据气象变化的特点和观测任务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观测时间,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观测频率
根据气象变化的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观测任务的重要性,确定适当的观测频率,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
03 观测方法与技术
云观测
01
02
03
云状观测
根据云的特征,包括形状 、大小、结构等,进行云 状的观测和记录。
提高观测人员素质
加强观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以保 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风现象观测
记录风向、风速等风的现 象,以及其变化过程。
其他天气现象观测
如雷电、冰雹、雾等其他 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
气压观测
气压仪器选择
根据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气压 仪器并进行安装。
气压观测时间
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气压观 测和记录。
气压记录分析
对气压记录进行分析,获取气压变 化情况。
温度观测
VS
修订方法
修订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 观测经验,进行科学验证,最终形成新的 观测规范。
对未来观测规范的建议与展望
完善观测规范体系
建立更加完善的观测规范体系,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标准、观测方 法等,以提高观测数据的综合利用价值。

地面气象观测基础知识课件

地面气象观测基础知识课件

普通温度计
用于测量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
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
用于测量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温度传感器
用于自动记录温度。
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
测量空气湿度的一种传统方法。
毛发湿度计
一种毛发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用 于测量空气湿度。
电阻式湿度计
利用电阻值的变化来测量湿度。
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测量大气压的一种传统方法。
VS
详细描述
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高楼大厦和硬化 路面等建筑物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 射作用,使得城市地区气温高于周边农村 地区。这种现象会导致城市地区空气污染 加重、能源消耗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采 取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进行改善。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气压传感器
用于自动记录气压数据。
等压面观测
利用多个气压观测数据计算出大气层的高度。
风向风速计
风向标
01
测量风向的一种传统方法。
风杯风速计
02
测量风速的一种传统方法。
超声波风速计
03
利用超声波测量风速。
雨量器
翻斗式雨量器
测量降雨量的传统方法。
遥测雨量器
利用遥感技术测量降雨量。
自动雨量站
自动记录降雨量的系统。
构建服务平台的关键
建立一个集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分发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以支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 共享和应用。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气象服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观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拓展
数据挖掘的价值

地面气象观测基础知识

地面气象观测基础知识

相关性分析
研究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模式识别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气 象模式和事件。
06 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
观测误差来源
仪器误差
观测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如温度计、湿度 计等。
观测方法误差
由于观测方法不规范、不统一所引起的误差, 如云高观测、能见度观测等。
外界环境影响
如风、雨、雪、雾等天气现象对观测仪器的 影响。
02 观测项目与分类
观测项目
气温
观测气温的变化,包 括最高气温、最低气 温、平均气温等。
降水
观测降水的类型、强 度、频率和总量等。
风向风速
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 包括风向标和风速计 的测量。
云和天气现象
观测云的类型和天气 现象,如晴朗、阴天、 雨、雪等。
气压
观测气压的变化,包 括最高气压、最低气 压和平均气压等。
04
观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01
使用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确保没有损坏或误差。
02
使用时应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数据失 真。
03
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观测方法与技术
云观测
01
云状分类
根据云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 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等不 同类型。
观测场地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边界,并保持场地整洁,以方便观测和数据 收集。
观测仪器介绍
01
温度计
用于测量气温,常用的有水银温度 计和酒精温度计。
气压计
用于测量大气压力,常用的有水银 气压计和数字气压计。
03
02
湿度计
用于测量空气湿度,常用的有干湿 球湿度计和毛发湿度计。

地面气象观测实施方案

地面气象观测实施方案

地面气象观测实施方案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地面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观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地面气象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一、观测点的选择。

地面气象观测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一般来说,观测点应该远离城市、工业区和其他人为干扰源,选址应尽量避免地形起伏和植被密集的地方。

同时,观测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气象要素的均衡分布,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二、观测设备的布设。

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气象要素的观测需求,一般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观测设备的布设应合理分布,避免相互遮挡和干扰,保证各观测点数据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同时,观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至关重要,应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观测方法和流程。

地面气象观测应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观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气象观测知识和操作技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观测。

同时,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记录和报送数据,确保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的质量评估和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数据。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确保观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观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也逐渐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应积极推进地面气象观测的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观测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六、人员培训和管理。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应加强对观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观测技能和专业水平,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励观测人员积极参与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地面气象观测演讲稿范文

地面气象观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性和方法。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科学研究和天气预报的基础,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国防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性1. 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可以准确掌握天气状况,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 指导农业生产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通过地面气象观测,可以及时掌握农田气象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降低气象灾害损失。

3. 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气象条件对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地面气象观测可以实时掌握交通沿线气象状况,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4. 服务国防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军事装备的作战效能。

5. 支撑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地面气象观测是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通过对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可以分析气候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面气象观测的方法1. 观测仪器地面气象观测主要依赖于各种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风向风速计等。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气象要素。

2. 观测站网布局为了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需要科学合理地布局观测站网。

观测站网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人口、经济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应遵循统一的观测规范,包括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校准等。

规范化的观测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观测数据质量控制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实时监控、异常值处理、质量控制分析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观测数据传输与共享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应及时传输至气象数据中心,实现观测数据的共享。

标准气象观测场范文

标准气象观测场范文

标准气象观测场范文标准气象观测场是进行正式气象观测和记录的场地,用于收集和记录气象要素,为气象预报、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在标准气象观测场上进行的气象观测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降水量等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下面将详细介绍标准气象观测场的重要性、观测要素和观测设备。

1.为气象预报提供可靠数据基础。

标准气象观测场采集的气象观测数据是气象预报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气象要素的准确观测和记录,预报员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标准气象观测场的观测数据对气象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科学家通过分析气象观测数据,可以研究气象变化规律,探索气象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推动气象科学的发展。

3.为气象服务提供支持。

标准气象观测场收集的数据为气象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持。

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警、灾害预防等,这些服务需要基于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决策,标准气象观测场的观测数据对于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至关重要。

主要观测要素1.气温: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热运动的程度,可以通过气温计(湿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计)等设备进行观测,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气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大气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气压计进行观测,常用单位是帕斯卡。

气压的观测对于气候预测、海拔测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3.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湿度计进行观测。

湿度的观测对于气象预报、农林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4.风速: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速度,可以通过风速计进行观测。

风速的观测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等具有重要作用。

5.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量,可以通过雨量计进行观测。

降水量的观测对于水资源管理、气候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观测设备1.气温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常用的气温计有晴雨表、水银温度计等。

2.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的压强,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安罗伦气压计等。

地面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观测业务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面观测业务的运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地面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地面观测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观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观测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第三条地面观测业务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遵循科学、准确、规范的原则,保护观测资料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第四条地面观测业务应以提供科学可靠的观测数据为目标,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支持。

第五条地面观测业务应满足观测项目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连续性,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第二章观测设备管理和维护第六条观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保养、维修和报废等。

第七条观测设备的购置应根据观测项目的需要和预算的限制,选择合适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第八条观测设备的安装应按照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并避免外部干扰。

第九条观测设备的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标准和要求。

第十条观测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第十一条观测设备的报废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设备应进行合理的处置和回收,确保环境安全。

第三章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第十二条观测数据的采集应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第十三条观测数据的处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数据的校验、校准、质检和存档等。

第十四条观测数据的校验应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排除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

第十五条观测数据的校准应根据标准和准确度要求进行,包括仪器的定期校准和数据的修正。

第十六条观测数据的质检应尽可能排查数据的异常和错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第十七条观测数据的存档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格式进行,确保数据能长期保存和应用。

第四章观测员的培训和监督第十八条观测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操作观测设备,并了解观测项目的要求。

气象远程学习心得体会

气象远程学习心得体会

气象远程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气象学实习心得体会】《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应用气象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场环境要求(续)
• 一般说来,气象台站的地址应选在能代表其周围大部分地 区天气、气候特点的地方,并且尽量避免小范围和局部环 境的影响,同时应当选在当地最多风向的上风方,不要选 在山谷、洼地、陡坡、绝壁上。观测场要求四周平坦空旷 并能代表周围的地形,观测场附近不应有任何物体。孤立、 不高的个别障碍物离观测场的距离,至少要在障碍物高度 的三倍以上;宽大、密集、成片的障碍物,距离要在障碍 物高度的十倍以上。观测场周围十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杆 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气象台站的房屋一般应建在观测 场的北面。另外,一个气象台站建成之后,要长期稳定, 不要轻易搬家,因为轻易搬家不仅会影响观测资料的连续 性,影响使用,还会造成很大浪费。
地面和地面最高、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土中一半 最低温度表
曲管低温表
直管低温表
深度5,10,15,20厘米 倾斜度45度
深度 40, 80厘米 深度 160 厘米 深度 320 厘米
±1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5 ° 表身与地面
±3厘米 ±5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10厘米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仪器
冻土器 日照计
二、观 测 场
观测场规定强调:
• •
一般为25×25米,场内建位置标志;或 16 (东西
向)X 20(南北向)平方米高山、海岛站不受此限。
四周应设高约1.2米的稀疏围栏,保持空气流通。围 栏材料不宜反光,门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 均匀草坪,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场内不准种植作。 要保持场内整洁,剪下的草要及时运出。
– 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
– 或新、旧站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续)
• 对比观测项目: 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湿度、风向、风 速、深层地温。 • 对比观测期限和时次: 期限 —— 基准站1年; 其他站1、4、7月,或7、10、1月三个月。 时次 —— 02、08、14、20时四个时次, 80 ~320cm地温仅14时一个时次,02时可用 自记代替。
±5厘米
±5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感应部分中心
±5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5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5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3厘米 口 缘
虹吸雨量计
仪器自身高度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仪器 要求与允许的误差范围 基准部位
遥测雨量计
小型蒸发器 E-601型蒸发器
仪器自身高度
高度 70厘米 高度 70厘米 ±3厘米 ±1厘米 口 缘 口 缘
基准部位
导线水平面
水银气压表 (定槽)
水银气压表 (动槽) 气压计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水银槽盒中 线
象牙针尖
四、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
• • 基准站、基本站、辐射站站址迁移报国家 气象局审批; 一般站站址迁移报省级气象局审批;

迁站时需进行对比观测的条件:
– 新、旧站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续)
对比观测要求: 两份对比观测记录均统计整理成月报表, 并上报存档。
五 观测值班室
• 一般建在观测场北边,保证观测员视野开 阔; • 安装集中控制和分配供电电源的配电箱; • 防雷符合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思考题
• 观测场内仪器应如何布置?
要求与允许的误差范围
深度 50~350厘米
基准部位
±3厘米 内管零线
风速计 风向器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 ±0.5° 方位正北 ±5° 底座南北线 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米 风杯中心 方位正南 ±5° 方位指南杆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仪器
积冰架
要求与允许的误差范围
上导线高度220厘米 ±5厘米
第2章 地面气象观测场
本章包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 • 观测值班室
地面观测场
一、观测场环境要求
• 地面气象观测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固定在 观测场内的各种仪器进行的,所以气象站 的站址和观测场地的选择以及维护,仪器 的安装是否正确,都对资料的代表性、准 确性和比较性有极大的影响。
三、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 观测场内仪器安装的原则可以用以下二十 四个字表示: 保持距离,互不影响; 北高南低,东西成行; 靠近小路,便于观测。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 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顺次安置 在南面,东西排列成行。 2. 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米,东西间 距不小于4米。仪器距围栏不小于3米。 3. 观测门最好开在北面,仪器安置在紧靠东 西向小路的南面,值班人员应从北面接近 仪器。
• 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不用沥青),只准在 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小路上的积雪可清除,场 地积雪不清。 •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拔海高度 (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 场内小路下建防水、防鼠电缆沟(管); • 场内建符合《气象站防雷规范》的设施。 • 南北线的测定方法: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北方向线 为该点的真子(地理)午线,在测定点上竖一直杆, 正午时刻,直杆的杆影与南北方向线重合。
4、日照、辐射传感器安放在场地南端支架上; 5、风传感器装在风杆上; 6、温、湿度传感器安在备份百叶箱内; 7、北回归线以南的站,仪器布置考虑太阳位置灵 活掌握。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仪器 要求与允许的误差范围 基准部位
百叶箱通风干湿球 高度1.5米
干湿球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温度计 雨量器 高度1.5米 高度1.53米 高度1.52米 高度1.5米 高度 70厘米
观测场环境条件要求(续)
1.站址避开局地地形影响,应具代表性;
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得超过
5°,附近不应有强反光体;
2. 应当选在当地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周围环境条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法》等法规的要求,并依法保护;
4. 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建观测环境 变化档案; 5.无人站和机动站环境条件依设站目的自行 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