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六区中部葡|1—3油层聚合物驱布井方式研究

合集下载

聚_表复合驱窜聚原因分析及封窜技术研究

聚_表复合驱窜聚原因分析及封窜技术研究

聚/表复合驱窜聚原因分析及封窜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3-18T08:56:04.03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30期作者:于森[导读] 锦16块聚/表复合驱位于锦16块中部,试验区含油面积于森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一、试验区基本概况锦16块聚/表复合驱位于锦16块中部,试验区含油面积1.28km2,地质储量298×104t,目前有注入井31口,开井30口;生产井62口,开井61口,从2015年,试验区产量开始下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油井日产油低、含水高 2015年开井的46口生产井中,日产油量低于1t/d的有2口,占总开井数的4%;日产油量在1-5t/d的有22口,占总开井数的48%。

产出液综合含水>80%的有20口,其中>90%的有6口,占总开井数的13%。

2、见聚油井多,采出液聚合物浓度大见聚井共有34口,占总开井数的73.9%。

其中,聚合物浓度为300-500mg/L的有6口,为500-1000mg/L的有7口,>1000mg/L的有5口。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聚合物沿优势通道窜入高渗透层,导致低渗透层的部分油井未受到聚合物驱替作用,即我们常说的窜聚。

(二)窜聚的危害 1、造成聚合物无效浪费注入的部分聚合物沿水窜通道窜入生产井产出,造成聚合物浪费。

2、开发效果降低聚合物因窜流造成波及系数降低;有些油井甚至因采出液聚合物浓度过高被迫关井,影响开发效果。

3、采出液处理难度增加生产井过早见聚,使采出液中聚合物的浓度增大,增加了采出液的处理难度,吨油成本增加。

4、导致后续水驱含水上升窜聚使油层的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后续水驱时注入水直接突破高渗透率的大孔道,造成含水上升。

三、原因分析(一)窜聚的原因 1、部分注入井固井质量差注入井固井质量差会造成水泥环有破损,使本应注入生产油层的聚合物沿水泥环破损处,通过高渗透优势通道进入非目的层及非受效井中。

应用测井资料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应用测井资料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1期
20 0 7年 2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OI DRIJ NG & PRODUCT1 L ILI 0N TECHNOLOGY
Vo . 9 No 12 .1 F b 2 0 e.07
文 章 编 号 :0 0— 3 3 2 0 ) 1— 0 2— 3 10 7 9 (0 7 0 0 7 0
关键词 : 聚合 物驱 ; 剩余油饱和度 ; 井资料 ; 测 北一二排西
中图 分 类 号 : E 2 T 37 文献标识码 : A
大 庆油 田 19 96年 首 批 聚合 物 驱工 业 化应 用 区 块 , 目前 已基本 结 束整个 驱替 过程 , 到 后续 注 聚区块
也 相继进 入 聚驱后期 和 后续水 驱 阶段 。这些 区块 的
料, 对该区块葡 I 组油层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进 行 了分析 。
分布曲线 , 各井点 的剩余油饱和度通过厚度加权平 均求 得 ; 二 是 按 大 于 0 6 、 .5—0 6 、 .0— 其 .5 0 6 .0 0 6
0 5 和小于 0 5 .0 .0这 4个 区间 , 将井 点所 属饱 和度 区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 金 号 1 12 2 资 助 项 目, 目名 称 : 国 基 0 7 08) 项 油层 多孔 介 质 内纳 米 渗 流动 力 学模 型 。
作者简介 : 王梅 ,9 6年 生。19 17 9 9年毕 业 于 大庆石 油 学院计 算机软 件 专业 , 现在 计算 机 与信 息技 术 学 院工作 , 师。 电话 :4 9— 讲 05

浅三 侧 向 , 球 聚 焦 , 电极 , 分 辨 声 波 时 差 , 微 微 高 井 径, 自然 电 位 , 总伽 玛 等 曲线 组 成 。与 老 系列 测

高尚堡油田调剖区域油井管理办法

高尚堡油田调剖区域油井管理办法

高尚堡油田调剖区域油井管理办法X颜艺灿,李飞宇,夏 天,李 松(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唐山 063200) 摘 要: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注采井网遭到损害,水驱效果变差,储量未得到有效开发,通过调剖和深部调驱,可以改善吸水、产出剖面,提高油田稳产基础。

长期以来,国内外就把注水井调剖作为稳油控水的重要措施,然而调剖过程中油井相应出现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制定不同的采油管理办法。

关键词:调剖工艺;应用效果;南堡凹陷;油井管理;高尚堡油田 中图分类号:T E35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043—03 从注水井控制水的产出称为调剖,该技术称为注水井调剖技术[1]。

注水井调剖,即是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一般是在注水井中用注入化学剂的方法,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注入水波及面积,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2]。

使因油层非均质性而不能启动的低渗层启动,并降低高渗透层吸水量,提高低渗透层吸水量,改善油层吸水剖面[3-4]。

随着注水井的注入,对应油井生产情况将会发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办法,增加油井产量,防止油井窜聚。

以高尚堡油田高浅北区油藏为例,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

1 区块概况高浅北区油藏位于南堡凹陷高尚堡构造带北缘中段的高柳断层上升盘,是在早第三纪背景上沉积形成的一个局部构造,总体为一个发育在高柳断层上升盘、向北东倾没的宽缓的断鼻状构造[5],含油层系为馆陶组,油层埋深1700~1900m 。

共探明含油面积6.8km 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06×104t 。

下部平均孔隙度32.0%,平均渗透率为776.8×10-3L m 2,属高孔、高渗透储集层,上部平均孔隙度为23.4%,平均渗透率为339.2×10-3Lm 2,属中孔、中渗透储集层。

层段内储层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样品规模的渗透率级差可达53~190。

主要有两种油藏类型:构造边水层状油藏与构造底水块状油藏,油藏类型属于正常压力、温度系统、未饱和、常规稠油的层状-块状构造油气藏。

《聚驱驱油机理》PPT课件

《聚驱驱油机理》PPT课件

2003
目前最为成熟的化学驱方法是聚合物驱,在 大庆油田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三元复合驱在 大庆油田发展较快,成为化学驱中最有潜力,提 高采收率幅度最大的储备技术。
化学驱采油原理
化学驱油机理
采收率由三个因素来决定:一是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 (Ew),二是注入液的体积波及效率(Es),三是水驱油的效率 Er,总的采收率E将是这三个效率的乘积,即:
2.1 聚合物及其水溶液性质
化学驱油机理
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分子构象 聚合物是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 量的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又称高聚物。油田注聚合物工程 中,常用的人工合成聚合物主要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为柔性长链,常简写成HPAM。若由n个丙烯酰胺分子聚合 成聚丙烯酰胺,n则称为聚合度。
目前比较普遍应用的表面活性剂是石 油磺酸盐类。
舌进是非均质油藏水驱波及体积降低的主要原因,当高 渗透层的油水前缘达到生产井后继续注水,大部分水仅仅无 效穿过高渗透层,不能扩大低渗透层的波及体积,聚合物用 于EOR主要有两个目的:改善流度比和调整平面及层内、层间 矛盾。其工作原理是在水中加入聚合物,提高注入水的粘度。
化学驱油机理
常用的增稠剂有 化学制剂 和 生物化学制剂 两大类。常用的化
学增稠剂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这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增 稠能力主要由其分子量来决定。常用的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为25-30 %,平均分子量为几百万到上千万。聚丙烯酰胺不是一种单纯化合 物,它的分子量有一个分布范围,一般说来,分子量的分布范围愈 窄愈好。
化学驱油机理
聚合物是由很多基本结构单元连接起来的,根据基本结构单 元的化学结构,即分子内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以及它们的结合方 式,单个高分子化合物就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萨北油田过渡带地区聚驱井网方式优化研究

萨北油田过渡带地区聚驱井网方式优化研究
目程 技 术
萨北油田过渡带地区聚驱 井网方式优化研究
张艳翠 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地质大队
2 m左右。 薯 摘要 ; 曩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 为挖潜剩 余油 理注采井距应控制在1 5
的 重要 手段 之 一 , 已经逐 渐 成 为 了一 项 成 熟 的
北 部 过 渡带 聚驱 先导 性 矿场 试 验 及纯 油
84 96 8 1 54 75 59 7 8 92 82 77
73 89 75 73 67 94 70 O6 72 1O
85 81 82 35 76 35 79 71 83 3 0
74 63 76 49 e3 62 , ,0 7 6 72 8 2
区注 聚经验表 明 :注聚开 发五 点法面积井 网最
好 ,四点法井 网较 差 ,反九 点法井网最差 。在 综合 考虑与 目前 开发井 网衔接 关系和葡一组 油 层聚 驱井网的 后续 挖潜 ,本着 所布井要平面分 布均匀 ,能保证具有较高聚驱控制程度 (0 以 8%
上 ),以便最大 限度地提高采收 率的原则 ,结
发 效果 奠定 了基 础 。
公式表 明:在保持一定的 井 口注入压 力前
蠹 鬻关键词 注采井距,井 网 部署,聚合物驱
提下,井距越小 ,注入速度将越大,注入能力就 越大,但随着井距不断的缩小 ,注入压 力将不断
1 0 P 时 ,综 合含水达  ̄9 %,聚驱提高采收 .4 V 48 1 率7 9 %,聚驱 增加可 采储量 l 6 5 ×l ; .4 3 .7 0 t
合合理 注采井 距论证结果 , 进行 l 5 2 m井距下井
2 2 注入能 力 .
网部署方式设计 ( ):全区预计共部 署井位 图1 43 ( 9 口 采出井23 5 口,注入井20 4 口),其 中新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效果评价研究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效果评价研究



综合含水率 累计产油量 累计产水量
/%
/t
/ m3
杏 2212更 121
P Ⅰ33
19961 6
1996. 9
118
0
杏 221222
P Ⅰ33
1996. 6
1996. 10 111
5
杏 2212试 1
P Ⅰ33
1996. 7
1996. 9
79
0
杏 222222
P Ⅰ33
1996. 7
1996. 9
2 杏二区西部三元复合驱试验概况
21 1 试验区概况 继中区西部和杏五区中块的三元复合驱先导性试
验之后 ,1995 年底在杏二区西部新钻 8 口三元复合驱
基金项目 :国家“八五”和“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852203202 ,962121201) 部分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李士奎 ,男 ,1966 年 11 月生 ,1989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 ,现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五厂总地质师 ,中国科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油田地质开发综合研究 。E2mail :L SI KU I @pet rochina. co m. cn
3 . Ex ploration an d Develop ment Resea rch I nstit ute , D aqi n g Oi l f iel d Com p any , L t d. , D aqi n g 163513 , Chi na )
Abstract : Since 1993 , five times of alkali2surfactant2polymer (ASP) flooding pilot s have been engaged in Daqing Oilfield. After t he t hird pilot , a clo sed coring and inspecting well , named Xing2222Jian p1 , was drill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 he flooding result s. The comparison of t he efficiencies of water flooding and ASP flooding in t he coring well of t he no rt hern Xingshugang Oilfield shows t hat t he advantages of ASP flooding is not o bvio us , which shows t hat it is not eno ugh to evaluate t he effectiveness of ASP flooding o nly by using recovery facto r. The evaluatio n standard fo r ASP flooding should be f urt her st udied. Key words : Daqing Oilfield ; alkali2surfactant2polymer flooding ;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 develop ment result ;evaluation

中国的驱油技术

中国的驱油技术
适用条件。(1)油藏条件:①对于砾岩油藏,孔隙度条件可适当放宽;②对于先吞吐预热的油藏,原油粘度条件可放宽;③对于封闭油藏,在有高Hale Waihona Puke 隔热油管的条件下,深度可适当放宽。
操作条件。操作条件对蒸汽驱效果影响非常大,只有在合理的操作条件下才能取得油藏条件应有的采收率,一旦操作条件不合理,采收率将成倍的降低。因此必须同时满足下面5个蒸汽驱操作条件:(1)注气速率:≥1.6t/(d.ha.m);(2)注采比:≥1.2;(3)井底蒸汽干度:>40%;(4)油藏压力:<5MPa;(5)油汽比0.15-0.25。
超前注水技术的重大意义是:(1)解决了“低渗透”储层“低压”问题(世界性难题);(2)解决了低渗透油田投产后采油、采液指数下降的难题(世界性难题);(3)使低渗透油田从投产之时就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的平衡;(4)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单井产量;(5)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储层物性变差。
二、聚驱(聚合物驱油技术)
五、三元复合驱技术
三元复合驱使中国石油开发重大试验之一,是大庆油田最有代表性的前瞻性提高采收率解题技术。三元复合驱,即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指将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注入地层,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的一种化学驱技术,是在碱水驱和聚合物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新技术或后三次采油技术。
原理:三元复合驱油比单一驱和二元驱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三元复合驱中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有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增大驱替液的粘度提高波及体积,而且还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进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在协同效应中起着各自的作用。(1)碱的作用:提高聚合物的稠化能力;碱与石油中的酸反应产生了表面活性剂可将油乳化,提高具有介质的粘度,使聚合物能有效的控制流体流动;碱与石油中的酸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三元复合驱中的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效应;碱可与地层中的钙镁离子反应,或与岩石进行离子交换,起牺牲剂的作用,保护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碱可以提高岩石表面的负电性,减少砂岩表面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碱可以提高生物聚合物的生物稳定性。(2)聚合物的作用:改善了碱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之间的流度比;聚合物对驱油介质的稠化,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和碱的扩散速率,从而减少药耗;聚合物可与地层中的钙镁离子反应,保护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可以提高碱和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使波及系数和洗油能力有较大提高;吸附和捕集。(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可以降低聚合物和碱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他们具有洗油能力;可以使油乳化,大大提高驱油介质的粘度;可以补充碱与石油酸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不足;聚并形成油带的机理。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
• 通过现场的大量实测数据,为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的 研究、成像软件的开发,提供系统可靠的依据
2021年4月14日5
P. 14
4、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 前期研究工作回顾
电阻率对孔隙度、饱和度变化反映灵敏
Resistivity (ohm-m)
Velocity (m/s)
100
10 5
Resistivity (ohm-m)
上Pertama层与下Pertama层蒸汽驱波及范围视图 ,高采收
率主要取决对蒸汽驱替的垂向和区域波及范围的了解
2021年4月14日5
P. 31
2021年4月14日5 Faja油田参数井的测井资料解释图
P. 32
蒸汽辅助重油泄油概念
2021年4月14日5
P. 33
5、三次大型的井间电磁成像试验
从而大大提高油藏研究的精度和有效性 • 是提高测井横向探测能力的重大突破
把测井发现油气藏和描述油气藏特性的能力,提高到 一个新的高度
2021年4月14日5
P. 6
• 由于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美国能源部把井间电磁成像,特别是金 属套管井间电磁成像技术,列为“面向 21世纪的石油科技战略发展规划”的重 点技术研究项目
井间电磁成像 测井技术的应用研究
进一步 提高测井技术的 横向探测能力
2021年4月14日5
P. 2
• 精细分析“井”及其周围地层的地质特性 测井技术的固有优势
• 横向探测能力不足
测井技术的传统弱势
这两方面的特点就规定了测井技术发展的两个基
本方向
2021年4月5
P. 3
技术目标
•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是当代地球物理应用技术发展的重 要前沿,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

图 5 小层内垂向上的非均质模式图 Fig.5 Model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表 2 PⅠ1-PⅠ4 小层夹层频数表 Table 2 Interbeds frequenc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from PⅠ1toPⅠ4
化的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考虑利用 BP 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
研究表明,渗透率可以视为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
的函数,即 K = f (φ,Vsh,Md,Swi)。由于 K 值变化较大,取其对数形式,即 lg K = f (φ,Vsh,Md,
平行层理和斜层理的存在一方面有利于注入剂均衡地进入油层内进行驱动提高驱油效率一方面降低储层的渗透率这是因为层理面上富集炭屑和碳质薄层对垂向渗透率影响更大小层内韵律性特征储层中渗透率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韵律性有简单正韵律复杂正韵律均质韵律反韵律和复合式韵律图4由于层内渗透率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层内水淹及驱油效率差异性很大因此剩余油多分布在渗透率较低的部位尤其是正韵律中上部的低渗区
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文章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 PⅠ2 小层层内非均质
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
经对葡萄花油层组 PⅠ1—PⅠ4 系统研究(PⅠ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Ⅰ1 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
Swi =21.742-2.7526Srr Md =0.1682-0.0035Srr。 AC — 声波时差; Srr — 微电极幅度差。
(3)

【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

【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

【关键字】技术摘要近几年来,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为适应油田聚合物驱的需求,本文在聚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的根底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聚合物的弹性效应、聚合物分子构型、聚合物段塞组合、油层厚度和油层垂向渗透率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弹性效应可提高原油采收率,其弹性作用最佳质量浓度为1.0~2/L;清水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以网状构型为主,增粘效果较好,污水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以枝状构型为主,增粘效果较差;聚合物段塞尺寸和粘度是影响聚驱效果的决定因素,段塞尺寸保持不变时,溶液粘度越高,采收率增幅越大,溶液粘度保持不变时,段塞尺寸越大,采收率增幅越大;对于水湿油层,油层越厚,增采效果越好,而油湿油层的厚度对聚驱采收率影响不大;对于正韵律油层,垂向渗透性越强,聚驱增采幅度越高,反之,越低,对于反韵律油层,垂向渗透性越差,聚驱增采幅度越高,反之,越低。

文中还提出了一些改善聚驱开发效果的措施,包括:采用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优选聚合物注入速度和优选井网井距。

本文对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影响因素;改善措施;物理模拟;数值模拟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olymer flooding technology was widely applied in oilfield. In order to adapt the demands of oilfield polymer flooding,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polymer flooding EOR mechanism, by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s, we mainly studie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olymer flooding effect, including polymer solution elastic effect, polymer molecular structure, polymer slug combination, reservoir thickness and reservoir vertical permeabil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olymer solution elastic effect can enhance oil recovery, and its optimum quality concentration was 1.0~/L. Polymer molecular had the network structure in fresh water, and its solution had higher viscosity, on the other hand, polymer molecular had dendritically structure in sewage water, and its solution had lower viscosity. Polymer slug size and viscosity were the decisiv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polymer flooding effect. In the case of unchanged polymer slug size, the higher the solution viscosity was, the greater the polymer flooding increased recovery. When polymer solution viscosity was not changed, the larger the slug size was, the higher the oil increased. For water-wet oil reservoir, the thicker the oil reservoir was, the better the polymer flooding increased oil recovery, but for oil-wet reservoir, reservoir thickness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polymer flooding recovery. For positive rhythm reservoir, the better the vertical permeability was, the higher the polymer flooding increased oil recovery, on the contrary, the lower. For anti-rhythm reservoir, the worse the vertical permeability was, the higher the polymer flooding increased oil recovery, on the contrary, the lower. In this paper, we also raise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 flooding effect, including preparing polymer solution with sewage, optimizing polymer injection rate, optimizing well network pattern and well spacing. Thispaper had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il field using polymer flooding.Key words: polymer flooding; influential factors; improving measures; physical simul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目录第1章概述 (1)1.1 聚合物驱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2)第2章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3)2.1 原油采收率 (3)2.2 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3)2.3 本章小结 (6)第3章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7)3.1 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效应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7)3.2 聚合物的分子构型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10)3.3 聚合物的段塞组合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14)3.4 地质因素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17)3.5 本章小结 (20)第4章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措施 (22)4.1 采用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 (22)4.2 优选聚合物注入速度 (26)4.3 优选的井网井距 (31)4.4 本章小结 (33)第5章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第1章概述1.1 聚合物驱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聚合物驱的发展历史聚合物驱始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二OO八年七月
大庆油田自开发初期就提出了开展三次采油实验研究, 1965年在萨北地区开辟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小井距矿场试验 基地。 40多年来,三次采油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的发展,经历了探索、创新、实践、发展的曲折过程。先后开
展了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胶束/聚合物驱、 水气交替注入、热力采油、微生物采油等多项矿场试验,通过
采 收 率 提 高 值
(%)
10
大庆 油田
0
2 5 10 20 30 50 70 100 200 300
采 收 率 提 高 值
(%)
15
10
采 50 收 率 40
(%)
油田
5
30
0
0.2
0.4
0.6
0.8
原油粘度(厘泊)
变异系数,VK
评价指标、方法逐步完善
评价方法 逐步健全
常规手段
布氏粘度计等
稳定性\传导性
660
25.3 123 12.89
640
24.4 126 14.23
559
17.9 91 9.84
4、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
1995年开始了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
截至2007年:
工业化区块已达: 动用面积: 动用地质储量: 总井数: 累注聚合物干粉: 累积生产原油: 累计增油: 聚合物干粉用量: 区块产油: 41个 368.35 平方公里 7.734亿吨 8238口 76.13万吨 1.008亿吨 5995.3万吨 10.26万吨 926.7万吨
年 产 油
(万吨)
一次井
基础井
大庆油田产量构成

中国的驱油技术

中国的驱油技术

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始终业界关注的话题,以大庆为代表的水驱、聚驱采收率技术,创造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又形成了新水驱、蒸汽驱、SAGD、三元复合驱、火驱、CO2驱等战略性、前瞻性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中国老油田继续提高采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各类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各种选择,也是中国提高采收率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一、水驱(超前注水技术)超前注水技术是长庆油田原创技术,是水驱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表现形式。

其背景是:针对储层压力系数低、地饱压差小、启动压差大、低渗透、特低渗透资源等特点,长庆油田特低渗透开发,通过长期的实践,受“污水回灌现象”的启示,首次创新性的提出和研发了“超前注水”理论与技术。

“超前注水”技术是特低渗透油田最具影响力的的核心技术。

超前注水技术的基本概念。

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3个月或半年而提前投注,使原始地层压力保持在110%—120%之间,称之为超前注水。

其做法是“先注后采”,也就是说“先钻注水井,后钻采油井。

基本原理是:(1)增加驱替压力梯度, 减少启动压力影响;(2)有效防止原油性质的改变, 保证渗流畅通;(3)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4)降低油井初期含水;(5)降低油田产量递减率。

应用效果。

长庆油田从1995年开始,在安塞、靖安、绥靖、西峰、南梁、姬塬等油田实施超前注水,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达到5.42 t/d, 比相邻区域非超前注水区油井初期产能提高1.35t/d,平均单井产量比同步或滞后注水区提高了20~30%,效果十分明显。

西峰油田通过整体超前注水, 降低了油田的综合递减率。

长庆西峰油田白马区2002 年至2003 年产能建设井的综合递减率分别为8.5% 和5.0% , 而三叠系其他非超前注水区近4 年的产能建设综合递减率为14.2%。

由于在长庆西峰油田超前注水区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初期单井产量提高1~2t/d, 而且产量相对稳定。

超前注水技术的重大意义是:(1)解决了“低渗透”储层“低压”问题(世界性难题);(2)解决了低渗透油田投产后采油、采液指数下降的难题(世界性难题);(3)使低渗透油田从投产之时就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的平衡;(4)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单井产量;(5)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储层物性变差。

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

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

第28卷第6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8,No.62021年1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Nov.2021—————————————收稿日期:2021-05-12。

作者简介:张娜(1986—),女,山东垦利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E-mail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2016ZX05011)。

文章编号:1009-9603(2021)06-0101-06DOI :10.13673/37-1359/te.2021.06.013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张娜,元福卿,魏翠华,赵方剑,李菲菲,岳静,李硕轩,王毅(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面临原油黏度高、指进严重且采收率低的问题,亟需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以孤岛油田B21单元普通稠油油藏为目标区,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原油黏度油藏聚合物驱的驱替相与原油合理黏度比界限图版;通过室内增黏实验,确定目标区适用的聚合物质量浓度界限;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确定聚合物最佳注入浓度;结合物理模拟实验,优化高低浓度交替注入方式,相同聚合物用量下可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考虑开发效果和经济性两方面指标,制定了不同原油价格和不同聚合物价格下聚合物经济极限用量界限图版,对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持续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7月,日产油量由285t/d 最高上升至441t/d ,最大升幅为156t/d ,综合含水率由89.1%最低降至76.2%,最大降幅为12.9%,已累积增油量为61.4×104t ,已提高采收率达7.0%,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关键词: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原油黏度;孤岛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7.46+1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polymerflooding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TakingBlock B21,Gudao Oilfield as an exampleZHANG Na ,YUAN Fuqing ,WEI Cuihua ,ZHAO Fangjian ,LI Feifei ,YUE Jing ,LI Shuoxuan ,WANG Yi(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15,China )Abstract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faces the problem of low oil recovery due to highcrude oil viscosity and serious fingering.It is urgent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ethod to further enhance oil recovery.Tak⁃ing the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Block B21,Gudao Oilfield as the target area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es⁃tablished the boundary chart of the reasonable viscosity ratios between the displacing phase and crude oil for polymer flood⁃ing in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crude oil viscosity.Through indoor viscosity-increasing experiments ,we determined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limit applicable to the target area.Then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and deter⁃mine the best polymer injection bining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 optimized the alternate in⁃jection method of high and low concentrations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oil recovery under the same polymer usage.Con⁃sidering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usage chart of economic limits under different crude oil and poly⁃mer prices was formulated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guide the economic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polymer flooding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Fiel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s of July 2021,the daily oil production has witnessed a maximal increase of 156t/d from 285t/d to 441t/d ,and the composite water cut has seen the largest decrease of 12.9%from 89.1%to 76.2%.The cumulative oil increment was 61.4×104t ,and the oil recovery has improved by 7.0%,achieving an obvious effect of oil production increase and water cut decrease.Key words :heavy oil reservoirs ;polymer floo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crude oil viscosity ;Gudao·102·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1年11月Oilfield胜利油区稠油油藏资源丰富,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产油量递减加快,常规水驱开发效果不理想、采收率较低,采用热采方法时热损失严重,成本急剧增加[1]。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摘要】近年来,石油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稠油油藏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开发已经成为石油开采提高油气储量的重要手段。

稠油开采技术、如何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国际上重大的石油科学攻关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稠油的定义与分类,概括总结稠油油藏的特征及分布概况,对稠油油藏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主要探讨了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稠油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稠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前言我国的稠油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探明的重质油田已达70多个,油藏储量相当丰富。

因此,我国的稠油开采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由于稠油具有流动性差,有机成分复杂,其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很多技术难题。

常规的开采技术无法适用于稠油的开采,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处理才能对稠油加以利用,如砂冷采法、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技术。

稠油的开采可以缓解原油产量逐渐减小、石油能源危机的现状,石油开采将进入重质原油时代。

1、稠油的定义与主要特征1.1稠油的定义与基本分类稠油,是高粘度重质原油的简称,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

根据1982年联合国训练研究署(UNITAR)在委内瑞拉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重油及沥青学术会议,天然存在于孔隙介质中的原油或类似原油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重质原油和沥青砂油。

原油的第一指标是粘度,第二指标是原油的相对密度。

一般重油的粘度在100和10000之间,超过这个上限一般就是沥青。

1.2稠油的特点和地质特征一般而言,稠油油藏大都埋藏不深、且因属于重质油其密度较大因而粘度较大、胶结疏松并且样品易散。

稠油中的轻质油成分很少,沥青胶质成分偏多,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组成成分导致其粘度较大的,而且粘度随着沥青胶质含量的增多而增加。

特别的,温度变化对稠油粘度的变化影响较大,并且稠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降低的变化趋势。

喇嘛甸油田喇8-182井区高二组油层聚合物驱效果及认识

喇嘛甸油田喇8-182井区高二组油层聚合物驱效果及认识

差油层聚驱 开发 的可行 性 , 形成 薄差油层高效开发的配套调 整技术 ,0 7年 3月选 择在喇 8—12井 区开展聚驱 试验。详 细 20 8 论述 了聚驱 阶段注 采能力 、 动用状 况和含水 变化特点。现场实践表 明: 三类油 层聚驱后注采 能力 下 降, 若面调整好 、 动用程度 提高 , 能够见到较好增油 降水效果 。该项试验研 究成果为喇嘛甸三类油层 大面积 聚驱开发提供指 导性依据 。 关键 词 三类油层 聚合物驱 效果 认识
中图法分类号
T 374 E5.6
文献标志码

1 试验 区概况
试 验 区位 于 喇 嘛甸 油 田北 东 块 的喇 8 l2井 一 8 区 , 近构 造轴 部 , 靠 断层不 发 育 。共 有 注采井 3 4口 ,
8 】 3 82
8 _1 2 — 81 P
8 P1 2 nr. 0 2 c eh E g . g
喇 嘛 甸 油 田喇 812井 区高 二 组 油层 -8 聚 合 物 驱 效 果 及认 识
吴 小 刚
( 黑龙江省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 大庆 1 3 1 ) 6 14


喇嘛旬油 田高二组油层属于 三类 油层 , 油层发 育具有 层数 多、 度薄、 厚 渗透 率低和均 质性较 强的特 点。为 了探 索薄
14 l 中心井区发育砂岩厚度 1. 有效厚度 62m, 0Ⅱ, 3 54m, .
有效渗透率 Q12 中心 区面积 Q3 H , 脚 , 9 Il 地质储量 6 【2
3 . 0 孔 9 7 X1 4t

8 _1 3 — 92 P
8 S 91 - P1 2
IP 9 2 s 12
9 1 3 - 81

锦16化学驱三层系整体调驱设计

锦16化学驱三层系整体调驱设计

锦16化学驱三层系整体调驱设计
锦16层油田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重要油田,由于其良好的储量和产量,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油田之一。

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产能逐渐下降,井底压力不足以将原油顶出地层,导致采油率下降。

为了提高采油率和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需要进行整体调驱设计。

整体调驱设计是指通过调整油藏中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原有的流体分布和浸润状态,以提高采油效果和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在锦16层油田的整体调驱设计中,化学驱是一种常用的调驱方法。

化学驱指的是通过注入化学药剂改变油藏中的浸润和流动性质,从而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在锦16层油田的化学驱调驱设计中,主要采用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

聚合物驱是一种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变油藏中水和油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对渗透性的方法。

聚合物的注入可以增加水相油藏之间的黏度差,从而改变油藏中的相对渗透性,提高水驱效果。

聚合物对油藏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并减少水相流体的排水能力。

在锦16层油田的化学驱调驱设计中,需要根据油藏的特征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驱替剂配方和注入参数。

一般来说,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可以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的调驱效果。

为了保证化学药剂的注入和驱替效果,还需要考虑注入工艺、压力管理和人工监测等方面的因素。

喇萨哈油田层系井网重组方式研究

喇萨哈油田层系井网重组方式研究
表 1 喇 萨 杏 油 田 典 型 区块 层 系 井 网 射 孔 情 况
区 块 井 网 开采 层 系 萨或 葡 高 萨葡 高 萨葡 高 I 高 Ⅱ高 Ⅲ 萨葡 萨葡
萨 葡
井段
/ m
长 辈 度
3. 73 5. 24 2 . 64 2 . 62 3 . 75 3 . 31
长 江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理 工 *石 油 工业 技 术
2 1 年 4月 02
透层 为 主 ,二 次 加 密 调 整 时 以 渗 透 率 1 0×1 ~ m。以 下 的 薄 差 油 层 为 主 ,三 次 加 密 时 以 渗 透 率 0 0 2 X1 ~ m 0 0 左右 的表外储 层 为 主 ,特别 是二 、三次加 密 井 ,射开 单层 厚 度 小 ,一 般射 开有 效厚 度 l m O 以 下 ,分布 在 1 0 3 0 左 右 的层 段 上 ,调整 对象 十分 分 散 。如 萨 尔 图 A 区二次 加 密 井 射 开砂 岩 的有 0  ̄ 0m 效 厚度 分别 为 2 . 、8 1 6 4 . m,射孔 层 分布 在 萨 I一 工组 油层 2 4 的井段 内 ( 表 1 。 高 1m 见 )
10 7
次加 密
二次 加 密 三 次加 密 杏 树 岗 A 区 基 础 井 网

3 . 7 6 4 . 7 4
9 O .
次 加 密 2 . 4 65来自. 3 9二 次 加 密
三 次 加 密
萨 葡
10 7
2 . 70
33 .
7 . 1 9
1 2 加 密调 整 井射 孔井 段长 ,调 整对 象分 散 。层 间 干扰严 重 .
式 。2 0 0 8年 以来 在 多个 区块 开展 不 同 形 式 的 层 系 井 网 重 组 试 验 , 实 施 后 改 善 了 区块 开 发 效 果 、水 驱 采 收 率 得 到 提 高 ,为 特 高 含 水 期 砂 岩 油 田 的层 系 井 网重 组 提 供 了借 鉴 。

大庆油田南一区葡I组油层三元复合驱前置段塞注入参数优选

大庆油田南一区葡I组油层三元复合驱前置段塞注入参数优选

引 言
南一 区西 西块 是 大 庆油 田 I类 油层 15 m 井 2 距三 元 复合驱 的第 1 个工 业化 区块 , 马上 面临三 元
度 为 1. 平 均有效 渗透 率为 0 5 1I 2 8m, . 6 x 。采 用 m
五 点法 面积 井 网 布井 , 采井 距 为 15 m, 有 油 注 2 共
三 元 复合 驱 数值 模 拟 使用 三 维 多组 分化 学 驱
模 型 S A S , 型 描述 了化学 驱过程 中所 有 主要 TR 模 的化学 反应 和物理 化学 现象 。段 塞注入 方式 为 : 前 置 调剖 段塞 十三 元 主段 塞 +后 置 保 护段 塞 。经 过
三 元 复合 驱 试 验 区为 萨 中开 发 区南 一 区西 西
第 1 卷 第1 8 期 2 1 月 01 年2
缯籼

文 章编 号 :10 0 6—63 ( 0 1 叭 一 0 0—0 55 21 ) 07 3
大 庆 油 田南 一 区葡 I组 油 层 三 元 复 合 驱
前 置 段 塞 注入 参 数 优 选
李 丽丽 梁云龙 刘远 亮。宋考平 高 丽 , , , ,
水 井 1 3口 , 油 地 质储 量 为 3 6 7 0 石 6 . 6×1 。 自 0t 1 6 投 入 开发 , 9 0年 目前 采 出程 度 为 4 . 5 , 合 10 % 综
复合驱开采。前置 聚合物段塞是三元复合驱 的主
要组 成部 分 , 照 三 元 复合 驱 设 计 的要 求 , 据 对 按 根 前 置聚合 物 段 塞 大 小 , 方 等 问题 的 室 内研 究 结 配 果, 结合 该 区块 油层 发育 特征及 空 白水驱 阶段 动态
拟 方 法 , 选 前 置 聚 合 物段 塞 分 子质 量 、 度 、 塞 注入 体 积 孔 隙倍 数 等 注入 参 数 。结 果 表 明 : 优 浓 段 前 置段 塞 中聚 合 物 的 浓度 、 塞 注入 孔 隙体 积 倍 数 均 存 在 合 理 取 值 , 合 物 的 分 子 质 量 对 采 收 段 聚

渗透率级差影响下的薄差层层间干扰研究

渗透率级差影响下的薄差层层间干扰研究

渗透率级差影响下的薄差层层间干扰研究王凤娇;刘义坤【摘要】以大庆油田某薄差层开发区为例,结合薄差层非均质特性建立层间干扰研究机理模型,对不同渗透率级差下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单层开采模型进行对比,最终确定薄差层多层合采渗透率级差界限.研究表明:薄差层层间干扰现象随渗透率级差增加而加剧;表外储层油水前缘突破后,日产油量和含水率随渗透率级差的变化加剧;与各层单独开采效果相比,在渗透率级差为20的情况下单层采出程度平均降低6.59个百分点;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级差的增加呈对数关系下降;充分考虑该类储层物性特征与矿场对薄差层采出程度的要求,综合确定薄差层有效开发渗透率级差应控制在20以内.研究成果矿场应用效果良好,对薄差层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5(037)011【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薄差层;层间干扰;渗透率级差;采出程度;有效动用【作者】王凤娇;刘义坤【作者单位】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9层间干扰是非均质油藏开发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重要因素。

由于储层纵向物性(主要是渗透率)的差异,在相同的生产压差下,薄(有效厚度≤0.5m)差(独立表外)层储量未动用或动用程度低、动用效果差,储层非均质引起的层间干扰现象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采油井见水以后,由于储层间动用程度的不同,各小层的含水率有差异,含水率的差异会加剧层间干扰现象,对开发区块整体的采出程度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薄差储层具有层薄、层数多,非均质性强,储层岩性、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并且开采过程中油水井纵向上大都穿过多个油层[2,3],因此表内薄层和表外储层合层开采的层间干扰现象为影响其采收率的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0 . 8 % 纵 向上 8 个 沉积 单元 自下 而上 , 水淹 程度 逐渐 变 低 ,低 水 淹 和 未 水 淹 厚 度 比 例 由 4 6 . 0 %增 加 到
4 ) 考 虑 到地 面 注入 系统 规模 及 实 际 注入 需 要 , 注 聚初期 平均 单井 注入 量在 5 0 m 3 / d左 右 , 注聚 后期 平 均
邻 的杏 六 区东部 I 块, 基础 井 网布井 方式相 同 , 开 发历
程相 似 , 2 0 0 7年投 产 了 以葡 I 1 — 3油层 为开 发对 象 的 三元 复合 驱井 网 。从 该 区块 三次采 油井 投产 情况 及水 平井 取 心情况 看 , 在 部分 区域 和厚 油层 的顶 部 , 还 存在
定 的剩 余油 , 其分 布有 如下 特点 : 1 ) 平 面上 , 剩余 油 主要分 布在 断层 附近 。该块 1 0 5 口三 元 复 合 驱 采 出 井 投 产 初 期 的平 均 含 水 率 达 到
系, 而在 葡 I l 一2发 育 相对 较 差 的区 域 , 采 用 一 套 层
在 6 m 以上 。
3 ) 层 系 间隔层 厚度 不 小于 1 . 0 r n的井点 比例 达到 7 O %以上 。每套层 系基本 上 能够形 成 独立 的油 水 运动
系统 。
在调 整 区一次 加密 调 整后 , 葡 I 1 —3油 层 的有 效
厚 度 水淹 比例 为 7 9 . 2 % ,其 中高 、中水 淹 厚度 比例 为
问影 响的聚 合物驱 开发 方式 。 杏 北开 发 区三次 采油开 发 实践证 明 ,由于层 问 干 扰过大 . 葡I 1 — 2油 层 动 用 程度 较 差 , 因此 需 要 开展 葡 I 1 — 3油 层精 细划 分 的可 行性 研 究 。但 在调 整 区 , 葡 I 1 —2油 层发 育厚 度较 小 , 平 均 单井 钻 遇砂 岩 厚 度 6 . 8 m, 有 效 厚度 4 . 7 1 T I . 若 将 区块 整 体 细分 为 葡 I 1 —2
初期 的平均含 水率 比注 采完 善井 区低 6 . 5 %。
2 ) 纵 向上 , 剩 余 油 储量 主要 分 布在 发 育较 好 的沉 积 单元 中 , 且 多位 于厚 油层顶 部 。 从 杏六 区典 型 区块 数
的规 模 , 可 以考虑分 2套层系 开采 。该 区域面 积为 4 . 1 3 k m 2 , 葡I 1 —3油 层地 质储 量为 7 3 7 . 1 2  ̄ 1 0 t 。其 中 , 葡
基本 原则 :
以上 , 采 出程 度也是 葡 I l 一3油 层 中最高 的 。
2 ) 各层 多 呈 现 多段 水 洗状 态 , 且 强 水 洗段 多 位 于
1 ) 一套 聚驱层 系 内 的油层 地 质 条件 相 近 , 层 间差
异较 小 , 利 于 聚合物 分子 量 的优选 。
水 淹 比例提 高 了 2 8 . O %。从 相邻 的杏六 区东 部 I 块 三 元 复合 驱水 淹层 解 释结 果看 , 葡I 1 —3油 层 高 中水 淹
比例达 到 7 9 . 7 %, 比二 次加 密调 整井 高 8 . 2 %。
2 剩 余 油 分 布 特 征
杏 六 区 中部 自 1 9 9 8年 以来再 没 有成 片钻 井 , 而相
值 模 拟 研 究 结 果看 , 葡 I l 一 3油 层 中 , 下 部 各 沉 积 单 元 的采 出程 度较 高 ,但 剩余 地质 储量 仍 主要存 在 于下

和葡 I 3油层 2套 层 系 ,存 在 低效 井 比例 偏 高 、葡 I l 一2油层 控制 程度 偏低 等 缺点 。为 了克 服这 一 缺 点 。
可 以考 虑 在 葡 I 1 —2和 葡 I 3油 层 均 发 育 较 好 的 区
域, 将葡 I 1 — 3细 分 为葡 I 1 — 2和 葡 I 3油 层 2套 层
单井 注入 量也 应在 3 0 m 3 / d左 右 。
3 . 2 方 案
7 5 . 1 % 到第 二次加 密调 整后 , 葡I 1 —3油 层高 中水 淹
比例达 到 7 1 . 2 %, 比一次 加 密调 整 井高 2 0 . 4 %, 其 中高
根据 层 系组合 的基 本原则 .结 合调 整 区葡 I l 一3 油 层 的发育状 况 , 设 计 了一套 层 系组合 开发 方案 , 即葡 I l 一3油 层整 体 作为 一套 层 系 , 利用 分 注工 艺 降低 层
系 开采 。 从葡 I l 一2油 层 和 葡 I 3油 层 有 效 厚 度 等 值 图 看, 拟布 井 区域 的东部 油层发 育较 好 . 且 能 够形 成一 定
9 5 - 3 %。 进 一 步表 明 葡 I 1 — 3油层 水 淹严 重 : 而 断层 附
近 由于 注采 系统 不完善 , 剩余 油相 对较 多 , 采 出井 投 产
油层 的底 部 。 为 了改善 聚合 物驱 油效 果 , 最 大程 度地 提 高 波及 体积 , 应在 开展 聚合物 驱 油前 , 加 大深 度调 剖 力
度. 改 善开发 效果 。 1 . 2 水 淹状 况逐 步加剧
2 ) 考虑 到 产 量规 模 及 接替 , 单 套层 系 有效 厚 度 应
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井 的岩心水 洗状 况 资料可 以看 出 : 1 ) 葡 I 3油 层 的水 洗 厚 度 比例 均 高 于 全 井 , 且强 水 洗 的厚 度 比例 超过 葡 I l 一 3强 水 洗厚 度 比例 8 . 2 %
的。 同时考 虑油层 的层 问渗 流特 征差 异 、 组 合后 产 量规 模 及 实 际注 入 能 力等 因素 , 确 定 了划 分层 系组 合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