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件第3章
油藏工程3-1
主要确定井与井之间的连通性
f. DST试井:中途测试或钻杆测试
11
第一节 试井与试井分析
(二)按流体性质分类
(1)油井试井 (2)气井试井 (3)水井试井 (4)多相试井
(三)按地层类型分类
(1)均质油藏试井 (2)双孔介质油藏试井 (3)双渗介质油藏试井 (4)复合介质油藏试井
(四)按井类别分类
15
第一节 试井与试井分析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外开始研究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1969年,Ramey建立了考虑井筒存储及表皮效应的数学 模型,并用Laplace变换求得解析解,绘制出无因次双对数 理论图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Earlougher-Kersch理 论图版,Gringarten图版等。 1982年,Bourdet在Gringarten图版的基础上研制出了 Bourdet压力导数图版,为诊断油藏类型提供了依据。
13
第一节 试井与试井分析
压力资料
压力资料根据测压时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p
晚期 中期
早期
lgt
早期资料:主要反映井筒附近动态(污染,增产措施等);
中期资料:主要反映总的油藏动态,可求得地层系数
(k,kh)等;
晚期资料:以边界影响为主,获取油藏平均压力,判断
油藏的形状。
14
第一节 试井与试井分析
如对探井的地层评价、油(气)藏开发的动态评价、增产措
施的效果评价、边界特征和井间连通评价等。
具体的讲,运用试井资料,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推算地层压力;
(2)确定地层参数(渗透率等);
(3)估算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酸化、压裂效果;
(4)探测边界及井间连通情况;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N
N p (BT Rsi Bg ) (We Wi W p) Gp Bg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BTi
(1 m) 1 Swc
(C
f
CwSwc )P
第一节 物质平衡方法
N
N p (BT Rsi Bg ) (We Wi W p) Gp Bg
第一节 物质平衡方法
弹性驱动+弹性水压驱动: 形成条件: 无注水,有边底水,无气顶,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
m 0; Rp Rs Rsi ;Wi 0;
N
N p (BT (Rsi Rp )Bg ) (We Wi W p)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步骤:
历史拟合
动态预测
校正完善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油藏动态分析的三个阶段:
历史拟合:利用已生产的开发资料,再现油田已开发的历 程,寻找油田开发的规律;(排除干扰)
动态预测:将拟合建立的动态描述方法用于规划和预报以 后的生产,并对调整措施提供帮助;
校正和完善:将预测指标和实际生产资料进行对比,校正 和完善动态变化规律。(识别偶然因素的影响、纠正错误、 校正因不周而出现的偏差)
NRsi
mNBoi Bgi
Np
Rp
(N
N p )Rs Bg
3)水侵入区体积 (We Wi Wp )Bw
Bw 1
(We Wi Wp )
4)孔隙体积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压力变化导致
NBoi 1
1 Swc
m
油藏描述第3章油藏构造描述精品PPT课件
褶皱: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没有断裂的弯曲的形态。 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 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
节理: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的现象。
断层:地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 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 │ │ │ │ │ │ │ │度│ │度│ │ │ │度│底│高│量│ │ │
│││││││││││││││││││││
│ │ │ │ │m │m │ │in│m │in│m │in│mm│m │m │m │m │ │度│度│m
─┼─┼─┼─┼─┼─┼─┼─┼─┼─┼─┼─┼─┼─┼─┼─┼─┼─┼─┼─┼─┼─
(2)计算各期沉积厚度、累计厚度
将剖面上各井的钻井资料经过地层对比后,算出各沉积时 期的地层厚度。并从老到新逐个累加,直到全部地层的沉积厚 度。有条件时应对各层厚度作压实校正。
表4各沉积期厚度数据表
┌───┬───┬─┬─┬─┬─┬─┬─┬─┬─┬─┬─┬─┐
│井 号 │ 层位│Mz│S4 │S33│S32│S31│S2│S1 │Ed│Ng│Nm│Q │
3.构造特征描述 (1) 构造位置及其与周边构造的关系; (2) 构造高点的位置及特点; (3) 构造范围及构造幅度(空间几何形态);
4.断裂体系描述 (1) 构造内部断层的描述; (2) 裂缝描述;
5.地应力分析 6.构造演化分析
第二节 油藏构造描述流程
油藏构造描述的研究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研究的 内容不同,所以油藏构造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根据不 同勘探开发阶段以及现有资料情况,油藏构造研究方 法分为以下两种:
尽可能与构造平面图比例尺相同,剖面图 纵、横向比例尺应一致。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3-7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案例二:基于神经网络的油藏参数预测
01
总结词:精确预测
02
详细描述:利用神经网络技术, 对油藏参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 准确度高,为油藏的进一步开发 提供了决策依据。
案例三
总结词:有效优化
详细描述:通过灰色系统法,对油藏 开发方案进行优化,提高了开发效率 ,降低了开发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
感谢观看
灰色系统法
灰色系统法是一种处理不完全信息的方法。在试井解释中,灰色系统法可以用来分析油藏压力、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以 及这些参数与油藏特征之间的关系。
灰色系统法的优点是能够处理不完全信息的情况,并且计算简单、易于实现。但是,灰色系统法也有局限性,例如对于噪声 数据的处理不够准确。
2023
PART 03
2023
PART 05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在油藏工程中的贡献与价值
提高了油藏工程的精确度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利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能 够更准确地描述油藏的物理特性,为油藏工程提供更精确 的数据支持。
优化了油藏开发方案
通过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油藏的动态变 化,为制定更有效的开发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油藏的开发 效率和经济效益。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在油藏 工程中的应用
REPORTING
油藏描述与评估
总结词
利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可以对油藏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估,为后续的油藏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详细描述
通过试井测试获取地层压力、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参数,结合地质资料和地震数据,对油藏的构造、 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估,为油藏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支持向量机法
高等油藏工程讲义-273页PPT资料
程 与
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
动
态
分 析
(C) 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
方
息的效能。
法
(D) 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高 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油藏工程?
等
油
藏
工
程 :
(1) 实用油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上的全部内容:包括流
实
体物性、岩石物性、储量计算、井网密度计算、压力系统分析、
程
:
实
用 油
2 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油藏工程?
藏
工
程
3 什么时间学习:即学习时间安排?
与
动
态
分 析
4 如何学习 :学习方法研究?
方
法
学习什么:什么是油藏工程?什么是高等油藏工程?
高 等
其主要任务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油
藏
工
程 ① 油藏工程 是一门认识油藏,运用现代综合性科学技术开发油气
藏
工
程
:
实
用 油
依据储层流体物性的参数是压力、温度、
藏 工
油气相对密度以及其组成组分的函数,在对比
程 与
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内外的许多相关经验
动 态
公式中,筛选出了一套最佳的经验公式,用来
分 析
计算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参数。
方
法
储 层 流 体 高 压 物 性 参 数 计 算
高
等
油 藏
第一节 地层天然气的物性参数计算
与 动 态
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分子量 、天然气的
分 析
偏差因子 、原油的溶解油气比和两相体积
油藏工程PPT课件
I II
III
I-上产阶段 II-高产稳产 阶段阶段 III-递减阶段 RD
第5页/共118页
2、统计规律 1)高产稳产期限限的经验预测法
取第二阶段的平均无因次速度:
VD=(0.8+1.0)/2=0.9(中值),则得第二
阶段的期限为:
• RD=0.5(下限),即R=0.5Re • RD=0.6(上限),即R=0.6Re
即:* 第二阶段结束时,大约采出可采储量的50~ 60%。
** 稳产期大约可采出可采储量的50%。 第6页/共118页
例: 已知地质储量N(如为4亿吨) 估算采收率Re (如30%) 计算可采储量(1.2亿吨) 估计稳产期内累产油量: (Np=0.5ReN=6000万吨) 按设计的稳产期的年产量估算稳产年限: (T=0.5Nr/Q年)
比,即高产、稳产阶段采油速度或年产油量愈高,第三阶段的递减率愈大。 • 与油田采收率成反比,即油田储集层及流体物性愈好,油田开采工艺技术效果愈好,
油田递减率就愈小。
第12页/共118页
下图说明上述情况:
Q
t
第13页/共118页
第二节 产量 递减分析
该方法仅适用于已进入递减 阶段且有较长递减历史的油气田 或油气井。
lnQ
直线的斜率
为递减率a
截距为lnQi t
第24页/共118页
递减周期概念:
设在某一时间T0时,油田产量正好降为初始产量的1/10,则递减周期T0满 足:
aT0=2.303 即: T0=2.303/a 半周期T1 (产量降为初始产量之半)满足:
T1=0.69315/a
第25页/共118页
• 求累积产油量Np: 积分结果为:
油藏工程设计与油藏工程方法课件
2.4开发实验
4.4油田调整分类
PPT学习交流
8
前言
油田开发设计内容:
地
油藏工程设计
见前
质
研 究
钻井工程设计 钻井完井方法
经
济
推 荐
测 试
采油工程设计
采油工艺技术 增产措施
分 析
方 案
分
析
集输网络
等
地面工程设计 净化装置 供水供电通讯
PPT学习交流
9
前言
三、油田开发方案 概念:
根据油田地质、地理等客观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
PPT学习交流
23
前言
五、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
1 油田的概况:位置,地下,地面位置。油藏的概况,层系, 储量,油水性质孔隙度、渗透率分布。
2 开发简历 开发阶段描述,分天然能量,低、中、高、特高 含水阶段。每个阶段的生产指标,以及采取的相应的主要对策。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面、层间、层内的矛盾、井网适用、 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特征。 4 主要采取的措施 根据问题提出措施,具体的实施内容。 5 支持基础 实施前的准备,过程的检测,实施安排。
PPT学习交流
14
前言
四、油田开发程序 概念:
油田开发程序是指把油田从勘探到投入开发的过程 划分成几个阶段,合理地安排钻井、开发次序和对油 藏的研究工作,尽可能用较少的井,较快的速度,取 得对油田的基本认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指导油田 逐步地投入开发。
PPT学习交流
15
前言
实例—以大庆油田为例介绍整装储量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6 效果预测 开发效果的改善状况,增油情况,水驱效果的改
善,经济效益等。
PPT学习交流
油藏工程 第三章(修改版)
要得到成功的试井解释,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解释结果正确可靠;
(2)从测试资料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要得到成功的试井解释,测试前必须依据试井目的做出切
实可行的试井设计,测试时按照设计要求测得齐全、准确、可
靠的产量和压力数据,要有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采用先进的
解释方法和解释软件,此外还需要试井解释者的丰富经验。
Ct-综合压缩系数, Ct = Cr + CL ,MPa-1 ;rw-井半径,m;
2 p 1 p 1 p r 2 r r t p t 0 p i p r p i p qB lim( r ) 2kh r 0 r
②、由于考虑了井筒储存和井壁污染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确立
了早期资料的解释方法,从早期数据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 信息; ③、包含并进一步完善了常规试井分析方法,给出了半对数直 线段开始的大致时间,提高了半对数曲线分析的可靠性; ④、通过实测压力数据曲线与理论图版中的无因次压力与无因 次时间曲线的拟合,可以对油藏和油井参数进行局部或全 局的定量分析,并能获取常规试井分析方法中无法获取的
第三章
油藏动态监测原理与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岩心分析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 测井方法 试井分析方法 示踪剂分析方法 生产测试方法
油 藏 分 析 评 价 方 法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常 用动态监测方法,主要有:
试井分析方法
示踪剂分析方法 生产测井分析方法
岩石、流体物性资料 静态资料 地质资料(孔渗饱厚度) 资料 动态资料 压力资料 吸水剖面资料 油气水生产资料
关井的同时测量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确定测试井和测试层的
特性参数。 c. 变产量试井 d. 干扰试井 e. 脉冲试井 主要确定井与井之间的连通性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contents •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地质基础•油藏流体性质与渗流规律•油藏开发方式与开采特征•油藏动态监测与资料分析•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目录01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工程定义与任务定义油藏工程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以及相应的工程调整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和水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确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计划,进行油田动态监测,提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预测油田开发趋势等。
油藏工程发展历程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试井和油田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油藏工程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油藏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藏描述、渗流力学、试井分析、油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试油试采等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科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
02油藏地质基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风成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和保存条件。
沉积相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或岩石特征的综合,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等。
常见的沉积相有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滩相等。
沉积相与油气藏的关系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河流相砂体常发育在古河床和河漫滩,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储层特征与类型储层特征01包括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学特征(如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如孔隙、裂缝)等。
油藏工程第三章
第三章1.分析对比均质油藏具有有限导流能力裂缝的直井与水平井的流动形态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2分析对比由两个生产层组成的油藏和双重介质油藏生产时的渗流特点。
3由试井分析方法、,测井方法及试验方法得到的渗透率值各代表什么意义?4无限大层状油藏中水平井有哪几种流动形态?5用井间示踪方法确定油藏井间参数的步骤是什么?6分析图3—63中产液剖面变化情况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7有一生产井位于直线断层附近,该井到直线断层的距离为d,它以定产量q生产tp时间后停产,试推导生产时间t(t~tp)时井底压力表达式及停产Δt时的井底压力恢复公式.8.在已开发的油藏中有一口井以44.52m3/d的产量自喷生产了10天后关井测压力恢复。
在生产期间发现油管压力大约0.169MPa/d的速度下降。
油藏性质如下:Ct=1.76X10(-4)MPa(-1);h=12.2m;Bo=1.31;rw=10cm;u0=2,0mpa.s。
压力恢复数据见表3所示。
表3求渗透率k及表皮系数s。
9.某断块一口新井投产,恒定产量q=62.8m3/d; u0=3.93mPa.s; B=1.243; 油层厚度h=39.5m. 投产后,井底压力资料如表4所示。
试求地层参数kh及表皮系数s。
10.某探井油层中部实测压力恢复数据如表5所示。
油井数据:关井前稳定产量Q=28t/d,地面原油相对密度γo=0.85,原油体积系数为Bo =1.12,地下原油粘度u0=9mPa•s,油层综合压缩系数为Ct二3,75X10(-4)MPa(-l),油层厚度为8.6m,油井半径rw=10cm,孔隙度为声Ф=0.2,求:(1)油层流动系数及有效渗透率;(2)导压系数;(3)折算半径。
11对某一油井进行关井测试,关井前的油井稳定日产量q=45m3/d,累积生产时间T=230小时,体积系数B=1.31,油层有效厚度h=12m,地下原油粘度uo=2mPa.s,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t=2.2X10(-4)atm(-1),孔隙度Ф=0.1,供油面积A=0.12km2,油井半径rw=10cm,测试数据如表6所示。
(完整版)第三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3-0 简介石油储集岩可能由粒散的疏松砂岩构成,也可能由非常致密坚硬的砂岩、石灰岩或白云岩构成。
岩石颗粒可能与大量的各种物质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是硅石、方解石或粘土。
认识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及与烃类流体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和评价油藏的动态是十分必要的。
岩石实验分析是确定油藏岩石性质的主要方法。
岩心是从油藏条件下采集的,这会引起相应的岩心体积、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的变化。
有时候还会引起地层的润湿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岩石物性的影响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主要取决于油层的特性和所研究物性参数,在实验方案中应考虑到这些变化。
有两大类岩心分析方法可以确定储集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常规岩心实验1、孔隙度2、渗透率3、饱和度二、特殊实验1、上覆岩石压力,2、毛管压力,3、相对渗透率,4、润湿性,5、表面与界面张力。
上述岩石的物性参数对油藏工程计算必不可少,因为他们直接影响这烃类物质的数量和分布。
而且,当与流体性质结合起来后,还可以研究某一油藏流体的流动状态。
3-1 岩石的孔隙度岩石的孔隙度是衡量岩石孔隙储集流体(油气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一、孔隙度定义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特征体元和孔隙度:对多孔介质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定义是孔隙度。
定义多孔介质中某一点的孔隙度首先必须选取体元,这个体元不能太小,应当包括足够的有效孔隙数,又不能太大,以便能够代表介质的局部性质。
ii p U U U U M i ∆∆=∆→∆)(lim)(0φ,)(lim )(M M M M '='→φφ称体积△U 0为多孔介质在数学点M 处的特征体元—多孔介质的质点。
这样的定义结果,使得多孔介质成为在每个点上均有孔隙度的连续函数。
若这样定义的孔隙度与空间位置无关,则称这种介质对孔隙度而言是均匀介质。
对于均匀介质,孔隙度的简单定义为:绝对孔隙度:V V V V V GP a -==φ 有效孔隙度:VV V V V V nG eP --==φ 孔隙度是标量,有线孔隙度、面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之分。
油藏工程3-10——【油藏工程】
q
B
[lg
Kt Ct
rw2
0.9077
0.8686s]
1、正过程: I + S O
2、反问题: I + O S
试井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定压或定产)测pw-t或Q-t, 即测取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而试井解释就是利用这些资 料来识别未知的油藏系统并求各参数,即反问题。 反问题的 解决需要通过正问题实现。
:、 、B 等。解释时采用先进的解释方法和解释软件,
此外还要求试井解释者有丰富经验。
9
第十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三、图版拟合方法 (一)试井解释数学模型
考虑单层、均质无限大油藏中一口井情况,并作如下 假设:
①油藏均质、各向同性,油井以定产量q生产; ②地层流体和岩石微可压缩,且综合压缩系数为常数Ct; ③地层流体单相,流动满足线性达西渗流定律; ④油井半径为rw,考虑井筒存储影响,设井筒存储系数为 C(常数);
油藏类型,并计算有关参数。 12
第十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二)图版拟合方法
➢ 试井解释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图版拟合,通过拟合可以得 到关于油藏及油井类型、流动阶段等多方面的信息,并可 计算出地层油井特性参数。
1、Ramey图版的构成和特征
➢ 双对数坐标系下,纵坐标为pD , 横坐标为tD,每一条曲线 对应不同的s,CD
4
第十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试井中常用的无因次量: 1、无因次压力
2、无因次时间
tD
3.6kt
Ct rw2
3.6t / rw2
3、无因次井筒储存系数:
CD
C
2 Ct hrw2
4、无因次距离:rD
r rw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1
缘外注水示意图
(2)缘上注水
注水井按一定形式 布在油水边界线上 或油水过渡带内进 行注水叫缘上注水。 (见图3-2)
图3-2 缘 上 注 水 示 意 图
(3)缘内注水
布在含油面积内进行 注水叫边内注水。边 内注水按注水井与采 油井的排列关系分为 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 注水。(图3-3) 图3-3 缘 内 注 水 示 意 图
矛盾加剧,
(二)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
确定了开发层系,就确定了井网套数。
(三)
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
多油层,油层数目很多,往往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开采井段有时长可达数百米。 采油工艺就是要充分发挥各油层作用,吸水均匀生产均衡。 分层技术:分层开采、分层注水、分层控制
划分开发层系原则
开发层系划分条件
一、概念
开发层系指用一套井网来开发 一个以主力油层为主的地质特 征相近的油层组合.
二、 目的及意义
苏联萨莫特洛尔油田:9个油层划分为4套层系。
罗马尼亚丘列世蒂油田:3个油层分为3个 层系。
(一) 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
我国大庆、胜利 等油田,也是多套层系开发的。
3.3 井 网 部 署
一 布井方式 二 布井原则 三 井网密度 四 井数估算 五 基础井网的部署 六 布井方案
一、布井方式
图3-10
布井方式
布井方式与驱油能量分布及方向有关:
(一)能量具有方向性— 如气顶,边水驱动,布置环状或排状井网(见 图3-10) (二)能量均匀分布— 如底水驱动,溶解气驱,弹性驱动,布置规则 井网,例上图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井网 (三)能量没有方向—布不规则井网。 断块,裂缝油藏
3.2
开发方式(p16)
一 概念 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 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气 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等。 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与油气田地质条件及国家对采 油速度的要求。
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
(一)开发方式是指原油依靠何种能量运移到井底。 而采油方式是指原油从井底到井口所依靠的动力。 (二)二者是分属两套系统,开发方式是属于地层 系统,采油方式是属于井筒系统。
(4) 波
a 分类
及
系
数
水驱(淹)面积 面积波及系数E A 100% 井网控制面积 水驱厚度 100% 厚度波及系数E Z 井网控制厚度 水驱(淹)体积 100% 体积波及系数EV 井网控制体积
b
影响因素
流度比
表3-2 各种井网在不同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
流度:渗透率和粘度的比值。反映该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 流动能力。 流度比:驱动相(水)的流度与被驱动相(油)的流度比值。
k rw M k ro
w o
k rw o k ro w
1.增加水的粘度采用 稠化水注入 2.降低油粘度,采用 热力法、化学法
上式可见:油相粘度越大,水相对渗透率越高,则流度比越大。
边缘注水的实例: 实例1: 苏联巴夫雷油田
面积为80平方公里,平均有效渗透率为600毫达西,油 层比较均匀,稳定,边水活跃.采用边外注水后,平均 压力为稳定在140-150大气压.在注水的五年内原油 日产基本上没有波动,年采油速度达6%(按可采储量)
实例2: 我国老君庙油田 面积较小,并有边水存在.因而L油层和M油层 起初都采用边外注水.
边缘注水的适用条件:
中小油藏,油层稳定,特别边部渗透性较好的地区
边缘注水的优点:
油水界面比较完整,逐步由外向油藏内部推 进移动注水线,形成油田多阶段开发,地面工程
大; 2.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 3.受到注水井排影响的生产井排不多,仅仅靠边缘注水只能 影响构造边部井,而要使构造顶部井生产,降低采油速度,延 长开发年限。
第三章
油田开发部署
主
要
内 容
3.1 开发层系划分 3.2 开发方式 一、开发方式概念与分类 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 三、注水开发 3.3 井网部署 一、 布井方式 二、 布井原则 三、井网密度 四、井数估算 五、基础井网的部署 六、 布井方案
3.1 开发层系的划分(P9) 概念 研究意义
国内外油田大多 数是非均质多油 层,各油层特性 差异很大,不宜用一套 经网笼统合采,就要考 虑层系划分的问题。
(三)面积注水:
面积注水是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
形状和密度均匀分布在整个油田上进行注水。 特点: 把油层分割成许多更小的单元,一口水井控 制其中之一并同时影响几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 由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注水井影响。
(1)适用条件:
面积注水是一种强化注水,适于分布面积较小, 形态不规则,构造不完整,连通性差,渗透率低的油 层及各种复杂类型的油气藏
二) 水
边内切割注
利用注水井排把油 田切割成若干区块, 分区进行注水开发, 两排注水井之间夹三 排或五排等采油井, 这种布井形式叫边内 切割注水 (图3-4)。
图3-4边内切割注水
边内切割的实例: 实例1: 苏联罗马什金油田 在中央三个较大的切割区内增加了切割 水线后,注水效果很好,大部分油井保 持了正常的自喷
三 注水开发
时间: 1 早:苏 2 晚:美,二次采油
影响因素: 1 压力降低界限 2 压力保持水平 3 注水目的 a 提高采收率:降低压力至饱和压力的10% b 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单井产量:早期注水
分类:
(一)边缘注水 边缘注水分为三类:缘外注水、缘上注水 和缘内注水。 (1)缘外注水(P18) 注水井按一定 的形式布在油田边界 以外含水区内进行注 水叫缘外注水。(图 3-1) 要求:含水区 内渗透性较好,含水 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 在低渗透带或断层.
井 网 注水井数与 采油井数比 四 1:2 点 五 1:1 点 七 2:1 点 九 3:1 点
单元几何形状
1 M 0.743 2M 1 M 1 M 1 M 0.718 0.743 0.525 2M 2M 2M
波 及 系 数
油层渗透率和油水粘度比不同,都将会使注采井数比不同; 对一个具体油藏来讲,不同开采阶段的注采系统也应是不 同的。 中国油藏开发初期,大多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3的反九 点法面积注水方式,这是因为开发早期不含或低含水时, 产油、产液量不大,注采井数比1:3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油藏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产液量大幅度增加, 必须相应增加注水井点,注采井数比可从1:3达到1:1;到 油田开采后期,进一步调整为九点法注采井网,注采井数 比为3:1。 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可为以后注采系 统调整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如可从反九点法转换为五点 法或线状注水,或是转为九点法注水,这样既适应了油藏 开发全过程需不断加密井网的要求,也适用于三次采油方 法的应用,而且可做到注采系统相对完整。
c 在不利的流度比以下(大于1的流度比),驱替的不稳 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注水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 交错式,直线式及九点井网注水系统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无量纲累积注水量Vi/Vd
图 3-6
图 3-7
图 3-8
图3-9
这四幅图是对各种井网在不同无量纲累积注水 量Vi/Vd时,流度比与面积波及系数的关系。 从图看出,见水后继续注水面积波及系数均可 继续增大,但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其驱替效 率也越来越低。如在五点系统,当流度比为1 时,注入倍数从0.3增到0.4时,面积波及系数 可提高10.5%,而注入倍数从0.9增到1.0时,面 积波及系数只提高1%。
实例2: 我国大庆油田
一些好的油层储量大,油层延伸长度大 ,油层性质好,占储量80-90%以上的 油砂体延伸到3.2公里以上。采用边内 切割早期注水,仍可以控制90%以上的 储量,开发效果良好。
(1)适用条件:油层面积大且稳定的地区,注 采之间连通性好,渗透率高,具有一定的流动系 数,构造形态规则的较大油田。 (2)优点:提高了开发速度;并且可随时动用 任何一块储量;没有外流量损失。 (3)缺点:区间存在开发不平衡;而且不适合非 均质极强的区块;第一排井见水快;注水井间有 死油区。
四、划分开发层系具体条件
(一)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 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 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二)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以便 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 串通 和干扰。 (三)有大致相同的油藏类型。 (四)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 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
由计算结果可看出:
a 井网系统不同,同一流度比下的面积波及系数不同,
在大于1的流度比下,以五点系统的波及系数为最高, 其次是交错式排状系统,接着依次为直线系统,反九点, 反七点,七点,九点井网系统。
b 面积波及系数反比于流度比。流度比从0.2变到10时, 注水波及系数急剧下降,当流度比进一步增大时,注水 波及系数的递减速度减缓。
(四) 油田高速开发要求进行层系划分。
三、划分开发层系原则
( 一)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层系,以保 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 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 (二)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 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 济效果。 (三)对于油层层数过多,含油井段不宜过长。 (四)注意划分的基本单元。通常人们以油层为组 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也有以砂岩组来划分和组 合开发层系。因为砂岩组是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 油层性质相近。
(2)优点:对油层控制程度高;采油速度高;采收
率高;特别适合于致密低渗透层。
缺点:来水方向不易控制。 (3)注水方式
按注水井与采油井比例关系和排列形式分主要分 为六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