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
文化差异性谈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性谈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所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受到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影响深远;而西方国家的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在餐饮方面更为突出。
1食材处理方法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由于人口压力、劳动力低下等原因,所以对吃的东西异常看重。
“民以食为天”便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中国人把“吃”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对于烹饪的方法也是多大十几种。
“食以味为先”也充分的得到了说明。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西方对于饮食是一个理性的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2使用器皿的不同筷子是中国餐具的代表。
中国人对吃得种类、样式、烹饪方法都非常在意,然而对盛放食物的器具就显得没那么看重了。
中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瞩目均为中国最原始的筷子原料。
筷子虽只有两个杆,小巧简洁,却有很多功能:挑、夹、插、搅拌等。
现在,筷子已经不仅仅是作为餐具来使用了。
比如你可以买一双精致的筷子送给朋友。
据“筷子”发音谐音,中国人理解为“快点的子”,所以送给新婚的夫妇也是很乐意别接受的。
筷子的使用带来的必定是家庭成员共同进餐,而这种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中国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餐饮业的文化差异冲突解决
03
解决餐饮业文化差异冲突 的策略
提高员工跨文化沟通能力
语言培训
提供多语种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用不 同国家的语言进行基本交流。
文化敏感性
培养员工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尊重 ,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 景的顾客需求。
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
市场调研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饮食文化、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以便提供更符合当地顾 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餐饮业的文化差异冲突解决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文化差异在餐饮业中的表现 • 文化差异冲突对餐饮业的影响 • 解决餐饮业文化差异冲突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文化差异在餐饮业中的表 现
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
01
02
03
食材选择
不同国家有着独特的食材 偏好和禁忌,如西方人偏 好牛肉和乳制品,而东方 人则偏好猪肉和海鲜。
场上表现不佳。
餐厅D
一家以美式快餐为主的餐厅在进入日本市场时,没有对日本人的饮食文化和口味偏好进 行充分调研,导致菜品口感不符合市场需求,同时装修和布置也缺乏特色,最终难以在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成功经验
在解决文化差异冲突时,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和口味偏好,对菜品和服务进行本土化改良,以满足 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提升服务水平也是关键因素。
导致餐饮企业形象受损
文化差异冲突可能导致客户对餐饮企 业的评价降低,影响企业声誉和品牌 形象。
客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价和传播 可能进一步扩大企业形象受损的范围 。
增加餐饮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
文化差异冲突可能引发员工之间的矛 盾和冲突,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
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中国英国
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中国英国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食物偏好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和英国作为东西方的代表,其餐饮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餐饮文化在食物、就餐习惯和礼仪方面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西方餐饮文化在食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人崇尚吃的讲究和注重营养搭配,以米饭、面食、豆类、蔬菜、肉类等为主要食物,讲求“五谷为养”、“饮食不忘初心”。
中国餐桌上的菜肴种类繁多,口味多样,做工讲究,追求刀工、色香味俱佳。
而英国人则喜欢简单直接的食物,例如炸鱼薯条、烤肉、汤等。
英国人普遍对辛辣食品和浓郁的调料不太热衷,更偏爱温和的口味。
此外,英国人对于海鲜和奶制品的喜爱也较高,如鱼类、牛奶和奶油等。
对于食物的偏好和制作方法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餐饮文化在就餐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有独特的就餐习惯,例如使用筷子、共同吃饭、重视团圆等。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吃饭是亲情交流的重要时刻,家庭成员会围坐在一起,通过互相夹菜来表达亲密关系。
而在英国,就餐习惯更加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自由。
英国人更倾向于独自用餐,或与好友、同事在不拥挤的环境下就餐。
此外,英国人普遍食用速食餐品,如外卖和快餐店的便利食物,而中国人则更注重正餐和家庭烹饪。
最后,中西方餐饮文化在礼仪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重视尊重和传统,如提前买好礼物、主人先吃、长者优先等。
中国人注重对待客人的热情好客和周到服务,而英国人在餐桌礼仪方面更注重个人的礼节。
在英国,吃饭时不用太拘束,但仍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尽量避免吵闹和粗鲁的行为。
此外,英国人在餐桌上注重用餐工具的正确使用,例如使用刀叉切割食物,而不是用手。
从礼仪上看,中西方餐饮文化体现了对待食物和人际关系的不同态度和方式。
综上所述,中西方餐饮文化在食物、就餐习惯和礼仪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食物偏好和社会价值观念。
由中西餐饮文化带来的思考
由中西餐饮文化带来的思考TRM08057 李安琪摘要:中、西方人在餐饮文化上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餐饮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结合现在中国餐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通过弘扬中国餐饮文化来促进中国餐饮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比较;根源;问题;策略“民以食为天”,餐饮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并最终形成不同的餐饮文化,这些不同的餐饮文化同时也是促进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中西方餐饮文化的比较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如中餐馆主要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而西餐厅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
(一)从饮食意义中比较对于中、西方人而言,饮食的最基本目的均是充饥而维持人的生命,但随着物质生活的相对充裕,饮食已经突破了最基本的作用,而在饮食文化上出现了中、西方的分离。
1、隐含性与直白性以“香”为标志之一的中国饮食是隐含性的。
中华饮食文化历来讲究色、香、味,讲究餐饮的形式,可以用“精”、“美”、“情”来概括。
由这三个字可以看出,中国餐饮注重的是食品的形象消费,对饮食的外在形式的追求。
菜品是否具有诱人的气味、悦目的色彩及精致的造型都是吸引中国食客的首要条件,对中国食客来说,食品的形象阅读与品尝是一样重要的。
另外,菜品一般也附有隐喻性的“美名”,如凤爪(鸡脚),游龙戏凤(鱿鱼炒鸡片)、锦上添花(西兰花、蟹黄)、年年有余(糖醋鲤鱼)等菜名,若是只看菜名很难知道主原料是什么,但却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想象,从而勾起我们的食欲。
以“鲜”为标志的西方饮食是直白性的。
西方餐饮更注重的是菜肴本身的自然属性和营养价值,突出其原汁原味原色,而淡化对其外在的人工追求,如美国人特别钟爱沙拉,爱用水果来配菜;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配上羊排,一边配青豆,再加几片西红柿即可。
另外,对菜品的名称也倾向于直截了当,菜名本身即点明了这道菜的主原料。
从中西餐饮谈文化差异
从中西餐饮谈文化差异饮食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
各个区域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各自的文化风俗不同,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就有所差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餐饮礼仪在交际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学习和正确运用的餐饮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避免文化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文化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
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
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
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和客人依次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西餐通常“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
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
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西餐中, 一般均使用长桌。
在正式宴会上, 英国式座位的顺序是: 男女主人分别坐在桌子的两头, 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 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
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 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
在非正式宴会上, 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如果是男女二人进餐, 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 还要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 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 应请女士就坐, 男士坐在她的对面; 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 女的应坐在靠墙的位置上,男的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 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 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 如果两位同性进餐, 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其中的年长者。
很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很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由于历史、地理、气候、宗教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以下是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一些浅谈。
首先,中西方饮食文化对食物的选择有很大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传统食物和饮品。
中国的传统食物以米饭、面食、豆类为主,而西方的传统食物以面包、肉类、奶制品和马铃薯为主。
中西方的选择和喜好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影响,西方地区适宜养殖牲畜和种植麦类,而中国地大物博,适宜种植水稻和豆类。
此外,中西方的差异还体现在调味品的使用上,中餐喜欢使用各种香辣调料,而西餐更偏好使用盐、胡椒和其他草本香料。
其次,中西方饮食文化对用餐习惯和方式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家庭聚餐和团体用餐,强调家庭关系和群体意识,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快餐和独立进食,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西方人通常采用刀叉等工具进食,而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
第三,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所传承的饮食传统和文化意义有不同的理解。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传统,例如烹饪技艺、糕点制作和茶道文化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婚庆活动中,饮食习俗也非常重要。
西方的饮食文化强调个人的品味和享受,更加注重适应现代快餐文化。
西方的节日和庆典通常以烤肉、冷饮和甜品为主。
第四,中西方饮食文化对健康观念和饮食习惯有所不同。
中国人传统上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营养的合理搭配,如中餐注重荤素搭配,养生食材如蜂蜜、枸杞,而西餐注重食材的品质和简约的烹饪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中西方饮食文化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过度加工食品的大量消费和不健康饮食习惯。
最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还体现在就餐场所、饮食礼仪和餐饮产业的发展上。
中国有着众多独具特色的餐馆和茶楼,而西方则以餐厅和咖啡厅为主。
两者的餐饮产业从规模到形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饮食礼仪方面,中国有着复杂而规范的餐桌礼仪,而西方则较为简单和自由。
总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体现了各自的历史、地理、气候、宗教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世界食品博览论文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学号:200811517246姓名:王冒松班级:08级模具2班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摘要: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中西方在饮食上有很大不同。
做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就会清晰地发现原来我们每天的饮食有那么深奥,而且不同的地区饮食文化差异也很大。
关键字:文化差异东方西方对象方式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益提高,于此伴随着生活质量在逐步改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世界里。
不同的地区,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个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觉得没怠慢客人。
另外中国人有时候更注重形式,所以在中国的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而欧洲人似乎更实际一些,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下的工夫显然不如中国,但讲究的是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
这是中、西饮食观念的重要差异,多少也反映出了中西文化性格的不同。
深究其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1)与人们的饮食对象有关。
(2)与人们的饮食方式有关。
(3)与人们的饮食观念有关。
(1)在饮食对象上我们都知道饮食是不可能离开菜的。
没有菜就谈不上饮食了。
人们可能习惯于平常的生活而缺乏注意,就是在中国方块字里的菜是一个形声字,而且还与植物有着密切的关联。
对此西方的学者作出了调查, 我的每天都习惯干这样的生活可能不清楚。
我们吃的蔬菜有600多种,使西方的6倍多。
可以想象这个反差是多么的大啊!说明中西方饮食对象有很大差异,看看中国人的餐桌上,素菜几乎每顿可见,而荤菜也只是偶尔的事,不会三餐都吃荤的。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素食”的说法,这就说明了在中国这个大国素食在饮食结构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得归结于佛教徒的大力鼓吹了,在他们眼里动物有生命,而植物是无生命的。
他们满口“杀生、罪恶”.所以,结果植物被他们大肆虐待,动物被好好的保护着.人民正是在他们的熏陶下,大量的素菜食物摆上了餐桌。
餐饮业中的文化差异与国际化经营
掌握目标市场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交流 。
运用非语言沟通
除了语言,还要注意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 情、肢体动作等。
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
明确团队目标
确保团队成员对共同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 为之努力。
分工与协作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经验进行合理分工,促 进团队协作。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方式等方面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03
创新品牌形象
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品牌
形象,以保持品牌的活力和吸引力。例如,推出新菜品、调整装修风格
、改进服务方式等。
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策略
灵活应对
在国际市场中,餐饮企业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市场变 化的能力。例如,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 求、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经营 策略和调整措施。
在国际化经营中,餐饮企业需要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以便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文化特
点,对品牌形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02
融入当地文化
在品牌形象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归
属感,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在菜品命名、装修风格、服务
日本料理注重食材的季节性和新 鲜度,口味清淡,注重摆盘和餐 具的美感。
中国饮食文化 法国饮食文化 印度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
中国菜系丰富,口咖喱,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
文化差异对餐饮业的影响
01
消费者口味差异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食物的口味 、烹饪方式和食材有不同的偏好 。
04
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Chapter
中 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索
谢谢观看
四、餐具使用
中西方在餐具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中国人使用筷子和勺子作为主要餐具,而 西方人则使用刀叉作为进食工具。此外,中国人在餐桌上还常常使用碗和盘子 盛放食物,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使用盘子作为主菜盘。在商务宴请中,中西方 都会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和习惯选择相应的餐具,以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理解。
五、用餐礼仪
三、饮食口味
中西方在饮食口味上有很大差异。中国菜系种类繁多,口味各异,如川菜的麻 辣、粤菜的清淡等。而西方菜肴则注重原材料和烹饪技法的简单、精致,如法 国菜的醇厚、意大利菜的清新等。在商务宴请中,中国人更倾向于口味丰富符合自己口味 的菜肴,以体现个性化和理性消费的观念。
首先,中、西方餐饮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的餐饮文化历史 悠久,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中国,餐饮不仅是满足物质 需求的方式,更是一种交流和享受生活的方式。相比之下,西方的餐饮文化则 有着不同的特点。西方餐饮文化始于16世纪,当时贵族们开始将餐桌礼仪和菜 肴搭配纳入日常生活。因此,西方的餐饮文化更注重形式和礼仪,以及菜品的 精致和独特。
此外,中、西方餐饮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中 国的餐饮文化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家庭和朋友的聚餐是其主要形式。 这种聚餐方式培养了中国人注重亲情和友情的品质,体现了团结和和谐的社会 价值观。而在西方,独立的个人主义精神更加盛行,因此,独自用餐和外出就 餐是其主要形式。这也就形成了西方的个性化消费观念,以及对效率和独立性 的重视。
针对商务宴请中出现的中西餐饮文化差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在进行商务宴请时,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餐饮 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安排餐饮活动,以符合对方的期望 和需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食物选择、烹饪方法、餐饮礼仪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最显著差异之一是食物选择。
在西方文化中,肉类(尤其是牛肉和猪肉)、奶制品和面包是主要的食物,而蔬菜和水果的种类相对较少。
相比之下,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蔬菜和豆制品也是常见的食材。
此外,中国人也较为喜欢吃海鲜和家禽类食物。
这种食物选择的差异可以追溯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以及历史和宗教因素的影响。
其次,中西方饮食文化在烹饪方法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烹饪通常采用烤、炸、煮、炖等方式,追求食物本身的原汁原味。
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烹饪方法相对多样,如炒、炸、煮、蒸、烤等等,通常会使用多种调料和香料来提升食物的味道。
此外,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餐饮礼仪上也有不同的习惯。
在西方文化中,主要有三餐制,即早餐、午餐和晚餐,每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和饮食习惯。
而在中国文化中,还有一种重要的饮食习惯叫做“四季之饮食”,即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此外,中式餐桌上通常有许多种类的菜肴,与家人、亲友共享,而西方餐桌上则通常有分量较大的主菜和配菜。
最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体现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追求快捷、方便的饮食方式,如快餐、便利食品等。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饮食被视为一种社交和感情交流的方式,人们更加注重食物的烹饪过程和烹饪技巧。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食物选择、烹饪方法、餐饮礼仪以及饮食习惯和观念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部分。
中西饮食传统差异(整理版)
中西饮食传统差异(整理版)
中西饮食传统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介绍这些差异,并讨论它们对人们的饮食惯和健康的影响。
食材选择
在中西饮食中,食材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差异点。
中餐以米饭、面食、豆类和蔬菜为主食,而西餐则以面包、牛肉、鸡肉和猪肉为主食。
中餐更注重谷类和蔬菜的搭配,而西餐则更注重肉类和面包的搭配。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餐的口味和烹饪方式的不同。
烹饪方法
中西饮食的烹饪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餐通常采用炒、煮、蒸、烤等传统烹饪方式,使食材保持原汁原味。
而西餐则更注重烘烤和炸制,以增加食材的香味和口感。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中西餐的菜肴种类和食用方式上。
观念和惯
中西饮食传统的差异还体现在观念和惯上。
中餐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营养搭配,强调五谷杂粮和蔬菜的摄入。
而西餐则更注重菜肴的味道和视觉效果,经常使用酱料和奶油等调味品。
此外,中餐有很多节日和宴会俗,如春节、中秋节和婚宴等,而西餐则更注重个人的用餐时间和方式。
健康影响
中西饮食传统的差异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影响。
中餐注重谷类和蔬菜的摄入,有助于提供均衡的营养和纤维素,有益于消化系统的健康。
而西餐的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盐分含量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中西饮食传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食材选择、烹饪方法、观念和习惯等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饮食结构,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浅析涉外餐饮服务
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浅析涉外餐饮服务笔者从事高校涉外餐厅操作和管理三十余年,每年接待众多来自美英加法德意等国的外籍教师、留学生、友好团组和个人,谙熟他们的饮食习惯、餐饮要求等与我国人民的不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蔬菜、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国家大部分受海域气候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游牧民族,捕鱼业发达,以动物类菜品居多,较为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如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肉等。
基于此,本人认为中西饮食文化存在如下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强调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追求身心的愉悦。
比如:把西红柿、胡萝卜从生吃、拌着吃发展到炒着吃;把鱼、肉从生吃、烤吃再到蒸、煮、炖等各种吃法,不同的味道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美食的兴趣。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一的口味似乎越来越不能满足中国人对生活美感和健康的追求,就有了色香味的有机结合。
比如西红柿炒鸡蛋、蘑菇炖小鸡、宫保鸡丁、玉米虾仁等,这种调和与搭配使本味的食物在加热的过程中配以辅料,产生出互补、交融、渗透的效果,既发挥了食物的营养,又增加了饮食的口感。
西方人推崇理性和科学的饮食观念。
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尤其是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副作用等,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
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其吃下去。
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
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
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中西餐饮业的影响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餐饮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由于各个地区的地域环境、气候特征、风俗习惯、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餐饮产品的原材料、烹饪方式、食物味道、饮食习惯等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的差异,使得餐饮业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
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则是由于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尤其对于中西文化而言,中西的餐饮文化因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各具特色,是中西方日常生活的文化体现,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色,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西的文化交流,应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中西餐饮业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中西餐饮业的融合与发展。
1 中西餐饮文化差异的启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导致了饮食文化之间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影响着中西餐饮业的发展,既具有相对的差异性,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为更好地推动中西餐饮业的长效发展,应注重中西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而相互促进,在尊重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外,还应海纳百川,不断吸取不同饮食文化之间的优点,取长补短,注重培养良好的饮食用餐习惯和合理搭配饮食,既要重视食物的美味,又要兼顾食物的营养价值,制作出美味健康的饮食[1-2],才能在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更好地促进中西餐饮业的长效发展。
2 中西餐饮文化之间的差异影响2.1 饮食观念的差异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中西餐饮的饮食观念上,在饮食的观念上,中西方的饮食观念侧重点不同,中国的饮食更注重“味”,而西方则更重视“营养”。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俗语就能看出中国文化注重的是饮食的“味”,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注重“中和”的理念,即在饮食烹调时应注重对火候、材料、配料、时间等方面的掌控,讲究适中的烹调理念,注重不同食物、材料之间的调和,需要严格掌握饮食的“度”,从煲汤这一饮食习惯中就能看出,中国的煲汤文化注重将有营养以及各种配料进行炖煮,最大化地呈现食物的味道,且长时间的炖煮使食物中的营养遭到了破坏,许多的营养成分都在加工中损失。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在全球范围内,饮食文化是不同国家之间最基本的差异之一。
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饮食品味、饮食习惯、还有饮食理念。
在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的引发不仅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还需要寻找长期有效的应对策略。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两种饮食文化对食材和烹饪方式的不同观念。
在东方,食材通常以糖、米饭、鱼、蔬菜和豆腐为主,色香味俱佳,味道鲜美。
西方饮食文化则侧重于肉类、蔬菜、面包和牛奶类等,几乎没有辣味和大量的油脂。
除了食材以外,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也出现在烹饪方式上。
东方注重火候,通常通过煮汤、蒸和煎炒等方式进行烹饪。
西方注重烤、烤制和油炸等烹饪方式,致力于发掘食物的口感和颜色,让食物更加金黄酥脆。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之间的历史差异,以及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问题1. 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虽然中西方饮食文化都处理了精华食材,但由于食材和烹饪方式的不同,其中完全存在着健康风险。
东方饮食文化采用了青菜蔬果等绿色有机食品,比起西方饮食文化吃糖和炭水化合物更地道,但东方饮食文化烹饪方法则会损失更多的营养成分和纤维,比如油炸、糖炒和深炸等。
西方饮食则含有更多的热量和脂肪,往往会导致肥胖并发症的患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2. 造成公众健康危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有时也会导致卫生和食品安全上的问题。
东方文化通常喜欢生烤,但这种方式会导致许多食品传染疾病,如肚子痛、肝病等。
西方文化则喜欢使用油炸,而这种烹饪方式在不加注重卫生的条件下会导致食品中所含的致癌物增加。
对策1. 加强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彼此的食品和餐饮文化。
同时,加强交流还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
2. 建立新餐饮理念面对上述问题,饮食业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如生鲜超市、食品科技和废弃品加工等三个领域。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原因及影响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原因及影响第一篇: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原因及影响前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餐饮礼仪在交际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学习和正确运用的餐饮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本论文的重点是分析中西方在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一些原因及影响。
中国与西方在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原因一、中国与西方餐饮礼仪的差异(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饮食注重口味中国饮食文化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追求。
“民以食为天”的著名俗话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
五味调和的理念在于追求美味,则烹调的方法就煎炒烹炸扒溜炖烧氽煮蒸煨十八般技艺无所不用其极了。
而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极大地破坏菜点中的营养成分。
另外,由于中国人极端重视味道,以至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例如公认的名贵菜海参、鱼唇、鱼翅、熊掌、驼峰,其主要成分都是与廉价的肉皮相仿的动物胶,本身可能有营养,但并无美味,全靠用别样物料的鲜汤去煨。
西方饮食注重科学营养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饮食重科学,以营养为最高准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适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而菜点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舍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
西方化对中国美食市场的影响
西方化对中国美食市场的影响第一部分: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食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中国美食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随着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餐饮文化,西方化对中国美食市场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第二部分:西方化带来的美食文化1.茶和餐点的交流茶与餐点的交流是中西方食文化中的最大差异之一。
中国人习惯在饭后喝茶,而西方人则在餐前喝饮料,这样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口感体验。
茶和餐点的交流,增加了中国餐饮文化的新奇感,吸引了更多的人。
2.环境美学和服务心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环境美学和服务心理产生了认识。
西方人注重餐厅环境和服务质量,中国的餐厅也开始借鉴西方的做法,更新装潢,提高服务水平。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
3.卫生安全技术西方食品的卫生安全技术已经非常先进,这些技术也对中式餐饮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卫生和安全问题上,中国的餐饮业也向西方学习,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了对消费者的品质保障。
第三部分:锂离子电池西方化的影响1.竞争激烈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涌现出来,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这种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借鉴更多西方的做法,这样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消费升级西方的餐饮文化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先进。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借鉴西方的餐饮文化,这样可以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升级。
3.品牌建设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介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借鉴西方的品牌理念和营销手段,这样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第四部分:结论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美食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餐饮业也经历了快速的变革。
新技术的引进,品牌的建立,消费升级,都在促进着中国餐饮业的转型和提高,这样可以不断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性对中餐菜肴翻译的影响
82·FOOD INDUSTRY调查 研究 师福荣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性对中餐菜肴翻译的影响菜肴原料、烹饪方式、命名以及饮食理念的不同,这些差异性直接影响了对中餐菜名英译翻译方法的选择。
纽马克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忠实传递信息。
而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很大,所以在中餐菜名英译时,应采用写实性命名法,尽量将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佐料等翻译出来,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
直译法。
直译能使目的语言与源语用基本相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获取基本相等的效果。
因此对于菜名翻译直译是可取且实用的方法。
对于以原料命名的菜直译最为简便,烹饪方法不必译出。
中菜汤类命名一般按此方法,翻译时采用“原料加汤”的处理方法。
例如糖醋排骨Sweet and Sour Spare Rib。
它的主要原料是排骨Spare Rib,辅料是糖醋Sweet and Sour。
意译法。
中国菜肴文化内涵深厚,有时仅依靠直译法不能完全译出菜名的内容和实质。
如夫妻肺片不能译成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回锅肉译成Twice-cooked Pork烹了两次的肉。
如此直译只会让外宾食欲大减,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神往大打折扣。
音译法。
菜名的音译在翻译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英译汉。
中国人在接受西方饮食文化时似乎无多大障碍。
如:汉堡包hamburger、巧克力chocolate能被广泛认同。
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受外来词,音译法能避免因直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和不可读性。
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汉语拼音来标注菜名,并且在旁边附上该菜的图片,并标注菜的主料、配料和口味等主要信息。
这样便可以让顾客一目了然,不会因为对菜名的误解而破坏了品尝中国美食的兴致。
中国的菜肴名称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可以说大部分菜名都包囊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而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很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
餐饮管理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旅游管理2班岳龙 20121386【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亦越发频繁。
而“吃”作为一种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交流手段,理应加以重视。
“吃的文化”即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交流中不也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就中西饮食文化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三大方面加以比较,展示中西餐饮文化差异,以便更加顺利的进行中西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饮管理不同的民族及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又是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不同民族及国家饮食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促进他们间的文化交流,利于跨文化的交际。
而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在对于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较和了解这些差异,将会为中西方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1.1“泛食主义”对“食用主义”在中国,“吃”不仅仅是“吃”,它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一事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民以食为天”的这种思想,也被很多学者称为“泛食主义”。
饮食,在国人心中不止是一种对“胃”与“味”的满足,它亦溶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与精神世界挂钩。
例如,以前人们一见面的寒暄语就是“吃了吗?”,可见古来人们都把“吃”或为“吃而准备当作很重要的事。
”小孩出生的时候要办满月酒,成人结婚时要办婚宴,高寿安康时要办寿宴,长辞人世时要办丧礼,诸如此类,中国人的一生都与饮食紧密关。
“吃”可以被看做一种传递心理沟通交流和表达礼节的方式。
“泛食主义”在汉语i也有充分的体现。
易中天先生曾在《闲话中国人》中写道:“如前述把人称为‘口’,吧职业称为‘饭碗’等。
又比如思索叫做‘拒绝’,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1 可见“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心中及生活中,饮食的重要性。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西餐饮业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西餐饮业的影响【摘要】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开展历史,在这样的社会开展过程中,我国居民自然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饮食特色。
饮食在我国文化中是最具特色的一局部,主要就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理位置能够生产出的特色饮食也是不尽相同。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居民在早期就已经开始自己动手耕种,不再完全依赖于大自然,这也为我国餐饮行业的快速开展提供了最大的便捷。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不甘落后,在饮食开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系列饮食规章制度。
本文针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进行比拟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两个国家文化和饮食方式的融合。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餐饮业;影响前言中国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社会的文化,以及历史的开展过程中,均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异。
这样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历史悠久,而西方很多国家开展的时间较短,因此我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与西方国家并不相同。
在通俗的角度上来说,我国对于文化的传承是由历史的开展和演变而形成的结果,西方国家那么是在开展中,利用高科技技术形成的最新产物。
正是由于这种千差万别,造成了中西餐在饮食文化上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所以本文就中国和西方国家所存在的餐饮文化差异,进行两国文化之间的分析和探讨,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中西餐文化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在保存各自特点的根底上相互融合,更好地丰富两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内涵。
一、中国饮食文化〔一〕精在我国饮食文化实际上属于一种具有宽广的视野和较深层次,以及多角度的区域性代表文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很多食物都是大自然给与人们的,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也能够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
就好似同一种菜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就能够做出多种样式,这些都是我国餐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涵。
而其中精这一内涵,主要指的就是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内在品质,也是对饮食文化中内在品质的详细概括。
我国的孔子老先生就曾经说过,食物只有精细才能够不被厌烦,这样的语言实际上就反映了我国祖先对于食品的要求,同时对于饮食过程中精品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旅游管理2班岳龙 20121386【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亦越发频繁。
而“吃”作为一种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交流手段,理应加以重视。
“吃的文化”即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交流中不也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就中西饮食文化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三大方面加以比较,展示中西餐饮文化差异,以便更加顺利的进行中西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饮管理不同的民族及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又是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不同民族及国家饮食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促进他们间的文化交流,利于跨文化的交际。
而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在对于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较和了解这些差异,将会为中西方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1.1“泛食主义”对“食用主义”在中国,“吃”不仅仅是“吃”,它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一事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民以食为天”的这种思想,也被很多学者称为“泛食主义”。
饮食,在国人心中不止是一种对“胃”与“味”的满足,它亦溶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与精神世界挂钩。
例如,以前人们一见面的寒暄语就是“吃了吗?”,可见古来人们都把“吃”或为“吃而准备当作很重要的事。
”小孩出生的时候要办满月酒,成人结婚时要办婚宴,高寿安康时要办寿宴,长辞人世时要办丧礼,诸如此类,中国人的一生都与饮食紧密关。
“吃”可以被看做一种传递心理沟通交流和表达礼节的方式。
“泛食主义”在汉语i也有充分的体现。
易中天先生曾在《闲话中国人》中写道:“如前述把人称为‘口’,吧职业称为‘饭碗’等。
又比如思索叫做‘拒绝’,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1 可见“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心中及生活中,饮食的重要性。
而在西方人眼中,“吃”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和交际方式。
他们更多看中的食物可以提供的营养及那能量。
从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定律和《美国礼仪事典》都可以看出。
需求定律中,认定需求被分为五个层次,其中饮食属于最低的一层。
而《美国礼仪事典》曾将各类宴会的目的总结为以下几点: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2可见比起中国的“吃”,西方的吃只是停留在生存交际方面,没有赋予更多样而深远的含义。
1.2“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中国人受儒道两教长期的影响,追求“仁”“爱”,想要创造的是个和谐的社会。
这样的社会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必须是“集体主义”。
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亲谊、乡谊、世谊、年谊”之交等,无不打上中国群体文化的烙印。
3而在宴饮同时,中国人也喜欢围坐在一个大圆桌旁,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敬酒聊天,欢声不绝于耳,而且共同享受桌上的菜肴。
一片其乐融融之景象。
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个性的发展,他们强调individualism。
他们的主导价值观,相对中国的而言,是“个体主义”。
他们吃饭的时候,多数是每人各有一小份食物,不是像中国人一样从桌上的大盘里夹菜喝汤,而且一般是和坐在隔壁的人说话,声音较小,不似中国式的满桌交谈。
结伴出去吃饭是也是AA制。
1.3“讲排场”对”随意简单”“持家要俭,待客要丰”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加之中国人好面子,就会觉得请客关乎面子问题,讲究排场是必要的。
一般正式的宴请时要上七八道大菜,不包括之前的零嘴及收尾时的甜点汤饮在内。
菜色越多,品质越好,就越是显示出主人的好客及身份。
当然这种情况下,很多食物是吃不完的。
其中比较极而有名的例子就是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满汉全席。
原为康熙皇帝大寿所举办的筵席包括咸甜苦辣各色菜式,各类山珍海味共一百零八道,可谓加入珍馐,极为奢华,尽显皇家气派。
而西方人没有这样的面子观念。
他们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
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
在美国,有时候朋友聚餐会采取大家作贡献的手法,称之为“Potluck”,即每人都带一样菜,让大家共享。
4 即使是在举行party时,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物,不提供主食。
可见西方人注重的不是食物的丰盛,他们是要借助party或宴请来调节气氛,让客人享受更美好的时候,利于之后的交流。
2宴会礼仪上的差异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中西方的宴会礼仪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以下将主要就餐具、出席时间及作为安排的差异进行解释。
希望借此了解中西差异后,更有利于中西方在宴会上的沟通交流,不要做出让对方觉得突兀的事情。
2.1餐具的差异:“筷子”对“刀叉”餐具上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就是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
这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
中国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反对侵略。
西方国家由于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
故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体现一团和气;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使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
52.2出席时间的差异:“迟到”对“准时”中国有“一寸光阴一寸金”,西方有“time is money”,但是在赴宴的时候,其实中西方还是有差异的。
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而西方人更倾向“准时”。
在中国,宴席之上,“迟到”之举非常常见。
当然,对此,宴请人也一般会左后准备。
早早安排瓜子花生之类的零嘴供来宾消磨时间。
当然邀请方不会将客人们的迟到作为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西方国家,正式的宴会要求要准时,若是迟到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
而且迟到之时,一般会说再过几分钟就到了。
但是要是超过二三十分钟而不告知对方,就会被看作一种失约行为,对方可不必等待。
对于很重视诚信的西方人,会照成很不好的印象。
2.3席位安排的差异中西双方进餐的座次也反映着文化二代差异,而且大不相同。
2.3.1“南北”对“左右”中国自古就有“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古代皇帝都是面南而坐,而臣子们偶的是北面称臣,所含有后来“面朝南”在中国人心中就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高的象征。
所以在宴会上也是朝南的作为为上座,朝北为下坐。
而西方人则是把地位的高低由“左右”来划分。
虽然在古代西方社会,最尊贵的客人的座位是在主人的左边,这是应为人们习惯于用右手握匕首,刺杀坐在左手边的人。
如果将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手卫生知识,不仅他刺杀不方便,主人还有制服他的优势地位。
6但是今天,已经不存在安全的这个问题,但由于心理保护的需求,多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形成了以右为上以左为下的规矩。
2.3.2“男尊女卑”对“女士优先,男女平等”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很久之前,女性在餐桌上根本没有一席之地,而是在厨房里忙碌,独自就餐。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女性已经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
但但“尊老”与“女士优先”的原则发生矛盾是,中国人定会选择“尊老”。
但是在西方,“女士优先”是他们的传统观念,也是平时的行为准则。
这是由于多数西方国家都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备受推崇和尊敬。
也与在十二三世纪盛行的骑士风度有关。
而且在就餐时的男女插空坐的方式也显示出西方人的男女平等观。
当然,他们不推崇“尊老”这一说法。
由于西方许多国家畜牧业和商业较发达,需要体力劳动和勇于冒险等要求,所以人们害怕衰老,不愿谈及也就难以形成“尊老”一风。
3饮食内容上的差异:“求精美”对“讲营养重均衡”。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可见中国人极重视食物的口味。
中华料理内容丰富,有诸多菜系及流派,其中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为代表。
由此可见,国人对料理有“精”的追求。
孔子也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也是人们对食材精品意识的体现。
同时,还要色香味俱全,这是“美”的要求。
国人在追求味蕾的满足的同时也重视对才的外观及颜色的搭配效果。
比起重精美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更讲究营养均衡。
西方人对食物的味的要求没有很高,在他们看来,饮食是为了生存及健康。
他们注重的是食物中维生素,蛋白质,卡路里等的含量。
所以在西方国家的食品上都有明确表明歌成分及其比重,在菜单上也会标注菜肴的成分及重量。
我们吃的自助餐中,就会表明牛排的分量。
他们在下厨时常用有刻度的量杯,秤等厨房用具来对食材的量进行度量。
西方人基本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理解饮食,不会花太多的功夫在吃上面。
综上可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是颇多的。
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饮食文化间也会有更多的交流与碰撞。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并将之应用到对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当中,对中西方的文化的交流发展及发展将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第17-18页.2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研究与科研出版社,1999.第171页.3 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74页.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第165页.5 单是坤,王敏.民族文化心理与中西饮食文化之对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6 Edward T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Books,1990.第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