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 速大小。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害。第(2)题,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
降水;②河流经我国地势一、二阶梯,最终流入海洋,参 与海陆间水循环;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源自域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①所示河 段以侧蚀为主,③水能实现阶梯式开发。第(3)题,甲为三 江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实现多种经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 十 二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第 一 讲 地 理 环 境 对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响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强专项
提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在 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 的地球表面的 空间单位 。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 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 和 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 明确 的,如行政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考点一线串]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 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 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同时注 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3.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复习课件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3.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2.区域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区域。

(2)整体性: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必备知识预案自诊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区域特征的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

1.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1)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2)主要人文地理特征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典题示例(2017全国Ⅲ卷,1~3)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思路分析第(1)题,剪纸中所示区域的特征:拱桥水乡、民居沿ꢀꢀ而建且多窗、摇舟出行、门开向流ꢀ,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反映了当地降较多ꢀ、地低洼ꢀ、河密布ꢀ的自然特征,该景观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我们的高三地理学习中,“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点,还能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就像是地球给予我们的原始“礼物”,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

而人文环境呢,则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基于自然环境所创造出来的,像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

地形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那可是相当显著。

比如说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城市建设。

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那里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难度高,农业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却可以发展特色的林业和旅游业。

像我国的西南地区,山高谷深,虽然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但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气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气候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种类。

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香蕉等。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气候还会影响到工业的布局。

比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供暖设备的生产和相关产业就会相对发达。

水文条件也不容忽视。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像长江流域,河运繁忙,带动了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

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则需要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土壤的性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肥沃的黑土、冲积土适合种植高产的农作物,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需要进行改良或者选择更适合的种植品种。

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木材加工业,草原广阔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发展。

首先,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比如,山地地区因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适合发展林业、矿业等资源型产业;而平原地区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农业、工业等生产型产业。

此外,水资源的丰富与否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渔业、航运业等与水相关的产业。

而内陆地区由于水资源稀缺,适合发展沙漠化防治、节约用水等相关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其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居住的条件和生存方式。

比如,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条件艰苦,人们多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而低海拔地区气候温暖,人类居住条件较好,人们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

此外,地理环境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影响。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流通受到限制;而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人们的活动和物资流通比较便利。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地理环境还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

比如,地中海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地中海式的文化,蕴涵着独特的民俗、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而高原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如山区、雪山、水乡等,常常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保护区。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通过决定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探究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 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5)植被差异的形成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及成因
人类活动
具体表现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解析:(1)D (2)B (3)D 该剪纸作品所反映的景观是江南水乡,主要分布 在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为地势低平,气候特点为雨热同期,降 水丰沛;越剧是浙江省、上海市的传统戏剧。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考点演练
(2017·全国Ⅲ卷,1~3)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 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 此回答(1)~(3)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
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
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思路点拨:第(2)题,新库兹涅茨克市位于温带地区,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地区, 两地存在热量差异,从而导致作物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 所在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是因为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地区,北部有山地阻挡, 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主要 是因为攀枝花市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海拔高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 答案:(2)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 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高考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基础梳理

高考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基础梳理

高考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基础梳理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的概念、特征能判断不同区域类型结合相关图示,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利用区域图定位松嫩平原的地理特征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通过图文材料,进行区域环境差异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阅读史料推知环境特点结合过程示意图或统计图表,分析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影响农业社会时期地理环境影响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实例例证人类活动影响一、认识区域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上图)。

2.区域特征(1)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区域。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点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区域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发达落后工业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小编准备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有的地方提出排他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查字典地理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参考答案】1.D 2.B 3.C2.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都比较低。

故选B。

3.A、B两地都在山区,B地位于海南岛,终年高温,夏季多雨,水源丰沛。

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制约了两地的经济发展。

故选C。

解题必备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①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②,其内部的特定性质③。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④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存在差异。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地理环境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⑤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⑥,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⑧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以⑨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⑩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⑪等矿产(2)生产活动差异区域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 耕作方式⑫耕作业⑬耕作业主要作物⑭、油菜、棉花等⑮、春小麦、大豆等农业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⑯工业基地。

高二地理期末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二地理期末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二地理期末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二地理期末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期末考必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高二期末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

(为什么)
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期末考必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三地理复习必备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高三地理复习必备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2.纵向分析: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 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 度进行分析。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 水平的差异,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因此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
特别提醒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种 纵向分析过程,即循着历史发展的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进行 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5.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均以崎岖的高原为主 B.两地均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C.甲地地势西高东低,乙地地势东高西低 D.甲地以流水作用为主,乙地以风力作用为主
答案:B 解析:根据上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印度 的南部、乙地位于非洲的南部,两地都位于板块的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4)干旱区分布于该省区的西南部,这说明区域有明确 的_____特征。
(5)C 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 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沙漠广 布。 这体现了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______、________,构 成一个统一体。
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 (2)东 西 降水量与蒸发量 (3)森林 草原 荒漠草原 差异 从沿海向内陆 (4)区位(面积、位置、边界) (5)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 工业
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形成的原因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
人口 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 城市
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 交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

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命题点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典题示例]—————————————————[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

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

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

下图为江苏省略图。

材料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其基本一致。

(1)简述江苏境内长江的水文特征。

(2)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简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从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结冰期等方面总结河流水文特征。

第(2)题,读图判断甲位于淮河以北地区,是北方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旱田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乙位于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亚热带,湿润区,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第(3)题,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又是我国的蚕丝产区,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又有政府支持,临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劳动力丰富廉价,位于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经济区之间,易接受先进的技术,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 (1)水量大、江阔水深;水量平缓(流速缓);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2)小麦水稻差异的原因:甲区域地处淮河以北,为暖温带,降水量少于800 mm(为半湿润区),旱田为主;小麦具有喜温、耐旱的习性。

乙区域地处淮河以南,为亚热带,降水量大于800 mm(为湿润区),水田为主;水稻具有喜热喜水的习性。

(3)盛产棉花、蚕丝,有盐类资源,分别为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产品可远销国内外市场;地处沿海地区,临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江苏省人口众多,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工业基础雄厚,先进的技术,社会协作条件好。

(任答四点即可)—————————————[师说技法]————————————————(一)宏观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分析思路(二)微观理清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角度1.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特征3.分析区域的主要人文地理特征命题点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典题示例]—————————————————[例2] (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
解析:要注意材料中有“登上大别山主峰……‘山之南山花 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从大别山所在地理位置及山地 南北坡的气温不同等角度分析。 答案: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 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模板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2017·高考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 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 作品。据此完成 1~3 题。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1)自然要素差异分析
要素
关键词
满分术语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
纬度位置、海
地理
(或××带);距海较远(近);位
陆位置、相对
位置
于××大陆××部、××大洋
位置
××岸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要素
关键词
满分术语
气候类型、气 位于××半球,夏季××,冬季
温、降水、年 ××;气温年较差××,降水季 气候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解析:(1)根据题目所给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大盐湖为高盐水 域,适合卤虫生存;图中显示有多条河流注入大盐湖,湖水 营养物质丰富。(2)题目文字材料给出了本题答案,一方面, 20 世纪 50-70 年代,卤虫需低温运输,运输难度大且运费 高;另一方面,当时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狭小。 (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从过 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产量减少、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 增大和近海水产养殖业技术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由“随着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不难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内容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命题点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典题示例]—————————————————[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

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

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

下图为江苏省略图。

材料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其基本一致。

(1)简述江苏境内长江的水文特征。

(2)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简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从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结冰期等方面总结河流水文特征。

第(2)题,读图判断甲位于淮河以北地区,是北方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旱田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乙位于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亚热带,湿润区,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第(3)题,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又是我国的蚕丝产区,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又有政府支持,临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劳动力丰富廉价,位于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经济区之间,易接受先进的技术,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 (1)水量大、江阔水深;水量平缓(流速缓);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2)小麦水稻差异的原因:甲区域地处淮河以北,为暖温带,降水量少于800 mm(为半湿润区),旱田为主;小麦具有喜温、耐旱的习性。

乙区域地处淮河以南,为亚热带,降水量大于800 mm(为湿润区),水田为主;水稻具有喜热喜水的习性。

(3)盛产棉花、蚕丝,有盐类资源,分别为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产品可远销国内外市场;地处沿海地区,临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江苏省人口众多,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工业基础雄厚,先进的技术,社会协作条件好。

(任答四点即可)—————————————[师说技法]————————————————(一)宏观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分析思路(二)微观理清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角度1.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特征3.分析区域的主要人文地理特征命题点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典题示例]—————————————————[例2] (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图2为陕西省沿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2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 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图3(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图3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从坡向、季节两方面描述其差异即可。

第(2)题,读图可知,关中地区地处渭河平原,地势较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因此气温较高;24 ℃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两侧高,原因是该地处于黄河河谷地带,地势低。

第(3)题,读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西以秦岭为界,北部和中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形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形以山地和谷地为主。

第(4)题,渭河平原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黄土高原水资源较短缺,靠近内蒙古高原,应该农、林、牧相结合;南部以山地、谷地为主,应该农、林相结合。

[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师说技法]——————————————————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技巧1.明确区域差异分析的三大线索对比分析区域间的环境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明确区域环境差异的形成及影响,循线索分析区域的环境差异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具体表现如下:线索一: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线索二: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线索三: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2.归纳区域差异比较的类型(1)位置、轮廓相似的地理事物相比较。

如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纬度位置(回归线穿过)接近,轮廓相似,可对比两岛半球差异、气候差异等。

(2)两区域气候、地形等地理要素比较。

如刚果河和亚马孙河两大河流水文特征及综合利用比较,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和20°S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差异比较,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与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及成因比较,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地形比较等。

(3)区域经济特征比较。

如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比较;我国东北与美国中部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比较;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原因比较。

(4)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比较。

如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比较等。

题型技法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答题规范—————————————[技法指导]—————————————————1.分角度把握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思维流程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二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三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2.抓关键词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1)自然要素差异(2)人文要素差异—————————————[应用体验]————————————————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图1、图2)和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降水丰富的原因。

(2)简述图1、图2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2的甲、乙、丙三地区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①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②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强盛西风的影响,冬季降水多。

第(2)题,从两地的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3)题,从地形、气候、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①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降水丰富。

②城市冬半年西风强盛,水汽充足,降水丰沛。

(2)图1中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

原因: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图2中河流以航运为主。

原因: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量丰富;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各河流间有运河相连,水运条件优越。

(3)乙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

1.(2018·北京高考·节选)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简述自然地理特征,因此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带等方面组织答案。

由图可知,京杭运河沿途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如黄河、淮河、长江等;自北向南,由温带季风气候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南多北少,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

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

分别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上;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临不同海洋。

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的形成原因,应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

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

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

答案:(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

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

(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

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

(3)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

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