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 评估检测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

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这主要反映了A.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B.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C.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D.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吴国国君分封齐国大夫庆封于吴邑,庆封家族在吴邑繁衍起来,这说明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故选A;材料不能反映吴国国君与齐国大夫庆封是否有血缘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宗族内部的等级问题,排除C;受封者享有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国君无法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排除D。

2.商朝灭亡后,“小邦”周还没有力量对商朝故地实行有效的控制。

为此,武王的做法是A.“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B.“武王征九牧之君”C.“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D.“于是封功臣谋士”【答案】A【解析】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故地应为商代后裔,故选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答案】C【解析】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2019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

2019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
A 非 洲北部 为热带 立以来 ,我国 沙漠化
生态系 统的是
生态系 统常见 的有海 题特别 严重的 自然原
沙漠气 候,降 土地面 积不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稀少 扩大,
岛生态 系统、 干旱区 因是 (
,气候 河北怀
干旱, 荒漠化 来沙漠 离北京
生态系 统和高 寒带生 态系统 等。
问题特 别严重 天安门 已不足
;乱垦 70 km
4
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 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
否则不
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 )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解析: 有基层任职经历, 丰富监察官经验,而科举出身则文化水平较高,二者都说明监
C、D 两项错误; A
项是其意义之一,但不是积极意义,排除 A 项,故选 B 项。
答案: B
23.(2018 ·汕头学考模拟 ) 秦汉时, 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 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
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解析: 材料反映了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程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君主专制造成的决
策失误有所减少,因此选 D 项。
答案: D
20.(2018 ·深圳学考模拟 ) “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
)
A.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9江苏卷】《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2.【2019江苏卷】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3.【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4.【2019全国卷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5.【2019全国卷Ⅱ】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6.【2019全国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7.【2019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一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考专题检测卷必修1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皇帝制B[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依据“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地方治理主要是靠宗族关系即宗法制度,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2.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所谓的神权封建秩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以前,西周采取的政治制度是实行封邦建国,并与神权相结合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 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B[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

依据材料可知这与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关,这两者相辅相成,即以血缘关系(家)来分配政治权力(治理天下),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故B项正确。

A、D两项是对当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与分封制无关,故排除。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个人名利色彩鲜明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C[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由材料可得出姓氏和血脉、家族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选C项。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

”《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这反映出商朝()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商业贸易的相对发达D.自然崇拜有广泛影响2.(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

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材料强调的是()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在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3.(2016·重庆名校联盟联考)“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

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4.《礼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A.军功B.门第C.品德D.才学5.(2017·黄冈质检)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6.(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

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B 题干未提及甲骨文的地位,且“唯一”两字不妥,且金文也是当时的文字资料,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且文物发现地点是宁夏,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西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监察体系还不成熟,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且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D项错误。

2.西周时,周公死后,只有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及其嫡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权,伯禽的诸弟在他的率领之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

这体现的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解析:选D 材料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相关的知识,故选D项。

3.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里评价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解析:选C 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到明朝时已有3 000年,故A项错误;皇帝制度始于秦朝,与材料中“垂二千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出现维护中央集权,始于春秋时期,与材料“垂二千年”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与材料内容和时间皆不符,故D项错误。

4.(2018·浙江五校联考)近年来,随着《琅琊榜》《甄嬛传》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

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家国一体B.嫡庶有别C.宗族制度D.君权至上解析:选D 由于古代帝王的君权至上,而王位继承又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以致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的现象屡屡发生,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解析:选D 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关系,说明周王在弱化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表现的是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没有提及尊卑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成了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其目的在于加强西周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并加强文化认同,故D项正确。

2.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

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解析:选 C 材料主要论述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各地诸侯进行分封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没有涉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周天子的授土授民仪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即隶属关系,而不是鼓励诸侯开疆拓土,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所示仅是一种仪式,起不到加强管理地方的作用,故D项错误。

3.《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这主要反映了( )A.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C.早期文化充满神秘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得出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故A项正确;礼乐制度不属于封建等级制度,故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早期文化的神秘色彩和百家思想的融合,故C、D两项错误。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检测(一)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检测(一)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

如此封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扩展周王朝的疆域B.监督商族残余势力C.促进周朝文化远播D.防范诸侯割据称雄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兴起于今陕西渭水流域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周武王东征灭掉了商,因此商的旧势力范围在东北、东、东南三个地方。

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不是扩展周王朝的疆域,故A项错误;分封诸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这些地区,监督商族残余势力,故B项正确;分封诸侯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与文化传播无关,故C项错误;诸侯割据发生在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的弊端,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817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拜见周天子,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做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

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

这说明( )A.宗法制已经走向崩溃B.姬括是当时鲁国的小宗C.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D.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唯一标准B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根据材料“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可知,姬戏是鲁国的大宗,相对于姬戏而言,姬括就是小宗,故B项正确。

材料中涉及的是宗法制,所以宗法制依然存在,没有崩溃,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世袭产生的,而非中央任命,故C 项错误;由材料“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可知,这属于个案,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宗法制社会继承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错误。

子图》,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

该年画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观念( )A.重男轻女B.多子多福C.安土重迁D.返璞归真B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根据图片不能判断出重男轻女,故A项错误;在图片中,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人们联想到“子孙繁衍众多”,葫芦的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示人丁兴旺,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重视故乡、居住地迁移的内容,故C项错误;“返璞归真”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D项未能体现,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9·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C项。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 项正确。

3.(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 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第一编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属于命题的高频区。几乎每年每卷都会出 现1—2道选择题。从历年试题来看,选择题大多集中在“两汉时期 的政治制度”和“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综合性非选择题出现的几 率也很高,大多集中在“唐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明清时期的政 治制度”。从考查能力上看,本部分重点考查考生说明历史现象的 能力以及理解历史结论和历史叙述的能力。另外,本部分试题对考 生阅读史料并解读史料的能力要求较高。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延边质检)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C[古代中国的“天下”与近代“国家”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天下”并非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故B项错误;据材料“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可知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的“天下”并不是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故D项错误。

]2.(2017·合肥二模)《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B[材料的意思是说天子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明确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

材料中没有反映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天子通过各种角度的规定来规范诸侯的活动,故B项正确;按照材料意思,礼乐制度是维护君臣关系的一种外在手段,不能视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来是否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3.《吕氏春秋·慎势》中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皖南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D.“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X解析:选D 根据材料“治国必先齐其家者”说明做好“家君”才能做好国父,即“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X,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

2.(2019·某某期中)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

”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B.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D.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丁山先生认为宗法制起源在西周之前,王国维先生认为宗法制在西周时产生,两者对宗法制起源的观点是不同,存在着争议,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西周前产生只是丁山先生的观点,故A项错误;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都没有提出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故C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是王国维先生的观点,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一模)分封制下的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封制瓦解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B.儒学家积极入仕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C.宗法制构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嬗变D.士大夫成为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结构也随之改变,士大夫称谓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在社会结构领域的体现,故C项正确。

(福建专用)2019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

(福建专用)2019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广东学考)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宗法制2.(2019·北京学考)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人物是( )A.大禹B.成汤C.嬴政D.刘邦3.(2018·海南学考)中国很多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第匾”等文化遗存。

与此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A.禅让制B.世官制C.察举制D.科举制4.“(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西周实行分封的主体是( )A.功臣B.姻亲C.同姓亲族D.先代贵族5.古史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封建”是指( )A.封邦建国B.营建都城C.制定周礼D.建立军队6.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交纳贡赋7.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 )A.血缘亲疏B.财产多寡C.辈份尊卑D.事务大小8.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分封制度B.嫡长子继承制度C.血缘制度D.禅让制度9.自西周始,我国就有“同姓不婚”“异姓不养(收养异姓养子有罪)”的习俗。

与此习俗相关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察举制10.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B.等级森严C.有浓厚血缘色彩D.中央高度集权11.“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雄图……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周测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基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

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

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 )A.开放扩散 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 D.自成体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都邑数量大增且分布分散,青铜器铭文遍布四面八方,可知周朝文明呈现出开放扩散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贵贱有序的礼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文明自成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8·湖南协作体联考)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直接臣属于他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这表明周代( )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解析:材料信息“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说明各国诸侯存在离心倾向,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信息“周王的地位……至高无上”不符。

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C项错误。

D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A3.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

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国)。

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转型加速 B.贵族政治没落C.改革变法兴起 D.诸侯争霸激烈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不能得出社会转型加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得出贵族政治没落,故B项正确;改革变法兴起与战国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诸侯争霸激烈,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评估检测(一)专题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泉州模拟)《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联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2.(2013·南平模拟)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

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D.康熙封四子胤禛为雍亲王3.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

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玉玺代表信物B.玉玺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罔替D.天子的权力至上4.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设“中朝”B.置枢密院C.置刺史D.设内阁5.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

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C.降低了行政效率D.提高了办事效率6.(2013·武汉模拟)《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7.(2013·莆田模拟)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8.(2013·福州模拟)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9.《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

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

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从上述史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化②元朝的行省制度时行时废③路和府是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④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2013·龙岩模拟)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11.(2013·三明模拟)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①汉武帝建立中朝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12. 右图为“铁券”(《金石档案·明代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

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湖州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

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

……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四(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12分)(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分)(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14.阅读下列材料:主题一: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材料一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的权位,成为最高政治领袖。

在禹之前,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禅让的方式实现。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根据材料一说明禹和启在夏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分别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5分)主题二: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材料二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为了巩固秦朝的国家大一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政体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政治作用。

(7分)主题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法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

(3)民主、法治是与君主专制独裁相对立的。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据丞相职位变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C。

材料显示了周朝不同等级贵族的政治作为,与此相关联的人生理念应该体现出不同阶段的政治追求,这一点恰好与C吻合。

故选C。

【误区警示】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同姓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解析】选D。

根据材料对分封的定义,强调了受封者领地的存在,由此对照四个选项,可知A、B、C受封者均有领地,D受封者只有爵位而无领地。

故选D。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天子独以印为玺”“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玺的使用反映了皇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得随意僭越的历史特点。

A、B都是表现而不是实质,C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4.【解析】选A。

“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本题选A,北宋时设立枢密院;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监督,设立刺史;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要理解题干古文的含义,再根据其信息来做综合判断。

题干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三省的长官地位较高,不轻易设置,所以设置其他官职来行使宰相之职,用了其他官名。

增加官员,互相掣肘,必然影响办事效率,所以选D。

6.【解析】选C。

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7.【解析】选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王而不藩”,对照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的主要历史活动,可以发现他们都有治国不分封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共同点。

故选D。

8.【解析】选C。

从这项制度具有面向全体臣民、兼具开放性和竞争性、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水平的历史特征,可以联系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

故选C。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

材料涉及元朝行省管辖区域的变化,并未提到行省制度的时行时废,排除②,选D。

10.【解析】选B。

注意材料中的时代特征和诗歌本义,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势必强化中央官员管理,增加官员的从政压力和危机,这与诗歌体现的从政倦怠感相应和。

故选B。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基本史实的判断与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汉、明初和清雍正帝时均有任用近臣亲信参与军国大事的经历,故选C。

12.【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和“免死牌”的理解能力。

“免死牌”是封建特权的重要体现,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是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不会危及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②③正确,④不正确;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①的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误区警示】注意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古代事物,应该用历史的观点,予以多元的正确认知。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1)题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的剧烈变革内容回答。

第(2)题逐渐向选官制度化方向发展,都向中央举荐人才。

第(3)题采用分科考试等办法。

第(4)题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实质上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

(4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