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地理学的研究的方法共33页文档
行为地理学概述
行为地理学六十年简述倪婷学科教学(地理)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不同类群(集团、阶层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行为类型和决策行为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心理因素)的科学。
是在行为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应用地理学新分支,广义上还包括感应地理学。
[1]一、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不同人们集团、阶层甚至阶级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行为、决策。
除了研究居民的行为外,特别注意规划决策人的行为判断的地理合理性程度。
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还研究企业经理阶层的区位选择行为。
此外还研究旅游行为与旅游区规划设计的关系,特殊环境下的人类行为等。
[2]行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行为是指以环境映象为基础的人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它包括感应一认知一映象一决策一行为5个主要方面。
目前,行为地理主要研究课题包括:环境感应、环境映象和意境地图、区位选择与决策、人类活动空间行为等。
[3]二、行为地理学的沿革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计量革命与行为革命之浪潮中的行为地理学,突破了以往以统计描述为主的机械实证主义,从个人行为角度理解地理空间及其形成,前后经历了70年代发展、80年代衰退与90年代后的复兴的历程。
[4-5]在人文地理学理论多元化趋势和不同思潮相互渗透的背景下,行为论研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6](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为地理学的诞生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这一时期,传统的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由于过于绝对的公理化特征而暴露出与真实世界不符的缺点。
不仅如此,地理学固有的理论被认为是几何学和空间统计性质的空间形态法则,地理学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个深入理解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的理论。
因此,西方地理学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对学科发展的反思阶段,其焦点就是:地理学应以何种面貌出现、用何种方法更好地解释空间现象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地理环境决定论、芝加哥学派的声音逐渐微弱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的主体性又一次被普遍强调,并被标榜成人与环境关系中的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理论中假设所有个人的行为特征是相同的,所有个人对空间的理解也是相同的,所以行为结果仅取决于区位机会。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滇东南地理野外实习人文地理部 分说明
一 、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
将所学过的人文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密 切结合,初步掌握人文地理现象的野外 观察,资料收集整理方法,分析人文地 理现象的原因,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锻 炼野外工作的基本能力;其次,收集第 一手资料,为解释人文现象的空间特点, 发现人文地理规律做基础工作;第三, 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研究兴趣点和 科学探险精神。
1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农业生产
2 城镇体系小城镇建设 3 口岸建设与桥头堡建设 4 交通网络布局与经济点轴开发理论
5 建水团山乡村聚落
6 文化地理景观旅游开发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建水 7 世界遗产地 8 饮食文化景观
本体论:我们所经验的事物就是存在的事物
方法论:直接要求提出所经验过的事实
经验主义方法论
特征:
1、重观察。调研——判断、评价——结论 2 、强调归纳与综合。观察某个方面、研究分析资 料——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不足之处:
1、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很大(行为、能力)。
2、带有局限性与片面性。
2. 实证主义思潮和实证主义方法论
以在分析中,不能简单的做原因结果分析,而是结构 的探询。
人地关系深层次结构的运用: 人文现象的千差
万别及光怪离奇只是其表面现象,要找到支配的规律,
必须由表及里,从人地关系的深层次结构方面去把握、
研究。这是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与途径方式。同时, 也丰富人文地理的理论,增加分析的深度。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实际上,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某些空间分析 技术,如专题图层、叠加分析等,从本质上讲 是描述和比较方法的新形式和进一步发展。 归纳与推理是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范式。 是经验主义方法论的核心部分,也为实证主义、 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所接受。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人本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人本主义认为人对环境或空间的感知受人的主观世界的 影响,地理科学应该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 世界上。提出“行为环境”、“行为/认知环境”等新 的学术概念。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追求规律、法则的共 性研究。
地理学在论述描述时代,即古代地理学 和近代地理学阶段多用归纳法,到现代 地理学阶段应用演绎法逐渐增加,从而 结论的严密性、预测性也随之增强。
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题设想——调查分析——课题论证——实践 研究——假说没想——检验验证——理论法则
理论 思维
课题 设想
课题 论证
案设计 对能流、物流及 地表过程观察
找出问题的原因
模型建立
适宜模型建立
空间尺度转换
人工调控试验
区域分析与区域运用
实验运用
地理实验工作框图
1.地理数量方法简史
地理数量方法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
1930年,日本村田贞藏和吉村信吉应用统计方法和普 阿松分布探讨居民点人口与农田面积的关系和居民点 类型。
3S集成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这一概念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 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关于“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 星球”演讲中首次提出的。
“数字地球”不仅仅是一个有关地球数据的综合信息系统,而且 是站在知识经济的高度,从更高层次,用系统的观点来组合与运 用已有的和正在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一个信息化的地球。 实现“将世界放在掌中,信息就在手头”的理想。
为了应对美国SA政策,提高定位精度,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差分技 术。即利用多台接收机同时接受同一颗卫星信号,采用一次或多 次求差的方法,抵消同一颗卫星的各种人为干扰误差和大气误差, 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的广域差分、实时差分 等定位技术,有效的减弱了SA和AS政策的影响。
行为地理学
第三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一、概念: • 行为空间:人类活动的地区限界,包
括直接+间接活动空间 • 活动空间:人们日常生活中居住地地
理构成的场所与通道
二、研究内容
•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 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
时空棱柱体示意图 A.步行者;B.开车者;C.工作的步行者; D.工作的开车者。
3.行为地理学理论和方法日趋完善
• 心理学、人类生态学、社会学等很多 学科的研究都涉及人地关系。
• 行为地理学是利用人类生理的、心理 的因素,去阐明空间行为的一种新手 段。它在环境——人——空间行为关 系基础上,进行环境空间的研究。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一、基本概念 • 知觉: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方面,个别属性反映 • 认知:心理学术语,依赖知觉(广义)、感觉
• 苏尔: 行为地理与感应地理相关的研究问题
• 莱特: 地理物象与“未知区域”的相互关系
• 奥尔逊、哈维: 创始现代行为地理学
• 道温斯 : “行为的空间”与“空间的感应”
三、行为地理学的产生背景
• 20世纪60年代新崛起的计量地理学使 其准确性增强,预测性提高
• 人文地理学逐步转向心理学、行为科 学等来研究人类精神活动的奥秘,以 解释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及其人地之间的交流过程。
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棱柱体规模的大小反映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的 状况,以及个人爱好、态度等多种限制因素。这 些限制因素可以分成3种类型:
一是能力限制因素。如个人身体状况,交通网 络,用车机会等因素,限制着个人活动能力的发 挥。
二是共轭限制因素,指一些人与其他人对同一 时间、地点的需要,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学生 在同时、同地才能进行。
Golledge和空间分析的心理学传统
Golledge和空间分析的心理学传统(二)三、Golledge的行为地理学研究本部分我们简要介绍Golledge的行为地理学研究,这是Golledge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第一个。
(1) 行为地理学的肇始1960-1970年代,Golledge是地理学理论革命/计量革命的重要人物,并且在行为地理学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在这一阶段,Golldege教授早期的主要合作者是他在Iowa大学攻博士期间的同学和朋友,包括William A.V.Clark(UCLA地理系教授)、Gerard Rushton(Iowa地理系教授)、Douglas M. Amedeo(原UC Irvine教授,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教授),也包括1966-197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地理系工作期间的同事Lawrence Brown教授(空间扩散研究专家)、Kevin R. Cox教授(社会网络专家)、Leslie King教授(空间分析专家)、Emilio Casetti教授(差分方程专家)、John N. Rayner教授(自然地理专家)等,还包括他在澳大利亚的朋友Robert Stimson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
他跟他的学生也有很好的合作,Ronald Briggs教授是Golldege的第一个博士生,1972年获得OSU博士学位,后曾美国UT Austin和UT Dallas 的教授。
我个人认为Golledge教授可能属于无师自通的类型的学者,有没有导师指导看不上并不重要,他非常容易跟别人合作。
Golledge和他的合作者们对经典的地理学理论革命/计量革命发出了挑战。
我们都知道地理学理论革命/计量革命有两个主要的理论源泉:位置分析(Locational analysis)和区域分析(regional analysis),分别来自“空间分析的工程学传统”、“空间分析的经济学传统”。
这些基本上都是从运筹学、经济学上引进过来的,它们有非常清晰的空间概念,我们应用这些分析方法时,假设大部分的空间变量反映客观现实,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地理学计量分析的理论及其模型是静态的。
第四讲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 (两种方法论柴彦威北大城建学院 , 北大地理科研中心1970年一问题的提出 :1. 人文地理的转向 :科学 -人本 ,2. 城市空间 :物质 -行为 ;3. 城市交通 :出行 -移动 -活动行为4. 中国物质实体空间 , 居民行为空间二问题产生的背景:1. 基于行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研究范式城市空间研究的多重转型研究问题 :社会化 , 表现 :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此消彼长 ; 城市社会的新现象\新问题 \新方法更关注社会空间 \行为空间 \文化与制度空间哲学基础 :多元化研究方法 :多样化 ,;(基于个体基于人群的转换 ;GIS,RS 技术的综合2. 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二次转型与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转方式;经济建设;以人为本;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应对空间转型的挑战:土地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总结:与 70年代西方国家的背景相似, 而 70年代正是西方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的产生时期三研究框架:城市结构与活动行为城市空间的生产基于人的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基于主观视角的人的空间行为研究:行为地理学方法; 基于消费行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时间地理学研究进展:结合 GIS 等技术手段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四行为地理学4.1 行为地理学的产生产生计量地理学:空间类型 -空间过程 -行为过程 -决策过程(核心 ,过程主体是行为主体行为地理学:狭义:能动 +被动研究类型;广义行为地理学早期研究:地理学固有的理论被认为是集合和空间统计性质的空间形态法则, 用何种方法更好地解释空间现象目标:建立就个人决策过程来解释侧重认知侧重偏好研究特点:侧重个人过程非统计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
衰退:方法论的局限,内部分裂:能动 vs 认知格里奇学术路径:计量开始到认知参考书目:《行为地理学导论》 ; 《空间行为的地理学》商务印书馆,柴彦威译;台湾《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新动态:空间中的行为;日常生活地理学;行为决策模型:与时间地理、交通规划等结合五时间地理学哈格斯特朗最初关于人口迁移的时间变化规律,由此开创了时间地理学的,研究转向 :时空汇总 -个体运动的细致判断5.1时间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与表示方法:时空空间、驻点、制约等应用:城市交通规划、女性主义。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研究方法侧重于描述和解释现象,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解释。
定量研究方法则注重数据的量化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手段收集大量数据,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二部分: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人文地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并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探索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质性研究方法着重于理解个体的经验和感受,对于某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有着独特的优势。
第三部分:量化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它主要基于大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以揭示规律和趋势。
量化研究方法注重统计学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和模型构建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并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四部分:实地调研方法实地调研是人文地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亲身参观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数据,并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地调研能直观地获得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对于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重要。
第五部分: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是人文地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来了解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研究方法能够揭示地理环境的背后的历史演变和影响,对于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有着重要意义。
第六部分: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构建实验环境和控制变量的方式,来检验和论证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方法突出了因果关系的探究,能够通过实验证明某种环境变量对人类行为和感知的影响。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探索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家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地理数据,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实地考察、模拟、GIS和遥感技术等。
1. 调查地理学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调查。
调查可以通过面访、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
地理学家可能会调查人们对某个区域的认知、观点和态度,以及他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调查结果可以提供有关人类活动和地理特征之间关联的重要信息。
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家进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亲自前往研究区域,观察地理特征、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等,地理学家可以直接获取一手的实地数据。
实地考察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它可以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使地理学家更好地理解特定地区的地理现象和过程。
3. 模拟地理学家经常使用模拟方法来研究复杂的地理系统。
通过构建模型,他们可以模拟和预测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行为和演变。
这些模型可以基于数学公式、统计算法或计算机模拟等不同的方法。
模拟方法使地理学家得以研究那些不易在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例如气候变化的模式和趋势。
4.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家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有力工具。
GIS技术可以将地理数据进行空间编码,使其能够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地理学家可以使用GIS技术来揭示地理现象和空间模式,并研究其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
GIS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应急响应等领域。
5.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和解释遥感数据来研究地球表面和大气。
遥感数据可以来自卫星、飞机或其他各种传感器。
地理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例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变化、评估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实地考察、模拟、GIS技术和遥感技术等。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PPT
出,故在这个领域只能依靠唯心主义方法, 为了重理点解是一地个方历观史念上的特研殊究区,域即背人景与下地的点人之
文间景的观联或系事。件在,人人本文主地义理地学理家学必看须来思,考人位与
3、社会地理学域
于其人生类活活和动经背历后的的地动点机之。间这可种以思建考立是心完理全和
主情观感的联,系主,要即根人据对自地身方或的他看人法感,应如的归环属境感,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提要: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 类型的方法论体系。本章规范了人文地理学研究 的一般程序,然后从哲学角度介绍了对人文地理 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四个哲学流派:即经验主 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哲学流派; 最后全面分析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野 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方法等;另 外还强调了研究技术和手段在在人文地理学研究 中的应用价值。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一)基本理念
人文地理学的认知受制于认知主体的感知环境
人文地理当前经验
人文地理学认知
人文地理感知环 境
(二)人本主义地理学涉及的研究
内容领域: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者看来,在历史地理
1、历史地理学域
学领域,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 历史结论已存在,无需再通过分析归纳得
2、文化地理学域
3、归纳推理、定向描述不够可靠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一)基本理念
人文地理学的认知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人文地 理经验
人文地理学 假说
人文地理 学认知
(二)主要方法
1、演绎法
(1)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2)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 (3)从过去到未来的推理
2、定量分析
统计方法 模糊数学
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前沿
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前沿目录一、行为地理学概述 (2)1. 行为地理学的定义与起源 (3)2.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领域 (4)3. 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6)二、中国行为地理学理论研究现状 (7)1. 行为地理学的引进与发展 (8)2. 中国行为地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9)3. 行为地理学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11)三、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 (12)1. 定量研究方法 (13)2. 定性研究方法 (14)3. 混合方法研究 (16)四、行为地理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16)1. 行为与空间交互作用研究 (18)2. 人的行为决策机制与地理空间关系研究 (19)3. 全球化背景下的行为地理学研究 (21)五、行为地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前沿研究 (22)1. GIS在行为地理学中的应用 (24)2. 大数据方法在行为地理学中的应用 (25)3. 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为地理学中的应用 (26)六、中国行为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27)1. 行为地理学的跨学科融合发展趋势 (29)2. 行为地理学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前景 (30)3. 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伦理挑战与对策建议 (32)七、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 (33)1. 城市游憩行为地理学研究案例 (35)2. 乡村居民行为地理学研究案例 (36)3. 重大事件对当地居民行为影响的研究案例 (37)一、行为地理学概述行为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便开始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人类行为的原因、机制和后果,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和改变地理环境。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
它强调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揭示人类行为的模式、决策过程和空间偏好。
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和模型,行为地理学试图解释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早在工业革命以前,由于?原因,从15世纪开始,世界人口
已经开始快增,28.2%、11.9%、47.5%,80.6%。
工业革命之后的人口:欧洲从18世纪中叶,死亡率开始持续 下降(农业改革、工业化、社会改革、公共卫生、医疗卫生 技术的进步等),工业使人口对地域的压力降低,一区能通 过贸易交换,支撑更多人口。在早期高出生低死亡,人口大 量增加。19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生率开始下降,以后持续下
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
缓慢地下降。整个人口转变过程历时长达一个多世纪。
2.日本模式:整个19世纪处于高位静止阶段。19世纪末至二
战前夕属于早期扩张阶段,二战间人口增长放慢,但战后即 进入生育高峰,总人口急剧增长,造成巨大社会压力。1948 年颁布“优生法”,承认人工流产合法,不久又大规模推行 计划生育,出生率急剧下降,1957年自然增长率仅为8.9‰。
适度人口概念: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建立在人口容量基础上,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指地球或某 区域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所能容纳和抚养的 最多人口数量。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确定适度人口,是国家制定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制定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
日本模式的特点:与西北欧模式相比,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 干预行为,人口转变速度快,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西北 欧国家一二百年的道路,但。。。。
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新中国成立前是高位静止阶段,
1950-1970年属早期扩张阶段,之后进入后期扩张阶段,预计
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204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 段。中国模式的特点:人口的快增不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
第五章--行为主义地理学
第五章行为主义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欧美人文地理学发生着显著变化,空间分析学派弱点逐渐在实践应用中暴露出来,在对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修正的过程中,行为主义学派开始逐步形成,成为欧美该时期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林初升,1996)。
我国地理学者从80年代开始在地理学界引入欧美行为主义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对人文地理学界的影响不大,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研究。
一、行为主义地理学的渊源行为主义地理学派和人文主义地理学派构成了行为地理学的两大重要流派。
行为地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以后逐步提出,其渊源大部分源于包含大量以经验为依据的社会科学,特别是心理学和社会学。
20世纪20 年代,行为科学产生于美国,它利用社会学、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对地理现象进行人类行为的研究,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感应和行为概念引入到地理学,使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触及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行为主义地理学的先驱是怀特,其《人类对水灾的调节》开展了人们对环境灾害反应的的地理行为研究(White, G. F.,1945)。
接着,怀特及其助手通过对其它灾害反应的研究进展发展了行为主义。
沃尔波特所著的《空间关系中的决策》一书中,预示了行为地理学的发展被确定下来,沃尔波特的研究主要揭示了移民模式下的决策过程(Wolpert, J.,1964);戈利吉和布朗开展了空间和习惯行为模式的研究(Golledge, R. G. and Brown, L. A.,1967 );另外,考克斯开展了对影响决策制定的信息流的研究(Cox, K. R.,1969 ),凯茨对行为主义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分析;所有这些工作为行为主义地理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行为地理学是在避免空间分析学派的机械性和将人地关系物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许学强、朱剑如,1988)。
空间分析学派的观点在20 世纪60年代中期,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得到普遍接受,但在与之紧密相邻的北大西洋周边的许多国家的学术界却与之毫无联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以前人文地理流派的方法论和哲学基础的抵制。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命。实证主义思潮意味着精确、可重复性以及
确定性。新思潮的很多拥护者都自称为“统计或
数量地理学者”。
–“假设”这个术语最常用。
– 第三人称
• 客观;
• 理性 ;
– 名词化
• 神秘化;
• 具体化;
H
13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 实证主义方法论使人文地理学的革命性变化
– (1)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如中心地理论、农 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
H
22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方法
3、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RS,GPS,GIS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 比较和归纳
归纳与推理是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范式,是经 验主义方法论的核心部分。
H
23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 其中经验主义是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方法论,也 是传统地理学的主流。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 构主义方法论是在1960年代引入地理学的,是当 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法论。
H
9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1、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2、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
感知经验 杂乱的事物 定义、分类、量度
H
3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 一、 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目的:应用性 理论性 理论应用相结合 研究 课题 划分课题的来源:国家计划科研、个人自拟选题、应用性协作 依据
研究内容侧重点: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对策性
• 二、 制定研究计划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①可意会却不能言传的感觉阶段; ②能够在与别人交谈中口头(加上表情、声调等)表述; ③能够用文字加以表达; ④(经过抽象概括)能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应用数学方法“迫使”和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加速 认识的深化。随着对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运用 数学语言表达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建立数学模型 的过程实际上首先是对所论问题已有认识的归纳 总结和条理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所论问题的分 析研究加深认识的过程。
研究的深入需要定量,定量需要应用数学 方法。从最简单的排序、求平均到建立各 种数学模型等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在现代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中,信息系统的 建立与运用,是科学研究现代化的一个重 要标志。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智能库、数据库、知识 库三部分 ,是定量化促进科研现代化的重 要手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定量化有助于促使研究深化
二、地理区划法
区划就是区域划分,也叫地域系统划分。 区划法是“空间性”研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已有一整套的理论(目的、原则、依据、指 标、方法)和等级单位系统。把这些具体方法应 用到地理学问题研究中去,使地理学问题研究更 加深化,反映地理学特有的区域差异。 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要从整体上研究 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经济部门的发展现状和布 局结构,而且要用区划的方法,从区域差异上研 究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区域差别,使经济发展的对 策落实到具体的地域当中。 地理区划法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思路。是 地理学区域性观念的具体实施。
三、地理类型法
就是分类研究,这是群类归并分析的一个 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已有一整套的理论 和分类等级单位系统。把类型归并的方法 应用到地理学,尤其是资源研究中去,加 强资源的类型研究,有助于各类资源的特 征与评价的分析研究,是研究深化。
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介绍人类行为地理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探索人类的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旅游、城市规划、健康、环境保护、政治等领域。
第二章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式。
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重点观察等方法来获取关于人类行为的主观性信息。
定量研究则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更为客观、系统化的数据收集。
第三章旅游与人类行为地理学旅游是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因为旅游活动天然地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旅游者的行为、感受受到了旅游地的地理环境、当地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旅游景区的绿化、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商业开发等方面施加着影响。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人类行为地理学城市规划是一门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设计、发展和管理的学科。
城市规划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交通、住宅、工业、商业、市政公共设施等领域。
人类行为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角度,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人类行为的特征,例如:人们的出行模式、社交活动、居住偏好等。
这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第五章健康与人类行为地理学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对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对于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布局,可以考虑人们在休闲放松时的行为偏好(例如喜欢散步、瑜伽、户外运动等),提供更多适合居民群体健康锻炼的设施。
同时,通过对某些地区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环境、食品安全等地理环境因素相关联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人类行为地理学人类行为地理学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思路。
例如,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可以通过人类行为地理学的方法,探讨与人类行为有关的水资源利用问题,例如个人用水行为,不合理用水的情况,以及如何发展更为绿色节约的用水方式等。
第七章政治与人类行为地理学人类行为地理学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政治领域。
行为地理学名词解释
行为地理学名词解释
行为地理学(Behavioral Geography)是指研究人类不同类群(集团、阶
层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行为类型和决策行为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心理因素)的科学。
它是在行为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应用地理学新分支。
行为地理学以人的行为本身为出发点,或者说是以主体的动态规律为基础,分析主体如何反映客体,又如何去适应客体。
现代科学趋向整体化,行为地理把心理学的行为和知觉概念引入地理学范畴,是这种趋势在地理学中的体现。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心理,行为的环境系统,环境对心理行为的影响等,其核心在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地理分布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因此,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行为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类行为的地理分布的学科。
如需更多关于“行为地理学”的介绍,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或咨询专业地理学者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