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 需求持续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 快。
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 污染。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 济。
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01
02
03
资源节约利用
企业应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环保技术创新
企业应积极投入环保技术 研发,推动绿色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 的环保竞争力。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 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
06 结论与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的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规律。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0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 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资源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探索资源利用的新路径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有限的资源供应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资源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资源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当前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人类社会长期存在和发展。
资源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二、当前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资源过度消耗: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各种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
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进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资源浪费:许多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料和废水处理不当,农业中的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等,都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资源利用效率低: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例如,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解决方案1.加强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例如,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加强资源监测和评估等,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鼓励个人采取环保生活方式,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4.推动可持续发展政策:政府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讲义(ppt 17页)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 两个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 相互之间的关系∶两种市场 其中没有环境。
家庭
劳动力市场
提供劳动力
企业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限资源的配置∶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 生产
环境经济大系统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
劳动力市场
环 境
提供劳动力
家庭
企业
环 境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非使用价值: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相当于遗产的福 利。存在价值。与物种存在必要性,伦理道德相关。
克鲁蒂拉《自然保护的再认识》:之前的自然资源研究多集中于开采 型资源(可耗竭资源的最佳开采速度和规模),提出舒适型资源。
三、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命令控制型(行政手段)——环境标准和强制规章 市场激励(经济手段)——环境税费和可交易许可证。
第七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环 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 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2方法 定位于经济学科,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 学是不是科学,看不见的手原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价值和影响
环境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自然风景、休闲 旅游、新兴产业等。
环境影响
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物 种灭绝等。
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平衡发 展,是未来可持续生存必要条件。
基本原理
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2
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高效配置。
环境问题是外部性问题,市场不能实现
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干预可以改善市 场失灵。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使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可通过法规、税收、补贴等手 段强制或引导市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应用
污染控制
政府通过排污许可证和污染交 易制度等手段控制污染。企业 内部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 生产等手段减少污染。
自然资源管理
政府管理自然资源的方法包括 产权制度、招标授权、区域管 理、生态保护等。
可持续发展
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绿 色消费等,实现经济环境社会 协调发展。
挑战
1 数据收集和分析
长期可靠数据的缺失,数据统计方法的不完善,使得研究受限。
2 政策制定和实施
环境和资源的管理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避免政策冲突。
3 公众意识与参与
公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环境和资源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发展新的研究领域
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市场、生态 补偿等,将推动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领域发展。
技术创新
解决全球性问题
智能城市、信息技术、大数据等, 将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技术 支持。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需要国际合作和技术 创新。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1资源的静态有效配置
概念:是指在同一时间.对若干资源的 值方案进行选择,若某一资源配置使资 源使用的净收益最大化,资源的这一配 置就称为静态有效配置。
静态有效配置的条件
P D
n
Q
需求曲线与总收益
静态有效配置的条件
C
供 给
MC
曲
S
线 与
总
成
本
Q
寻找最有效的资源配置
PL M
P*
N Q1
R T U
影响因素:
A.决策者不可控因素
B.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的效果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 政府干预的收益大于干预的成本
手段: 税收、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制度改
革。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原因:
目标的多维性
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
政策影响的相互性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类型:
任一时期资源的价格:Rt=Pt-Ct Pt=Ct+Rt
Pt=Ct+MUCt Rt=MUCt
Ct时刻的边际开采成 本
MUC边际使用者成本 P
Q0不考虑使用者成本 的开采量
MCt+MUCt
MCt
Q*考虑使用者成本 的开采量
Pt
Q* Q0 Q
2影响非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分 析:
贴现率 资源替代品 的价格 资源存量 开采成本 资源的需求
破坏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日益引起环境退化 对于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而言,贫困是
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1)市场失灵
市场的运作
D P
S P*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第一章绪论1.资源的广义概念:即凡是稀缺且有用的物质,也就是能形成资财之源的物质统称为资源2.资源的狭义概念:所谓资源就是或主要是自然资源-自然界进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物资资源3.资源的分类:1. 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2. 按资源可更新特征分类3..按照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4.资源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数量的有限性与发展潜力的无限性5.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3.不同资源类型的配置理论与方法4.资源价值核算及环境经济评价5.资源利用制度与管理.6.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资源问题与资源经济问题p102.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第二章资源的稀缺原理1.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其主要标志是资源市场价格的存在2.资源短缺则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3.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资源稀缺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2.各种资源稀缺的程度不一,或在结构上的特点或不平衡性形成的资源约束,对于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p264.资源稀缺物理度量的方法:So/Ro=Y(年)其中:So是当前的储量(t),Ro是资源当前一年的开采量或利用量(t/年),因而储量用量比就是该资源储量以当前的利用量预期的利用年限p29由于技术进步和开采能力的提高,储量的边界向外扩展物理度量的方法主要针对非再生资源特别是矿物资源而言的5.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就是借助一套经济指标来考察资源的相对稀缺状况。
这些指标主要涉及到资源获取的代价,包括资源的价格、开采成本和租金等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有两种:1.资源产品价格或实际价格2.原位资源价格,也叫租金或矿区使用费资源产品价格:即获取1个单位的资源所付出的总代价,可以有两种考察途径: 1.资源产品的现价,即现实资源产品市场的价格2.根据李嘉图模型而引起出的资源产品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劳动力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
第三章 经济分析方法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6
基准情况下的总利润
• 假定钢铁厂和洗衣房合并,则总利润为
• πM(S,L)=PSS+PLL-CS(S)-CL(L,S) (3-2) • 其中,π是利润,P是价格,C是成本。S
与L分别是钢铁厂与洗衣房的产出。
• CL(L,S)表明,洗衣房的成本不仅取决于 自身的产出,而且取决于钢铁厂的产出, 因为钢铁厂产出越多,烟尘越多,对洗 衣房产出的影响越大。
• 根据(3-4b)式,(3-6d)式中第一个[]项等于 0。因此,钢铁厂产出变动对洗衣房利润 的影响就相当于(3-6e)式,即洗衣房由此 增加的边际外部成本。
2021/7/15
16
• 把(3-6a)式与(3-6e)式放在一起,则有
• PS= MCS(S)+ MDL[L(S),S]
(3-7)
• 比较合并生产时的利润与分别生产时的
2021/7/15
9
利润最大化产出S*和L*的条件(续二)
• 如果洗衣房关门,钢铁厂边际成本中的 MDL(L,S)项就消失,即
• PS= MCS(S) • 令此时的钢铁产出为S0,则有πM(0,S0)。
换句话说,此时合并体中只剩下钢铁生 产。
2021/7/15
10
利润最大化产出S*和L*的条件(续三)
• 换句话说,如果受害者向造成负外部性 的厂商购买对环境的权利,由此产生的 后果是符合效率原则的。
2021/7/15
21
产权的价值
• (3-5)式与(3-9)式的差别表明,虽然边际 条件相同,但是,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 来不同的总成本与利润。当钢铁厂拥有 排污权时,洗衣房不得不支付多达 {πL[L(0),0]-πL[L(S0),S0]}的款项。这就是 产权的价值。付款后,洗衣房拥有了洁 净空气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全套课件454p
•
事实上,从马尔萨斯开始,人口经济学就开
始关注人口-资源关系,特别是人口与土地、粮食
等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各国
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发展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和矛盾冲突,全球弥漫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
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系列严重
的环境污染事件震撼了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 环境污染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
•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人口发展经历了
若干重要的变化。40年代未50年代初全球人口的
快速增长,引发了新一轮对人口增长前景持悲观
态度的理论思潮;而发达国家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新兴工业化
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使人们能更加理
性地分析自身的繁衍行为;战后日益加强的人口
迁移和城市化趋势,则为人口经济学研究提出了
增长以及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给 的相互关系, 由此形成现代人口经济
学的基本框架。
• 在马尔萨斯所处的年代, 英国正在经 历着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排 挤了工人、小生产者,使大批工人、农民 和小手工业者陷于贫困、破产境地,大批 失业人口流落街头,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 马尔萨斯把这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归因 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正常比例被打破, 是所谓“人口法则”在发挥作用,并认为 在“自然条件”下食物产量增长永远赶不 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过剩是“绝对过 剩”。因此对人口增长和人类前景持悲观 态度。
石棉、杀虫剂、放射性废弃物、生活垃圾 等。激发第二波的原因,部分可以归结于 工业化国家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的提高,
既增加了对产生有害副产品的商品的需求, 又激发了对环境质量的需求。
•
第三波,发生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
资源环境与经济学之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能力的发 展”,这一定义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43) (一)公平性原则
(1)本代人的公平(横向);
(2)代际间的公平(纵向);
(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二)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这样,可在式①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更有代表 性的绿色GNP的计算定义,即:
SI=GNP一(R+A十N)一(DM+DN)
整理课件
17
举例
整理课件
18
(二)世界银行新财富体制方法 新体制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简介 优点:
1.将国家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归纳出了更加合 理的内涵。 2.与人均GNP相比,新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地估计 了国家的真实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利用了“储蓄率”的概念,动态地表达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缺点:缺乏可操作性。
整理课件
4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
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是可回收的可 耗竭资源。主要指金属等矿产资源,例如: 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
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 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耗竭掉了。
整理课件
28
根据动态效率标准,有效分配是一个最 大化净收益当前价值的问题。两年净收 益的当前价值是两种资源每一年当前价 值的简单加总。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考 虑一个特殊分配的当前价值:第一时期 分配15个单位而第二时期5个单位。我们 怎样计算这个分配的当前价值?(贴现率 为10%)
第03章 环境经济学理论
2、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环境经济效益
环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环境经济效益的特点:
第一、一些利益的不确定性; 第二、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不一致性; 第三、环境经济效益的长期性; 第四、综合性。
第四节 经济外部性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经济外部性分析 三、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四、外部经济性内部化
一、三效益
1、经济效益 (1)差式: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产出-投入 =所得-所费 (2)商式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产出/投入 =所得/所费
2、环境效益
(1)环境效益有正负之分 (2)滞后性 (3)计量的困难性
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人类活动所产 生的社会效果
社会效益明显,为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 促进了具有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草产业、中药材、花卉种 植业、林果(山杏、野葡萄、沙棘)以及特色种养殖业 (马鹿、山鸡)等生态产业的开发 • 如宁城的桑蚕产业、喀旗的中药材基地、万寿菊基地等多 元化特色产业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 畜牧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革:实现了由散撒放养到禁牧舍 饲、由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 • 节余劳动力:全市通过退耕形成了10余万节余劳动力,他 们通过科学种田、劳务输出等,提高了素质,增加了收入, 拓宽了致富门路。
第三章 环境经济学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环境经济系统理论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效益理论 经济外部性理论 产权及公共商品理论 环境成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环境的外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资源的供给总量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环境的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参与活动的市场主体,而是会造成其他人或其他地区的成本或效益的变化。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为后代子孙保留足够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原理1. 稀缺性原理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价值与供需关系。
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所以人们必须进行选择和配置,以满足不同需求和优先级。
2. 机会成本原理资源的使用涉及机会成本,即为选择某种用途而放弃了其他潜在用途所产生的代价。
资源的正确配置应该考虑到其机会成本,以获取最大效益。
3. 外部性原理个体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影响到个体自身,还会对其他人和地区产生外部性效应。
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内部化外部性,即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使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
4. 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它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三、资源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政策工具。
它通过经济价值的测量和资源的可替代性分析,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资源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实践之一。
通过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将环境成本纳入到市场经济中,引导企业和个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PPT教学课件可持续发展与经济
4、技术 是人类开发、利用、改造自 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 的总和,在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 技术要素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技术 对自然界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正确的 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会增强资源要素 的产出功,能,而不当的技术手段和 技术行为则会造成自然破坏和环境污 染,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社 会—生态—经济系统产出功能的下降。
2、收入分配与环境
(1)国家间的不公平 有观点认为: 富国在穷国谋求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只是 因为这些资产对富国具有效用。该资产产 生的效益主要在穷国的外部,而且,这种 保护也排除了穷国通过使用该资产而得到 发展的可能性。在这一前提下,国家间的 不公平在某种政策环境下,可能会加剧非 可持续性的发展。换句话说,不仅是可持 续性会影响公平性,而且不公平性也会影 响可持续性。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在50年代提出一个假说, 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先扩 大再缩小。这一收入不平均和人均收 入之间的倒U形关系,被称为库兹涅茨 曲线。粗略的观察表明,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环境也同样存在先恶化后改 善的情况。
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由于经 济活动的水平较低,环境污染的水平 较低。在经济起飞、制造业大发展阶 段,资源的耗费超过资源的再生,环 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经 济结构改变,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 转移,经济发展带来的积累可以用来 治理环境,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加强了, 因此环境状况开始改善。这样就形成 了一条倒U形曲线。
4、城市化与环境
全球范围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的 环境影响。人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人口 高度集中于少数特大城市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小于将人 口分布于小城镇中呢?这可能与所考虑的具体环境结 果有关。对空气和水污染来说,人口集中于大城市有 利有弊。由于大量住房和工业副产品集中在较小的地 理区域内,大城市可能大大超越环境的自然吸收能力。 但集中又可减少治理和管制成本。城市集聚的净效应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和治理污染的政治社会制度。 从自然保护和物种多样性角度出发,人口集聚于城市 从总体上讲有明显的好处(尽管对于城市发展范围内 的自然和物种不利)。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系统
24
3、人地关系协调原则
(1)地球伦理原则:①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生活是
赋予人类开发创造力和休息、娱乐的最佳机遇; ②人类文明根源于自然,人类文化建筑在对自然的极 度尊重上,人类事物在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中进行。
22
(2)地对人的作用——自然系统的反馈作用
地 固有影响:无论人类利用、改造、适应与
对
→ 否,自然界都会按照自己的运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 的
行规律影响生活在其上的人类。
作 用
反馈作用:只有当人类作用自然时,才反 → “人地关系协调论”
作用于人类。
渐 自然系统固有的宏观影响,如地方病区域的形成; 变 对人类积渐行为的反馈,如土地荒漠化下社会经济的衰退。
20
(3)文化特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财 富总和,是一种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最小分析单位。文化可分为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类型。在可持续发展系统 的社会要素里,文化仅指精神文化。
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文化的功能具有阶级性: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 文化的主体具有民族性:文化由不同的人类集团创造; 文化的表现具有多样性: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分布具有地域性:文化总是一定空间上的人类集团的
同的相互竞争的用途和需求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 足; 节约性: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的节 约和有效利用; 财富性:经济是国家、企业、个人财富的度量,如国民生产总 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成本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 支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 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共同性原则
共同遵从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采取全球共同的
联合行动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 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同的缺陷,即忽视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是这
种忽视,导致和加速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
恶化。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
• 恶化表现:(P39)
1.自然资源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资源日趋枯竭
2.环境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五个理程碑
1、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强调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缺点:缺乏可操作性。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2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四) 计算评价结果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
3.4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济学涵义
一、建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为了校正这种扭曲,在GNP或GDP中还应减 去:①污染引起的环境恢复费用R;②污染的防治 费用或预防费用A;③由于自然资源的非最佳利用 和开采引起的过高评价资源价值的损失费用(N)。
这样,可在式①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更有代 表性的绿色GNP的计算定义,即:
SI=GNP一(R+A十N)一(DM+DN)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3、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均GNP的增长。 经济发展: 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
的变化。 (P39)
• (二)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尽管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前者意识到了经济
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但它与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存在着相
按照绿色GNP的定义,应为GNP减去人工资本折旧Dm,再 减去如森林这类自然资产存量的环境资本折旧DN(用年内环境 退化的货币损失价值来表示),那么可持续收入SI或绿色GNP就 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SI=GNP—DM—DN ①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9
式①所定义的可持续收入并不具有广泛的 意义,这是因为现行GNP的计算没有计入资源、环 境的。
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大会。
5、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
• 《中国21世纪议程》简介
• 制订背景
• 主要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42)
(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着重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所谓生 态持续性 2.着重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3.着重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4.着重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二、修正扭曲的价格体系
资源价格=开发成本+环境成本+利用者成 本
三、对项目进行可持续意义上的成本—效益评 价
对项目的投资分析而言,要把环境成本 (或效益)和利用者成本(或效益)。
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经济制度保证
五、调整经济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体 系(P50) (一)金融政策 (二)财政政策 (三)税收政策 (四)价格政策 (五)污染许可证制度及交易政策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8
3.3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一、环境经济学方法
(一)绿色GNP
绿色GNP(可持续收入SI):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水平 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 “资本”包括人工资本、人力 资本以及环境资本。
(一)改进经济增长模式
粗放型
集约型
(二)转变消费方式
消费
生产
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资源状况 下相对于过分节俭和奢侈消费物质资料这两种消费 情况而言的。过分节俭和奢侈消费都是有害的。是
一个动态、平衡概念。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7
四、实行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是增加自然资源的有效供给 二是抑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 3.人类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 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5
3.2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将资源、环境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严重缺陷(P46)
(一)实物核算方法
用物理单位表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数据或信息来描述 物质和能源的存量和流量。
(二)价值核算方法
用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表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数据 或信息来描述物质和能源的存量和流量。
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
6
• 三、改进经济增长模式和转变消费方式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二)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观点
“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能力的发 展”,这一定义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43) (一)公平性原则
(1)本代人的公平(横向);
(2)代际间的公平(纵向);
(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10
举例
资源经济学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1
(二)世界银行新财富体制方法
新体制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简介
优点:
1.将国家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归纳出了更加合 理的内涵。
2.与人均GNP相比,新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地估计 了国家的真实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利用了“储蓄率”的概念,动态地表达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980年《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P41)
最早在国际文件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
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交 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战 略思想。对可持续发展所下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