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合集下载

中医课程大纲

中医课程大纲

中医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人们喜爱和信赖的医学体系。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介绍和实践操作,全面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中医医学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中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2.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3. 熟悉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4. 掌握常见中药的性能以及药物配伍规律5. 熟悉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6. 培养中医思维,提高临床应用能力三、课程内容1. 中医起源与发展1.1 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历史概述1.2 中医学派别及流派1.3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2. 中医基础理论2.1 中医基本理论体系2.2 阴阳学说2.3 五行学说2.4 经络学说2.5 中医病因与病机学说3. 中医诊断方法3.1 中医四诊法概述3.2 望诊3.3 闻诊3.4 问诊3.5 切诊3.6 中医辨证与中医证候4. 中药学4.1 中药的定义和分类4.2 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配伍禁忌 4.3 中药的制剂和用药方法4.4 中药炮制技术5. 中医治疗方法5.1 针灸疗法5.2 推拿按摩5.3 中医药物治疗5.4 中医养生与调理方法6. 中医临床应用6.1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与防治6.2 中医辅助治疗现代疾病的方法与效果6.3 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四、考核方式1. 学习成绩评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2. 实践操作评定:针灸操作、推拿按摩技能3. 学习态度评定: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情况、团队合作精神五、参考教材1. 《中医基础理论》(主编:XXX)2. 《中医诊断学》(主编:XXX)3. 《中药学》(主编:XXX)4. 《中医实验操作指南》(主编:XXX)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医学专业资深教师及临床医生组成的专业团队进行授课,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备注本课程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参与到相关的课程实践操作和临床实习中,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较高,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教育和专科实践奠定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公共卫生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与方法。

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积极实践,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学生要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的要求。

特别强调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及医学人文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为医学事业敬业终身的精神。

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同情病人、尊重病人、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

具有人际交流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2)掌握医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①与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②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知识;③维持机体稳态的分子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理论;④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遗传发育、代谢、中毒、微生物、免疫、肿瘤、老化、损伤等;⑤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在疾病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的知识;⑥药物体内过程、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不良反应的知识;⑦理解科学实验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中医教学大纲

中医教学大纲

中医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中医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和技术。

本大纲包含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等内容。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具备中医基本临床技能,并能够继续深造、研究和应用中医学知识。

3. 教学内容3.1 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中医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基本理论知识。

3.2 中医诊断技术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中医诊断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3.3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3.4 病症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症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病情的能力。

3.5 动手实践和临床实习学生需要参与实验室实践和临床实习,实践运用中医学知识和技术。

4. 教学要求4.1 学生需认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理解并掌握中医理论和基本概念。

4.2 学生需熟悉中医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准确判断病情。

4.3 学生需掌握中医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并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

4.4 学生需运用中医学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疾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4.5 学生需积极参与实验室实践和临床实习,提高动手实践和临床操作能力。

5. 考核方式5.1 闭卷笔试考察学生对中医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实践考核考察学生在实验室和临床实习中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结语:中医教学大纲规范了中医教育的内容、目标和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牢固掌握中医理论和技术,通过实践和实习提高动手能力和临床操作水平。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学,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中医知识和技术的优秀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_1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_1

---------------------------------------------------------------最新资料推荐------------------------------------------------------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一、【】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中医理论基础、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康复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研究机构及综合性医院从事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康复治疗等临床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设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康复医学三个专业方向,在第5学期分化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美容等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和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基本要求: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积极实践,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1 / 7义新人。

2. 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具备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较强的知识创新意识。

3. 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较熟练和准确地运用中医针灸推拿技术、四诊八纲、理法方穴对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并能对一些常见急重危病症进行处理。

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有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等知识。

中医基本知识教学大纲

中医基本知识教学大纲

中医基本知识教学大纲一、绪论中医基本知识是中医学习的起点,是建立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基本知识,可以为将来深入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基本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全面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医基本理论1.1 中医基本概念1.2 阴阳五行学说1.3 术语解释1.4 中医疾病观念1.5 中医体质辨识2. 中医诊断方法2.1 望诊2.2 闻诊2.3 问诊2.4 切诊3. 中医基本药物知识3.1 中药分类3.2 中药基本功效3.3 中药常用药物介绍3.4 药物相互作用4. 中医经络学4.1 经络的概念4.2 经络的分类4.3 经络的运行规律4.4 经络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5.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5.1 中医保健原则5.2 中医养生方法5.3 季节养生注意事项5.4 中医膳食调理三、教学要求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 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和发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3. 加强中医基本知识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传授基础知识,解释难点问题。

2. 实验操作:进行中医诊断方法的实际操作。

3. 临床实践:参与临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交流:开展学术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考核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提问、互动等方面。

3. 作业评价: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评定学生成绩。

六、教学环境要求1. 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实践操作场所。

2. 配备专业的教学设备,如中医诊断仪器、药物研磨设备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

2
【中医临床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数
通识教育平台
833
学科基础平台
706
专业基础平台
748/706
专业方向模块
639
限定选修课
442
公共选修课
306


3632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22% 19% 21% 18% 12% 8% 100%
【中医骨伤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数
通识教育平台
专业 01200 诊断影像临床见习课
基础 02106 △针灸学 B
平台 16209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01117 西医内科学 B
01115 西医外科学(含总论)
考试 68 62 6 4 考试 68 56 12 4
706 572 134 40.5 6 考试 68 59 9 4 考试 60 48 12 3.5 考查 34 0 34 1 考试 68 56 12 4 考试 34 31 3 2 考试 85 85 0 5 考试 85 73 12 5
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按周计算):五年共 249 周。
学年
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
课内教学
毕业实习

1
32

34

34

35

1
1
49
合计
2
136
49
考试
4 4 4 4 1 17
小学期 4 8 4
16
假期 10 6 10 3
29
合计
51 52 52 42 52 249
注:①第五学年毕业实习,具体要求参照实习大纲,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②小学 期安排:第一学年军训与专业公益劳动,各 2 周(军训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安排,专业公益劳动 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第二学年医院临床见习 8 周,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第三学年社会实践 4 周(含社区医疗实践 2 周),由教务处、团委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医用化学》等后续课程:《中医诊断》《方剂学》《中医内科》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⑴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⑵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奇恒之府及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神与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精气血精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⑶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⑴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⑵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

⑶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⑴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

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药学本科开课学期:第二学年总学时:50 (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教学20学时)总学分:6学分(其中讲课4学分,实验2学分)采用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康廷国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为主。

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中药鉴定技术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总论[教学内容]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史中药,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以及中药鉴定的四大方法。

[目的要求]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熟悉中药鉴定的四大鉴定方法,了解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各论第一篇植物药物本篇分十章,分别为根及根茎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其他类中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药材[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方法,介绍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以及蕨类植物根茎的形态和组织特征。

具体药材按系统分类进行介绍,其中出现了许多诸如“车轮纹”、“菊花心”、“狮子盘头”等经验鉴别术语。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方法,掌握重点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以及所含成分和理化鉴别方法。

本章重点是掌握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在形态和组织上构造上的区别,异常构造的类型及代表药材。

归纳出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次生构造不发达、次生构造发达、异常构造的类型及代表药材。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ultivation Scheme of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Second Faculty of Clinical Medicin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浙江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初步的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在基层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和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疾病预防、健康管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

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理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医学教学大纲。

本大纲以强化基础理论、突出临床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1、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方面的内容。

2、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法、辨证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中药学: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性理论、配伍原则及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4、方剂学:学习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原则,以及经典方剂的应用。

5、针灸推拿:学习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医内科学:学习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涵盖了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疾病。

7、中医外科学:学习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包括皮肤、骨伤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1、临床见习:在中医学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操作:进行中药标本识别、方剂制备、针灸推拿实践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法:运用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医学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实践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研讨成果等方面。

2、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等方面。

3、期末考试: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医学教学大纲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02020适用专业:临床(四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学分:56(56/0)学时/3学分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二、课程教学目的《中医学》是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中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属自然科学范畴。

就是在今天,她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和常见证、病,常用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内容。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以中医学基础为核心,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应用,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展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利用图标、标本、影像资料等教具进行讲授,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以方便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逐步具备中医思维,整体观念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诊察疾病、辨证分析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所学辨证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并具备基本的方药和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激发及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思考能力,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考试于期末以闭卷形式进行,平时以书面作业和留思考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理论考核成绩80%,平时成绩20%。

五、教材及参考书1.李家邦主编《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第六版2.贺志光主编《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年第四版3.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年第二版4.李飞主主编《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第三版5.石学敏主编《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6.张廷模主编《中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绪论[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重点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2.基本把握: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3.一般把握:中医学的起源,方药学及针灸学和中医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

5

平台 14114 医学机能实验学 B
考试 34 0 34 1
1
14134 病理学
考试 60 48 12 3.5
3.5
14128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考试 51 39 12 3
3
14132 △★*方剂学 A
04134 药理学 C
合计
12 门
01114 *西医诊断学 C
01125 医学影像学 D
考试 68 38 30 4
4
051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考查 34 34 0 2 √
√√√√
05102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考查 51 48 3 3
11
1
合计
11 门
01196 专业导论(中医学)
833 623 210 49 10 14 13 7
0010
考查 17 17 0 1 1

14105 △*中医基础理论 A
808
学科基础平台
689
专业基础平台
748/706
专业方向模块
585/551
限定选修课
442
公共选修课
306


3578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23% 19% 21% 16% 12% 9% 100%
【中医临床方向】各学年学分分配:
课程分类
门学 数分
说明
通识教育平台
必修 课
学科基础平台 专业基础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三大类。 1.必修课:通识教育平台开设 11 门课程;学科基础平台开设 12 门课程;专业基础平台开设 13 门课程;2 个专业方向模块均开设 8 门课程。 2.限定选修课开设 4 个模块,每个学生最低要修中医基本知识模块 20 学分,方向模块 6 学分; 基础回归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最低要修满 26 学分。 3.公共选修课参见《选课手册》(另编)。学生最低要修满 18 学分。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基本医疗技能和优秀的临床实践能力,具备健康科学素养和责任、敬业、创新的医务人员。

二、培养要求1.爱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

2.熟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基础医学、中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性地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4.掌握基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进行诊断和治疗。

5.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能够持续学习新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6.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7.具备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与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做出贡献。

三、培养课程安排本专业的培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两部分。

基础医学课程1.生物化学2.生理学3.解剖学4.病理学5.药理学6.微生物学7.免疫学8.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课程1.临床诊断学2.内科学3.外科学4.妇产科学5.儿科学6.眼科学7.耳鼻咽喉科学8.口腔科学9.皮肤病学10.康复医学11.针灸学12.推拿学13.中药学14.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15.中医基础理论四、实践教学1.临床实习通过参加临床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临床环境,深入了解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疗实践能力。

2.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学生能够学习到不同类型的疾病,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3.中西医结合诊疗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中草药的选用和剂型,了解中药、针灸等辅助治疗方法,增强诊疗能力。

五、毕业要求1.通过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2.完成规定的实习和病例讨论。

3.完成毕业论文。

4.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或中医师资格考试。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全科医学概论Course: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课程编号: 03137 适用学生:临床医学专业Course Number:03137 Designed for: clinical medicine学分:2 总学时:34Credit: 2 Class hour: 34预修课程:社区保健及护理实验学时:0Preparatory Courses: Community Health Care Experiment hour: 0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全科医学概论》主要介绍了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oks)1.推荐教材:《全科医学概论》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4th Ed,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参考书目:①励建安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②季建林主编.医学心理学第4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Reference Books:①Li jiana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M].Beijing:Science Press,2002.②Ji jianlin Medical Psychology 4th Ed [M].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2005.五、考核与评价方式(Course Evaluation)①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70%。

临床中药学教学大纲90学时

临床中药学教学大纲90学时
四、讲解浮萍、木贼的分类归属、药性特点、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五、归纳对比章节内外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
思考题:
1.发散风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是什么?
2.比较桑叶与菊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柴胡、升麻、葛根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结合薄荷的药性,用中医药理论阐述薄荷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第六章清热药
了解:中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中药学、临床中药学及本草学等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讲解中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中药学、临床中药学及本草学的含义。
二、讲解《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相关内容。
思考题:
1.何谓临床中药学?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五、讲解重楼、紫花地丁、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金荞麦、鸦胆子、垂盆草、秦皮、马勃、半枝莲的分类归属、药性特点、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鸦胆子用量。
思考题:
1.金银花、连翘常同用于温热病,二者功效与主治有何异同?
2.试述蒲公英的性味、功效主治及使用方法。
第五节退虚热药
掌握青蒿、地骨皮的分类归属、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使用注意。关注青蒿配鳖甲,青蒿配白薇,地骨皮配桑白皮,白薇配玉竹的意义。
思考题:
1.发散风寒药的功效、适应范围是什么?
2.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有哪些?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蝉蜕、柴胡、葛根的分类归属、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使用注意。关注柴胡配黄芩,葛根配黄连、黄柏,菊花配枸杞子,蝉蜕配胖大海,桑叶配菊花,桑叶配黑芝麻的意义。
熟悉升麻、蔓荆子的分类归属、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Course:Neurolory
课程编号: 03132
Course Number:03132
适用学生: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Designed for: Clinical Medicine Science(Bachelor Degree)
学分:2
Credit: two
总学时:34
Class hour: twenty-six
预修课程:神经解剖学诊断学
Preparatory Courses: neuroanatomy diagnostics
实验学时:8
Experiment hour: eight
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
神经病学是一门以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神经生理、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临床二级学科,也是神经科学中的一门临床分支。

神经病学涉及的疾病包括两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讲述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是神经病学的主要内容,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又包括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与学,要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检查法,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重点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并掌握腰穿的适应症和操作常规。

要熟悉危重病的临床表现和抢救原则,并让学生了解辅助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