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颡鱼病害防治方案(新)
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彭张华1、日常疾病预防: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恩诺沙星400克,拌400斤饲料内服,每天两次,连续内服5天,每月2次。
调水:每10天全池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或者“益水源”3袋或者“活菌宝”2袋(3者可以交替使用),一套使用15亩;底改:每包5公斤“底润舒(新)”使用15亩或者“底卫士”每袋5亩,交替使用,严重时,可以加量使用。
2、黄颡鱼苗红体:第一天:“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泼洒10亩;第二天:“神农百果露”+“派尼均安”各1瓶全池泼洒2亩。
3、黄颡鱼出血、烂身、烂鳃:外泼:1、第一天全池泼洒“舒肤加”+“派尼酸碘”,各1瓶5亩.米;2、第二天全池泼洒“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派尼均安”1瓶使用3亩;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4、黄颡鱼裂头:泼洒:第一天:杀灭寄生虫,全池泼洒“虫清1号”1袋+“神农百果露”2瓶+“派尼均安”1瓶,1套泼洒2亩;第二天:全池泼洒“派尼酸碘”,1瓶5亩;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5、肚子、肝腹水、脾脏肿大: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外用:“黄氏琼浆”1瓶+“神农百果露”1瓶,配合使用泼洒2亩水面。
6、小瓜虫、车轮虫等:内服:“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拌料80斤,连用5天;外泼:“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1套全池泼洒2亩,或者是每天1次1套泼洒食台周边区域,连用3天。
7、气泡病外泼:“神农百果露”1瓶1亩,2小时后“金水露”1瓶3亩。
杂交黄颡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39 养防并举,综合防治。
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养殖世界鱼用3%~5%食盐溶液浸浴1~2分钟或用0.2~0.3毫克/升二溴海因液进行全池泼洒。
六、水霉病 病鱼消瘦独游,鱼体长白毛,似棉絮状附着物。
池塘彻底消毒,鱼种下塘前用2%~3%食盐溶液或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3分钟,并泼洒亚甲基蓝,使水池药物浓度达到2毫克/升。
运输用水中可适量添加土霉素。
七、车轮虫病 病鱼严重感染时沿池塘狂游,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鳃丝部。
鱼体表有一层白色黏液,分泌增多,不吃食。
用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八、黏孢子虫病 该病可危害黄颡鱼皮肤、鳃、肠道及其他内脏,导致鱼呼吸困难,摄食减少,浮于水面,消瘦而死。
以90%的晶体敌百虫配成0.1%~0.5%浓度的水溶液浸洗鱼体5~10分钟,再以0.2~0.3毫克/升的浓度全池泼洒;隔1天再全池泼洒1次。
(南 师)一、裂头病 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时头顶穿孔、裂开。
发病初期,内服三黄粉、龙胆泻肝散、多维或爱福灭、强力霉素、鱼病康,连用5~7天;外泼洒高聚碘或新威特,连用3天。
二、腹水病 病鱼独游,浮于水面,腹部可见气泡,伴有腹水,空胃。
采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连用3天,并投喂粉状饲料。
三、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胃肠内无食。
采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连用3天;同时口服聚维酮碘(用量按说明书要求)。
养殖过程中密切关注水质情况,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
四、肠炎病 病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时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
全池泼洒0.5毫克/升溴氯海因液或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内服0.2克/千克大蒜素粉,服用4~6天;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养好黄颡鱼关键在防病
养好黄颡鱼关键在防病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
从苗种投放到成鱼捕捞,都要精心管理。
一、冬季准备要充分1.清塘培水。
每年冬天,鱼种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污泥和修整塘基,让池塘暴晒龟裂,这样可以加速土壤风化,并达到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同时便于清除池塘边杂草,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对鱼种的侵害。
每亩用生石灰755千克~150千克和晶体敌百虫1千克~1.5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天~7天后注入新水,每亩施腐熟的粪肥200千克培水,过7天~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2.漂白粉清塘。
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为15千克/亩。
先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全池遍洒,一般下药后经4天~5天药力完全消失,即可放鱼。
二、苗种投放看市场大规格商品黄颡鱼受市场欢迎,因此应投放30克/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的放养量可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每亩可投放30克/尾的黄颡鱼种1500尾左右,并可搭配50克/尾的花白鲢200尾左右。
所放鱼种应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黄颡鱼种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投放,搭配的花白鲢鱼要在黄颡鱼入池半月之后再投放,以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三、健康喂养抓要点1.饵料配制。
天然水域的黄颡鱼的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
采用自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化喂养,饵料采用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鱼虫等与饲料添加剂进行配合而成,前期蛋白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可用小杂鱼替代部分鱼粉,蛋白含量30%,脂肪6%即可。
投喂饵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酸败。
2.投饵驯化。
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5天~7天驯化,完全可以白天上饵料台摄食。
在苗种入池2天后采用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
黄颡鱼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水产动物病害学结业作业姓名夏理海班级渔业S161学号*********指导教师苏应兵院系动物科学学院时间2016年10月12日黄颡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姓名:夏理海班级:渔业s161学号:201672400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黄颡鱼是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
它以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广受消费者喜爱。
但随着黄颡鱼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黄颡鱼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在生产中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疾病防治是提高养殖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黄颗鱼在自然环境中抗病力很强,其原因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较少。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放养密度大,加之投饵、施肥等使池塘的生态环境渐趋恶化,病原微生物即大量繁殖,黄颗鱼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养殖黄颗鱼中,病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
根据研究,目前已发现的黄顺鱼疾病有二十余种。
现就黄颖鱼疾病防治问题综述如下。
一、细菌性疾病1、黄颡鱼红头病1.病原现已确定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为鲇鱼爱德氏菌。
2.症状该病在临床上根据症状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败血症型、慢性“红头病”型。
急性败血症型发病急,死亡率高,一般在水温迅速升高或者水质恶化的情况下暴发,主要症状为: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或在水面呈间歇性螺旋状转游,病鱼腹部膨大,鳍条基部、下颌、鳃盖、腹部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肛门及生殖孔充血、出血、外突等。
慢性“红头病”发病慢,病程长,可达一月有余。
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缓游、反应迟钝。
后期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因此,养殖户又称该病为“红头病”、“红头顶病”、“红脑门”等。
3.流行情况黄颡鱼红头病发病流行的水温在 18~28℃,于每年的4-6月和9-10月暴发,主要危害25~100克的黄颡鱼鱼种或成鱼,该病传染性强,发病感染 10%~30%,死亡率可达70%,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由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和投饲量的增加,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变化加快,加速了细菌、寄生虫的繁衍,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一旦防治工作不到位,就将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一、烂鳃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
少食或停食。
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
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
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
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
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
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
黄颡鱼主要疾病及其防治
或 腹 部 朝 上 , 在 水 面 上 旋 转 , 镜 检 可 见 大 量 车 轮 虫 寄 生 于 鳃丝和皮肤黏液上 。
3 流行 情况 .
行季 节 。
水温 2  ̄2  ̄ 4 0 8C的 —7月是该 病的主要流
① 放 养 前 进 行 清 塘 , 并 保 持 良好 水 质 ,
4防治技 术 .
少 , 甚 至 不 摄 食 。病 鱼 鳃 丝 肿 胀 , 黏 液 较 多 , 甚 至 附 着 污 物 。 鳃 盖 内表 面 充 血 发 炎 , 中 问部 分 常 糜 烂 成 一 圆形 或 不 规 则 的透 明小 窗 ,俗 称 “ 天 窗 ” 开 。
、
黄颡鱼红头病
3 流行情 况 该病全 年均可发 生,鱼种 和成鱼均 可发 . 病 ,4 月为发病 高峰,可 引起 大批死亡 。 —6 4 防治技术 . ① 生石灰彻底 清塘 ,鱼种 放养前用 2 5 .%
门”等。
1 病 原 点状 产气 单胞 杆 菌 。 . 2症状 . 病 鱼 离 群 独 游 ,活 动 迟 缓 ,食 欲 减 退 。 病 鱼 腹 部 膨 大 , 肛 门 红 肿 , 轻 压 腹 部 则 肛 门有 黄 色 黏 液 流 出 。
鱼体食道 和前肠充 血发炎 ,严 重者全肠 发炎呈浅 红色 ,血
二、黄颡鱼细菌性烂鳃病
硫 酸铜 0 4 米 . 克/ 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该病 。
月 各 进 行 … 次 杀 虫 , 同 时 用 杀 菌 药 物 进 行 水 体 消 毒 , 防 止
1病 原 . 2症 状 .
车轮虫及小车轮虫 。 病 鱼 焦 躁 不 安 , 浮 至 上 层 狂 游 ,呈 跑 马 状 ,
细菌感染 。⑧增加溶 氧 ,在疾 病流行季节 可适 当增加 开机
黄颡鱼的病害防治
在2000年以前,黄颡鱼病害在国内仅有鳃霉病、出血性水肿病和肠炎病的报道。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的疾病也日趋增多和严重。
现将我们多年养殖的病害防治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由细菌引起的疾病1.出血性水肿病(1)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胶状物、肠内无食物且充满黄色脓液。
病鱼食欲明显下降、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
(2)危害及流行:在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均可能发生,苗种阶段危害较为严重。
常在高温季节暴发,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当水温在25~30℃时则出现明显病鱼大批死亡现象。
(3)防治方法:①注意水质,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②用强氯精0.25~0.3克/米3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用3天。
③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时加1%食盐到饲料中。
2.肠炎病(1)症状:病鱼独游,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
在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脓血充塞肠道。
病情严重的时候,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
(2)危害及流行: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病菌主要来源于环境和变质的饲料,这种病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3)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用2%~3%的食盐溶液洗浴消毒。
②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饲料,鲜活饲料要用2%~3%食盐溶液消毒后投喂。
③每隔15天投喂1次大蒜或大蒜素药饵,每千克鱼喂大蒜l0~30克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2克。
④对发病鱼池,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用强氯精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5~0.6克/米3;每千克鱼用氟哌酸l0~30毫克拌饲,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5天。
3.水霉病(1)症状:病鱼受伤处水霉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
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病因及主要症状7月份,养殖水体中由一于水质较肥黄颡鱼体表同时一、出现车轮虫、小瓜虫。
车轮虫、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黄颡鱼的鳃部、体表及鳍条等部位.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
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黏液。
主要危害夏花鱼苗、鱼种。
发前用l一%的食盐水浸泡51rn%2-0i。
a3合理放养注意养殖密度合理,宜.不过高。
4药物防治发病后用聚维酮碘全池遍.洒.3每天使用1.次连用3;次在饵料中拌人恩诺沙星l/g进行投喂;07gL浓度gk用.m/的硫酸铜、酸亚铁合剂(:)硫52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冰酸醋2022/0—5mgL溶液浸洗病鱼约1mn5i.有一定疗效;用亚甲基蓝03.—05/池遍洒,用2。
.mgL全连do病鱼体表可见车轮虫、小瓜虫的虫体.情较重时,病鱼类游动迟缓.漂浮于水面.不会因受惊吓而逃走,有时也群集绕池不断地用身体和其他5加强管理加强水质管理,.科学投饵。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及经常对食场进行消毒四、析原因分周晨霞造成死亡。
物体碰撞、摩擦或跳出水面,二、诊断由于夏花培育池水质较肥,放养密度较大.容易发生此病。
病鱼被车轮虫寄生于体表和鳃部后,躁不安,焦不摄食或狂游,身体消瘦或游动缓慢,鱼体会因车轮虫造成损伤后分泌大量黏液,圈发白,嘴特别是群集于鳃边的车轮虫,严重影响鳃的呼吸,加速幼鱼的死亡。
确诊寄生虫病最好通过镜检,显微镜低倍镜内可见活的虫体迅速移动。
寄生虫寄生于鱼鳃或体表。
一般寄生于鳃上的较小.体表的较大。
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黏液,通过显微镜检查.可见活的虫体在低倍镜视野呈“车轮状”动。
滚三、主要防治方法1清塘消毒鱼苗、.鱼种人池前要对养殖水体进行严格消毒。
5—5g亩生石灰清07k/塘,或用二氧化氯、白粉或三氯异氰脲酸等漂此外.黄颡鱼在p>.H80的水体中.常出现体表发白、皮肤黏液增多、体表腐烂的症状,病鱼常因此死亡。
这主要由于水体过高的pH使蛋白质发生玻璃变样,导致黏膜肿胀、坏死,从而使皮肤和鳃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严格控制按使用说明进行清塘,并合理施肥。
黄颡鱼苗种培育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表可见水霉菌丝已侵入伤 口,似 灰白色 棉絮状绒毛 ; 病鱼游泳失常 , 直到肌肉糜
烂, 瘦弱而死 ; 孵 化 水 温 低 时 鱼 卵 也 易感
渔 紫致富指南 2 0 1 5 — 0 8
不洁净 的饵料 。②每公斤饲料拌用大蒜 素1 O g 做成药饵 , 连喂 5 — 7天。 ③每立方
水 体用二 氧化氯 0 . 4 ~ 0 . 5 g全 池 泼 洒 , 隔 天一 次 , 连用两次 。 ④ 每公斤饲料拌用鱼 康散 5 g 投喂, 连喂一周 。 3 水 霉 病 病原与症状 病原 为水霉 菌 , 病鱼 体
次, 连用三天 。③每立方水体用食盐 、 小
苏打各 3 5 0 g全 池 泼洒 。
4 _ , J 、 瓜 虫病
门红肿 、 外翻; 头部、 胸鳍及腹 鳍基部 充 血, 鳍条溃烂 , 甚至腹部 自胸 鳍到腹鳍纵 裂, 胆汁外 渗 ; 腹 腔淤积 大量血水 , 胃苍
白, 肠 内充 满 黄 色 脓 液 , 肝脏土 黄色 , 肾 上有霉黑点 。
2 . 肠 炎 病
病 原与 症状 病 原 为车轮 虫 ,病 鱼 的鳃 和体 表被 大量 虫体 寄 生而 导致 体 质 衰弱而死 ; 病 鱼 常 离 群 独 游 于池 边 或 水 面。 防治方 法 ①池塘要定期调节水 质 , 池 水不 要太肥 , 放养密度要适当。 ②每立 方水体用硫 酸铜 0 . 7 g 全池泼洒 。 ③ 每立 方水体 用硫酸铜 2 g浸泡 病鱼 1 5 — 2 0分 钟 。④ 每立方水体用 苦楝 树叶 5 O g煮水
生于黄颡鱼体表 、 鳃上 , 使鱼在水中狂游 和乱蹿而导致鱼体质衰弱而死。 防治方法 ①鱼苗放养前 , 用生 石灰
黄颡鱼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塘边疯狂游动,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病鱼皮肤粘液与鳃丝中会寄生大量的车
2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措施
轮虫。
2.1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车轮虫病的防治可以通过硫酸亚铁铁合剂与硫酸铜联用全池泼洒进
入秋、清明等换季时期是黄颡鱼疾病的多发期,必须要做好黄颡鱼疾 行防治,并使用水稀释三千倍之后的中水车轮净进行全池泼洒。
畜牧水产
NONG JIA CAN MOU
农家参谋
黄颡鱼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秦荣娟
(桂林市第二水产养殖场,广西桂林,541006)
【摘 要】黄颡鱼肉质鲜美,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营养价值 并将氟苯尼考粉或者恩诺沙星粉拌和到饲料中进行投喂,一周为一个疗程。
较高,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随着黄颡鱼养
病防治工作,减少黄颡鱼养殖的损失。首先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及
2.4 黏孢子虫病
时清理病鱼用过的工具,消毒处理捕捞网、水桶等,避免将病原体带入鱼
黏孢子虫病是因黏孢子虫感染造成的,患病的黄颡鱼体表出现一定数
池引起交叉感染,并使用漂白粉液进行消毒。然后,需要做好鱼塘的消毒 量和形状的小白点,皮肤出现溃烂,严重时病鱼会慢慢死亡。
[3] 马贵华 , 张力 , 许明 .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J]. 江
底净宁以及降氨宁,第三天喷洒 EM 原露、高效复合芽孢杆菌以及益水宁, 西水产科技 ,2005(3):43-45.
-140-
慢,喜欢离开鱼群独自活动。
鱼生长发育的要求。
肠炎病的防治首先要对养殖池塘进行系统全面的消毒,投喂优质营养
3 结束语
价值较高的饲料,并用 3% 左右的氯化钠溶液对活饵进行消毒,在饲料中
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控(下)
编辑: 庆文( a q @ja rg v a 阮 r n w s gi o . ) u . c
轻 压腹 部 则肛 门有黄 色粘 液流 出 。剖 开鱼腹 , 患病 较轻 的鱼 体食 道和 前肠 充血发 炎 , 严重 者全肠 发炎 呈浅 红色 , 血脓 充塞肠 管 。病鱼 离群 独游 ,活动 迟缓 ,食欲 减退 。肠 炎病 主要 危害鱼 种 和 成鱼 ,病菌 感染 可能 来源 于养殖 水域 的底 层淤泥 ,鱼 体摄 食 的浮游 动 物 、水蚯 蚓 以及 人工 配合 饲料 中 的鱼 肉浆 也有 可能携 带该 病 菌。流行 高峰 多发 生在水温 为 2 — O 5 3 ℃时 。
鸡新城 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喉 气管炎 把 慢 呼 治 好 ,这 是 不 切 合 实 际 的 想 法 。
等。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 慢 呼时一定要分辨 清楚是 否存在混合感 染。值得 一提 的是 , 时混合 感染并非 有 只有两种病 混合 ,三 四种病混合感 染的
就算用一两次药病情有所好转后 ,也还
伤 口的苗 种和 成鱼 。此病 在水 温低 时 最 易发 生, 多因在 拉 网、分箱 、运 输 过程 中操作 不 当引起 。 2 疾病控 制技 术 在捕 捞 、运 输 . 和 放 养过 程 中,尽 量 避 免鱼 体受 伤 ,
狂游 ,呈 “ 马 ”现象 ; 检可 见大 跑 镜 量 车轮 虫寄 生于 鱼体 的鳃丝 和皮 肤粘 液 上 。 主要 危 害 黄 颡 鱼 鱼 苗、 鱼 种 , 多发生于 春末秋 初 。 2 疾病控 制技 术 全 池泼 洒每立 .
大肠杆 菌病等 。就 பைடு நூலகம்吸 症状 的 表现 而
言 , 由这 些 疫 病 引 起 的 呼 吸 道 症 状 与 现 象也 常见 不鲜 ,在这种情 况下,联合 慢 呼 有相 同之 处 ,如 呼吸 紧张、流 鼻 用 药就 显 得 更加 重要 了。 液 、气喘 、咳嗽 、眼 睑肿胀 等。 因此 , 三 、用药 份量 和用 药疗程 用 药 时 需要 注 意 份 量 。 份 量 不足 , 为 了把 病辨 准 ,应 作 外表 症 状 、病理 变化 等 综合分 析诊 断 。 达 不到 治疗要 求 ,不可能取得好疗效 ; 二 、注意 混合 感染 ,联合 用药 药量过大 , 副作 用大,肉鸡的身体 受 毒 肉鸡发 生慢 呼 ,往往 都 有 混合 感 到较 大 的损 害,原病 未愈 ,新病 又来, 染的现 象。常与慢呼混合 感染的疫病主 同样不能把病治好 。还有疗程 问题 ,有 要 有大肠杆菌病 、副伤寒病、非典 型肉 的养殖户用一两次药或 注射一次药就 想
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治法等
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治法等作者:罗西雷何险峰来源:《农家科技》2008年第10期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治法1、细菌性肠炎。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
肠道发炎,呈浅红色,充满血脓。
病鱼离群靠岸独游,游动迟缓,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①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活饵用2%~3%的食盐水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0.1%鲜大蒜汁。
②全池泼洒0.3克/立方米强氯精或0.5克,立方米二氯海因。
③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饵料加土霉素0.05克,连用10天。
2、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体色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胶冻状物,胃肠无食,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有霉黑点。
防治方法:①二氯海因0.5克/立方米水体消毒,连用3天。
②投喂四环素药饵,每千克饵料加入0.7克四环素,连用1周。
③加大换水量,定期用生石灰15~20克/立方米水体消毒。
3、水霉病。
病鱼游动缓慢,体表有絮状附着物,鱼体消瘦衰弱而死。
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
多因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应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②全池遍洒水霉净0.3克/立方米。
③先用5%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再用青霉素80万单位加入100千克水配成溶液浸洗10分钟。
4、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
因车轮虫或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所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苗种。
病鱼焦躁不安,在水上层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转。
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或斜管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上。
防治方法:①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②复方鱼虫净0.3~0.4克/立方米全池遍洒。
③鱼虫克星0.15克/立方米全池遍洒。
④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5、小瓜虫病。
多由小瓜虫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
病鱼皮肤上,肉眼可见小白点,用镊子取下小白点,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确诊。
黄颡鱼的病虫防治与日常捕捞
黄颡鱼的病虫防治与日常捕捞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是一种名特优品种。
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和日常捕捞;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
就要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的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
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的从鱼塘中起鱼上市,一亩鱼塘可以当五亩鱼塘使,捕大留小,一年收获无数次。
一、冬季池塘的清整消毒(办法有两种):(1)、干池清塘:先将塘水排干(或留水6cm~9cm),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加水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
清塘后一般经7~10天药力消失,即可放鱼。
(2)、漂白粉清塘: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为15公斤/亩,全池遍洒。
一般下药后经4~5天药力即完全消失。
二、苗种投放:苗种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三、水质管理:坚持观测水体藻相和藻类浓度。
根据水色,用无机肥(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调节水体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cm~35cm。
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
四、常用的药物防治:(1)、杀虫剂:敌杀死。
按每立方水体用0.03ppm的浓度,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铜∶硫酸亚铁=0.15∶0.05ppm的浓度比例泼洒。
以上杀虫剂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较好,但两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
(2)、抗菌消炎剂:口服药(混匀在饲料中压成粒料)磺胺二甲嘧啶片,每50公斤饵料中加15~20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或用痢特灵10克加土霉素20克拌匀加入50公斤饵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
对鱼体消毒,用0.25%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10分钟,以上口服药料,最好现配现喂,配一次喂三天。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黄颡鱼是我国淡水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病害逐渐增多。
随着夏季水温逐渐上升,水体中各种病原体开始大量滋生,黄颡鱼比较容易被感染,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
经过几年的调查与检测,笔者对黄颡鱼养殖中出现的病害进行梳理,对其发病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现做如下介绍。
1 出血性水肿病1.1 病因及症状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
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1.2 疾病控制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d。
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在饵料中添加1%食盐。
2 肠炎病2.1 病因及症状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
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
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2.2 疾病控制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3%~5%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后再进行投喂。
全池泼洒0.5×10E~6的二溴海因,隔日再用用按浓度泼洒一次。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我国养殖黄颡鱼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它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它的养殖面积和密度也在不断的扩大,但同时带来时病害的高发和多发,严重影响养殖产量和养殖户经济收益,那么黄颡鱼在养殖会遭受哪些病害的危害呢?1、水霉病水霉病是由水霉病菌感染寄生在鱼体上,水霉病军在水体中繁殖,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外部损失时,水霉病菌就会趁虚而入。
寄生在鱼体的外伤口上,不断的繁殖生长,开始寄生时肉眼不可见,随着时间推移,菌丝开始不断的向内和向外生长,蔓延扩散,形成白灰色的棉絮状物。
发病时病鱼游动不安,精神失常,摄食量下降,最终因食欲废绝,逐渐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放苗前先要及时石灰粉清塘消毒处理,减少病原,降低养殖吗,密度,防止鱼在游动时应摩擦而产生外伤,同时在放养和捕捞也要小心。
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发病时用水霉速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即可治愈。
2、肠炎病肠炎病是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病害,它是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原因是投喂的饲料不新鲜、霉变腐败。
发病时病鱼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轻轻按压会有黄色的黏液流出。
将病死鱼解剖,会发现肠胃部位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发病后会离群独自活动,游动缓慢,食欲减弱,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同样的要继续清塘消毒,减少病原细菌,投喂的饲料一定要新鲜,不要喂食变质、霉变的饲料,活饵要经过消毒后在投喂,投喂后的残饵要及时清理。
尤其是在夏季时,还要注意控制水温,因为此病流行期在水温25-30度时,发病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再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食盐。
3、出血性水肿病出血性水肿病也会一种细菌病害,是黄颡鱼养殖时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时病鱼体表发黄,黏液增多,腹部肿大,肛门红肿外翻,另外胸部、鳍部、背部都会出现充血水肿的现象,病情严重时食欲废绝,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肠胃内有大量的脓液,死亡率高。
虫见愁养殖利器在手,轻松解决黄颡鱼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等多种寄生虫!
虫见愁养殖利器在手,轻松解决黄颡鱼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等多种寄生虫!说到寄生虫,很多人就会问,养殖黄颡鱼的寄生虫多不多?黄颡鱼体内有哪些常见的寄生虫?该如何防治这些寄生虫呢?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黄颡鱼的无鳞鱼类,体表有着一层厚厚的粘液,而且是一种爱吃螺丝的底层鱼类,所以黄颡鱼也常常是寄生虫的宿主。
那么,黄颡鱼的常见寄生虫病有哪些呢?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因:由车轮虫、斜管虫寄生引起。
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小瓜虫病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
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
养殖杂交黄颡鱼,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而且不注意操控,死亡率相当大。
高毒性、高渗透性的农药、重金属等药物对于无鳞鱼都有很强的刺激性。
当出现寄生虫时,如果用杀虫药去杀虫,药物会刺激黄颡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
如果药物超量并且没有补救措施,黄颡鱼就会不断超量分泌粘液保护自己,造成药效过去之后,鱼体已经无力分泌粘液,导致体表粘液减少甚至消失,造成鱼体失去免疫功能,这时更容易受到寄生虫和细菌的侵入而继发其他病症引起死亡。
而且杀虫药的使用还会造成黄颡鱼吃料少、不吃食、溜边、黑身、抽搐等。
黄颡鱼在对常用杀虫药物的忍受力是不及四大家鱼的,所以在黄颡鱼病害防控过程中,尽量使用安全无毒的驱虫剂防控。
每个月定期拌料使用乐畅桉树精油,以驱虫替代杀虫、以预防替代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防控车轮虫,还可以防控孢子虫、指环虫等多种常见寄生虫,使水产养殖中的寄生虫不能大量繁殖,使寄生虫不引起发病和死亡。
乐畅是多苞桉桉树精油做成的驱虫用饲料添加剂,多苞桉独产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富含1,8-桉叶素、单萜烯、倍半萜烯、醇、酯、醛以及酮等多种植物活性成分,桉树油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渗透性,可以破坏菌、虫的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天然的驱虫和抗菌的双重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贴士: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一、出血性水肿病
1、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2、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
当水温在25~30℃时,一经出现该病,则明显形成病鱼的大批死亡现象。
该病在黄颡鱼养殖中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3、防治方法:①捞出病情严重的黄颡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重池与原池用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0.2公斤/亩·米,每天1次,连续3天。
②在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
1、症状: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
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粘液,血脓充塞肠管。
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
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
2、流行情况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3、治疗方法: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以下均同),然后全池遍洒,用量为0.7公斤/亩·米。
②优氯净(含有效氯56%)全池遍洒,用量为
0.35公斤/亩·米。
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用量为1.35公斤/亩·米。
三、车轮虫
1、症状: 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独游,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
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防治: 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4~0.5克全池泼洒或用车轮必杀、杀虫克星等全池泼洒。
四、“一点红”病
1、病症:严重时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头项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因此,当地养殖户又称该病为“红头病”、“红头顶病”、“红脑门”等。
病鱼在临死前失去平衡,出现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并伴有阵发性痉挛,旋转性侧游、打转等。
2、流行情况:鱼种、成鱼阶段养殖阶段,多发于春、夏、秋生长阶段。
3、治疗方法:发现头顶“一点红”病后,立即用抗菌药物治疗,治疗2天后,再用车轮虫病治疗药物治疗2天,最后再用抗菌药物治疗1天,基本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