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作者:孙明珠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俗名黄辣丁,长江下游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俗称昂刺鱼。

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

喜底栖生活,适应性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以虾类、水生昆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

黄颡鱼因其肉嫩味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能够人工繁殖。

池塘人工高效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一、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目前江苏省养殖的黄颡鱼种类有: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乌苏里拟鲿(乌苏里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为6~9,最适PH值为7.0~8.4。

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体长为体高的3.5~4.5倍,体呈黄色,具暗色纵带及横纹带。

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cm.2~4龄达性成熟,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

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

二、黄颡鱼的池塘养殖
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爱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

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宜于各地鱼混养,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

1.池塘主养
1.1池塘条件
要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面积2~5亩,水深1.5~2米的池塘,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每个池塘配备1.5~3.0千瓦的增氧机。

鱼苗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0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放苗前2天,每天用浸泡8小时的黄豆磨浆全池泼洒,黄豆用量为每亩用干黄豆5千克左右,以使水蚤、棱角类等浮游动物达到最高峰。

1.2鱼种放养
放养在5~7月,投喂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以10~15cm,体重15~35g为佳,根据池塘条件每亩放养2500~6000尾左右,同一池鱼苗要求是同一批的鱼苗,避免培育规格参差不齐。

10天后再配养鲢鱼100尾、鳙鱼60尾,用以调控水质,有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当年可以养到100~150g 的上市规格,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鱼种下塘前注意放苗温差,温差不超过3℃。

1.3饲料投喂
精养高产的前提是大量投喂优质饲料,并做到科学喂养。

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糜。

拌入10%的甲鱼、鳗鱼或青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

驯化及投喂方法:先把鱼糜沿池泼洒,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饲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
10~15%,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一天投饵量的1/3。

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和池水温度而定,以投饲后1小时大部分鱼吃饱离开食台为度。

1.4日常管理
黄颡鱼喜清水,掌握适宜水深,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70~80cm,夏季池水保持在1.5~2米较为理想。

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合理开机增氧。

天气闷热高温,注意缺氧泛池。

要定期冲注新水、更换老水,确保水质鲜、活、嫩、爽。

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

1.5鱼病防治
黄颡鱼抗病能力强,一般无大病。

养殖期间,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对水体、食物、鱼活饵料进行消毒,勤洗勤掏食台,并投放药饵。

每月按照1-1.5mg/立方米的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

常见病主要有肠炎、出血性水肿病等。

防治肠炎病,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蒜汁预防。

治疗时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喂5天。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它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防病时要慎重。

2.鱼池中混养
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可增收数百元。

2.1成鱼池混养
对池塘主养的鱼类品种没有严格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

一般亩放黄颡鱼50~80尾,规格3~4cm。

2.2亲鱼池混养
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的利用率。

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小型野生鱼类。

亲鱼人工繁殖后,亩放黄颡鱼60~80尾,规格2~3cm。

2.3河沟混养
河沟中低值杂鱼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饲料。

亩放黄颡鱼50~60尾,规格2~4cm。

无论采用何种混养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需注意如下事项:
一是保持水中的溶氧。

勤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二是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水中饵料生物量,合理确定放养规格和数量。

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是鱼池混养黄颡鱼不再适宜混养其他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鳌虾的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是近来黄颡鱼容易鱼体出现变色,据了解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为三大因素是鱼体、饲料和环境条件。

引起鱼变色往往被养殖户们忽视,极高密度养殖,乱用药等等引起的环境协迫问题导致鱼体变鱼也常有发生。

三、常见鱼病防治
清明、入秋等换季时节是黄颡鱼疾病高发期,可通过做好水质管理消毒工作(交替调水和消毒)与内服一些抗菌药物提高抗病力来减少损失。

1.出血性水肿
此病最为普遍,一般与肠炎病一起并发。

从小到大鱼都有发病。

治疗此病最好内服外用相结合。

内服可选用新诺明、肠炎灵、大蒜素,每公斤再配以食盐10克,连喂一周。

水体消毒可选用强氯精、福尔马林,其中一种连用三天,隔三天后又连用两天。

2.肠炎病:与出血性水肿一致
3.车轮虫病
1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3次,疗效理想。

4.爆头病
一般认为先有虫后感染细菌引起,此病从幼鱼到成鱼都有发病,近几年病发率有减少趋势。

一旦发病比较难治,治疗费用高。

发病时,在调节好水质的情况下,可以用土霉素(1两/包料)+利福平(5钱/包料)+肠炎灵(2两/包料)灵+出血止(2两/包料).连续拌喂7天,暂停三天继续拌喂。

如此循环直到痊愈。

5.机械损伤
黄颡鱼喜集群生活,胸及背鳍有硬棘,容易受伤。

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

出苗时,暂养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

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