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4期黄颡鱼肉质鲜美,备受人们喜爱,作为重要的鱼类产品,其高产养殖技术需要不断研究,从而才能提高养殖水平,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优质的黄颡鱼产品。

一、黄颡鱼种养殖准备1. 池塘条件: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池塘条件要求并不高,因此可以选择面积较小的池塘养殖黄颡鱼,但此过程中要保持水质达标、水源充足,池底平坦、便于排水,一般情况下养殖水深1.5m 左右,同时应当保证供氧量充足,可适当使用增氧设备,防止养殖过程中鱼体缺氧。

2.放养前的准备:不论是否是全新的池塘,在进行苗种投放前都应当进行全面及时的清洗消毒。

对于老池塘在清洗的过程中还应保留约10cm 左右的池底淤泥。

在此过程中可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充分混合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将池塘内存在的病原体、野杂鱼等杂质彻底清除。

随后对池塘进行曝晒,7天左右后对池塘进行注水,并在进水口处设置对应密度的过滤网,避免有杂鱼、鱼卵等混入其中。

随后配置、搅拌、发酵有机肥,向池塘投放,培肥水质,不同的投放量,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二、黄颡鱼种苗培育管理1. 黄颡鱼种苗培育方式为了提升黄颡鱼鱼种的培育质量,通常是在单位面积较小的鱼塘,进行苗种培育,一般是投放3~4cm苗种,长到超过10cm时分塘,挑选雄性个体或规格较大的成鱼进行培育养殖,当养殖技术成熟时,可适当投放1cm水花进行养殖,长到10cm时再分塘饲养,有效控制成本。

培育2~6cm鱼苗时,以鳗鱼粉料为主投放料,逐渐转变为颗粒浮料喂投,粉料喂投时用吊筛喂料,浮料投喂时在饲料台上投喂。

同时需要根据水温、鱼体体重进行合理饵料投放,并控制清晨、傍晚投料喂养时间。

2.黄颡鱼养殖方式常见的黄颡鱼养殖中,有多种人工养殖方式,如单养、混养、池塘养、水库养、网箱养等,采用不同养殖方式,可收获不同的黄颡鱼产量,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

3.鱼种投放密度在养殖黄颡鱼时,其最佳养殖体重为15~35g,规格为10~15cm,在进行黄颡鱼套养时,需要注意放养规格,同时池中不能培养其他凶猛性肉食鱼类。

精养黄颡鱼如何做到高产

精养黄颡鱼如何做到高产

精养黄颡鱼如何做到高产1.池塘条件精养高产鱼塘要求水源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334—3335平方米(2—5亩),水深以1.5—2米为宜,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池底淤泥少。

静水塘必须配增氧机。

放苗前7天排干池水,每667平方米(1亩)用10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

第3天注入新水,并用“901鱼虫净”杀灭水蜈蚣、蝌蚪等敌害,提高黄颡鱼苗种成活率。

2.鱼苗放养鄱阳湖地区人工繁殖的黄颡鱼苗,6月上旬可达1.5厘米,最好在水泥池或小土池中暂养10天,达3厘米左右的夏花规格再下塘。

暂养期间主要投喂红虫和鱼肉糜,后期拌喂粉状配合饲料。

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料保障程度而定,一般放养量每667平方米可达5000—8000尾。

正常情况下,经120—150天饲养,尾重可达100—150克的商品规格,667平方米水面单产500—800公斤。

黄颡鱼性情温驯,抢食能力弱,不宜配养其他吃食性鱼类。

从调节水质、合理利用天然饵料出发,必须混养大规格的(100克/尾以上)鲢、鳙鱼种,密度为667平方米200尾左右,混养鱼单产可达150公斤。

鱼苗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溶液或60毫克/升的甲醛药浴消毒5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和寄生虫。

因气温高,最好在外包彩布的网箱中进行。

3.饲料投喂黄颡鱼为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精养高产的前提是大量投喂优质饲料,并做到科学喂养。

要设置2—4个食台,并进行驯食,使鱼群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集中抢食。

尾重20克以前,用鱼肉拌粉状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投喂;尾重20—50克,投喂粒径1.5毫米,粗蛋白含量35%—40%的配合饲料(或破碎的鱼苗料);尾重50克以上,改投粒径2.5毫米、粗蛋白含量30%左右的配合饲料。

养殖期间严格做到“四定”投饲:一是定点。

饲料要投喂在食台上或附近,不要满塘随意投喂,也不要随鱼群变动位置。

二是定时。

每天上午9—10点喂日饵量的1/3,下午4—5点喂2/3,每次喂30分钟,并按“慢、快、慢”的节奏投饲,避免养分溶失。

黄颡鱼生态精养高产技术

黄颡鱼生态精养高产技术

后在养殖过程 中 ,要根据 鱼体的生长情况 ,并参考水 刺激经常摩擦 网箱 。 致使腹部及鳍多有 伤痕 。 病情严重 温 、 气 、 水 、 质 的 变 化 情 况 , 当 调 整 饵 料 的 投 喂 时 。 肉眼 可 观 察到 许 多 细小 的 小 自 点 . 鱼 开 始 出现 天 潮 水 适 则 病
水体宜放养 2—3 0 0尾 。 水 体 泼 洒 二 氧 化 氯 02 03克 , 续泼 洒 3天 ; 拌 饵 . . — 连 并 鱼种放养密 2饵 料 及 投 喂 : 喂 优 质 浮 性 海 水 鱼 配 合 饲 料 。 . 投 其 投喂中药剂消毒散( 每千克饲料添加 2 —3 0 O克) 海水 和 五、 一 放养 刍种 饲 料 质 量 应 符 饲 料 卫 生标 准 和 无 公 害 食 品渔 用 配 合 饲 鱼用多维( 千克饲料添加 1 克)连续投喂 3 天 。 生 物 出 现时 即 可 每 0 , —5 料 安 全 限 量 的规 定 。 养殖 前 期 每 天 早 晨 和 傍 晚各 投 喂 3刺 激 隐核 虫病 : 原 为 刺 激 隐核 虫 . 寄 生 在 鱼 酵的 粪 肥作 基 . 病 常 发 主 ● 配 合 饲 料 1次 。饲 料 日投 喂 量 占 鱼 体 重 的 3 5 而 的 鳃 、 表 皮 肤 、 、 %一 %; 体 鳍 口腔 等 与 外 界 相 接 触 处 , 鱼 因 受 。清 池 后 ∽ 病
. . 一
1苗 种 的选 择 : 种应 选 择 在 信 誉 好 、 重 种 质 选 . 苗 注 机 要求 , 适时 开机 优 的 育 苗 场 进 苗 ,选 择 苗 种 体 长 4厘 米 以 上 .体 质 健 新水至原水 位 . , 壮 、 小 整 齐 , 表 、 片 完 整 , 畸 形 、 病 、 伤 、 0天 排 出 池水 大 体 鳞 无 无 无 游、 动活 泼 的健 康 鱼 种 。 害 气 体挥 发 出 来 2苗种 运 输 : . 一般 用活 水 船 运 输 , 船 中 套 上 网箱 、 在 搅动底 泥, 释放 水边 进边 出 、 充 气 , 立 方 米水 体 装 苗 6 0 8 0尾 。 边 每 0- 0 氧 这 ∽种 方 法 。 搅 3苗种放养 : . 宜在水温 1 ̄ 8C以上时进苗 。 择在小 物 理调 控 选 潮 期 间 放 养 , 时 水 流 较 缓 , 利 于 苗 种 适 应 环 境 ;以 后每 l ∞ 此 有 4 — 0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黄颡鱼隶属鲶形目,磅科,黄颡鱼属,分布广泛,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属杂食性,经过驯化可用配合颗粒饲料投喂,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品种。

池塘养殖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每尾平均体重100克-150克,可以极大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

现将黄颡鱼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

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

用生石灰按常规方法进行干塘曝晒和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注水1.5米左右。

二、鱼种放养投放鱼种要求健壮,无伤,无病,规格一致,一次放足,一般每亩放养2500尾左右,鱼种规格为20克-50克。

在黄颡鱼鱼种下池1周后,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他鱼类,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如搭配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花鲢50尾/亩,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白鲢200尾/亩。

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鱼种下塘前,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

三、饲料制作及驯化1、由于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还应辅助投喂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以补充黄颡鱼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

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8%-40%,配方:鱼粉4%,进口肉骨粉10%,血粉5%,豆粕20%,麦麸20%,预混料5%。

2、在加工颗粒饲料时也可添加新鲜鱼糜等。

黄颡鱼苗种放池2天后进行人工驯化,出可用投饵机投喂驯化,一般3天-7天就能上台。

每天投喂3次。

初春当水温在15℃时,黄颡鱼即开始摄食,其日投喂量约占鱼体体重的3%-4%;在生长适温范围内(春末至初秋),水温20℃-28℃时,黄颡鱼的摄食量明显增加,日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6%以上;水温高于30℃时或气温低于10℃时,黄颡鱼很少摄食。

在生长旺季,有条件的可在半夜增投1次(因黄颡鱼喜夜间活动、摄食),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3%-5%。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鱼类,因为它容易养殖而且有着优美的外观和肉质鲜美。

尽管在自然环境中黄颡鱼的数量在下降,但是高效的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使得黄颡鱼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一、水质控制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水质不好会导致鱼类的死亡率增加。

因此,水质控制是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技术。

在养殖期间,必须恰当地进行水质监测,并确保池塘水质维持在良好状态。

此外,应定期更换水、清理底泥和过滤杂质。

二、饵料供应饵料是黄颡鱼养殖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通常,黄颡鱼喜欢吃浮游生物、水蚤、小虾等小型动物和植物。

在池塘养殖中,可以合理地利用天然资源来满足鱼类的饥饿。

此外,也可以添加一些鱼类专用饲料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三、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是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养殖的影响较大。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并导致疾病的爆发,从而影响到养殖产量。

为了保证养殖产量,应根据池塘大小和水质,合理选择养殖密度。

四、疾病防治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有口腔炎、鳃炎、白点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饲料质量以及养殖密度等。

一旦发现疾病,应隔离患病鱼类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五、光照控制黄颡鱼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因为光照会影响它们的掘穴、寻找食物和繁殖行为。

在池塘养殖中,光照控制是关键性因素之一。

应根据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总之,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需要注意水质控制、饵料供应、养殖密度、疾病防治和光照控制等关键技术。

只有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才能保证黄颡鱼的养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摘要介绍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清整、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2011年在袁寨镇前楼村示范推广的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放养黄颡鱼种约930 kg/hm2,单价为25.8元/kg,花白鲢约105 kg/hm2,单价为10.4元/kg,平均苗种费用约为25 086元/hm2;塘租、电费、人员工资等其他费用56 940元/hm2;成本费约82 020元/hm2。

平均收获黄颡鱼约5 220 kg/hm2,当时市价为26元/kg,获花白鲢约1 650 kg/hm2,当时市价为6.2元/kg,平均收入145 950元/hm2,利润为63 930元/hm2。

现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 池塘选择与清整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具备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水源充足等条件,塘口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底部淤泥控制在10 cm左右,并配备增氧设施,池塘底质以砂壤土为好,塘口四周采用聚乙烯网片护坡。

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0~15 d平整塘埂和塘坡,并进行彻底清塘,可采用干塘清塘或带水清塘。

若干塘清塘,在池底挖多个小浅坑,用漂白粉112.5 kg/hm2或生石灰1 125 kg/hm2用水化开后,趁热向四周和池中心均匀泼洒;若带水清塘,每1 m水深用漂白粉225 kg/hm2或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待清塘后,再向池塘施腐熟的有机肥2 250~3 000 kg/hm2,然后加水0.8 m左右,约7 d后即可投放鱼种。

2 鱼种放养一般于4月中旬温度略有回升时放养黄颡鱼种,规格为36尾/kg左右,密度约为33 270尾/hm2。

黄颡鱼种放养7 d后,再适当搭配花白鲢,规格为10~12尾/kg,密度为1 050尾/ hm2左右。

在选择搭配鱼类时应注意,搭配的鱼类不能选择肉食性鱼类及与黄颡鱼食性基本相同的鱼类如鲤、鲫鱼等。

长江流域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长江流域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34
2020.2
名 特 水 产 栏目编辑 刘柱军
感染的流程做得认真、到位,基本上没有出现苗 种下塘后有大量死亡的现象。低温时养殖少量投 料、逐渐递增到正常喂养过程。在 3-5 月由于投 喂量少,水质不容易发生较大问题。
低温水质管理方法:在做好放苗消毒杀菌、 控制好机械损伤的感染后,每 15 天用“活力团菌 种+补碳硅藻膏(硅藻旺旺肥)+藻种”补菌、补 肥,保持水体一定肥力和藻菌平衡,防止鱼苗在 低温下冻伤感染或者藻菌活力不足引起溃疡和细 菌感染。在 4 月、5 月分别用“生物絮团包(以双歧 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为主)”挂袋 1 次,每个 袋挂 1 个月,10 亩面积总共挂两个袋子,保障水体 有效活菌处于活跃期。每 20 天用 50%含量的过硫酸 氢钾处理 1 次底质,抑制底部有害生物的繁殖。
五、疾病预防 由于苗种投放密度大,设计的产量高,我们
在病害防控上高度流程化。除了确保水质一直保 持“好水”状态外,我们还安排了严密的内服保 健产品,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整个养殖过程几乎 不外用杀虫产品,主要采用内服驱虫方式,用纯 中草药成分的产品“虫虫草+纤灭”抑制寄生 虫,每月 1 个疗程,每次 3 天。杀菌次数也很少, 在养殖过程中,大约每月使用 1 次“纳米银(泡泡 乐)或蛋氨酸碘”,产品交替使用,在投喂区域采 用长期投放“氧大大”,保障吃食区域溶氧更高 , 促进摄食。这种模式有利于水体藻菌活性不被破 坏,生物絮团持久有效,还能有效抑制细菌、病 毒、寄生虫大量繁殖。
口,必要时可送专业机构进行白斑病毒专项检测。 3. 对于小龙虾“五月瘟”问题,关键是要把
着眼点放在发生死亡的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 端控制、前期处理上,通过改善水质环境,营造 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可采取定期投喂发酵饲料的 方法修复小龙虾体内肠道环境,来减少小龙虾发 病概率。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在湖泊、水库、池塘、河道等水体中开展黄颡鱼养殖,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但因黄颡鱼食性杂,亲鱼培育困难大,且其属无鳞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及养殖管理要求不同,要想养殖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掌握四个关键时期的养殖技巧。

一、亲鱼培育时期1.亲鱼收集作为亲鱼,要求其体色鲜艳、体形丰满、体格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冬龄以上,雄性个体在14.8cm 以上,雌性个体在11.7cm以上,雌雄比例为1∶1.50在选择雌雄亲鱼时,注意合理鉴别,收集亲鱼的最好时机是在上一年的冬季。

2.亲鱼培育收集的亲鱼可用2%~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15分钟后放入专池进行培育。

池塘面积在2亩以上,水深宜在1.5m左右,要求池底平坦,水质有一定的肥度,池水透明度在30cm左右。

可在池塘内种植聚草、轮叶黑藻等植物,以为亲鱼提供饵料生物和栖息场所;也可套养部分青虾,以充分利用水体和为黄颡鱼提供饵料生物。

亲鱼培育时期,可投喂小鱼、小虾或磨碎的螺、蚌等,也可投喂鳗鱼饲料,搭配螺、蚌等动物性饵料。

在亲鱼培育过程中,每隔2天~3天冲水1次,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二、鱼苗培育时期黄颡鱼鱼苗在繁育池中经过20天~30天培育,可达到体长2cm~3cm的夏花规格。

在鱼苗培育时期,要求池塘面积1亩~2亩,水深1m左右,pH7~8,溶解氧在5mg/L 以上,并要求池水经过严格消毒。

初下塘鱼苗的最佳适口饵料生物为轮虫、无节幼虫或小型的枝角类,所以鱼苗下塘前应在全池泼洒粪肥150kg/亩~300kg/亩肥水。

当鱼苗达到体长0.9cm~1.0cm时,可投喂少量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日投饲量占鱼体总重的3%~5%,但须适时施肥,使鱼苗始终都有丰富适口的饵料生物。

三、鱼种培育时期鱼种培育是将体长2cm左右的夏花培育达到体长5cm~6cm的大规格鱼种。

要求培育池面积2亩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放养密度为10尾/平方米~15尾/平方米。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养殖设备
配备投饵机、增氧机等养 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
养殖饲料准备
饲料种类
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 和营养需求选择不同种类 的饲料。
饲料储存
确保饲料储存场所干燥、 通风,避免饲料发霉变质 。
饲料投喂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 摄食习性,合理安排投喂 时间和投喂量。
养殖环境准备
水质管理
饲料种类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如配 合饲料、鲜活饵料等。
饲料投喂量
根据黄颡鱼的体重、摄食习性和天气等因素,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饲料投喂时间
定时投喂,保持饲料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黄颡鱼的生长。
上市准备
鱼体检查
在上市前对鱼体进行检查,确保鱼体健康、无疾病、无寄生虫等。
3
安全管理
加强养殖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因素对养殖环 境成破坏和污染。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物环境营造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和适 宜的pH值范围。
在池塘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等生物 ,为黄颡鱼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池塘消毒
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杀灭 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02
养殖早期
鱼苗放养
鱼苗选择
选择健康、活力强的鱼苗,避免 病弱或畸形的个体。
放养密度
根据鱼苗大小和养殖环境,合理安 排放养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
温度管理
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黄 颡鱼生长。
光照管理
合理利用自然光照,同时补充人工光照,以满足 黄颡鱼生长需求。
03
养殖中期
饲料调整
饲料种类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 种类,如配合饲料、鲜活饵料等。

黄颡鱼的高效养殖

黄颡鱼的高效养殖
实用技术·养殖技术·
江苏省滨海县玉龙路
号滨海水产局 ( 224500
) 张士罡
164
1.清塘消毒
通过严格的清塘消毒,既
可杀灭野杂鱼,减少黄颡鱼的
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中的
致病因子,改善水质,创造良
好生态环境。
因此,投放苗种前,新旧
池塘都必须严格清
塘消毒。老池塘则
先要清除过多淤
泥,只保留底泥
10 厘 米 左 右 即
防病工作,搞好邻里关系,加强联防,支持做好
剂进行全面防治。第五,8 月底至 9 月初 (养中
别注意 8 月 20 日前后和 9 月初治虫的用药品种、
使用浓度、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确保秋蚕饲
三是认真细心观察桑园、蚕室周围农田治虫
用叶前的桑叶试喂工作,严防各种农药中毒事故
的发生。
养安全为原则。
32 新农村 2017.9
高峰期,严重影响秋桑叶产量和质量。这些害虫
与家蚕同为鳞翅目,虫害发病污染桑叶,可对家
蚕形成交叉感染,可导致秋蚕僵病、血液型脓
病、中肠型脓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如果把握不
住防治适期,将造成虫害大暴发,导致秋季无桑
叶养蚕。桑园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第一,桑树
夏伐后 1 周内,应及时用长效农药突击光拳治
虫。第二,桑芽萌发后,针对桑象虫危害可选择
桑园亩效益。
5.调优饲养环境
一是加强养蚕前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打
扫清洗消毒,注意蚕期中的防病治病,不要忽视
养蚕结束后“回山消毒”,把蚕病发生率控制在
最低水平。
二是切实做好家蚕防农药中毒的各项预防措
施,按规范要求进行桑园防病治虫,确保桑园用
8 月 20 日前根据虫情,采用残效期相对较长的药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
一、池塘条件:池塘周围通风透、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的生化因子能满足鱼类生长需求、能确保养殖生产安全等水体均可以养殖。

面积5~7亩为宜,在放种前20天,亩用茶子饼20kg浸泡24h后带50cm水全池泼洒,15天后,过80日筛网进水至塘水1.3m,试水后即可放种。

二、饲养要求:黄颡鱼以精养为宜,其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8%~40%的专用全价料,养殖前期,每万尾每次投喂粉料1~1.5千克,每天3次:养殖中期,每万尾每次投喂专用膨化料1号5~千克,每天2次;养殖后期,此时期有150天左右时间,是黄颡鱼养殖的最重要时期,其活动能力达到最强,抢食最大,凶狠勇猛,弱小者遭咬吃,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商品鱼大小参差不齐,影响经济效益,所以投喂要及时、饲料要足量。

每百尾每次投喂专用膨化料2号0.75~1kg,每天2次。

池塘要设固定食台,在池塘角铺一层厚沙来作为食台。

三、日常管理:1、养殖中后期要每隔半个月时间换池塘水的1/3~l/2。

2.养殖中后期,由于此时高温炎热,病菌多发,黄颡鱼养殖过程多见体残,从而发生水霉病、肠胃炎症(死鱼腹部胀大、肛门红肿,生殖器官突起,起因是鱼肠胃被饲料机械损伤,细菌趁机入侵而发生)及寄生虫病。

此时,用灭虫精1、2号混合饲料投喂,每40千克饲料用药150~200克,每天1次,连喂3天。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淡水鱼类,也是养殖业中很常见的一种品种。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种、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一、选种二、养殖环境黄颡鱼适宜在水温为20-30℃、PH值为6-8的环境中生长。

养殖池塘或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废水、农田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源,水源要清洁,水质清澈。

池塘的建设应有系统的排水和补水装置,以便及时排除污水和调节水质。

在建设池塘时,底部和侧壁要平整,避免出现陡坡和深坑,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

三、饲养管理1.饲料与喂养:黄颡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吃各种饲料,如鱼饲料、虾饵、苹果、萝卜等。

一般采用配制饲料的方式进行饲养。

饲喂时要控制好饲料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进行调节。

2.水质管理:黄颡鱼喜欢在水中游动,所以保持水体清洁和水质稳定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水体的新鲜度。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保持合适的水质环境。

3.疾病防治:黄颡鱼容易患上鱼类常见疾病,如鱼虱、鳃螨等。

要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疾病的关键是保持鱼群的健康状态和环境的清洁。

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四、疾病防治黄颡鱼的常见疾病有鱼虱、鳃螨、真菌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池塘: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确保水质清洁和透气性。

清理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药物。

2.改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符合要求,避免过度投喂。

定期检查鱼体和水质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3.使用药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但使用药物要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避免对鱼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上是黄颡鱼养殖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能对想要养殖黄颡鱼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黄颡鱼高效养殖“十好”管理法(一)

黄颡鱼高效养殖“十好”管理法(一)

一、整好塘1.健康清塘的方法与步骤生态清塘:方法一、晒塘(至池底泥有裂缝)→撒生石灰(150斤~200斤/亩)→翻耕→进水(淹没石灰即可)淹塘7~10天→撒漂白粉(60~80斤/亩)方法二、晒塘(至池底泥有裂缝)→撒生石灰(150~200斤/亩)→翻耕→进水(淹没石灰即可)泡塘至放苗前 15天上大水→茶麸除杂(30斤茶麸+1斤食盐/亩,浸泡一晚泼洒)以上二种方法可根据池塘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晒塘、翻耕和使用生石灰的好处为什么要进行晒塘、翻耕和使用生石灰?池塘经过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养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各种动植物的尸体沉积塘底腐烂,各种有害生物大量繁殖,各种有毒物质生成,各种有害虫卵潜藏寄生。

以上这些都是致病隐患,为了消除这些隐患,就必须要进行晒塘,翻耕,使用生石灰。

晒塘的好处:可以通过紫外线杀灭部分土壤表层有害微生物以及虫卵等,还可通过曝气降解一些毒素。

翻耕优点:(1) 翻耕后越冬,使土壤深处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毒气通过降解曝气,消除隐患。

(2) 翻耕后越冬,将藏在土壤深处的病菌、虫卵等被翻耕置于土层表面,利于低温冰冻将其冻死,消除隐患。

(3) 翻耕后越冬,减少土壤中的病原敌害,降解残毒,疏松土质,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活性。

(4) 使底泥中残留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通过生物转化得到再利用。

撒生石灰优点:(1) 生石灰溶水后产生高温强碱,可降解水体和土壤中各种有毒有害物,对农药及重金属残留降解尤其有效。

(2) 生石灰溶水后产生高温强碱,可快速强效杀病菌、杀虫卵、杀鱼卵,杀蓝藻及青苔孢子等。

(3) 生石灰溶水后产生高温强碱,快速腐熟杂草,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活性与活力,保肥提肥,有利于前期肥水和后期水质管控。

(4) 多年养殖的池塘,很多元素(尤其是钙镁等)被生物同化或被底泥交换,或被生物沉淀而流失,底部易发酸,用生石灰清塘,能提高池塘碱度和硬度,利于藻类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对养殖成功起到很大的作用。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黄颡鱼是江苏省主要的水产养殖产品,因其肉质鲜美,而受到人们喜爱。

养殖过程,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提高养殖效益,为人们提供健康的水产品。

因此,为提高当地养殖效益,下文重点论述了黄颡鱼的养殖技术应用。

一、黄颡鱼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选择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水质清洁、池底平坦的塘口,正常情况保持水深1.5m即可。

在鱼苗投放之前,清整鱼塘,保留10cm厚度淤泥,利用生石灰和池泥进行搅合,消灭池底的病原菌,之后晾晒7d,向池塘内注水,注意在入水口设置过滤网,以免其他鱼类和敌害混入。

之后向池塘当中投入发酵的有机肥,繁殖藻类,促进光合作用,为确保池塘水体氧量充足,可配置增氧设备。

二、黄颡鱼养殖期间各类技术的应用1、鱼苗培育技术黄颡鱼苗养殖模式一:先在小鱼塘当中,投放长度3~4cm 的鱼苗。

当鱼苗长度达到10cm时,再进行分塘饲养。

模式二:选择规格大的雄性成鱼进行重点培育,可向池塘当中投入1cm黄颡鱼水花,之后当其长至10cm时,进行分塘饲养,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如果培育体长为2~6cm的小鱼苗,可将鳗鱼粉碎作为饲料,最初使用粉状饲料,逐渐以颗粒状饲料进行投喂。

在投放粉料时,使用吊筛方式给料,投放浮料时,利用饲料台进行投喂。

结合鱼苗体重以及池塘水温,合理确定饵料的投放量,重点做好清晨和傍晚等时段的投喂管理。

2、成鱼养殖模式和密度的确认黄颡鱼养殖形式多样,主要是池塘养殖,有主养、混合养殖、网箱养殖等,一般以主养的方式,可保证产品产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选择混合养殖方式,在养殖密度的确认方面,当黄颡鱼的体长达到10~15cm,体重为15~35g,可进行套养。

关注放养规格的合理确认,不可在池塘中放养凶猛的肉食鱼类。

每亩池塘当中可投放黄颡鱼数量2500~6000尾,可配合鳙鱼60尾,鲢鱼100尾混合饲养,养殖过程对于水质进行合理调控,使用专用饵料饲养,在黄颡鱼体重到达100~150g以后,即可上市销售。

黄颡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要: 黄颡鱼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 资金 回收快的优势。进行 了黄颡鱼 池塘 高产增效养 殖方 式的探 讨 , 并总结 了若
干 关键 技 术 。
关键词 : 颡鱼; 塘 ; 黄 池 养殖 方 式 中 图分 类 号 s6 . 94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10 0 7— 7 1 2 1 )9—12— 2 9 0
紧 I示 范塘 , 离运输 , 免 了鱼体 损伤 。 腼 零距 避 2 2 鱼种筛 选 . 池 塘养殖 的黄颡 鱼种存 在大 小有 差异 的 现象 , 需要用 专用 鱼 筛对 鱼 种进 行 过 筛 , 小分 类 。把 规 大
格相 近的鱼种 同塘养 殖 , 加 相 同规 格 鱼种 种 间 竞争 , 增 对 提高饲 料利用 率极 为有 利 。过 筛在水 中进行 , 不能 脱离 水 面 。鱼 种经称 重计数 , 以准确 的数 字放 人养殖 池塘 。鱼 种 用旋 拖 网拉 捕 。拉 捕 、 筛 、 数操 作 应熟 练 、 快 、 离 过 计 轻 不
黄 颡鱼是小 型经济 鱼类 , 其鱼 肉蛋 白中富含 鲜味 氨基 酸, 且无肌 间刺 , 老少 皆宜食 用 的 优质 水 产 品。 由于 消 是 费量 日益增大 , 颡 鱼成 为人 工 养殖 新 宠 。 目前 , 黄 黄颡 鱼 上市 以 7 2 0 5~ 0 g的个 体规格 为 多见 , 常规鱼 养殖 相 比, 与 饲养黄颡 鱼具有 养殖周 期短 、 资金 回收快 的优 势。近 年来 黄颡鱼 养 殖 有 池塘 主 养 、 网箱 单 养 、 塘 、 泊套 养 等 方 池 湖 式 。池塘 主养地 位在 皖 南 区域 尚不 突 出。为建 立 黄颡 鱼 池塘高 产增效养 殖技术 模式 , 推动 本地 区池 塘养 殖结 构调

黄颡鱼池塘精养高产技术

黄颡鱼池塘精养高产技术
6 . 发烧病 。
5 . 毛细线 虫病。
黄 鳝肠道 后半部 所引起 的疾病 。人工养
毛 细线 虫 病 是 由毛 细 线 虫 寄 生 在 工 配合饲料 制成药 饵 ,连 喂 1 周。
缓解病情。
殖 黄鳝过 程 中最 常见 的病之一 ,多发 于
7 0
发烧 病 常 因 黄鳝 养 殖 密 度 过 大 而
质野生鱼类。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 ,但 白
其 肉味鲜美 ,营养 丰富 ,很 受消 费者欢

l 时 ,既可摄食 动物饵 料 ,也 可摄食人 工 f 配合饲料。其貌似凶猛,但生性温驯,

颌 须 超 过 胸 鳍 基 部 、胸 鳍 刺 短 于 不善 跳跃 , 也 不会 同类 相残 , 在 自然 界 ,
雌雄 比例大 致为 1 :1 . 2以上 。 } f 锯 齿 2 . 生存环境 。
一 、
生物 学习性
1 . 黄 颡 鱼 的特 征 。
黄 颡 鱼 为 广 温 性淡 水 鱼类 ,生 存
二、池塘精养
1 . 池 塘的选择 。 黄 颡 鱼 养 殖 对 池 塘 要 求 不 高 ,一 ( 面积 2 ~ 3亩最宜 ),池塘 主养 黄颡 鱼
在分 类上 隶属于 属鲶 形 目, 鳞科 ,
水温 0  ̄ 4 0  ̄ C,摄食水 温 8  ̄ 3 5℃ ,生长 f
黄颡鱼属。 身体延长, 头部宽大而扁平 , 水温 1 2 - 3 3℃ ,较 适 水 温 1 8 - 3 2 ℃,
状细齿 。通常 有须 4对 ,大 多数种上颌 快 , 水 体最适 宜 p H值范 围为 7 . 0  ̄ 8 . 4 ,
1 淤 泥不 宜 过 厚 ,低 于 l O e m,以泥 沙 质

黄颡鱼两招高产稳产关键技术-病患、捕捞

黄颡鱼两招高产稳产关键技术-病患、捕捞

黄颡鱼两招高产稳产关键技术-病患、捕捞人工养殖黄颡鱼,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应抓好两招――黄颡鱼的病患防治与日常捕捞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和名特优品种。

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

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地从鱼塘中起鱼上市,一亩鱼塘可以当5亩鱼塘使,捕大留小,一年能收获无数次。

一、冬季池塘的两种清整消毒(1)干池清塘:先将塘水排干,或留水6厘米~9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100公斤加水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

清塘后一般经7天~10天药力消失,即可放鱼。

(2)漂白粉清塘: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为每亩15公斤,全池遍洒。

一般下药后经4天~5天药力即完全消失。

二、苗种投放苗种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三、水质管理坚持观测水体藻相和藻类浓度。

根据水色,用无机肥(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调节水体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35厘米。

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

四、常用的药物防治(1)杀虫剂:敌杀死。

按每立方水体用0.03ppm的浓度,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铜:硫酸亚铁=0.15∶0.05ppm的浓度比例泼洒。

以上杀虫剂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效果较好,但两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

(2)抗菌消炎剂:口服药(混匀在饲料中压成粒料)磺胺二甲嘧啶片,每50公斤饵料中加15克~20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或用痢特灵10克加土霉素20克拌匀加入50公斤饵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

黄颡鱼高产养殖六技术

黄颡鱼高产养殖六技术

2019.12黄颡鱼体形优美、个体纤小、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甘、平,有祛风、利尿之功效,对人体水肿病、喉痹肿痛病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药用价值很高。

目前,在国内外销售数量较大,经济效益很好。

由于黄颡鱼是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对环境和管理条件要求较高。

根据我们高产养殖经验,现介绍以下六点技术。

一、池塘要深,水质要好由于黄颡鱼属于池底生活鱼类,吃食时是在池底弱光环境下进行,正常生长水温在25~28℃,如果水温低于7℃或高于37℃,就会自然死亡,所以,要求池塘水深2米以上才能满足黄颡鱼正常生长需求。

为了保证水体质量良好,必须要求池塘上游水源充足并且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系统;池底要平坦,池中配有增氧设备,水体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含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 7.0~8.5。

二、清池要严,水体要肥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各种病虫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在清理池塘时,不管是新池塘或是旧池塘,淤泥只能保持10厘米左右,多余淤泥要全部清除;池塘周边杂草要全部清除。

在池塘消毒时,先在池塘内坡和池底淤泥上均匀撒生石灰140千克/亩,然后耙匀池底淤泥,使泥土与生石灰混合均匀,彻底消灭泥土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池塘试水时,先灌水80厘米深,注意防止敌害生物、野杂鱼、寄生虫卵等进入池塘;再放小鱼虾进行试水,通过1天的观察后,如果小鱼虾无异常情况,说明水质安全,再灌水到2米深。

培肥池塘水体时,采取一次性施腐熟人畜粪水450千克/(亩·米),使浮游生物快速生长,满足黄颡鱼活体饵料需求。

三、鱼种要优,科学放养目前,由于市场上黄颡鱼品种较多,以假充真行为时有发生,造成黄颡鱼成活率低、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等后果,所以,在购买黄颡鱼种苗时,一定要到正规黄颡鱼良种繁殖场去购买,确保鱼种优良、成活率高、产量高、效益好。

黄颡鱼放养时,要尽早放养,当水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放养,放养规格为30克/尾、密度为2500尾/亩。

黄颡鱼两招高产稳产关键技术-病患、捕捞

黄颡鱼两招高产稳产关键技术-病患、捕捞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情况和养殖计划,选择适宜的捕捞时间,一般 为秋末冬初或初春。
清理鱼塘
在捕捞前需对鱼塘进行清理,除去杂草、杂物和死亡的鱼体,确 保鱼塘水质干净。
鱼体检查
在捕捞前应对鱼体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患病迹象,如出现病症 需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
捕捞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网捕法
使用网具将黄颡鱼围住,然后慢慢收网,将鱼体捕捉上来。此方 法适用于鱼塘中黄颡鱼密度较大时。
用药的安全与规范
选用安全药物
01
选用安全、高效、低毒的药物,避免使用禁药和有害残留物。
规范用药程序
02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用药,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过量
使用或不当使用。
残留控制
03
加强对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残留控制,确保上市的黄颡鱼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04
黄颡鱼的捕捞技术
捕捞前的准备
确定捕捞时间
饲料管理
选择高质量的饲料,注意饲料营养均衡,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合 理投喂。
日常管理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定期巡塘,观察黄颡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 投喂量和养殖密度。
疾病预防
建立严格的检疫和隔离制度,避免病原菌的传播。定期对鱼体进行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患。
病患防治的强化
科学用药
了解常见鱼病的症状及 防治方法,合理使用鱼 药,避免药物滥用。
05
黄颡鱼的高产稳产优 化方案
养殖环境的优化
1 2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场地建设 池塘,保证水深适宜,池底平坦且无污染。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透明度适中,合理使用微生 物制剂和有益藻类,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作者:孙明珠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俗名黄辣丁,长江下游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俗称昂刺鱼。

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

喜底栖生活,适应性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以虾类、水生昆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

黄颡鱼因其肉嫩味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能够人工繁殖。

池塘人工高效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一、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目前江苏省养殖的黄颡鱼种类有: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乌苏里拟鲿(乌苏里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为6~9,最适PH值为7.0~8.4。

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体长为体高的3.5~4.5倍,体呈黄色,具暗色纵带及横纹带。

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cm.2~4龄达性成熟,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

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

二、黄颡鱼的池塘养殖
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爱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

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宜于各地鱼混养,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

1.池塘主养
1.1池塘条件
要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面积2~5亩,水深1.5~2米的池塘,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每个池塘配备1.5~3.0千瓦的增氧机。

鱼苗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0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放苗前2天,每天用浸泡8小时的黄豆磨浆全池泼洒,黄豆用量为每亩用干黄豆5千克左右,以使水蚤、棱角类等浮游动物达到最高峰。

1.2鱼种放养
放养在5~7月,投喂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以10~15cm,体重15~35g为佳,根据池塘条件每亩放养2500~6000尾左右,同一池鱼苗要求是同一批的鱼苗,避免培育规格参差不齐。

10天后再配养鲢鱼100尾、鳙鱼60尾,用以调控水质,有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当年可以养到100~150g 的上市规格,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鱼种下塘前注意放苗温差,温差不超过3℃。

1.3饲料投喂
精养高产的前提是大量投喂优质饲料,并做到科学喂养。

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糜。

拌入10%的甲鱼、鳗鱼或青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

驯化及投喂方法:先把鱼糜沿池泼洒,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饲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
10~15%,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一天投饵量的1/3。

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和池水温度而定,以投饲后1小时大部分鱼吃饱离开食台为度。

1.4日常管理
黄颡鱼喜清水,掌握适宜水深,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70~80cm,夏季池水保持在1.5~2米较为理想。

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合理开机增氧。

天气闷热高温,注意缺氧泛池。

要定期冲注新水、更换老水,确保水质鲜、活、嫩、爽。

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

1.5鱼病防治
黄颡鱼抗病能力强,一般无大病。

养殖期间,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对水体、食物、鱼活饵料进行消毒,勤洗勤掏食台,并投放药饵。

每月按照1-1.5mg/立方米的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

常见病主要有肠炎、出血性水肿病等。

防治肠炎病,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蒜汁预防。

治疗时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喂5天。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它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防病时要慎重。

2.鱼池中混养
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可增收数百元。

2.1成鱼池混养
对池塘主养的鱼类品种没有严格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

一般亩放黄颡鱼50~80尾,规格3~4cm。

2.2亲鱼池混养
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的利用率。

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小型野生鱼类。

亲鱼人工繁殖后,亩放黄颡鱼60~80尾,规格2~3cm。

2.3河沟混养
河沟中低值杂鱼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饲料。

亩放黄颡鱼50~60尾,规格2~4cm。

无论采用何种混养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需注意如下事项:
一是保持水中的溶氧。

勤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二是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水中饵料生物量,合理确定放养规格和数量。

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是鱼池混养黄颡鱼不再适宜混养其他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鳌虾的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是近来黄颡鱼容易鱼体出现变色,据了解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为三大因素是鱼体、饲料和环境条件。

引起鱼变色往往被养殖户们忽视,极高密度养殖,乱用药等等引起的环境协迫问题导致鱼体变鱼也常有发生。

三、常见鱼病防治
清明、入秋等换季时节是黄颡鱼疾病高发期,可通过做好水质管理消毒工作(交替调水和消毒)与内服一些抗菌药物提高抗病力来减少损失。

1.出血性水肿
此病最为普遍,一般与肠炎病一起并发。

从小到大鱼都有发病。

治疗此病最好内服外用相结合。

内服可选用新诺明、肠炎灵、大蒜素,每公斤再配以食盐10克,连喂一周。

水体消毒可选用强氯精、福尔马林,其中一种连用三天,隔三天后又连用两天。

2.肠炎病:与出血性水肿一致
3.车轮虫病
1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3次,疗效理想。

4.爆头病
一般认为先有虫后感染细菌引起,此病从幼鱼到成鱼都有发病,近几年病发率有减少趋势。

一旦发病比较难治,治疗费用高。

发病时,在调节好水质的情况下,可以用土霉素(1两/包料)+利福平(5钱/包料)+肠炎灵(2两/包料)灵+出血止(2两/包料).连续拌喂7天,暂停三天继续拌喂。

如此循环直到痊愈。

5.机械损伤
黄颡鱼喜集群生活,胸及背鳍有硬棘,容易受伤。

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

出苗时,暂养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

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