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成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成鱼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e896db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8.png)
黄颡鱼成鱼养殖技术•养殖环境与池塘准备•种苗放养与培育•饲料与投喂管理目录•水质管理与调控•疫病防治与控制•收获与销售管理•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分析养殖环境与池塘准备CATALOGUE01养殖环境选择030201池塘准备池塘选择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2:1-3:1。
池塘形状池塘面积池塘清理池塘消毒池塘清理与消毒种苗放养与培育CATALOGUE 02种苗选择与放养培育饲料选择营养全面、质量可靠的饲料进行投喂,根据种苗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料粒径和投喂量。
培育池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场地建设培育池,池水深度1.5米以上,进排水方便。
培育管理定期检查种苗生长情况,观察有无病害发生,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种苗培育种苗管理饲料与投喂管理CATALOGUE 03饲料选择适宜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优质蛋白03调整投喂量投喂管理01定时投喂02适量投喂避免使用变质饲料保持水质稳定饲料喂养注意事项水质管理与调控CATALOGUE 04水质监测与调控监测水质指标定期检测水中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指标,确保水质稳定。
调整水质参数根据监测结果,通过更换水、使用水质改良剂等方法调节水质参数,保持水质的适宜状态。
水质检测设备使用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如水质分析仪、溶解氧测定仪等,以便准确测量水质数据。
水体消毒与净化消毒措施净化措施水体循环系统1水质管理注意事项23注重预防,加强水质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预防为主避免水质波动过大,维持水质的稳定状态。
保持稳定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需求和养殖条件,制定科学的养殖方案,确保水质管理符合要求。
科学养殖疫病防治与控制CATALOGUE 05保持良好水质强化饲养管理消毒处理免疫接种疫病预防与控制病毒性神经坏死寄生虫病细菌性败血症常见疫病及治疗疫病防治注意事项发现鱼病后,及时诊断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及时诊断合理用药预防为主监测与记录选用合适的药物,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药物过量或残留。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5f948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9.png)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鱼类,因为它容易养殖而且有着优美的外观和肉质鲜美。
尽管在自然环境中黄颡鱼的数量在下降,但是高效的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使得黄颡鱼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一、水质控制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水质不好会导致鱼类的死亡率增加。
因此,水质控制是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技术。
在养殖期间,必须恰当地进行水质监测,并确保池塘水质维持在良好状态。
此外,应定期更换水、清理底泥和过滤杂质。
二、饵料供应饵料是黄颡鱼养殖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通常,黄颡鱼喜欢吃浮游生物、水蚤、小虾等小型动物和植物。
在池塘养殖中,可以合理地利用天然资源来满足鱼类的饥饿。
此外,也可以添加一些鱼类专用饲料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三、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是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养殖的影响较大。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并导致疾病的爆发,从而影响到养殖产量。
为了保证养殖产量,应根据池塘大小和水质,合理选择养殖密度。
四、疾病防治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有口腔炎、鳃炎、白点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饲料质量以及养殖密度等。
一旦发现疾病,应隔离患病鱼类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五、光照控制黄颡鱼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因为光照会影响它们的掘穴、寻找食物和繁殖行为。
在池塘养殖中,光照控制是关键性因素之一。
应根据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总之,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需要注意水质控制、饵料供应、养殖密度、疾病防治和光照控制等关键技术。
只有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才能保证黄颡鱼的养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8156b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b.png)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为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俗称安丁鱼或黄刺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一般个体在200克至300克上下,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1、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至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
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至3.0千瓦的增氧机。
用生石灰进行干塘曝晒和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
注水1.5米左右。
2、鱼种放养池塘主养黄颡鱼每亩放养规格为20克至50克/尾的鱼种3000至4500尾左右,搭养花白鲢200尾/亩左右(规格7厘米至9厘米)。
池塘混养黄颡鱼放养量一般每亩300至500尾(规格4厘米至5厘米),根据其它鱼类的放养情况及养殖技术水平,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3、饲料制作由于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还应辅助投喂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以补充黄颡鱼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
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8%至40%,配方:鱼粉4%,进口肉骨粉10%,血粉5%,豆粕20%,麦麸20%,预混料5%。
4、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
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厘米至30厘米,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
每半个月左右施生石灰1次,每次用量为15千克至25千克/亩。
5、鱼病防治黄颡鱼抗病力强,疾病少,但饲养管理不善也会发生病害,造成损失。
鱼苗放池后进行鱼池药物泼洒消毒,定期在加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及中草药进行鱼病预防。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1fbd9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1.png)
养殖设备
配备投饵机、增氧机等养 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
养殖饲料准备
饲料种类
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 和营养需求选择不同种类 的饲料。
饲料储存
确保饲料储存场所干燥、 通风,避免饲料发霉变质 。
饲料投喂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 摄食习性,合理安排投喂 时间和投喂量。
养殖环境准备
水质管理
饲料种类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如配 合饲料、鲜活饵料等。
饲料投喂量
根据黄颡鱼的体重、摄食习性和天气等因素,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饲料投喂时间
定时投喂,保持饲料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黄颡鱼的生长。
上市准备
鱼体检查
在上市前对鱼体进行检查,确保鱼体健康、无疾病、无寄生虫等。
3
安全管理
加强养殖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因素对养殖环 境成破坏和污染。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物环境营造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和适 宜的pH值范围。
在池塘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等生物 ,为黄颡鱼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池塘消毒
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杀灭 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02
养殖早期
鱼苗放养
鱼苗选择
选择健康、活力强的鱼苗,避免 病弱或畸形的个体。
放养密度
根据鱼苗大小和养殖环境,合理安 排放养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
温度管理
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黄 颡鱼生长。
光照管理
合理利用自然光照,同时补充人工光照,以满足 黄颡鱼生长需求。
03
养殖中期
饲料调整
饲料种类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 种类,如配合饲料、鲜活饵料等。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592e0a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4.png)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
一、池塘条件:池塘周围通风透、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的生化因子能满足鱼类生长需求、能确保养殖生产安全等水体均可以养殖。
面积5~7亩为宜,在放种前20天,亩用茶子饼20kg浸泡24h后带50cm水全池泼洒,15天后,过80日筛网进水至塘水1.3m,试水后即可放种。
二、饲养要求:黄颡鱼以精养为宜,其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8%~40%的专用全价料,养殖前期,每万尾每次投喂粉料1~1.5千克,每天3次:养殖中期,每万尾每次投喂专用膨化料1号5~千克,每天2次;养殖后期,此时期有150天左右时间,是黄颡鱼养殖的最重要时期,其活动能力达到最强,抢食最大,凶狠勇猛,弱小者遭咬吃,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商品鱼大小参差不齐,影响经济效益,所以投喂要及时、饲料要足量。
每百尾每次投喂专用膨化料2号0.75~1kg,每天2次。
池塘要设固定食台,在池塘角铺一层厚沙来作为食台。
三、日常管理:1、养殖中后期要每隔半个月时间换池塘水的1/3~l/2。
2.养殖中后期,由于此时高温炎热,病菌多发,黄颡鱼养殖过程多见体残,从而发生水霉病、肠胃炎症(死鱼腹部胀大、肛门红肿,生殖器官突起,起因是鱼肠胃被饲料机械损伤,细菌趁机入侵而发生)及寄生虫病。
此时,用灭虫精1、2号混合饲料投喂,每40千克饲料用药150~200克,每天1次,连喂3天。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31f7a777232f60dccca14b.png)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徐广耀(江苏省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江苏 高邮 225600)1 准备工作1.1 池塘的基本要求养殖黄颡鱼对池塘规格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但是池塘内的水质必须要满足黄颡鱼的生长要求,并且要保持充足的水源,池塘底部尽量平坦。
如果池塘深度达到1.3米就要配备供氧设备,保证池塘内具有充足的氧气。
1.2 鱼苗投放不论池塘新旧都要在投放黄颡鱼苗之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如果是旧池塘,先要将池塘底部的淤泥厚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
池塘消毒可使用生石灰,将石灰和池塘底部的淤泥充分混合,以达到清除致病原和野杂鱼的目的。
混合完生石灰之后将池塘底部至于阳光下暴晒,暴晒一星期之后开始向池塘内注水。
注水前应先在进水口设置过滤网,避免有其他鱼类品种进入池塘。
然后将准备好的有机肥均匀撒向池塘,具体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池塘规格进行调整,以此提升池塘的水质。
2 鱼苗培育黄颡鱼的鱼苗培育都在小池塘内进行,这样做是为了提升鱼苗培育的质量。
具体方式为先在小池塘内投放长度为3厘米左右的鱼苗,然后当鱼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将其中一部分投放到另外一个池塘中。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直接投放1厘米的鱼苗,然后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将其中一部分投放到其他的池塘中。
在鱼苗刚投放时,可以投喂鱼粉等饲料,然后逐渐向颗粒类的浮料过渡。
投喂鳗鱼粉可使用吊筛,颗粒类饲料可使用料台,投喂过程中要检查水温和鱼的体重,并且在投喂时间进行合理控制投喂量。
3 池塘管理3.1 投放密度管理当黄颡鱼长到10~15厘米,体重为15~35克时可以开始投放。
投放前要保证池塘内不存在其他的肉食鱼类,通常每亩池塘的投放量为4000尾左右,还要投放100尾的鲶鱼和60尾的鳙鱼用以调节水质,当黄颡鱼体重达到140克左右时即可销售。
3.2 饲料管理在饲料投喂上可选择杂鱼小虾等动物类饲料,为了保证饲料的营养充足,可在其中适当添加其他成分,并且在投喂过程中以鱼的体重为基础对饲料配比进行合理调整。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90571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c.png)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下面介绍一些黄颡鱼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1. 池塘选址:黄颡鱼喜欢活动在相对平缓、水质较好的池塘中,因此选址时要选择坡度适中、通风、排水好、地势高低错落的地形。
同时,在选址前应进行土壤、水质等分析测试,以保证黄颡鱼池塘水质良好,环境卫生。
2. 池塘建设:黄颡鱼池塘最好是呈长条形,将其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利于排水。
池塘布置时应注意通风、遮阳、陆地与水体比例、控制池塘深度、防护雨水等因素。
3. 养殖管理: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高蛋白、高酸性食物。
投饵应定时定量,建议采用人造饵料,以保证营养均衡,并且要注意每天的饵料费用。
4. 病害防治:黄颡鱼养殖中易出现疾病,主要是贪食、过度繁殖、水质污染等引起的。
对于较严重的疾病,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诊治,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防止疾病的传播。
5. 科学养殖:黄颡鱼养殖应该科学、合理的养殖,合理控制鱼
塘内的饵料量,定期更换水,预防性投药等。
在掌握以上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黄颡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安全。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5aba5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1.png)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淡水鱼类,也是养殖业中很常见的一种品种。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种、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一、选种二、养殖环境黄颡鱼适宜在水温为20-30℃、PH值为6-8的环境中生长。
养殖池塘或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废水、农田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源,水源要清洁,水质清澈。
池塘的建设应有系统的排水和补水装置,以便及时排除污水和调节水质。
在建设池塘时,底部和侧壁要平整,避免出现陡坡和深坑,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
三、饲养管理1.饲料与喂养:黄颡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吃各种饲料,如鱼饲料、虾饵、苹果、萝卜等。
一般采用配制饲料的方式进行饲养。
饲喂时要控制好饲料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进行调节。
2.水质管理:黄颡鱼喜欢在水中游动,所以保持水体清洁和水质稳定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水体的新鲜度。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保持合适的水质环境。
3.疾病防治:黄颡鱼容易患上鱼类常见疾病,如鱼虱、鳃螨等。
要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疾病的关键是保持鱼群的健康状态和环境的清洁。
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四、疾病防治黄颡鱼的常见疾病有鱼虱、鳃螨、真菌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池塘: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确保水质清洁和透气性。
清理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药物。
2.改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符合要求,避免过度投喂。
定期检查鱼体和水质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3.使用药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但使用药物要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避免对鱼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上是黄颡鱼养殖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能对想要养殖黄颡鱼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a2b78e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c.png)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黄颡鱼,又名黄鳍鱼、黄姑、黄腊丁等,为鮠科黄颡鱼属鱼类。
黄颡鱼是我国普遍养殖的一种底层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
那么,黄颡鱼怎么养?现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32坦、淤泥10cm-20cm、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
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
驯化及投喂方法: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用细网布制成,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每天分2次投喂,早上为7:00-8:00时,投喂量占1/3,傍晚18:00-20:00时,投喂量占2/3。
驯化10天后,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
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57c16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8.png)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摘要】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春季是其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
为了保障黄颡鱼的健康生长,池塘养殖者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温度和氧气管理以及人工繁殖技术。
在水质管理方面,合理调整水质参数和定期换水非常重要;在饲料管理方面,要根据鱼的生长需求合理投喂;疾病预防控制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温度和氧气管理则是保障黄颡鱼生长的关键。
掌握好人工繁殖技术也能有效提高产出。
总结来看,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保持池塘清洁、提供充足饲料、密切观察鱼群健康状况是关键。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水平。
【关键词】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水质、饲料、疾病预防、温度、氧气、人工繁殖、总结、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因其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味道鲜美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而在春季,黄颡鱼池塘养殖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率,确保黄颡鱼的健康生长。
在春季管理中,首要关注的是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是黄颡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各项指标,及时清理杂质和废弃物,保持水体清澈通透。
注意饲料管理也十分重要。
春季是黄颡鱼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要注意合理搭配饲料,避免过度喂食或缺乏营养。
疾病预防控制也必不可少。
注意黄颡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个体,加强池塘卫生管理,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温度和氧气管理也需重视,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氧气含量是保障黄颡鱼生长的基础。
在人工繁殖技术方面也要做好准备。
春季是黄颡鱼繁殖的季节,充分利用人工繁殖技术,提高幼鱼的存活率,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养殖计划顺利进行。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合理科学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好的管理技术,为黄颡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障。
黄颡鱼怎么养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怎么养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14b0fe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d.png)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想必很多居住在农村的小伙伴对于这种鱼还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能够在农村一些小池塘里看到它的身影。
随着人们对黄颡鱼的广泛认知,它在市场可谓是相当受欢迎。
很多人想要进行养殖这种鱼类,但对于它的养殖方法掌握的还不是很多。
黄颡鱼怎么养一、池塘条件池塘底部最好用泥沙混合打底的池塘,池塘要有排水口以及灌水口,也可以没有,但是排水口一定要有,然后就是水的量一定要足,在鱼种放养之前要进行两个星期的整塘,要先将鱼塘弄干净,对水质进行消毒。
二、养殖管理1、前段时间进行喂食时它的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靠捕食池塘中的小生物及浮游动物,等其被吃的不够黄姑鱼的生长需求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人工投喂了,可以准备一些鲜活的饵食投喂,每天两次即可。
2、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次,对水质,鱼苗以及进食度的情况进行查看,要清理干净多余及剩下的饵食,然后根据水的污染情况和透明度进行换水,一般没有特殊的情况都是两个星期左右换一次水,然后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3、在秋季末时就要准备越冬的准备了,等到入冬后水温会降低到十度以下,要做好保温工作,同时对池塘中的水质进行消毒,同样是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在过冬期间要做好池塘周边扫雪,补水,防病害等措施。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黄颡鱼的耐低氧能力差,因此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坦、淤泥10-20厘米、水深1.5-1.8米,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黄颡鱼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千克/亩加晶体敌百虫1.5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厘米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千克培水,过7-10天后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厘米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
池塘养殖黄颡鱼有哪些技术要点?
![池塘养殖黄颡鱼有哪些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4ab39e783e0912a3162a58.png)
池塘养殖黄颡鱼有哪些技术要点?黄颡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肉食,注重养生的朋友会常买着吃,它的价格通常不是很便宜,因此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
池塘养殖黄颡鱼有哪些技术要点呢?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文。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技术要点1、处理池塘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深度控制在1.5-2.5m之间(适深2m),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暴晒数日,进行消毒。
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使用50-75kg的生石灰或者7-10kg的漂白粉泼撒池塘。
几天过后,每亩池塘施加50-200kg的腐熟有机粪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另外池塘需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2、放养鱼苗3-4月份,水的温度稳定在10℃时放养黄颡鱼苗,鱼苗的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
放养前,挑选体质强壮、无伤无病、身体完整的鱼苗,然后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放养前,将装有鱼苗的容器浮于池塘水体中,待两者的水温接近再放养。
3、合理喂食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下午6点,喂日投量的3/5,剩下的在夜晚10点投喂。
5月之前,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2-2.5%;6-8月,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4-5%;9-10月后,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1-2%。
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
4、保持水质保持水的透明度为35-45cm,PH值为6.5-8;5-6月期间,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cm左右;7-9月期间,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保持水深在2m 左右。
晴天中午时分使用增氧机将池水曝气2小时,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mg/L以上。
5、预防疾病定期用木棍搅动池底淤泥,将池底的毒气排出;适当施放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保持良好水质,减少患病的几率。
好啦,小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各位也有想法在池塘里养殖黄颡鱼,可借鉴上面的一些技术要点,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收藏。
黄颡鱼养殖的池塘管理
![黄颡鱼养殖的池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1666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6.png)
黄颡鱼养殖的池塘管理池塘是黄颡鱼养殖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池塘管理对于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池塘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病害防治以及环境调控等方面详细介绍黄颡鱼养殖的池塘管理方法。
一、池塘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黄颡鱼健康生长的基础,对池塘水质进行管理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水质管理方法:1.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池塘的pH值、溶解氧、氨氮、硝酸盐等指标。
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水质调整:根据监测结果,可采取添加生物制剂、添加石灰、草木灰等方法调整酸碱度,增加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含量等,以维持池塘的稳定水质。
3. 废水处理:及时清理废弃物,防止过度积累,减少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的污染。
二、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黄颡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水域的黄颡鱼品种,确保其适应环境、耐病抗病。
2. 饲料种类:黄颡鱼适合食用鱼粉、虾粉、豆制品等高蛋白饲料。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营养成分。
3. 饲料投喂:根据黄颡鱼的需求,合理安排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喂食或不足。
4. 定期检查:监测鱼类的进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比例,保证黄颡鱼得到充分的营养。
三、病害防治黄颡鱼养殖中常常会遇到疾病问题,及时防治病害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
1. 疫病监测:定期检查黄颡鱼的身体状况,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的行为和症状,如食欲不振、身体颜色异常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防治措施:在疾病发生前,加强池塘的管理和维护,保持养殖环境卫生。
同时,可以使用预防性药物和疫苗来增强黄颡鱼的抗病能力。
3. 医疗救治:一旦发生疾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为黄颡鱼提供适当的医疗救治,避免疾病蔓延。
四、环境调控合理的环境调控是黄颡鱼养殖的保障,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1. 温度控制:黄颡鱼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宜在20-30摄氏度的水温范围内养殖。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cb7b7c36c175f0e7dd13709.png)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一、苗种培育1、苗种培育池条件及清塘消毒。
苗种培育池要求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深 1.5 cm左右,面积1-5亩。
鱼苗培育池在放养黄颡鱼苗种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暴露日晒,以减少病害。
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
池塘出水口处的池底要比其它地方深10-20 cm,以利于干池时的鱼种捕捞。
在黄颡鱼苗下塘前10-15天,进水口要设置40-60目筛绢,过滤进水,以防野杂鱼和鱼卵进入池塘。
同时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野杂鱼及其它敌害生物。
常用清塘药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用量:漂白粉10-15 kg/亩、生石灰100-150 kg/ 亩。
2、放养密度。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培养冬片鱼种的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万尾;7-8月份进行分池饲养商品鱼的鱼种池,亩放黄颡鱼鱼苗万尾。
黄颡鱼鱼苗下池15天后,每亩搭配花白鲢夏花400-600 尾。
3、肥水下塘。
鱼苗培育时,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鱼苗下塘前6-9天,池塘注水至40-50 cm,施足基肥。
一般亩施腐熟粪肥150-200 kg,或亩施绿肥200-400 kg。
也可在鱼苗下塘前3-4天,亩泼洒生物肥(含活菌数X 108个/克)3-5kg,培养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
养殖中、后期,随着鱼苗的长大,要逐步加深池塘水位,同时要视池塘水质肥瘦,适当追施腐熟粪肥或生物肥,保持水体肥度,使浮游动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鱼苗生长。
经过25-30天的培育,鱼苗全长基本达到 3.0cm以上,此时就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转入摄食驯化阶段。
4、饲料及驯食投喂。
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
自然界中主要摄食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昆虫等动物性饵料。
但在人工喂养后期,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其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8-45%。
驯食方法:每亩鱼种池设置饵料台6-8m2,饲料台入水5cm左右,早晨7点前,傍晚6点后投饲诱食。
池塘养殖黄颡鱼
![池塘养殖黄颡鱼](https://img.taocdn.com/s3/m/8d06d0076c85ec3a87c2c547.png)
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
一、苗种培育:选择保水性强的池塘,放苗前彻底清塘消毒。
鱼苗培育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8%。
培养冬片鱼种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4.0~5.0万尾;7~8月份分池饲养,亩放黄颡鱼鱼苗2.0~3.0万尾。
二、成鱼养殖:黄颡鱼主养。
亩放10~15克的黄颡鱼种3000~3500尾,另搭配3~5寸鲢鳙鱼150~300尾。
黄颡鱼套养。
选择合适的主养品种,冬末春初,亩套规格10~20克/尾黄颡鱼冬片鱼种100~150尾,或6~7月份,亩套当年黄颡鱼夏花200~400尾,或春初,亩套黄颡鱼亲本10~20尾。
三、投喂饲料: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必须先对其进行摄食驯化。
四、水质调控:保持一定的池水深度和经常注换新水。
五、疾病预防方法:鱼苗入池前必须用高锰酸钾、硫酸铜和高聚碘等药物交替消毒。
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
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
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
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
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
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养好黄颡鱼的关键技术
![养好黄颡鱼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a06b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7.png)
养好黄颡鱼的关键技术摘要: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冬季做好准备工作。
在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留10厘米厚的淤泥层即可。
每年冬天,鱼种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污泥和修整塘基,让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冬季做好准备工作。
在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留10厘米厚的淤泥层即可。
每年冬天,鱼种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污泥和修整塘基,让池塘暴晒龟裂。
(1)清塘。
①干池清塘先将塘水排干(或留水6~9厘米深),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视塘底污泥多少而增减。
清塘时,先把生石灰加水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
清塘后一般经7~10天药力消失,即可放鱼。
②带水清塘:在水深约1米时,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5~150千克消毒,消毒方法和干池消毒法一样,其消毒效果比干池塘法更好。
(2)漂白粉清塘。
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5千克。
先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全池遍洒,一般下药后经4~5天药力即完全消失,即可放鱼。
二、苗种投放。
应投放每尾3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进行成鱼饲养,每667平方米投放1500尾,并可搭配规格为每尾50克的花白鲢200尾。
所放鱼种应选择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伤、棘无残缺、体质健壮。
苗种入池前需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
黄颡鱼种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投放,搭配的花白鲢鱼要在黄颡鱼入池半月之后再投放。
三、健康喂养。
(1)饵料配制。
天然水域的黄颡鱼的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
也可以采用自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化喂养,饵料采用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鱼虫等与饲料添加剂配合而成,前期蛋白质含量在34%以上,脂肪含量4%;后期可用小杂鱼粉替代部分鱼粉,蛋白质含量为30%,脂肪含量6%即可。
池塘怎么养黄颡鱼
![池塘怎么养黄颡鱼](https://img.taocdn.com/s3/m/7dc62a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7.png)
池塘清理
清除淤泥
在干塘后,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 ,保持淤泥厚度在10-15厘米左 右。
整平塘底
用机械或人工将塘底整平,使池 底平坦,坡比合理,以利于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鱼的活动和生长。
池塘消毒
清塘消毒
在放养鱼种前,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杀灭 病原菌和敌害生物。
药物浸泡
在放养鱼种前,用药物浸泡鱼种,提 高鱼种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
鱼的需求。
03
饲料成本
黄颡鱼养殖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 ,不同品质的饲料价格差异较大
。
02
鱼苗采购
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黄颡鱼鱼苗 ,不同规格的鱼苗价格不同。
04
人工成本
养殖黄颡鱼需要雇佣工人进行日 常管理、投喂、捕捞等工作,人 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收益预期
市场前景
黄颡鱼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养殖黄颡鱼 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收益预期。
食性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 虾、水生昆虫等为食。
生长速度
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快,但受环 境、饵料等因素影响较大。
分布与习性
01
分布范围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江河 湖泊,尤以长江、淮河等水系为 多。
栖息环境
02
03
繁殖习性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或静水的湖 泊、水库、沟渠等水域,喜底栖 生活,常在水草茂盛处活动。
合理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避免过密或过疏,影响养殖效果。
放养时间
选择适宜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水温稳定在 18℃以上时进行放养,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
饲料投喂
池塘主养黄颡鱼投饲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投饲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4eecfa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9.png)
2022.11广告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以池塘养殖为主。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1.5~2米。
一般在每年的3-4月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
待毒性消失后加水0.8~1米,然后施入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放养鱼种时,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般亩放养10克/尾左右的冬片鱼种2500~3000尾,另搭配15~20厘米的鲢鳙鱼种150尾调节水质;或放养当年繁育的夏花鱼种,在黄颡鱼长到7厘米以上时每亩搭养鲢鳙夏花200尾。
鱼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主养黄颡鱼最好放养人工繁育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力强。
一、投饲管理黄颡鱼为杂食性鱼,前期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水平34%以上、脂肪水平4%,后期要求蛋白质水平30%、脂肪水平6%。
黄颡鱼每天的饲料摄入量与其体重、水温、溶氧等有关。
一般水温较低(10~15℃)时,投饲时间应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水温逐渐升高后,日投饲次数应增加。
整个养殖期间应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确保黄颡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二、病害防治方法1.出血性水肿病(1)病原:据初步研究,病原体为细菌。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脓液,肝脏上有黄色斑块,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防治方法: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②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③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消毒,用量100克/(亩·米),隔天再用1次,连用2次;内服“氟尔康”,每千克饲料添加2~3克,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5天。
黄颡鱼池塘养殖六措施
![黄颡鱼池塘养殖六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4180f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8.png)
新农村2021.1黄颡鱼是名优淡水养殖品种,体型优美,肉质细嫩,少刺无鳞,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黄颡鱼因品种独特,个体偏小,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要想实现增产增收,必须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1.池塘选择黄颡鱼喜生活在水体底层,耐低氧能力较差。
因此,养殖池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深度适宜。
水深必须达2米以上,如水深不够,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条件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二是水源充足。
养殖池塘四季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优质水源。
三是能排能灌。
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
四是底质优良。
要求池底平坦,底质以沙质土为佳,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
五是水质良好。
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以上。
六是设施齐全。
要求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常用设施。
2.清塘消毒黄颡鱼属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多种药物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
一是严格清塘。
无论新、旧池塘,必须经过严格彻底的清塘消毒。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新池塘要求池底平整。
选择晴好天气,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使用生石灰150千克均匀投入池底后,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及其它野杂生物等。
二是适时注水。
清塘消毒7~10天,池底经充分曝晒,即可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杂物、野杂鱼、敌害生物等进入池内。
初次注水深度约80厘米,可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水体生态安全,然后将池水加至2米以上。
三是施足基肥。
鱼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体情况,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15O ~200千克用量施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全池均匀泼洒,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3.放养方法黄颡鱼个体纤小,生长速度较慢,要求养殖环境良好、品质优良、饲料优质情况下,才能快速生长。
一是提早放养。
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黄颡鱼养殖技术
唐玉华
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其具有体形优美、刺少无鳞、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群体产量高、市场需求大、销售价格高等特点,是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现将相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1 养殖技术
1.1 养殖条件
1.1.1 塘址选择
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GB11607)要求,周边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开挖(改建)池塘。
1.1.2 塘口条件
池塘面积以10×667m2左右为宜,池埂宽2.5~3.0m,池坡比为1:(2.5~3),采用30目的聚乙烯网片护坡,水深为1.5m左右,土质为偏碱性的黏壤土,池底基本平坦。
在靠近排水口端挖出一个底于池底20~30cm的洼坑,面积为50m2左右,以便成鱼捕捞。
池中应配有相应的自动投饲机、进排水泵、叶轮式增氧机等机电设备,并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1.2 养殖准备
1.2.1 清池药塘
冬季排干池水,铲池边杂草,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cm左右,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风化分解。
于放养前15~20d,先用100kg/667m2的生石灰干法药塘。
5~7d后,向池内加水80cm左右,再用100g/667m2的溴氯海因(24%)消毒,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1.2.2 培育生物饵料
鱼种放养前5~7d,向池内投施高效生物肥水宝,用量为200~250g/667m2,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快速生长,为接将入池的黄颡鱼种提供适口天然生物饵料。
然后每隔10~15d,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0kg/667m2,以激活水体中各种环境生物的活性,加快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1.3 鱼种放养
1.3.1 黄颡鱼种放养
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为20g/尾左右,密度为6000~8000尾∕667m2,时间在4月份。
1.3.2 “调水”鱼种放养
在池中放养部分滤食性的鲢、鳙鱼种,利用其摄食浮游生物的特性,让其司职“水体保洁工”,以控制池水肥度,防止池水富营养化,改良水体环境。
鲢、鳙鱼种的放养规格为60~75g/尾,密度为100尾∕667m2(其中鳙鱼20~30尾),时间在4月底。
1.3.3 “改底”鱼种放养
在池中放养部分鲫鱼种,利用鲫鱼翻动底泥,寻食池底碎屑、残饵的特性,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阻止池底致病菌维生物生长,修复和改善底质环境。
鲫鱼种的放养规格为50g/尾,密度为100~150尾∕667m2,时间在5月初。
1.3.4 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需用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min左右,以杀灭体表粘细菌及寄生虫。
1.4 养殖管理
1.4.1 投喂管理
根据黄颡鱼喜欢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投饲机前方用密眼网围成一个20~30m2的食场。
围网四周用竹竿固定,上缘用塑料瓶、泡沫塑料、PVC管子等做浮子,
下缘入水40~50cm,以防饲料随风浪飘散流失。
黄颡鱼种入池前2d,主要摄食池中先前培育的生物饵料,从第3 d起,使用自动投饲机投喂蛋白含量为38%~40%的黄颡鱼膨化饲料,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饲量的60%~70%。
4~5月份,投饲率为2%~3%,6~9月份为5%~8%,10月份以后为3%~5%。
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及鱼的摄食生长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以投喂后20~30min内基本吃完为宜。
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饵,鲫鱼寻食池底碎屑、残饵,均无需单独投喂饲料。
投喂应遵循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的“五定”原则。
1.4.2 水质管理
4~5月份水温较低,控制水位在0.8~1.0m;6~9月份,水温较高,控制水位在1.2~1.5m;10月份后保持最高水位。
定期加、换新水,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5cm左右。
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让黄颡鱼在享受“氧调”的情况下快乐生长。
当pH值高于8.5时泼洒降碱灵,用量为
200g/667m2·m;当pH值低于7.0时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kg/667m2·m。
将pH 值稳定在7.0~8.5之间,有利于黄颡鱼的快速生长。
每半月泼洒1次微生物益水素,用量为200~300g/667m2·m,以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腐败有害物。
每20~30d泼洒1次底毒净,用量为200g/667m2·m,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和致病菌维生物的生长,改善池底养殖生态环境。
1.4.3 病害管理
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养殖过程中发病较少。
但由于鱼体表面无鳞,全靠皮肤黏液保护,一旦操作不慎,加之有时投喂不当,在水质变坏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水霉病、肠炎病、车轮虫病和“一点红”病等。
水霉病防治:泼洒硫醚沙星或水霉灵,用量分别为100g∕667m2·m和200ml∕667m2·m。
肠炎病防治:拌料投喂肠炎灵,每100kg饲料用量为100g,连喂3~5d;或泼洒碘王,用量为100~130ml∕667m2·m。
车轮虫病防治:泼洒车轮灭或新杀车灵,用量分别为110ml ∕667m2·m和220ml∕667m2·m。
“一点红”病防治:拌料投喂氟苯尼考,每100kg
饲料用量为25~30g,连喂5~7d;或泼洒红点暴头灵,用量为200g∕667m2·m。
在使用上述渔药治病时,应详细查阅产品使用说明书,根据鱼塘的实际水量,准确计算下药量,避免用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1.4.4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仔细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
定期检测池水的透明度、酸碱度、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发现水质变坏,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
发现池鱼有患病症状,应及时诊断,查明病因,快速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平时要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载放养、投喂、用药、捕捞销售等生产情况,以便总结提高。
2 养殖案例
江苏省金湖县银涂镇高邮湖村科技示范户冯正涛在8×667m2池塘内进行黄颡鱼养殖试验,实现了4964.75元/667m2的较好效益,为当地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农)民增收又闯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养殖生产情况如下:
2.1 放养模式
放养规格为20g/尾的黄颡鱼种1120kg(7000尾/667m2),规格为50g/尾的鲫鱼种60kg(150尾/667m2),规格为65g/尾的鲢、鳙鱼种52kg(鲢鱼80尾/667m2、鳙鱼20尾/667m2)。
2.2 养殖投入
放入黄颡鱼种1120kg,单价为24元/kg,金额为26880元;放入鲫、鲢、鳙鱼种112kg,平均单价为3.50元/kg,金额为392元;投喂饲料12.5吨,单价为8500元/吨,金额为106250元;塘口租金为600元/667m2,金额为4800元;支出药、电、人工等费用为6400元。
平均667m2投入为18090.25元。
2.3 养殖产值
回捕黄颡鱼7980kg,售价为21.50元/kg,产值为171570元;捕获鲫、鲢、鳙等鱼类1430kg,平均售价为9元/kg,产值为12870元。
平均667m2产值为23055元。
2.4 养殖收益
养殖总产值为184440元,总投入为144722元,总利润为39718元。
平均667m2养殖利润为4964.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