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合集下载

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黄颡鱼在福建闽南地区渔民俗称黄颡、黄生,上市规格在75~350克/尾,其肉质鲜美细嫩,深受当地市民喜欢,在福建漳州等7 个地市渔区均有养殖,其中在漳州市近20个乡镇180多个自然村养殖面积近154公顷,年产量达到 14700 千克,年产值 1.5 亿~2.2 亿元。

180多个自然村养殖模式各有不同,养殖技术亦参差不齐。

普通池塘在1500千克/亩左右,高水位新池塘最高达到5000千克/亩,最低3000千克/亩。

笔者对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多年研究,现将养殖技术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环境试验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养殖水域达到淡水鱼类养殖水质标准。

水温3~30℃,溶氧3.5~7毫克/升,pH 7.5~8.5,亚硝酸盐0.02~0.08毫克/升。

天然水库水源或地表层水源,无污染。

2.高水位池塘模式池塘面积5亩,水深2.5~3.5米,池底呈锅底形,池底中间设排污口。

排污口面积0.3米2 ,PVC 管口径 200 毫米,排污口 2~3 个。

每亩设置1~1.5 千瓦增氧机 1 台或 2 亩设置 3 千瓦增氧机1台。

进、排水口设在东西向不同位置。

池塘上方搭建遮阳棚,配置自动投饲机1台。

3.放养幼鱼用于饲养的幼鱼共有5批,放养时间、数量、规格和密度分别为:2015年4月25日,放养量为30万尾,规格为叉长30~50毫米,体质量1.5~1.7 克,密度 6 万尾/亩;2016 年 4 月 20 日放养25万尾,规格同上,密度5万尾/亩;2017年6月22 日放养 22.5 万尾,规格为叉长90~100 毫米,体质量16~17克,密度4.5万尾/亩;2017年8月放养 24 万尾,规格为叉长 60~80 毫米,体质量2.3~2.8克,密度4.8万尾/亩;2018年4月放养量为17.5万尾,规格为叉长85~100毫米,体质量17~18克,密度3.5万尾/亩。

精养黄颡鱼如何做到高产

精养黄颡鱼如何做到高产

精养黄颡鱼如何做到高产1.池塘条件精养高产鱼塘要求水源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334—3335平方米(2—5亩),水深以1.5—2米为宜,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池底淤泥少。

静水塘必须配增氧机。

放苗前7天排干池水,每667平方米(1亩)用10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

第3天注入新水,并用“901鱼虫净”杀灭水蜈蚣、蝌蚪等敌害,提高黄颡鱼苗种成活率。

2.鱼苗放养鄱阳湖地区人工繁殖的黄颡鱼苗,6月上旬可达1.5厘米,最好在水泥池或小土池中暂养10天,达3厘米左右的夏花规格再下塘。

暂养期间主要投喂红虫和鱼肉糜,后期拌喂粉状配合饲料。

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料保障程度而定,一般放养量每667平方米可达5000—8000尾。

正常情况下,经120—150天饲养,尾重可达100—150克的商品规格,667平方米水面单产500—800公斤。

黄颡鱼性情温驯,抢食能力弱,不宜配养其他吃食性鱼类。

从调节水质、合理利用天然饵料出发,必须混养大规格的(100克/尾以上)鲢、鳙鱼种,密度为667平方米200尾左右,混养鱼单产可达150公斤。

鱼苗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溶液或60毫克/升的甲醛药浴消毒5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和寄生虫。

因气温高,最好在外包彩布的网箱中进行。

3.饲料投喂黄颡鱼为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精养高产的前提是大量投喂优质饲料,并做到科学喂养。

要设置2—4个食台,并进行驯食,使鱼群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集中抢食。

尾重20克以前,用鱼肉拌粉状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投喂;尾重20—50克,投喂粒径1.5毫米,粗蛋白含量35%—40%的配合饲料(或破碎的鱼苗料);尾重50克以上,改投粒径2.5毫米、粗蛋白含量30%左右的配合饲料。

养殖期间严格做到“四定”投饲:一是定点。

饲料要投喂在食台上或附近,不要满塘随意投喂,也不要随鱼群变动位置。

二是定时。

每天上午9—10点喂日饵量的1/3,下午4—5点喂2/3,每次喂30分钟,并按“慢、快、慢”的节奏投饲,避免养分溶失。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摘要水质:生长季节适时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密度:科学确定混养比例和规格,一般水体混养30-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4厘米每尾。

混养:先喂主养品种,后喂黄颡鱼。

防控: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黄颡鱼抗病能力强,但也要提前预防。

因为黄颡鱼在市场上非常受消费者的喜欢,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养殖户都在养黄颡鱼,可是在养黄颡鱼的道路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下面专业人士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黄颡鱼养殖技术的知识,让大家更好的养好黄颡鱼!黄颡鱼养殖技术1、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黄颡鱼喜欢在清澈洁净的水里面生活,所以池水的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5厘米左右,在生长季节时需要适当的时候添加新水,在高温季节时需要勤快换水。

黄颡鱼养殖对池水溶氧要求比较高,所以水体要保持比较高的溶氧。

如果是高密度养殖池塘的话应当配备增氧机。

黄颡鱼养殖的池水不宜碱性过强,防病所用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水。

2、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确定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时,需要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来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里进行混养的话,投放苗30尾-60尾左右为宜,放养规格控制为3厘米/尾-4厘米/尾左右。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就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充足,这时候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

否则的话,它到年底会达不到上市规格。

3、黄桑鱼的混养我们在投喂人工饵料的时候,应该先投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然后投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

还有就是黄颡鱼本身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所以投饵应该以夜间为主。

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能将它再与其它肉食性鱼类进行混养,比如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是不能再混养黄颡鱼的。

在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为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非常容易造成它们的生态位置竞争。

所以在蟹池中我们必须要保持充分的天然饵料,要不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以这么做,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以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卵的青虾等,让它们可以自然繁殖后供黄颡鱼和河蟹自由摄食。

黄辣丁鱼的养殖条件和技术

黄辣丁鱼的养殖条件和技术

黄辣丁鱼的养殖条件和技术
黄辣丁鱼是一种可食用的、以淡水鱼类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中华传统名肴,其制作工艺和调料要求非常复杂,且耗时较长。

黄辣丁鱼的养殖条件:
1. 水温:黄辣丁鱼的生长繁殖最佳水温在20-25℃之间,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养殖效果。

2. 水质:水质应保持透明、酸碱度在7.0-8.0,低于6.0会导致鱼类不易生长,水质中的钙、镁等微量元素也必须符合要求,才能保证鱼类生长良好。

3. 饲料:黄辣丁鱼以海藻为主要饲料,还可以给予少量的鱼粉和虾米。

4. 抗病能力:黄辣丁鱼容易感染脊髓炎病毒,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防治,另外,也要防止污水污染,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黄辣丁鱼的养殖技术:
1. 关注水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质,维持恒定的水质,控制水温,并及时补充水族箱内的盐。

2. 保证饲料营养: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饲料的营养成分也必须符合标准。

3. 防治病虫害:黄辣丁鱼容易感染脊髓炎病毒,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止病毒感染。

4. 注意疫��检疫:每批黄辣丁鱼入水前都应进行疫苗接种,以防止病毒病侵害。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5期2017年5月-2018年2月,光泽县安财生态农林场在县水技站的指导帮助下,在3口13.5亩池塘开展了黄颡鱼主养试验,取得了亩增产528kg,亩增产值1.5万余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池塘黄颡鱼主养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2~7亩、深度2.5~3m的池塘,池底平坦、底泥较少。

池塘进排水口要设防逃网,以防止黄颡鱼外逃和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并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设施。

二、放养准备投放鱼种前半个月,排干池水,干塘曝晒,清除塘边杂草、杂物,清整池底,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0cm左右,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及病原菌。

一般亩用生石灰125~150kg,在池底挖多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用水化开,趁热将溶化的石灰水全池泼洒。

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1m左右,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猪粪等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及时放养鱼种。

三、鱼种放养一般在6-7月份,亩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1.5~2.0万尾,具体放养数量要根据池塘条件、经济状况及养殖水平高低而定,放养的黄颡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

半月后,亩套养规格为100g/尾左右花白鲢鱼种200尾左右(花白鲢配比为1∶4),以调节水质,防止池塘水体过肥。

鱼种下塘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四、饲料投喂1.饲料: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蚬、小鱼虾等,也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

人工饲养,主要投喂黄颡鱼专用配合颗粒饲料。

2.驯食: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

黄颡鱼养殖的养殖周期

黄颡鱼养殖的养殖周期

黄颡鱼养殖的养殖周期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较高的市场需求。

在进行黄颡鱼养殖之前,了解其养殖周期对于养殖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颡鱼养殖的养殖周期以及相应的养殖管理措施。

一、黄颡鱼的生长发育过程黄颡鱼的养殖周期主要包括孵化、幼鱼期、稚鱼期、脂肪鱼期和市场鱼期五个阶段。

1. 孵化阶段黄颡鱼的孵化过程一般需要7-10天。

在温度适宜、水质清洁的环境下,黄颡鱼的卵会逐渐孵化成仔鱼。

在这个阶段,需要保持水温在26-28摄氏度之间,并定期更换新鲜的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2. 幼鱼期幼鱼期一般持续30-40天。

在这个阶段,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提供适宜的饵料,如糠饵、鱼粉等。

同时,要注意控制水质的温度和PH值,保持水质适宜。

3. 稚鱼期稚鱼期的持续时间为60-80天。

在这个阶段,黄颡鱼的体型逐渐增大,开始出现明显的颡冠。

饲养管理方面,应提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饵料,确保黄颡鱼获得充足的营养。

4. 脂肪鱼期脂肪鱼期一般持续20-30天。

在这个阶段,黄颡鱼逐渐积累脂肪,体型增大。

饲养管理方面,应继续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饵料,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质的清洁。

5. 市场鱼期市场鱼期是黄颡鱼养殖的最后一个阶段,持续时间根据养殖者的需求而定。

在这个阶段,黄颡鱼已经长大成熟,可以进行销售。

在饲养方面,需要在控制饵料的同时,增加运动量,使得黄颡鱼的肌肉变得更有质感。

二、黄颡鱼养殖的管理要点1. 饲料管理黄颡鱼的饲料要选择质量优良、营养丰富的饵料,并按照鱼的生长发育需求进行适量投喂。

在不同阶段,饲养者需要根据黄颡鱼的需求调整饲喂量和饲喂频率,合理安排饵料的种类和比例。

2. 水质管理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饲养者需要定期检测水质的温度、PH值、氨氮含量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同时,需要定期更换一部分水源,保持水体的新鲜和充氧。

3. 疾病防控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技术黄颡鱼(Prochilodus mariae),又称金线梅伞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黄颡鱼以其鲜美的肉质和高蛋白含量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者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介绍黄颡鱼的养殖技术,帮助养殖者了解黄颡鱼的特点以及合理的养殖方法。

一、黄颡鱼的特点黄颡鱼体型长而略侧扁,背部呈灰褐色,腹部较浅,尾部金黄,故得名黄颡鱼。

成年黄颡鱼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体重约为300克。

黄颡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

二、黄颡鱼养殖环境黄颡鱼适应性强,适宜的养殖水温为20℃-30℃,水质要求高。

黄颡鱼对水体的酸碱度要求适中,PH值在6.5-8.0之间。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补充水质中的溶解氧,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疾病的发生。

三、黄颡鱼养殖设施1. 水池或池塘黄颡鱼适合在水池或池塘中进行大规模养殖。

水池或池塘的选址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

养殖水池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市场需求合理设计,充分考虑到黄颡鱼的生长空间和养殖设备的布局。

2. 养殖设备根据养殖需求,合理配置养殖设备是成功养殖黄颡鱼的关键。

养殖设备包括水泵、饲料机、增氧设备等。

水泵可用于保持水质流通,饲料机可自动投放适量的饲料,增氧设备可提供养殖水体中所需的溶解氧。

四、黄颡鱼的饲养管理1. 喂养管理黄颡鱼的主要饵料以植物性为主,可以使用人工配制的饲料,也可使用天然植物饵料。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饲养密度,合理投喂饲料,并注意饵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

养殖者可定期监测黄颡鱼的生长情况,根据生长情况调整饲料投放量和饲养密度,保证黄颡鱼的健康生长。

2. 疾病防治在养殖过程中,黄颡鱼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养殖者应定期检查水质和鱼体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五、黄颡鱼的收获与销售黄颡鱼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9个月,生长速度较快,体重可达到300克以上。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黄颡鱼,又名黄鳍鱼、黄姑、黄腊丁等,为鮠科黄颡鱼属鱼类。

黄颡鱼是我国普遍养殖的一种底层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

那么,黄颡鱼怎么养?现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32坦、淤泥10cm-20cm、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

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

驯化及投喂方法: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用细网布制成,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每天分2次投喂,早上为7:00-8:00时,投喂量占1/3,傍晚18:00-20:00时,投喂量占2/3。

驯化10天后,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

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

黄颡鱼养殖技术要求,养殖周期是多久

黄颡鱼养殖技术要求,养殖周期是多久

黄颡鱼养殖技术要求,养殖周期是多久池塘:深度在1.5-2.5m之间,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

鱼苗:3-4月进行放养,一亩放养2000-3000尾(20g/尾)。

喂食:5月之前,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2-2.5%;6-8月,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4-5%;9-10月后,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1-2%。

一、黄颡鱼养殖技术要求1、池塘处理: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深度控制在1.5-2.5m之间(适宜水深2m),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暴晒数日,进行消毒。

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使用50-75kg的生石灰或者7-10kg的漂白粉泼撒池塘。

几天过后,每亩池塘施加50-200kg的腐熟有机粪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另外池塘需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2、鱼苗:3-4月份,水的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时放养黄颡鱼苗,鱼苗的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

放养前,挑选体质强壮、无伤无病、身体完整的鱼苗,然后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放养前,将装有鱼苗的容器浮于池塘水体中,待两者的水温接近再放养。

3、喂食: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下午6点,喂日投量的3/5,剩下的在夜晚10点投喂。

5月之前,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2-2.5%;6-8月,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4-5%;9-10月后,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1-2%。

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

4、水质:保持水的透明度为35-45cm,PH值为6.5-8;5-6月期间,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cm左右;7-9月期间,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保持水深在2m左右。

晴天中午时分使用增氧机将池水曝气2小时,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mg/L 以上。

5、疾病预防:定期用木棍搅动池底淤泥,将池底的毒气排出;适当施放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保持良好水质,减少患病的几率。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新模式在广东黄颡鱼最早从2002年开始养殖,当时养殖亩产量只有400~500斤,一个塘一天最多抓600~700斤。

经过8年的发展,现在黄颡鱼亩产量最高已达到12000斤(广东南海西樵大同乡的一鱼塘5亩产黄骨鱼6万斤)。

日销量(广东)最高时接近20万斤。

饲料也从当初的冰鲜+黄粉、吻鱼粉料发展到现在普遍被养殖户接受的黄颡鱼膨料。

技术参数:1、黄颡鱼为无鳞鱼,对某些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高锰酸钾等药品慎用。

2、生存温度0~38℃,摄食温度15~35℃,生长水温15~33℃,适宜温度20~32℃,最佳温度22~30℃,最适pH为7.0~8.4。

3、耐氧能力低,天气闷热高温,注意缺氧浮头,浮头后一段时间会持续有死鱼。

4、黄颡鱼雄性比雌性长得快很多,养殖一年的雄鱼最大的可以长到6两,二年可达1斤.而雌鱼最大不超过1.5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育苗到8-10公分时,过筛淘汰掉一些鱼脚(这部分鱼基本是雌鱼)。

这样操作后鱼的雄性率高,卖鱼时尾鱼少,饲料系数低(每斤鱼节省一两料以上)。

一、池塘选择与处理:水源丰富,交通方便,塘基较宽、无渗漏的池塘。

面积最好3-7亩容易管理,水深1.5-1.8米之间,水过浅表示水体小,能够容纳的鱼相对就少一些,不利于高产。

水过深时水底容易缺氧,导致有毒的物质如亚硝酸、甲烷等积累。

在投标到一个鱼塘后,就可以进行鱼塘的处理。

鱼塘处理通常分以下步骤:1、淤泥的清理。

淤泥含有大量的不溶有机物,和大量的离子。

适当的淤泥数量(厚度20公分)可以保持水质稳定,并让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

但过多的淤泥会令水体耗氧增加,以及高温季节蓝藻暴发。

如果淤泥达到40公分,建议一定要清淤。

用推土机或泵淤泥机清理。

2、晒塘,把池底晒到发白、有裂缝为止,让淤泥中的有机物充分氧化。

3、进水消毒。

进水约50公分,每亩用石灰100-200市斤,或漂白粉10市斤进行杀菌消毒。

如果淤泥比较少的,可改用茶籽粕每亩50-100市斤,消毒的同时起施基肥的作用。

黄颡鱼的养殖技巧

黄颡鱼的养殖技巧

黄颡鱼的养殖技巧
一、1. 水质管理:黄颡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氧气。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稳定。

二、2. 饲料管理:黄颡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鱼饵、虫饵、植物饵等。

饲料应该根据鱼的大小和生长阶段进行选择。

三、温度管理:黄颡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30℃,需要保持水温稳定。

四、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五、养殖环境:黄颡鱼需要适宜的养殖环境,包括水深、水流、水草等。

六、养殖密度:黄颡鱼的养殖密度应该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水质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密集养殖。

七、养殖周期:黄颡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6-8个月,需要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和养殖环境。

八、养殖设备:黄颡鱼的养殖需要一些基本设备,如养殖池、过滤器、增氧设备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

九、市场销售:黄颡鱼的市场需求较大,可以通过批发市场、超市、餐厅等渠道进行销售。

十、安全管理:黄颡鱼的养殖需要注意安全管理,避免发生火灾、电击等意外事故。

十一、养殖技术:黄颡鱼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水质调节、养殖环境控制等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

十二、成本控制:黄颡鱼的养殖成本包括饲料、设备、人工等方面,需要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十三、品种选择:黄颡鱼有多个品种,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进行选择。

十四、收获和加工:黄颡鱼的收获需要注意技巧,避免鱼的损伤和死亡。

收获后可以进行加工,如去鳞、去内脏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十五、环保措施:黄颡鱼的养殖需要注意环保措施,避免养殖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黄颡鱼健康养殖六技术

黄颡鱼健康养殖六技术

黄颡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

个体纤小,体型优美,极具观赏价值;肉质细嫩,刺少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

由于黄颡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日常管理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

1.池塘宜深,水质良好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

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水深适宜。

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二是水源充足。

池塘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

三是能排能灌。

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四是底质良好。

要求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

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五是水质良好。

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以上,水体最好有活水常年流动。

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养殖渔船等机械设备。

2.清塘宜严,施足基肥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许多药物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水质良好,减少病害。

一是严格清塘。

无论是新、旧池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留底泥10厘米左右,新池塘要求池底平坦,底泥平整。

选择晴好天气,采取干法清塘消毒,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使用生石灰150千克,均匀撒入池底后,用锄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等。

二是适时注水。

清塘消毒7~10天后,池底经过充分曝晒,杀灭各种病原体后,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虫卵进入池内。

初次注水80厘米左右,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安全后,可将池水加至2米以上,准备放养黄颡鱼种。

黄颡鱼高产养殖六技术

黄颡鱼高产养殖六技术

2019.12黄颡鱼体形优美、个体纤小、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甘、平,有祛风、利尿之功效,对人体水肿病、喉痹肿痛病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药用价值很高。

目前,在国内外销售数量较大,经济效益很好。

由于黄颡鱼是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对环境和管理条件要求较高。

根据我们高产养殖经验,现介绍以下六点技术。

一、池塘要深,水质要好由于黄颡鱼属于池底生活鱼类,吃食时是在池底弱光环境下进行,正常生长水温在25~28℃,如果水温低于7℃或高于37℃,就会自然死亡,所以,要求池塘水深2米以上才能满足黄颡鱼正常生长需求。

为了保证水体质量良好,必须要求池塘上游水源充足并且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系统;池底要平坦,池中配有增氧设备,水体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含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 7.0~8.5。

二、清池要严,水体要肥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各种病虫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在清理池塘时,不管是新池塘或是旧池塘,淤泥只能保持10厘米左右,多余淤泥要全部清除;池塘周边杂草要全部清除。

在池塘消毒时,先在池塘内坡和池底淤泥上均匀撒生石灰140千克/亩,然后耙匀池底淤泥,使泥土与生石灰混合均匀,彻底消灭泥土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池塘试水时,先灌水80厘米深,注意防止敌害生物、野杂鱼、寄生虫卵等进入池塘;再放小鱼虾进行试水,通过1天的观察后,如果小鱼虾无异常情况,说明水质安全,再灌水到2米深。

培肥池塘水体时,采取一次性施腐熟人畜粪水450千克/(亩·米),使浮游生物快速生长,满足黄颡鱼活体饵料需求。

三、鱼种要优,科学放养目前,由于市场上黄颡鱼品种较多,以假充真行为时有发生,造成黄颡鱼成活率低、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等后果,所以,在购买黄颡鱼种苗时,一定要到正规黄颡鱼良种繁殖场去购买,确保鱼种优良、成活率高、产量高、效益好。

黄颡鱼放养时,要尽早放养,当水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放养,放养规格为30克/尾、密度为2500尾/亩。

野生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

野生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

野生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淡水鱼类的统称,我国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均有分布,常见的有黄颡鱼(指名亚种)、瓦氏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等,下面来看一看野生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吧!一、鱼种论述黄颡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别称黄辣丁、嘎鱼、黄角丁、昂刺鱼、黄鸭叫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淡水鱼类的统称,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闽江流域、黑龙江流域等地最常见。

二、生长速度黄颡鱼生长速度比较慢,野生条件下雄鱼一年能长到100~150克、雌鱼一年能长到50~100克,人工养殖条件下雄鱼一年能长到200~300克、雌鱼一年能长到100~200克,但品种、环境等不同黄颡鱼的生长速度也不相同,例如食物丰富时野生黄颡鱼一年也可长到150~200克。

三、个体大小黄颡鱼是小型淡水鱼类,个体一般都不大,常见的有黄颡鱼(指名亚种)、岔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品种不同黄颡鱼的个体大小也不同,其中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等一般都在500克以内,瓦氏黄颡鱼最大个体可达1千克以上。

四、代表品种1、黄颡鱼: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指名物种,俗称黄辣丁、黄角丁、嘎鱼等,全国各大水系普遍都有分布,特征是体粗壮、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伸达胸鳍基部。

2、岔尾黄颡鱼:岔尾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尤以长江中下游湖泊中最多,个体不大,产量不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特征是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

3、长须黄颡鱼:长须黄颡鱼是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附属湖泊中,尤以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最常见,特征是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中部。

4、瓦氏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栖息在缓流江段及通江湖泊中,比黄颡鱼大,最大可达1千克以上,特征是体型大、头顶被薄皮、须长、上颌须末端超越胸鳍起点。

池塘主养黄颡鱼投饲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投饲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

2022.11广告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以池塘养殖为主。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1.5~2米。

一般在每年的3-4月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

待毒性消失后加水0.8~1米,然后施入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放养鱼种时,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般亩放养10克/尾左右的冬片鱼种2500~3000尾,另搭配15~20厘米的鲢鳙鱼种150尾调节水质;或放养当年繁育的夏花鱼种,在黄颡鱼长到7厘米以上时每亩搭养鲢鳙夏花200尾。

鱼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主养黄颡鱼最好放养人工繁育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力强。

一、投饲管理黄颡鱼为杂食性鱼,前期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水平34%以上、脂肪水平4%,后期要求蛋白质水平30%、脂肪水平6%。

黄颡鱼每天的饲料摄入量与其体重、水温、溶氧等有关。

一般水温较低(10~15℃)时,投饲时间应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水温逐渐升高后,日投饲次数应增加。

整个养殖期间应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确保黄颡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二、病害防治方法1.出血性水肿病(1)病原:据初步研究,病原体为细菌。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脓液,肝脏上有黄色斑块,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防治方法: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②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③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消毒,用量100克/(亩·米),隔天再用1次,连用2次;内服“氟尔康”,每千克饲料添加2~3克,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5天。

黄颡鱼养殖的几点体会

黄颡鱼养殖的几点体会

黄颡鱼养殖的几点体会作者:张素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04期[摘要] 近年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养殖业也取得了非常还的成果。

尤其是各个地区发展的特色养殖业。

给本地区人们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鱼养殖建议[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41-01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

该鱼肉质细嫩、骨刺少、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

该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人工养殖两年即可达到0.1~0.3kg的上市规格,最大个体可达0.3-0.5kg,目前市价35-40元/kg左右,市场销售顺畅。

在具备良好养殖条件下黄颡鱼可以高密度养殖且产量高。

不过,池塘养殖需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优质健康的鱼种和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整个养殖关键一般在6月份放养2-4 cm的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具体放养数量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放养密度一般为5000-8000尾/亩。

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长倒刺硬棘,放养密度过大,鱼摄食时容易刺伤对方引发疾病。

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混养8cm左右的鲢鳙鱼种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二、水质管理是黄颡鱼养成的重点黄颡鱼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喜集群,并在暗、弱光条件下摄食强烈。

在整个养殖期间池塘水质要保持适当的肥度,水体太瘦,透明度过高,会影响黄颡鱼摄食;水体过肥,会造成夜间缺氧,所以透明度一般保持在25-35cm,PH值在7.0-9.0之间,溶解氧大于5mg/L为宜。

在养殖季节,黄颡鱼摄食量大,代谢物多,易污染水质,因此要适时的排老水,注新水,配合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条件;也可以用生石灰15g/m3全池泼洒,净化水质,减少水中悬浮物。

三、饲料管理和病害防治是黄颡鱼正常生长的重要环节黄颡鱼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饲料应保持营养全面、优质新鲜,并适时调整适口饵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
一年能长到:150克到200克。

黄颡鱼为小型鱼类,生长速度慢,一般一年雄鱼长到0.6-0.7斤/尾,雌鱼长到0.2-0.3斤/尾。

黄颡鱼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水质管理也是养殖的一个要点,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每隔半个月左右就需要换一次水,每次均按照保留原水三分之一的量进行换水,只要保持池塘中的水能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性就好,同时每次换水之后需要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增氧剂,或者是连接供氧机进行补氧。

但冬天一般要一个月多有才换一些水,要保持池塘中水的温度。

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厘米,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厘米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米。

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

黄颡鱼养殖生长周期多长?
黄颡鱼一般养殖期在12-13个月,具体还要看地区的气温而定,南方很暖天气一般12个月,超雄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的养殖周期会短些,一般可以在10-11个月出成鱼。

至于生长速度也要看使用的饲料蛋白而定,蛋白越高生长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