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贴士: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一、出血性水肿病1、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2、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

当水温在25~30℃时,一经出现该病,则明显形成病鱼的大批死亡现象。

该病在黄颡鱼养殖中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3、防治方法:①捞出病情严重的黄颡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重池与原池用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0.2公斤/亩·米,每天1次,连续3天。

②在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1、症状: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

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粘液,血脓充塞肠管。

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

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

2、流行情况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3、治疗方法: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以下均同),然后全池遍洒,用量为0.7公斤/亩·米。

②优氯净(含有效氯56%)全池遍洒,用量为0.35公斤/亩·米。

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用量为1.35公斤/亩·米。

三、车轮虫1、症状: 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独游,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05养殖技术1 出血性水肿病1.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在感染之后的鱼体表面出现泛黄粘液增多,咽喉部位皮肤会出现破损和充血状况,呈圆形的孔洞状,腹部会有明显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出现充血,背鳍肿大,在胸鳍和腹鳍基部会出现充血,甚至于在腹部的脐部到腹鳍纵裂处,会出现胆汁外渗的情况,腹腔内会有大量的血水或者是黄色的冻胶状物,肠胃内没有食物,胃出现苍白,肠胃充满黄色的脓液,肝脏呈现土黄色,脾脏出现坏死,在肾脏上会出现黑点,这种病在苗种或者是成鱼养殖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尤其是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比较流行,死亡率能够高达80%,在高温的季节这种病非常容易爆发,并且来势较快,蔓延速度非常之快。

1.2 疾病控制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者应该非常注意养殖的水质状况,保持一个较好的水环境,溶解氧要保持在5mg/L,同时应该降低鱼苗的养殖密度,在发生染病之后对水体每天要进行消毒,投喂鱼肉浆时应该在其中加入1%的食盐。

2 肠炎病2.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通常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染病的鱼群上会出现膨大,肛门出现红肿,在按压腹部时有黄色的粘液流出,一般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会出现充血发炎,而严重的全肠发炎,并出现浅红色,血脓堵塞肠管,感染病之后的鱼,会离开群体进行独游,并且出现活动迟缓,食欲减退的情况,肠炎病主要造成的危害在鱼种和成鱼之间,感染病菌的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在养殖的区域的淤泥,大量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鱼肉浆等都有可能会携带这种病毒,一般水温在25°到30°时,这种病比较流行。

2.2 疾病控制在发生这种病之后,对池塘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不能够投喂一些腐烂的饲料,活饵应该要用3%到5%的食盐溶液进行消毒,并且在饲料中要添加1%的食盐再进行投喂,在鱼池中撒入0.5×10-6的二溴海因,隔日再按照浓度泼洒一次。

3 一点红病3.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症一般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症,在感染的鱼体头顶会出现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等情况,鱼会离群独游或者较长时间的将头朝上尾朝下的方式,垂直悬浮在水中,来回战转动,这种情况发病的原因一般为:第一,投放密度较大,鱼池中粪便和排泄物增加导致水质较差,鱼长期生活在一种半缺氧的状态,并且随着可活动的区间的减少使得活动能力减弱,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寄生,第二,水质被污染,水中的细菌增加,增加了鱼感染的情况,第三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造成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的比较缓慢,排泄物较多,造成对水的二次污染,引发了寄生虫细菌等感染。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又叫裂头病、头肿病等,为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该病病程比较长,累计死亡率比较高,温度降低时,病情可不治而愈。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鱼头顶部红肿、溃烂,直至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长空洞,严重的还有鱼鳍发红、内脏有少量腹水的症状。

病鱼会在水面呈头上、尾下状缓慢转动。

解剖可见腹腔有淡黄色透明状液体,个别出现溶血现象,肝脏土黄色无光泽,有出血点或出
血斑,脾和肾肿大充血。

个别有胃积水现象,肠道壁发红,肠粘膜脱落,剪开肠道可见黄色浓汁状液体。

二、黄颡鱼一点红病的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感染是从鱼脑内向脑外,所以一旦发病,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效果均不是太佳,因此预防才是是关键。

1、重可控:控制黄颡鱼的放养密度在2500~3000尾,选择适宜的池塘面积和水深,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米较为理想。

2、多增氧:黄颡鱼对低氧环境的耐受性比其他鱼差,放养密度较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鱼缺氧浮头,增氧机功率平均每亩1.5kw。

3、勤改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地质。

4、巧稳水: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稳定。

5、常保健:选用优质饲料,定期内服维生素类,增加黄颡鱼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6、善杀虫消毒:定期使用杀虫药如硫酸铜等,定期使用消毒剂消灭鱼体内隐藏的病菌、清除鱼塘内的病。

杂交黄颡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杂交黄颡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39 养防并举,综合防治。

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养殖世界鱼用3%~5%食盐溶液浸浴1~2分钟或用0.2~0.3毫克/升二溴海因液进行全池泼洒。

六、水霉病 病鱼消瘦独游,鱼体长白毛,似棉絮状附着物。

池塘彻底消毒,鱼种下塘前用2%~3%食盐溶液或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3分钟,并泼洒亚甲基蓝,使水池药物浓度达到2毫克/升。

运输用水中可适量添加土霉素。

七、车轮虫病 病鱼严重感染时沿池塘狂游,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鳃丝部。

鱼体表有一层白色黏液,分泌增多,不吃食。

用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八、黏孢子虫病 该病可危害黄颡鱼皮肤、鳃、肠道及其他内脏,导致鱼呼吸困难,摄食减少,浮于水面,消瘦而死。

以90%的晶体敌百虫配成0.1%~0.5%浓度的水溶液浸洗鱼体5~10分钟,再以0.2~0.3毫克/升的浓度全池泼洒;隔1天再全池泼洒1次。

(南 师)一、裂头病 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时头顶穿孔、裂开。

发病初期,内服三黄粉、龙胆泻肝散、多维或爱福灭、强力霉素、鱼病康,连用5~7天;外泼洒高聚碘或新威特,连用3天。

二、腹水病 病鱼独游,浮于水面,腹部可见气泡,伴有腹水,空胃。

采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连用3天,并投喂粉状饲料。

三、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胃肠内无食。

采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连用3天;同时口服聚维酮碘(用量按说明书要求)。

养殖过程中密切关注水质情况,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

四、肠炎病 病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时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

全池泼洒0.5毫克/升溴氯海因液或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内服0.2克/千克大蒜素粉,服用4~6天;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我国养殖黄颡鱼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它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它的养殖面积和密度也在不断的扩大,但同时带来时病害的高发和多发,严重影响养殖产量和养殖户经济收益,那么黄颡鱼在养殖会遭受哪些病害的危害呢?1、水霉病水霉病是由水霉病菌感染寄生在鱼体上,水霉病军在水体中繁殖,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外部损失时,水霉病菌就会趁虚而入。

寄生在鱼体的外伤口上,不断的繁殖生长,开始寄生时肉眼不可见,随着时间推移,菌丝开始不断的向内和向外生长,蔓延扩散,形成白灰色的棉絮状物。

发病时病鱼游动不安,精神失常,摄食量下降,最终因食欲废绝,逐渐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放苗前先要及时石灰粉清塘消毒处理,减少病原,降低养殖吗,密度,防止鱼在游动时应摩擦而产生外伤,同时在放养和捕捞也要小心。

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发病时用水霉速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即可治愈。

2、肠炎病肠炎病是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病害,它是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原因是投喂的饲料不新鲜、霉变腐败。

发病时病鱼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轻轻按压会有黄色的黏液流出。

将病死鱼解剖,会发现肠胃部位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发病后会离群独自活动,游动缓慢,食欲减弱,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同样的要继续清塘消毒,减少病原细菌,投喂的饲料一定要新鲜,不要喂食变质、霉变的饲料,活饵要经过消毒后在投喂,投喂后的残饵要及时清理。

尤其是在夏季时,还要注意控制水温,因为此病流行期在水温25-30度时,发病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再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食盐。

3、出血性水肿病出血性水肿病也会一种细菌病害,是黄颡鱼养殖时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时病鱼体表发黄,黏液增多,腹部肿大,肛门红肿外翻,另外胸部、鳍部、背部都会出现充血水肿的现象,病情严重时食欲废绝,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肠胃内有大量的脓液,死亡率高。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由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和投饲量的增加,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变化加快,加速了细菌、寄生虫的繁衍,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一旦防治工作不到位,就将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一、烂鳃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

少食或停食。

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

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

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

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

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

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

黄颡鱼主要疾病及其防治

黄颡鱼主要疾病及其防治

或 腹 部 朝 上 , 在 水 面 上 旋 转 , 镜 检 可 见 大 量 车 轮 虫 寄 生 于 鳃丝和皮肤黏液上 。
3 流行 情况 .
行季 节 。
水温 2  ̄2  ̄ 4 0 8C的 —7月是该 病的主要流
① 放 养 前 进 行 清 塘 , 并 保 持 良好 水 质 ,
4防治技 术 .
少 , 甚 至 不 摄 食 。病 鱼 鳃 丝 肿 胀 , 黏 液 较 多 , 甚 至 附 着 污 物 。 鳃 盖 内表 面 充 血 发 炎 , 中 问部 分 常 糜 烂 成 一 圆形 或 不 规 则 的透 明小 窗 ,俗 称 “ 天 窗 ” 开 。

黄颡鱼红头病
3 流行情 况 该病全 年均可发 生,鱼种 和成鱼均 可发 . 病 ,4 月为发病 高峰,可 引起 大批死亡 。 —6 4 防治技术 . ① 生石灰彻底 清塘 ,鱼种 放养前用 2 5 .%
门”等。
1 病 原 点状 产气 单胞 杆 菌 。 . 2症状 . 病 鱼 离 群 独 游 ,活 动 迟 缓 ,食 欲 减 退 。 病 鱼 腹 部 膨 大 , 肛 门 红 肿 , 轻 压 腹 部 则 肛 门有 黄 色 黏 液 流 出 。
鱼体食道 和前肠充 血发炎 ,严 重者全肠 发炎呈浅 红色 ,血
二、黄颡鱼细菌性烂鳃病
硫 酸铜 0 4 米 . 克/ 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该病 。
月 各 进 行 … 次 杀 虫 , 同 时 用 杀 菌 药 物 进 行 水 体 消 毒 , 防 止
1病 原 . 2症 状 .
车轮虫及小车轮虫 。 病 鱼 焦 躁 不 安 , 浮 至 上 层 狂 游 ,呈 跑 马 状 ,
细菌感染 。⑧增加溶 氧 ,在疾 病流行季节 可适 当增加 开机

黄颡鱼的病害防治

黄颡鱼的病害防治

在2000年以前,黄颡鱼病害在国内仅有鳃霉病、出血性水肿病和肠炎病的报道。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的疾病也日趋增多和严重。

现将我们多年养殖的病害防治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由细菌引起的疾病1.出血性水肿病(1)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胶状物、肠内无食物且充满黄色脓液。

病鱼食欲明显下降、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

(2)危害及流行:在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均可能发生,苗种阶段危害较为严重。

常在高温季节暴发,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当水温在25~30℃时则出现明显病鱼大批死亡现象。

(3)防治方法:①注意水质,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②用强氯精0.25~0.3克/米3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用3天。

③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时加1%食盐到饲料中。

2.肠炎病(1)症状:病鱼独游,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

在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脓血充塞肠道。

病情严重的时候,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

(2)危害及流行: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病菌主要来源于环境和变质的饲料,这种病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3)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用2%~3%的食盐溶液洗浴消毒。

②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饲料,鲜活饲料要用2%~3%食盐溶液消毒后投喂。

③每隔15天投喂1次大蒜或大蒜素药饵,每千克鱼喂大蒜l0~30克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2克。

④对发病鱼池,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用强氯精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5~0.6克/米3;每千克鱼用氟哌酸l0~30毫克拌饲,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5天。

3.水霉病(1)症状:病鱼受伤处水霉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

黄颡鱼爆发性病害防控技术

黄颡鱼爆发性病害防控技术

黄颡鱼在我国各大水系都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养殖,是一条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

今年开春以来,全国各地黄颡鱼都出现了大规模爆发性死亡,事件发生后,各级水产专家都深入一线进行流行病调查,及时调查病情,分析病因,制定防控方案,我们市县水产技术部门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4月26日黄颡鱼疾病诊断报告及5月9日省、市、县三级黄颡鱼爆发性病害防控分析会意见,结合前一阶段防控工作实践,特制定黄颡鱼爆发性病害防控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一、黄颡鱼发病主要症状及诊断患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或静卧池边;病鱼头部发红或发黑,体表皮肤溃疡、布满黏液,体色发黄或腐皮脱色;吻端、口腔充血、下颌部、鳃盖充血;鳃丝基本清晰正常,偶见鳃丝肿胀和少许粘液,有少量车轮虫感染;背鳍基部、胸鳍基部、尾鳍有溃烂、炎症;腹腔脂肪积累明显、有时腹水严重;胃、肠内无食物,有时胃充满粘性积液;肠道有充血发红肿胀病变,肛门红肿出血;肝脏失血、脾脏发黑、肾脏肿大坏死、胆囊肿大。

大部分患病黄颡鱼有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典型症状,如“头穿孔”病、腹水病、腐皮病等。

实验室分离到多种细菌病原,包括维氏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等。

二、黄颡鱼发病原因分析(一)发病池塘普遍为高密度单养模式,亩产量超过1500kg,密度过大,品种单一;(二)池塘管理缺乏,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低,溶解氧低,理化指标超标。

池塘冬季基本上未清塘消毒,投放黄颡鱼苗种前未培育浮游生物和有益微生物;○沈修俊杨军2020-12--57(三)3月底至4月初温度上升期投喂量过大,并且黄颡鱼摄食正常时,保健措施缺乏,没有及时进行预防;(四)养殖户采用地笼、摊网、拉网等操作导致鱼体受伤,造成致病菌或病毒感染;(五)疾病发生后缺乏科学诊断,滥用药物,加重病情。

过高的养殖密度、投喂量过大、外在刺激(水质、不当用药及人为刺激)是发病的主要条件,三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鱼体体质下降,免疫水平降低,感染爱德华氏菌和多种条件致病菌引发黄颡鱼爆发性病害。

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病因及主要症状7月份,养殖水体中由一于水质较肥黄颡鱼体表同时一、出现车轮虫、小瓜虫。

车轮虫、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黄颡鱼的鳃部、体表及鳍条等部位.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

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黏液。

主要危害夏花鱼苗、鱼种。

发前用l一%的食盐水浸泡51rn%2-0i。

a3合理放养注意养殖密度合理,宜.不过高。

4药物防治发病后用聚维酮碘全池遍.洒.3每天使用1.次连用3;次在饵料中拌人恩诺沙星l/g进行投喂;07gL浓度gk用.m/的硫酸铜、酸亚铁合剂(:)硫52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冰酸醋2022/0—5mgL溶液浸洗病鱼约1mn5i.有一定疗效;用亚甲基蓝03.—05/池遍洒,用2。

.mgL全连do病鱼体表可见车轮虫、小瓜虫的虫体.情较重时,病鱼类游动迟缓.漂浮于水面.不会因受惊吓而逃走,有时也群集绕池不断地用身体和其他5加强管理加强水质管理,.科学投饵。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及经常对食场进行消毒四、析原因分周晨霞造成死亡。

物体碰撞、摩擦或跳出水面,二、诊断由于夏花培育池水质较肥,放养密度较大.容易发生此病。

病鱼被车轮虫寄生于体表和鳃部后,躁不安,焦不摄食或狂游,身体消瘦或游动缓慢,鱼体会因车轮虫造成损伤后分泌大量黏液,圈发白,嘴特别是群集于鳃边的车轮虫,严重影响鳃的呼吸,加速幼鱼的死亡。

确诊寄生虫病最好通过镜检,显微镜低倍镜内可见活的虫体迅速移动。

寄生虫寄生于鱼鳃或体表。

一般寄生于鳃上的较小.体表的较大。

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黏液,通过显微镜检查.可见活的虫体在低倍镜视野呈“车轮状”动。

滚三、主要防治方法1清塘消毒鱼苗、.鱼种人池前要对养殖水体进行严格消毒。

5—5g亩生石灰清07k/塘,或用二氧化氯、白粉或三氯异氰脲酸等漂此外.黄颡鱼在p>.H80的水体中.常出现体表发白、皮肤黏液增多、体表腐烂的症状,病鱼常因此死亡。

这主要由于水体过高的pH使蛋白质发生玻璃变样,导致黏膜肿胀、坏死,从而使皮肤和鳃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严格控制按使用说明进行清塘,并合理施肥。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黄颡鱼是我国淡水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病害逐渐增多。

随着夏季水温逐渐上升,水体中各种病原体开始大量滋生,黄颡鱼比较容易被感染,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

经过几年的调查与检测,笔者对黄颡鱼养殖中出现的病害进行梳理,对其发病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现做如下介绍。

1 出血性水肿病1.1 病因及症状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

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1.2 疾病控制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d。

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在饵料中添加1%食盐。

2 肠炎病2.1 病因及症状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

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

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2.2 疾病控制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3%~5%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后再进行投喂。

全池泼洒0.5×10E~6的二溴海因,隔日再用用按浓度泼洒一次。

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方法

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方法

黑龙江水产####################################2006年第1期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方法张余才(富锦县绍文乡水产站黑龙江富锦161200)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是病害的增加,特别是害寄生虫病。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黄颡鱼寄生虫病防治方法。

1、九江头槽绦虫病九江头槽绦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肉眼即可观察到,白色,扁带状,长35 80mm,宽0.53 1.17mm。

虫体寄生在肠道内,吸附在肠壁上,吸取黄颡鱼的营养。

绦虫较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

病鱼食欲减退,身体瘦弱,生长缓慢。

九江头槽绦虫主要感染黄颡鱼鱼苗、鱼种,规格8c m以下容易感染,8c m以上感染较少。

(1)预防方法鱼苗种入池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

(2)治疗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晶体敌百虫,每万尾黄颡鱼种用晶体敌百虫50g,用温水溶解后拌入饲料中,每天喂1次,连喂3 6天。

投喂绦虫清药饵,绦虫清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投喂1天即可。

2、斜管虫病斜管虫病是春季、秋季黄颡鱼易患的一种寄生虫病,可在显微镜下鉴别。

斜管虫寄生在鱼体表和鳃上,寄生部位分泌大量粘液,鱼体表和鳃组织受到破坏,病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身体瘦弱。

病情严重时会导致鱼死亡。

斜管虫病的防治方法如下:(1)预防方法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或亲鱼入池前,用浓度8m g/L硫酸铜的溶液浸洗鱼体消毒,时间为20 30分钟。

(2)治疗方法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之一进行治疗: 全池泼洒硫酸铜,每m3池水用硫酸铜0.7g;全池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每m3池水用硫酸铜0.5g、硫酸亚铁0.2g;!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每m3池水用福尔马林20 30g。

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采用的较多。

3、指环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鳃上,大量寄生时,病鱼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上粘液较多,鳃丝呈暗灰色,体色发黑,离群缓慢独游,不摄食。

摘取鳃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扁平,有时蠕动,头部四个眼点。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防控策略探究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防控策略探究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防控策略探究黄颡鱼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受到了许多养殖户的青睐。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黄颡鱼的养殖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疾病威胁。

为了保障养殖户的收益和黄颡鱼的健康成长,有必要进行相关疾病防控策略的探究。

一、黄颡鱼常见的疾病1. 白点病:白点病是黄颡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的小点状病斑,鱼体出现瘙痒,进食减少,活动减弱等症状。

2. 鱼类细菌病:引起鱼类细菌病的病原菌较多,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假单胞菌等,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溃烂,腹水,呼吸困难等。

3.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鱼体寄生虫、鳃呼吸道寄生虫、消化道寄生虫等,会导致鱼体迅速消瘦,活动减弱等症状。

二、黄颡鱼疾病防控策略1.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黄颡鱼疾病的首要措施。

养殖池应避免受到化肥、农药、污水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的PH值。

2. 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不合理投喂是预防黄颡鱼疾病的关键。

合理配比饲料,计算好饲料用量,避免过度投喂引起水体污染和饲料残留,这样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

3. 定期检查疾病情况养殖户应定期对黄颡鱼进行体检,如观察鱼体表面是否有异常斑点、鱼鳃操作是否正常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4. 合理使用药物一旦发生疾病,应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用药,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药物,以免产生药物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5.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合理的养殖管理水平对预防疾病同样非常重要。

养殖户应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了解黄颡鱼的生长特点和易感疾病,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水平。

三、疾病防控策略的优化思考1. 加强宣传教育科学的养殖知识和技术对于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科学认知水平,让养殖户养成良好的养殖习惯。

养殖技术-黄颡鱼临床病害控制

养殖技术-黄颡鱼临床病害控制

养殖技术-黄颡鱼临床病害控制黄颡鱼常见病体表溃疡症(烂皮病)病原:柱状氏纤维菌发病特点:湖州地区在每年3月~5月,都会大面积发生以肌肉纽扣状腐烂、烂腮、烂尾、体表颜色脱落等为典型症状的溃疡症,俗称烂皮病,发病率在30%,死亡率在30%~50%,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病因分析:A、越冬期间,停食过早,不注意越冬期间增强鱼体的体质。

B、温回升后,池塘地质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水体恶化,造成体表免疫系统的损伤,造成细菌性病害的感染。

C、在临床病害防治中,发现烂皮病伴随车轮虫大量感染的病例达到70%,车轮虫的感染,可引起鱼体的应激,造成腮组织及体表粘液组织的损伤,造成易感病原感染。

爱得华氏菌感染(裂头病)病原:迟缓爱得华氏菌发病特点:在6月~8月高温时节,黄颡鱼养殖密度越高的池塘,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发病率20%,死亡率30%~50%。

典型症状:前期病鱼头部充血,后期开裂,病鱼集群在塘边游走,出现“吊水”症状,肝胆肿大,偶见肾周炎。

发病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使用多种药物无效。

病因分析:A、苗种密度高及规格不整齐的塘口发病率高,证明病原在胁迫环境下的传播及感染速度较快。

B、根据爱得华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的特点,其主要致病性为对免疫系统如肝脏、肾脏的伤害,造成免疫缺陷及败血症。

C、采用一般治疗方式,前期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根治,提示在治疗方法及疗程上尚需研究和摸索。

黄颡鱼套肠症病原:应激综合症伴嗜麦芽寡氧单胞菌感染发病特点:出现在7月~9月投喂量大的生长高峰时间,天气急剧变化后3天~5天开始发病,主要死亡大规格鱼种,典型症状为鱼肠道痉挛,肠道套入胃内或突出于泄殖腔外,肝脏发白,肠道内壁组织及胆囊组织病变不明显。

死亡率在5%~10%,若伴随细菌感染,死亡率可达30%~50%。

病因分析:A、环境的应激是造成肠道痉挛的主要因素,消化系统机能紊乱,造成器官器质损害。

B、伴随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死亡率随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人工养殖黄颡鱼,在8~9月份,易发生出血性水肿病,其发病率高,致死快,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主要症状1.病鱼特征。

发病初期,鱼体发黑、消瘦,生长迟缓,但抢食却很强烈。

病鱼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肿胀,眼眶充血,眼睛单目或双目呈水泡状。

游泳时腹部朝上并发生阵发性狂游,上窜下跳,跃出水面,片刻间衰竭无力,漂浮于水面死去。

2.死鱼症状。

外部特征表现躯体清瘦,尾柄细长,体表布满星条状黏液。

胸鳍硬棘僵硬呈“八”字型。

背鳍基部以及脂鳍均呈现充血浮肿,鳃盖或脑颅骨充血,口角及颌须充血或须个别脱落。

3.解剖检验。

肛门红肿呈脱肛状,腹腔积水,皮下肌肉组织充血发炎。

肝、胆、肾均肿大。

肠内无食物或残存少许食物,脾脏呈明显酱紫色,颅腔中有血块淤积。

二、预防措施1.定期对鱼池进行冲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水质老化及水温突变。

2.使用的鱼具要及时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经常对水体消毒,预防病原体的蔓延。

4.死鱼要及时处理,不要随意丢放。

三、治疗方法针对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特点,宜采取体外消毒与药物内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效果显著。

1.水体消毒。

发病初期,全池泼洒15~20g/立方米的生石灰或泼洒1~2g/立方米的漂白粉。

2.药浴。

对病情特别严重的,应进行彻底清池并捕出鱼群集中药浴,如用3×10E-6的亚甲基蓝,药浴10~15分钟,效果显著。

3.内服药饵。

水体消毒后第2~6天可连续投喂药饵。

投喂量可以比平时减半,目的是确保鱼群完全摄食以及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

拌饵时每千克饲料拌0.5g的盐酸吗啉胍加0.5g盐酸黄连素或者每千克饲料拌0.25g的土霉素加0.5g的磺胺嘧啶,对病鱼疗效明显。

4.常规水质管理。

投药饵后的2~5天内,可以对全池遍撒0.2g/立方米的漂粉精,或者泼洒0.3g/立方米的三氯异氰脲酸。

7~8天后全池再泼洒25g/立方米的生石灰浆,对水体的pH值进行控制。

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控(下)

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控(下)
l D
编辑: 庆文( a q @ja rg v a 阮 r n w s gi o . ) u . c
轻 压腹 部 则肛 门有黄 色粘 液流 出 。剖 开鱼腹 , 患病 较轻 的鱼 体食 道和 前肠 充血发 炎 , 严重 者全肠 发炎 呈浅 红色 , 血脓 充塞肠 管 。病鱼 离群 独游 ,活动 迟缓 ,食欲 减退 。肠 炎病 主要 危害鱼 种 和 成鱼 ,病菌 感染 可能 来源 于养殖 水域 的底 层淤泥 ,鱼 体摄 食 的浮游 动 物 、水蚯 蚓 以及 人工 配合 饲料 中 的鱼 肉浆 也有 可能携 带该 病 菌。流行 高峰 多发 生在水温 为 2 — O 5 3 ℃时 。
鸡新城 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喉 气管炎 把 慢 呼 治 好 ,这 是 不 切 合 实 际 的 想 法 。
等。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 慢 呼时一定要分辨 清楚是 否存在混合感 染。值得 一提 的是 , 时混合 感染并非 有 只有两种病 混合 ,三 四种病混合感 染的
就算用一两次药病情有所好转后 ,也还
伤 口的苗 种和 成鱼 。此病 在水 温低 时 最 易发 生, 多因在 拉 网、分箱 、运 输 过程 中操作 不 当引起 。 2 疾病控 制技 术 在捕 捞 、运 输 . 和 放 养过 程 中,尽 量 避 免鱼 体受 伤 ,
狂游 ,呈 “ 马 ”现象 ; 检可 见大 跑 镜 量 车轮 虫寄 生于 鱼体 的鳃丝 和皮 肤粘 液 上 。 主要 危 害 黄 颡 鱼 鱼 苗、 鱼 种 , 多发生于 春末秋 初 。 2 疾病控 制技 术 全 池泼 洒每立 .
大肠杆 菌病等 。就 பைடு நூலகம்吸 症状 的 表现 而
言 , 由这 些 疫 病 引 起 的 呼 吸 道 症 状 与 现 象也 常见 不鲜 ,在这种情 况下,联合 慢 呼 有相 同之 处 ,如 呼吸 紧张、流 鼻 用 药就 显 得 更加 重要 了。 液 、气喘 、咳嗽 、眼 睑肿胀 等。 因此 , 三 、用药 份量 和用 药疗程 用 药 时 需要 注 意 份 量 。 份 量 不足 , 为 了把 病辨 准 ,应 作 外表 症 状 、病理 变化 等 综合分 析诊 断 。 达 不到 治疗要 求 ,不可能取得好疗效 ; 二 、注意 混合 感染 ,联合 用药 药量过大 , 副作 用大,肉鸡的身体 受 毒 肉鸡发 生慢 呼 ,往往 都 有 混合 感 到较 大 的损 害,原病 未愈 ,新病 又来, 染的现 象。常与慢呼混合 感染的疫病主 同样不能把病治好 。还有疗程 问题 ,有 要 有大肠杆菌病 、副伤寒病、非典 型肉 的养殖户用一两次药或 注射一次药就 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