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天气多变慎防黄颡鱼一点红”
天气多变慎防黄颡鱼一点红”今年5-6月以来,黄颡鱼每年例牌病害"一点红'病如期现身,发病率极高,加上不稳定天气因素的影响,病害发生情况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养殖户烦不胜烦。
6月26日,记者来到新会沙堆的一黄颡鱼养殖塘,只见鱼塘下风处和塘边的水面上飘着一层白花花的黄颡鱼死苗,规格多在3公分左右,大的有5公分,估计都是在两三天内死亡的。
站在投料台处,水面上还不时有或挣扎、或定住不动的濒死鱼苗从上风处飘来,大约一分钟时间,记者就捞到了近十条这样的鱼苗。
"得了一点红病,已经死了七八成',塘主老陆对此无可奈何。
黄颡鱼"一点红'病又叫"裂头病'、"爆头病'、"红头病'(均为民间叫法)。
资料显示,该病在25-28℃发生较严重,6-8月为发病高峰期,9-10月也有发生;从苗种到成鱼均有发生,1-3两的鱼种发病较多,一般情况下死亡速度并不快,但病程比较长,短的几天、长的可达20天至一个月以上,累计死亡率比较高。
在鱼苗阶段,3公分左右的鱼苗易发此病,主要表现为头顶一点红(充血症状),有的鳍条、下颌充血、瘦身,白天可见病苗在水面打转,活力差,多数没有发展到"裂头'阶段就已死亡。
而较大规格的病鱼也同样多数表现为头部红肿,有的头顶向上隆起形成脓包、头部皮肤溃烂,直至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长的空洞,发病较重的鱼甚至出现鱼鳍发红、内脏有少量腹水的症状,病鱼体色暗淡。
该病的发生多伴随其他疾病发生,最常见的是败血症发生后易出现裂头病。
利洋水产医院广佛总店店长陈保立在《黄颡鱼"裂头病'病因调查》研究论文中指出,头部"裂开'是"裂头'病的主要特征,"裂头'是发病的末期症状,但并不是发生"裂头'病的黄颡鱼都会出现"裂头'症状,有些在未"裂头'之前便死亡。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05养殖技术1 出血性水肿病1.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在感染之后的鱼体表面出现泛黄粘液增多,咽喉部位皮肤会出现破损和充血状况,呈圆形的孔洞状,腹部会有明显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出现充血,背鳍肿大,在胸鳍和腹鳍基部会出现充血,甚至于在腹部的脐部到腹鳍纵裂处,会出现胆汁外渗的情况,腹腔内会有大量的血水或者是黄色的冻胶状物,肠胃内没有食物,胃出现苍白,肠胃充满黄色的脓液,肝脏呈现土黄色,脾脏出现坏死,在肾脏上会出现黑点,这种病在苗种或者是成鱼养殖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尤其是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比较流行,死亡率能够高达80%,在高温的季节这种病非常容易爆发,并且来势较快,蔓延速度非常之快。
1.2 疾病控制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者应该非常注意养殖的水质状况,保持一个较好的水环境,溶解氧要保持在5mg/L,同时应该降低鱼苗的养殖密度,在发生染病之后对水体每天要进行消毒,投喂鱼肉浆时应该在其中加入1%的食盐。
2 肠炎病2.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通常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染病的鱼群上会出现膨大,肛门出现红肿,在按压腹部时有黄色的粘液流出,一般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会出现充血发炎,而严重的全肠发炎,并出现浅红色,血脓堵塞肠管,感染病之后的鱼,会离开群体进行独游,并且出现活动迟缓,食欲减退的情况,肠炎病主要造成的危害在鱼种和成鱼之间,感染病菌的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在养殖的区域的淤泥,大量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鱼肉浆等都有可能会携带这种病毒,一般水温在25°到30°时,这种病比较流行。
2.2 疾病控制在发生这种病之后,对池塘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不能够投喂一些腐烂的饲料,活饵应该要用3%到5%的食盐溶液进行消毒,并且在饲料中要添加1%的食盐再进行投喂,在鱼池中撒入0.5×10-6的二溴海因,隔日再按照浓度泼洒一次。
3 一点红病3.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症一般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症,在感染的鱼体头顶会出现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等情况,鱼会离群独游或者较长时间的将头朝上尾朝下的方式,垂直悬浮在水中,来回战转动,这种情况发病的原因一般为:第一,投放密度较大,鱼池中粪便和排泄物增加导致水质较差,鱼长期生活在一种半缺氧的状态,并且随着可活动的区间的减少使得活动能力减弱,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寄生,第二,水质被污染,水中的细菌增加,增加了鱼感染的情况,第三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造成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的比较缓慢,排泄物较多,造成对水的二次污染,引发了寄生虫细菌等感染。
黄颡鱼_一点红_病的病因及防治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
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科,为广布性鱼类,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喜栖息于静水、缓流水体,营底栖生活,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小型野生经济鱼类。
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由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害越来越严重,影响着黄颡鱼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近一年内全省各地黄颡鱼养殖中出现了与其他鱼类不一样的病,当地人称“一点红”,其暴发快,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
一、症状病鱼主要为3~5厘米规格,发病时头顶部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鳍条基部充血,离群独游或较长时间头朝上、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且来回转动。
二、病原诊断首先刮取头顶溃烂处粘液于载玻片上,并滴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轻压后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没见到寄生虫存在;再次剪取少量鳃丝、鳍条碾烂,压平,低倍镜下即可见大量车轮虫存在,鳃丝边缘全被车轮虫占有。
初步诊断该病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病。
三、发病原因1.放养密度过大 发病严重的1号、3号、10号鱼池(平均面积2亩)放养量均在5万尾/亩左右,养殖密度过大,幼鱼粪便和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增加了车轮虫病的感染。
2.水质污染较严重 由于养殖用水来自于大竹县乌木水库(库容6600亩),取水位置位于坝前水面下2.5米处,本身坝前有机质含量极其丰富,水质相对较差,且引水至鱼池为全封闭式管道,没有经过曝气、过滤、净化处理,溶氧相当低。
3.水体pH值较低 由于该地土质均为白垩土,数次测量水源及鱼池内pH值均在5.8~6.0间,呈弱酸性,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4.轻防重治 缺乏防病意识,每月没有按时检查,预防鱼病,调节水体,改善水质,遇到天气骤变,鱼体摄食后,极易暴发鱼病,发生大量死亡现象。
5.饲料蛋白质较低 由于黄颡鱼投喂前期饲料均为鲤鱼苗种饲料,粗蛋白34%~36%,动物蛋白含量在10%~15%,不能满足黄颡鱼的营养需要,使得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较慢,残饵、排泄物较多,造成了水体的二次污染,诱发了寄生虫、细菌等的感染。
黄颡鱼“一点红”病害防治要点
于头面部 。表现为鼻颊部红褐 色结节损 害, 以后 形 成 大 片 红褐 色浸 润 损 害 , 损 害
中心通 常有 溃疡 和疤 痕 。 当黄颡 鱼头 部皮 肤 出 现红褐 色 浸润 损 害 的同 时 , 鼻 间骨也
、
发病 情 况 和 症 状
亏 损 的情 况 , 本 文就黄颡鱼 “ 一 点红” 病 的防 治 做 一 些探 讨 。
一
红” 病 的致 病 菌 为 迟缓 爱德 华 氏菌 , 迟 缓 爱 德 华 氏 菌 为革 兰 氏 阴性 小 杆 菌 ,进 入
免疫力强的机体 中不会引起任何组织变 化, 仅在真皮 内短暂存活。 免疫力低下时 机 体 组织 细胞 吞 入该 菌后 , 细 菌 在细 胞 内 繁殖 , 形成为菌球 、 泡沫结构和混浊小滴, 成为泡沫细胞 肉芽肿 ,发生瘤 型病理改
发病 时头顶部溃烂 、 红肿 、 穿孔 , 鳃 充血 , 鳍条基部充血 , 离 群 独 游 或 较 长 时
正遭蜂窝状蛀蚀 ,严重时鼻中隔穿孔 , 这 些 为黄 颡鱼 “ 一 点红 ” 病 的主要症 状 。
三 、防 治 措 施
间头朝上 、 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 , 且来 回 转动 。 体表发黑 , 鳃丝 、 鳍基充血 , 鳃 内黏
2 . 彻底清塘 , 严格消毒 , 加强水质管 理。在养殖过程 中, 特别是高温季节 , 养 殖水体极易恶化 , 因此要 防黄颡鱼发病 , 可采取换 水 、使用光合细菌或硝化细菌
类 的 微 生 物制 剂 ,或 使 用 解 毒 活 水 素 和
了水体的二次 污染 , 诱发了寄生虫 、 细 菌 等 的 感 染 。 现在 研 究 认 为 黄 颡 鱼 “ 一 点
图解黄颡“一点红”病
防控 措 施 :
全年时有发生 , 5月发生最严 重 , 特别是 3 1 公分的鱼苗。 —0
l 、排换水 ,使用 强的氧化剂 ( 二氧化 氯、碘制 剂 )杀灭
水体的病原菌 ; 然后泼洒复合微生物改善水体环境 ;
防控措施 : 使用抗 生素 0 p m土霉素或 0 p m阿莫西林 .p 5 .p 2
一
病鱼一般会并 发一 些寄生虫病 ,如车轮虫 、 管虫等,所 斜
以可以同时外用一 些杀 虫药如硫酸铜等。但是使用杀 虫药时要 注意不能影响到黄颡鱼的摄食 ,不能破坏水质 。囡
般只要看到鱼头顶出现 “ 一点红 ” 症状 ,即可判断是此
病 。但由于病鱼体弱 ,鳃上常常会寄生大量的车轮 虫 , 以有 所
防控措 施 :
1 、使 用 2 0 3 0p 的福尔 马林对 鱼体进 行浸泡 2— 5 0 — 0p m 0 2 分钟 ,连续处理 2天 ; 2 、然后泼 洒葡萄糖和维生素 C解毒和增强鱼体的活力。
流行性溃疡病
2投喂维生素 c E 、 、 和免疫多糖类物质 , 增强鱼体的抗病 力。
内服抗生素效果均不是太佳 , 所以我们认为,预防是关键。预
防的主要措 施 ,一是 增强 免疫鱼本 身体质 ,定期 内服维生 素 类 ,选择优质饲料 是关键 ; 二是保持 良好水质 ,定期调 节水质
进行鱼体浸泡。
图解黄颡 “ 一点红 ’病 ’
口 文/ 南 通 经 济技 术 开 发 区农 村 工作 局 陈 泉 斌 图 广 东 养 宝 生 物制 药有 限公 司 陈允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发病症状 黄颡 鱼 “ 一点红 ”病 ,又叫 “ 裂头病 ” 头 肿病” 、“ ,为近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黄颡鱼是我国淡水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病害逐渐增多。
随着夏季水温逐渐上升,水体中各种病原体开始大量滋生,黄颡鱼比较容易被感染,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
经过几年的调查与检测,笔者对黄颡鱼养殖中出现的病害进行梳理,对其发病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现做如下介绍。
1 出血性水肿病1.1 病因及症状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
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1.2 疾病控制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d。
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在饵料中添加1%食盐。
2 肠炎病2.1 病因及症状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
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
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2.2 疾病控制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3%~5%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后再进行投喂。
全池泼洒0.5×10E~6的二溴海因,隔日再用用按浓度泼洒一次。
黄颡鱼出血病是什么?怎么治疗预防
黄颡鱼出血病是什么?怎么治疗预防黄颡鱼抗病能力强,是很少生病的,近年来养殖者也越来越多。
但也有少数鱼塘发现黄颡鱼爆发出血病现象,针对此病,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也要做好常见病的防治。
黄颡鱼爆发出血病怎么办?应对措施:第一步:降低氨氮亚盐对其危害,减少应激首先全塘使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氨氮亚盐的毒性,接着使用增氧剂和分解类的菌制剂分解池塘中的粪便和底部有机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和繁殖。
对于氨氮、亚盐过高的池塘,使用化学类改底产品,建议适当增加用量。
第二步:内服减少鱼体病原菌数量,增强免疫力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从鱼的表观症状和解剖结果来看,细菌已经感染到了鱼的体内,造成部分器官败坏,所以需要先将鱼体内的有毒细菌杀死,增强鱼的免疫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
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产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
另,由于抗生素类的产品对鱼体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配合多维类的内服产品,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第三步:池塘水体和底部杀菌,减少病原菌数量内服杀菌后,先对池底进行消毒,然后对水体进行消毒,这样即可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性出血病。
总之,在疾病高发期的季节,要加强预防措施,勤巡塘,早发现,早治疗。
夏季黄颡鱼容易发生哪些疾病?一、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
少食或停食。
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2、治疗以池塘水体消毒为主,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毫升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3、病情严重时,可在每公斤饵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二、出血性水肿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
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1、改良水质。
养殖期间,应经常加注新水。
全雄黄颡鱼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症状:多由小瓜虫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病鱼皮肤上,肉眼可见小白点,用镊子取下小白点,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 1、福尔马林50 克/立方米浸洗鱼体10 分钟。 2、复方鱼虫净0.3~0.4 克/立方米全池遍洒。 3、水霉净20 克/立方米药浴15 分钟。
3、粘孢子虫病
症状:病原体为歧囊碘泡虫,其孢子进入鱼体后,在各个鳍尖端形成大小不等或重叠的灰白色孢囊常达10多个,严重影响鱼的游动和摄食,使鱼体消瘦。
防治方法:1、可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0.3 g/m3多次,肠内有虫寄生时,同时将敌百虫拌饲投喂,可减轻病情;2、也可每667 m2采用125 kg生石灰彻底清塘预防,病鱼用1 m3水放入500 g高锰酸钾溶解后浸洗20-30分钟。
2.出血性水肿病
症状:病鱼体色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胶冻状物,胃肠无食,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有霉黑点。
防治方法:1、二氯海因0.5 克/立方米水体消毒,连用3 天。2、投喂四环素药饵,每千克饵料加入0.7克四环素,连用1 周。3、加大换水量,定期用生石灰15~20 克/立方米水体消毒。
(三)、寄生性疾病及其防治
1、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
症状:因车轮虫或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所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苗种。病鱼焦躁不安,在水上层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转。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或斜管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上。
防治方法: 1、 0.7 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2、复方鱼虫净0.3~0.彻底清塘消毒。
(二)、真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夏季黄颡鱼“一点红”病的诊断与防治
四 、发 病 原 因分 析
少量鱼种感染此病 ,头朝上尾朝 下、急速狂游直 至死 亡后漂浮在水面 上。就发病池塘情 况来看 ,此病造 成 死 亡速度并不太快 ,但发病整个过程 持续较长 ,从发 现症 状采取 治疗措 施至症状缓解停止 死亡 ,整个过程
危害 3 ~5 厘米 的黄颡 鱼 鱼种 ,该菌 感染 免疫 力强 的
的不 断增 加,进入黄颡鱼苗 种 “ 一 点红 ”病 害高发季 节 。此 病主 要感 染 3 ~5 厘 米黄 颡鱼 种 ,发病 初 期无 明显 临床表 现 ,病鱼体表也 没有明显感染症状 。随着 病程发展病 鱼食欲减退或停 止摄食 ,离群缓游 、反应 迟钝 ,身体 失去平 衡 ,在 水体 中上下 旋转缓 慢游动 ,
1 . 投放 黄颡鱼 “ 水花 ”本身携 带致病 因子迟钝 爱
德 华菌 当水温较 低 时该菌 正处于潜 伏期或 生长延滞 期 ,
其致病 性并没有表现 出来 ,随着 水温的升高细菌逐渐 进 入对 数 生长 阶段 ,当达 到 2 5 ℃左右 时迟 钝 爱德 华
大概 持续 了 3 0 天左 右 ,死亡 数 量相对 放 养量 来说 能 够 占到放养量 的3 0 % 。
二、致病 因子 刮取病鱼头顶 的 白色或红色黏 液于载玻片上 ,滴
一
氏菌致病力达到最 高,其致病性 明显表现 出来 ,这 与
进入6 月份后黄颡 鱼鱼种逐渐 发病 、死亡 数量逐渐 上
升相 吻 合 。
滴 纯水并盖上盖 玻片置于低倍显 微镜下观察没 有发
2 . 黄颡鱼鱼种单位 面积投放 密度 过大
成 为黄颡 鱼养殖 产业 发展 的制约 瓶颈 。2 0 1 3年 入夏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出血病在黄颡鱼养殖中非常常见,特别是每年的5-9月为该病的高发期,无论是鱼苗还是成鱼都容易感染。
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50%左右,病鱼往往成急性发病来不及治疗,对鱼塘危害大,因此要以预防为主。
一、黄颡鱼出血病的发生条件1、发病时间:黄颡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每年4-5月的梅雨期和8-10月的高温期,其中5-6月和8-9月为高发期。
2、危害群体:鱼苗期主要是出血性水肿,规格3-5cm的鱼种容易患病,致死率很高;成鱼患病规格在0.1斤以上。
3、发病率: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30%-60%。
4、发病水温、pH:水温在25℃以上,pH6.5-8。
二、黄颡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案鱼出血病的几个治疗方案,仅供大家参考。
方案1鱼血停用水充分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1m3水体,0.05~0.06ml。
方案2用出血宁50g均匀拌入50kg饲料中制成药饵投喂,3天为一个疗程。
每天投喂一次,连续使用3-7天,达到疗效。
方案3:克毒先锋用水稀释300-500倍,全池均匀泼洒。
用克毒先锋160-200g/亩•米(0.25-0.30ppm)全池泼洒,连用2-3天。
方案4:菌克100用水稀释500-10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0.18-0.23ml(即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120-150ml),每隔2-3天用一次,连用2-3次。
三、黄颡鱼出血病如何预防?1、完善消毒措施鱼种投放前要彻底清淤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用二氧化氯片剂或复合碘制剂等消毒水体。
2.合理搭配放养鱼种主养黄颡鱼除合理放养外,应适当搭配花白鲢以控制水质过肥。
3.加强水质调控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不能低于1.5米,以2米为好,要定期换注新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发病期间为避免应激应尽量减少注换水次数。
4.投喂新鲜饲料坚持“四定”投饲,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粗蛋白高于42%为好。
突发!黄颡鱼发红溃烂带水霉?是冬季常发病,这里有最全的黄颡鱼越冬技巧!
突发!黄颡鱼发红溃烂带水霉?是冬季常发病,这里有最全的黄颡鱼越冬技巧!广· 告近日,河南信阳的马老板在黄颡鱼养殖上遇上了点麻烦:养殖的黄颡鱼成鱼背鳍发红溃烂,伤口还带有些许水霉菌丝,这可急坏了马老板。
经过电话沟通得知,马老板的鱼塘现在的水温已经接近0℃,造成黄颡鱼成鱼背鳍发红溃烂最大的原因就是拉网造成的机械损伤,随后,溃烂处又因细菌性感染导致水霉菌丝产生。
那么,冬季养殖黄颡鱼该注意哪几点呢?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
耐低氧能力一般。
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因此,在调水上,要注意其生长温度、ph值、溶氧。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
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鱼体表无鳞和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甚至在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
因此,在防治鱼病时,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冬季,黄颡鱼容易得水霉病、小瓜虫等鱼病:| 水霉病 |病因及症状:水霉病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除了食用鱼上已禁用的孔雀石绿外,目前还没特效药可用于治疗。
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
此病一般发生在13℃-23℃的水温,也就是春、秋两季,但是较低的水温也能生长,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 小瓜虫 |病因及症状:患病鱼表现为池塘底层集群,焦躁不安,体表、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因网养殖技术分享.鱼类资料.黄颡鱼红头
黄颡鱼红头病
1、流行情况及症状
该病病症分急性型和慢性型,症状和败血症相似。
急性型发病急,死亡率高,多在水温迅速升高,水质恶化的条件下发生。
从初期到大量死亡只需3-5天。
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不吃。
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有时螺旋状游动,最后沉入水底死亡。
体表典型症状为头部发红,伴随腹部膨大,鳍条、下颌、鳃盖、腹部可见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肛门外凸,剪开腹腔内有大量含血或者清亮的液体,肝肿大变白。
另有部分病死鱼却没有明显症状。
慢性型病情稳定,死亡量不会出现明显的起伏,但病程很长,可达20天甚至一个月。
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出现急性型相类似的症状。
后期还会出现在颅骨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所以当地养殖户又称该病为暴头病,红脑门病等。
2、预防方案
每隔半月定期使用华驰水宝2亩/袋调节底质,每半月内服3天解毒抗菌药做保健。
具体方案为华驰代谢灵(200g)+三黄液(500ml)拌40kg饲料。
3、治疗方案
第1天:华驰水宝+解毒清2亩/套,同时停食;第2天:华驰复
合碘4亩/瓶全池泼洒(连用2天)并继续停食;第3-7天内服华驰菌灵(200g)+三黄液(500ml)+代谢灵(200g)拌30kg饲料。
拌药期间饲料量为正常量的70-80%。
综合多方信息编辑
不足之处望见谅
谢谢。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分析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分析作者:陈钰李佳开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2期摘要:黄颡鱼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属常见底栖杂食温水性鱼类。
由于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近年来养殖黄颡鱼的人越来越多。
但养殖遇到的病害问题也开始逐渐增多,其中以黄颡鱼出血病、爆头病等最为严重。
由于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导致一些养殖户损失惨重。
本文着重谈谈黄颡鱼出血病防治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出血病;池塘;养殖;防治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的问题逐渐增多,尤其是黄颡鱼的爆头病和出血病危害性最强,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和药物治疗,给黄颡鱼的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过研究和实践,黄颡鱼出血病可以通过外用内服和调节水质以及内脏处理来解决。
一、黄颡鱼的养殖条件1、池塘养殖黄颡鱼的养殖的池塘面积要求不是很高,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养殖数目而定,养殖池塘的水深应该保持在1.5米以上,池塘底部的淤泥要定期清理,避免泥沙堆积过厚,池塘的养殖要求具备基本的灌溉条件,做到水量充足便利。
在鱼苗进入之前要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每亩池塘可以用生石灰75-90公斤,生石灰可以很好地清除野生鱼种和病原体,营造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避免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内部因素的影响产生出血病等。
黄颡鱼属于耐低氧的常见鱼种,喜欢在清洁的水质中存活,所以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质透明度应该保持在40厘米左右,鱼种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该设置增氧机,防止因鱼群密度过大造成黄颡鱼因缺氧浮头,黄颡鱼池塘的水质碱性不宜过强。
【1】2、黄颡鱼池塘鱼病防治工作黄颡鱼的抗病能力非常强,在养殖中发生大病的几率很少,但是容易受到池塘中的气温、水质和水体里面的真菌、寄生虫的影响,引起各种局部的感染和寄生虫引发的内脏部位的疾患,需要在养殖过程中经常观察,并对可能发生的异常事件提前预防。
近年来,黄颡鱼养殖户在追求高产量、高效益,盲目的增加放养密度的同时,黄颡鱼所面临的病害问题也在逐步增多,危害也在不断扩散。
黄颡鱼裂头病的预防及治疗
经过 多地 的病 原 分离币 ¨ 人工 感染 , 经 叫
确该病 是鲶爱 德华 氏 感染造 成的 感染途
顶穿孔 ,头 盖骨 裂开 ( 如 1 ),甚 至露 出脑 组织 也 有 的发病 过程 头部 骨骼直接 裂开 ,并
径 主要是经 鼻腔感染I 嗅觉细胞 , 进 入大脑 ,
经脑膜 感 染 骨 ,也 l I J 经 过消化道 干 ¨ 鳃感 染 爱德 氏l 肖为水 中常 细 ,也 魁水产上常
状 。早期 时不易发 现 ,鱼 出现异 常甚至开 始死
一
预 防裂头病 的预防在 养殖过程 中需要注 意
下几点 :
( 1 )根 据 自己的实 际情 况 ( 池 塘 条件 ,
水源 等 ),选择 合适 的养殖 密度 ,池塘养殖 密
度越高 ,水质调节 与病 害的风 险就越 大。
亡 ,才 能 引起注 意 。死亡 的鱼 中并未全 部有裂 头 症 状 ,说 明 裂头 并 不 是 引起 所 有 死 亡 的 病
状 .有些病 鱼住未 “ 裂头 ”之前便 夕 匕 I ’ - l
从 苗种到成 鱼均 有发生 ,茁 下塘一个 月I ~
该痫就 开始 发生 ,一 『 败 j 到 三两之 『 H 】 的鱼种 发病
较 多 ,尤其 是二龄 鱼发病率 较高 .半斤 以上的
m 儿 乎不 发病 ,发病 水温 在 1 8 一 ℃之 间 .在
2 5 ℃ 以上 发病 较 严 重 ,每 年 的f 】 一 t ) 月为发 病 l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人工养殖黄颡鱼,在8~9月份,易发生出血性水肿病,其发病率高,致死快,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主要症状1.病鱼特征。
发病初期,鱼体发黑、消瘦,生长迟缓,但抢食却很强烈。
病鱼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肿胀,眼眶充血,眼睛单目或双目呈水泡状。
游泳时腹部朝上并发生阵发性狂游,上窜下跳,跃出水面,片刻间衰竭无力,漂浮于水面死去。
2.死鱼症状。
外部特征表现躯体清瘦,尾柄细长,体表布满星条状黏液。
胸鳍硬棘僵硬呈“八”字型。
背鳍基部以及脂鳍均呈现充血浮肿,鳃盖或脑颅骨充血,口角及颌须充血或须个别脱落。
3.解剖检验。
肛门红肿呈脱肛状,腹腔积水,皮下肌肉组织充血发炎。
肝、胆、肾均肿大。
肠内无食物或残存少许食物,脾脏呈明显酱紫色,颅腔中有血块淤积。
二、预防措施1.定期对鱼池进行冲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水质老化及水温突变。
2.使用的鱼具要及时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经常对水体消毒,预防病原体的蔓延。
4.死鱼要及时处理,不要随意丢放。
三、治疗方法针对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特点,宜采取体外消毒与药物内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效果显著。
1.水体消毒。
发病初期,全池泼洒15~20g/立方米的生石灰或泼洒1~2g/立方米的漂白粉。
2.药浴。
对病情特别严重的,应进行彻底清池并捕出鱼群集中药浴,如用3×10E-6的亚甲基蓝,药浴10~15分钟,效果显著。
3.内服药饵。
水体消毒后第2~6天可连续投喂药饵。
投喂量可以比平时减半,目的是确保鱼群完全摄食以及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
拌饵时每千克饲料拌0.5g的盐酸吗啉胍加0.5g盐酸黄连素或者每千克饲料拌0.25g的土霉素加0.5g的磺胺嘧啶,对病鱼疗效明显。
4.常规水质管理。
投药饵后的2~5天内,可以对全池遍撒0.2g/立方米的漂粉精,或者泼洒0.3g/立方米的三氯异氰脲酸。
7~8天后全池再泼洒25g/立方米的生石灰浆,对水体的pH值进行控制。
黄颡鱼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塘边疯狂游动,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病鱼皮肤粘液与鳃丝中会寄生大量的车
2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措施
轮虫。
2.1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车轮虫病的防治可以通过硫酸亚铁铁合剂与硫酸铜联用全池泼洒进
入秋、清明等换季时期是黄颡鱼疾病的多发期,必须要做好黄颡鱼疾 行防治,并使用水稀释三千倍之后的中水车轮净进行全池泼洒。
畜牧水产
NONG JIA CAN MOU
农家参谋
黄颡鱼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秦荣娟
(桂林市第二水产养殖场,广西桂林,541006)
【摘 要】黄颡鱼肉质鲜美,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营养价值 并将氟苯尼考粉或者恩诺沙星粉拌和到饲料中进行投喂,一周为一个疗程。
较高,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随着黄颡鱼养
病防治工作,减少黄颡鱼养殖的损失。首先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及
2.4 黏孢子虫病
时清理病鱼用过的工具,消毒处理捕捞网、水桶等,避免将病原体带入鱼
黏孢子虫病是因黏孢子虫感染造成的,患病的黄颡鱼体表出现一定数
池引起交叉感染,并使用漂白粉液进行消毒。然后,需要做好鱼塘的消毒 量和形状的小白点,皮肤出现溃烂,严重时病鱼会慢慢死亡。
[3] 马贵华 , 张力 , 许明 . 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J]. 江
底净宁以及降氨宁,第三天喷洒 EM 原露、高效复合芽孢杆菌以及益水宁, 西水产科技 ,2005(3):43-45.
-140-
慢,喜欢离开鱼群独自活动。
鱼生长发育的要求。
肠炎病的防治首先要对养殖池塘进行系统全面的消毒,投喂优质营养
3 结束语
价值较高的饲料,并用 3% 左右的氯化钠溶液对活饵进行消毒,在饲料中
黄颡鱼的疾病防治
黄色黏液流出,肠充血发炎。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 食欲减退。
防治: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 料,活饵应用 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 1%食盐进行投喂;全池泼洒二溴海因 0.5 克/米 3。
五、黏孢子虫病 病因:黏孢子虫感染。 症状:病鱼皮肤组织破溃,体表布有不规则的小白 点,鱼体日渐消瘦死亡。 防治:①用 90%晶体敌百虫化水后全池泼洒,用量为 0.2~0.3 毫克/升,隔 1~2 天再用 1 次,连用 3 次;②用灭 孢灵全池泼洒,每亩 1 米水深使用 25~40 毫升。 六、车轮虫病 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引起。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 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 和皮肤黏液。 防治:①全池泼洒,每立方米用 0.7 克硫酸铜和硫酸 亚铁合剂(5∶2);②使用“车轮净”,用水稀释 3000 倍以 后全池均匀泼洒,每亩 1 米水深使用 25~50 毫升。 七、小瓜虫病 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 症状: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 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可见大量小 瓜虫。 防治:①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 50~60 毫升浸洗鱼体 10~15 分钟;②使用“天维必杀”,加水稀释 2000 倍后全 池均匀泼洒,每亩 1 米水深使用 20~25 毫升。 八、锚头鳋病 病因:由锚头鳋寄生引起。 症状:病鱼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寄生部 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鳋寄生。 防治:用“百虫杀”,加水稀释 2000 倍后全池均匀泼 洒,每亩 1 米水深使用 25~30 毫升。 九、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饲料变质。 症状:有脂肪肝、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 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 防治: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 中维生素的用量。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能治疗好?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能治疗好?出血病在淡水鱼养殖中最为常见,一旦爆发危害也是相当严重。
尤其是黄颡鱼,近年来经常有地方出现有爆发出血病的现象。
对于黄颡鱼养殖者来说,需要先找到致病因素,然后对已经发病的患鱼进行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好的疗效。
本文就针对黄颡鱼出血病的发病原因及用药做以下介绍,供大家参考。
黄颡鱼出血病是怎么产生的?1、在苗种期或成鱼期,养殖户习惯换水,换水对黄颡鱼会产生应激,加上水体消毒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引起鱼体感染。
2、池塘水质条件差,氨氮亚盐偏高,鱼体在抵抗力弱时对氨氮和亚盐的敏感度很高。
3、5-6月雨水多,7-8月白撞雨多,雨水对鱼体应激大。
4、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大,池塘粪便和有机质积聚过多,加上高温季节细菌繁殖快,鱼体容易被感染。
5、投喂饲料营养单一,抵抗力下降。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治疗好?1、经药敏实验发现,出血病致病菌对沙星类、头孢类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西林类药物不敏感。
2、黄颡鱼出血可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药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可配合多维类内服产品,提高其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还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可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氮亚盐的毒性。
3、治疗泼药之前,必须调好水质,药物治疗效果才会显著,亚硝酸盐高的池塘往往易于诱发出血病。
有寄生虫寄生的池塘,必须先进行杀虫,然后泼洒消毒药物才会有效。
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辛硫磷(40%)每亩20-30ml配合硫酸铜250-350g/亩;对于寄生虫引起的鲫鱼、鲂鱼的出血病效果很好。
苯扎溴铵配合戊二醛溶液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内服三黄粉加恩诺沙星加VK;或氟苯尼考加三黄精加VK3连续投喂一周。
由于长期投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防病,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建议采用三黄份加盐酸多西环素治疗。
任何药物长期投喂都容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抗生素类。
所以在治疗时注意药物交替使用。
平时注意水质的调节和鱼类的肝胆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又叫裂头病、头肿病等,为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该病病程比较长,累计死亡率比较高,温度降低时,病情可不治而愈。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鱼头顶部红肿、溃烂,直至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长空洞,严重的还有鱼鳍发红、内脏有少量腹水的症状。
病鱼会在水面呈头上、尾下状缓慢转动。
解剖可见腹腔有淡黄色透明状液体,个别出现溶血现象,肝脏土黄色无光泽,有出血点或出
血斑,脾和肾肿大充血。
个别有胃积水现象,肠道壁发红,肠粘膜脱落,剪开肠道可见黄色浓汁状液体。
二、黄颡鱼一点红病的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感染是从鱼脑内向脑外,所以一旦发病,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效果均不是太佳,因此预防才是是关键。
1、重可控:控制黄颡鱼的放养密度在2500~3000尾,选择适宜的池塘面积和水深,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米较为理想。
2、多增氧:黄颡鱼对低氧环境的耐受性比其他鱼差,放养密度较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鱼缺氧浮头,增氧机功率平均每亩1.5kw。
3、勤改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地质。
4、巧稳水: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稳定。
5、常保健:选用优质饲料,定期内服维生素类,增加黄颡鱼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6、善杀虫消毒:定期使用杀虫药如硫酸铜等,定期使用消毒剂消灭鱼体内隐藏的病菌、清除鱼塘内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