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黄颡鱼隶属鲶形目,磅科,黄颡鱼属,分布广泛,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属杂食性,经过驯化可用配合颗粒饲料投喂,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品种。
池塘养殖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每尾平均体重100克-150克,可以极大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
现将黄颡鱼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
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
用生石灰按常规方法进行干塘曝晒和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注水1.5米左右。
二、鱼种放养投放鱼种要求健壮,无伤,无病,规格一致,一次放足,一般每亩放养2500尾左右,鱼种规格为20克-50克。
在黄颡鱼鱼种下池1周后,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他鱼类,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如搭配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花鲢50尾/亩,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白鲢200尾/亩。
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鱼种下塘前,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
三、饲料制作及驯化1、由于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还应辅助投喂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以补充黄颡鱼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
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8%-40%,配方:鱼粉4%,进口肉骨粉10%,血粉5%,豆粕20%,麦麸20%,预混料5%。
2、在加工颗粒饲料时也可添加新鲜鱼糜等。
黄颡鱼苗种放池2天后进行人工驯化,出可用投饵机投喂驯化,一般3天-7天就能上台。
每天投喂3次。
初春当水温在15℃时,黄颡鱼即开始摄食,其日投喂量约占鱼体体重的3%-4%;在生长适温范围内(春末至初秋),水温20℃-28℃时,黄颡鱼的摄食量明显增加,日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6%以上;水温高于30℃时或气温低于10℃时,黄颡鱼很少摄食。
在生长旺季,有条件的可在半夜增投1次(因黄颡鱼喜夜间活动、摄食),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3%-5%。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鱼类,因为它容易养殖而且有着优美的外观和肉质鲜美。
尽管在自然环境中黄颡鱼的数量在下降,但是高效的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使得黄颡鱼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一、水质控制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水质不好会导致鱼类的死亡率增加。
因此,水质控制是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技术。
在养殖期间,必须恰当地进行水质监测,并确保池塘水质维持在良好状态。
此外,应定期更换水、清理底泥和过滤杂质。
二、饵料供应饵料是黄颡鱼养殖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通常,黄颡鱼喜欢吃浮游生物、水蚤、小虾等小型动物和植物。
在池塘养殖中,可以合理地利用天然资源来满足鱼类的饥饿。
此外,也可以添加一些鱼类专用饲料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三、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是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养殖的影响较大。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并导致疾病的爆发,从而影响到养殖产量。
为了保证养殖产量,应根据池塘大小和水质,合理选择养殖密度。
四、疾病防治黄颡鱼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有口腔炎、鳃炎、白点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饲料质量以及养殖密度等。
一旦发现疾病,应隔离患病鱼类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五、光照控制黄颡鱼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因为光照会影响它们的掘穴、寻找食物和繁殖行为。
在池塘养殖中,光照控制是关键性因素之一。
应根据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总之,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需要注意水质控制、饵料供应、养殖密度、疾病防治和光照控制等关键技术。
只有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才能保证黄颡鱼的养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养殖设备
配备投饵机、增氧机等养 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
养殖饲料准备
饲料种类
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 和营养需求选择不同种类 的饲料。
饲料储存
确保饲料储存场所干燥、 通风,避免饲料发霉变质 。
饲料投喂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 摄食习性,合理安排投喂 时间和投喂量。
养殖环境准备
水质管理
饲料种类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如配 合饲料、鲜活饵料等。
饲料投喂量
根据黄颡鱼的体重、摄食习性和天气等因素,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饲料投喂时间
定时投喂,保持饲料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黄颡鱼的生长。
上市准备
鱼体检查
在上市前对鱼体进行检查,确保鱼体健康、无疾病、无寄生虫等。
3
安全管理
加强养殖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因素对养殖环 境成破坏和污染。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物环境营造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和适 宜的pH值范围。
在池塘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等生物 ,为黄颡鱼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池塘消毒
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杀灭 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02
养殖早期
鱼苗放养
鱼苗选择
选择健康、活力强的鱼苗,避免 病弱或畸形的个体。
放养密度
根据鱼苗大小和养殖环境,合理安 排放养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
温度管理
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黄 颡鱼生长。
光照管理
合理利用自然光照,同时补充人工光照,以满足 黄颡鱼生长需求。
03
养殖中期
饲料调整
饲料种类
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 种类,如配合饲料、鲜活饵料等。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黄颡鱼,又名黄鳍鱼、黄姑、黄腊丁等,为鮠科黄颡鱼属鱼类。
黄颡鱼是我国普遍养殖的一种底层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
那么,黄颡鱼怎么养?现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32坦、淤泥10cm-20cm、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
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
驯化及投喂方法: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用细网布制成,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每天分2次投喂,早上为7:00-8:00时,投喂量占1/3,傍晚18:00-20:00时,投喂量占2/3。
驯化10天后,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
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
池塘高产养殖黄颡鱼技巧
一、池塘条件:池塘周围通风透、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的生化因子能满足鱼类生长需求、能确保养殖生产安全等水体均可以养殖。
面积5~7亩为宜,在放种前20天,亩用茶子饼20kg浸泡24h后带50cm水全池泼洒,15天后,过80日筛网进水至塘水1.3m,试水后即可放种。
二、饲养要求:黄颡鱼以精养为宜,其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8%~40%的专用全价料,养殖前期,每万尾每次投喂粉料1~1.5千克,每天3次:养殖中期,每万尾每次投喂专用膨化料1号5~千克,每天2次;养殖后期,此时期有150天左右时间,是黄颡鱼养殖的最重要时期,其活动能力达到最强,抢食最大,凶狠勇猛,弱小者遭咬吃,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商品鱼大小参差不齐,影响经济效益,所以投喂要及时、饲料要足量。
每百尾每次投喂专用膨化料2号0.75~1kg,每天2次。
池塘要设固定食台,在池塘角铺一层厚沙来作为食台。
三、日常管理:1、养殖中后期要每隔半个月时间换池塘水的1/3~l/2。
2.养殖中后期,由于此时高温炎热,病菌多发,黄颡鱼养殖过程多见体残,从而发生水霉病、肠胃炎症(死鱼腹部胀大、肛门红肿,生殖器官突起,起因是鱼肠胃被饲料机械损伤,细菌趁机入侵而发生)及寄生虫病。
此时,用灭虫精1、2号混合饲料投喂,每40千克饲料用药150~200克,每天1次,连喂3天。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下面介绍一些黄颡鱼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1. 池塘选址:黄颡鱼喜欢活动在相对平缓、水质较好的池塘中,因此选址时要选择坡度适中、通风、排水好、地势高低错落的地形。
同时,在选址前应进行土壤、水质等分析测试,以保证黄颡鱼池塘水质良好,环境卫生。
2. 池塘建设:黄颡鱼池塘最好是呈长条形,将其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利于排水。
池塘布置时应注意通风、遮阳、陆地与水体比例、控制池塘深度、防护雨水等因素。
3. 养殖管理: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高蛋白、高酸性食物。
投饵应定时定量,建议采用人造饵料,以保证营养均衡,并且要注意每天的饵料费用。
4. 病害防治:黄颡鱼养殖中易出现疾病,主要是贪食、过度繁殖、水质污染等引起的。
对于较严重的疾病,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诊治,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防止疾病的传播。
5. 科学养殖:黄颡鱼养殖应该科学、合理的养殖,合理控制鱼
塘内的饵料量,定期更换水,预防性投药等。
在掌握以上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黄颡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安全。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淡水鱼类,也是养殖业中很常见的一种品种。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种、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一、选种二、养殖环境黄颡鱼适宜在水温为20-30℃、PH值为6-8的环境中生长。
养殖池塘或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废水、农田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源,水源要清洁,水质清澈。
池塘的建设应有系统的排水和补水装置,以便及时排除污水和调节水质。
在建设池塘时,底部和侧壁要平整,避免出现陡坡和深坑,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
三、饲养管理1.饲料与喂养:黄颡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吃各种饲料,如鱼饲料、虾饵、苹果、萝卜等。
一般采用配制饲料的方式进行饲养。
饲喂时要控制好饲料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进行调节。
2.水质管理:黄颡鱼喜欢在水中游动,所以保持水体清洁和水质稳定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水体的新鲜度。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保持合适的水质环境。
3.疾病防治:黄颡鱼容易患上鱼类常见疾病,如鱼虱、鳃螨等。
要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疾病的关键是保持鱼群的健康状态和环境的清洁。
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四、疾病防治黄颡鱼的常见疾病有鱼虱、鳃螨、真菌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池塘: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确保水质清洁和透气性。
清理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药物。
2.改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符合要求,避免过度投喂。
定期检查鱼体和水质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3.使用药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但使用药物要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避免对鱼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上是黄颡鱼养殖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能对想要养殖黄颡鱼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黄颡鱼高效养殖“十好”管理法(一)
一、整好塘1.健康清塘的方法与步骤生态清塘:方法一、晒塘(至池底泥有裂缝)→撒生石灰(150斤~200斤/亩)→翻耕→进水(淹没石灰即可)淹塘7~10天→撒漂白粉(60~80斤/亩)方法二、晒塘(至池底泥有裂缝)→撒生石灰(150~200斤/亩)→翻耕→进水(淹没石灰即可)泡塘至放苗前 15天上大水→茶麸除杂(30斤茶麸+1斤食盐/亩,浸泡一晚泼洒)以上二种方法可根据池塘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晒塘、翻耕和使用生石灰的好处为什么要进行晒塘、翻耕和使用生石灰?池塘经过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养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各种动植物的尸体沉积塘底腐烂,各种有害生物大量繁殖,各种有毒物质生成,各种有害虫卵潜藏寄生。
以上这些都是致病隐患,为了消除这些隐患,就必须要进行晒塘,翻耕,使用生石灰。
晒塘的好处:可以通过紫外线杀灭部分土壤表层有害微生物以及虫卵等,还可通过曝气降解一些毒素。
翻耕优点:(1) 翻耕后越冬,使土壤深处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毒气通过降解曝气,消除隐患。
(2) 翻耕后越冬,将藏在土壤深处的病菌、虫卵等被翻耕置于土层表面,利于低温冰冻将其冻死,消除隐患。
(3) 翻耕后越冬,减少土壤中的病原敌害,降解残毒,疏松土质,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活性。
(4) 使底泥中残留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通过生物转化得到再利用。
撒生石灰优点:(1) 生石灰溶水后产生高温强碱,可降解水体和土壤中各种有毒有害物,对农药及重金属残留降解尤其有效。
(2) 生石灰溶水后产生高温强碱,可快速强效杀病菌、杀虫卵、杀鱼卵,杀蓝藻及青苔孢子等。
(3) 生石灰溶水后产生高温强碱,快速腐熟杂草,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活性与活力,保肥提肥,有利于前期肥水和后期水质管控。
(4) 多年养殖的池塘,很多元素(尤其是钙镁等)被生物同化或被底泥交换,或被生物沉淀而流失,底部易发酸,用生石灰清塘,能提高池塘碱度和硬度,利于藻类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对养殖成功起到很大的作用。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摘要】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春季是其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
为了保障黄颡鱼的健康生长,池塘养殖者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温度和氧气管理以及人工繁殖技术。
在水质管理方面,合理调整水质参数和定期换水非常重要;在饲料管理方面,要根据鱼的生长需求合理投喂;疾病预防控制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温度和氧气管理则是保障黄颡鱼生长的关键。
掌握好人工繁殖技术也能有效提高产出。
总结来看,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保持池塘清洁、提供充足饲料、密切观察鱼群健康状况是关键。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水平。
【关键词】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水质、饲料、疾病预防、温度、氧气、人工繁殖、总结、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因其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味道鲜美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而在春季,黄颡鱼池塘养殖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率,确保黄颡鱼的健康生长。
在春季管理中,首要关注的是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是黄颡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各项指标,及时清理杂质和废弃物,保持水体清澈通透。
注意饲料管理也十分重要。
春季是黄颡鱼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要注意合理搭配饲料,避免过度喂食或缺乏营养。
疾病预防控制也必不可少。
注意黄颡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个体,加强池塘卫生管理,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温度和氧气管理也需重视,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氧气含量是保障黄颡鱼生长的基础。
在人工繁殖技术方面也要做好准备。
春季是黄颡鱼繁殖的季节,充分利用人工繁殖技术,提高幼鱼的存活率,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养殖计划顺利进行。
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合理科学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好的管理技术,为黄颡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障。
黄颡鱼怎么养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想必很多居住在农村的小伙伴对于这种鱼还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能够在农村一些小池塘里看到它的身影。
随着人们对黄颡鱼的广泛认知,它在市场可谓是相当受欢迎。
很多人想要进行养殖这种鱼类,但对于它的养殖方法掌握的还不是很多。
黄颡鱼怎么养一、池塘条件池塘底部最好用泥沙混合打底的池塘,池塘要有排水口以及灌水口,也可以没有,但是排水口一定要有,然后就是水的量一定要足,在鱼种放养之前要进行两个星期的整塘,要先将鱼塘弄干净,对水质进行消毒。
二、养殖管理1、前段时间进行喂食时它的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靠捕食池塘中的小生物及浮游动物,等其被吃的不够黄姑鱼的生长需求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人工投喂了,可以准备一些鲜活的饵食投喂,每天两次即可。
2、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次,对水质,鱼苗以及进食度的情况进行查看,要清理干净多余及剩下的饵食,然后根据水的污染情况和透明度进行换水,一般没有特殊的情况都是两个星期左右换一次水,然后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3、在秋季末时就要准备越冬的准备了,等到入冬后水温会降低到十度以下,要做好保温工作,同时对池塘中的水质进行消毒,同样是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在过冬期间要做好池塘周边扫雪,补水,防病害等措施。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黄颡鱼的耐低氧能力差,因此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坦、淤泥10-20厘米、水深1.5-1.8米,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黄颡鱼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千克/亩加晶体敌百虫1.5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厘米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千克培水,过7-10天后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厘米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
池塘养殖黄颡鱼有哪些技术要点?
池塘养殖黄颡鱼有哪些技术要点?黄颡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肉食,注重养生的朋友会常买着吃,它的价格通常不是很便宜,因此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
池塘养殖黄颡鱼有哪些技术要点呢?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文。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技术要点1、处理池塘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深度控制在1.5-2.5m之间(适深2m),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暴晒数日,进行消毒。
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使用50-75kg的生石灰或者7-10kg的漂白粉泼撒池塘。
几天过后,每亩池塘施加50-200kg的腐熟有机粪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另外池塘需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2、放养鱼苗3-4月份,水的温度稳定在10℃时放养黄颡鱼苗,鱼苗的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
放养前,挑选体质强壮、无伤无病、身体完整的鱼苗,然后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放养前,将装有鱼苗的容器浮于池塘水体中,待两者的水温接近再放养。
3、合理喂食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下午6点,喂日投量的3/5,剩下的在夜晚10点投喂。
5月之前,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2-2.5%;6-8月,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4-5%;9-10月后,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1-2%。
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
4、保持水质保持水的透明度为35-45cm,PH值为6.5-8;5-6月期间,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cm左右;7-9月期间,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保持水深在2m 左右。
晴天中午时分使用增氧机将池水曝气2小时,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mg/L以上。
5、预防疾病定期用木棍搅动池底淤泥,将池底的毒气排出;适当施放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保持良好水质,减少患病的几率。
好啦,小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各位也有想法在池塘里养殖黄颡鱼,可借鉴上面的一些技术要点,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收藏。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一、苗种培育1、苗种培育池条件及清塘消毒。
苗种培育池要求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深 1.5 cm左右,面积1-5亩。
鱼苗培育池在放养黄颡鱼苗种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暴露日晒,以减少病害。
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
池塘出水口处的池底要比其它地方深10-20 cm,以利于干池时的鱼种捕捞。
在黄颡鱼苗下塘前10-15天,进水口要设置40-60目筛绢,过滤进水,以防野杂鱼和鱼卵进入池塘。
同时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野杂鱼及其它敌害生物。
常用清塘药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用量:漂白粉10-15 kg/亩、生石灰100-150 kg/ 亩。
2、放养密度。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培养冬片鱼种的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万尾;7-8月份进行分池饲养商品鱼的鱼种池,亩放黄颡鱼鱼苗万尾。
黄颡鱼鱼苗下池15天后,每亩搭配花白鲢夏花400-600 尾。
3、肥水下塘。
鱼苗培育时,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鱼苗下塘前6-9天,池塘注水至40-50 cm,施足基肥。
一般亩施腐熟粪肥150-200 kg,或亩施绿肥200-400 kg。
也可在鱼苗下塘前3-4天,亩泼洒生物肥(含活菌数X 108个/克)3-5kg,培养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
养殖中、后期,随着鱼苗的长大,要逐步加深池塘水位,同时要视池塘水质肥瘦,适当追施腐熟粪肥或生物肥,保持水体肥度,使浮游动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鱼苗生长。
经过25-30天的培育,鱼苗全长基本达到 3.0cm以上,此时就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转入摄食驯化阶段。
4、饲料及驯食投喂。
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
自然界中主要摄食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昆虫等动物性饵料。
但在人工喂养后期,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其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8-45%。
驯食方法:每亩鱼种池设置饵料台6-8m2,饲料台入水5cm左右,早晨7点前,傍晚6点后投饲诱食。
池塘黄颡鱼养殖技术
池塘黄颡鱼养殖技术唐玉华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其具有体形优美、刺少无鳞、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群体产量高、市场需求大、销售价格高等特点,是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现将相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1 养殖技术1.1 养殖条件1.1.1 塘址选择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GB11607)要求,周边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开挖(改建)池塘。
1.1.2 塘口条件池塘面积以10×667m2左右为宜,池埂宽2.5~3.0m,池坡比为1:(2.5~3),采用30目的聚乙烯网片护坡,水深为1.5m左右,土质为偏碱性的黏壤土,池底基本平坦。
在靠近排水口端挖出一个底于池底20~30cm的洼坑,面积为50m2左右,以便成鱼捕捞。
池中应配有相应的自动投饲机、进排水泵、叶轮式增氧机等机电设备,并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1.2 养殖准备1.2.1 清池药塘冬季排干池水,铲池边杂草,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cm左右,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风化分解。
于放养前15~20d,先用100kg/667m2的生石灰干法药塘。
5~7d后,向池内加水80cm左右,再用100g/667m2的溴氯海因(24%)消毒,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1.2.2 培育生物饵料鱼种放养前5~7d,向池内投施高效生物肥水宝,用量为200~250g/667m2,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快速生长,为接将入池的黄颡鱼种提供适口天然生物饵料。
然后每隔10~15d,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0kg/667m2,以激活水体中各种环境生物的活性,加快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1.3 鱼种放养1.3.1 黄颡鱼种放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为20g/尾左右,密度为6000~8000尾∕667m2,时间在4月份。
池塘养殖黄颡鱼
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
一、苗种培育:选择保水性强的池塘,放苗前彻底清塘消毒。
鱼苗培育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8%。
培养冬片鱼种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4.0~5.0万尾;7~8月份分池饲养,亩放黄颡鱼鱼苗2.0~3.0万尾。
二、成鱼养殖:黄颡鱼主养。
亩放10~15克的黄颡鱼种3000~3500尾,另搭配3~5寸鲢鳙鱼150~300尾。
黄颡鱼套养。
选择合适的主养品种,冬末春初,亩套规格10~20克/尾黄颡鱼冬片鱼种100~150尾,或6~7月份,亩套当年黄颡鱼夏花200~400尾,或春初,亩套黄颡鱼亲本10~20尾。
三、投喂饲料: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必须先对其进行摄食驯化。
四、水质调控:保持一定的池水深度和经常注换新水。
五、疾病预防方法:鱼苗入池前必须用高锰酸钾、硫酸铜和高聚碘等药物交替消毒。
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
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
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
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
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
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池塘怎么养黄颡鱼
池塘清理
清除淤泥
在干塘后,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 ,保持淤泥厚度在10-15厘米左 右。
整平塘底
用机械或人工将塘底整平,使池 底平坦,坡比合理,以利于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鱼的活动和生长。
池塘消毒
清塘消毒
在放养鱼种前,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杀灭 病原菌和敌害生物。
药物浸泡
在放养鱼种前,用药物浸泡鱼种,提 高鱼种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
鱼的需求。
03
饲料成本
黄颡鱼养殖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 ,不同品质的饲料价格差异较大
。
02
鱼苗采购
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黄颡鱼鱼苗 ,不同规格的鱼苗价格不同。
04
人工成本
养殖黄颡鱼需要雇佣工人进行日 常管理、投喂、捕捞等工作,人 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收益预期
市场前景
黄颡鱼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养殖黄颡鱼 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收益预期。
食性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 虾、水生昆虫等为食。
生长速度
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快,但受环 境、饵料等因素影响较大。
分布与习性
01
分布范围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江河 湖泊,尤以长江、淮河等水系为 多。
栖息环境
02
03
繁殖习性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或静水的湖 泊、水库、沟渠等水域,喜底栖 生活,常在水草茂盛处活动。
合理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避免过密或过疏,影响养殖效果。
放养时间
选择适宜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水温稳定在 18℃以上时进行放养,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
饲料投喂
池塘单养黄颡鱼的技术
池塘单养黄颡鱼的技术一、池塘准备鱼池长方形,东西向,面积1.5亩,水深1.5-1.8米,排灌方便,配备1.5千瓦浮式喷水增氧机一台。
池底平坦,少淤泥,便于捕捞。
鱼种下池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水泼洒消毒,三天后每亩施用发酵猪粪200千克,加注池水至1米深。
进水口用60目的纱绢布过滤。
下池的前一天用夏花网拉空网一次。
二、鱼种放养1、鱼种准备鱼种取自本场人工繁育的江黄颡鱼(又称瓦氏黄颡鱼)。
鱼苗用水蚤培育至1厘米时,以活水蚯蚓饲喂,3-5天即可达到2厘米,这时改喂鱼浆,同时将颗粒饲料浸化后加入少许甲鱼饲料制成糊状投喂。
经过15-20天的饲喂,鱼体长到5厘米,即可下池。
2、鱼种放养每亩放养4000尾,共计6000尾,下池前用食盐水浸泡3-5分钟。
10天后搭配放养尾重75-100克的白鲢鱼种300尾、尾重100克的鳙鱼种100尾。
三、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在鱼池东端沿池边设置一个2米2的饵料台,距离池底30-40厘米。
用鱼浆和饲料浸化料饲喂3天,诱使鱼群集中到饵料台上摄食后,停喂鱼浆,改喂破碎饲料。
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上午9-10时、下午3-5时各一次,上午投喂全天的1/3,下午投喂2/3。
投饵时“四定、四看”,即看天气、看水质、看水温、看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并做好生产记录。
2、水质调节鱼种下池7天后,分3次将池水加至1.5米深。
每30天左右亩用生石灰8千克对泼洒一次。
每30天左右加注新水10-15厘米,与泼洒石灰水交错进行,并适时开动增氧机,保持水质“新、活、爽”。
3、鱼病防治除泼洒生石灰外,6-10月用杀菌王药粉在饵料台四周挂袋,每次用药250克,7-10天更换一次。
每月拉网一次,检查鱼体生长情况,以便调整投饲量,同时结合清除野杂鱼。
拉网时使用夏花网,收网时尽量避免挂伤鱼棘。
除野后转入鱼苗网箱中,抽样计数称重,为防止鱼体被同类硬棘刺伤而造成感染,再以食盐水浸浴起捕上来的鱼,时间为3-5分钟,效果很好。
池塘主养黄颡鱼投饲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
2022.11广告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以池塘养殖为主。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1.5~2米。
一般在每年的3-4月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
待毒性消失后加水0.8~1米,然后施入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放养鱼种时,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般亩放养10克/尾左右的冬片鱼种2500~3000尾,另搭配15~20厘米的鲢鳙鱼种150尾调节水质;或放养当年繁育的夏花鱼种,在黄颡鱼长到7厘米以上时每亩搭养鲢鳙夏花200尾。
鱼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主养黄颡鱼最好放养人工繁育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力强。
一、投饲管理黄颡鱼为杂食性鱼,前期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水平34%以上、脂肪水平4%,后期要求蛋白质水平30%、脂肪水平6%。
黄颡鱼每天的饲料摄入量与其体重、水温、溶氧等有关。
一般水温较低(10~15℃)时,投饲时间应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水温逐渐升高后,日投饲次数应增加。
整个养殖期间应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确保黄颡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二、病害防治方法1.出血性水肿病(1)病原:据初步研究,病原体为细菌。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脓液,肝脏上有黄色斑块,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防治方法: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②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③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消毒,用量100克/(亩·米),隔天再用1次,连用2次;内服“氟尔康”,每千克饲料添加2~3克,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5天。
黄颡鱼池塘养殖六措施
新农村2021.1黄颡鱼是名优淡水养殖品种,体型优美,肉质细嫩,少刺无鳞,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黄颡鱼因品种独特,个体偏小,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要想实现增产增收,必须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1.池塘选择黄颡鱼喜生活在水体底层,耐低氧能力较差。
因此,养殖池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深度适宜。
水深必须达2米以上,如水深不够,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条件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二是水源充足。
养殖池塘四季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优质水源。
三是能排能灌。
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
四是底质优良。
要求池底平坦,底质以沙质土为佳,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
五是水质良好。
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以上。
六是设施齐全。
要求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常用设施。
2.清塘消毒黄颡鱼属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多种药物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
一是严格清塘。
无论新、旧池塘,必须经过严格彻底的清塘消毒。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新池塘要求池底平整。
选择晴好天气,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使用生石灰150千克均匀投入池底后,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及其它野杂生物等。
二是适时注水。
清塘消毒7~10天,池底经充分曝晒,即可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杂物、野杂鱼、敌害生物等进入池内。
初次注水深度约80厘米,可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水体生态安全,然后将池水加至2米以上。
三是施足基肥。
鱼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体情况,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15O ~200千克用量施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全池均匀泼洒,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3.放养方法黄颡鱼个体纤小,生长速度较慢,要求养殖环境良好、品质优良、饲料优质情况下,才能快速生长。
一是提早放养。
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一、苗种培育1、苗种培育池条件及清塘消毒。
苗种培育池要求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深1.5 cm左右,面积1-5亩。
鱼苗培育池在放养黄颡鱼苗种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暴露日晒,以减少病害。
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
池塘出水口处的池底要比其它地方深10-20 cm,以利于干池时的鱼种捕捞。
在黄颡鱼苗下塘前10-15天,进水口要设臵40-60目筛绢,过滤进水,以防野杂鱼和鱼卵进入池塘。
同时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野杂鱼及其它敌害生物。
常用清塘药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用量:漂白粉10-15 kg/亩、生石灰100-150 kg/亩。
2、放养密度。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培养冬片鱼种的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4.0-5.0万尾;7-8月份进行分池饲养商品鱼的鱼种池,亩放黄颡鱼鱼苗2.0-3.0万尾。
黄颡鱼鱼苗下池15天后,每亩搭配花白鲢夏花400-600尾。
3、肥水下塘。
鱼苗培育时,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鱼苗下塘前6-9天,池塘注水至40-50 cm,施足基肥。
一般亩施腐熟粪肥150-200 kg,或亩施绿肥200-400 kg。
也可在鱼苗下塘前3-4天,亩泼洒生物肥(含活菌数2.0×108个/克)3-5kg,培养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
养殖中、后期,随着鱼苗的长大,要逐步加深池塘水位,同时要视池塘水质肥瘦,适当追施腐熟粪肥或生物肥,保持水体肥度,使浮游动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鱼苗生长。
经过25-30天的培育,鱼苗全长基本达到3.0cm以上,此时就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转入摄食驯化阶段。
4、饲料及驯食投喂。
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
自然界中主要摄食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昆虫等动物性饵料。
但在人工喂养后期,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其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8-45%。
驯食方法:每亩鱼种池设臵饵料台6-8m2,饲料台入水5cm左右,早晨7点前,傍晚6点后投饲诱食。
用绞碎的鱼肉酱拌5-10%m范围内,边喂边敲桶,发生声响。
以后,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同时减少鱼浆比例,最后缩小到饲料台上。
15天后改用集群抢食习性,驯食基本完成。
再培育约一个月时间,鱼苗即可长到8-10cm。
注意在饲料转换时,相邻的两种饲料要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且后一种饲料所占比例要逐步增加,让鱼适应。
正常的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8%,具体投饲时要结合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饲量。
二、成鱼养殖黄颡鱼的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两种。
生产者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1、黄颡鱼主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池塘均可进行黄颡鱼的养殖。
池塘要求水深1.8-2.0m,面积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
池塘清整消毒同苗种培育池。
(1)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密度与鱼池环境、养殖条件、饲料水平等因素有关。
一般亩放10-15g的黄颡鱼种3000-3500尾,另搭配3-5寸鲢鳙鱼150-300尾。
鱼种入池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2)饲料与用法。
黄颡鱼饲料有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虾、水陆生蚯蚓等;人工配合饲料有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或商品鱼饲料。
池塘黄颡鱼主养时,饲料用法:一是动物性饵料绞碎与植物性粉状饲料混合投喂。
二是配合饲料加水拌成面团状投喂。
三是颗粒饲料直接投喂。
生产者可依据自身情况确定。
(3)投喂技术。
黄颡鱼苗种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必须先对其进行摄食驯化。
驯化方法:鱼种入池2天后,把绞成糜状的动物性饵料与人工粉状配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团状,定点投喂于饲料台上,投喂20-30天后,逐步减少动物性饲料比例,直至最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摄食驯化要求定时定点。
日投率:水温15-20℃时,投饲率为2-2.5%;20℃以上,投饲率为3-6%。
早晚各投投喂一次,上午饲料投喂量约占全天1/3,傍晚占2/3。
具体投饲量要结合要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2、黄颡鱼套养黄颡鱼是一个较好的套养品种。
由于放养数量小,不影响主体鱼的养殖。
同时还可以摄食小鱼虾等野杂鱼,对池塘有很好的请野作用,因此,在主养家鱼的池塘中适量套养黄颡鱼,不失为一种增产、增收的措施。
套养方式:一是冬末春初,亩放黄颡鱼冬片鱼种100-150尾,规格10-20克/尾;二是6-7月份,亩放当年黄颡鱼夏花200-400尾;三是春初,亩放黄颡鱼亲本10-20尾,实行自繁自育苗种。
若池塘野杂鱼较多,可适当增加黄颡鱼的放养量,反之,则减少。
套养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池中主养的品种以及搭配比例按原养殖方式进行,饲养管理也按常规操作,不增加其它投入。
经5-6个月饲养,每亩池塘可增产黄颡鱼10-20kg,增加收入200-400元。
三、饲养管理1、水质管理。
保持一定的池水深度和经常注换新水是水质管理重点。
一般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1/3;7、8月高温季节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cm并保持池水深度1.8-2.0m;养殖过程中可用微生态制剂或加开增氧机以增加水体溶氧,改良水质。
2、鱼病预防。
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定期投喂药饵及泼洒外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
3、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必须精心细致,除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和常规管理外,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防敌害。
一是苗种培育池的清塘消毒一定要彻底;二是注水时要用40-60止筛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鱼卵及敌害生物进入池中;三是鱼苗下塘前要用密网去除大型浮游动物及敌害生物;四是平时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及时捞除池中的蛙卵及蝌蚪;五是每月用二氧化氯1ppm全池遍洒一次。
(2)移植漂浮植物。
黄颡鱼苗有畏光性。
池水透光性不能太强。
因此,主养黄颡鱼的池塘,一是池塘要保持一定的肥度,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35cm;二是在池中设臵占水面10-30%的浮萍、水葫芦等隐蔽物,便于鱼类栖息,在高温季节还可起到降温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3)饲料台搭设。
黄颡鱼有聚群、贴边游动的习性,饲料台应靠近池边。
(4)在主养黄颡鱼池塘搭配其它鱼类时,应在黄颡鱼放种15天后再放养,以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四、常见疾病防治目前,我省黄颡鱼的养殖非常普遍,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
然而,病害在养殖过程中较为突出。
为养出优质、安全的黄颡鱼,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
具体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抓好清塘消毒关清除池塘边杂草,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对鱼种的侵害。
同时,用药物彻底清塘,杀灭病原生物,为黄颡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药物清塘的方法主要有:(1)生石灰清塘。
每亩用生石灰75-150kg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一般清塘后5-7天药力完全消失,即可放鱼。
(2)漂白粉清塘。
每亩用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15kg加水溶化后,全池遍洒,杀灭病原生物。
一般下药后经4-5天药力完全消失,即可放鱼。
2、抓好苗种质量关所放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
在运输、投放中应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感染水霉。
苗种在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3、抓好饲养管理关(1)水质管理。
在黄颡鱼养殖中,水质管理最为关键,需要保持一个清爽的水体环境。
为防水体老化,在五、六月份每月注入新水30厘米,6月-9月每半月换水15cm,保持水深在1.2-1.5m;坚持6月-9月每月使用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以净化、消毒水质,减少过多有机悬浮物;每半月在食场和增氧机处使用5kg生石灰(或2kg漂白粉)局部处理一次;坚持观测水体藻相和藻类浓度,根据水色用生物渔肥调节水体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35cm;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适时增氧,以补充水体溶氧,使池塘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
(2)饲料投喂。
采用营养全面、营养价值高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饲料蛋白要求在38-45%,同时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食性转换阶段要进行训食。
不同生长阶段投喂相适应粒径的人工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酸败。
投喂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通过科学投喂,增强鱼体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抓好几种常见病疾病的防治关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
但是,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或患寄生虫病,这就需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抓好几种常见病防治:(1)烂鳃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
少食或停食。
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①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②治疗以池塘水体消毒为主,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 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ml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③病情严重时,可在每公斤饵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2)出血性水肿病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
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①改良水质。
养殖期间,应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或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高温时增大换水量。
②发病时,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 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ml全池泼洒,连续2-3次。
③病症严重者,可每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板蓝根大黄散20-30克拌饲内股(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④加强管理,及时捞出死鱼及病情严重的鱼。
(3)肠炎病病原:占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①预防方法: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5%食盐水浸浴10分钟。
2)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3)每亩水体用有效氯≥25%的漂白粉667-1000克或二氧化氯1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②发病时,池塘水体消毒方法同出血性水肿病。
内服: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4)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
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
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染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①预防:鱼种放养时,可用200-250克/立方米的冰醋酸液浸浴15分钟。
②治疗:使用辣椒分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
但需注意,千万不能用硫酸铜或食盐等治疗,不但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引起小瓜虫形成包囊大量繁殖,使鱼的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