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__,来自__中学。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出化石的概念:生物遗体或遗迹在地质历史中被埋藏、保存下来的现象。

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体死亡后,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物质分解,矿物质填充空隙,形成化石。

1.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化石图片,让学生猜测化石的来源,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配合实物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章:诗歌欣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感受化石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取一首与化石相关的诗歌,如《化石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科学知识。

2.3 教学活动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化石意象,如“沉睡的生物”、“历史的见证”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诗歌创作,表达对化石的认知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石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化石的认知和情感。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一些化石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科学探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化石的分类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分类和特征,如古代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

引导学生观察化石标本,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化石的特征。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不同类型的化石,记录观察结果。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对化石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反思意识。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欣赏、诗歌创作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内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石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新鲜词语: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

2.了解化石展现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朗读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化石的特点和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珍惜自然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2. 诗歌意境的把握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化石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石与诗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3. 解析诗歌(1)教师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观察化石图片(1)教师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化石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描绘化石的景象。

5.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以《化石吟》为蓝本,创作自己的诗歌。

(2)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学习和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化石吟》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尊重自然遗产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3、熟练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用朗读促进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理解这首诗第二人称写法和比喻修辞的妙处。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观看化石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再接着介绍: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诗歌;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3、整体感知诗歌结构及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遇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学请教、查找工具书或举手问老师。

(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朗读。

)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提问的字词或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板书于黑板。

2、三分钟后,①教师指名会读或理解黑板上字词的同学来读、解释或用词语造句,教师借此强调学习词语的方法;②学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更正;③指名会读全诗的学生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洪亮;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⑤同桌合作朗读,相互检查纠错;⑥全班齐读课文;⑦男女分组读:齐读第1、2、7自然段,男生读第3、5自然段,女生读4、6自然段。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并即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并即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媒体】录音机,实物投影,计算机。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化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关于谁是鸟的祖先,学术界曾有过旷日持久的争论。

1861年,考古人员在德国境内发现了一块生物化石,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鸟类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

1986年,美国的考古学家在德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种比“始祖鸟”还古老7500万年的鸟类化石,并推翻前面的观点。

显然,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向我们一一讲述着亿万年前的奇幻神话。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2、朗读: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划出停顿,并初步休味文章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个别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示范朗读(找2~3名学生),其他同学可给中肯的评定。

全班齐读。

3、请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选代表发言: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赏析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还应细致的研究本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对我们的写作有指导意义。

请小组讨论完成,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老师给予指导提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掘:结构上的特点:语言的运用(选取你喜欢的句子来赏析)老师最后小结:1、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第三,四节先讲动物后讲植物,而第六节也是先写动物,后写植物。

2、过渡句的作用。

如:“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肉体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3、语言的生动,形象。

如:运用比喻“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5篇)

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5篇)

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防止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的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构造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1.朗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拟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人是怎样翻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详细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4.学生集体诵读全诗,读出对自然高妙的赞叹。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化石吟》的基本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和创作等活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观察化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宝贵,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未知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化石吟》的基本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化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准备相关的化石标本或图片,以便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化石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化石吟》,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诗歌《化石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观察与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或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化石的特点和形态。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描述化石。

4.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观察和创作的笔记,整理并在课堂上分享。

2. 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上的学习和创作经验,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短文。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1.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石和地质历史的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解释诗歌《化石吟》的含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 诗歌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阐述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3.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4.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就诗歌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5 总结课堂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中的知识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背诵诗歌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语文素养。

5.2 写心得体会5.3 预习下一课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诗歌背诵和心得体会写作方面的表现。

6.3 知识测试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化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科普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化石挖掘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化石的了解。

7.2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或短文,表达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思考。

7.3 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化石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

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2、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⑵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⑶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⑵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⑶“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化石对于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意义;3.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内容1.化石的定义和分类。

2.化石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3.诗歌《化石吟》的鉴赏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听诗歌《化石吟》,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2.理解化石教师向学生讲解化石的定义、分类,包括身体化石、痕迹化石、化石的形成过程等,以及化石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3.阅读诗歌教师让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并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主题等,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了解化石、体验时间和历史的变迁。

4.诗歌创作教师让学生模仿《化石吟》的语言和结构,创作自己的化石诗歌。

通过诗歌的鉴赏与创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5.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口头或书面上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课堂设计1.课前导入:教师播放化石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化石的认知。

2.初步了解:由教师向学生讲述化石的基本信息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化石学科的重要性和学科内的研究方法。

3.听诗赏析:教师播放《化石吟》音频和诗歌背景图片,让学生听诗、识字、体会语言特色和形式美。

4.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和对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重要价值。

并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主题等,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5.创意创作:教师让学生模仿《化石吟》的语言和结构,自己创作化石诗歌,让学生从诗歌中慢慢理解化石、时间和历史的变迁。

6.总结归纳:让学生口头或书面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知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对学生对于化石的理解和对于诗歌的鉴赏的能力进行考查。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石吟》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

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

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

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

1、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

(第一张幻灯片)2、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

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

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

二、读课文,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

以“这是一首……的诗”说话。

2、指导朗读。

①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

(第二张幻灯片)②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③展示朗读效果。

3、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

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掌握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学会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化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法,分析化石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运用推理法,探讨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化石。

2.2 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化石标本或化石图片。

化石形成过程的动画或视频。

分类表格和标签。

3.2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化石进行观察和研究。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讲解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利用化石标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4.2 教学讲解:讲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讲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4.3 观察与分析:学生分组观察化石标本,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对化石进行分类。

学生代表展示分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身边的化石,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化石,讨论化石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2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化石找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学生参与游戏,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进行指导。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

分享一些有趣的化石发现故事。

1.3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学生们对化石的了解有多少?展示化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述一些著名的化石发现故事,如霸王龙化石。

第二章:诗歌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享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时间的石头”,“生命的沉默”。

2.3 教学活动:朗读诗歌《化石吟》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石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指导学生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化石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分享和讨论学生创作的诗歌。

第四章:科学探索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化石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分析不同地层的化石组成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层的化石样本。

分析化石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如生物的进化趋势。

第五章:综合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如化石挖掘现场。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和分析所观察到的化石。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化石挖掘现场。

分组进行考察,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所观察到的化石。

学生展示和分享考察结果。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优秀六篇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优秀六篇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优秀六篇《化石吟》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利用正确的诵读方法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精练性、音乐性的特点。

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本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我们来探讨一下,到底介绍了哪些知识?二.检查预习:a)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b)检查朗读情况。

三.老师朗诵,要求学生注意音节的停顿,语调的转变。

四.学生朗读诗歌,探讨问题:a)诗歌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b)诗歌的主体部分是哪几节?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c)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中,化石起着什么样的作用?d)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五.抽学生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明确答案。

a)这首诗主要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b)诗歌的主体部分是3—6节。

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化石重现了一个逝去万载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进化世界。

c)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种生命信息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a)抄写课后词语。

b)朗读诗歌。

《化石吟》教案篇2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最新《化石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化石的相关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化石标本,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诗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热爱科学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化石的相关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化石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化石吟》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化石标本或图片,制作课件。

(3)准备相关科学知识的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

(2)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化石吟》的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分享预习诗歌的心得。

(3)教师简介诗歌背景和化石的形成。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专业术语,如“硅化物”、“保证金”。

(3)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诗歌语言表达化石的特点。

3. 诗歌欣赏(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实践活动(1)观察化石标本或图片,描述化石的特点。

(2)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 搜集更多关于化石的资料,了解化石在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3. 提交小组创作的关于化石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化石吟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使用《化石吟》这篇诗歌作为教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鉴赏技巧,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情感;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特点;3. 学会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赏析;2. 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3. 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展示或播放相关音频、视频素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化石和古代文化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 欣赏《化石吟》(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化石吟》这篇诗歌,并用个人的语言表达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诗歌的结构(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韵脚、押韵、格律等方面分析《化石吟》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4.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化石吟》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5. 学生情感表达和写作练习(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并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写一首诗歌,要求包含所选择的修辞手法。

之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并解读他们的诗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6.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多关注和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对于《化石吟》的理解和诗歌结构的分析能力;3. 学生写作练习的创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4. 学生在朗读和分享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化石吟》主题相关的其他诗歌,或者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的魅力和多样性。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石吟》这篇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诗歌分析技巧进行鉴赏。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掌握化石的重要性和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地质学知识,解读化石分布规律和地质变迁。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培养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描述化石形成过程和地质变迁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古生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化石的魅力。

诗歌中融入了地质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地质变迁的过程。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化石的形成和分类知识不够系统。

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通过诗歌的形式学习化石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化石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知识。

学生对地质变迁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观察法: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讨论法:分组讨论化石的意义和地质变迁。

4.2 教学手段:使用化石标本进行实物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石图片和地质变迁的动画。

提供地质学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定义和重要性。

通过展示化石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讲解化石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5.3 观察化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5.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意义和地质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精心导入
【展示一组恐龙图片】大家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恐龙)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恐龙生活在什么时期吗?(侏罗纪和白垩纪)那么这两个时期距今有多少年了呢?(约6500万年)恐龙在这个世界上早已灭绝,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恐龙就是长这个模样呢?(化石)对,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推测出来的,化石保留了亿万年前的古生物信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化石所告诉我们的奇幻神话——《化石吟》
二、出示课题,并析题
1、化石: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

2、化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我们了解了化石的基本知识,我想大家更关注的是化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化石图片,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进一步加深对化石的了解)
3、展示化石图片
4、“化石吟”是什么呢?我们小学学过《石灰吟》、《游子吟》,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齐背)所以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作者要赞美什么呢?为什么要赞美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1、疏通字词
投影生字词,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注音,其他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2、听配乐朗诵
注意听清上面字词的读音,并体会朗读的语气、语速、感情和节奏。

3、核对注音,讲解词语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配乐齐读
(这是一首科学抒情诗,读诗就要按照诗的方式来朗读。

要把握好节奏、语气,还要读出感情。

刚才大家听了朗读录音,你们想不想也像录音里的朗读那样把课文朗读一遍?先给时间练习一下)
四、整体把握
1,、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找出相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

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赏析
齐读1-2节,思考问题
1、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

通过连续的四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启了读者想象与联想的阀门。

2、诗的第一、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构成前后照应的关系。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否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了”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前有结构完提问,后有回答,有放有收,这样写,使全诗整而又严谨。

(师生共读:师读2节,生读7节,一句一句对应,感受前后相互照应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这节课,让我们的思绪也随着化石飞向远古,去领略那奇幻的景象。

二、研读赏析
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歌的3-6节具体描绘了化石引发的联想,我们一起来把阿和一部分读一下。

1、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2、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

3.应如何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

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
怎样理解的?
不是写人。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
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5、第6节作者转入现实,怎样理解作者在这节抒写的感情?
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赞叹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三、课堂活动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
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
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发挥你的想象力,向大家说说。

四、布置作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