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

合集下载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化石吟》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化石,保护地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化石吟》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护。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吟》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资料,如化石的形成、保护等相关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化石的话题,引入《化石吟》。

(2)简介《化石吟》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化石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化石吟》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化石吟》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知识拓展:(1)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不易。

(2)讨论化石的保护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化石吟》。

2. 结合课内所学,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化石保护现状,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化石吟的教案

化石吟的教案

《化石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形象地展示化石的形成和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化石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3.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

(2)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化石是什么?2. 诗歌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3. 化石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讲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诗歌《化石吟》。

(2)课后调查化石分布的地理环境,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或地质公园,亲身感受化石的魅力。

2. 邀请地质专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挖掘过程。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__,来自__中学。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有关《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有关《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有关《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掌握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利用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石研究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自然遗产的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和化石的形成过程。

3. 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掌握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的推理和解释。

四、教学资源1. 诗歌《化石吟》的文本。

2. 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化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化石的了解和经历。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歌《化石吟》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石的形成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和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网站,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化石吟》教案(人教版)

《化石吟》教案(人教版)

《化石吟》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掌握化石的主要特点和其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化石分布的规律和地质变迁。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化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认识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化石,理解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对化石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化石标本,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2 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化石分布的规律和地质变迁。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关注化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化石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4.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化石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3 讨论与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4.4 观察与实践学生观察化石标本,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化石分布的规律和地质变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和化石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5.3 观察与实践教师评价学生在观察化石标本和运用地质学知识方面的表现。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2.掌握常见化石的种类和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化石标本,显微镜,幻灯片,PPT;2.资料:化石吟的文学作品,相关科普书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化石?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化石标本,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标本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15分钟)–呈现PPT或使用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解释化石的概念;–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死亡后被埋藏、压实、矿化等。

3.实践操作(20分钟)–将化石标本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观察标本的特征;–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这个化石有什么特征?它可能是什么生物的遗骸?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特征和推测,老师做总结;–提出问题:化石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第二课时:常见化石的种类和特征1.回顾(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讲解化石的种类和特征(15分钟)–呈现PPT或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图片及其特征;–说明化石特征与生物结构及环境的关系。

3.实践操作(20分钟)–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标本,让他们观察并尝试分类;–鼓励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化石细节,发现更多特征。

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化石特征和分类方法,老师做总结;–提问:化石的种类和特征是怎样帮助科学家研究古生物和古环境的?第三课时:化石吟的欣赏与创作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化石吟的兴趣:展示一些著名的化石吟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讲解化石吟的特点和创作方法(15分钟)–分析一些经典的化石吟作品,介绍其艺术表达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诗歌来描绘化石的美丽和历史意义。

3.创作化石吟(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对化石的理解与感受,创作化石吟作品;–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结合诗歌原本的韵律和节奏。

《化石吟》教案精篇十五篇

《化石吟》教案精篇十五篇

《化石吟》教案精篇十五篇《化石吟》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3.熟练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用朗读推动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理解这首诗第二人称写法和比喻修辞的妙处。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观看化石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再接着介绍: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首先是了解生物的进化,第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诗歌;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3.整体感知诗歌结构及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遇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学请教、查找工具书或举手问老师。

(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朗读。

)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提问的字词或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板书于黑板。

2.三分钟后,①教师指名会读或理解黑板上字词的同学来读、解释或用词语造句,教师借此强调学习词语的方法;②学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更正;③指名会读全诗的学生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洪亮;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⑤同桌合作朗读,相互检查纠错;⑥全班齐读课文;⑦男女分组读:齐读第1、2.7自然段,男生读第3.5自然段,女生读4.6自然段。

四.二进课文,理解诗歌内容、结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朗读后分组讨论: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五分钟后,看谁能正确解答这三个问题。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2. 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有关化石的图片或实物标本,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简介诗歌《化石吟》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学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2)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4. 想象与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中化石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5.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以化石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教案:
课时数:1课时
教材内容:《化石吟》诗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化石吟》。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寓意。

3.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2. 诗歌中的意义和寓意的把握。

教学准备:
1. 课本或黑板上写出诗歌《化石吟》的内容。

2. 图片或实物化石。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课题
1. 教师呈现图片或实物化石,引发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化石有什么特点?
步骤二:朗读诗歌
1. 教师朗读诗歌《化石吟》,并让学生跟读。

2. 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

步骤三:分析诗歌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生讨论:诗中的化石是什么意思?它们代表了什么?
3. 引导学生理解“化石吟”的意义和诗歌中的寓意。

步骤四:诗歌表达
1.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下自己的诗歌,或者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小结和延伸
1.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总结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

2. 提出延伸问题:你认为诗人通过《化石吟》所表达的是什么?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朗读效果,能否正确表达诗歌的语气和情感。

2. 学生的诗歌分析能力,能否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寓意。

3. 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能否用适当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1.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石和地质历史的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解释诗歌《化石吟》的含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 诗歌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阐述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3.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4.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就诗歌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5 总结课堂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中的知识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背诵诗歌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语文素养。

5.2 写心得体会5.3 预习下一课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诗歌背诵和心得体会写作方面的表现。

6.3 知识测试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化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科普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化石挖掘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化石的了解。

7.2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或短文,表达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思考。

7.3 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化石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化石对于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意义;3.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内容1.化石的定义和分类。

2.化石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3.诗歌《化石吟》的鉴赏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听诗歌《化石吟》,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2.理解化石教师向学生讲解化石的定义、分类,包括身体化石、痕迹化石、化石的形成过程等,以及化石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3.阅读诗歌教师让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并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主题等,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了解化石、体验时间和历史的变迁。

4.诗歌创作教师让学生模仿《化石吟》的语言和结构,创作自己的化石诗歌。

通过诗歌的鉴赏与创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5.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口头或书面上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课堂设计1.课前导入:教师播放化石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化石的认知。

2.初步了解:由教师向学生讲述化石的基本信息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化石学科的重要性和学科内的研究方法。

3.听诗赏析:教师播放《化石吟》音频和诗歌背景图片,让学生听诗、识字、体会语言特色和形式美。

4.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和对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重要价值。

并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主题等,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5.创意创作:教师让学生模仿《化石吟》的语言和结构,自己创作化石诗歌,让学生从诗歌中慢慢理解化石、时间和历史的变迁。

6.总结归纳:让学生口头或书面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知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对学生对于化石的理解和对于诗歌的鉴赏的能力进行考查。

《化石吟》教案稿

《化石吟》教案稿

《化石吟》教案稿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外观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二章:化石的种类和特点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化石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分类,包括植物化石、动物化石和微生物化石。

分析不同种类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种类的化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化石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收集学生的分类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三章:化石的形成与分布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生物体的埋藏和矿化。

介绍化石的分布规律,包括地层和地理位置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探索化石分布的规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四章:化石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化石的研究方法,包括采集、整理和分析。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实例,展示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化石的研究过程。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收集学生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石吟》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

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

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

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

1、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

(第一张幻灯片)2、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

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

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

二、读课文,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

以“这是一首……的诗”说话。

2、指导朗读。

①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

(第二张幻灯片)②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③展示朗读效果。

3、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

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化石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地球上古老的生命。

2. 介绍化石的定义: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

3. 强调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或实物化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提问学生对化石的认知和兴趣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内容。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种类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化石。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遗骸的保存和变化。

2. 讲解不同种类的化石: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化石特点。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化石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内容。

第三章:化石的挖掘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

2. 学生能够理解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野外调查、挖掘、整理等。

2. 强调化石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保护化石不被破坏和滥用。

教学活动:1. 视频播放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活动:设计保护化石的计划和措施。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看和理解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计划内容。

第四章:化石与生物进化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内容:1. 讲解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证据:渐变化石和突然化石。

2. 分析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例子。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2)通过学习《化石吟》,使学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难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与化石相关的资料,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化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教师简介《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化石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归纳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生讨论、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究学习(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这一主题。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诗歌的韵律和结构。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化石吟》的韵律和结构。

(2)教师详细讲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包括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4. 想象与联想(1)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诗歌欣赏与鉴赏(1)学生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7. 课后作业(1)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8.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化石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类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诗意化语言的解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化石吟》(课文所在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教学辅助材料:难点词汇表、课文解析和讲解PPT等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化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和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化石是什么?为什么有化石存在?步骤二:课文阅读与理解(20分钟)1.教师全班齐读《化石吟》课文,帮助学生熟悉文中的诗意化语言和节奏感。

2.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诗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考?–诗中的“化石”是指什么?–作者用什么方式和手法描写化石的特点和魅力?–你在诗中体会到了什么?3.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课文解析与讲解(20分钟)1.教师以PPT形式呈现《化石吟》课文的解析和讲解,重点解释以下内容:–诗中的隐喻和意象。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句法结构。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思考和反问,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步骤四:情感寄托与写作(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考,思考自己对自然、人类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2.学生个人写作:以自己的方式和表达,写下对自然、人类历史或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可以选择诗歌、散文、或其他形式。

3.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

步骤五:课堂总结与答疑(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将写作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3.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将写作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或作品。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优质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化石的定义:化石是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形成需要经历埋藏、压实、硅化、钙化等多个环节。

3. 化石的意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可以揭示古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化石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2. 讲解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和意义。

3. 分析具体化石实例,如恐龙化石、煤炭等。

第二章:诗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化石吟》诗歌。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化石吟》诗歌的内容:诗歌描绘了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古生物的生存状态。

2. 诗歌的艺术特色:韵律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第三章: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化石的形成过程:埋藏、压实、硅化、钙化等。

2. 实践操作: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3. 团队协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化石吟》小学教学设计份

《化石吟》小学教学设计份

《化石吟》小学教学设计(4)份《化石吟》小学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关于科学方面的诗歌,对于文本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所以,学习时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__,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的'生字。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2、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3、学生__、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⑵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⑶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⑷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__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2、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__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
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学习朗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班级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参观调查有关自然、有关化石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文章做铺垫。

【教学步骤】
一、精心导入
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班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万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出示并板书课题。

课题:《化石吟》张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班级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二、感知内容
1、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葱茏〔cōnglóng〕奇幻〔huàn〕潜行〔qián〕裹〔guǒ〕雅幽〔yōuyǎ〕藏〔cáng〕海枯石烂〔kū〕骸骨〔hái〕猛犸〔měngmǎ〕引颈长吼〔jǐng〕月转星移
2、(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
能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澜。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3、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如果分层,可分为几层,大意如何概括?
班级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四人小组讨论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讨论后教师帮助班级学生明确。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具体抒写,无限遐想。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4、班级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教师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对文章主旨有贴切的把握。

2、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班级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班级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5、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

每组讨论一个题,第⑸题每组都要讨论。

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班级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不做任何概念性定论。

假如班级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小结: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珍贵的”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做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象合理,赏析有道理即可。

3、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

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象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班级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班级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班级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

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此之外,还能想象些什么
⑴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班级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⑵拓展延伸:
①教师出示录象或图片,做下水文,介绍某种古生物。

②班级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四、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XX有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