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优秀5篇)教案:《化石吟》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关于科学方面的诗歌,对于文本的,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的理解,需要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所以,学习时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的生字。

概括诗歌的主要。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2、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3、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⑴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⑴“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⑴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2、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3、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化石吟教案

七年级化石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年级化石吟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相关知识,认识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学会吟诵有关化石的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运用吟诵方法,感受诗歌的美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学会吟诵有关化石的诗歌。

难点:深刻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自然科学知识。

运用吟诵方法,感受诗歌的美妙。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化石标本,了解化石的特点。

讲解法: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吟诵法:学习吟诵有关化石的诗歌。

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化石是如何形成的?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做好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3. 诗歌学习教师选取吟诵有关化石的诗歌,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跟读、吟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科学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化石,了解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化石的形成过程。

2. 选取一首有关化石的诗歌,进行吟诵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七、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形成、分布和挖掘过程。

2. 开展“化石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篇一《化石吟》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篇课文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

化石功不可没,科学真是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

2、解析: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本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

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及意图1、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解析: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深入领会。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学情分析:本文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篇二《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化石吟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化石吟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化石吟教学设计化石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基本知识,认识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2、通过朗读《化石吟》诗歌,感受化石的神秘和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觉。

3、通过拓展的阅读,了解化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阅读古诗《化石吟》的文学和情感内涵。

2、概括并领悟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体验到化石的历史魅力和科学价值。

2、如何让学生积极地走近化石,通过实验等方式搞清楚化石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亲手制作化石模型,观察和分析化石的组成与结构。

2、阅读式教学法,导入《化石吟》古诗,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引出对化石产生和价值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化石模型。

3、《化石吟》古诗。

4、化石文献。

六、教学程序1、导入:“化石的价值”通过短片、图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化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组成与价值,并概括出化石形成的重要过程。

2、展示:“化石吟”导入古诗《化石吟》,了解古人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悟,并询问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学习:“化石的形成”通过展示化石模型,了解化石的组成与结构,并利用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搞清化石的形成过程。

4、镜头回放:“化石的历史之旅”通过阅读化石文献,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走进化石的历史之旅,并通过扩展阅读加深学生对化石价值的认识。

五、总结: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家通过体验、阅读等方式深入学习了化石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了化石的历史背景和价值,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上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化石模型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和科学的兴趣,使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讲解上需要更加简明扼要地概括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与科学的兴趣和感性认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

并播放化石图片,教师进行解说。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

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

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化石吟”就是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赞颂科学的神奇。

2、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请找出有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

学生发言,明确:诗歌在结构上是“总一分一总”;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自主探究1、学生齐读3—6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说说在读诗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之处。

问题组例举: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2)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化石知识的掌握;3.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2. 化石形成和变化过程的理解;3.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相关化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化石;(2)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认识。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2)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2)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4. 鉴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表达对自然界或科学的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学生提出对化石和诗歌的进一步问题和想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诗歌分析:通过学生的分析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板书

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板书

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设计化石吟板书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的形成原因和意义;•掌握化石的分类和保存方法;•学会运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对化石的热爱和敬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原因和分类;•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课时(40分钟)化石的概念和意义,化石的分类第二课时(40分钟)化石的保存方法,华丽的语言表达对化石的热爱和敬仰第三课时(40分钟)观察和描述化石4. 教学方法及参考资源•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观察;•参考资源:课本、多媒体资料。

5. 教学准备•准备绘本《化石世界》;•准备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准备化石和放大镜。

6.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了解过化石。

•情境交际:教师用故事、诗歌或影片向学生介绍化石的概念和意义,并结合具体例子解释化石的分类。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化石类型,讨论并呈现其特点和代表性化石。

•整合展示:每组介绍自己选择的化石类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化石的共同特点和不同分类。

第二课时•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化石的分类。

•情境交际:教师介绍化石的保存方法,让学生明白保存化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对化石的热爱和敬仰。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保存化石的方法,讨论并呈现其特点和使用条件。

•整合展示:每组介绍自己选择的保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保存化石的共同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化石的保存方法。

•观察和描述:教师提供一些化石样本给学生,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化石的特征和形态。

•创作表达: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化石特征和形态,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化石的文章。

•展示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二、化石吟板书化石吟百万年前的世界,沉淀下宝贵之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化石吟》的诗歌内容,包括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并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3.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朗诵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诗歌中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理解,以及掌握朗诵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并能够自行分析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来源和意义,进而引出课题。

2.呈现(15分钟):介绍作者背景、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认识。

3.理解(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4.应用(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于自然和生命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相关诗歌。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朗诵诗歌,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谈话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3.研究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同时结合问题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口头提问、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朗诵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自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变迁。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石吟的基本知识,了解化石吟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化石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对化石吟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石吟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化石吟的起源,以及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化石吟的基本特点:分析化石吟的形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平仄等。

3. 化石吟选读:挑选一些经典的化石吟作品进行鉴赏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化石吟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石吟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经典的化石吟作品。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化石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化石吟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化石吟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3. 鉴赏:挑选几首经典的化石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4. 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创作一首化石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创作的化石吟作品,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内容:1. 化石吟的创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对仗、押韵、平仄等修辞手法创作化石吟。

2. 化石吟的审美标准:分析评价化石吟作品的标准,如意境、情感、韵味等。

3.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创作化石吟,并提供修改建议。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创作化石吟,引导学生模仿。

2. 互动法:学生互相评价、修改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3. 反馈法:教师给予学生作品评价和建议,促进学长。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讲解:讲解化石吟的创作技巧和审美标准。

3. 创作:学生动手创作化石吟,教师巡回指导。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石;2.掌握化石的形成过程;3.了解化石的种类和分类方法;4.理解化石对地质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化石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化石对地质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性一、导入(10分钟)1.学生观察并描述展示的一些化石样本,激发学生思考化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引出问题:“你们对化石了解多少?你们知道化石吟是什么呢?”二、学习与探索(30分钟)1.学生阅读《化石吟》这篇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师生共同探讨“化石吟”是怎样描写化石的,为什么叫做“吟”?3.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引出化石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三、知识讲解(30分钟)1.教师呈现课件,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有机体死亡、被埋藏、转化为石质的过程。

四、示范与实践(30分钟)1.教师展示和解说不同种类的化石,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化石样本,自主分类,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分类依据。

2.巩固:教师板书化石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形成过程。

3.拓展:通过展示地质博物馆和生物博物馆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化石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化石的认识有了哪些更新?”2.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吟》中化石的含义,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种类和分类方法。

通过示范与实践,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化石的形态特征,并通过自主分类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通过拓展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了化石对地质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性。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石这一现象,并加深了对化石的认识和理解。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认识到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化石吟》的意境和主题。

(2)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 理解《化石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难点:1. 理解《化石吟》的意境和主题。

2. 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吟》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化石吟》的文本和笔记本。

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化石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化石吟》,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化石吟》的意境和主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实践活动(1)学生观察化石标本,了解化石的特点和种类。

(2)学生分组进行化石采集活动,观察化石的分布规律。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化石吟》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学生绘制一幅化石分布图,展示化石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回答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化石吟》的内容和化石知识的理解程度。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化石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地球上古老的生命。

2. 介绍化石的定义: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

3. 强调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或实物化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提问学生对化石的认知和兴趣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内容。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种类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化石。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遗骸的保存和变化。

2. 讲解不同种类的化石: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化石特点。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化石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内容。

第三章:化石的挖掘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

2. 学生能够理解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野外调查、挖掘、整理等。

2. 强调化石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保护化石不被破坏和滥用。

教学活动:1. 视频播放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活动:设计保护化石的计划和措施。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看和理解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计划内容。

第四章:化石与生物进化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内容:1. 讲解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证据:渐变化石和突然化石。

2. 分析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例子。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化石吟》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习化石的形成过程,提高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形式,感受诗歌的美。

学习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感受诗人对化石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掌握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感受诗人对生命的敬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化石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化石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这是化石。

2.朗读课文(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3.分析诗歌内容(1)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化石?(2)学生回答:三叶虫、恐龙、猛犸象。

4.学习化石知识(1)教师简要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

(2)学生提问:化石是如何形成的?(3)教师回答: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被埋藏在地层中,逐渐变成石头。

第二课时1.分析诗歌意象(1)教师提问:诗中描绘的化石有哪些特点?(2)学生回答:栩栩如生、历经沧桑。

2.学习表达技巧(1)教师提问:诗中是如何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2)学生回答:诗中通过描绘化石的形成过程,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3.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化石,合作创作一首关于该化石的诗歌。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化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学生回答:化石是生命的见证,是历史的痕迹。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篇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篇

《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篇《化石吟》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构造,绽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加求知欲,培育科学精神和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熟悉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宏大。

三、课前预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预备。

四、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现了人类对化石的讨论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宏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美丽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绽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教学设计1、细心导入①可采纳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讲解,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奇》“有一个漂亮的传奇,精致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和善……叙述美妙……”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致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叙述着和善和美妙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清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叙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叙述奇妙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3、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美丽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宏大。

本诗前后照应,节奏鲜亮,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教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索,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索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石吟》中的化石,它见证了地球上生命的演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化石的奥秘,感受古诗文的美感。”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化石吟》,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美感。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形成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
3.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化石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石吟》中的化石,它见证了地球上生命的演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合作学习,提高效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分工明确,提高课堂讨论效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融入生活,联系实际:将化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对《化石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了解化石的形成、分类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化石的形成、分类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详细3篇

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详细3篇

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详细3篇【摘要】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共含3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教材简析】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1、朗读法: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

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3、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7年级上语文《化石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专业术语的理解。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 背诵练习(1)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以及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教师推荐与化石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增加对化石的了解。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化石产地,增强学生对化石的直观认识。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以及合作探讨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作文的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加深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有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果不用多媒体,可出示恐龙的图片,然后设疑:“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恐龙”“我们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恐龙在7000千万已经灭绝,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那么什么是化石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那化石有什么用呢?”学生纷纷讨论。

总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初中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范本(优秀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范本(优秀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范本(优秀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

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2.相关资料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自主预习】1.注意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2.解释下列词语幽雅悄然叹服葱茏奇幻海枯石烂3.本文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然后根据下面问题梳理全文,感悟内容。

【合作学习】1.《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4.“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6.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7.“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8.“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9.思考: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堂检测】1.《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你们无限的遐思。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

2.选词填空:①请向我一一讲述那的神话。

a、奇异b、奇幻c、奇丽d、奇妙②你把我的引向远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课文《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微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掌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微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
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想,保存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 3 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 组图) ”。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书课题:16. 化石吟
6. 解题:
(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说说化石是什么?
③定义化石: 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管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存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局部,这就是化石。

(3)课题是什么意思?(赞美化石)
二、诵读全诗,加强理解。

1.自由诵读,初步理解。

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能有选择地背诵。

2.阅读资料,加强理解。

①最早的鱼儿、最早的鸟儿、最早登陆的鱼儿、最早的树,依次指的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犸象:也称“毛象”,古代哺乳动物,大小近似现代象,身上长满棕色长毛,上门齿向上弯曲。

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更新世(延续时间自160 万年前至1 万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区。

中国东北、内蒙古和宁夏等地曾有这类动物的化石发现。

③“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研究标明,化石还局部保管着生命有机物的剩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尸骨。

⑤太古:远古的时代。

3.开火车分小节诵读。

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对于会认字和会写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

三、评价讨论,理解感悟。

1.读后评价,同学们在评价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1)关于读音。

思绪x u不朽xi u躯q口壳裹gu o藏档d a ng案葱茏
I o ng幽y ou雅卓zhu o越
(2)关于写字。

强调“裹”的写法,“果”字夹在“衣”中间。

(3)关于节奏。

结合学生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重点指导: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啊,/ 你——/ 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
(4)关于感情色彩的处置:
①针对刚才同学们读的情况大家互相评价,指出读得好与不好的地方。

②说说应该怎样读,自身读读。

③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④师生一起研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置,整体感受。

第1、2 节是第一层,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连续不时的问句,以疑问略带遐想的语气引发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和
板书:发问想象
第3、4、5、 6 节是第二层也是诗的主体局部,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用一种赞美的语气、拟人的手法来写化石,语气中满是对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的叹服。

板书:遐思飞跃
第7 节是第三层,用陈说的语气为第 2 节做了肯定的回,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回答呼应
整首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应通过反复诵读、评价讨论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进一步感知、考虑(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考虑,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沛的时间。

3.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的赞美之情。

(3)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 2 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为3—6 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层为7 节,回
应发问,照应开头。

4.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四、全文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感叹科学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板书设计:
自然奇妙——科学神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 学法指导:我们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词语,以便掌握文章的主旨。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地、反复地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2. 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 5 节。

(1)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

①师引入:哎呀,读了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
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
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了解前后呼应。

(幻灯片演示诗歌第二节、第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