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化石吟》(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篇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

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

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2、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3、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关于教法:1、朗读法: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语文《化石吟》说课稿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语文《化石吟》说课稿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语文《化石吟》说课稿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和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化石的形成过程。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

2.教学难点:(1)化石的形成过程及科学原理。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如何形成的?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讨论作者的表达方法。

(2)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4.精讲课文(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设问等。

5.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创作一段关于化石的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熟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化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化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体会作者对化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化石。

(2)板书课题《化石吟》,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含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朗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体会课文情感。

第三课时1.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练习成果。

2.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石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收集化石等。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化石吟》教案篇一《化石吟》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化石吟》的基本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常用短语•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常用短语•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三、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文章情节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思辨,体会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提供合适的图片或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教学板书:提示解释难点词汇及要点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科技发展的视频并引出问题:“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吗?”询问学生对此的看法,并引出科技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2.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张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差异。

•分享一首古诗《举杯邀明月》。

通过诗歌中的描绘,引导学生探究“变化”词汇的意义。

3. 阅读教学•发放课文并让学生自行阅读并标记自己理解的内容。

•抽取重点短语,如“化石”、“旅行者”等,并在黑板上作解释。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化”、“时光”等主题,并进行探究、讨论,反思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问题。

4. 理解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基本情节,并展示可行的思路。

•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并逐一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5.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化石吟》中的地理知识,并配以合适的图片或视频。

•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大地之中蕴藏着众多的化石,而每块化石都代表着远古时代地球上的独特景象。

”等相关知识。

总结提高•提出新问题:“我们在珍惜自然环境的同时,怎样呵护它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行动,学会爱护环境。

•点评本节课学生的表现,整理难点,拓展思路,分析学生的优缺点,以促进个人的提高。

六、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化石的文章并分享;•花费一小时时间来了解化石的知识,并讲述自己的了解;•减少用电一个小时,立志为地球做点贡献。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

并播放化石图片,教师进行解说。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

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

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化石吟”就是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赞颂科学的神奇。

2、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请找出有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

学生发言,明确:诗歌在结构上是“总一分一总”;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自主探究1、学生齐读3—6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说说在读诗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之处。

问题组例举: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化石吟》的诗歌内容,包括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并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3.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朗诵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诗歌中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理解,以及掌握朗诵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并能够自行分析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来源和意义,进而引出课题。

2.呈现(15分钟):介绍作者背景、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认识。

3.理解(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4.应用(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于自然和生命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相关诗歌。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朗诵诗歌,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谈话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3.研究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同时结合问题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口头提问、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朗诵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自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乌有骸骨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潜行”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的节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会快速默读评析探究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难点:诗歌的音乐美教法学法指导:诵读法联想法教学程序与策略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左右后就灭绝了,而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地球上才开始出现最原始的人类,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我们看到的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是呀,我们的科学家们正是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恢复了亿万年前生物世界的奇幻景象,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对下列字词的掌握情况:裹(guǒ)藏骸(hái)骨潜(qián)行躯壳(ké)猛犸(mǎ)悄(qiǎo)然档(dàng)案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雅)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悄然)③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④(草木)青翠茂盛。

(葱茏)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海枯石烂)⑥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

比喻时间流逝。

(日转星移)2、朗读诗歌。

教师: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的化石。

全诗节奏鲜明,声音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参考:(1)师生共同探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理,整体感受。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

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加深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有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果不用多媒体,可出示恐龙的图片,然后设疑:“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恐龙”“我们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恐龙在7_0千万已经灭绝,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地质学、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2.理解诗歌领域中化石吟的意境,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歌;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先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简单介绍化石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化石吟(35分钟)1.教师发放化石吟的诗歌,并简要介绍作者、题目。

2.教师读出诗歌,学生跟读,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3.教师简要讲解诗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用语、词汇的含义。

3.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原诗,并完成课堂练习,比如填空、选择题等,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作者用语技巧的熟悉度。

4. 诗歌鉴赏(3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诗歌中的诗情画意、议论观点等要素,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

5. 评价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程,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阅读、表达、思考、分析等相关能力,从而总结今天的收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3.改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难点1.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并欣赏诗歌2.学生找到关联点,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四、教具准备1.化石图片/视频2.诗歌《化石吟》的印刷版3.课堂练习题五、教学后记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设计,让学生通过诗歌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跟读、分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任何一节课都应该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那么这份教案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化石吟》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诗歌》,其中的一篇诗歌《化石吟》是唐代智者李时中所作,诗歌的主题是回顾变迁的岁月,颂扬岁月的力量。

《化石吟》运用了季节、自然景物的才思,通过对斧凿锥锤、石头变化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力量、变迁的无常和岁月的奇妙。

本课程通过学习《化石吟》,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唐代诗人李时中的一首诗《化石吟》;2)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3)理解诗中的词语、熟词生义、修辞手法;4)学习借助描写物象、景物、传神的人物活动等表现诗歌主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和解读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欣赏中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3)能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造句。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感悟自然、感悟生活,增强他们的感性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声音、诗句等多种形式将学生的视线吸引到本节课程的课题上——“苟富贵,勿相忘,长者身,体几何?” 。

2. 热身训练: (10分钟)通过导入阅读诗句,学生积极参与,了解之前课程的内容。

之后让学生朗读《化石吟》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

3.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整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自选一位代表,通过组内讨论了解李时中的生平和作品文化背景,总结出李时中作品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手法,并回答在阅读《化石吟》时,如何理解和感受这首诗。

4. 课文分析阅读:(30分钟)1)让学生朗读整首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的节奏、平仄、韵脚;2)学生就诗句、词语力求真正领会李时中的具体用意;3)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手法和历史背景,以达到对整个诗篇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5. 图文呈现:(20分钟)1)教师播放《化石吟》的相关图片和动画,学生有机会从感性层面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思维;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画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与图片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沉浸式地感受《化石吟》诗的内涵。

2023最新-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优秀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7篇《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篇一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的人类的伟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文学的热情。

本节课我要完成如下几个目标:(1)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本文教学重点是: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重点研讨、质疑释疑、拓展延伸、小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导语如下:大家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词吗?这个词什么意思呀?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人教版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化石吟》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⑴理解、累积“奇异、葱郁、幽雅、叹服、天长地久、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认识化石显现的亿万年前奇异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⑴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顾的构造特色。

⑵学习迅速默读、挑选、归纳重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培育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点】频频朗读,感觉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课难点】联系生物学的有关知识,激活联想一想像思想,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课方法】1、朗诵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颂扬化石的抒怀诗。

诗歌节奏鲜亮、腔调解睦,富裕韵律美。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号化石,和蔼自然,字里行间表露赞叹之情。

指引学生频频朗读,感觉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一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经过研究化石,显现亿万年前的奇特情景。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足调换思想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研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议论点拨法:讲堂教课中,充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研究诗歌的内容重点和首尾圆合的构造美。

教师奇妙设疑,指引学生思想以打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诵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过程】〖教课重点〗指引学生朗读感知诗歌粗心。

设疑商讨,调换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和构造美。

〖教课步骤〗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还原的古生物时,思路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印迹的太古洪荒。

冰凉的化石倒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述着亿万年前那奇异的神话。

今日我们一同学习一首颂扬化石的抒怀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经过研究化石,显现了亿万年前的奇特情景,进而赞叹科学的奇特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开朗,好像散文中的漫笔,能够不名一格。

化石吟教案6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化石吟教案6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郤水县衆屛镇屮,维建客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等词语。

、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过程和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2、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学习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

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

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 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教师巧妙设疑, 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带。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怎么会唱歌呢?”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这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向学生展示几张化石图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

化石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特征,例如结构大小、形状、纹饰等等,他们必须能够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还必须保存于岩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教材简析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
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
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
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
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明确目标
1.对课文的生字质疑,掌握课文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三、质疑字词
预习文章的过程中,留意你不会写的字词,把你认为难认,难解,难辨的生字词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化石的珍惜,热爱和研究;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
大的赞美之情。

3.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 .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 .诗歌分为三层:1 —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诗的第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
明确:用连续不断的问句开头,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前后照应,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和肯定。

3.“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明确:引出下文,又表现作者的思路
4.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一句?
明确: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是比喻,说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档案。

同学们齐读3-6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研读3 —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

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

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

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六、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下
1.自由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想象中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
七、放飞想象,拓展知识
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也向我们展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作为今天的我们,能否大胆地放飞想象,想象生物进化之前的模样。

八、作业布置
课外寻找资料,介绍一种恐龙或某种古生物。

体例可写成:种属、外形(附案)习性说明、灭亡原因.
板书设计
化石吟
科学诗吟:赞颂
(1-2节)问句引发想象
(3-6节)主体具体抒写遐思内容
(7节)回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