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4.1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案: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7-P70。
主要包含“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并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解读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识别并解释天气符号。
3.运用多媒体资源,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提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挑战。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解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的复杂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
•运用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信息,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视频、气候类型图片等)。
•常用天气符号卡片。
•学生预习材料(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晴天下的户外活动、雨天中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天气的话题。
•明确目标: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二、新知讲授(20分钟)1. 天气与气候(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强调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北京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或“南极洲的寒冷气候”,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常用天气符号(5分钟)•展示符号: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阵雨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 天气和气候 教案设计1
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互动1: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湘教版七上4.1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
①天气状况:指阴,晴,雨,雪等。
②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播报最低和最高气温。
③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共有八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18级。
④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指数:地图册P31。
【老师讲解】风向和风力
主备人
李璐瑶
学习内容解析
本节教材包括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个部分的内容。这一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教材编写对于本条标准的定位为: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在现代社会中,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够看懂、听懂天气预报也是公民应具备的一种素质。“空气质量日报”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要让学生了解人为原因形成的空气污染物,了解人类活动队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通过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大气环境持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学看天气预报
难点:学看天气图并播报天气预报
策略、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帮学生理解和感受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采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自学中取得成果,得出结论。
所以说我们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上学或者生活首先要考虑一个什么因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天气与气候。
学生活动:
4.1 天气和气候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天气和气候天气与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虽然有夜视和红外设备,但由于沙漠地区气候炎热,飞沙漫天,扬起的尘土曾使军事雷达,无线电设备受到干扰,而导弹,卫星,飞机都难以正常工作,多国部队一些非战斗而死亡的人员,其死因多与天气条件导致的武器失灵有关.(一)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差别.1.你有留意天气预报吗?请你收集相关的天气资料,预报本地天气基本情况.据你观察,天气预报通常会播报多长时间的情况呢? .2. 你曾留意有关气候的报道吗? 气候数据的作用在哪里? 请看下面的一个例子.寒假期间, 在北京读书的王芳决定去广州旅游. 同时她的妈妈则参加了新加坡的出国旅游团. 为了准备行装, 王芳特地去图书馆查了有关广州和新加坡的资料( 如下图所示). 王芳看到后, 立刻将原来放进行李的羽绒服拿出来, 又叫妈妈多带两套夏装去. 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观察上面的两份资料,你会发现::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都围绕和两方面。
②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和。
③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和。
④天气具有 (多变、稳定) 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 (短、长) 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 (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 (多变、稳定) 的。
(二)下列材料反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请将代号填入与之相应的空格内:材料一:1979年1月,欧洲遭到了一次大风雪的袭击,德国北部大雪不停地飘了48小时,积雪3尺多深,许多汽车陷入雪中无法开动。
材料二: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来亚战争正在进行,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
材料三:瑞雪兆丰年。
材料四;今年寒假我要去东北的长白山旅游。
听说那时侯那里每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真够冷的,但我喜欢,可以乘雪摩托车上山。
材料五:今年春天的那场大风真厉害,马路两边的水泥坐椅都大风掀翻,许多房屋被吹倒。
天气与气候 教案湘教版
1.卫星云图判读: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②.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天气与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一、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1短时间2、经常变化
1、长时间
2、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C.傍晚D.夜间
[我的答案](1)B(2)A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①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②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2013·北京高考)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a中()
湘教版七上地理 4.1天气和气候 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一、教材:《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开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教材以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体现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教材中图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学生对某些天气现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学生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其实践性很强,,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看懂简易天气预报。
(3)知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掌握他们的区别。
(2)通过“走进直播间”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看懂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讲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并能阅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四、说学情:学生对本节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
但是,青少年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生动的图像或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因为准备了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所以这节课我没有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就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四个学习任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深入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观察和分析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2.观察法: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案例和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和气候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的天气变化,或者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
通过自学,让学生会看简单的卫星云图
用电子白板展示卫星云图直观清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多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
白板使用功能)
新
授
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并学会表述简单的天气预报
1、师生共同观看一段天气预报
2、自学: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3、交流互动,共同识别难认的天气符号
了解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让学生们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讨论交流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感受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的重要性
用电子白板展示交流内容,直观清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官上起到引导性
知道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1、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②利用聚光灯功能,让学生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③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气氛,让学生播报天气预报,锻炼其表达能力。
④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学习地理的经验,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学生的学习
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教学方法
白板展示、任务驱动、问题式引导及合作交流
天气和气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名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师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七年级
课标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1.会区分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主要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b.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c. 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b. 能够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c. 能够运用气候图谱进行气候类型的识别。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日常认知,但对于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培养。
部分学生可能对气候图谱的阅读和分析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注意和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了解?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解释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两者的概念。
第三环节: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重点解释大气环流、地球倾斜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环节: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教师讲解并展示气候图谱,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教案(新版)湘教版
(a)风旗向东漂,吹的是东风,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应该是什么风?(西风),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
(b)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
三、天气环境监测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点拨,使学生知道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空气污染指数来判断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就越差,对人体健康越有害,影响越严重。
师画板图让学生理解风向、风力、风速
课后追记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首先知道什么是天气和气候才能知道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是以和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气候和天气的区别都能理解,对天气符号也记住,学习效果较好。对课堂的练习也能更好的完成。
教学重难点
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
2.收看电视天气预报。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让学生谈谈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查漏补缺,强调重点,希望学生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以三国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读图分析
阅读课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学生读图进一步加剧学生的理解
认识天气符号
湘教版七上4.1天气和气候教教案设计
4.1天气和气候教学案设计主备教师:引出天气和气候。
活动一:认识天气聊天时间:根据泗洪某天的天气状况,说明描述天气的主要要素。
展示天气状况,学生分析说明。
归纳: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描述天气的要素:阴晴、冷热、风雨等。
根据当天从早到晚的天气变化,联系不同地区的实际,说明天气的特点:1. 时间短,变化快;2.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3. 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活动二:认识气候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举例说明:泗洪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归纳:天气和气候的异同“小试牛刀”,学生回答。
A.天气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B.气候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C.天气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D.气候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2.8日上午8时以后,表示北京大气状况的符号是()A B C D四、课堂检测选择题(每空10分,共100分)()1.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B.终年炎热干燥C.昆明四季如春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用天气符号表示“晴转阴”,正确的是()3.下图表示一日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4. 下列符号表示西北风六级的是()5.在卫星云图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表示海洋 B.蓝色表示陆地C.白色表示云区 D.云层厚的地方一定下暴雨()6.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
A.大、有利 B.大、有害 C.小、有利 D.小、有害()7.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农田里焚烧秸杆肥田 B.提倡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C.为了出行方便,提倡购买小汽车 D.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8.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雨夹雪 B.大雨转晴 C.晴转大雨 D.雾转多云()9.下列属于对气候现象的描述的是A.大风降温 B.四季如春 C.北风吹,雪花飘 D.多云转阴()10.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A.稳定 B.多变 C.固定不变 D.周期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天气和气候一、天气1.概念2.特点二、气候1.概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学生完成判断。
3-4名同学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北京、东京、纽约等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
根据教师讲解判断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聆听老师讲解,思考并作出简单回答。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态度。
教学重点:
⑴“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⑵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
教学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参与能力。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
使学生简单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内心,从今以后付诸行动。
课堂
小结
出示“课堂小结”:教师点拨。
学生口头总结。
理清知识脉络,升华课堂主题。
板书设计
3.出示“挑战自我”,以抢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奖励。
4.出示“精讲风失”点拨风向、风力的判断,教师板演西北风6级的画法。找1-2名同学板演西风四级或者东南风6级。
5.出示“学以致用”找学生做出判断,并给予奖励。
过渡:通过刚才的表现,看来大家对常用天气符号都已经记住了,那么你能模仿天气预报员为大家播报天气吗?试着挑战一下自己吧!
过渡:我们的空气收到的污染这是我们对家园的伤害,你知道我们还做了哪些伤害我们家园的事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法指导: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
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
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
(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
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北京______、℃;莫斯科_______、_____℃;悉尼_____、℃;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展示交流1、预习交流:小组内交流,要求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把不会的标出来2、预习展示:依据多媒体课件提供图片,拟请第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助巩固:考察常用天气符号的识记。
5、请同学播报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阅读、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巩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小结
黑板上展示的是什么天气?
看来同学们对天气播报已经比较熟悉了,那请同学们今天回家也当一次天气播报员,给你们的爸爸妈妈播一次天气预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任务二
过渡:天气既然这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天气状况。大家平常多采取什么方式来了解天气状况呢?
(天气预报)
老师一直很羡慕播报天气预报的主持人,这节课我也想在咱们班培养几个天气预报员。
学习任务(二)天气预报
1、观察天气预报员是如何播报天气的?
3、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和播报天气预报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地理的热情。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上课前老师有个问题,当过几年大家高中毕业了,同学们都想去哪些省份,或者哪个城市上大学?
老师是在重庆上的大学,虽然重庆有很多好吃的,但老师在重庆的四年始终有个烦恼,冬天冷的过不去,夏天热的睡不着。
伊宁市二十三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案模板
课型:新授授课教师:李璐瑶2015年12月2日
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主备人
李璐瑶
学习内容解析
本节教材包括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个部分的内容。这一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教材编写对于本条标准的定位为: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在现代社会中,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够看懂、听懂天气预报也是公民应具备的一种素质。“空气质量日报”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要让学生了解人为原因形成的空气污染物,了解人类活动队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通过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大气环境持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学看天气预报
难点:学看天气图并播报天气预报
策略、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帮学生理解和感受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采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自学中取得成果,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能够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够通过天气图来进行简单的天气描述和播报。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锻炼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分析空气质量日报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⑤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自主学习】我们生活当中都出现过哪些天气状况呢?
图片展示(晴、阴、雨、雪等)
【过渡】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天气?讨厌什么天气?
交流、回答
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稳定
长
多变
教学反思
所以说我们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上学或者生活首先要考虑一个什么因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天气与气候。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天气/气候。
批注: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学习任务一
天气和气候
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天气”和“气候”两个框题,完成下列问题:
2、天气预报播报了哪些内容?
①天气状况:指阴,晴,雨,雪等。
②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播报最低和最高气温。
③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共有八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18级。
④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指数:地图册P31。
【老师讲解】风向和风力
每个人对于天气的喜好是不同的。
【合作探究】
①讨论以下人群分别喜欢怎样的天气?
②反映了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
结论:天气和生产生息息相关。
(2)对比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3)思考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农业、旅游、军事、城市建设、交通、健康、体育)
自主学习,找到答案并交流。
交流、讨论、回答
风向-风的来向
风力-风的强弱
风尾-代表两级风
风旗-代表八级风
【巩固练习】风向和风力识别
【合作探究】预报员考核
1、卫星云图:你看到了几种颜色?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看云识天气:请预报中国东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高原、新疆、印度大致天气状况。
3、风向预报:请预报中国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青藏地区的风力风级。
1、(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2、(2)天气有哪些特点?
3、(3)天气和气候在时间变化上有何区别
【稳定性
天气
气候
【合作探究】:
(1)讨论以下语句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乌云密布风调雨顺四季分明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彩霞满天
四季如春阴转多云冬冷夏热
(2)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