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移民文化对东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摘要:十九世纪中期,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加之山东地区因人多地少、连年遭灾造成人民食不果腹、哀号遍野,于咸丰十年(1861年)清政府正式将山海关以东地区解禁,山东地区大批灾民相继涌出关内,这一规模宏大的移民浪潮,历史上称为“闯关东”。
关键词:清末民初;“闯关东”;山东移民;东北地区;“闯关东”在东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移民范围涵盖整个东北地区,移民数量更是远超当地原住居民。
这其中山东无疑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他们占“闯关东”的绝大多数,所以将移民后的东北社会称之为是山东社会的延伸,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山东移民迁入东北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此时列强正威胁着东北,大量的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兵力与劳动力以保卫边疆的安全,并为边疆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山东人实为开发东北之主力军,为东北劳力供给之源泉。
荒野之化为田园,大半为彼辈之功。
其移入东北为时既久,而数量又始终超出其他各省人之上”。
[1]一、移民使人口合理分布“闯关东”进程中,大量的人口迁移,改善了以前全国人口分布不均的情况,平衡了东北地区的人地差异局面。
自1861年开禁以来,大批山东灾民、难民出关谋生,“闻风景附,益至蚁聚蜂屯,势难禁遏。
”[2]从同治元年到宣统3年共60年,东北三省人口增长了1,525万人。
这其中除自然出生人口外包含大量移民。
据估计,宣统三年(1911)东北人口共1,841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省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而其中以山东为最,约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由此推断,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约在七百至八百万人之间”。
[3]在1860至1911年这一时期“来东北垦荒的主要是山东流民”,[4]大量的山东移民涌入东北,使得东北地区真正意义上成为山东社会的延伸。
二、移民促进农业、工商业发展“闯关东”进程中,农业、工商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东北地区经济面貌得到改善。
山东移民的大量涌入改变了东北传统由渔猎、采集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并逐渐向农业转变,原来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兼营农业。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闯关东是指清末民初山东人纷纷涌向东北地区谋生的现象,这一潮流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达到高峰。
这一现象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闯关东使得东北地区人口大幅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
由于闯关东者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涉足,他们为东北的独立经济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很多山东人到东北后成为小商贩、手工业者和劳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信贷业和中介机构也得以形成,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交通网络得以加速。
因此那个时期的东北地区在经济上已经呈现出发展的良好趋势。
其次,闯关东带来了新的文化和社会影响。
在新鲜的血液注入下,东北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和多样化。
除了粤剧、京剧、昆剧等传统的大剧种,山东的梆子、相声等艺术形式也在东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闯关东也为东北带来了山东的传统思想、宗教和民俗文化。
例如山东的扫帚舞、堆雪人等传统习俗在东北地区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最后,闯关东还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由于山东和东北地区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地区,闯关东人的到来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闯关东让山东文化和东北文化在各自领域中交流和汇聚,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总体来说,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和长远的。
闯关东人不仅为东北地区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也让东北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在中华民族多样性中占有了特殊的地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时期,山东地区因为种种原因,许多人涌向东北地区寻求发展机会,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闯关东”。
这些来自山东的移民不仅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
本文将对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进行分析。
山东人的大规模涌入让东北地区迅速增加了人口。
清末以来,由于战乱频繁和灾害不断,山东地区的人口耕地失衡,导致了严重的人口压力。
而东北地区的广袤土地和资源丰富,吸引了大批山东人移民。
这些移民在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居住区,使当地的社会结构和人口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
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东人多以务农为生,擅长耕种和经商,在东北地区移民后,他们购地垦荒,开垦荒地,发展农田经济,并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工商业的重要力量。
山东移民还带去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山东移民还对东北地区的文化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东人淳朴勤劳的性格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影响了当地居民,促进了东北地区社会的发展进步。
山东移民在东北地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将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带到了东北地区,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山东人“闯关东”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东北地区与山东地区的气候、土地、风俗习惯都存在较大差异,对山东移民来说需要一定的适应和改变。
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的资源和土地使用带来了新的竞争与冲突,时常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和纠纷。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朝末年和民初时期,山东省的许多人纷纷迁往东北地区,这一现象被称为“闯关东”。
这一事件对东北地区的发展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时,山东地区正处于军阀混
战的时期,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而东北地区则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煤炭
和铁矿资源的开发使东北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闯关东的山东人带来了丰富
的人力资源和商业经验,为东北地区的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在东北地区投
资创业,开设了许多工厂和商店,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贸易,使东北地区成为了全国重要
的经济中心之一。
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闯关东的山东人带来了自己的语言、风
俗和习惯,丰富了东北地区的多元文化。
山东人在东北地区广泛传播了自己的方言和文化,为当地人带来了新的口音和交流方式。
山东人还将自己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带入东北地区,
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他们还在东北地区办起了学校、报纸和出版社,推动了教育和文
化事业的发展,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闯关东还对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和行政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闯关东的山东人在
东北地区创办了城市,建设了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生
活条件。
他们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
贡献。
闯关东的山东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想,促进了东北地区的行政效率和社会
发展。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的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一现象源于清末民初时期山东地区经济落后、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许多山东人纷纷选择离开故乡,前往东北地区寻求新的机遇和发展。
山东人的“闯关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人主要从事农业和副业,在东北地区大量开垦荒地、种植作物,并引进了山东地区的高产种植品种,提高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山东人还在东北地区开设了各种工商企业,如面粉厂、纺织厂、铁矿厂等,推动了东北地区工业的发展。
山东人的“闯关东”带动了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大量山东人涌入东北地区,带来了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需求。
为满足这种需求,东北地区的城市开始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市区建设向外延伸,新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陆续建立起来。
山东人的“闯关东”也对东北地区的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山东人重视教育,他们在东北地区办起了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为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成立了许多社团组织,促进了社会交流和文化交融。
“闯关东”现象也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大量山东人的涌入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土地和资源过度开发,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山东人的到来也引发了当地居民对资源的争夺和就业竞争,加剧了东北地区社会的不稳定性。
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双重的。
他们为东北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力量、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促进了社会文化发展,但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生态环境压力和社会竞争问题。
正因为如此,尽管山东人的“闯关东”对东北地区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合理规划和管理好这一人口流动现象,以实现双赢局面。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由于山东地区的经济落后和社会动荡,很多山东人不得不放弃家乡,向东北地区“闯关东”。
他们的到来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闯关东的山东人给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闯关东的山东人主要以务农为主,他们种植了山东的特色农作物,引进了山东农耕技术和经验,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山东人的到来还带来了工商业的发展。
他们经商、开办工厂、雇佣打工等,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
山东人还在东北地区建立了许多学校、医院、银行等公共设施,为地区的教育、医疗、金融事业做出了贡献。
山东人的到来对东北地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影响。
闯关东的山东人将山东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带到了东北地区,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
他们在东北地区传播了山东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推动了东北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
山东人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团体、出版刊物、举办文化活动等,为东北地区文艺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闯关东的山东人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变迁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东人的到来改变了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使其人口增长迅速。
他们还带来了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建立了各种社团、商会、组织等,丰富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
山东人的到来对东北地区的社会风俗习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东北地区在社会风貌上更加多元化。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们的到来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他们的文化传承丰富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他们的社会结构变迁改变了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
这些影响持续到今天,对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山东省的许多年轻人纷纷背井离乡,踏上了向东北地区“闯关东”的征途。
他们的到来,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山东人的大量涌入,东北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各种行业和生产领域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发展。
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山东人的到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许多山东人还在东北地区投资创业,开办企业和工厂,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山东人的到来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社会构成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大量山东人的涌入,东北地区的社会构成得到了重大的改变,各种文化观念、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都得到了新的影响和融合。
山东人的开放、务实和勤劳的性格特点也在东北地区得到了传播和弘扬,形成了东北地区勤劳朴实、开朗豪爽的地域特色。
山东人也将自己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带到了东北地区,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山东人的到来丰富了东北地区的社会文化内涵,也为东北地区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他们的到来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和民风民俗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山东人“闯关东”的壮举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改变和梦想的追求,更是对东北地区发展的有力支持和有益补充。
希望未来,山东人和东北人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是指大量山东人涌入东北地区寻求发展机会的潮流。
这一现象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带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闯关东运动带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矛盾尖锐,许多山东人为了求生存和谋求富裕的机会,纷纷南下,选择到东北地区生活和发展。
他们以经商为主要途径,如开设小商店、经营肉铺、杂货铺等,还有些人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等。
这些山东人的涌入,一方面增加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商业经验和管理理念,推动了东北地区商业手工业的纵深发展。
闯关东运动推动了山东与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闯关东的山东人以他们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入东北地区,与当地的文化产生了碰撞和交流。
他们带来了山东的方言、饮食、服饰和戏曲等文化元素,与当地的汉族和满族文化相互融合。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东北地区文化的多元发展,丰富了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拉近了山东和东北地区人们的文化差距。
闯关东运动还对东北地区的社会形态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动荡时期,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西方思想的渗入使东北地区的社会变得复杂多元。
山东人“闯关东”借助东北地区的相对开放环境,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如西式商业管理经验、近代科技、法律制度等。
这些观念和制度的引入,为东北地区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支持和制度基础。
山东人的闯关东运动也促使东北地区人民的觉醒和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有力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转型。
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他们的涌入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文化交流推动了东北地区文化的多元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思想观念的传播和社会制度的引进促使东北地区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转型。
这一潮流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为了东北地区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各地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涌向东北地区,而这些人群中以山东人所占比例最高。
其中一部分被誉为"闯关东"的山东人成为了东北地区的重要建设者和发展推动者。
他们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闯关东”源于山东地区严重的生产资料不足和土地兼并严重情况,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到东北地区谋生。
清末山东土地兼并趋势严重,加上自然灾害,一些农民无法找到谋生的机会。
于是,他们纷纷选择“闯关东”,希望在东北地区找到生计,改善生活条件。
在东北地区的建设发展中,山东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东北地区,山东人大多以务农为生,他们勤劳踏实、敢闯敢拼,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品质使他们在东北地区能够更好地立足,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他们也带去了山东的务实精神和打工创业的风气,创办了许多个体农场和工厂,也从事了商业贸易,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山东人的到来,也给东北地区的社会带来了一些变化。
他们在当地落户生活,传播了山东的方言和风俗习惯,还带去了山东的传统文化,并逐渐融入东北地区的社会,并且与地方的居民形成了新的文化融合。
他们也向东北地区传播了农业经验和习俗,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劳动方式,丰富了东北地区的农业文化。
山东人的到来也促进了东北地区与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两地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桥梁。
在工商业方面,山东人也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带去了山东的商业理念和商业经验,在东北地区创办了许多商铺和工厂,开设了作坊,从事了小生意和贸易,也为当地的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他们的到来,为东北地区带来了新的商业理念和管理制度,推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文化传统,也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现象是由于中国国土的不断收缩和割让,使得许多山东人不得不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下面就是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山东人“闯关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山东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农业知识,极大地改善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他们在东北地区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粮食供应状况,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人还将呼伦贝尔草原引入东北地区,助力了当地的畜牧业发展,为东北地区的牧民提供了新的生计选择。
山东人的到来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增加,为地区的社会建设和城市化提供了人力资源。
山东人往往是适应力强、勤劳节俭的劳动力,他们通过努力工作和开拓疆土,为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人在东北地区兴办了许多工商企业,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他们还在东北地区建设了很多学校、医院和文化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促进了地区的人文进步。
山东人“闯关东”为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山东人的到来也对东北地区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大省,自古以来就有“楷模之州”的美誉。
山东人带来了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传统,丰富了东北地区的社会文化。
他们秉承了山东人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精神,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社会风气的崛起。
山东人还兴办了许多报纸、杂志和出版社,推动了东北地区思想文化的繁荣。
他们还建立了许多的宗教组织和慈善机构,为东北地区的宗教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人的到来也带来了东北地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由于大量山东人的涌入,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大增加,导致了土地紧张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山东人与当地人存在着文化差异和社会融合问题,有时也会引发摩擦和冲突。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人逐渐融入东北地区的社会,与当地人形成了亲戚关系和友好关系,社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山东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人口过剩的压力,许多山东人纷纷涌向东北地区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闯关东”。
这些闯关东的山东人在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闯关东的山东人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大多是以务农为主,擅长种地、养殖等农业生产技能,到了东北地区后,他们在辽沈地区大规模的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发展畜牧业,改善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产量,促进了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山东人还熟知商业和手工业,在东北地区积极投资兴办商铺、作坊等,带动了东北地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东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闯关东的山东人还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影响。
他们带去了山东的礼仪文化、传统习俗和社会风气,也将山东的宗族观念带到东北地区,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形成一定的地方势力,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闯关东的山东人还对东北地区的文化和民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将山东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带到东北地区,促进了东北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东北地区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和丰富性。
山东人的谦和、勤劳、朴实的品质也影响了东北地区的民风,有助于东北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清末民初时期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到来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交流,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也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中融入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为东北地区的多元文化和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许多山东人移居东北地区,被称为“闯关东”。
这股移民潮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影响。
山东人的移居给东北地区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从清末到民初的几十年间,山东人涌入东北地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劳动力。
他们在东北地区经营各种生产,如农业、渔业、矿业等,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他们普遍勤劳勇敢,具备较高的商业才能和创业精神,积极开拓市场,创办企业,为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他们带来了山东独特的语言、习俗和传统文化,与当地的汉族文化交融,形成了东北的独特文化特色。
山东移民中的知识分子对东北地区的学术、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创办了许多学校和报纸,并积极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和西方文化,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山东移民也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开辟了新的篇章。
在新的政治格局下,山东移民中的一部分人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成为时局中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中的一些人担任了重要职务,如政府官员、军事将领等,为新中国的建设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移民带来的影响也有一些负面方面。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竞争加剧,一些山东移民与当地居民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在资源分配、土地问题等方面,山东移民往往被视为外来者,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和民族纷争。
山东移民过程中的一部分人也带来了不良行为和社会问题,如涉及违法犯罪、社会秩序混乱等。
这使得山东移民在当地居民中形成了一定的特殊形象和社会认知。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山东人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他们在东北地区的大规模聚居和经济活动,被称为“闯关东”。
这场迁徙浪潮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的大规模聚居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东北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工商业的兴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山东人带来了他们的商业经验和手艺技术,开设了大量的商店、企业和工厂。
他们经营的餐馆、铁匠铺、木材加工厂等为东北地区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发展起了繁荣的商业经济。
山东人的经商精神和勤劳作风也对东北地区的商业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交通的畅通,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人的迁徙给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动力。
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山东人的迁徙,他们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娱乐活动等,与东北地区的居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
山东人的迁徙促进了山东文化和东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内涵。
山东人的迁徙也为东北地区带来了新的艺术、文学和教育资源,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和教育水平。
山东人的迁徙还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迁徙至东北地区,并在当地定居生活,形成了庞大的山东人社群。
这个庞大的社群在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当地往往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网络和组织,为山东人在东北的生活提供了广泛的帮助和支援。
山东人的迁徙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使得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山东人的迁徙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山东人的迁徙给东北地区的人口压力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大量的山东人涌入东北地区,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受到了挤压,资源供给紧张。
山东人的聚居也导致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环境变化。
一些山东人聚居区形成了封闭的社区,与当地居民形成了一定的隔阂。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由于国家内外因素的影响,山东人纷纷“闯关东”,即北上到东北地区寻求发展机会。
这一现象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末民初,山东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困难重重。
而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山东人北上务农。
山东人以其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勤劳勇敢的态度,开垦了大片农田,发展了农业生产。
他们熟悉农业技术,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和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山东人还发展了渔业和煤矿业,促进了东北地区渔业和煤矿业的发展,并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山东人以其勤劳、努力和守纪律的精神,对东北地区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他们自带的山东文化传统,如尊师重道、敬老慈孝,在东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对当地的社会风气产生了一定影响。
山东人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事务,出资修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援助。
他们的热心和贡献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山东人的北上对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统重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山东人北上后,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丰富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内涵。
他们开办了一批学校,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山东人还积极组织文化艺术活动,传承和推广山东的传统文化,提高了东北地区的文化素养。
山东人的北上使东北地区的文化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为当地的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人的北上对东北地区的政治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山东人以其勇敢、果断的品质,积极参与了东北地区的革命活动。
他们组织武装起义,参加抗日战争,并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闯关东”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docx
“闯关东”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一、“闯关东”移民运动概述“关东”主要是指ft海关以北以东、长城以外的广大地区,也就是今天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一带。
历史上,在关东地区曾居住过契丹、女真、鲜卑、满等少数民族。
他们曾建立多个少数民族政权。
中原汉族政权出于实边、戍边的考虑,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出于土地扩张规划,雄关内外,总有移民不断地迁徙和流动。
总体来说,清代以前,虽然从西汉建平元年到三国、北魏,再到两晋,到隋朝末年,至宋、元、明都有中原人因逃难或是流亡到东北,但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规模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小的。
直到 1644 年,清军进入中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关内民众开始大规模的闯关,移居关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历时几百年之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篇章,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什么是“闯关东”“闯关东”移民运动主要是指从清朝初期到民国初期近三百年间,关内大批移民迁移到东北的历史史实,其中80%以上的移民来自ft东。
“据推断,整个清代,ft东移往东北约有700 万~800 万人之多”。
[1] “闯关东”移民运动是世界历史上迁徙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潮。
可以说是“全部近代史上一件空前的大举”。
[2] 然而这样一部涉及人数多、牵涉地域广、历时时间长的移民运动为什么称为“闯关东”呢?它主要是针对清政府封禁的命令而言的。
清朝封禁时期,关内人民不畏艰险,通过海陆或陆路,千里迢迢,冒死闯关。
单一个“闯” 字,饱含着广大移民冒死冲闯和违背清廷禁令的巨大勇气。
也正是凭着这种敢想、敢干、敢创的闯劲儿,他们从家乡来到东北这片陌生而又空旷的土地上,用他们辛勤的双手重新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广大移民的这种敢“闯”敢“创”的劲儿不断给后来人民以鼓舞。
虽然解禁以后的移民运动,也称为“闯关东”,但是,却只包含对关内民众敢想、敢干、敢创的闯劲儿的颂扬和对“闯关东精神” 的传承,而那种冒死冲闯政府禁令的过程已经不存在了。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山东人被称为“闯关东”。
他们的涌入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山东人的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山东人的涌入,东北的人口迅速增加,劳动力大大增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许多山东人在东北地区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
他们的努力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以及工商业的发展。
山东人的务实、勤劳和创新精神,为东北地区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理念,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山东人的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山东是中国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其人文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山东人的涌入使东北地区的文化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语言、音乐、舞蹈、戏剧和习俗等,丰富了东北地区的文化生活。
山东人的涌入也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山东文化和东北文化在互相交流中相互学习,为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人的闯关东还对东北地区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在东北地区始终保持着对家庭、亲情和社区的重视,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建设和公益事业,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山东人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勤劳、守信、敬老爱幼、关心他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清末民初山东人的闯关东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涌入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山东人的努力和贡献,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当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而山东人“闯关东”更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
山东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省份,其人民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一、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在清末时期,山东省因为土地多、人口众多,导致了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生活压力增大,这是“闯关东”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山东省在当时也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诸如天灾人祸、震荡动乱等,这些问题也推动了大量的山东人东移。
随着东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山东人的涌入也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1. 经济影响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影响十分深远。
由于山东人多数是农民,到了东北地区后,他们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山东人的到来也带动了东北地区的商业繁荣,他们在东北地区设立了不少商铺、店铺,使得当地的商品得到更广泛的流通。
山东人的到来也带来了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变,激发了东北地区的经济活力,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2. 文化影响随着山东人的涌入,东北地区的文化氛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山东人带去了本地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融入到东北地区,使得东北地区的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具活力。
山东人的到来也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文明交流、文化融合,为东北地区的文化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
3. 社会影响山东人的涌入也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影响。
山东人的到来加速了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东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变迁。
山东人的涌入也加强了东北地区的社会交流,促进了东北地区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山东人的到来也丰富了当地的民族文化,为东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1. 挑战山东人“闯关东”也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一些挑战。
山东人的涌入也加剧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压力,给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带来了一定压力。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山东省出现了一股大规模向东北地区迁徙的潮流,这被称为“闯关东”运动。
尽管“闯关东” 是一种既贫穷又流离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现象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闯关东”运动为东北地区注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智力资源,加速了该地区经济的繁荣。
当时,东北地区的机器制造业、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急需要技术人才和工人。
由于闯关东的山东人有一定的手工艺和土地利用经验,他们很快就融入了东北地区的生产生活,并通过努力工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闯关东”运动加强了山东与东北之间的文化融合,促进了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由于闯关东的山东人与当地的东北人之间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因此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冲突。
然而,闯关东者们在生活、劳动和思想实践中逐渐融入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将山东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带到东北地区。
这种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文化风貌。
最后,“闯关东”运动使山东人和东北人的互动、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
在早期,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山东人与东北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不充分。
但随着对东北地区的适应程度的提高以及对“闯关东”运动的认同,两地人之间的文化交流、语言交流和物品交流得以加强,关系也逐渐严密起来。
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了。
总之,“闯关东”运动在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这一运动注入了新鲜的劳动力和智力资源,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因为它加强了山东与东北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也有助于东北地区吸取山东以及其他地区的良好文化成分的;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一运动有助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融合,这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闯关东”移民文化对东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崔征牟文强作者简介:崔征,男,吉林长春,吉林建筑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牟文强,男,吉林长春,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118)摘要:随着大规模的“闯关东”移民进入东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闯关东”移民文化。
“闯关东”移民文化形成的开拓进取、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关内的移民给东北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劣根性。
本文对“闯关东”移民文化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闯关东”移民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移民文化;东北经济;创新文化一、“闯关东”移民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闯关东”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闯关东”一般理解为山海关以内地区的人们迁移到东北地区谋生。
而狭义上的“闯关东”通常指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人们从顺治年间到民国初年迁移到东北地区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
我们一般所提到的均指狭义的“闯关东”。
大批量的关内移民“闯关东”主要开始于1860年,其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60年到1910年,清代闯关东移民北上。
1860年,清政府解除了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因此大规模闯关东移民北上的序幕从此拉开。
所以,1860年可称为近代东北移民的开端,此后移民北上变得正常化、常态化,也形成了特定的迁移方式、迁移路线和移民文化。
第二阶段为1911年到1948年,民国时期闯关东移民北上出现了高潮。
正值东北全面开放之时,在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从而打破了关内人民北上的格局。
此后的移民运动性质也发生了转变,主要是由常规移民向日本侵华造成的战略移民转变。
第三阶段为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国家为了巩固国防和稳定边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发了东北这片沃土,建设和发展了东北工业基地,该时期由政府主导、号召和动员全国人民北上建设东北,从而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规模“北上援疆”移民运动。
大规模的“闯关东”移民北上进入东北的同时,关内文化也随之渗透到东北,从而形成了东北本土文化与关内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局面,并且在生活习惯、劳作方式以及深层次思想观念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如今的闯关东移民文化。
闯关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中的一个缩影。
一代代饱受挫折、历经磨难的闯关东移民在这场求生存、谋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不仅将他们勤劳的汗水洒在了东北大地上,并且将其永不言败、顽强斗争的精神凝聚在白山黑土之中,“闯关东”移民文化形成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已经成为东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闯关东”移民文化对东北经济造成的影响(一)闯关东移民文化对东北经济的积极作用移民的流入,推动了东北农业的发展。
“闯关东”移民的北上彻底改变了东北社会生产力落后,土地荒芜的局面,并且使东北大范围进入农业社会。
随着“关里人”大批量流入东北,闯关东移民把更为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带到东北,例如,玉米的种植、大豆的增产以及养蚕的技术等,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闯关东移民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拼搏奋斗的品质,进行着大规模的土地开荒。
以黑龙江省为例,早期移民在黑龙江省开垦的土地达到了4500多万亩,到建国前,已垦耕地达到了8000多万亩。
农业技术的提升和农耕面积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农业的快速发展。
人口的聚集,加速了东北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的闯关东移民北上来到东北地区,在荒芜的土地上建立新的村庄和城镇。
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修路造桥、开矿山、建工厂,人口的集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东北近代城市化进程。
除此之外,闯关东移民的流入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经济实力或经商经验的闯关东移民多数选择经商,随着经商移民的不断增多,他们成为了东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并且加速了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关内文化的融入,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繁荣进步。
闯关东移民所带来的内地先进文化,对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首先是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文化的传播与融入,当时先进的“休闲”、“轮作”二法的引入与木锨、木叉、镰刀、石滚子、镐、铁锹等农具的普及,大大的提高了耕作技术水平,改变了传统农耕观念。
其次是关内儒家文化的融入,山东籍闯关东移民通过在东北教书育人等方式,向人们渗透儒家思想,普及儒家文化,传授礼仪方面的制度,因此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二)闯关东移民文化对东北经济的负面影响农业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社会缺乏创新创业活力。
闯关东移民是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乱等原因才被迫出关,他们在关内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在关内生活难以维持,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才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到关外谋求生存之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闯关东人群。
这些移民带来的文化是传统中原汉族的最底层文化,他们为了谋生而迁徙,主要以农业为主,靠体力为生,一旦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便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缺乏不断积累财富的动力和183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欲望,这些思想一直延续在子孙后代之中。
所以形成了如今很多东北人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求继续致富的性格特点。
与此同时,农业文化作为闯关东移民文化的主流,使得东北人重农轻商的思想观念十分严重,因此在平时生产生活中缺少商品交换意识及市场竞争意识,从而弱化了商品经营行为和市场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东北人的重农轻商思想有所改变,但仍然缺乏冒险精神,担心失败,对经商有所恐惧。
多数东北人倾向于选择报酬较低但相对稳定职业,没有从商致富的勇气与决心。
因此导致了东北地区市场经济不够活跃,社会缺乏创新创业活力。
东北人口的再迁移,造成了人口大量流失。
东北地区的居民多为关东移民的后代,其文化中存在迁徙的思想,闯关东时代关东移民为了逃避饥荒和战乱而来到东北大地,如今其后代骨子里蕴藏着祖先的“迁徙”基因,在发展条件受限时,依然会选择“再迁移”,形成了新一代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直奔“北、上、广、深”。
人才不仅是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关键,也是社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共有151万跨省流动人口迁入,370万人口迁出,表明净流出人口为219万。
并且,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均为人口净流出,唯独辽宁省有20万人口净流入。
从人口流向上看,在东北流出的人口中,42%流向京津冀地区,18%流向山东,13%流向江浙沪,7%流向广东。
其中,高层的、管理层的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
三、“闯关东”移民文化与东北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一)重塑个体观念意识,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经济建设离不开个体,个体生活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是经济建设的对象,同样也是经济建设的主体,离开个体的价值观念和经济意识,经济建设就没有立足之地,也没有发展目标。
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思想意识一般都比较超前,而经济落后地区一般也有着落后保守的经济思想观念。
目前世界是商品经济时代,因此若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有区别于农业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竞争意识。
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重塑东北文化应从改变个体观念意识出发,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个体是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行为的主体和微观基础,所以,要加强对个体中以创新创业为代表的思想价值的塑造,从而培育出“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路径。
第一,要宣传创业文化,重视重商、亲商的文化和培育有助于东北地区企业家精神实现的创业精神。
同时,企业家作为创业的主体和实践者,应该不断提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二,要弘扬创新文化,改变墨守成规、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并引导人们形成勇于创新、大富思进的精神,从而形成重视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第三,要弘扬合作文化,鼓励人们在商品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
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既需要合理分工,又需要合作共赢。
因此,应提倡合作、共赢、平等的合作文化,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来实现创新和创业活动。
(二)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激发社会活力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强靠创新,创新靠人才。
新一轮东北振兴,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守住当地的人才,牢牢把握住创新人才,并且把我们东南飞的“孔雀”吸引回来,发挥好人才在东北振兴中的作用。
第一,吸引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型环境。
首先,要留住东北本土的创新型人才。
政府应加大扶持创新创业力度,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应吸引具有新思路、新想法、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到企业中来,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新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经营思路等。
第二,培育创新型人才,激励创新活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下,应加强学校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当代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应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与创新创业活动支持。
在中小学课堂教育中增加创新思维训练环节,提高孩子创新意识与创新技能,为以后创新创业打下基础;在大学教育中,应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政府、企业及高校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政策及资金等各方面支持。
习近平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
”社会各方应加强创新活动建设,并鼓励引导青年人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通过创新创业活动,为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
第三,表彰创新型人才,树立创新标杆。
应健全表彰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型人才和企业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对在本领域表现卓越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及企业,应对其进行表彰并树立其为创新引领标杆,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对创新型人才进行激励时,应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既要提供有利于其未来职业发展与晋升的机会,又要给予一定的荣誉,物质奖励。
政府对运行良好并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型企业应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支持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扶持,鼓励其做大做强,使其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先地位。
通过表彰创新型人才、企业,学习创新型人才、企业等活动,树立创新型标杆,并向全社会推行,调动社会创新积极性并为其他创新型人才、企业提供学习样板。
参考文献:[1]陈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要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J ].经济纵横,2017(01):8-12.[2]范立君,谭玉秀.近代东北流民与社会结构变迁[J ].社会科学战线,2008(01):126-128.[3]李盼盼.东北三省人才流失现象及对策初探[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03):9-14.[4]霍金萍.闯关东与东北黑土文化[J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04):46-47.[5]杨子葶.近代“闯关东”的历史探源及其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8):160.[6]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 ].吉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