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方剂拆方研究现状
方剂拆方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摘要】从拆方研究的目的,拆方研究的方法两大方面,就近年来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方剂;配伍原理;组方原理;综述方剂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
方剂的疗效优于单味药,这充分反映出方剂配伍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因此,许多学者从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拆方研究是对方剂配伍原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拆方研究的目的1.1阐明古方尤其是经方配伍的科学性许多古方尤其是经方经过多年临床运用疗效卓著,已经证实其配伍的合理性,现代实验研究则能进一步阐明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实验表明许多古方全方有效,优于其所拆部分。
张运可]1]观察用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能降低含水量及Ca2+含量,总方组作用最强。
表明: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具有抑制脑缺血/再灌流钙超载作用,又能降低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含水量,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
总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拆方组,正应方剂学“整体取性原理”。
李果[2]以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以及君药熟地为研究对象,以成年大鼠体重、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等为评价指标,认为六味地黄汤全方配伍功效是优于其他各配伍组合的,三补与三泻组成的有机整体更能够表现中医的治疗原则与方剂配伍优势。
1.2确定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有效成分王庆国[3]等将半夏泻心汤拆方分为辛开药组(半夏、干姜)、苦降药组(黄芩、黄连)、甘补药组(人参、炙甘草、大枣),并进行交互组合,以组成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组(全方组),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表皮生长因子(EGF等指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各治疗组胃液中EGF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而以甘补组升高效果尤为突出。
方剂拆方研究现状
【摘要】从拆方研究的目的,拆方研究的方法两大方面,就近年来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方剂;配伍原理;组方原理;综述方剂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
方剂的疗效优于单味药,这充分反映出方剂配伍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因此,许多学者从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拆方研究是对方剂配伍原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拆方研究的目的1.1 阐明古方尤其是经方配伍的科学性许多古方尤其是经方经过多年临床运用疗效卓著,已经证实其配伍的合理性,现代实验研究则能进一步阐明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实验表明许多古方全方有效,优于其所拆部分。
张运可[1]观察用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能降低含水量及ca2+含量,总方组作用最强。
表明: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具有抑制脑缺血/再灌流钙超载作用,又能降低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含水量,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
总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拆方组,正应方剂学“整体取性原理”。
李果[2]以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以及君药熟地为研究对象,以成年大鼠体重、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等为评价指标,认为六味地黄汤全方配伍功效是优于其他各配伍组合的,三补与三泻组成的有机整体更能够表现中医的治疗原则与方剂配伍优势。
1.2 确定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有效成分王庆国[3]等将半夏泻心汤拆方分为辛开药组(半夏、干姜)、苦降药组(黄芩、黄连)、甘补药组(人参、炙甘草、大枣),并进行交互组合,以组成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组(全方组),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表皮生长因子(egf)等指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各治疗组胃液中egf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而以甘补组升高效果尤为突出。
陈多等[4]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旋复代赭汤对正常大鼠胃底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胃底条收缩运动的药物作用顺序依次为党参、代赭石、大枣、旋覆花,甘草无明显作用,生姜与半夏则作用相反。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
: ∀ 目前拆方研究还主要以某种药效为指标 , 不能从宏观
综合调节的水平进行药效分析 , 难以客观的揭示其组方 原理 ; # 单纯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单味药的作用及其交互作用脱离了 中医理论 ; ∃ 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滞后 , 对方剂的物质 基础变化与 药效之间关系 的内在认 识不清 , 难 以从根 本上阐 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科 学内涵。笔 者认为 , 坚持 以中医 药理 论为指导 , 引入哲学思 想 , 注 意相关 条件的 选择 , 不单一 划分 药物的有效 与无效成分 , 使化学 成分研 究与药 理研究 有机地 结合起来都有助于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 [
对稳定 , 方 - 证的客观量化起到积极作用 [ 26] 。 3 2 3 2 1 3 2 2 实验方法 在体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使用正常或人工造模动物 , 保持 实验 采用离 体脏器、 细胞、 分 子药理 学的
[ 10] 王均宁 , 龙子江 , 王钦茂 . 真武汤及其拆方强心 利尿作用的实验 研究 [ J]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7, 13( 2) : 4 [ 11] 聂伟 , 张永祥 , 茹祥斌 , 等 . 六味 地黄汤活 性部位 CA 4 的免 疫调 节作用研究[ J ]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8, 14( 2) : 1 [ 12] 黄勇 , 吴敏毓. 不同剂 量黄芪组 方的防 己黄芪 汤对正 常小 鼠免 疫功能的影响 [ J ]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7, 13( 2) : 8- 12 [ 13] 徐长化, 孙江桥 , 李波 , 等 . 定喘 汤及其拆 方的药理 作用 [ J ] . 中 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02, 22( 4) : 202- 204 [ 14] 刘晴 , 施建蓉 .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 [ J] . 中西医结合学 报 , 2003, 1 ( 3) : 173- 176 [ 15] 吴敏毓 , 米娜 , 孙卫民 . 补中益气汤拆方组份对 脾虚小鼠免疫调 节作用[ J ] . 中国临 床药理 学与治 疗学杂 志 , 1997, 2 ( 2) : 144 145 [ 16] 赵琰 , 王庆国 . 经方配伍研究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地位 [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1, 24( 6) : 10- 12 [ 17] 荆鲁 , 王阶 , 花照泉 , 等 . 中药复 方配伍及 拆方研究 概况 [ J ] . 中 国中药杂志, 2003, 28( 12) : 1125- 1128 [ 18] 王庆国, 李宇航 , 牛 欣 , 等 . 半夏 泻心汤 及其拆 方对慢 性胃 溃疡 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01, 8( 3) : 137 [ 19] 沈鼎荪 . 探讨方剂研究的教学方法 [ J] . 新中医 , 1983, ( 10) : 55 [ 20] 何祥久, 邱峰 , 姚新 生. 中药复 方研究 现状 和思路 [ J ] . 化学 进 展 , 2001, 13( 6) : 481- 485 [ 21] 赵琰 , 屈会化 , 王庆国 . 复方配伍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J] . 中 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03, 9( 1) : 51- 54 [ 22] 李仪奎.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研究 [ J] . 中成 药研究 , 1986( 4) : 23- 25 [ 23] 王均宁 , 龙子江 , 王钦茂 . 真武汤及其拆方强心 利尿作用的实验 研究 [ J] . 中成药 , 1997, 19( 3) : 27- 28 [ 24] 陈多 , 吴春福 , 王长洪 , 等 . 旋覆 代赭汤 促胃肠 动力作 用研究 %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对正常大鼠胃底条收缩的影响 [ J] . 中药药理 与临床 , 1997, 13( 2) : 4- 8 [ 25] 余日跃, 朱家谷 , 谢 文光 , 等 . 均 匀设计 法对大 承气汤 泻下 作用 的实验研究[ J ]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9, 15( 5) : 7- 9 [ 26] 王庆国. 中医理论基础研究进展 [ M ] . 广州 : 广州中医药 大学出 版社 , 1998: 7 [ 27] 孙瑞 元 , 宋建 国 . 求 算 t 值 的经 验 公式 [ J ] . 中 华 医学 杂 志 , 1981, 61( 7) : 426- 427 [ 28] 李如奎, 赵 虹 , 屠英梅 , 等 . 平 颤汤对帕 金森病模 型动物行 为和 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 J] . 中医药研究 , 2000, 16( 2) : 39 [ 收稿日期 ] 2006- 04- 27
中药复方研究思路(最新整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药学研究重点已从仿制药物转向创新药物的研究。
尤其是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必须遵守国际惯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仿制药物将会越来越难。
在西药研究方面,西方国家实力雄厚,投资很大,目前技术先进;而国内创新西药的研究缺乏资金和技术,短时期内难以在和西方大制药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对西药来讲,中药及复方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考验,疗效确切,而且我国具有独特的中医学理论,可以据此组方,药有限,而方无穷,这一点是西方国家难以学习和掌握的。
因此,从中药及复方中寻找新药对我国来说具有优势。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积极扶持、鼓励中药现代化研究,并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2]。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3]。
因此,许多学者对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对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和研究思路。
1.霰弹理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薛燕[4]等提出的霰弹理论,目前被大家广为接受。
该理论核心为:中药复方的物质组成和作用机理不同于传统的西药。
西药大多情况是单一的有效成分,要求能独立承担治疗疾病的任务;而中药复方一般是由多个不能单独起治疗作用的弱小成分组成,是通过多途径来治疗疾病的,即是多成分、多靶点。
依据霰弹理论所制订的研究方法有两个特点:1、制定了新的标准:以病定成分,以必不可少性取舍有效成分;2、提出了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全方药理研究、复方拆方研究、单味药有效成分研究、药物分析。
缺点:没有中医药理论指导,以病定成分,可能会漏筛。
对于中医对证治疗的复方不适用。
实验步骤繁琐,可行性差。
2.天然组合化学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周俊[5]等通过对“生脉注射液”的研究,证明中药复方是多靶作用机理的天然的组合化学库,其植物化学成分类型多样。
研究表明,复方“生脉注射液”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参皂苷、麦冬中的甾体皂苷和黄酮、五味子中的挥发油和有机酸等类型的天然产物。
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进展
2014年5月第一卷第5期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进展任那1赵娜1曹彬彬2通讯作者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药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神农本草经》《内经》《伤寒杂病论》《类证本草》《千金方》再到《本草纲目》,历代医家对中药的认识及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配伍为后世对中医中药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圣张仲景有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随证治则需要药随证变,在随证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经方予以加减调整,使之符合疾病的治疗法则。
一、中药复方与拆方的关系多数中药治疗疾病是通过复方来起到其作用的。
众多药物组合应用对疾病的各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很多时候临床观察到的患者只表现出某一疾病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这时就需要随患者的证来改变原方药物配伍。
通过观察经方,我们可以发现中药在临床应用时经常以药对的形式出现,例如麻黄和桂枝、全蝎和蜈蚣、半夏和厚朴、川芎与当归、羌活与独活等,这些药物药性功用相似,一起使用可以增强药效,在调整中药复方用药的时候可以对药对进行增减。
张仲景伤寒论的组方依据多为平衡人体的气血、阴阳、虚实、寒热,而现代医家用药方式更多元化,如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四诊和参、辨证用药;根据临床诊断辨病用药;通过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手段辨证用药;根据因人因时因地,区别用药;近年来根据中药药理作用选择用药。
经方是治疗某一疾病或者某一证型的基础治方,在临床辨清证候的寒热虚实时可结合症状对经方进行药味或药对的增减,例如六味地黄丸方中药物有“三补”即熟地、山萸肉、山药,“三泻”即泽泻、丹皮、茯苓,合方为滋补肾阴的的代表方剂,兼肾阳虚的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周身浮肿时,加桂枝、附子,从而演变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再如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重证之痞、满、燥,实证,原方去芒硝减枳实、厚朴用量,可以治疗阳明腑实之痞、满、实而燥不明显的轻证,变方为小承气汤,再去厚朴、枳实,加甘草治疗阳明病胃肠燥热之有燥、实而无痞、满证,变方为调味承气汤。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EA592@2 J8<:9=> 8D KLC2:5B294=> 7:=;54589=> F2;53=> M8:B<>=2
N8>G ), O8G J<9G , !""!
・ 论著 ・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王 双, 张永祥
#"")%")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北京
N+DO 0, (+O % @A,O , ;99; 近年来, 从 “君臣佐使”
聂伟等运用化学与药理学紧密结合的方法, 以免疫活性 为导向评价指标, 对六味地黄汤中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 进行了追踪分离, 获得了 !"#$%, &’(, )*" 等多个活性部位及 活性成分, 对几种主要活性部位和成分的来源进行了研究, 发现有几种活性成分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单味药。进而研究
(!78) !"# $%&%’( &)* +)&,-(.( /0 %"# $%’*- /) %"# 1#2/34/(#* 5#2.4#( /0 !6&*.%./)&, 7".)#(# 8#*.2.)# !"#$ %&’()* , +,"#$ -.)*/01()* ( 2)3414’45 .6 7&(89(:.;.*< ()= >.01:.;.*< , ":(=59< .6 ?1;;14(8< ?5=1:(; %:15):5 , @51A1)* #"")%", B&1)( ) +9(%6&2%: /01234562: 78 594:8;<32 =9; =9=>?@2 4A2 =5B@, B24A8; =9; C:2@294 @4=4<@ 8D 4A2 :2@2=:3A 89 7EF@ =9; 4A25: ;238BC8@2; :235C2@ G F24A8;: 7A2 :2>26=94 >542:=4<:2@ 89 4A2 @4<;? 8D ;238BC8@2; :235C2 8D 7EF@ 59 4A2 C=@4 429 ?2=:@ H2:2 38>>2342;, =9=>?@2; =9; :2652H2; G *2@<>4 =9; 3893><@589: 7A2 @4<;52@ =:2 C2:D8:B2; =338:;59I 48 4A2 :<>2@ 8D 7EF@ 38B05$ 9=4589, 3A2B53=> 38BC89294@ 8: B=4A2B=453@ B8;2>@, =9; C:8I:2@@2@ A=62 0229 B=;2 59 4A2 @4<;52@ <9;2: 4A2 I<5;=932 8D B8;2:9 CA=:B=38>8I?, 0<4 4A2 @4=4<@ @45>> @A8<>; 02 5BC:862; G :#- ;/6*(: 4:=;54589=> EA592@2 B2;53592;;238BC8@2; :235C2;@4=4<@ =9; =9=>?@5@
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
药效学评价指标选择
药效学评价指标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药物特点来确定。
常用的药效学评价指标包括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病理指标、免疫学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 等。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的作用效果,为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04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建设
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01
02
03
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
目录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中药复方组成与配伍 • 药效学研究与评价 •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建设 • 作用机制与靶点研究 • 临床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中药复方概述
中药复方是指由两味或两味以上中药组成,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配伍,以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等特点,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准化建设目标与路径
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
01
制定中药复方中各种药材和成品的质量标准,确保药材和成品
的质量稳定可控。
优化制备工艺
02
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减少影响因素,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
复性。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03
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中药复方的质量进
行全面评价。
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点
药材质量控制技术创新
关键靶点调控机 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 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分析中药复方对细胞信号 转导网络的影响,揭示其 在细胞内的复杂调控机制。
网络药理学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网络构建与分析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中药复方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网 络中的关键节点和模块,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多靶点协同作用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概况
性的机制 . 研究 内容多数 结合《 药审批 办法 》 新 中新药开 发 的
要求, 着重于药效及安全性 评价 , 形成 有效 、 毒并适 合工 低 业 化生 产的制剂 :近年来 , 已有 数百个 中药复方新 药批 准投
产 …
古方研究 中较 多地探 讨 了方 剂的作用机 制 , 给方剂 的传
力 及 DN 甲基 化 水 平 。郑 氏 等 观 察 发 现 四 物 汤 可 显 著 提 A
1 1 处方来源 .
中药方剂来源于临床实践 , 研究 中的处方 主
高 I-  ̄N L6r A的表达水平 , 而使 1一 t 从 16的分泌量增加 . 推测 这是 四物 沥增强机体免疫的机制之一 。 从过去的单一指标 向多 指标发 展也 是当前 的研 究趋 势:
如对传统方剂半夏泻心汤的现代研究 中突出 了它作为脾 胃病 代表方的特点 , 同时也有许多研究着 眼于提 高免疫力 、 提高抗
缺氧能力 、 调节 中枢 递质等作 用 J 小半 夏加茯苓 汤药理 试
汤、 大承气汤 、 朴中益气汤 、 当归补 血汤等 。( ) 代经验 方 , 2现 主要是在临床 实践 或科研过程 中 , 根据临 床疗 效和经验 形成
非个别 :
现 . 通痹灵治疗类风湿 胜关 节炎作 用机制 之一可能 是通过
抑制 滑膜 细胞异常表达 的 T m NA, NFa R 从而下 调 1N _ 1 F 的 产生 。崔 氏等 研 究 中国神 方补 肾生血药抗 衰老机制 . 发现 其能 明显提高 D NA聚合酶活 力 . 高 鼠肝 D 提 NA甲基 化酶活
了中 药干 预基 因 袁 过 的 调 控 研 究 . 及 免 疫 调 节 、 肿 瘤 、 涉 抗 延
缓衰 老以及神经 系统 、 内分泌 系统 的调控 等领域 一如研 究发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综述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
对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为提高中成药质量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创新中药、发展中医药理论奠定基础。
笔者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作一综述。
1 拆方研究的目的一个复方,不仅药味较多,治法也常为几种并用。
整方的药理作用虽有很多资料,但都为笼统、概略和表面的认识。
通过拆方研究,可以明确方内某种治法或某味药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将分析和综合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全面、深刻、精确地认识复方的本质。
1.1 确定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组合中药的特点之一是其配伍理论,经典的包括“君臣佐使”和“七情合和”理论。
通过拆方研究,以药效学为指标,对传统方剂的组方原理、实质与内涵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指导临床用药。
中药配伍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增效减毒作用,因此,拆方研究也往往从药效和毒副作用入手而进行。
如在真武汤的研究中表明,附子与方中其他药物如生姜合用则可增强全方的强心利尿作用,降低不良反应[1]。
1.2 确定中药复方中的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中药理论认为,针对病因和主要症状的药物称为君药,协助君药加强疗效的称为臣药,而佐使药是协助君药或臣药发挥疗效的。
从现代实验药理学研究的结果看,有些传统名方中君药的作用反映了该方主要药效,但有些方面的药效并非是君药的主要药效,这与所观察的药效指标有关。
因此,通过拆方研究可以寻找方中主要作用药物,为改进方剂疗效,寻找最佳组方提供依据。
聂氏等[2]运用化学与药理学紧密结合的方法,以免疫活性为导向评价指标,对六味地黄汤中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获得了CA4-3、马钱素(LGN)等多个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对几种主要活性部位和成分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几种活性成分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单味药,进而研究发现,CA4是六味地黄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作者:徐何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复方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研究必须采用多学科、多技术综合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分析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重点分析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复方;研究状况;思路和方法1.中药复方研究状况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使得在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物质基础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方法学,成为当今学术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复方的药效学与配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复方的拆方分析与药理学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随着天然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日益提高了人们试图采用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分离追踪独特功效的活性成分,发现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最终达到创造有高生物活性,独特功效的新药的目的。
现在化学分析、分离、鉴定方法与技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拆方分析在揭示中药复方配伍作用的生物学本质上的局限性,有效的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度。
中医与西医治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医是辨证论治,治疗的是“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治本”而非仅仅“治标”。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我们从中药复方中得到有效成分,成分的个体作用怎样来揭示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怎样用有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阐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1]。
中药复方药理、药效研究低水平问题严重,许多研究仍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阶段,一些药效学指标的灵敏度偏低。
中药复方的实验药理学绝大数仅限于药效学的观察,而且由于没有化学工作者的有效配合,方剂组成多不稳定,药效重现性较差,难以反映复方的药理学作用。
而且其研究绝大数仅限于整体动物的观察,缺乏从分子、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中药复方治疗的病或证,缺少良好的现代病理生理基础,药理研究模式基本上沿用西药药理学的模式,不能客观的反映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无法切实表达复方的临床疗效[2]。
复方中药的拆方研究及其成果的专利保护
复方中药的拆方研究及其成果的专利保护作者:田洪旸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37-01一前言中药是我国人民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的结果,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
中药最常见的临床应用形式是复方中药。
复方中药是中药的精髓,具有配伍科学、应用广泛、疗效肯定等优点。
但是,复方中药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药效成分复杂、工艺和质量控制困难,从而阻碍了复方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复方中药越来越重视,竞相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中药,抢占了国际中药市场:如日本于1976年从7000多个处方中选出210个汉方药进行生产;1994年,日本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韩国对我国牛黄清心丸进行品种仿制,产值超过0.7亿美元。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对现有复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必将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复方中药的二次开发除剂型变换、工艺改进和新治疗用途的开发之外,最常见的就是进行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包括精简处方、选择替代药物、研究有效部位、或研究有效成分等。
本文主要讨论精简处方的拆方研究及其成果的专利保护。
二我国在复方中药拆方研究方面的优势复方中药虽然是根据中医理论配伍而成,但并非每味药都是必需的,特别是针对某一具体病症时。
有实验数据分析表明,有时加入或减去几味药材,药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对复方中药进行精简处方的拆方研究还是非常必要的。
1 我国复方中药资源丰富:我国复方中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五十二病方》到明朝的《普济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遗留下来了十万以上的方剂。
这些方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基础,疗效肯定。
在此基础上进行拆方研究,通常都能够获得疗效可靠的产品。
2 我国的研发优势:在从单味药中提取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方面,我国与外国还存在着差距。
复方中药提取的技术分析与研究
中药提取过程中易出现批次间差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如何建 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中药提取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
安全生产
中药提取过程中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如何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研究与应用展望
深入研究药理作用
针对不同中药材的药理 作用深入研究,有助于 为中药提取技术的优化 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不同提取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与意义
研究目的和具体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研究对提高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贡献及其社会效益
研究对中药提取技术的推动作用和对中药产业的发展 意义
研究对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02
复方中药提取技术概述
提取技术种类及原理
煎煮法
利用水作为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后,将提取液进行过滤、浓缩干燥等操作,得到药液。
浸渍法
利用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将药材浸泡一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然后进行 过滤、浓缩干燥等操作,得到药粉。
升华法
利用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升华性质,将药材进行加热处理,使有效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升华 ,收集后进行干燥即可。
提取温度和时间
提取温度和时间会直接影响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 稳定性,从而影响提取效率。
工艺条件
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 都会影响提取效率。
03
复方中药提取技术研究
复方中药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复方中药提取技术的研究,涉及的领 域包括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
技术集成创新
将不同的提取技术进行 集成创新,提高提取效 率和效果,是未来中药 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
中藥復方的拆方研究(一)從單味藥有效成分研究到復方的拆方研究單味藥有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藥現代研究的開端,它為以後的中藥現代研究奠定了基礎,沒有對眾多單味藥的深入研究,是很難開展繼它之後的中藥復方現代研究的。
在長時間的單味藥有效成分研究的過程中,人們同時也注意到,中藥以單味藥形式使用的情況在臨床上畢竟屬於少數,而最多、最主要的用藥方式則是復方,即將多味藥組合在一起使用的情況。
所以,如果不進行中藥復方的研究,是無法真正揭示中藥奧秘的。
於是,不少進行單味藥有效成分研究的人員,開始把研究的注意力轉向復方、並按照單味藥研究的思路對中藥復方進行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將復方按照其組成拆開來進行研究的意思。
一開始其基本思想仍是單味藥的有效成分研究,但在研究的過程中,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僅僅尋找復方中高效的藥效成分,尤其是僅尋找單一的藥效成分是不夠的,還必須從復方中各單味藥的不同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去認識復方。
拆方研究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它將中藥復方引入中藥現代研究的範圍。
因為人們認識到單味中藥只是復方中的一個單元,要想揭開中藥之秘,則必須去研究中藥復方。
(二)從實例看拆方研究復方拆方研究的興起,使人們開始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認識中藥復方,它的成功範例解釋了不少復方的作用機理,給中藥現代研究人員以很大鼓舞。
拆方研究通常是選擇那些臨床療效確切的古代名方來進行的,同時對一些臨床療效很好的民間驗方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1〃尋找有效成分——當歸龍薈丸拆方研究一開始的目的,是尋找方中高效的藥效成分,按照這樣的思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甚至發現有些復方就是單一的有效成分在起作用,如當歸龍薈丸。
當歸龍薈丸一方出自劉元素的《宣明論方》一書,全方由十一味藥組成(當歸、龍膽草、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蘆薈、青黛、木香、麝香)。
臨床研究發現,該方對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有效。
中國醫科院某院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及成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用當歸龍薈丸的中成藥,即原方作為「當丸一號」治療22例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病人,其有效率為72〃7%,但有腹部隱痛、腹瀉等副作用,少數人還出現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
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应用
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应用中药作为一种古老的医疗方式,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中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因此,大量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们对中药的复方分析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复方分析作为中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指以复方的方式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分析以及生物分析等方法,在保证药物成分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从药物成分、组成、比例、质量等方面来分析药物组分,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一般来说,复方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样本分离:使用色谱、电泳等技术手段,将药物成分从组合物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2.定量和定性分析:使用质谱仪器分析药物成分,获取药物成分定量和定性数据,确定药物成分结构;3.质量控制:使用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药物安全有效性。
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复方分析,学者们不断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基于电偶极面积技术的色谱-质谱技术,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药物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健康食品成分分析仪,可以有效地检测细菌、芽孢毒素和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另外,基于激光视觉和影像技术的中药复方分析仪,可以更加直观地检测中药的有效成分,从而有效地提高药物的质量。
此外,目前复方分析已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中药灌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通过复方分析可以精准定量检测农药、抗生素、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确保药物质量;在中药研究方面,可以明确药物各组分成分,从而更深入地探究中药的组成原理;在中药开发方面,可以根据复方分析数据,结合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等,提高中药质量,满足社会对高效药物的需求;在中药灌输方面,通过复方分析,可以确定复方比例、温度、灌输量等,保证灌输效果,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从上述可以看出,复方分析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中药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
1103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第11章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第3讲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预备知识01中药复方的研究现状02中药复方的研究意义学习目标01•了解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一般指中药复方制剂中产生药效的物质。
中药复方依赖这些化学成分起到有主次的多靶点、有机的整体协同的治疗效果。
中药复方所含成分复杂,每味中药都含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成分,每味中药的作用都是多成分的协同作用。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以从本质上阐明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使中药复方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1)拆方研究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策略是通过精简方剂、寻找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药物组合及确定方中主要活性物质的来源。
①在全方药效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从方中撤出一味药和一组药后进行实验,评价撤出药味对原方功效影响的大小。
②在全方药效评价的基础上,对方中每一味药用同一剂量或不同剂量进行平行实验,或按照“君、臣、佐、使”或“药对”等原则分为几组药物进行平行实验。
•(2)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血清药理学:研究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缺点:①化学成分吸收入血后会很快被代谢、分布、排泄,不同时间检测同一种成分含量会有很大差异。
②动物所用剂量毕竟有限,难于积累到足量的样品。
③所用的结构测定方法绝大多数只能依靠质谱如LC-MS等,从中研究出的一些成分多是含量较高的已知成分或其代谢产物。
•(1)中药复方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多种活性组分,不仅有助于揭示中药复方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更能进一步解释复方的作用机制。
任何外源物质,病理生理变化或遗传变异的作用都会反映到各种生物学途径上,对内源性代谢物质的稳态平衡产生干扰,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变化是通过中药体内代谢组的变化引起的,追踪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组成和变化,阐明其引起内源性代谢物组变化的关系,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
•(2)网络药理学从系统生物学的高度分析药物靶点网络、疾病网络和药物网络之间的相互关联,确定疾病相关生物网络中的重要靶标节点,使用多靶点药物设计和药物组合应用的策略优化平衡化合物在靶标疾病网络中的响应,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并降低其毒副作用。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存在问题的探讨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存在问题的探讨
俞炜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1(023)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主要两种途径,探讨其存在的局限性,并认为中药复方折方研究应回归中医药理论指导,回归整体观,朝着科学系统论指导的方向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总页数】2页(P162-163)
【作者】俞炜
【作者单位】福州新安堂医药商店,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进展 [J], 贾英杰;李小江;张丽丽;陈立伟;张蕴超;谢旭
2.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 [J], 邓子华;邓虹珠
3.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J], 王丽静;贾晓斌;陈彦;封亮;宋师花
4.中药复方拆方研究进展 [J], 吕祥;李柏
5.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临床拆方研究 [J], 王阶;荆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中药复方的开发研究
・方药纵横・试论中药复方的开发研究焦振廉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710003) 中药复方是指由两味或两味以上药味组成,有相对规定性的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针对相对确定的病证而设的方剂,是中医方剂的主体组成部分。
方剂分类中还有单验方的概念,《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著录的单方和验方类著作大约有1140余种,其中所收载的单方和验方应该数以万计。
如果仅从组成的药味数量来看,除单味药构成的单方外,其他由两味或两味以上药味组成的验方也应该属于中药复方的范畴。
但验方性质的复方,特别是组成相对简单的验方性质的复方,跟讲究七情合和、君臣佐使的复方还是有区别的。
中药复方从外延的意义上可以涵盖所有由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组成的方剂,但主体内涵似乎应该主要是指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组成、具有相对规定性的加工和使用方法、针对相对确定的病证而设、讲究七情和合及君臣佐使的方剂。
兹就本人对中药复方及其开发的一点认识略述如下,不当之处,尚希指正。
1 中药复方数量巨大,历史悠久 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中药复方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
《黄帝内经》中载方13首,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方280余首,其中大部分是复方。
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与医药有关的简牍92枚,经研究考证,定名为《治百病方》,其中可以确定的方剂有36首,涉及的药物却达将近100种,可知多数仍是复方。
据此推论,《汉书・艺文志》著录经方十一家共二百七十四卷,虽然已经全部失传,但其中所载方剂也应该是以复方为主的。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现今传世的《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少数单方如一物瓜蒂汤、文蛤散等以外,绝大多数是复方。
东晋葛洪著《肘后方》,原为备急而撰,故单方较多,但复方仍占较大比例。
今本《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心腹俱痛方”载方8首,其中复方6首;卷四“治卒患胸痹痛方”载方7首,其中复方5首。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
王钦茂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1 拆方研究的重要性方剂是诸味药的有机结合,全方作用优于其组成药味,方中诸药味间有协同、拮抗,药味药量的增减会影响方剂的功效。
如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药物组成的看法分歧较大。
根据张仲景对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所述方义,选择镇痛、解热、发汗、利尿4项指标,平行比较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茯苓白术汤的药效。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王钦茂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进展 [J], 贾英杰;李小江;张丽丽;陈立伟;张蕴超;谢旭
2.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 [J], 邓子华;邓虹珠
3.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存在问题的探讨 [J], 俞炜
4.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概况 [J], 王钦茂;周光友
5.中药复方配伍及拆方研究概况 [J], 荆鲁;王阶;花照泉;温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