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01田间试验设计

1A 2D 3C 4B
5B 6A 7B 8D
9C 10 C 11 D 12 A
16
【例如】假定有A、B、C、D四种肥料, 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则田间排列为:
1A 5B 9C 2 D 6 A 10 C 3 C 7 B 11 D 4 B 8 D 12 A
17
㈡随机区组设计
设计方法
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 区组,一区组安排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 独立随机排列。
结果能重现
结果重演性
27
衡量结果好坏 常用术语
常用产量
试验指标
研究对象
试验因素
常用术语
质单或因量差素异试验:水平即因处素理水平
多因素试验:水平组合即处理
小区上实施的 具体项目
试验处理
28
单因素简单 多因素效率高
试验种类
综合性为推广 品种 栽培
按因素多少
肥料 农药
按试验内容
小区为研究
大区试为验推种广 类
划分为K个
小区
D
A
D
E
E
A
③处理在区
组内随机排
C
D
B
列
肥
瘦
19
设计示例
8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II
III
2
5
6
5
1
4
1
4
5
4
2
3
8
8
7
3
6
2
7
7
1
6
3
8
肥力梯度
IV
4 5 2 4 1 3 7 8
田间统计试题

第一章科学研究与科学试验(包括绪论)一、概念:生物统计学、实验、试验、试验因素、试验水平、试验处理、试验指标、试验效应、简单效应、平均效应、交互效应、试验误差(误差)、准确性、精确性、比较试验的“唯一差异”原则。
二、填空题1、自然科学包括_______科学和_______科学两大类。
2、试验设计必须遵循原则。
3、试验水平有水平和水平之分。
4、试验方案按其供因子数多少可将试验分为、和三类。
5、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_____________。
6、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称为。
7、试验效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差异称为效应。
9、在多因素试验中,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为效应。
10、在多因素试验中,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差异为效应。
11、观测值与其理论真值间的符合程度称为。
12、观测值间的符合程度称为。
13、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误差影响数据的精确性。
14、生物统计学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5分)15、一小麦氮肥试验,N1水平小区产量为15kg,N2水平小区产量为25kg,问氮(N)的简单效应为________kg。
16、一小麦磷肥试验,P1水平小区产量为10kg,P2水平小区产量为20kg,问磷(P)的简单效应为________kg。
17、一小麦NP二因素试验,其产量结果见表1。
其N的平均效应为________kg,P的平均效应为________kg,NP的交互效应为_____kg。
(每空1.5分)表1 小麦NP二因素试验结果N水平N1 N2P 水平P1 10 15 P2 13 20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一、概念1、田间试验设计、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生长竞争、对照、区组、完全区组、不完全区组、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2

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 方形小区
已知存在肥力 (水分、坡度等) 梯度时,小区的 长边与肥力变化 最大的方向平行, 使区组方向与肥 力等梯度方向垂 直。
图2.4
三、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即每一处理的试验小区数。
1.处理数;
2.试验条件;
3.试验精度要求;
4.试验地的土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
一次试验一般以3~6次重复为宜。 尽量多!!!
土壤差异集中地表现为土壤肥力的差异。以往研 究证明,土壤差异具有持久性。
➢测定土壤差异程度的方法
目测法,即根据前茬作物生长的一致情况加以评定。 精细地测定土壤肥力差异,可采用空白试验或均一性试
验。
空白试验(blank test): 在整个试验地上种植单一品种的作物, 以植株较小而适于条播的谷类作物为好。采用一致的栽培和管
理措施。 收获时,将整个试验地划分为面积相同的大量单位小区,依次
编号,分开收获,得到产量数据。根据各单位小区的数据,可 以画成产量连续面积图或等肥线图(图2.1)。
二、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图2.1 土壤肥力变异图
第三节 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
田间试验设计(field experiment design)
误 差
s s
x
n
0 10 20 30
重复次数
五、保护行的设置
在试验地周围设置保护行(guarding row)的作用是:
➢保护试验材料不受外来因素如人、畜等的践踏和损害; ➢防止靠近试验田四周的小区受到空旷地的特殊环境影响 即边际效应,使处理间能有正确的比较。
保护行的数目视作物而定,如禾谷类作物一般至少应 种植4行以上的保护行。
广义----是指整个试验研究课题的设计, 包括确定试验处理的方案,小区技术,以及相 应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等;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Field trial design and biostatistics)课程代码:23101003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5(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需预修课程:概率论、高等数学适用专业:适用农学、植保、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与数学相结合,用数理方法对生物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性及观察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并解释各种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以数学原理为基础, 以生物学为研究对象, 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抽样调查”为手段, 由“部分推断全体”为研究目的,用得出的较为客观的结论来解释生物界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生物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着重介绍平均数和频率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统计分析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区间估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掌握试验设计的的原理及不同试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即掌握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含义;2.生物统计学发展史;3.几个常见的统计学术语介绍;4.生物统计学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概念讲解及发展历史,促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总复习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第一章绪论—科学试验及其误差控制1.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文献、假说、假说的检验、试验的规划与设计。
2.唯一差异性原则:除需要比较的因素以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
3.试验方案:指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treatment)的总称。
4.处理因素必须是:①可控的;②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有不同等级或水平。
5.水平(level):因素内的不同状态或者数量等级称为水平。
6.处理(treatment) :试验中的具体比较项目叫做处理。
在单因素试中,每一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在多因素试验中,每一个水平组合是一个处理。
7.试验因素、水平、处理是三个密切联系的概念:①凡一个因素就有若干个水平,因素与水平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水平组合是针对多因素试验而言的;一个水平组合是每个因素各出一个水平构成,为一个处理。
③一个多因素试验的所有不同的水平组合数是各因素水平数之积。
8.试验指标:衡量试验处理效果的标准,简称指标。
包括试验单元、抽样单元、测量单元。
9.试验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 :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
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相差。
主要效应(main effect);简称主效: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称平均效应;交互作用效应(interaction effect),简称互作: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
9.一级互作(first order interaction) :两个因素间的互作,A×B、B×C ……。
易于理解,实际意义明确;二级互作(second order interaction) :三个因素间的互作。
10.应有对照水平或处理,简称对照(check,CK)。
11.观察值(observation):将每次所取样品测定的结果称为一个观察值,记为y i。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2)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背景
农业是一个重要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工具。
田间试验可以帮助农民对主产区进行考察,确定适当的品种、肥料、农药、播种密度等,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统计方法则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探究存在问题及其根本原因,为农民提供决策依据。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和
技巧,提高其对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设计对象
本课程设计适合学习农业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田间实践和统计工
作的专业人士。
课程内容
第一章田间试验
1.1 田间试验的定义和意义
1.2 田间试验的原则和步骤
1.3 试验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1.4 试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二章统计方法
2.1 统计学概述
1。
第二章_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讲解

准备好当年播种材料的同时,须留同样材料按次 序存放仓库,以便遇到灾害后补种时应用。
三、播种或移栽
播种时应力求种子分布均匀,深浅一致。 如要进行移栽,取苗时要力求挑选大小均匀的秧
苗,以减少试验材料的不一致; 整个试验区播种或移栽完毕后,应立即播种或移
准备收获工具,采取室内考种样本, 收获计产部分, 按小区分区脱粒,称重。
及时、细致、准确,尽量避免差错。 2.考种: 考种是将取回的考种样本,进行植物形态的观察、产
量结构因子的调查,或收获物重要品质的鉴定的方法。
第二节 试验总结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在田间调查、观察记 载、收获计产、室内鉴定和统计分析等完成 后,最后获得试验结果,一般都要求写一份 试验总结。它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记录, 是进行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田间试验的实施步骤 第二节 田间试验总结
第一节 田间试验的实施步骤
一、试验地的准备和田间区划
(一)试验地的准备 基肥均匀,犁耕深度一致,耙匀耙平。 (二)田间规划 即按田间试验计划与种植计划书进行试验地
区划。试验地区划主要是确定试验小区、保 护行、走道、灌排水沟等在田间的位置。每 小区前插上标牌,标明处理名称。
随机数字
43 65 71 05 89 03 68 44 10 42 25 13 5 11 05 29 03 8 14 10 12 25
4)化区抽样
先将总体按变异情况化为若干区,在各 区按大小比例随机取样。
例土壤肥力调查,先将土壤划分为贫瘠 区、一般区、肥沃区。
六、收获、脱粒和室内考种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验计划书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验计划书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与作物试验将在本地的农田中进行,作物为小麦。
三、试验设计1. 试验设计类型:随机区组设计,包括3个处理(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和3个重复。
2. 种植方法:处理A:机械播种;处理B:手工播种;处理C:机械与手工结合播种。
3. 肥料类型:处理D:常规化肥;处理E:有机肥;处理F:化肥与有机肥混合。
4. 播种密度:处理G:常规密度;处理H:增加密度;处理I:减少密度。
5. 观察与测量: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定期测量株高、叶面积、穗数、粒数等生长指标,并在成熟期采集样本进行品质分析。
6. 产量统计:收获后统计各处理的产量,并计算平均产量。
四、统计分析方法1. 数据整理: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后续分析。
2. 方差分析:使用ANOVA检验,比较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确定最佳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组合。
3. 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柱状图和散点图,直观展示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产量与其他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 回归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产量与生长指标的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量变化。
五、试验实施计划1. 时间表:试验开始时间-xxxx年x月xx日,结束时间-xxxx年x月xx日。
2. 人员安排:由专门的研究人员负责试验的全程跟踪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种子、肥料、播种工具等物资,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4. 播种与观察: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播种,并定期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各项生长指标。
5. 收获与测量:在成熟期进行收获,统计各处理的产量,并测量其他品质指标。
6.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7. 报告撰写: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撰写试验报告,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介绍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了田间试验基础知识和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中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的理解和能力。
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确定研究问题2.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3.收集数据4.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5.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报告演讲任务分解确定研究问题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学生需要选定适当的问题,选择研究对象,有可能需要查阅文献。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学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1.当前时间和地点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2.可能带来明显改进的问题或机会3.可用的新技术或方法4.人力和资源的可用性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在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时,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内容:1.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2.研究对象的选定3.试验样本和方案的设计4.农业生产的实际治理情况5.实施田间试验所需的人力和资源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实验所需数据。
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是课程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并解释分析结果。
实验报告演讲最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报告演讲。
学生应该将报告和演讲的重点放在以下内容方面:1.研究对象和实验设计的描述2.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3.结果的解释和讨论4.实验的结论和推荐总结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包括确定研究问题,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收集和分析数据,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演讲。
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提高其对农业实践的理解和能力,为今后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生物统计】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二、试验地的土壤肥力差异
一)土壤肥力差异的测定 土壤肥力差异的测定 测定方法:空白试验 二)土壤肥力差异的产生 土壤肥力差异的产生 1、土壤在形成过程中造成的差异 2、土壤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土壤肥力差异 三)土壤肥力差异的种类 1、趋向式肥力差异
2、斑块式肥力差异
低 高
(3)综合性试验(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一个因 素的特定水平与另外一个因素的特定水平搭起来形成 一些特定的处理组合。各个因素的各水平不构成平衡 的处理组合。 也是一种多因素试验,但与上述多因素试验不同。综 合性试验中各水平不构成平衡的处理组合,而是将若 干因素的某些水平结合在一起形成少数几个处理组合。 目的在于探讨一系列供试因素某些处理组合的综合作 用,综合性试验是建立在对若干单个因素的效应或若 干个因素的互作效应已有相当的了解。主要用于综合 技术研究,试验和结果分析是把特定处理组合作为单 因素处理对待。
(1)试验方案:是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所拟定的进行比较的一组试 试验方案:
验处理的总称。
(2)试验因素(experimental factor):指通过试验研究的对象,简称
因素或因子。 如:我们研究小麦新品种的产量水平,那么参试的小麦品种就是试 验因素;再比如,我们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那 么,氮肥就是试验因素。
③互作效应(interaction effect):指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
差异。 它反映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在另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中反应不一致的 现象。
水平 P1 P2
N1 10 18
N2 16 28
平均 13 23
N2-N1 6 10
P1条件下N简单效 应,其余类推
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例3:将以上两个例子合起来.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九页。
(3)单、复因子试验作用区别:
单因子试验,解决该因子水平间的比较问题。 复因子试验不仅要了解各个因子自身水平间的比
较问题,还要了解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找 出最有效的措施,且精度较高的优点。
(1)单因子试验:只包含一个因子的试验叫单因子 试验。其任务是解决这个因子的几个水平间的比 较问题。 (2)复(多)因子试验:包含两个以上的因子的试 验叫复因子试验。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九页。
实例:
例1. 三种药剂的防治害虫试验(A1、A2、A3),目的是
比较三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有否不同。
➢ 病虫害防治措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的措施对病
害或虫害的防治效果的差异的试验。包括农药药效试验、生物防治试
验、综合防治试验)
➢ 品种与管理相结合的试验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四页,共一百零九页。
三、农业试验的任务
➢解决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农业科学问题 四、农业试验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试验是农业生产的先行和准备 ➢为农业生产服务,但又不完全依赖于生产。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八页,共一百零九页。
(4)综合性试验
也是一种多因素试验,试验中各因素的各水平不构成 平衡的处理组合,而是将若干因素的某些水平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 一起形成少数的几个处理组合。
目的在于探讨一系列供试因素某些处理组合的综 合作用。而不在于检测因素的单独作用和相互作 用。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九页。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九页,共一百零九页。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复(replication) 试验中同一处理种植的小区数即为重复次数。 重复的作用: ➢估计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能由同 一处理的几个重复小区间的差异估得。同一处理有了二 次以上重复,就可以从这些重复小区之间的产量(或其它 性状)的差异估计误差。 ➢降低试验误差 数理统计学已证明误差的大小与重复 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重复多,则误差小,有四次重复 的试验,其误差将只有二次重复的同类试验的一半。此 外,通过重复也能更准确地估计处理效应。
图2.1 土壤肥力变异图
土壤差异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形式是肥力高低变化较有规则,即肥力从大田的一边 到另一边逐渐改变,这是较为普通的肥力梯度形式; 另一种形式是斑块状差异,即田间有较为明显的肥力差异的 斑块,面积可大可小,分布亦无一定的规则。
三、试验地选择和培养 (1)试验地的土壤肥力要比较均匀一致。 (2) 选择的田块要有土地利用的历史记录。 (3) 试验地最好选平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同
土壤差异集中地表现为土壤肥力的差异。以往研究证明, 土壤差异具有持久性。
➢测定土壤差异程度的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法,即根据前茬作物生长的一致情况加以 评定。 更精细地测定土壤肥力差异,可采用空白试验或均一性试验。
空白试验(blank test)即在整个试验地上种植单一品种的作物, 这种作物以植株较小而适于条播的谷类作物为好。在整个作物生长 过程中,从整地到收获,采用一致的栽培和管理措施,并对作物生 长情况作仔细观察,遇有特殊情况如严重缺株、病虫害等,应注明 地段、行数以作为将来分析时的参考。收获时,将整个试验地划分 为面积相同的大量单位小区,依次编号,分开收获,得到产量数据。 根据各单位小区的数据,可以画成产量连续面积图或等肥线图(图 2.1)。
地段称试验小区,简称小区(plot)。
试验小区面积的大小,一般变动范围为6—60m2。而示 范性试验的小区面积通常不小于330m2。
可以从以下各方面考虑确定一个具体试验的小区面积:
(1)试验种类: (2) 作物的类别 (3) 试验地土壤差异的程度与形式 (4) 育种工作的不同阶段 (5) 试验地面积 (6) 试验过程中的取样需要 (7) 边际效应和生长竞争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1) 试验目的要明确 (2) 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3) 试验结果要可靠 (4) 试验结果要能够重演 (5)体现唯一差异原则
第二节 田间试验的误差与土壤差异
一、田间试验的误差 二、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三、试验地选择和培养
一、田间试验的误差
(一) 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
(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 (2)试验时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 (3)进行试验时外界条件的差异
一方向倾斜的缓坡地,但都应该是平整的。 (4) 试验地的位置要适当。 (5) 对拟选作试验用的田块,特别是在建立固定的试验地
时,除掌握整个试验地的土壤一般情况及土地利用历史外, 若有可能,最好还要进行空白试验。
(6) 试验地采用轮换制,试验单位至少应有二组以上试验 地,一组田块进行试验,另一组的田块则进行匀田种植,以 备轮换。
重复
随机
局部控制
无偏的试验 误差估计
降低试验误差
图2.2 田间试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的关系和作用
第四节 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
一、试验小区的面积 二、小区的形状 三、重复次数 四、对照区的设置 五、保护行的设置 六、重复区(或区组)和小区的排列
一、试验小区的面积 小区( plot ) ---- 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
(二) 控制田间试验误差的途径
(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2) 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 (3) 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
➢ 选择肥力均匀的试验地; ➢ 试验中采用适当的小区技术; ➢ 应用良好的试验设计和相应的统计分析。
二、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试验地的土壤差异来源 (1)由于土壤形成的基础不同,历史原因造成土壤的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方面有很大差异; (2)由于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如种植不同作物,以及 在耕作、栽培、施肥等农业技术上的不一致等。
一、田间试验的特点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一、田间试验的特点
(1) 由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体本身的反应来直接检测试验 的效果,这是田间试验的重要特点。试验材料本身便存在产 生试验误差的多种因素。
(2) 田间试验是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因而田间试 验的环境条件也存在着导致试验产生试验误差,包括系统误 差和随机误差的多种可能性。
2.随机 (random) 随机是指一个区组中每一处理都有同等的机会设置在
任何一个试验小区上,避免任何主观成见。
进行随机排列的方法: ➢抽签法 ➢计算器(机)产生随机数字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附表1)。
3.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 局部控制就是将整个试验环境分成若干个相对最为
一致的小环境,再在小环境内设置成套处理,即在田间 分范围分地段地控制土壤差异等非处理因素,使之对各 试验处理小区的影响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因为在较小 地段内,试验环境条件容易控制一致。这是降低误差的 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节 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
田间试验设计(field experiment design) 广义----是指整个试验研究课题的设计,包括确定试验
处理的方案,小区技术,以及相Βιβλιοθήκη 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统 计分析的方法等;
狭义----专指小区技术,特别是重复区和试验小区的排 列方法。
科学田间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CV%
14
12
试 验 田甲
10 0
试 验 田乙
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田间试验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田间试验的误差与土壤差异 第三节 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 第四节 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 第五节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 第六节 田间试验的布置与管理 第七节 田间试验的观察记载和测定 第八节 温室与实验室的试验
第一节 田间试验的特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