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5.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案标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和常用符号表示方法;3. 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测量。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黑板、教学PPT;2. 教学材料:教科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千分表、千分表支撑架等);3. 实验器材:标准零件、公差配合测量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公差配合案例,引起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公差配合?公差配合有哪些应用领域?2. 知识讲解(15分钟)- 使用教学PPT,简明扼要地介绍公差配合的概念和意义。
- 详细解释公差配合的分类,并用实例说明每种类型的应用场景。
- 介绍公差配合的符号表示方法,包括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公差带等。
3. 技术测量原理与方法(15分钟)- 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的概念。
- 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千分表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强调测量时需注意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公差配合测量实验器具和测量工具。
- 指导学生依次进行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回顾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教学评估:1. 实验成绩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的掌握程度。
2. 课堂互动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借助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等;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等;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测量等;4. 测量工具的使用: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样板等;5. 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3)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公差配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技术测量基本原理;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尺寸测量,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2.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3. 动手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技能;4. 应用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应用能力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2.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熟悉并能够运用技术测量方法来检测和控制尺寸公差。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
2. 公差配合的等级:IT、JT、MT、HT、ST。
3.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标注。
4. 技术测量方法: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
5.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仪、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的等级、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及应用。
2. 难点:公差配合的计算、技术测量方法的运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公差配合的等级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讲解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
4. 第四课时:介绍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5. 第五课时: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产品中的配合实例,引发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等级的选用原则,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公差配合的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案例,让学生学会公差的标注和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练习,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5. 总结与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知识点,布置复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
0.2 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公差标准化与技术检测
1.几何量的误差 零件在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这种误 差称为零件的几何量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和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2.几何量的公差 几何量公差是实际几何参数值允许的变动范围。几何量公差包括尺寸公差、形 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允许值等。 误差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而公差是设计人员给定的。 3.检测 检测包括检验和测量。 4.标准和标准化 标准和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标准的范围很广,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 面。基础标准是为了保证产品制造质量而制定的,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采用的 通用性标准。本书涉及的标准就是基础标准。 标准化是制定、贯彻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
小
结
知识梳理
互换性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零件的互换性由公差来保证,公 差 值 的选择通过国标来实现,国标的数值由优先数系来确定;零件加 工产生的误差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则由检测手段来进行。 重点: 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优先数。 掌握理论知识: 互换性、公差与加工误差、标准和标准化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电子教案
进入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目录
绪论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项目五 项目六
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 形状和位置公差 表面粗糙度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典型零件的公差与检测 尺寸链
绪
论
0.1 互换性及其意义
0.2 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 公差标准化与技术检测 0.3 本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Fra bibliotek0.1
互换性及其意义
1.互换性的含义 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中一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 或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使用要求。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意义: 在设计方面,由于采用具有互换性的通用件和标准件,可使设计工 作简化, 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在制造方面,当零件具有互换性时,可以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有利于组织 专业化协作生产,有利于使用现代化的工艺装备,有利于组织流水线和自动线 等先进的生产方式。 在使用、维修方面,可以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能连续持久 地运转,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总之,在工业生产中,遵循互换性原则,对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具有 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等基本术语。
讨论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3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量、测量工具和测量误差等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2.2 尺寸公差的计算介绍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加工和装配的影响。
2.3 位置公差的计算介绍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位置公差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
第三章:测量技术3.1 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误差。
3.2 测量方法的选用介绍测量方法的选用原则和步骤。
讨论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3.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讨论测量数据的分析、判断和报告。
第四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中的应用。
4.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测量技术在控制产品质量和尺寸精度中的应用。
4.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对装配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实例分析与练习5.1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问题。
讨论解决实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综合应用6.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优化讨论如何在设计阶段优化公差配合,以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介绍公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2 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分析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4版电子教案
②单次与多次,单次测量不是指只
测一次,因为对某一量只测一次其结果是不确
定的,这里所说的单次测量是指用测量列中(n
次测量)的某一次测量值作为表示值
2.本堂课可采用连堂讲课形式
3.因学生在高中数学中已学过概率
的基础知识,考虑本堂课内容较多,可布置学
生课前先阅读
第三章 光滑极限量规
教学目的: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检验原理;能
向误差、位置误差的检测
方向公差带的含义与误差的检测方法以及同轴
5
度和同心度、对称度以及位置度、跳动公差(径
向与轴向跳动)的公差带的含义、标注以及误
差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方向公差带与位置公差的正确理解
使用图号:图 4—48~图 4—84
教学提示:1.因内容较多,可布置学生课前先
学
这部分内容
2.此部分内容实践性强,应多联系
计量器具
教学重点:随机误差、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教学难点: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偏差、
单次与多次测量
使用图号:图 2-22~图 2-30
教学提示:1.讲授标准偏差时,注意下面两个
概念的处理:①标准偏差不是具体的误差值,
它是随机误差的统计平均值,是随机误差分散
性的表征量,它能表征测量值或测量方法的精
密程度
(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不能按同一比例绘出)
2.讲授三类配合时,要让学生掌握
能根据轴、孔尺寸公差带的相对位置,正确判
断在同一公称尺寸下的不同配合性质(间隙、
第二节 公差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过盈、过渡)
2
简介
教学目的:熟悉国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内容,
掌握轴、孔极限偏差的计算、查表与公差配合
在图样上的标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要素、配合类型及选用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进行尺寸、形状、位置等测量。
4.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等。
2. 公差配合的基本要素: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基本偏差等。
3. 配合类型及选用方法:间隙配合选用、过盈配合选用、过渡配合选用等。
4. 测量技术基本知识: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
5.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螺纹千分尺、投影仪、三坐标测量机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应用。
4. 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2: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
课时3-4:讲解配合类型及选用方法。
课时5-6:讲解测量技术基本知识和常用测量工具。
课时7-8:实验室实践,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案例分析报告等(30%)。
2.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试(40%)。
3. 实践能力:实验室操作考核(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2.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 实验室设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螺纹千分尺、投影仪、三坐标测量机等。
4. 案例素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问题案例。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测量技术基础介绍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类型解释基本尺寸、基准和公差配合的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2 公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例说明如何计算上下公差和总公差。
2.3 配合的确定讨论如何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确定配合。
解释配合公差和过盈配合的概念。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形位公差在保证零件位置和运动中的作用。
3.3 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应用讨论尺寸和形位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不同粗糙度等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工具。
讨论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表面粗糙度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
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2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
5.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解释和应用测量数据。
第六章:测量方法与技术6.1 测量方法的分类解释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区别。
讨论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4.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的计算方法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3. 实际案例: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1. 导入新课: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讲解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偏差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评价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计算和实际测量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价其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作业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配合制度:如H series、J series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配合制度及其应用。
2. 精密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三坐标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标准的分级 按制定的范围不同,标准分为 国际标准(ISO、IEC) 国家标准(GB ) 地方标准(DB) 行业标准(如:JB) 企业标准(QB) 1.4.3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优先数系是国际上统一的数值分级制度,是一种无量纲的 分级数系,适用于各种量值的分级,就是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 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标准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1.2 互换性概述
1.2.1 互换性的含义 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 可以不经选择、调整或修配,任取一件都能装配在 机器上,并能达到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2.2 互换性的分类 1.完全互换性 2.不完全互换性:(1)分组互换法 (2)修配法 (3)调整法
上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作 业
1、简述互换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或学习,您有什么建议 或意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1.2.3 互换性的技术经济意义
(1)对设计而言:采用标准件、通用件,使设计工作简 化,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2)对制造而言:可以采用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有利 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既 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对使用、维修而言:当机器的零件突然损坏或按计 划需要定期更换时,便可在最短时间内用备件加以替换,从而 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总结:互换性对保证产品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制造 和维修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1.4 标准化与标准
1.4.1 标准化和标准的含义 1.标准化的含义—— 制定、颁布、实施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 2.标准的含义 ——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 定的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 1.4.2 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标准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技术标准、生产组织标准和经济管理标准。 按适用程度分类——基础标准、一般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理解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公称尺寸、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标注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1 尺寸公差的选择1. 学习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尺寸公差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3.2 配合的选择1. 学习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1 形状公差1. 学习形状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4.2 位置公差1. 学习位置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表示1. 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参数。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1.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1. 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测量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6.2 测量器具与测量误差1. 学习各种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应用。
2.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基本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七章:长度测量7.1 尺子和卡尺的使用1. 学习尺子和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尺子和卡尺的读数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7.2 量块和量规的使用1. 了解量块和量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内容、范围和重要性。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1.2 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的定义。
讨论公差和配合的关系以及其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作用。
1.3 测量技术的发展回顾测量技术的历史和演变。
讨论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测量原理2.1 长度测量介绍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长度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2.2 角度测量解释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介绍各种角度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2.3 表面粗糙度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公差配合原理3.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极限偏差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的分类和应用。
3.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公差配合图的表示方法和解读。
3.3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对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测量技术应用4.1 机械零件测量介绍机械零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机械零件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4.2 装配精度测量解释装配精度测量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介绍装配精度测量的方法和工具。
4.3 自动化测量技术介绍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自动化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
讨论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和减小方法。
5.2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数据处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解释数据处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
5.3 测量结果的表示和评价讨论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评价指标。
举例说明测量结果的评价和应用。
第六章:线性尺寸测量与控制6.1 线性尺寸测量技术探讨各种线性尺寸测量方法,如卡尺、千分尺、测微仪等。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4.1 概述 •4.1.1 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形位公差研究对象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和面 的几何要素。
•1.按存在状态分为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2.按结构特征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3.按所处地位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4.按功能关系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PPT文档演模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公回差本配合章与目测量录技术电子教案
•4.形位公差带的位置
• 形位公差带的位置是指形位公差带相对于被测要 素的位置,分为固定和浮动两种。当公差带会随着 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 公差带的位置是浮动的;反之如果公差带不会随着 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公 差带的位置是固定的。
PPT文档演模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公回差本配合章与目测量录技术电子教案
•2.平面度 • 平面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同时可 以限制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3.圆度 • 限制实际被测零件截面圆的形状变动的公差项目,圆度公差 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3.基准的标注 • 相对于被测要素的基准,采用带圆圈的大写英文字母表 示基准符号(字母E、I、J、M、O、P、L、R、F不采用), 圆圈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表示基准的字母也应注在 相应的公差框格内。基准的几种标注方法见下图:
•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用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 母表示;由两个或三个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如多基准组合, 表示基准的大写字母应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至右分别置于各 格中。
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
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差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理解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公差与技术测量在工程和制造中的应用。
2. 解释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公差与技术测量的话题,并提出问题引出本章内容。
2. 通过实例展示公差与技术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讲解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分析其公差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差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的分类。
教学内容:1. 解释公差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公差的分类,包括上公差、下公差和总公差。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讲解公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公差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讲解公差的分类,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作业:1. 让学生分析一个机械零件的公差,并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
第三章: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技术测量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解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2. 介绍常用的技术测量方法,包括机械测量和电子测量。
教学活动:1. 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 介绍常用的技术测量方法,并展示其实际操作。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技术测量方法,并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四章:公差的标注与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差的标注方法。
2.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公差的含义。
教学内容:1. 介绍公差的标注方法,包括公差带和公差限。
2. 解释如何正确理解公差的含义,包括公差的数值和公差的方向。
教学活动:1. 讲解公差的标注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 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公差的含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作业:1. 让学生分析一个机械零件的公差标注,并解释其含义。
(完整word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技术工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专业工种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及应用即看懂并学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内容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和查阅有关表格。
2.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绪论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2. 懂得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一、互换性的概述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寸在允许的范围内;形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位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面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几何量的误差1、几何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称为几何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基本内容: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 评定评定参数、选用、标注及测量。 重点内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选用及在图样上的标注 方法。 难点内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选用原则。 操作技能: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现行的表面粗糙度的标准主要有:
GB/T131—2006 GB/T1031—1995 GB/T3505—2000
3.评定参数与数值规定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已标准化。 满足功能要求,并考虑经济性。 按GB/T1031-95规定的参数值系列选取,查表5-2~ 表5-5。表列系列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选取GB/T103195的附录A补充系列值。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新国标
国家标准GB/T3505-2000规定了较多的表面粗糙度评定 参数,掌握常用的4个参数: 高度参数2个——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表面粗糙 轮廓最大高度Rz(同老标准Ry ,新国标 取消Rz )。用于很粗糙或很光滑的表面。 间距参数1个——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参数RSm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的平均值。 对需要涂镀的表面不利。 形状参数1个——轮廓的支撑长度率Rmr(c) 支撑刚度和耐磨性越好。
注: 此处Rz为旧国标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 5.3.2表面粗糙度的符、代号及其标注
齿轮泵泵盖 零件图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 5.3.2表面粗糙度的符、代号及其标注
1.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在图样上表示表面粗糙度的符号有三种: a 为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以用任何方法获得; b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 ; c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 上述符号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机械零件表面精度所研究和描述的对象是零件的表面形 貌特性。机械加工或是用其他方法获得的表面,存在着微观 几何形状误差。 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的摩擦磨损、配合性质、耐腐蚀 性、疲劳强度及结合密封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5.1概述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及其标注 5.4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 l Ra y ( x) dx l 0
2018/10/6
或近似为
1 n Ra yi n i 1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2.2评定参数与数值规定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 的算术平均值.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2.2评定参数与数值规定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峰顶线和谷底线平行于中线且分别通过轮廓最高点和最低点。 Ry =︱ypmax︱+︱yvmax︱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2.2评定参数与数值规定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2018/10/6
5.3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比较法:将被测表面和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进行比较,精度较 差。多用于车间,评定表面粗糙度值较大的工件。 2.光切法:利用光切原理,用双管显微镜测量。适宜测量车、铣、 刨或其他类方法加工的金属零件。 常用于测量Rz为0.5~60(80) μm。 3.干涉法:利用光波干涉原理,用干涉显微镜测量。适用于测量 极光滑的表面,可测量Rz和Ry值。 4.印模法:利用石腊、低熔点合金或其它印模材料,压印在被测 零件表面,放在显微镜下间接地测量被测表面的粗糙度。适用于笨重 零件及内表面。 5.触针法:用金刚石针尖感触微观不平度的截面轮廓的方法。测 定Ra=0.025-5 μm的表面。易于实现自动测量和微机数据处理,但 表面易被划伤。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 5.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参数值的选择
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选择原则: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较 大的参数值。 (1)一般原则: 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粗糙度值小;摩擦表面 比非摩擦表面要小; 受循环载荷的表面要小; 配合要求高、联接要求可靠、受重载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同一精度,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小。 运动速度高、单位面积压力大的表面,受交变应力作用的重 要零件的圆角沟槽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都应小 。 常用表面粗糙度值与所适应的零件表面见P144表5-6。
a 基本图形符号
2018/10/6
b
c
扩展图形符号
完整图形符号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 5.3.2表面粗糙度的符、代号及其标注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中注写了具体参数代号及数值等补充要求后 即称为表面粗糙度代号。
除了标注表面结构参数和数值外,必要时 应标注补充要求,包括公差带、取样长度、加 工工艺、表面纹理及方向、加工余量等。这些 要求在图形符号中的注写位置: a-注写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 a和b: a-注写第一表面结构要求 b-注写第二表面结构要求 c- 注写加工方法,如“车”、“磨”、 “镀”等 d-注写表面纹理方向,如“=” 、“x”、 “M”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e-注写加工余量
2018/10/6
5.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 5.3.2表面粗糙度的符、代号及其标注
标注时将其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 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被注表面。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 注写方向必须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 高度参数: 当选用Ra或Rz时,参数和参数值都应标出; 当允许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于总数的16%时,应在 图中标注上限值和下限值, 当所有实测值不允许超过规定值时,应在图样上标注最大值或最 小值。 表面加工纹理方向:指表面微观结构的主要方向,由所采用的加 工方法或其它因素形成,必要时才规定。常见加工纹理方向符号查有 关表格。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2.2评定参数与数值规定
GB/T1031-95中规定了6个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其中 有关高度特征参数3个,间距特征参数有2个,形状特征参数 有1个。 1.高度特征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距离绝 对值的平均值,即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 5.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参数值的选择
(2)参数值的选用方法
可用类比法来确定。一般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小时,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小,但也不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如机床 的手轮或手柄。 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设形状公差为 t,尺寸公差为T,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参照以下对应关系: 若 t ≈0.6T, 则Ra≤0.05T; Rz≤ 0.2T 普通精度 t ≈0.4T, 则Ra≤0.025T; Rz≤ 0.1T 较高精度 t ≈0.25T,则Ra≤0.012T; Rz≤ 0.05T 中高精度 t <0.25T,则Ra≤0.15t ; Rz≤ 0.6t 高精度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在取样长度内 使轮廓上各点的轮廓偏距的平方和为最小。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y
l F1 F3 m
0
F2n-1
x F2 F2n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在取样长度内与轮廓走向一致的基 准线。在取样长度内由该线划分轮廓使上下两边的面积相等。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标注举例
Rzmax0.2
URz1.6 LRa0.8 铣
加工余量
2018/10/6
3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标注举例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标注举例
如果在工件的多 数(包括全部)表面有 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 时,则其表面结构要 求可统一标注在图样 的标题栏附近。此时, 表面结构要求的符号 后面应有: 在圆括号 内给出无任何其他标 注的基本符号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1概述 5.1.1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加工表面所具
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零件表面的形貌可分为三种情况: (1)表面粗糙度:零件表面所具有的微小峰谷的不平程度, 其波长和波高之比一般小于 50。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2)表面波度:零件表面中峰谷的波长和波高之比等于50~ 1000的不平程度称为波度。会引起零件运转时的振动、噪声,特 别是对旋转零件(如轴承)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目前表面波度还没 有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第57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表面 波度有关国际标准。 (3)形状误差 :零件表面中峰谷的波长和波高之比大于1000 的不平程度属于形状误差。
2.间距特征、形状特征参数 附加参数 •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 距Sm 在取样长度l内,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间距 Smi的平均值。 • 轮廓单峰平均间距 S 在 取样长度l内,轮廓的单峰 间距Si的平均值 • 轮廓支撑长度率tp: 轮廓支承长度ηp与取样 长度l的比值.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2.1评定基准
2018/10/6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