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学科教育有机结合研究

合集下载

立足课堂·学科整合·课堂延伸——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立足课堂·学科整合·课堂延伸——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使学生从 感性上认识 自然 界及其 各种 自然事物 与现 资源 ,学 生的科学 素养就会 在教 学 中得 以形成 和巩
象 ,激 发学生 的好 奇心及 了解 自然 、探 索大 自然 的求 固。如学《花钟》一课时 ,不妨适时引领孩子从 作者善
知欲 。在 中年级 ,重点渗透“自然界 的物质是运动变化 于观察 、勤于思考 、热爱 自然 、热爱科 学的角度去摄取
然 界的认 识 ,并遵循 自然界规律去开发 和保 护 自然环 联系 ,将相关 的资料 查 阅任 务 由学生在 电脑课上 完
境 的道理 。学生不仅接触认识 了许多具体的 自然事物 成 。不仅能查阅到 自己需要 的科学资料 ,而且 在 电脑
和现象 ,还受到 了辩证唯物 的科学 自然观 的熏陶 ,初 老师科 学的指 导下 ,逐渐增强了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
通 过这 些 内容的教学和科学 自然观 的有机渗 透 , 自动 “省略”、“删 除”,或流于形式 。学生就会失去许多
使学 生初步掌握一些 自然变化规律 ,并 自然 而然 地明 有价值 的东西。为了不耽误科学教学进度 、同时又能
确事 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明白人类能不 断地加深 对 自 让学生上网浏览 ,科学教师与信息技术 老师及 时取得
们 自己去摸 索。不管做什 么事情 ,处理细节很重要 。我
(作者单位 :深圳市 宝安 区石岩街道 中心小学)
201 2年第5期 ·总第125期
案 例 髓 读
交 互 式 自 板 :让 学 生 爱 上 识 字 课 ’
队伍散开 时的侧平举 同样要严 格 对 待 ,不 能 放 松 。 细节培养学生 的行为 习惯 ,易操作 易实现。常规面前
把 这个 常 规 动 作 抓 好 后 ,广 播 操 的教 学 将 变 得 非 人人平等 ,一视 同仁 ,我们有 自己的一 套路子之后 ,管

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2023年,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科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人们用科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以及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科学学科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探究世界万物学生应该被引导去探究世界万物,从中认识到自然科学与其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生进行实验或科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让他们能够记录每一步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并激发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能力。

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教育者应该通过模拟习题、实验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

同时,增加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思考方式,掌握真实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发展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因此,在科学学科教育中,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

例如,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鼓励他们写一篇学术研究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挖掘科学学科的特点科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只有在科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科学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1. 实践性教育科学学科是具有实践性质的学科,因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通过学习,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可塑性强,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老师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知识上对青少年都具有启蒙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教师还应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理解学生的心。

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只是学习上,而且从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要信任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展现自我的空间。

二、其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转变或更新观念。

三、再次,科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小学科学课程包含: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学生的想法也是千奇百怪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

另外,科学教师还应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四、科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与素养科学教师要具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的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及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理想的教学方案。

随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增强了教学过程预见性的难度,教师还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和调控能力。

此外,科学实验能力是科学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不仅要会做课堂和实验室的实验,还能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策略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挑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科学素养被视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不仅意味着他们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这些素养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准。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素养已经成为21世纪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薄弱环节,表现为对科学概念的认知不够清晰、科学方法的应用不够灵活、科学思维的培养不够深入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对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引导,也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能为中小学教师在科学素养方面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内容到此为止】1.3 研究意义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教师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科学素养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更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保障。

研究中小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其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研究随着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一、科学知识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在阅读科学故事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如化学实验中的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实验的内容和结论,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知识的融合。

二、科学素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可以表现为一种基于科学思想的逻辑思考能力。

这种能力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不仅应用于科学领域,还适用于更广泛的人文领域。

因此,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具备更多的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

三、科学实验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科学实验是锻炼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科学实验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也许会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时,可以展示一个科学实验,从而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这样的结合方式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科学竞赛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科学竞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将语文教学与科学竞赛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通过科学竞赛,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科学视野。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竞赛的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同时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整合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往往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隔离开来,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广度,跨学科整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及其意义。

一、跨学科整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 整合自然科学和数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作为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相互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联系。

通过整合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过程时,可以引入速度、加速度等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整合自然科学和艺术自然科学和艺术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将自然科学和艺术的元素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和色彩,并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植物世界的理解。

3. 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交错并共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将科学和社会的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机构,并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主动参与保护行动。

二、跨学科整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1. 培养全面发展的科学素养跨学科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间的联系意识。

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的科学认知,不仅能够回答具体问题,还能够理解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相关学科的方法。

这样的综合素养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做出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判断。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 感悟 心得体会 经验分享——浅谈“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 感悟 心得体会 经验分享——浅谈“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

浅谈“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提高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这一基本目的出发,把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摆上了重要的位置上来。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一规定,不仅明确指出了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而且规定了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那么,如何实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这一课程目标呢?从“科学课程标准”中我们找到的答案是:“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进入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广大科学教师围绕着“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问题,曾开展了广泛的学习与实践研究活动,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优秀教学案例。

但是,当我们用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来分析更多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时我们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实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对于“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问题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笔者认为:从实现新的科学教育目标出发,在我们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中进一步深入开展对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下面,仅就自己的学习与实践研究经历,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应注意发现并研究教师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模糊认识,进而把科学课教学的研究引向深入随着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等教学思想的传播,以及“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等学科课程理念的实践研究,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时,我们的有些教师只满足于读了几篇文章,或看了几节好的示范课及研讨课,还有的也只是经历了短暂几天的新课程岗前培训,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对新的科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番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就匆匆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教师具备的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具备的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具备的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具备以下素养:
1. 科学知识储备:具备系统的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2. 学科教学能力: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和组织科学教学活动,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激发学生科学兴趣:能够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实践与探究能力:具备实验、观察、探究等科学实践技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5. 跨学科教学能力: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搭建跨学科的学习桥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6. 评价和反思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反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7. 善于与家长沟通:能够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教育。

8. 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具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遵守师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上是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一些素养,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教师的十大素养

新时代教师的十大素养

新时代教师的十大素养一、专业知识素养在新时代,教师的首要素养之一是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并能够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到教学实践中。

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相关的知识。

二、教育科学素养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学素养,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评价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科学知识,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意识与实践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的能力。

他们应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跨学科综合素养新时代的教师还应该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

他们应该具备多学科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元文化意识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多元文化意识。

他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并能够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传授多元文化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教师作为社会的培养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

他们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履行职责,关心和关爱学生。

同时,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自身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七、信息素养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他们应该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并能够辩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支持。

八、协作与沟通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与同事和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而且,教师还应该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反思与自我提升教师应该具备反思与自我提升的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学科交融

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学科交融

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学科交融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交融是关键任务。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学科交融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需要具备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运算能力:物理学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物理问题的计算和分析。

3.实验能力: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具备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4.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学习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素质。

1.培养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这些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具备追求真理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勇气。

2.提升学习动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这些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培养综合能力: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数学运算、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促进跨学科学习:物理学科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物理学习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在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教师的专业培养 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培养 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培养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培养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

本文将从教师的专业培养、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提升教师科研素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一、教师的专业培养教师的专业培养是其成长与发展的基础。

在教师教育中,专业培养既包括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教学技能的磨练和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储备,掌握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并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去。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师专业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只有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教育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能力。

教育科研不仅有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教育科研的关注,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

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2.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需要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支持,因此教师需要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例如,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如何分析和解读研究结果等。

3. 积累科研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教育科研项目、撰写教育研究报告等方式积累科研经验。

实践中的经验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其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4. 建立学术交流平台: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三、提升教师科研素养的途径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途径:1. 支持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教育部门可以积极组织各类教育科研项目,鼓励教师提出科研课题,并给予一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创新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科学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科学素养逐渐被视为关键的能力之一,并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学科教育是指针对特定学科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教育。

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创新,不仅可以促进科学与教育领域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力的人才。

首先,在学科教育中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如在化学教育中,通过拓宽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他们探索化学领域中的科学事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其次,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创新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

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这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

而学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将科学素养融入到学科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者,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创新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当今世界,知识和科技的不断革新,使得科学素养不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还需要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因此,将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跨学科知识,从而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融合与创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促进其在学科培养中得到平衡发展,加强其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培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科技时代,科学素养和学科教育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要求和教育价值。

在科学素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创新中,还可以采用很多方法和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提升。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一是强化科学素养教育。

在学科教育中,应当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来拓宽学生成为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妥善处理学生既应掌握理论知识,又需要进行实践探究的情况。

医学教育中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

医学教育中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

医学教育中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获取、评估、有效使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而科学素养则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这两方面的培养对于医学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一、信息素养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医学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

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面临着挑战。

医学学生需要具备信息素养来辨别信息的可信度,并有效地筛选出对自己学习和实践有益的信息。

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从医学学生入学之初开始,包括信息检索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应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和数据库等资源,掌握常用的检索工具和策略。

仅仅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技巧还不够,学生还需要学会对信息进行清晰的分类、整理和管理,以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医学学生还要学会评估信息的可信度。

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内容,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态度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估。

只有掌握了这些评估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实践。

二、科学素养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素养是医学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医学是一门科学,医学学生需要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首先,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医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出合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思考模式。

其次,科学素养还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质疑和探索的意识,能够对已有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估。

另外,科学素养还包括学生在实验和研究中的实践能力。

医学学生需要具备科学实验的设计和进行能力,能够进行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从而获得科学结论和启发。

三、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有机结合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信息素养为科学素养提供了信息支持和知识传递的渠道,而科学素养又为信息素养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评估的准则。

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策略

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策略

Introduction在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时代下,STEM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STEM 教育是一种有机结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学科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STEM教育的理论和实施策略,探讨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STEM教育的理论基础定义和起源STEM教育是指综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教育方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

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的融合,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基础STEM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知识的整合框架STEM教育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构建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整合框架,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STEM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探究和合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学素养STEM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科学思维方式的掌握和运用。

培养跨学科思维STEM教育鼓励学生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STEM教育的实施策略课程改革实施STEM教育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传统的学科教育存在学科界限分明、缺乏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强调学科的整合和跨学科的学习方式。

学科整合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都可能被运用到其中,因此应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一个综合的课程中,避免学科的孤立学习。

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

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

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小学科学教育也进入了优化、改革阶段。

在学习小学科学中,要求学生必须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从而在分析科学事物,解决科学问题中才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同时,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让生活中的一些工具、事物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核心素养;有效融合引言: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教学重心。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的育人理念和教学理念。

因此,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堂内容来帮助小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品质,实现当下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以及科学核心素养内涵(一)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社会生活、发展中,以及个人终身学习发展的必备能力素质。

在培养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一直坚持对其: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三方面进行开展,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素养水平。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核心素养其实就是科学精神、文化价值、道德底蕴等多种素养表现,换句话来说,也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社会责任以及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基础。

抛开对核心素养的系统定义以及分类,那究其本质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对核心素养的定义、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针对学生提升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必须要从提升科学素养、阅读素养、数学素养三方面着重展开。

因为,学生只有学会沟通、表达、劳动以及应对突发情况才能够实现长期的发展。

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发展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中的内容。

(二)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科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这一学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科学品质。

其中包括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成长的品质等。

这种品质不仅对学生学习科学学科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科教融合总结汇报发言稿

科教融合总结汇报发言稿

科教融合总结汇报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学校近期开展的科教融合工作。

作为我校科教融合团队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深深体会到了科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科教融合是指将科学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使科学知识能够通过学科教育方式进行传授和应用。

通过科教融合,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重视科教融合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

首先,我们加强了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验环境和设备。

我们配备了更多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了设备维护和更新。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确保了学生有更好的实验条件,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

其次,我们注重了科教融合课堂的打造。

我们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科学知识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教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科教融合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举办了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也组织了科学考察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到科学实验室、博物馆等地,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学校在科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他们的科学知识掌握更牢固,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更加熟悉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和探索。

其次,科教融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课堂上的科教融合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逐渐培养起了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他们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创新作品和成果,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三向培养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它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学科教育、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向的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教育方面,三向培养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学生在学科方向课程中,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理工科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社科学生则可以通过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创新实践方面,三向培养工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研究。

学校可以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验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广泛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社会实践方面,三向培养工程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形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给学生实习机会,让他们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社会实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科教育,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创新实践,学生能够锻炼创新精神,培养科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向培养工程也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多样性。

三向培养工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科教育和创新实践的结合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和资助力度,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三向培养工程需要更好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与此同时,学科融合实践也逐渐受到重视,旨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的关系,并对其研究进行探讨。

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

学科融合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所学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解决一个环境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到生物、化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结合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学科融合实践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实际的场景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的研究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的关系,可以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设计学科融合实践的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任务和评价标准,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各项能力。

同时,研究还可以探索学科融合实践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科融合实践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需要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通过研究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的关系,可以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语文老师可以与科学老师合作,设计一个以科普阅读为主的学科融合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加深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实践研究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核心素养和学科融合实践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素养教育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有机融合

科学素养教育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有机融合

科学素养教育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有机融合◆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黎国兰【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新课程赋予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化学实验、综合实践课题、化学史以及探究学习是中学化学课程渗透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1)33-0029-0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构建了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其中《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对科学素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把学科教学和科学素养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化学新课程对科学素养教育提出的要求科学素养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达成对知识的掌握,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对科学素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深刻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认为课程教学就是学生主动完成的真实、科学的探究过程,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的研究给予必要的理解和指导,师生合作完成研究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过程还是研究结果都可以转变成在科学素养教育中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资源。

新课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与科学素养培养脱节、把化学教学主要看成是化学知识传授的简单过程,真正重视学科教育与科学素养教育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化学新课程要求教学必须做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

科学教师业绩成果介绍

科学教师业绩成果介绍

科学教师业绩成果介绍
尊敬的领导:
我荣幸地向您介绍我的科学教学业绩成果。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并努力提高他们
的学术成绩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1. 提升学生学术成绩
我致力于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他
们的学术成绩。

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方式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我成功地帮助许多学生克服了研究难题,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2.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除了传授科学知识,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
能力。

我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科学项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
力。

通过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能力,我帮助学生发展出扎实的科学素养。

3. 开展科学竞赛和活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我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和活动。

我们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并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科学人才。

这些竞赛和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

4. 学科教育研究和发表
作为一名积极的教育研究者,我经常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项目。

我曾发表多篇与科学教育相关的论文,并分享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综上所述,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提升学生学术成绩、培养科学素养、开展科学竞赛和活动以及学科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
的业绩。

我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学生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您的阅读和考虑。

此致,
[您的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素养学科教育有机结合研究本文作者:王文林单位: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高级中学1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探索与应用客观规律的学问叫科学。

无论哪门科学都是如此。

将科学知识包括科学内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通俗地传播给公众叫科普。

通常讲的科普知识是指比较浅显易懂的、常用的科学知识。

一般说来,一个人具有的科学知识叫一个人的科学素养。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我国(大约指大陆)公民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科教兴国”,加快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是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所以国家在有关文件中指出“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有了长足进步,但还有不少青少年相信各种算命,包括生辰八字、星座以及风水等;有的还相信神灵能帮助解决各种问题,有的甚至误入了邪教的圈套,受骗上当,造成了严重后果。

这些事实说明对青少年的科普工作亟待改进与加强,那么怎样改进与加强呢?青少年要学的科普知识,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已写入各科的教材中,是一些最基础的科普知识,主要在课内学习;另一部分是未直接写入教材的科普知识,一般在课外学习。

青少年课内要学习:语、外、史、地、理、化、生等,不仅种类多,而且每门学科要练习、复习、考试。

学好每门学科,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占用了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负担是重的。

笔者认为将学科教育与课外的科普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必定能减轻一些负担,而且能提高学科
教育质量,还能扩大知识视野,是一个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方法,这是什么道理呢?事实果真如此吗?
2理论根据
根据系统论有:P系统总功能=P1(各元素功能和)+P2(各元素联系产生的功能)。

系统是由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要使总功能P大,不仅各元素功能要好,即P1要大,而且P2也要大,即各元素互相协调配合要好,P2才会有理想的效果,协调配合越好,P2就越大;反之各元素不协调配合甚至互相排斥,P2就很小,甚至可以是负数P2<0,这时的总功能就很小了。

比如一支足球队,可以看成由9个元素(人)组成的系统,要使总功能(战斗力)大,不仅每个队员要技术,体能好,即P1大,而且各队员要协调配合好,P2才会大,各队员协调配合越好,P2越大,那么整体功能(战斗力)也越大;反之队员如果闹矛盾,不协调配合,P2就小,如果互相排斥,也可能P2<0,这时整体功能就很差了,所以P2是很重要的。

相类似的,可以把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看成主要由学科教育与课外的科普知识两大元素组成的系统,要使总功能大,不仅要学科教材编得好,课外的科普知识要选择好,而且要使两者有机结合,在学科教育时要渗透、联系课外的科普知识。

这样必然会提高科普教育的质量,那么怎样使两者有机结合呢?
3相关建议
3.1结合学科介绍一些科学常识
科学常识渗透在衣食住行等每个生活领域,一旦联系结合,容易
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理解学科知识,而且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科学常识还渗透在各种自然灾害的现象中,如暴雨水灾、缺水旱灾、雷击火灾、中毒病灾,地震大灾,还有高温寒潮、冰雪大雾、台风龙卷风、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这些涉及人的安全与生存,一旦联系学科知识,必然引起注意,增加学习动力。

3.2结合学科介绍一些新科学技术知识
新科学技术已广泛使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往往都看得到摸得着,比如结合数学学科中的四则运算的减法,可以揭示生活中广泛利用电子设备查询、搜索或自动控制中,主要利用了减法,就是将信息变成一个二进制数输入电子设备中,然后与存储器中的信息一一比较,就是两个二进制数相减,如果差不等于0,表示两者不同,再换一个比较;如果差为0,表示两者相同,即查到了就可立即显示出来。

所以一些新科学技术知识的基本原理往往并不复杂艰深,小学生也能懂得。

又如一些学科中涉及礼貌道德教育,实际上现代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求得到别人尊重是人的需要,好像口渴要喝水,饥饿要吃食物一样是一种需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容易有礼貌、讲道德。

3.3结合学科介绍一些识别迷信的科学知识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需求增多。

在利益驱动下,各种迷信活动纷纷出笼,使人受骗上当。

笔者认为下面三条原理是识别迷信的有力武器。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论是算命、看风水、星座,
还是什么特异功能或什么“气功大师”的学说,只要用事实检验一下,就容易识别真伪,比如有人相信出生时辰或人的星座可以决定人的性格与命运,那么为什么同一时辰出生或同一星座的一些人的性格与命运差别这么大,谎言不攻自破。

(2)“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物质构成,物质是不能被消灭的,可以经常改变形式。

由物质组成的事物可分为非生物与生物两大类。

大量事实已证明,生物是从非生物进化而来的,人类是生物通过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逐步进化的结果,人体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当人的生命结束时,组成人体的物质就变成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根本没有什么鬼神,所以有些德高望重的宗教界领袖也说:“神、上帝是根据人们的愿望想象出来的。


(3)“量变到质变定律”也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有句名言“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成荒谬”,印证了这条定律。

正规宗教可以“净化心灵,追求高尚”,得到国家保护,理应得到尊重,“同一个蓝天,同一个梦想”。

但目前有极少数人披着宗教外衣,或打着“科学”旗号,制造一些奇谈怪论,搞迷信活动骗取钱财,危害社会。

邪教利用迷信活动甚至谋财害命,不可等闲视之。

笔者认为,对于某个事物过度信任或崇拜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一切事情叫迷信。

不良后果主要指损害人的利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污染环境等,如果没有不良后果,那就是一种信仰,应得到理解与尊重。

青少年可塑性较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

对他们传播一些科普知识,往往很有效。

比如笔者儿童
时期听了不少鬼神传说,变得胆小,好像生活在恐怖的环境中,生了病在老人的带领下到庙中求神拜佛喝“仙丹”水来治病。

后来有位小学常识课老师,上课时结合教材讲:生病到庙中喝“仙丹”水是迷信,鬼神是没有的,要讲科学,这些话印象很深,记得很牢,后来我胆子变大了,也不去庙中喝“仙丹”水治病了。

这位老师对我的科普教育使我终身受益,十分感谢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