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入门-chp2

合集下载

遥感基本概念、基础及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基本概念、基础及遥感图像特征
传统摄影是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 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的焦平面的光敏元件, 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的影像。依据探测波 长的不同,又可分近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 多光谱摄影等。
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体以瞬时
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物的电磁 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其探测波段可包括 紫外、红外、可见光和微波波段等。成像方式有光/机扫描 成像、固体自扫描成遥像感的和基本高概光念、谱基础成和遥像感光图像谱扫描三种。
新雪和陈雪的反射特性曲线 遥感的基本概念、基础和遥感图像 特征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白橡树在不同遥感生的基长本概念期、基础的和遥反感图像射特性曲线 特征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在一分钟间隔 内两次测定同 一麦田的反射 率曲线
特征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四 种 地 物 的 反 射 光 谱 特 性 曲 线
遥感的基本概念、基础和遥感图像 特征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遥感的基本概念、基础和遥感图像
线
特征
1、遥感(Remote Sensing)
Landsat系列卫星的运行特点是近圆形、近极地、与太阳
同步、可重复轨道等。目前,只有Landsat-5和Landsat-7仍
在运转工作。
遥感的基本概念、基础和遥感图像 特征

遥感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遥感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遥感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概念遥感测量是利用航空、航天等手段获取地球自然资源资料的一种技术方法。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进行感测、记录和分析,可以获取地表地形、植被、水文、土壤、岩矿、城市等各种地貌信息。

遥感测量具有信息获取快速、范围广泛、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气象预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遥感测量的基本原理1. 电磁辐射原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都会反射、辐射出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如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

这些电磁波会被各种遥感设备感测到,通过分析这些电磁波的特征,可以获取地表的各种信息。

2. 分辨率原理遥感设备的分辨率是指设备对地表特征的分辨能力,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指的是设备获取地表细节的能力,光谱分辨率指的是设备对不同波段的辨识能力,时间分辨率指的是设备获取地表信息的频率。

3. 遥感数据获取原理遥感数据获取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主动遥感,即人为设置遥感设备对地表进行感测。

另一种是被动遥感,即通过接收地面自然辐射的电磁波来获取地表信息。

三、遥感测量的主要技术1.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主要包括卫星、飞机和无人机。

卫星是最常用的遥感平台,它可以覆盖较大范围的地表信息,但分辨率较低;飞机通常用于对特定区域进行高分辨率的遥感测量;无人机则可以在较低成本下对小范围地表进行遥感测量。

2. 遥感传感器遥感传感器是遥感平台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地表可见光和红外线信息,雷达传感器则可以在夜间和云层下进行地表信息感测,红外传感器则用于获取地表温度信息。

3. 遥感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

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表的各种地貌信息,并且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四、遥感测量的应用1. 地质勘探遥感测量可以用于进行地质构造和地质变化的监测,帮助人们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储备。

遥感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中

遥感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中

遥感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中一、遥感基本概念遥感是通过人工或自然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地物进行探测、记录、存储、处理和解译的科学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类型。

主动遥感是指传感器主动向地面发射能量,并接收反射或散射回来的能量信号,如雷达遥感;被动遥感是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面目标发射的电磁波能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如光学遥感。

二、遥感技术基本原理1. 电磁波辐射原理:地球表面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辐射和吸收是遥感技术的基础。

2. 光学遥感:通过接收太阳光照射地表后反射、散射的电磁波,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成像可获取地表物体的信息。

3. 热红外遥感:地表物体受太阳辐射后,有自身温度辐射,通过接收地面物体的红外辐射信息,可以获取地表物体的温度等信息。

4. 雷达遥感:通过合成孔径雷达(SAR)等探测手段获取地表地形、地貌等信息。

三、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获取的主要手段包括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这些载具可以携带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摄影机、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获取不同波段的地表信息。

四、遥感数据处理1. 资料编目和建库:将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整理、编目及存储,形成遥感数据库。

2. 影像地图生成:将遥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生成数字影像地图。

3. 遥感数据融合:将多种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多源数据,以获取更为全面的地表信息。

4. 遥感数据解译: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遥感数据进行解译,提取地表对象的信息。

五、遥感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气象、国土资源调查、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农业方面,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六、遥感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包括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超分光遥感技术、高性能遥感卫星技术、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等。

遥感影像知识点总结

遥感影像知识点总结

遥感影像知识点总结遥感影像是指使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可以通过卫星、航空飞机或其他传感器设备来获取。

遥感影像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林业等领域。

以下是关于遥感影像的知识点总结:一、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1.卫星遥感:利用卫星搭载的遥感传感器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具有全球覆盖能力,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观测和监测。

2.航空遥感:利用飞机搭载的遥感设备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通常用于对区域性地表特征的高分辨率观测和监测。

3.地面遥感:利用各种遥感仪器和设备放置在地面上进行观测和监测,通常用于小范围地表特征的获取和检测。

二、遥感影像的分类1.根据波段分为:可见光遥感影像、红外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高光谱遥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等。

2.根据分辨率分为:低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3.根据时间分为:静态遥感影像和动态遥感影像。

三、遥感影像的处理与分析1.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遥感影像解译:利用专业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目标识别和分类,从而获取地表特征相关的信息。

3.遥感影像分析: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地表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为相关应用提供支持。

四、遥感影像的应用领域1.农业:利用遥感影像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水分状况、病虫害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2.地质:利用遥感影像发现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为地质勘查和灾害防治提供信息。

3.城市规划: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城市地貌、土地利用、城市扩张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环境保护:利用遥感影像监测环境污染、植被覆盖、水体质量等,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林业:利用遥感影像监测森林覆盖、植被生长情况、森林火灾等,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结语:遥感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观测手段,在多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遥感影像也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遥感_精品文档

遥感_精品文档

landsat的TM5图像的边长为30m绿色植物在标准假彩色遥感数据合成的影像上的颜色是红色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摄影基线:两摄站间距离。

遥感技术系统: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部分,记录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被动式遥感:指直接接收来自目标物的辐射信息,依赖于外部能源进行的遥感几何纠正: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

也可以说是定量地确定图像上的像元坐标(图像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的对应关系。

电磁波:由同相震荡且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所构成的平面,有效地传递能量和动量。

航向重叠度:在航测成图中为保证立体模型之间的连接,摄影测量使用的航摄像片要求相邻两张像片之间沿航线飞行方向对所摄地面有一定的重叠,重叠部分占整张像片的比例线性变换:通过线性函数来变换(拉伸)图像亮度值的方法。

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射率很高的波段。

监督分类:训练场地法,是以建立统计识别函数为理论基础,依据典型样本训练方法进行分类的技术。

航摄相片的内方位元素有哪些?相片主距和相片主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影响航摄像片比例尺的主要因素地面的起伏、地面平坦时,相机焦距和航高影响地物反射光谱、发射光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反射光谱的影响因素:入射电磁波波长,入射角度;不同性质的地物,或相同属性的地物在其成份、颜色、表面结构、含水性(率);时间、空间发射光谱的影响因素:物质种类、表面状态和温度、波长几何校正及其主要过程和方法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

主要过程:准备工作,数字影像输入,建立纠正变换函数,误差分析并调整纠正变换函数,坐标变换,影像灰度重采样,影像输出。

三种方法:系统校正,非系统校正,复合校正中值滤波(可能计算题)是将每个象元在以其为中心的邻域内取中间亮度值来代替该象元值,以达到去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的目的。

遥感入门-chp2

遥感入门-chp2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电磁辐射与太阳辐射 大气组成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
电磁辐射
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在真空或物质
中通过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光波、
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都是由振源发出的电磁
振荡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ຫໍສະໝຸດ 典型地物的光谱反射特征-水体
自然水体大多含有悬浮物质,如有机物中的藻类植 物及无机物中的泥沙等。因而,水体的反射光谱与 悬浮物的性质和含量密切相关。
含悬浮泥沙的水,在整个可见光段的反射率都 比清水的反射率高,悬浮泥沙还导致反射率的峰 值出现在0.6---0.7μm之间,即可见光的橙、红光段。
一种特殊水体--雪的反射光谱特征
爱因斯坦 (1879-1955)
电磁波的性质

粒子性
Planck's quantum theory: 把电磁波作为粒子对待时,能量:
Q = hf
h, Plank's constant (6.626 * 10-34 J•s) 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粒子性越强,直线性越强。
电磁波的性质
波动性
•振幅 (A) •波长 (lambda, l) •周期 (T) •频率 (f=1/T), 单位:赫兹(HZ),表示1秒内波传播的次数 •波速 (v)
M 灰体辐射通量 Mb同温度黑体辐射通量 ε发射率
开动脑筋
例1已知太阳表面的辐射出 射度M=6.284*107W/m2, 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 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 例2已知氧化铜的表面温度 为1000k,吸收率为0.7, 求这时该物体的总辐射出 射度M。
电磁波的来源

遥感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

遥感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

遥感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一、遥感概述遥感是利用飞机、卫星等远距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就是处理遥感数据,进行信息提取的过程.二、遥感图像处理流程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和分类等环节。

1.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得各种类型的遥感数据。

2. 预处理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步骤,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定标等过程,目的是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误差,保证数据质量。

3.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提高遥感图像的视觉效果,突出图像中的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常见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拉普拉斯变换等。

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遥感图像中提取各种地物和地物信息,常见的特征包括形状、纹理、光谱等。

5. 分类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如水体、植被、建筑等。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等。

6. 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应用目标,如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三、遥感图像处理相关算法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指在给定训练样本的情况下,采用某种分类算法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监督分类算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

2. 无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是指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利用图像自身的统计特性将像元分成若干类别。

常用的无监督分类算法有K均值聚类、ISODATA聚类等。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为了描述地物的形态、光谱、纹理等特性,从而区分不同地物。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小波变换等。

4. 联合处理联合处理是指将多幅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或者将遥感影像与其他数据进行联合处理,从而获取更多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联合处理方法包括影像融合、多源数据融合等。

遥感图像处理操作指南_第二讲.

遥感图像处理操作指南_第二讲.

遥感图像处理操作指南第二讲一.多项式纠正(1)打开两幅图像,左边是待配准图像,右边是参考图像。

在待配准图像窗口菜单栏上打开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弹出如下对话框:(2)拖动下拉菜单,选择Polynomial。

弹出如下对话框:Polynomial为多项式的阶数,一般选为1,2。

3或以上阶数会导致模型不稳定。

通过公式(t+1)(t+2)/2来确定所需选点的最少个数(t为多项式阶数)。

我们这里选1。

完成后点击Apply。

(3)选择Projection/Set Projection from GCP Tool,弹出如下对话框:(3)选择第一项Existing Viewer,弹出如下对话框:(4)单击参考图像的Viewer,即可完成关联。

关联完成后,弹出如下对话框,显示地理坐标信息。

(5)点击OK则弹出一下对话框:(6)选点:点击按钮分别在两幅图像上选点。

选点完成后,点击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中的按钮,对图像进行重采样,如下图所示:●输出图像文件名(output file):●选择重采样方法(Resample Method):Bilinear Interpolation●定义输出图像像元大小。

●输出图像尺寸与参考图像一致。

(7)选择OK启动重采样进程,并关闭Image Resample 对话框。

备注:●设置多项式系数为1或2,尽量少用3次多项式,会导致图像畸变较大。

对于平原地区次数为1足够。

●找控制点技巧:先设置为1次多项式,在图像4个角布点,之后的点就可以让ERDAS自动计算,然后手工微调。

找到7个点后可以设置为2次多项式自动计算点。

●为减少平面中误差,对于2次多项式通常要求找30-40个点。

更多的点不会明显改善纠正的精度对于山区,无论找多少点可能纠正精度都不够,这时候需要正射纠正来处理。

二.R PC纠正(1)打开两幅图像,在待配准图像菜单栏上打开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弹出如下对话框:(2)拖动下拉菜单,选择QuickBird RPC的纠正类型。

大二遥感导论知识点总结五六章

大二遥感导论知识点总结五六章

大二遥感导论知识点总结五六章大二遥感导论知识点总结五六章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天卫星、航空器或地面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大二遥感导论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应用,以及遥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将对第五章和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章的内容。

第五章:遥感平台和传感器1. 遥感平台分类:根据不同的平台和载荷,遥感平台可以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航天平台主要包括卫星和航天飞机,航空平台主要包括飞机和无人机,地面平台主要包括传感器和观测站。

2. 遥感传感器分类:遥感传感器主要分为光学传感器、辐射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包括摄影机、相机和光谱仪等,辐射传感器包括辐射计和辐射计扫描仪,微波传感器主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和微波辐射计。

3. 遥感传感器选择原则:选择遥感传感器时,需考虑地表目标的性质、被测量物理量、地表覆盖范围和分辨率等因素,并综合考虑成本、时间和工作要求等。

4.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对地表细节的显示能力。

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分辨率一般为1-100米,雷达波段的分辨率一般为5-100米,微波波段的分辨率一般为100-1000米。

第六章:遥感图像和遥感信息提取1. 遥感图像的特点:遥感图像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多光谱、多尺度和重复观测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遥感图像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表信息,并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化。

2. 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

目视解译是通过直接观察遥感图像提取地物信息,数字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机器学习是通过训练数据集和算法来自动提取遥感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3. 遥感信息提取的应用:遥感信息提取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植被监测、城市扩张分析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了解和监测地表的变化情况,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入门教程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入门教程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入门教程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和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一项技术。

它运用航天器获取的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一系列图像处理手段,提取和分析地球表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调查等领域。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

一、遥感图像基础知识1. 遥感图像的概念:遥感图像是通过航天器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能够提供地表物体的空间、光谱和时间信息。

2. 遥感图像的分类:按照波段数量,可以将遥感图像分为单波段图像和多波段图像。

单波段图像只有一个波段的信息,如黑白相片;多波段图像包含多个波段的信息,如红、绿、蓝三个波段的彩色图像。

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中最小可分辨的地表物体的大小,分辨率越高,能够分辨的物体越小。

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二、遥感图像处理方法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指在进行后续处理前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一系列处理,以去除噪声、增强图像质量和减少信息损失。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

2.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通过改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地物特征更明显。

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线性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等。

3.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元分成不同的类别或地物类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

分类结果可以用来制作土地利用/覆盖图、植被类型图等。

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通过数学、统计或机器学习等方法,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与目标物体或地理现象相关的量化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纹理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和光谱特征提取。

5.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通过比较不同时刻的遥感图像,发现地表发生的变化,如城市扩张、森林覆盖变化等。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基于对象的变化检测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变化检测。

遥感重点知识点总结

遥感重点知识点总结

遥感重点知识点总结遥感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遥感数据的获取基于航天器、飞机、无人机等载具。

这些载具利用传感器采集地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站进行处理。

遥感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增强,以消除噪声和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处理包括特征提取、分类和变化检测等工作。

数据分析则是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图像解译和信息提取。

遥感数据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资源勘探、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遥感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图像解译和信息提取两个方面。

图像解译是指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形状和纹理特征,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信息提取则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各种地物信息,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表温度等。

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借助于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以及相关的数字图像处理和遥感技术的方法和算法。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方面。

在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资源开发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勘察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为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信息支持。

在城市规划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建设用地、交通道路、绿地覆盖等城市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农业生产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农田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水资源利用情况等,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数据的获取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航天器、飞机、无人机等载具,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地面进行观测。

遥感数据的获取是遥感技术的基础,对于遥感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传统的航天器、飞机观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遥感数据获取的需求,无人机、高分卫星等新兴数据获取方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遥感技术基础ppt课件

遥感技术基础ppt课件
气球 遥感用汽车
遥感用艇上船节回顾
TM 的波谱段和遥感意义
上节回顾 LANDSAT-7: 增加勒15米的全色波段,热红外波段分辨率提高到60米。
HRV的波谱设计
1) 全色波段 0.51~0.73微米,10米,6000个CCD
2)多光谱波段, 20米,3*3000个CCD 0.500~0.590微米: Green 0.610~0.680微米: Red 0.790~0.890 微米: Near-Infrared
(2)扫描成像方式的空间分辨率
瞬时视场:扫描成像过程中一个光敏探测元件通过望远 镜系统投射到地面上的直径或者边长。
IFOV H S f
S: 探测元件的边长 H: 遥感平台的航高
f : 望远镜系统的焦距
S f

H
IFOV
1) 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
(3)地面分辨率
图象能够分辨地面要素的能力,或者在图象上能够分辨最 小地物的实际尺寸或面积。
3)彩色合成(续)
假彩色合成(False color composition;Pseudocolor) 近似真彩色合成 (Natural color composition)
练习 假彩色合成: 4R5G3B 近似真彩色合成:5R4G3B
三、软件介绍
ENVI的基本窗口 主要功能 主要特色
6 得到的数据对不对?
简单的办法是先看看 头文件
比如 TM 数据的头文件,记录有: a) 数据的宽度和高度;b) 中心点的经纬度; c) 太阳的高度角;d) 太阳天顶角;e) 空间分辨率; f) 有那些波段;Bands present = 1234567 g) 还有其它一些地图投影方面的信息。
各种卫星数据的文件头是不同的,有的是ASCII文 件,但大部分都是以BINARY格式记录的,需要使用软件。

遥感知识点系统归纳

遥感知识点系统归纳

遥感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遥感卫星则是指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

遥感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它可以在轨道上运行数年,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

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远距离的探测。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9月8日,搭载遥感卫星二十一号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当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二号卫星。

遥感卫星二十一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天拓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小卫星技术试验。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

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据了解,这颗卫星系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使国产光学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

光学遥感卫星的分辨率优于1米即达到亚米级,是现在国际上遥感卫星最高分辨率等级。

“高分二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立项的重要项目之一。

“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卫星相互配合,推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行业和首都经济圈等区域应用提供服务支撑。

第一章、绪论遥感(Remote Sensing):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遥感的系统组成: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遥感课件-遥感图像处理Ⅱ

遥感课件-遥感图像处理Ⅱ

假彩色增强
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
TM7(R)、4(G)、2(B)
假彩色增强
TM3(R)、2(G)、1(B)
TM4(R)、5(G)、3(B)
(3) 多波段彩色变换:
RGB彩色空间
HLS彩色空间
彩色空间变换— HLS变换
步骤 : (1)由RGB 彩色空间变换到 HIS彩色空间; (2)在HIS空间中,对H,I,S分量(波段)分别增强; (3)由HIS空间变换到RGB空间中,再次按加色法合成,可 以达到好的识别效果;
(1) 线性拉伸
output 255
0
0
255
input
(1)线性拉伸
y=kx
255
output
0
0
255
input
(2)分段线形拉伸
(3) 指数增强:
(4) 对数增强:
二、空间滤波(spatial filtering)
其理论基础是空间卷积
目的:改善影像质量,包括去除噪声与干扰,影像边缘增强、 去模糊等。
未平滑影像
运行3×3模板后
运行5×5模板后
②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是把局部区域中灰度的中央值作为区域中 央像元的值。
g(x, y) median(of (x, y))
与均值平滑相比可防止边缘的模糊。
43 49 48 49 5143 50 65 54 51
??
12 14 9 9 10
3×3中值滤波
真彩色合成 红光波段赋成红
真彩色合成 红光波段赋成红 绿光波段赋成绿
真彩色合成 红光波段赋成红 绿光波段赋成绿 蓝光波段赋成蓝
②假彩色合成
假彩色合成 近红外波段赋成红 红光波段赋成绿 绿光波段赋成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ρ = Mr / Mi
透射率τ? 吸收率α? 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之间的关系:
ρ+τ+α=?
大气组成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大气垂直结构
Troposphere(对流层) Stratosphere(平流层) Mesosphere(中间层) Thermosphere(热层)
各层的顶部分别为: Tropopause、 Stratopause、 Mesopause、 Thermopause,
电磁波谱划分
微波 1mm~1m 超短波1m~10m 中波和短波10m~3000m 长波大于3000m
辐射量的定义
辐射能量 Q
电磁辐射是具有能量的,它表现在:
• 使被辐照的物体温度升高 • 改变物体的内部状态 • 使带电物体受力而运动 ……
辐射能量(Q)的单位是焦耳(J)
辐射量的定义
辐射通量 (radiant flux) Φ
例1已知太阳表面的辐射出 射度M=6.284*107W/m2, 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 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
例2已知氧化铜的表面温度 为1000k,吸收率为0.7, 求这时该物体的总辐射出 射度M。
电磁波的来源
与普朗克公式相关的定律
T
Wien’s displacement law
lmaxT = b
lmax
大气组成
大气主要成分为分子和其他微粒 分子主要有:N2和O2,约占99%,其余1%
是O3,CO2,H2O及其他(N2O,CH4, NH3等) 其他微粒主要有小水滴和烟,尘埃,雾霾, 等气溶胶颗粒。
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回忆,大气对辐射的影响有
吸收,散射
散射(透射,反射)
大气影响-吸收
紫外区 可见光区 红外区域 微波区域
一种特殊水体--雪的反射光谱特征
雪,作为冰冻状态的水,与液态水在光谱特征上 ,有着很大的差别。雪在可见光段的平均反射率 高达95%以上;在红外波段反射率下降得很快, 并在1.5μm和2.0μm处降至零。雪的这种反射特性 ,在自然地物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植被的光谱特性
决定植物光谱特性的因素,是叶子的色素成分、 叶子的细胞结构及叶子的含水量。
b = 2897.8 mmK
Wein Displacement Law shows that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wavelength of
maximum emission decreases
太阳波谱
电磁波的来源
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太阳辐射能量大约占80%, 而99%的能量在0.17 ~ 4 mm
•波长 (lambda, l)
•周期 (T) •频率 (f=1/T), 单位:赫兹(HZ),表示1秒内波传播的次数 •波速 (v)
电磁波的性质
速度 时 距间 离 周 波期 长 T l) ) 波 ( (长 l) *频 ( 率 )( 真空中,光速=c=2.998*108m/s 传播
来道小题吧
亮度 L
L=³ Φ / A Ω
θ
面辐射源 A 图中出射辐射亮度是多少?
辐射亮度(L)的单位是瓦 / 米²•微米•球面度 (W/m²• Sr)
小结
辐射量的定义
辐射度量一览表
辐射量 符号
定义
单位
辐射能量 Q
焦耳(J)
辐射通量 Φ
(2) Q/ t( λ)
瓦(W)
辐照度
E
(2) Φ / A ( λ)
假设光速是 3x108 m/s. 如果电磁波的 频率是500,000 GHz (GHz = gigahertz = 109 /s), 波长是多少? (μm).
电磁波谱划分
ˠ射线 小于10-6μm X射线 10-6~10-3μm 紫外线10-3~3.8*10-1μm
电磁波谱划分
ˠ射线 小于10-6μm X射线 10-6~10-3μm 紫外线10-3~3.8*10-1μm
爱因斯坦 (1879-1955)
粒子性
电磁波的性质
粒子性
Planck's quantum theory: 把电磁波作为粒子对待时,能量:
Q = hf
h, Plank's constant (6.626 * 10-34 J•s) 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粒子性越强,直线性越强。
波动性
电磁波的性质
•振幅 (A)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电磁辐射与太阳辐射 大气组成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
电磁辐射
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在真空或物质 中通过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光波、 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都是由振源发出的电磁 振荡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辐射量的定义
分谱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是波长λ的函数,单位波长间隔内 的辐射通量称为分谱辐射通量:
Φλ=Φ/λ




波长
λ1- λ2间隔内的 Φ(λ1- λ2)? 总辐射通量Φ ? 分谱辐射通量的单位是瓦/微米(W/μm)
辐射量的定义
辐射亮度 (radiance) L
单位面积、单位波长、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 通量称为辐射亮度:
辐射源
被辐照物
辐照度





辐射体
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瓦/米²(W/m²)
法向
辐射量的定义
辐射强度 (radiant intensity) I
辐射强度是描述点辐射源的辐射特性的,指 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I= Φ / Ω
辐射强度
点辐射源
辐射强度(I)的单位是瓦/球面度(W/Sr)
电磁波的来源
普朗克公式
计算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
l l MB ,T2h52cehcl1 kT1Wm-2mm-1
其中: h, Planck 常数,6.63*10-34Js c, 光速 k = 1.3806*10-23JK-1, Boltzmann常数 T, 绝对温度
电磁波的来源
普朗克定律的简化形式
电磁波谱划分
紫 0.38~0.43 蓝0.43~0.47 青0.47~0.5 绿0.5~0.56 黄0.56~0.59 橙0.59~0.62 红0.62~0.76
(μm)
电磁波谱划分
近红外 0.76 μ m~3μm 中红外 3μm ~6μm 远红外 (热红外) 6 μm ~15 μm 超远红外15 μm ~1000μm
大气窗口
通常把辐射经过大气时较少被吸收和散射 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
通常把辐射经过大气时较少被吸收和散射 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0.3~1.3μm,紫外,可见和近红外 1.5~1.8μm和2.0~3.5μm,近中红外波段 3.5~5.5μm,中红外波段 8~14μm,远红外(热红外)波段 0.8~2.5cm,微波波段
“分谱”两字可以忽略
基本辐射量总结:
11/11
表征辐射的物理量很多:能量、通量、密度、强度、 亮度,以及谱(分谱)……
需要注意的是: 文献中的称谓不尽相同,关键看单位 最重要的是密度(辐照度)和亮度 凡是涉及面积的都要注意使用法向面积,即cosθ
电磁波的来源
黑体 吸收100%
恒星和太阳可看做接近黑体
波动性 1860年麦克斯韦(C.Maxwell)提出光是电磁波 的理论。
粒子性 1900年,普朗克(Max.Planck)提出了辐射的量 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将 量子论用于光电效应之中,提出光子理论。
麦克斯韦 (1831-1879)
波动性
普朗克 (1858-1947)
大气影响-吸收
紫外区 臭氧的吸收
可见光区 基本没有吸收.
红外区域 主要来自水及二氧化碳。 (0.7 to 15 µm)
在远红外区,基本上都被大气吸收。
微波区域 总体不强,但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微弱 吸收
大气影响-散射
大气中的粒子或大的气体 分子存在发生散射 改变原来的辐射方向 取决于粒子或气体分子的 多少,辐射的波长,还有 传播的距离 大气中有三种散射:瑞利 散射,米散射,无选择性 散射
地物光谱特性与遥感 水体 植被 土壤
城市地物
典型地物的光谱反射特征-水体
自然水体大多含有悬浮物质,如有机物中的藻类植 物及无机物中的泥沙等。因而,水体的反射光谱与 悬浮物的性质和含量密切相关。
含悬浮泥沙的水,在整个可见光段的反射率都 比清水的反射率高,悬浮泥沙还导致反射率的峰 值出现在0.6---0.7μm之间,即可见光的橙、红光段。
归总起来,各种植物叶子在可见光、近红外波 段的光谱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别。在可见光段, 叶子中的色素对光谱特性起着支配作用,这个 波段的大部分入射辐射被吸收,小部分被反射。 叶子在近红外波段的0.76 —1.3um范围内,反 射率的大小,取决于叶子的细胞构造。在该波 长范围内,叶子的反射和透射辐射各占入射辐 射的一半,而被叶子吸收的辐射则极少。植物 中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它在1.3—2.5um波长范围 内的反射率值,大部分入射辐射被叶子中的水 分所吸收,其余的被叶子反射。
大气组成
对流层 邻近地表的一层。厚度最薄,大气质量80%,水汽90%。 低纬:16~18km; 中纬:10~12km; 高纬:7~9km.
特点: a. 温度随高度增加不断下降,平均6.5ºC/km,一切的天 气变化 (水汽,云,降水)都发生在该层。 b. 垂直方向空气运动激烈。
平流层
大气组成
从对流层顶到50~55km。约20%大气质量,水汽少,臭 氧(10~40km)丰富,气体密度低,分子动能大。特点: a. 20~32km, 同温层。 b. 同温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到平流层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