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量一量》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一、教学背景本次公开课教学对象为大班幼儿,主要内容为科学探究活动–《量一量》。
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本课程,让幼儿们观察物品的大小、重量、长短等物理属性,并通过探究发现物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策略1. 展示教具首先,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先向幼儿展示了几个布偶玩具,以及长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水果和蔬菜。
我让幼儿们观察这些物品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让幼儿们感受和触摸它们,引导幼儿们展开观察和思考。
2. 引导提问在展示教具之后,我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们思考。
比如,我问幼儿:“这个桔子和这个苹果哪个更大?哪个更重?”。
我询问了多次,以期激发幼儿思考。
3. 游戏体验在引导了孩子充分思考后,我设计了一个关于量的游戏,让幼儿们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观察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让幼儿们观察物品在教学开始的第一步,我开始让幼儿们观察物品的大小、重量和长度。
我会拿出我们准备好的透明量规,给孩子们示范如何量度长度。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掂量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在引导孩子们观察时,我会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个物品有多重?长度是多少?是大还是小?”第二步:让幼儿们比较物品之间的关系在观察了物品之后,我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比较物品之间的关系。
为此,我精心准备了多组大小、重量、长度不同的物品,并让孩子们两两比较,观察和记录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比较物品的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和答案。
第三步:设计游戏体验在完成了基础观察和比较后,我设计了一项游戏,通过这项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分别找出自己组内物品中的最长的、最重的、最小的等不同属性的物品,并将它们标出。
孩子们比较了数次,同时还会引出更多的探究和思考。
通过游戏体验,会使孩子们对掌握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参与,他们对物品的观察和比较非常感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量一量》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关于设计测量的一堂活动,自然测量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本文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幼师优秀教案《量一量》,仅供参考,快来看看吧活动目标1.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探究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活动难点: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黑板道路图6张幼儿记录表6张记录笔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笔若干活动过程一、问好导入。
(一)教师情景导入,出示黑板上的路线图阳光明媚的一天,丽丽小朋友要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他们准备从家里出发走路过去,现在丽丽面前一共有三条路线,你们帮她看看哪条路最近?二、交流谈话刚刚你们是用眼睛来判断道路的远近,这样的方法叫目测法。
除了目测法,我们能借用身边的哪些东西来测量路的远近呢?三、分小组初步尝试测量(一)向幼儿介绍黑板上的测量记录表。
(二)向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连,不留缝隙。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测量,协商分工后进行道路测量并记录。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及记录结果。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况进行小结。
(一)教师小结集体问:你们用雪糕棒测量出那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每一组的记录表,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路,最后测量出来的数字会不一样呢?(三)师:有可能是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请萌萌小朋友上来测量一下看看。
(注:建议邀请答案出错的幼儿演示测量方法)五、再一次验证测量(一)建议教师请幼儿验证数据出错的路线,或者有意识提醒幼儿重点验证出错的路线。
(二)教师再次分发统计表,请幼儿用再次进行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精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为《量一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测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测量卡片、教具模型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卡片、直尺、卷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板,提问:“这个纸板有多长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引导幼儿思考。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教具模型,讲解直尺、卷尺的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测量卡片,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测量,并讲解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张测量卡片,进行测量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测量成果。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量一量2. 内容:(1)测量工具:直尺、卷尺(2)测量方法:一端对齐,沿着物体边缘滑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1)测量桌子、椅子、书本的长度。
(2)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齐物体边缘不够准确。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操作准确性。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欢迎阅读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活动准备: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教师:“这?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教师:“你想到用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二)探索、测量1.请幼儿观察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长短 (1)教师:“等一会我们还要来量还是这块桌布但请你们要换工具了?换什么样的工具呢?换了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呢?在测量前我们先看一下记录表”(2)教师介绍记录表(3)幼儿第二次操作幼儿选择两种长短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重点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幼儿(三)分享、交流1.引导幼儿展示记录单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教师:“你刚才用的是种工具来测量的?短的测出来时多少?长的测出来时多少?”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教师:“看看你的记录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用的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用的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四)游戏:量一量教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数多一点该用什么工具?想要节省时间快一点的话测量的次数少一点该用什么样的工具?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测量了好多次我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还发现了测量的规律当我们用同一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长度的东西时测量的结果是一样当我们用不同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场长度的东西时工具越长次数就越少工具越短次数就越多教师:回家后你再去试试我们用相同长度的工具去测量不同长度的东西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延伸:1.丰富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2.请幼儿运用所学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和家庭成员的身高。
量一量大班教案(精选4篇)
量一量大班教案(精选4篇)量一量篇1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
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
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
(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
量一量大班教案篇2设计意图:《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
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断加深,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亲手探索的过程远比直接得到结果更感兴趣。
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测量工具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即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快乐、自主地学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够理解什么是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2. 能够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3.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大小。
技能目标:1. 能够使用尺子、天平、量杯、温度计等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现象。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2. 引导学生采集观察数据并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和推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图文并茂地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2. 能够区分不同单位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难点:1. 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如果一个物品长度大,但是质量小,如何确定它的大小?”2. 学生自己操作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长度、质量二、测量长度的单位,如米、厘米;测量质量的单位,如克;三、如何测量,如何使用相关的装置(尺子、秤);2.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想一想以下问题并让学生做回答:“谁能告诉我们不能拿手拿的长度是多少?数量单位是什么?”2. 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让学生说出长度,比较长度大小。
(2)正式教学(30分钟)1. 介绍长度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长度的可测量性。
并介绍使用尺子来测量长度。
2. 和学生一起使用尺子进行实践测量。
3. 介绍质量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可测量性,介绍使用秤来测量质量。
4. 和学生一起使用秤进行实践测量。
5. 介绍其他相关概念。
(3)练习与反思(15分钟)1. 让学生自己操作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可能需要用到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的单位进行测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查看实物,让学生了解了长度和质量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知道使用尺子和秤等测量工具。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量一量》选自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
本课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使每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的见,摸得着。
学生有了对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身边事物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测量。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际的动手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新知识变成了学生具体的经验和体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
体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2、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3、在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和抽象概括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动手测量,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个小组一个信封。
信封里装着三张正方形纸,边长分别为5厘米、2厘米、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1、摸一摸: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其面积的大小,同时复习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比较,认得轻重点小;2.能够量一量物品的长度和重量,感受物品的轻重;3.能够把握使用量杯测量水的基本方法,感受数量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1.比较轻重点小: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物品,比较它们的轻重点小,让孩子们通过手拿和背负的方式感受重量的差别,并引导他们探究轻重点小的规律。
2.量一量长度: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水果,让孩子们简单比较它们的长度差异,引导他们探究长度的基本单位。
随后,让孩子们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感受长度的数值大小。
3.量一量重量:老师出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孩子们手动比较其轻重,引导他们探究重量的基本单位。
随后,让孩子们使用秤量量同样大小的物品的重量,并感受不同重量之间的差异。
4.量一量水的数量:老师让孩子们探究不同大小的容器所装水的数量差异,引导他们发觉水的数量变化和容器大小的相关性。
随后,老师引导孩子们使用量杯测量水的数量,感受数量和容量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过程:1.起步环节:老师出示不同物品(如豆子、石头、铅笔、橘子等),引导孩子们感受手拿和背负的重量,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比较,让他们发觉简单物品的重量差异;在孩子们的探究中建立轻重点小的概念,并与他们共同思考轻重点小的规律。
2.中心环节:(1)量一量长度: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水果,让孩子们手摸和比较,引导他们探究长度的基本单位,并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2)量一量重量:老师出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孩子们手摸比较,引导他们探究重量的基本单位,并用秤量测量同样大小的物品的重量。
(3)量一量水的数量:老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容器和标准量杯,引导孩子们探究容器大小和水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觉容器越大,容器装水的数量也越多。
随后,老师使用量杯,让孩子们测量容器装水的数量,并感受测量中的数量变化。
3.结束环节:老师依据整个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思考引导孩子们复习本课程所学内容,巩固轻重点小、长度、重量和水的数量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讨论。
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
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活动目标1.尝试测量树木、树干的距离,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记录表、笔、测量工具(利用身体部位、绳子、尺子、树枝等)。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师:公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木、树干距离的方法。
师:请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树木之间的距离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说一说,并示范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师小结:首先找准测量目标,从起点出发,在两棵树之间用测量工具首位相连,沿直线测量,不要偏离,量好以后填好记录表。
三、幼儿分组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刚才用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师小结:测量同一段距离,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
四、小小树医生师: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胸围。
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
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第二篇: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学反思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的测量活动。
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没有记录的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
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
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
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示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示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导入活动:1. 呈现各种不同的物体,包括大小不同的球、盒子、瓶子、纸张等。
2. 引导幼儿思考,询问他们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概念引入1. 以量杯为例,介绍量的概念。
教师可以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量杯,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引导幼儿思考,询问他们如何判断哪个量杯可以装更多的水。
二、实践操作1. 准备一些水杯、花盆、勺子等实物,以及一些水或沙子等材料。
2.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副量杯,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判断不同容器的大小和它们能装多少水或沙子。
三、游戏活动1. 游戏一:猜一猜- 教师将一杯水或沙子倒入某个量杯中,不让幼儿看见。
- 让一名幼儿用自己的量杯去猜测里面的水或沙子多不多,然后倒出来。
- 幼儿可以观察量杯里的水或沙子与他自己的量杯做比较,判断哪个多一些或少一些。
2. 游戏二:谁是大力士- 让幼儿分组,每组两人。
- 每组选出一名"大力士",分别给每位大力士一把勺子。
- 教师在桌上放置若干个塑料球,要求大力士用勺子将球一勺倒入自己的量杯中。
- 观察哪个大力士倒得最多,倒得最少。
四、归纳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当天的活动,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
2. 提问幼儿他们通过量杯的实践操作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物体,让他们通过比较判断大小、长短等概念。
2. 鼓励幼儿在家和父母一起玩量的游戏,加深他们对量的理解。
六、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判断中学会了量的概念,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科学教学,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提问:1. 为什么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量的概念?2. 你觉得在量杯比较大小时,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3. 为什么游戏活动对幼儿学习量的概念有帮助?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活动最有趣?为什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1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15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篇1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观测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形状特征产生了爱好,荣寅宸与毛坚在争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辩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意幼儿的新奇心,从他们的爱好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测树,用语言简约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二、组织幼儿开展争论,查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伙伴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2、有没有方法知道××究竟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幼儿争论:用手环绕、尺量、绳子量……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沟通:1、粗细:〔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2、高矮:〔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怎么记录?〔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用钢皮卷尺径直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伙伴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
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
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相互沟通记录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篇2目标1、学习用刻度尺连续测量并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对测量活动感爱好。
2、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探究愿望。
《量一量》教案精选六篇
《量一量》教案《量一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学习记录。
2、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1、纸条、冰糕棒、筷子、毛线、彩笔等若干。
2、不同的测量工具分放在教室四周。
3、记录纸、记录笔每人一份。
活动重难点:学习正确的用自然物测量的方法。
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一、提出任务导入。
用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出测量的概念。
宝宝幼儿园想做一些和咱们一样的桌子,可是不知道每张桌子该做多长,想请小朋友帮他们量一量。
二、幼儿自由探索操作,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1、请幼儿用同样长的纸条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
2、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的结果提出问题:小朋友用同样长的纸条,测量同样长的桌子,测量的结果怎么样?(结果可能不相同)为什么?3、与幼儿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纸条的一端要和桌边对齐,并在纸条的另一端做好标记。
第二次测量纸条的一端要与标记处对齐。
测量工具要放平,并记录测量次数。
)(这一环节,教师可请幼儿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以显示榜样的力量。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4、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儿歌:头对头做标记,对齐标记放平量,量几次记几次。
5、幼儿再次用纸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6、幼儿用筷子,测桌子的长度并做记录。
(交流测量结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或幼儿完整示范正确的测量过程,幼儿通过观察说出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利用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测量方法。
)三、幼儿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分组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1、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记录要求标记出自己所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的测量情况并对个别幼儿做出指导。
(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鼓励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幼儿分组探索,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冰糕棒、毛线、水彩笔等,幼儿互相合作,测量桌子长度,从中得出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三篇)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篇一活动过程: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教师示范跨步测量的方法)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好我是怎么过来的?(跨一步、并一步)我从大椅子跨到小朋友这儿,跨了几步呢?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
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从小椅子跨到大椅子,跨了几步?那我们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
那小椅子到黑板呢?小朋友想一下,从你们的小椅子还可以跨到哪里呢?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
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
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
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
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篇二有益的学习经验: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含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尺子和计数器测量小伙伴的身高和手长,将结果记录下来。
2. 通过量身体的活动让小伙伴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3. 让小伙伴明确大和小的概念,理解不同物品的大小和轻重。
教学准备:1. 尺子、计数器、小球、细线、图片等道具。
2. 制作分组表和记录表。
3. 课堂中准备一些矮一点、高一点的物品,如玩具车、洋娃娃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今日,我们有一个好玩的游戏。
大家闭上眼睛,我会随机叫几个小伙伴,然后他们要走到我的脚前。
它会告知我们谁是最高的和谁是最矮的。
2. 理解大小的概念:我给每个小伙伴发一个小球,然后让他们将小球依照大小排序。
接着,我拿来两个物品让同学对比它们的大小和重量。
他们现在知道哪个物品比较大或轻,比较小或重。
3. 通过测量身体了解大小的概念:我会给小伙伴发一条细线,让他们将这条细线绕在本身的头部、颈部、手臂、腰围、手腕等身体部位。
然后,拨出他们的身高和手长,我们会记录下这些数据。
4. 同组合作,相互测量:我会将小伙伴依照身高分为几组,并要求他们将同一组公司相互测量身高和手长。
同学完成测量后,我们将数据集中到一起,看哪个小组的小伙伴个子最高,手长最长,哪个最矮等等。
5. 回顾总结:我给孩子们呈现一幅有关身体部位的图片,他们能够说出本身的头、颈、手、脚等部位的名称。
然后,我会要求同学总结今日的学习内容:我们测量了身高和手长,并且学习了一些身体部位的名称。
我们还学习了大小和重量的概念。
在第二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娴熟地应用这些学问。
教学反思: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使用身体测量来帮忙孩子们理解大小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够精准地辨别大小和重量,特别是在将小球依照大小排序的时候,依据孩子们的认真程度适时调整了策略,让孩子从颜色和形状切入,使孩子们更简单理解。
按身高分组并负责本身的测量和记录让孩子们在小组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和交流,从而使他们更多地从助手和领导的角色中受益。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长度、时间、重量等基本量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比较能力。
•培养幼儿的测量和记录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长度的量一量•时间的量一量•重量的量一量3.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掌握使用尺子、天平和钟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4. 教学准备•尺子、天平、钟表•各类物品,如铅笔、本子、鞋子、苹果等•黑板或白板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入新知,通过展示并让幼儿观察不同长度、不同重量和不同时间的物品,引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分享关于长度、重量和时间的自己的认知和经验。
2. 探究活动活动1:长度的量一量 - 准备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请幼儿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让他们描述哪个物品更长、哪个物品更短。
- 提问探究:在大班的同学中,是否有哪个同学的手指比较长?如果有,请让幼儿进行比较,并找出手指最长的同学。
活动2:时间的量一量 - 展示不同时间的活动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活动持续的时间。
- 让幼儿使用钟表指针进行时间的测量,并帮助他们理解整点和半点的概念。
- 提问探究:在一天中,早上、中午和晚上哪个时间活动持续的时间更长?活动3:重量的量一量 - 准备不同重量的物品,并请幼儿使用天平进行称重。
-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让他们描述哪个物品更重、哪个物品更轻。
- 提问探究:在大班中,是否有哪个同学的体重比较重?如果有,请幼儿进行比较,并找出体重最重的同学。
3. 拓展应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应用的活动,如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自己的作息时间等。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和测量身边的物品。
4. 教学反思在本次课中,幼儿通过参与具体的测量活动,提高了对长度、时间和重量的认知能力。
他们在观察和比较中培养了分类和排序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使用尺子、天平和钟表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大班艺术量一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艺术量一量教案教学背景大班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感知经验日益增强,他们对音乐、舞蹈、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教案旨在通过“量一量”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艺术,锻炼手脑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1.感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2.发展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音乐光盘、绘画工具、彩色纸张、水彩颜料等。
2.准备一些文艺范儿的道具:花环、草帽、小提琴、吉他等。
3.教师应提前学习相关艺术知识和技巧,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艺术引导。
教学内容第一节:听音乐量一量1.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幼儿尽情舞动身体。
2.指导幼儿边跳边用手指比划出音乐的节奏、速度等,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利用“量一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比较出不同音乐的节奏、速度等差异,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二节:认识颜色量一量1.教师让幼儿涂颜色,在纸的左上角涂上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圆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2.接着,教师在纸的右上角再涂上一排同样大小的圆点,但颜色由深变浅,让幼儿挑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3.再通过“量一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比较不同颜色的深浅、明暗等差异,提高幼儿的颜色感知能力。
第三节:画画量一量1.教师让幼儿用画笔画出一幅有主题的画,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
2.接下来,教师给他们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剪刀和胶水等,让他们继续发挥创造力,把画面丰富起来。
3.最后,通过“量一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比较不同的画作在色彩、形状、构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
第四节:表演量一量1.教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提供一些文艺范儿的道具,如花环、草帽、小提琴、吉他等。
2.每组幼儿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表演,通过“量一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比较不同表演的内容、形式的不同之处,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品教案《量一量》(精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品教案《量一量》(精选一、教学内容在教学《量一量》这一数学活动中,我们将依托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内容,重点探讨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直尺、解刻度、学习如何准确快速地量取物体长度,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直尺,解其用途,并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刻度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测量卡片、教学PPT。
2.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测量卡片、画有不同长度线条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兔量身高”故事,引起幼儿对测量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帮小兔量身高。
2. 讲解直尺使用(10分钟)展示直尺,讲解直尺结构、用途以及刻度意义。
通过示范,教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直尺。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条长度,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纸,让幼儿使用直尺测量纸上线条长度,并记录下来。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5.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测量对方身高、手臂长度等,并记录数据。
分享各小组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直尺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测量例题及解答步骤。
3. 幼儿测量结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直尺测量家中一件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测量家庭成员身高,并绘制身高排行榜。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使用直尺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提高他们测量技能。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精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量一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直尺进行测量,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准确地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熟练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测量板、长度为1米和10厘米的绳子。
2.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测量板、长度不同的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条长度为1米的绳子,邀请两名幼儿上台进行比赛,看谁用直尺测量得更快更准确。
2. 讲解长度单位(5分钟)教师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1米和10厘米的长度。
3. 学习使用直尺测量(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讲解注意事项。
然后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测量题目,引导幼儿分析题目,示范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幼儿使用直尺测量学具中的绳子长度,并记录在测量板上。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分享测量结果,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量一量》2. 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米(2)测量工具:直尺(3)测量步骤:放直尺、对齐物体、读数、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直尺测量家中一件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测量结果可能因测量方法、工具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要求记录准确、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掌握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方面的困难,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
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2019年10月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
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
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
(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探索、测量。
请幼儿观察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长短。
(1)教师:“等一会我们还要来量,还是这块桌布,但请你们要换工具了?换什么样的工具呢?换了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呢?在测量前我们先看一下记录表。
”(2)教师介绍记录表。
(3)幼儿第二次操作。
幼儿选择两种长短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教师重点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幼儿。
(三)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展示记录单,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
教师:“你刚才用的是哪种工具来测量的?短的测出来时多少?长的测出来时多少?”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
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量具进行测量;
2.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
3.能够通过测量来比较大小和判断尺寸是否相等;
4.能够在绘画、手工制作中运用测量;
教学内容:
1.量具是什么;
2.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如何使用量杯进行测量;
4.如何使用秤进行测量;
5.如何比较大小和判断尺寸是否相等;
6.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绘画、手工制作;
教学重点:
1.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初步理解测量的概念;
3.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大小与判断尺寸是否相等;教学难点:
1.理解测量的概念;
2.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和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
1.手绘量具图片;
2.实物尺子、量杯、秤等;
3.制作好的测量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1.了解量具的种类和使用场景,手绘量具图片让孩子们认识量具;
2.简单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孩子们进行练习,一边演示一边进行讲解;
3.同样介绍量杯与秤,进行实际测量练习;
4.讲解如何比较大小与判断尺寸是否相等,让孩子们进行练习;
5.进行测量练习卡片的练习,让孩子们在绘画、手工制作中体会测量带来的便利。
拓展活动:
1.让孩子们在自己家里寻找不同的物品,运用学过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分享结果;
2.让孩子们收集某些物品,运用学到的测量知识制作一件手工作品;
3.引导孩子们探究更多与测量相关的知识。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初步掌握了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并能够对大小和尺寸进行比较、判断。
并且在绘画、手工制作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准确地进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艺术《量一量》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
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
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
”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
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
(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探索、测量。
请幼儿观察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长短。
(1)教师:“等一会我们还要来量,还是这块桌布,但请你们要换工具了?换什么样的工具呢?换了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呢?在测量前我们先看一下记录表。
”
(2)教师介绍记录表。
(3)幼儿第二次操作。
幼儿选择两种长短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教师重点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幼儿。
(三)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展示记录单,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
教师:“你刚才用的是哪种工具来测量的?短的测出来时多少?长的测出来时多少?”
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师:“看看你的记录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用的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
用的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四)游戏:量一量
教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数多一点该用什么工具?想要节省时间,快一点的话测量的次数少一点,该用什么样的工具?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测量了好多次,我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还发现了测量的规律,当我们用同一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长度的东西时,测量的结果是一样。
当我们用不同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场长度的东西时,工具越长,次数就越少。
工具越短,次数就越多。
教师:回家后,你再去试试,我们用相同长度的工具去测量不同长度的东西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延伸:
1.丰富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
2.请幼儿运用所学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和家庭成员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