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摘要】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外部环境、学生思想多元化、新媒体传播、师资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都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高校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程设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等措施都是重要的应对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梦想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挑战、应对策略、外部环境、学生思想、新媒体、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新思潮和观念不断涌现,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新媒体的兴起也使得意识形态传播更加便捷和迅速,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
教育管理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新形势下的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挑战的存在,并从根本上寻求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形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复杂和严峻。
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日趋激烈,新媒体的兴起给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面临诸多困难,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成为制约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因素。
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
211神州教育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汪新超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摘要:高等学校为我国培育了大量的优质人才,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对于国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出现,导致现如今高校的意识形态出现了一定变化,有可能因为一些不良文化思想的侵蚀,而导致大学生出现思想上面的偏差,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因此就需要着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以此来为现代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一直以来,我国社会各界都是十分关注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这也是确保能够吻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具有辨别能力不强、心智相对不成熟的特点,因此就很容易在新媒体时代下出现一定的不良影响。
因此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现代社会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
民众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使得多样化特征更加明显。
但是,也必须明确的是这也给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提供了基础,这就很有可能对一部分人的思想动态造成毁灭性影响。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因此就需要他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从一些新闻报道中可以发现,一些高校大学生逐渐丧失了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开始怀疑党的领导,并对现实生活积蓄了越来越多的不满,最终会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出现。
一些不法分子也通过新媒体渠道来专门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侵蚀,因此,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的影响2.1冲击作用随着信息传播的途径不断扩展,要想有效地加强对所有信息进行甄别,也是具有较大的难度。
在此背景下,就会使得开展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通过一些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大学生实时获取一些信息,从中就有可能包含或者是隐藏了一些不法内容,这都会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强的冲击作用,需要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95 第2卷第16期传媒论坛当前,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显然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面临冲击的重要平台。
我国教育始终要求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高校要正确判断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新媒体发展为契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安全和创新[1]。
一、高校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特点(一)高校意识形态概述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它具有现实性、总体性、依赖性等特点。
意识形态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会受这种共同价值的影响。
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是一项极其重要和现实紧迫的问题,它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
高校意识形态反映的是高校的自我意识和整体认知水平,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特点在网络发展的新媒体趋势下,高校不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社会的思想潮流也都在高校交汇聚集。
我们的大学是党领导下的大学,要办好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教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我们党紧紧把握住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自主权和主动权,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因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更具有自身的示范性、敏感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准确认识,精准研判,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性。
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冲击新媒体的发展不但是技术上的发展还要形成某种相适应的传播机制和手段,新媒体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搭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无形桥梁,建立了快捷、多样的媒介,使高校对于思想意识传播文化选择的把控,对于传播者的定位把控都变得难上加难。
(二)新媒体成为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新工具,给高校意识形态的防御带来了新的考验当前,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已然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媒介,这也就为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新工具。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以保障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本文旨在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上的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这无疑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问题:1.信息传播存在误导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传播范围广泛,但同时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也受到了挑战。
一些不实信息、虚假信息甚至是误导信息通过新媒体传播,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社会、企业、品牌等各个领域的信任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2.网络环境下的价值观扭曲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无序和广泛性,某些非常规、反常规的价值观念被渲染,部分公众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扰和诱导,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受到冲击,增加了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
3.网络暴力引起的社会不稳定现在的社交媒体已成为了公众发表意见和表达情感的平台,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谩骂、攻击事件。
由于舆论传播的迅速性,一些网络暴力事件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或者某些群体间的矛盾冲突。
由于新媒体时代面临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非常复杂和多变,需要综合应对,我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已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言论管理言论管理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网络舆情管控措施,开展网络舆论监管、打击造谣传谣、规范网络风气等。
同时,政府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保证其服务符合相关法规,抵御不良信息和颠覆性思想渗透。
2.加强舆情分析和预警机制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快速、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舆情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抵御相关安全风险的信息,通过战略、技术和运营等方面的应对手段,降低舆情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程度。
浅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㊀㊀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 (WGD2016027)ꎻ2018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研究 (2018lslktqn-055)ꎮ㊀㊀作者简介:方慧ꎬ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硕士ꎻ李晗ꎬ沈阳工业大学讲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ꎮ浅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慧李晗(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70)㊀㊀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ꎬ新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㊁经济和文化等领域ꎬ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ꎬ反复强调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ꎮ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ꎬ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ꎮ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机遇和挑战ꎬ从而把握机遇ꎬ迎接挑战ꎬ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ꎮ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42-02㊀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ꎬ手机㊁网络等新媒体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ꎬ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ꎮ一㊁新媒体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的机遇1.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发展需求ꎬ使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由上至下灌输式教育的方式ꎬ这样固定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ꎬ大学生处于很被动的位置ꎬ他们无法在受教育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意见ꎮ但是ꎬ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大学生单方面接受的状态ꎬ他们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发布者ꎬ同时具有 教育者 与 受教育者 的双重身份ꎮ同时ꎬ教育者将知识以声音㊁文字㊁图像㊁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ꎬ教育手段和内容更趋于感性化ꎬ这样的模式也更契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ꎮ2.新媒体符合当代教育的趋势ꎬ使意识形态教育渗透于无形首先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时空观ꎮ以往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大多受到时空的限制ꎬ只能在固定的时间㊁地点开展ꎮ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各个主体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㊁地点接收信息ꎬ并相互交流ꎮ意识形态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也从课堂时间和教室拓展到随时随地ꎮ其次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主客体观ꎮ检验意识形态教育是否成功ꎬ主要要看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程度ꎮ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下ꎬ大学生大多持着排斥的态度ꎬ更不要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了ꎮ然而通过新媒体的平台ꎬ教育者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脑㊁手机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热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相互交流㊁讨论ꎬ寓教于无形之中ꎮ虽然新媒体将主流意识形态在无形中渗透到大学生乃至公民的生活言行中ꎬ但是其中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ꎮ二㊁新媒体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挑战1.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的影响(1)社会环境方面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ꎬ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技术强大的传播力量渗透过来ꎮ其中不乏一些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主的理论思想ꎬ其宣扬 自由㊁民主㊁人权 思想其实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竞争的战略手段ꎬ其目的是颠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ꎬ摧毁人们的凝聚力ꎬ乃至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ꎮ(2)文化环境方面ꎮ冷战结束以后ꎬ各国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ꎬ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少不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ꎬ其中必然会体现在不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ꎮ从我国自身的意识形态来讲ꎬ其理论方面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于经济的发展ꎬ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ꎮ此外ꎬ新媒体的出现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ꎮ由于我国意识形态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ꎬ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将其意识形态渗透至大众文化之中ꎬ让我国的大学生和民众从心理上㊁文化上主动认同ꎬ从而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的社会基础ꎮ(3)技术环境方面ꎮ目前ꎬ我国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应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面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能较好地去预测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ꎬ只有在出现问题时ꎬ我们才能找出应对措施ꎬ不能做到未雨绸缪ꎮ2.新媒体冲击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ꎬ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各式各样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知识ꎬ其中不仅包括正面信息也涵盖了负面信息ꎮ大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时ꎬ很可能会看到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㊁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信息ꎬ这些信息和大学生日常学到的主流的意识形态信息相冲突ꎬ这就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相关知识的判断ꎬ甚至会扭转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ꎬ影响意识形态教育效果ꎮ3.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的影响首先ꎬ新媒体挑战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ꎮ由于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ꎬ教育工作者有着绝对权威的地位ꎮ教育工作者决定着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及教育什么内容ꎬ教育的信息经过严格筛选ꎬ具有单向性和可控性ꎮ如今ꎬ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查询需要的信息并自行学习ꎬ有些信息可能先于教育工作者知道ꎬ教育工作者绝对权威的地位受到了威胁ꎮ其次ꎬ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环境冲击了教育工作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媒体(下转第41页)24现代交际 2018年7期化的作用ꎮ比如设计一个 欢迎同伴来做客 的活动ꎬ当同伴和他的父母来你家做客时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招待小客人等等一系列的活动ꎮ这样的活动不仅生动有趣也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ꎬ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活动的乐趣ꎮ(三)关注日常生活活动ꎬ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社会领域的活动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ꎬ让幼儿适应社会ꎬ建立规则意识ꎮ日常生活的随机性和生成性蕴含很多社会规则ꎬ幼儿只有接受这些规则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ꎮ比如在园中的常规培养中就有很多规则需要遵守ꎬ排队㊁定点吃饭㊁餐桌规矩等都属于规则的一部分ꎮ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长期坚持ꎬ锻炼了幼儿的坚持性ꎮ但是ꎬ在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ꎬ常常发现有些幼儿能够很好地坚持下去ꎬ有些幼儿渐渐失去了兴趣ꎬ开始慢慢懈怠ꎬ对任务敷衍了事ꎮ因此ꎬ在常规培养中教师一开始就要设定规则并长期遵守ꎬ养成幼儿的习惯ꎮ这样幼儿就会在碰撞㊁冲突㊁协商㊁交换㊁合作等行为之后出现规则并坚决遵守ꎮ(四)合理运用评价ꎬ加强幼儿的反思和解释能力社会活动的顺利开展㊁行为练习很重要ꎬ同时环境熏陶对于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具有巨大影响ꎮ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ꎬ教师若是能够对于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强化ꎬ正确地对幼儿进行评价ꎬ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ꎮ教师在运用评价的过程中ꎬ不能仅仅对幼儿说 好 你真棒 ꎬ而要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予以肯定的㊁有针对性的鼓励ꎮ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ꎬ让幼儿自己讲出他的优点ꎬ这样也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满足幼儿的自尊心ꎮ当幼儿作出不良的社会行为时ꎬ教师也不能一味地置之不理ꎬ先让幼儿进行反思ꎬ然后作出一定的解释ꎮ若能作出一定的示范ꎬ让全体幼儿进行强化ꎬ作用将是巨大的ꎬ但是不要伤到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ꎮ为此ꎬ在组织社会活动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ꎬ给幼儿选择同伴的机会ꎻ其次ꎬ让幼儿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ꎻ再次ꎬ鼓励幼儿相互评价和相互学习ꎮ评价活动给了幼儿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和舞台ꎬ培养幼儿的兴趣ꎬ也让幼儿加强了反思和解释学习品质培养ꎮ幼儿如果能和教师一起完成评价任务ꎬ在自由的环境中说出自己的想法ꎬ在评价中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ꎬ提升自己的评价水平ꎬ也能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ꎮ注释:①李季湄ꎬ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3(3):50.②曾丽君.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6):138-140.参考文献:[1]李季湄ꎬ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3(3). [2]周世华ꎬ耿志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14(8).[3]曾丽君.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6).[4]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ꎬ2009(4).责任编辑:景㊀辰(上接第42页)向我国渗透其意识形态ꎬ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思维模式ꎬ在网络上打着 自由民主 的旗号大肆宣扬其西方中心主义理论ꎮ这混淆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扎实的教育者的判断力ꎬ使其怀疑马克思主义ꎬ怀疑党的领导ꎮ综上所述ꎬ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双面性的ꎬ这些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其优势的同时ꎬ迎接它带来的挑战ꎮ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1.提高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 人们应对各种媒体中不同信息时所展现的信息选择能力㊁质疑能力㊁判断能力㊁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ꎮ[1]教育者和大学生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ꎬ提高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ꎮ在面对各种与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时ꎬ把握主流意识形态信息ꎬ剔除反动意识形态信息ꎮ对于教育者ꎬ高校可以加强新媒体技术训练ꎬ提高教育者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ꎻ教育者自身也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媒体ꎬ客观地认识㊁评价新媒体ꎮ对于大学生ꎬ高校可以开设有关新媒体的课程ꎬ由教育者传授学生理性筛选有利信息的方法ꎬ普及有关新媒体的知识ꎻ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并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ꎬ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理想信念ꎮ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由于新媒体中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和信息量的庞大ꎬ必须对大学生浏览㊁搜索网络信息加以约束和监管ꎬ杜绝落后㊁反动的意识形态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ꎮ首先ꎬ高校需要搞好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并充分利用起来ꎬ将校园网络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平台ꎮ其次ꎬ高校还需要对校园网络加以监督管理ꎬ过滤掉不良的网站链接和信息ꎮ最后ꎬ更要规范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ꎬ加强校园网络制度建设ꎬ从实质行动上规范新媒体使用行为ꎮ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大学可以将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校训校史㊁校风学风㊁校园活动等各方面进行渗透ꎬ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ꎮ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ꎮ首先ꎬ高校要想提升校园活动的内涵ꎬ在注重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同时ꎬ更要注重解决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现实问题ꎮ其次ꎬ要加强学校公共网站的管理ꎬ开发出能够自由发挥学生个性的活动专题ꎬ增强控制舆论的力度ꎬ使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网络文化中传播和渗透ꎮ参考文献:[1]何芝莹.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研究的转向[J].现代交际ꎬ2012(6):109.责任编辑:景㊀辰14社会领域中的幼儿学习品质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成为了各种思想观念碰撞的地方。
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各不相同。
这就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促进学生思想的融合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部势力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干预也越来越严重。
一些境外势力通过各种渠道渗透高校,试图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破坏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
这些外部势力对高校的思想引导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完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2 问题意识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问题意识的缺失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许多学生缺乏对社会现实和时事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追求眼前的功利和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对于思想政治的关注和思考。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社交网络的普及,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网络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潮的影响,影响了其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认真对待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事问题和社会现实,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以问题意识为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挑战。
2. 正文2.1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普及,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泛,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的创新
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 路径创新最重要的一步。首先,应该切实转变高校教 师的教育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将对大学生的意识形 态教育与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科技理念结合起来, 以此来探寻真正适合时下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开展 意识形态教学活动时,还是应该继续扎实推动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切实提高大学 生的马列主义思想文化素质,确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路线。其次,高校教师还应 该加强意识形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化运用。尤其 是要加强对新媒技术的运用,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媒 体技术来为学生搭建起更加便捷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 平台,教师要擅长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与新媒体等 媒介手段结合起来,可以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 过微课教学平台来上传相关片段式的课件,让学生通 过平台来下载并开展自主学习。 2.2 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来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
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与思考
播; 之后 , 媒体 共 鸣 ; 多 最后 , 论 事件 形 成 , 向社 会各 方 舆 并
面 扩散 影 响 。 通 过 类 似 于“ ” 洗稿 ” “ 择 性报 道 ” 职业 新 、选 等
政 治教 育 和 意识 形 态 安全 领 域 中 , 媒 体 又 表现 出哪些 传 新
作者 简 介 : 刘左 元 , 罗斯 莫 斯科 国立 大 学哲 学博 士 , 京理 工 大 学马 克思 主 义理 论教 研部 讲 师 ; 俄 北 李林 英 , 北京 理 工 大 学马克 思 主义 理论 教研 部教授 。 北 京 1 0 8 ) ( 0 0 1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字 化 环 境 下 高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教 学 路 径 创 新 研 究 ” 本 数 ( 目 批 准 号 为 1 Y A 10 2 、 京 理 工 大 学 科 技 创 新 计 划 重 大 项 目 培 育 专 项 计 划 ( 目 批 准 号 为 项 1 J 7 02 ) 北 项
对 大 学 生价值 观 进 行 渗透 和 影 响 ,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中倡 导 的 爱 国主 义 、 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 观 都 面 临 着严 峻 的 社
挑 战 。要 学 会 适 应 新 媒 体 环 境 , 用 新 媒 体 技 术 加 强 对 大 学 生 的 价 值 观 教 育 , 障 大 学 生 意 识 形 态 安 全 。 利 保 关 键 词 : 媒 体 ; 学 生 意 识 形 态 安 全 ; 想 政 治 教 育 新 大 思
间 和 交 互 性 特 征 使 学 生 更 容 易 以 参 与 者 的 身 份 接 受 信 息
的 引导 , 而各 种 良莠 不 齐 、 假 混 杂 的 网络 信 息 对 刚 刚 步 真 入 高校 、 分辨 能力 不 强 的大 学 生 来 说 , 其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给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媒体环境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新媒体的普及和进步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接受和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对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通过对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如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等带来的挑战,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舆论的复杂多变等问题。
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综合运用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规律、受众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揭示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我国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新媒体环境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环境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影响力,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潜在的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渠道。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增强其对社会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同时,新媒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提高了其接受度和认同感。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挑战和风险。
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浅析
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浅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新疆地区的高校,由于复杂的民族情况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是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
本文旨在对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行浅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一、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1. 民族复杂性导致意识形态多样性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宗教等差异。
而这种多样性也使得在高校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观念和信仰,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新媒体传播加剧了信息混乱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干扰和误导。
在新疆高校,学生们经常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但这些平台上也存在大量引导性信息和极端观点,给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3. 政治敏感性增加了教育难度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新疆地区的政治敏感性有关,政治因素的介入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新疆地区的高校面临着来自政治层面的各种压力,这也给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应对之策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的政治觉悟高校应该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和政治觉悟。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式,加强新媒体管理高校应该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
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排查和清除新媒体平台上的有害信息,遏制极端思想的传播。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政治教育教师。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综述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新媒体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国内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专著、文章很少见,已有的少数研究散见于期刊、论文中,研究结论体现一家之言,没有形成系统的定论。
相关文献有王婷婷、张水莲的《思政课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机制研究》、韩茹的《新媒体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引导的作用研究》等。
曹俊萍指出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是大学生个人和高校创新发展的需求”。
曹姗、牟艳娟提出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置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位置。
王玲认为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王芝兰则认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网络话语差异可能导致的大众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的消解,作者建议从加强主题网站建设、营造规范化的媒体氛围两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新媒体下高校意识形态控制和建设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研究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如何加强意识形态控制和建设的文章相对较多。
相关的文献有魏建国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董鹏、贾联哲的《基于新媒体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探索》、王金玲的《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陈华的《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分析》、陈第华的《新媒体境遇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研究》等。
邓国林认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必须遵循“党的领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四项原则。
葛晨光提出新形势下高校要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要积极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动权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杜艳梅、鲍雪松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党应深化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探索,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公众新媒体素养等。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论点 ARGUMENT 理论研究78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概述当前,互联网文化较为发达,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较大影响。
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意识形态安全意义重大。
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筑牢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保驾护航。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新时代高校网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能否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高校要不断增强教师的个人政治素养,以“四有教师”标准严格要求在校教师,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纯讲解的方式进行理论输出。
干巴巴的说教和抽象化的表达,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践行。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高校网络专业人才队伍的新媒体制作和运用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师难以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不能很好地将新媒体手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难以扩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载体缺乏实用性高校是不同思想观点碰撞的活跃地,也是大学生网络意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文/刘倩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信息媒介的广泛普及,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逐渐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
当前,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也给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旨在通过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力和水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互联网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影响的调查及思考
互联网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影响的调查及思考作者:王兴文薛海燕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8期王兴文薛海燕(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平凉744000)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想安全问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影响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定义并不统一,一般是指:“国家的主观意识形态地位没有受到威胁,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健康发展状态[1]。
”本文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障,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一、互联网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的影响(一)互联网对大学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高校学生是最大的互联网受众群体之一,互联网也成了高校学生了解和接受国家方针政策信息的主要途径,然而互联网信息传播独有的自由、平等、民主、互动和便利的特点,从根本上打破和改变了由高校党委负责并逐级部署实施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模式,思想政治课、校报、校园广播等意识形态传播和教育平台已经被互联网逐步替代,高校思想宣传教育的主动权,主导力和主导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高校的传统模式的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
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制造者和发布者,所有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表达需求。
大学生普遍能积极创建、发布和传播信息,同时也被动地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
网络信息内容混杂,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
(二)互联网的普及淡化了大学生思想安全建设的意识,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难度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追求网络思想的热情远远高于他们接受学校思想教育的热情。
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浅析
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浅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和便利化。
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行浅析。
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
新疆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着多元的文化和宗教背景。
这种多元性在高校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族群和思想观念各异。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了新疆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面对的挑战。
目前,一些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部分学校侧重于灌输统一的思想理念,忽视了对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尊重和包容。
其次是教育手段的滞后性,一些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上仍停留在传统的宣讲和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来说,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多元性和手段的创新性。
新媒体时代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传播信息的范围。
新疆高校的学生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使用者。
他们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感想。
这就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可以传播多元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教育内容。
高校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举办讨论、辩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意识。
新媒体时代为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新疆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呢?高校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存在。
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举办文化节和主题讨论,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内容。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与应对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与应对【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可能导致意识形态的混淆和扭曲。
在应对这一挑战时,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新媒体监管和引导,以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传播和引导。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才能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冲击、挑战、措施、监管、引导、保障体系、影响、重要性1. 引言1.1 新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在高校中,新媒体的兴起更是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资讯,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冲击。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场所,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尤为重要。
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不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更加频繁,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建立健全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新媒体监管和引导,从而确保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1.2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愈发凸显。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重要阵地的高校,其具有传承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更涉及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展开研究。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路径选择以及案例分析。
在得出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研究结果做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媒体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新媒体视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影响、特点、挑战、路径选择、案例分析、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思想传播的方式,使得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使命。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爆炸和碎片化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传播思想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有助于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行的策略和路径,推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的意义,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推动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对策
收稿日期:2020-11-25作者简介:彭玉琴(1984—),女,甘肃兰州人,讲师。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对策彭玉琴(甘肃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中,新媒体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将通过融合传统媒体的方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传播广泛、更新快捷、反馈及时等特征,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但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隐患。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新媒体的监管和创新,善加引导,积极接受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完善的对策体系。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媒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1)01-065-041967年,美国学者G.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新媒体概念,他指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
新媒体概念是基于“传统媒体”而产生的,是基于数字传播而非物理原子传输的,它突破传统媒介传播单一的方式,带来一场全方位立体、图文声画并茂的信息盛宴。
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所接收的信息数量巨大,载体丰富,对他们而言,数字化时代各类新媒体工具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交流、学习,更是一种基因植入般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颠覆了传统的、被动的信息接收形式,转向受众自觉自发的寻求、探索,甚至使普通受众个体即可成为信息发布者、传播者,比如前些年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快捷发布和散播广泛产生了许多“大V ”,近两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更是刺激了流量网红的职业化,甚至带动了“流量经济”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新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渠道,其发展己是必然趋势。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其意识形态建设尤为重要。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风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愈加复杂的风险变量。
而高校一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领域,因为高校里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影响是巨大的。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寻求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基本策略迫在眉睫。
(一)传播过程:阵地和传播者的扩大带来的风险。
从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来看,中西方意识形态冲突和斗争极为激烈和复杂,国内外敌对势力凭借自身网络技术优势,利用当今时代最有效的网络传播手段肆意传播谣言,给我国国内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极不安全的影响。
国外部分政治学者认为互联网就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一些西方国家给资本主义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荒谬地冠以"普世价值”的名号,肆意向中国传播,不断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这些从西方输出的不良网络信息不断消散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带来了危害,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受众群体:高校师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带来的风险。
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来看,网络信息多样而又复杂,许多高校教师的指导理念也随之多元化,部分教师为了彰显自身个性话语,从而忽视了对意识形态的保护,且高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相对缺乏理性判断力,这些不良网络信息更加加剧了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性,甚至造成了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和主流价值观的动摇以及法律道德意识的弱化,影响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作者:刘泽西来源:《理论导刊》 2017年第11期摘要: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从新媒体中获得的信息、观点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因此,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了解新媒体作用于意识形态的机理、特征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发挥新媒体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作用。
也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并没有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必须依赖思想建设、技术进步和制度保障的协同发展,才能有效维护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避免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危险。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11-0103-05作者简介:刘泽西(1989-),女,西安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化、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已经超出了主权国家的地域范围而成为了一场发生在虚拟世界中没有硝烟的战争。
主权国家捍卫各自主流意识形态的手段也随之更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网络化的时代迎来了新的挑战。
2016年12月初,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就必须确保意识形态教育的质量,坚决贯彻意识形态的一元化。
特别是在大众传播手段不断升级的当今社会,网络化、数字化直接推动了信息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革新,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以其信息流通高速、信息传播高效的特点成为影响民众、传递价值的新载体。
新媒体的受众中青年群体的占比高、活跃度高,其必然成为对下一代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阵地。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避免意识形态多元化,成为了我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1.意识形态教育的意涵。
作为研讨的起点,有必要对“意识形态”加以定义。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意识形态安全与否则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
当前,自媒体技术异军突起,人人都有媒体发布权,标志着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这就要求相应工作开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在此背景下,研究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一)推动作用。
一是自媒体拓宽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空间。
二是自媒体开拓了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新渠道。
三是自媒体还丰富了这项工作的内涵,使其“色彩缤纷。
(二)不利因素。
一是它引导了一部分青年大学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观树立。
二是增加了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阻力。
三是削弱了高校对意识形态阵地的把控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高校部分师生重视程度不高。
不仅是教师本身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还是教育形式的不足,都会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质量。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不强。
高校学生在利用自媒体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宣扬各种消极主义的新闻,这些会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把物质享受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受自媒体环境下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不再关注国家发展,不再热衷社会服务,对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认同感不强。
(三)工作机制体制不健全。
当下,高校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还不是很完善,权责划分还不是很明确,协同育人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
各部门没有充分利用自媒体技术和资源进自行协同工作,其专业工作者队伍结构还不是很合理,专职党务工作者人手不足,且专业背景千差万别,缺乏专业系统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
(四)教育方式方法不灵活。
在自媒体时代,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意识创新思维形态教育引导的工作方式显得过于单一落后,不能确保学生的认同感。
还要警惕为了保证意识形态安全而采取的禁止网络上发布不同声音的传播。
三、解决主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工作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当下,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强大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高职院校普遍都将 大量的时间与精 力放在 了未来好就业的 专 业设置 上 。重视 毕业 的招 生就 业上 ,往往 对 学校 的思想政 治教 育 没有 给 予充分 的重视 。在 工作 需求 的导 向下 , 高职 院校 理解 出 现偏差 ,普遍将主要精力都放在 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提 高上 ,专业 课和实训 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 精益求精。 但是 , 对于语文、 数学、 英语 课程 并 没有给 予 重视 。至 于思想政 治教 育课 程就 更没 有人 重
二、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团结协作、诚实守信 、爱 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观 ,坚决与不良社会 高职 院校 思想政 治教 育要 增强教 育 的 实效性 ,就 必 须要根 据 风气做斗争,更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f 2 1 未来工 作 需求 为导 向。 以工作 需求 为导 向的思 想政 治教 育的 主要 3 . 在 日常 管理 中融入 思政教 育 。 高职 院校辅 导 员与 学生 关 系 内容 应 该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最为 密切 ,影 响也 最大 。 因此 ,学校 辅 导员要在 日常的 管理 中融 1 . 就 业形 势教 育 。要 根 据 未来就 业形 势的 变化 不断革 新就 业 入就业教育。辅导员要让 自己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所 了解 ,对 形 势预 测与 就业知 识 。 以往 思 想政 治教 育课 程 内容 陈 旧僵 化 ,教 今 后 的就 业方 向有一 个初 步 的认 识 。教 育大 学生 实现 角色转换 . 育方 法单 向 ,学生一般 不 爱听 。但 是要 是将 思 想政 治教 育与 未来 并进 行人 生观 和价值 观 的教育 。教 导 学生能 够知轻 重 、顾 大局 . 就业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的 自身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学 教 育学生做 好 自己的本职 工作 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听讲,并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 4 . 在校 企合 作的 环境 下积极 开展 实践 活动 。 当前 的 高职 院校 2 . 择 业观 教 育。择 业观 是指 学 生在 选 择职 业和 工作 岗位 时所 都实行 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开展具有特 具有的价值取向。择业观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 生观 、价值观的 色的实践活动。实行工学结合 ,让学生直接进 入企业进行实践活 具 体体 现 , 在择 业观教 育 中 , 要 向 学生进 行择 业功 能方 面的教 育 . 动,实践 自身学习的劳动技能 ,锻炼 自身能力。经过工学结合 . 教 育 学生要在 工作 中服 务社 会 、为社 会 的进 步 作 出 自己的贡 献 : 高职院校可以随时 了解企业实际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将这些情况 还 要教 育 学生对 工作 待遇 有正确 的认 识 , 对工作 前途 有 明确认 知 , 反馈到教学之 中,使学生对最新形势有所 了解,早做准备。在学 教 育 学生在 工作 中要 充分 认识 自我 的地位 ,多为社会 做 贡献 。 生 买习毕 业后 ,企业 和 学生都彼 此 熟悉 ,在 今后 的 工作招 聘 上也 3 . 利益观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树立正确的 会优先考虑实习学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 ,通过 实践活动.可以 利 益观 ,不 能受功 利 主义影 响 为 了挣钱 不择 手段 。要 教育 学 生处 将 自身学 习的 劳动技 能付诸 实践 ,实现理 论与 实践 的结 合 ,并且 理 好个人 利 益与 国 家利益 的关 系,正 确处理 好 眼前利 益和 长远 利 对就 业后 的工作 环境 有所 了解 ,为将 来 的就 业做 好 准备 。 益 的关 系,正确 处理好 社会 道德 与金钱 的 关 系。我们要 教 育 学生 参考 文献 : “ 目光放 远 , 心 态放 低 ”, 不 能盲 目要 求 高工资 、 舒 适 的 工作条件 。 [ 1 J 文学禹. 大 学生就 业指 导 中的思 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M . 四川 : 要 做好吃 苦 的奉献 准备 。 四川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9年 . 第1 2 0页 . 4 . 诚 信教 育 。要 在 学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中突 出诚信教 育 , “ 人 [ 2 ] 朱宁 . 论在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m. 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学生在工作 中也务 教 育探 索 , 2 o o 8 0 2 ) ~
视 了。
2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 内容、方法陈 旧。虽然学院领导一直提倡师生重视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性,但
是 当前 无论 是教 师 。还是 学生都 不是 很重视 思 想政 治教 育。很 多 高职 院校 思政 课教 师 配置过 少 ,教 师综合 素质 比较低 ,他 们普 遍 专业素 质较 差 ,工作 热情 不 高。 当前 的思政 教 育的 内容仍 然保持 以往 传 统 的灌输 式的教 育方式 ,教 育方 法陈 旧。这 些都让 大 学生 知识,使学生对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制度有所 了解,提高学 对 思 想政 治教 育产 生反感 ,不利 于 思想政 治教 育的 实效性 发挥 。 生 的法律 意识 ,提升 学生的 法治观念 。教 育 者应该 帮助 学 生确立
【 关键词 】 工作需求导 向 高职 思想政治教 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6 4 1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0 6 — 0 0 6 5 一 ( ) 1
当前 高职 院校 思想政 治教 育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必 坚持诚 信原 则 ,不 然无论 什 么 岗位 都不会 干 长久 。大 学生应 该 高职 院校 在培 养 工作技 能 的同 时 , 要 始 终 以未来 工作 需求作 将 诚信 放在将 来就业 的最 重要 的位 置。 为 自身教育的 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越 来越重视 大学生的思想 三、 以工 作 需求为 导 向的思 想政治 教 育改革 创新 的主 要途 径 政治教育,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 问题如下: 1 . 在 专 业知识 技 能教 育 中融入思 想政 治教 育
当前 ,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他 们将 主要精 力 和时 间都放在 专 业技 能的提 高上 。改 革 高职院 校思 想政 治教 育传 统陈 旧模式 ,首 先就应 该在 专业 知识技 能 的传授 过 程 中融入 思想政 治教 育 。老师在 进行 授课 的过程 中也 进行 思 想政 治教 育 ,要 对 学生进 行职 业道德 、职 业规 范、企业 文化 的教 育 , 从 而培养 大学 生对 未来 工作职 位 的 了解 , 增加他 们 对职 业的兴 趣 。 激发 学 生工作 的积极 性和 主动 性 。使 学生进 一步 完善择 业观 ,明 确 未来就 业的 方向 。… 2 . 把 思想政 治教 育融入 就 业指 导课 学 习中 目前 我 国大部 分的 高职 院校都 开设 了就 业指 导课程 ,很 多高 校 规 定 学生必修 这 门课程 。我 们 可以利 用这 个时机 ,将 思想政 治 教 育 融入 就业指 导课 中。教 师 可 以在 就 业指 导课 上传 授 学 生法制
课程教育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s e a r c h
2 0 1 5 年6 月
下旬 刊
思想 ・ 政治
工作 需求导 向下 高职思想政 治教 育模 式探 究
王 爱军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锦 州 1 2 1 0 0 1 )
【 摘要 】高职 院校是以工作 需求为导 向的职业教 育,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 思想政 治教 育也必须以工作 需求作为教育导向。
当前 虽 然 高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取 得 很 大 成 效 ,但 是 仍 然存 在许 多问题 。 以工 作 需 求 为 导 向 的 高职 院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必须 坚持 正确的价值观 ,并加 大对不合 时宜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适应 未来就业形 势的发展 。